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化学物质安全资料表

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化学物质安全资料表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

物品名称: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

物品编号:-

制造商或供货商名称、地址及电话:-

紧急联络电话/ 传真电话:-

二、成分辨识资料

纯物质:

中英文名称: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

同义名称:CARBO N BISULFIDE 、CARBON SULPHIDE 、CARBON BISULPHIDE 、DITHIO CARBONIC ANHYDRIDE 、CARBON DISOLPHIDE 、SULPHO CARBONIC ANHYDRIDE 、CARBON SULFIDE

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 S No . ):00075-15-0

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1 0 0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1 . 移走污染源或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2 . 脱去受污染的衣服以防吸入。3 . 若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训过的人施以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4 . 若呼吸困难,最好在医生指示下

由受过训练的人供给氧气。5 . 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1 . 避免直接触及此物尽可能戴防渗的防护手套。2 . 脱掉污染的衣物、鞋子以及皮饰品( 如表带、皮带) 。3 . 用水和非磨砂性肥皂彻底但缓和的清洗。4 . 若冲洗后仍有刺激感,立即

就医。5 . 受污染的鞋子及皮饰品必须丢弃,衣服则需清洗干净才可再穿用。

眼睛接触:1 . 立即将眼皮撑开,用缓和流动的温水冲洗污染的眼睛 2 0 分钟。2 . 冲洗时要小心,不要让含污

染物的冲洗水流入未受污染的眼睛里。3 . 立即就医。

食入:1 . 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不可经口喂食任何东西。2 . 不可催吐。3 . 给患者喝下 2

4 0 3 0 0 毫升的水。4 . 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似以减低吸入危险,并反复给水。

5 . 若呼吸停

止,立即由受过训练的人施以人工呼吸,若心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6 . 立即就医。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严重刺激眼睛、皮肤、呼吸道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应穿着 C 级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实施急救。

对医师之提示:患者吞食时,考虑洗胃。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惰性气体、水雾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 . 其蒸气此空气重,避免停留于低洼地区。2 . 蒸气传播可能造成回火。3 .

容器会剧烈爆裂。

特殊灭火程序:1 . 利用水雾、化学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2 . 安全许可下,将容器移离火场。3 . 不要用高压水柱趋散泄漏物。4 . 利用水雾冷却容器。5 . 远离贮槽两端。6 . 贮槽安全排气阀已响起或

因着火而变色时立即彻离。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装备:配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

六、泄漏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1 . 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该区。2 . 确使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

责。3 .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环境注意事项:1 . 对该区域进行通风换气。2 . 扑灭或移开所有发火源。3 . 报告政府安全卫生与环保相关单位。

清理方法:1 . 清理时不要碰触外泄物。2 . 避免外泄物进入下水道、水沟或狭隘的空间内。3 . 在安全许可的情形下,设法阻止或减少溢漏。4 . 少量溢漏时:用不会和外泄物反应的泥土、沙或吸收物质围堵外泄物,再用气密

式防爆型帮浦或真空装置装外泄液体置于加盖并标示的适当容器内密闭,再用吸收剂将残余的外泄液吸除并

置于容器内,用水冲洗溢漏区域。5 . 所有装备都需接地以防静电引燃。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

1 . 工作场所使用认可的可燃性液体贮存容器。

2 . 贮桶接地,转装时所有容器应等电位连接( 接地夹须触到裸金属) 。

3 . 远离火花、明火高温制程及其它发火源。

4 . 在使用区内张贴" 禁止抽烟" 的警示符号。

5 . 在通风良好的特定区内

使用并采最小用量。6 . 须备随时可用于灭火及处理火灾、喷溅泄漏用之紧急应变装备。7 . 空的贮存容器内可能仍有具

危害性的残留物。8 . 于焊接、火焰或热表面的附近不可使用此物。

储存:

1 . 不用时仍应保持容器密闭。

2 . 贮存于隔离独立的建筑物中,远离其它物质及发火源。

3 . 贮存于避免阳

光直射的阴凉处。4 . 少量贮存,运输时需用安全容器,玻璃容器需加保护,避免破裂。5 . 容器贮存场周围

需筑有堰堤以含容漏泄物。6 . 考虑装设外泄侦测系统及警报系统。7 . 定期检查贮桶有无缺陷如破损或溢漏等。8 . 限量贮存。 9 . 于适当处所张贴警示标志。1 0 . 贮存区要与员工密集之工作区域分开,限制人员

接近该区。1 1 . 贮存区及其附近须置备立即可用的灭火器材。1 2 . 接地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通风系统与电气

设备,以免成为发火源。1 3 . 遵循贮存与处理易燃物法规规定。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1 . 使用一般及局部排气装置,蒸气可能由横向或下处散出故天蓬式排气柜无法有效排除蒸气。2 .

排气口直接通到室外。3 . 供给充分新鲜空气以补充排气系统抽出的空气。4 . 避免地下室低洼处

以避免累积蒸气。5 . 使用不生火花与其他通风系统分开的接地式通风系统。

控制参数

序号:2 6页

九、物理及化学性质

十、安定性及反应性

安定性:正常状况下安定

特殊状况下可能之危害反应:1 . 活性金属( 如铝、钾、锌等) :可能起剧烈反应。2 . 金属氧化物( 如铁锈) :可能

形成爆炸性盐。3 . 金属偶氮物( 如 L i N 3 ) :反应形成金属 azidodithio format 可

能起爆炸。4 . 胺、碱、亚胺:可能起剧烈反应。5 . 卤素( 如氯) :可能起剧烈反

应。6 . 氮氧化物:可能起剧烈反应。7 . 过锰酸物和硫酸:可能起剧烈反应。

应避免之状况:─

应避免之物质:1 . 活性金属( 如铝、钾、锌等) 。2 . 金属氧化物( 如铁锈) 。3 . 金属偶氮物( 如 L i N

3 ) 。

4 . 胺、碱、亚胺。

5 . 卤素( 如氯) 。

6 . 氮氧化物。

7 . 过锰酸物和硫酸。

物质安全资料表

序号:2 6第4 页/ 5

危害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十一、毒性资料

急毒性:吸入:1 . 最可能的途径,暴露于5 0 0 到1000 ppm 可能导致严重的情绪及人格失常,包括激动、困惑、不可控制的生气、恶梦、失眠、精神异常、自杀,暴露于4800 ppm 30 分钟会昏睡且可能致命。

皮肤:1 . 会经由皮肤吸收,症状如吸入途径所引起。会溶解皮肤油脂、可能造成鳞状皮肤。溅到皮肤可能导致起水泡。靠近神经处吸收可能造成神经损伤。

眼睛:1 . 溅到眼睛会立即导致严重刺激。高浓度蒸气可能会刺激眼睛。

食入:1 . 小量食入可能导致呕吐、痢疾及头痛,大量食入可能导致痉挛和昏睡。亦曾被报导过若食入如 1g 的量会致命。

LD50 ( 测试动物、暴露途径) :2780 mg/kg( 小鼠,吞食)

LC50 ( 测试动物、暴露途径) :25000 mg/m3/2H( 大鼠,吸入)

局部效应:-

致敏感性:─

慢毒性或长期毒性:1 . 长期暴露会造成中枢及末梢神经、心血管、肠胃、肾、内分泌和眼睛的疾病。2 .

中枢神经系统:最初会不稳定、兴奋及丧失个性,发展为忧郁、焦虑、偏执狂,有时会自

杀,症状如恶梦、冷淡及头痛,继续暴露可能成类似柏金森氏疾。3 . 末梢神经系统:可

能会麻痹或耳鸣、肌肉虚弱、肌肉痛、末端丧失感觉。4 . 心血管影响:类似因年老而动

脉硬化,发生于头及肾的动脉,并增高心脏冠状动脉疾病。5 . 肠胃影响:增高肠胃疾病

和肝及胆汁导管官能障碍。6 . 眼睛: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眼睛血管损坏。

特殊效应:2 g m / K g (怀孕6 - 1 5 天雌鼠,吞食)造成胚胎中毒。

十二、生态资料

可能之环境影响/ 环境流布:

1 . 进入人体的二硫化碳,会很快地排出。

2 . 在大气中,会与氢氧原子或氢氧自由基作用。

3 . 在水中,大部份会挥发掉,其半衰期约为 2 . 6 小时。

4 . 对水中生物中度毒性。

5 . 预期不会渗入土壤或地下水中。

十三、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处置方法:

1 . 参考相关法规处理。

2 . 在适当的炉中可采用特定的焚化法处理。

3 . 大量时可用适当设备蒸馏回收。

十四、运送资料

国际运送规定:1.DOT 49 CFR 将之列为第三类易燃液体,次要危害为第 6 .1 类物质。(美国交通部)

2.IATA/ICAO 分级:3 ,6.1 。(国际航运组织)

3.IMDG 分级:3,6.1。(国际海运组织)

物质安全资料表

序号:2 6第5 页/ 5页

联合国编号:1 1 3 1

国内运输规定:1 . 道路交通安全规则第 84 条

2.船舶危险品装载规则

3.台湾铁路局危险品装卸运输实施细则

特殊运送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五、法规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