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方案论文

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方案论文

学校代码: 8480 学号:31211126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方案

姓名:刘鑫贤

专业:工程测量技术

班级:1101

指导教师:王淑璇

二○一四年五月八日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学生姓名刘鑫贤专业工程测量技术

学号31211126 题目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方案

评价指标具体要求

得分(%)

指导教

师评分

评阅教

师评分

调查论证(10%)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0%)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论文(设计)质量(40%)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方法正确,分析、处理问题科学。行文表述规范准确,文理通顺流畅,论文(设计)有实用价值。

设计(论文)规范(20%)文本结构规范,格式统一。论文按封面、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目录、正文、致谢、附录、参考文献顺序装订;打印或书写工整;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正确;图表、曲线等符合国家标准或工程要求。正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创新(10%)工作中有创新意识与创新方法。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总分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签字:年月日

评阅教师

评语

成绩:签字:年月日注:1此表各项内容可根据专业特点由各教学单位调整或细化。

2成绩一栏填写等级(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合格)。

3优秀:≥85分,良好:≥75分,合格:≥60分,不合格:<60分。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学号31211126 姓名刘鑫贤班级1101 系别测绘工程系专业工程测量答辩时间

设计(论文)题目

参加答辩教师

教师姓名提问情况

记录人: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我以诚信声明:本人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王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文中关于设计、测量的成果均系本人独立研究得出,不包含他人研究成果。所引用他人之思路、方法、观点、认识均已在参考文献中明确标注,所引用他人之数据、图件、资料均已征得所有者同意,并且也有明确标注,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也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作者简介

我叫刘鑫贤,就读于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测绘工程系工程测量1101班,在大学这三年里多次参与地籍调查的实习,从中也是受益匪浅。从技术设计、现场实测、整理资料到查核资料都是参与其中的,从而也使得我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得以更好实践,在地形图测量这一方面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对此次的实习的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方案做一个研究和探讨。

毕业设计题目

姓名:刘鑫贤指导教师:王淑璇

摘要

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土地权属管理是地籍管理的核心。首先,地籍的产生发展,确定了其核心地位。产生的根源——国家的出现;目的——土地税收;发展——保护产权;其次,土地市场的发展成熟,土地权属内容的不断丰富,确定了其核心地位。所有权派生出使用权,二权分离,促进了土地市场的发展;土地市场的发展,使得土地在所有权与使用权基础上有派生更多的他项权利,又丰富土地市场。第三,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便于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须确定了其核心地位。责权清晰;权利与义务并行。

关键词: 1.土地权属

2.土地权属管理

3.土地市场

目录

一、概述 (8)

(一)目的与任务 (8)

(二)技术依据与技术路线 (9)

(三)测量要求 (10)

(四)所有权宗地规则 (11)

(五)工作流程 (12)

二、工作实施 (13)

(一)发布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通告 (13)

(二)村民委员会申报 (13)

(三) 推举所有权指界人 (14)

三、界线调查 (15)

(一)权属梳理 (15)

(二)预指界 (15)

(三)指界准备 (16)

(四)调查指界 (17)

(五)数据处理 (18)

(六)形成成果 (19)

四、成果征询入库及归档 (20)

(一)成果征询 (20)

(二)成果入库 (20)

(三)成果资料整理及归档 (20)

结束语 (21)

一·概述

(一)目的与任务

1.1目的和任务

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本市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的顺利实施,实现中发(2010)1号文件“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方案。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主要任务是:

1、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查清每个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所有权的权属状况。

2、建立覆盖全市的土地所有权数据库,为土地登记、土地征收等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实现“以证管地”的管理模式。

3、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地籍数据更新和应用系统,夯实基层地籍管理基础,健全市-区(县)-镇(街道)三级网络体系。

4、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长效管理机制,培养一支技术精、业务熟的地籍管理队伍,形成完善的数据更新制度。

(二)技术依据与技术路线

2.1 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

2、《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第26号);

3、《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第359号);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007年国土资源部);

5、《宗地编码编制规则(试行)》(2011年国土资源部);

6、《城镇地籍调查规范》(TD 1001);

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

8、《城市测量规范》(CJJ8);

9、《上海市房地产地籍测量规范》(沪房地权[1999]0587号)。

2.2 技术路线

本次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成果和现有的地籍资料,采用“内业权属梳理、外业调查指界、实测界址范围、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以村为单位,全面查清每个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所有权的权属状况,形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土地所有权界线协议书》等成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提供依据。

1、内业方面

(1)在本市“二调”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籍基础数据库数据,收集各类权属证明材料,全面梳理调查范围内土地权属状况。

(2)根据土地权属梳理成果,结合地籍基础数据中镇(乡)、村、村民小组界线,利用2011年最新的分辨率为0.25米的航空影像,形成土地所有权界线外业调查图件。

2、外业方面

(1)组织所有权人按规定程序对内业梳理形成的土地所有权界线进行现场核查指界,确定所有权界线位置,设置界址点。

(2)利用已有的地籍调查控制成果,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实地测量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界址点,获取坐标信息,形成高精度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

(三)测量要求

3.1基本方法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获取坐标信息。对隐蔽地区的界址点,可使用内插、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间接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并符合相应的规定。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获取坐标信息。对隐蔽地区的界址点,可使用内插、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间接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并符合相应的规定。

3.2 精度要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

差(cm) 相邻界址点

间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

一+5 +10 +10

村外围界址点及内部明显的界址点

二+7.5 +15 +15

村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其他次要界址点

重要界址点必须满足上表中级别“一”所述精度要求,对于界址点难以测量的特殊情况,须满足上表中级别“二”所述的精度要求。

3.3 作业要求

界址点测量应采用GNSS RTK技术,在受到地形、天气、网络信号等因素制约时,可以使用全站仪等测绘仪器测量有关界址点。

(四)所有权宗地规则

4.1划界编宗

所有权宗地分国有和集体两种,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分为村民小组属、村属及镇属三种类型。划界编宗的基本原则为:

(1)一个所有权宗地必须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土地的所有权属不同,必须分别编宗。

(2)凡是被国有线状地物分割的集体所有土地,不论其是否为同一权属,所有权宗地应该分别编宗。

(3)集体所有的河流、道路、沟渠等与相邻地块为同一权属的可划入相邻所有权宗地内,一般不再单独编宗。

(4)所有权宗地为飞入地时,按坐落进行编宗;

(5)有争议的土地,不得划入任何宗地,应按照争议双方各自主张的界线单独编宗,记录为“争议宗地”。待争议调解、处理、确权后,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立宗。

所有权宗地分国有和集体两种,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分为村民小组属、村属及镇属三种类型。划界编宗的基本原则为:

(1)一个所有权宗地必须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土地的所有权属不同,必须分别编宗。

(2)凡是被国有线状地物分割的集体所有土地,不论其是否为同一权属,所有权宗地应该分别编宗。

(3)集体所有的河流、道路、沟渠等与相邻地块为同一权属的可划入相邻所有权宗地内,一般不再单独编宗。

(4)所有权宗地为飞入地时,按坐落进行编宗;

(5)有争议的土地,不得划入任何宗地,应按照争议双方各自主张的界线单独编宗,记录为“争议宗地”。待争议调解、处理、确权后,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立宗。

4.2宗地编码

所有权宗地编码按国土资源部《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执行,土地所有权宗地编码共19位:其中1-4位为上海市代码3100;5-6位为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确定;7-9位为地籍区代码,在区县范围内按镇(街道)从001开始续编;10-12位为地籍子区代码,在地籍区范围内按村(街坊)从001开始续编;13-14位为土地权属类型码;15-19位为宗地号,以街坊(村)为单位,在同一特征码内从00001续编。特征码按类型分为三类:

1、国有土地所有权宗地特征码为“GA”;

2、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特征码为“JA”;

3、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宗地特征码为“ZA”。

(五) 工作流程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分为准备工作、工作启动、界线调查、成果征询、成果入库、成果整理归档阶段、签署协议书,具体流程见附录1。

附录1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流程

准备阶段

界线调查

组织准备经费准备技术准备资料准备预指界数据处理设备准备

人员准备

工作启动

发布通告

村委会申报推举所有权指界人

权属梳理

指界前准备现场指界形成成果

成果整理归档

签署协议书

成果征询

成果入库形成村民决议

签署协议

二、工作实施

(一)发布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通告

1.1 发布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通告

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前,必须由区(县)人民政府发布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通告,将有关事项告知调查区域内的相关权利人。

1.2通告内容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通告的内容包括土地调查的区域、内容、期限、要件、收件地点,及其他与土地所有权调查有关的注意事项。

1.3 发布方式

通告以A2纸张大小打印并加盖区县人民政府印章。张贴范围为调查区域涉及的村,可张贴在有关村的村民委员会信息公开栏或村民活动相对集中的地点,每村至少2处。张贴后,应拍照留档,取近景远景各1张。

(二)村民委员会申报

2.1 村民委员会申报

发布通告后,镇(乡)调查办组织相关村开展集体经济组织及所有权界线申报工作:

1、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按镇、村和村民小组三类情况进行申报,填写《集体经济组织情况表》,该表须经村委会、镇(乡)政府盖章确认。

2、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进行申报,提供标示村范围内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范围及其对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的图件和《镇属、村属集体土地申报表》。

(三)推举所有权指界人

3.1村、村民小组指界人

镇(乡)调查办组织相关村开展土地所有权指界人推举工作:

1、指界人身份

村及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指界人必须是该集体经济组织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员。

2、指界人推举

每个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举1-2名指界人。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村民自治章程召开村民会议,推举指界人,并形成会议决议。

指界人推举结果应及时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

3、指界人授权

依法推举的指界人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授权,签订授权书。

4、特殊情况

已撤销村建制但存在剩余集体土地的,集体土地的指界人由撤村资产处置方案中明确的集体土地资产管理方指定并授权。

3.2 镇(乡)属集体土地指界人

每个镇(乡)集体经济组织产生1-2名指界人,由镇(乡)人民政府指定并授权。

3.3 国有土地指界人

国有土地的指界人为该国有土地使用者,可以是法人代表、自然人或委托代理人,法人代表应具备身份证明书,委托代理人应具备指界委托书。

三、界线调查

(一)权属梳理

1.1 权属梳理

以村为单位,结合村委会申报的土地所有权界线情况,利用收集的各类权属证明材料,梳理村范围内的国有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状况,初步确定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范围。

1.2 收集资料

以村为单位,根据村委会申报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按照2.5中资料种类,收集并整理相应的权属资料及基础数据。

1.3 数据比对

1、比对电子数据

以“二调”村、队界线成果为基础,比对登记、供地、测绘项目等信息,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范围。同一区域内存在登记、供地、测绘等图形交叉,或存在带征、绿化、道路、防汛通道等用地信息的,应重点核实。

2、比对权源证明材料

在电子数据比对基础上,根据收集的权源证明材料,进一步核实相关用地的权属性质、范围及界线。

(二)预指界

2.1 制作预指界图

以地形图或1:2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作为底版,叠加权属理

成的国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制作预指界工作底图。图上须完整标示每块所有权宗地的界线、范围及其对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

2.2实施预指界

镇(乡)调查办组织镇(乡)土地所、集体经济组织代表或相关指界人、土地调查单位,对村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界线进行预指界。

1、预指界中如发现与权属梳理中不一致的界线,调查单位应在工作底图上勾绘需调整的界线,并记录界线走向。预指界后土地所应会同集体经济组织收集调整界线的依据。

2、预指界中所有权界线存在权属争议,经协调未解决的,镇(乡)土地所应会同调查单位制定相应的外业调查预案。

3、预指界后,根据调查区域内的权属界线走向和地形状况,拟定合理的现场指界工作线路。

(三)指界准备

3.1 制作指界索引图

以村为单位,对预指界确定的每根所有权界线进行顺序编号,制作所有权界线指界工作索引图。索引图应反映每根所有权界线编号和每块地对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国有权利人名称。

3.2 制作指界图及调查表

以地形图或1:2000正射影像为底版,按单根所有权界线制作指界图及土地所有权界线调查表,供外业调查使用。指界图应反映单根所有权界线位置、编号及双方权利人名称。

土地所有权界线调查表的内容应包括界线编号、图幅号、所指界址点的点号和界桩种类、界址线的类别和位置、指界人签字栏、重要界址点点位说明、主要权属界线走向说明、权属调查员调查记事等。

3.3 制订指界计划

根据预指界拟定的指界工作线路,确定每根界线计划的指界时间、地点及须出席的指界人,形成指界计划。

3.4 发送指界通知

按指界计划向相关集体经济组织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发送《土地所有权调查出席指界通知书》,通

通知书应以书面形式由区(县)调查办发出。指界通知送达后应要求收件人在回执上予以签章确认。无法直接送达的,通过公告或邮送的方式进行通知。

(四)调查指界

4.1 核实指界人身份

指界前,调查人员须查验指界人身份证明及其资格证明,确保指界工作依法合规。

4.2 指认界线

根据土地所有权指界图,由界线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确认界线位置。

1、农民集体土地间所有权界线,由双方指界人指界。

2、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土地指界人指界,根据有关法规和实地调查结果予以确认。

3、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有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和国有土地使用者共同指界。

4、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者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可直接引用协议、法定界线、界址,不再调查、指界。

5、因依法征用、调整土地等引起土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应直接引用征用、调整土地的法定文件、图件,不再办理指界。若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补充调查,补办必要手续。

6、土地权属界线有争议的,应现场进行调解,按调解结果确定所有权界线。现场调解无效的,土地调查人员在所有权界线调查表“其他说明”中对争议情况进行记录,并在图上用虚线标示双方指界人主张的界线。

7、如一方指界人未在规定时间出席指界,其所有权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应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由申请人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视同对确定的界线无异议;若双方均违约缺席,其所有权界线由土地调查人员依有关界线资料和现状确定;若指界人无正当理由对指界结果不签字确认的,视同缺席。

4.3 设置界址点

土地调查人员应根据指认的界线和现场情况设置界址点,埋设界桩,并将界址点位置标注在指界图上,无法清楚在图上标示的界址点,应在土地所有权界线调查表上备注说明。界址点设置的基本要求为:

1、反映边界线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应设置界址点;

2、两条及两条以上不同所有权界线的交点处必须设置界址点;

3、实地地形不易辨认的界线转折处应设置界址点;

4、田坎、沟渠、河流、道路等与界线相交处应设置界址点;

5、以线状地物为界的边界线起讫处应设置界址点。

4.4 签字确认

指界完成后,相关指界人应在指界图上签字确认指界结果。

4.5 测量界址点

实测界址点坐标并做好相关记录,重要界址点应做好点之记。测量方法和精度必须满足本方案3.2中的具体要求。

(五)数据处理

5.1 图形处理

以村为单位,根据调查的界线和实测的界址点坐标,利用图形处理软件,编辑处理所有权界址点、线、面,形成符合数据库标准的土地所有权宗地图形。

5.2 属性编辑

按照现场指界记录,逐宗地对所有权界址点的界桩种类,所有权界线的界线类型和位置、指界人等信息进行编辑,并确定宗地编码和所有权人。

争议宗地的界线类型和土地所有权人均记录为“争议”。

(六)形成成果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系统,形成下列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

6.1 数据包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数据包以村为单位,按GIS格式生成。数据包中含所有权界线、宗地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

6.2 报告书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报告书是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主要技术成果,内容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项目的概况、技术方法、所有权宗地成果、界址点坐标成果等。报告书由土地调查员签字,并由所在的土地调查单位盖章。

6.3 图件及汇总成果

1、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图表。成果图表以单根界线为单位,利用地形图或1:2000比例尺的正射影像作为底版制作,记录界线编号、界线双方权利人、指界人、界址点号、界址点坐标、界线类别和位置等信息。

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汇总成果。以村为单位,形成反映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每块宗地所有权状况、面积、位置等信息的汇总表。

四、成果征询入库及归档

(一)成果征询

经检查合格的调查成果(附件12),镇(乡)调查办应征询相关土地权利人或管理部门的意见。

1、农民集体土地间所有权调查成果,应征询相关村委会、镇(乡)政府。经征询对调查成果无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镇(乡)人民政府对调查成果进行盖章确认;有异议的,应补充调查,对原数据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征询。

2、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有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间的所有权调查成果,应征询国有土地使用者。经征询对调查成果无异议的,由国有土地使用者对调查成果进行盖章确认;有异议的,应补充调查,对原数据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征询。

3、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河流、道路等相邻的所有权调查成果,应征询水务、公路等管理部门。有异议的,应补充调查,对原数据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征询。

(二)成果入库

成果征询无异议后,土地调查单位可提交成果至区(县)成果管理部门,申请数据成果入库。

区(县)成果管理部门应对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检核成果图形拓扑关系及各项属性数据是否关联正确,成果是否符合GIS数据库标准。审核无误后,以村为单位实施数据成果入库,并出具入库证明。

(三)成果资料整理及归档

成果入库后,区(县)调查办应组织人员对调查形成的有关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资料应按照国家档案及保密管理的有关要求,统一管理,及时存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