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一、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状态下进入地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几句导语,一首歌,一幅画或一段视频等等。如在教学〈〈钱塘江大潮〉〉时,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大潮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课文,走近钱塘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

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后,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人情”,体会文章的“味”,

与作者感情共鸣。如抒情散文《海滨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对大海的描写实意是什么?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涌”“闪烁”“滚动”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海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海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学生顿感大海的宏伟,饱含激情的笔触,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大海有激情喷薄的一面,也有柔和秀丽的一面。

三、感情朗读课文,引领体会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被“字词句”图解,寡然乏味,而要多一点感情指导,只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师生自然陶醉于美丽的大草原。所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生的感情朗读,促使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习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体味文中小主人公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感受到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最终达到教育的目地。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全面增强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健全学生各种情感的必备要素,以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浅析初中语文中的情感教育思路

浅析初中语文中的情感教育思路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出,许多学科都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当代社会环境的人才要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近几年,语文教学尝试引入情感教育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但为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当今情感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一些应用措施,以期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标签: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思路;应用现状;措施 引言 初中语文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重要性和实际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提高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的同时,需要根据当今时代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研讨出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措施,以期可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路,是一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自身真挚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教师产生源自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现状 1.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即时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路,受到教育界的大力提倡,但还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更加重视的是让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升学率和学习成绩才是真正体现学校教师素质和实际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语文教师对情感教学是接受并认可的,但还是会采取题海战术这种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将标准答案进行强行灌输式教学。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学彻底成为一种重智育,轻情育的学科。为此,为减少学生应试教育下承受的巨大的學习压力,除了在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同时,应注意高中人才评价方式的革新,从而让初中教师更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重视情感的教育。 2.教师情感素养亟需加强 中国的语文课程教学从古流传至今,导致语文教学模式一直会受到传统古旧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进行语文主旨的宣讲时都主要强调“照本宣科”、整体分析、教学具有单一性和分散性、大量的练习和答案的标准化,这都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大多是一种寻章摘句式的抄答案方法,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往往按照背景介绍、肢解文章段落、中心大意、写作手法等的教学思路进行步骤教学,讲授的方式枯燥单一,学生无法发现文章的优美和价值,从中无法获得好的个性培养和语文素养。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情感教育开始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且取得了较好的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文本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染,借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情感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文本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染,借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一、教师在初读课文时适时启发引领学生学会酝酿积极的情感 任何一种积极情感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逐步激发、引导、不断酝酿的过程。因此,在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应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积淀酝酿,要通过感受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 我在教授《跳水》一课时,文中写孩子为了从猴子手中夺回帽子而爬上了轮船最高的横木上,一失足就会摔个粉身碎骨,人们都在紧张地注视他。当朗读到这段课文时,教

师启发引导学生作表情朗读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如同自己也站在人群里,体验着当时人们的紧张心情。后经过学生初读体验品味,有个学生激动地说:“太惊险了,我甚至连气都不敢喘了!”当读到船长用跳水的办法救了孩子时,学生才松了一口气,由衷地敬佩这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船长,也悟出了作者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写跳水的经过却用“跳水”命题的绝妙之处。通过这样的情感酝酿,把学生的兴趣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二、教师在范读课文中引领学生学会体验积极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更无法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要研读课文,恰当的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走入角色,才能让学生融入意境,探知文中所描绘的事物,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之美。 教学《火烧云》一课中的一段:“晚饭过后,火烧云

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

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 摘要: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形成态度的主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形成态度的主要因素, 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情 感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1、从心理学角度看。 情感是指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兴趣爱好就 是关系到愉快情感的一种认识及活动的倾向性,它对人学习并掌握技巧和科学知识、探求真理起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心理学,其结果表明,人们的行动及认知成 败的信号是情感,而人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则是积极的情感,它能协调、组织人 的认知活动,与人的工作效率有直接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情感开 阔了其工作及学习的思路,使人操作敏捷,创造力丰富,能够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此,列宁对情感的作用极为注重,他说:“如果人们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找到人类的真理。”2、从教育学角度看。 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情感不可或缺。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语文教学,正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的实践过程,且这一逻辑顺序也和形成学生语文思想观点的过 程相吻合。从知升华为信,再将其外化为行的过程正是情感,感染性和情境性是 其特性。假如教师将人的情感规律应用于日常教学,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基础,因势利导,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融洽及亲切的乐学情景和教学氛围,则教师动情,学生动容,则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3、从素质教育角度看。 语文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一项任务是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对象不仅是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人,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 时掺杂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尤其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情感更为活跃;另 一方面,因历史、社会及年龄等诸多因素,消极情感也占据固定的比例。所以,要达到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三者到的统一,培养合格的多方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语文教学必须以情感作为依靠,通过饱满的热情营造积极 的氛围,摒弃消极情感,培养、激发高尚和健康的社会主义情感。 二、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策略1、加强教师的范读我们说教师的范读能把学 生的思想感情引人课文,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好的范读,如诗如画,能使学生 产生精神的愉悦,引起对课文的兴趣。范读,对学生自读课文和体会课文的情感,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品包含的情感通过老师的范读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学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无须过多地分析,学生便能体会出感受到。 由于我们的教学重在分析,加之教材、大纲、教学时间的不协调,老师们总 感觉时间不够,于是教学中不重视范读,有的甚至不读、上课就是分析讲解,“肢解法”的教学使得师生无情感交流,学生也很难体会到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神韵。‘2、注重朗读朗读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它将书面语言变为口头 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活语言。常言道:“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词语的感知能力,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6-09-13T16:41:41.0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作者:张会娟 [导读]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 寿光圣城街道西关小学26270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三、运用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1.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 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范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一句时,教师应用哀婉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去读,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见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人更加悲哀。让学生明白这样读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和自己的朗读中激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2.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在教学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课件——“有一个陷阱里有一只狼,陷阱边上有一只羊,狼在陷阱里怎样爬也爬不上来”的动态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表象后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那么课文中老山羊的诚实、善良、机警和狼的狡猾、凶恶、虚伪的性格特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谁也不会来救你的”等句子时,学生对羊的同情之心和对狼的痛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边听边看配乐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优美的词句,学生听着教师的朗读,看着眼前课件屏幕上出现的海底的美丽景色,浮想联翩,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爱大海的情感;再让学生闭着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既使教学情景交融,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又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2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也正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的字、词、句、篇才显活力。所以,教师应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为他们悲而悲,喜而喜,愤怒而愤怒,呐喊而呐喊。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 一、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 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二、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中学生来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名篇,让人百看不厌。全词想象奇特,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9-09-11T10:48:45.0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作者:韦秋云 [导读]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们情感丰富程度的重要阶段,语文的学科其本身就是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情感教育。跟随新课改的推出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们的情感教育受到了教育者们的关注。课堂是一个完成教学的活动的重要的场所,所以,教师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之上,应该去融入情感的教育。 (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们情感丰富程度的重要阶段,语文的学科其本身就是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情感教育。跟随新课改的推出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们的情感教育受到了教育者们的关注。课堂是一个完成教学的活动的重要的场所,所以,教师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之上,应该去融入情感的教育。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情感的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可以运用情感来讲解知识,让学生们更容易掌握知识。本篇文章主要对于情感的教育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渗透相关的知识点展开谈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们应该一直坚持着以人为本其教学的目标,在对学生们的培养过程当中,渐渐的渗透情感的教育,促进学生们获得真实情感的一个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探索其情感教育的意义所在,对于情感教育的过程展开分析,把语文的知识和情感的教育相结合。 一、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情感 在初中的语文其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对学生们其学习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实施培养,还需要对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审美的能力以及情感体会的能力的培养。初中的学生们其思维并没有发展成熟,教师要做到主动的去指引学生们对于身边的生活展开仔细的观察,并且在这个时候发觉生活中的美好,进而提升学生们其审美的能力与感悟的能力。初中英语其课本当中包含着大量的文质并存的好文章,每一篇文章当中都包含着各样的专属情感,有一些好的文章表面上看比较简洁,其实它确是蕴含这深刻的思想含义,因此,教师们不单单要传授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知识,还要主动的去引导学生们阅读并理解文章,进而心领神会作者在写作当时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们可以深刻的了解文章当中的含义,达到真正的情感教育其目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是否喜欢鸟类?对于珍珠鸟了解吗?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可以促进学生们深入的去阅读并了解其文章,在文章当中寻找出作者照顾珍珠鸟的一些细节和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次进行提问,珍珠鸟在作者的细心照顾之下出现了一些怎么样的改变?从哪里可以了解到答案?在这些文字之中,怎样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们以作者的文字及语言去了解作者对于珍珠鸟的情感,最终教师可以对于文章做一个简单的一个延伸,使学生们清楚的了解只要有爱,人和动物也是可以和谐的相处的。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但可以对作者其情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通过教师的指引后,学生们其自身的情感也会得到一定的升华。 二、情感教育其覆盖的内容 (一)情感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听课方面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在课堂当中播放一些优选的文章其朗读的录音,使学生们通过对录音其内容的了解,并且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全面的去领会其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些情感,例如:在学习《背影》这节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出其文章的录音,学生们仔细的听完以后,可感受到无私且伟大的父爱。经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文章进行展示,可以激发出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的感觉,感受到父亲的背景即沧桑又温暖,感受其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激发出学生们感恩的心。 (二)阅读文章同时进行情感的渗透 学生们经过大量的阅读以后能够对作者其写作的思路有一些了解,对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也会有着很深的体会,能够与作者写作的当时所表达的情感产生一个共鸣。例如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们对《三作家》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要求学生们进行批注,在课堂当中与教师交流阅读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们尝试着走进作者们其内心的世界,进而使学生们更好的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课堂之上,教师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们进行阅读的时候给出正确的提示,对当中的思想感情展开分析及指导,使学生们紧紧地抓住阅读当中其重点的内容,促进其情感的升华,更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的工作。 (三)在写作当中渗透情感的教育 语文的教学当中其写作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写作的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情况。中考的应市场之上,要求学生们的写作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对于作文,学生们应该做到心手合一,所以,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渗透情感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主要体现于学生们依照教师其要求在写作当中融入真实的情感,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生活的经验都融进到写作当中去,让文章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并且给予指导,对于拥有真情实感的优秀文章给予表扬,对于一些情感欠佳的学生们给予鼓励,使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的当中充分的去发挥其情感。 三、提高学生们对文章的阅读能力 一般的语文教材其习题当中都是要求学生们运用情感的色彩进行朗读课文,或者是背诵课文其中的选段。因此,教师应该主动的和学生们一起展开课文的朗诵或者是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的指导及激励学生们对文章当中的情感进行理解以及掌握,方便学生们对于作者写作当时的情感和时代背景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获得良好的情感教育的成效。在对课程的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进示范阅读,之后再对其文章当中的情感展开整合与控制,因此有效的促进学生们充分的去感受作者其思想与情感。只有不断的去提高学生们对文章的阅读能力,才能够提升学生们对文章当中的情感的理解与感悟,才能够更好的去培养学生们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总体的来说,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其过程当中,情感教育其作用是非常的明显的。因此,初中的语文学科其教师需要增加对于情感教育运用的方式方法,逐渐的去发挥其情感教育积极的作用,进而充分的提升课堂的效率,推动学生们全面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感情的教育基本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其情感交流沟通,在感情上达成了一定的共鸣,进而促进学生们拥有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学生们的健康及全方面的发展。语文这门科目属于人文类的科学,绝大多数的情感都是利用语言来传递的,在语文的教学当中,情感的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并不是单一的学习汉字,理解汉字含义这么简单。每篇课文里都蕴涵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生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维敏锐、有见解、有丰富思想的佼佼者。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学目的。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学容,激发学生心的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的培养。就比如情感的培养。情感大致分两种:外在的情感和在的情感。外在的情感比较简单,就是喜、怒、哀、乐。一般出生后就具备了。心的情感是小学生还不具备的,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情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心的情感。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要求就应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古话。对于一篇文章,只有反复朗读才能理解透

里面蕴涵的含义。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心的情感也会随着朗读的增多而增加。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心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注重心理描写,没有过多的直接的叙述,这就要靠我们用心去体会,里面有很多神态描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神态的变化来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戈壁上的树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结合课文描写来谈白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感悟白树身上的某些品质和人的品质的相似之处,通过感悟体会到自己的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就和白树扎根在戈壁滩上是一样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和白树一样感动了我们,也激励了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心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高贵的品质。 二、对每篇课文都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学会很多东西。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教师在做不断的努力。现在的语文教学,要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浅谈 摘要: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很多,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才能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真实性,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才能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善用情感 一、教师对情感体验与体现 当我们阅读到令人感动的文章时,作为老师,应该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脸部表情去表现这种感动,让学生感受到被感动时的情感。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一般羞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但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别人所不能做的,用有效的身体语言吸引学生的视 线,让他们也融入这种感动的氛围中,例如《乡愁》一课,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诵读,时而以手抚胸,时而抬头长吟。老师陶醉了,学生也陶醉了,大家都被感动了。 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中,不好好利用这仅有的45分 钟,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无法实现。语文课堂最忌讳枯燥乏味,如果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课堂教学的气氛将会变得

活跃很多。例如在《纸船》中,作者抛纸船,希望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帮他述说无尽的情感,即使我们朗读多次,这种感情也难以表达出来,此时,我们可以播放《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声音、影像来述说其中的情感。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很多方法,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展示实物的具体形象,通过表演创设课堂情境,甚至也可以运用电影、电视等,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真正融入情感教 育中。 三、在课堂情境创设 有效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了,也容易受到启发,体会情感的变化。例如,一些老师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有的则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的年轻老师想法比较创新,如“六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等,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教学中,每一步教学任务,都是将情感渗透到学生心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机智地去感悟作品和生活。 如何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到情感教学中,是老师们应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情感教学技巧,就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情感。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 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情感在学生的 语文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利用情感因素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呢? 一、注重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第一,教师的良好情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推动作用。语文教学 不仅是语文知识信息的交流,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应当在情感的交流中进行,进而得到深化、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制约着学生情感的发展方向和性质。 教师的满腔热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的和蔼可亲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 切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第二,教师的良好情感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产生双向反馈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 继而又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上,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的表现。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是左右对待教师所教科目有无兴趣的重要因素。 二、采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以情激情 第一,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 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 陶冶情操的过程。作为教师来说在课堂上要平等施教,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应把学生 当作朋友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 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尤其是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若动辄讽 刺挖苦、批评训斥,定会使学生产生疑惧、对立心理,定会出现“万马齐喑”、“教师一人唱独 角戏”的局面,又怎能完成教学目标呢?同时,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 质疑问难,并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与意见。 第二,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境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往往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把学生吸引到作者所表达 的情感之中去。因此教师需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成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第三,重视课堂朗读或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 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那抑 扬顿挫富有魅力的节奏,既能使学生“郁郁乎情生”,又能帮助学生引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能激发学生像演员演戏钻研剧本一样去研读课文,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领略《春》的美好景象,感受《最后一次讲演》的震撼力量,体会 《岳阳楼记》的人文传统,欣赏《望岳》的气势与胸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朗读的 兴趣大大高涨,书声琅琅的课堂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得到了心灵和语言的升华。在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2-08-06T16:04:41.56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8月作者:权宪卿 [导读] 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也是一个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笔者就试图浅谈一下有关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相关问题。 权宪卿/河北省大名县回民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我们可以看到,初中语文中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而且新课改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品质。其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也是一个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笔者就试图浅谈一下有关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情感氛围;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也正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的字、词、句、篇才显活力。所以,教师应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为他们悲而悲,喜而喜,愤怒而愤怒,呐喊而呐喊。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他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善良、善于与他人相处、把握自己的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可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而要培养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做一个有情人。具体来讲,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真情。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无论是课上的知识情感交流,还是课下的思想交流,教师都必须对学生充满一腔真情。情真才能感人,情真才能动人,任何虚情假意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情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赖。一句贴心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真诚地赞美,一个安抚的动作,都可以是教师表达真情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于生活物质方面,而应该是精神的、心理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的心是诚的,情是真的,交流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对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热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只有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个教师也只有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而教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势必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激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时时刻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能够挖掘出蕴藏在每篇课文中情感,并引导大家去体会。这种激情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张力的,即应保持含蓄的有节制的奔放,决不能滥用,更不能夸张,张狂或嚣张。它应该象中国的太极拳一样,刚柔并济,阴阳协调,既能收的拢,又能放得开。教师应该是一副热心肠,一片冷静心。他的热心肠会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进而师生交流达到默契和谐;他的冷静心会让他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都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具备了真情、热情和激情,才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是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的,才可以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导引学生向往健康向上的情感。人之初,性本善。先天的东西,如果后天不加以培养,也会慢慢泯灭。情感也是如此。培养健康的情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一个人的生死全过程。青年阶段,人的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人生观正在形成,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社会等场所,凭借教材、报刊、文学、影视、新闻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师可利用描写祖国优美山川和叙述祖国悠久文明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带领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可利用文学中描写亲情和友情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并珍惜亲情和友情。可利用影片,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他们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利用“名人”的经历,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勇于探索,勤奋学习,超越自我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凡一切有情有感之文、之事都可为我所用。 2、煽情让学生产生向上的欲望。所谓“煽情”是指教师采用种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时,他会根据主观需要采取不同的态度。肯定态度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定时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煽动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情绪低落时,要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情感,产生学习的热情;情绪过于高涨时,要适当压制,不要使之嚣张。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热情。其次才是利用教材中的有情有感之文,去煽动学生向往那些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一切情感情操,摒弃那些消极颓废、消磨意志的思想观念。教师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节日、时事、身边要事煽动学生处于休眠期的情感,或强化某种情感。“九一八”“一二九”借助回忆历史,煽起爱国之情;利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煽起学生投身生活,勇于竞争的豪情,利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实际,煽起学生勤奋上进的热情。 3、帮助学生调节好情感。人的情感随时都会变化,而不同的情绪情感会对学习、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与利于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消极地、不良的情绪情感会使人消沉、萎靡不振。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学生保持一份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学习。在学生对学习厌倦时,要引导他们“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重新塑造自我;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要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当学生满足于目前成绩时,要告诫山外有

试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试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发表时间:2012-06-28T09:01:50.7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王丽松 [导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王丽松广西自治区兴业县洛阳镇初级中学537800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多方面的情感因素,教师如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牢牢把握这一中心环节,沟通作者与学者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定能很好地完成教者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体会的情感;一是学生的内心潜伏的情感;另一是教材中蕴含着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进入“角色”,然后用情感色彩的语言以及能诱发情感的教态,将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充分表露出来,扣动学生的心扉,点燃心中智慧的火花,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和追求真理的决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目的。既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如此重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平时注意培养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和谐课堂气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语文课堂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讲读语文,把握动情点。“动人心者莫过于情”。语文教学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教材中来。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情感的海洋,离开了教材,课堂教学的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必须挖掘语文中的情感因素,把作者的寄寓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从而把握动情点,以此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共鸣。例如:讲《观潮》一文时,以大海的涨潮落潮为动情点,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讲《井冈翠竹》时以井冈毛竹在不同革命时期的功绩为动情点,激发学生对井冈毛竹以及红军战士的热爱之情。总之,有的借助作者情怀;有的借助客观事物;有的借助人物形象,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怀,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根本目的。 二、传道授业解惑,灵活运用激情法。教师传授知识要讲求方法,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要根据语文课读写听说训练的特点,灵活运用“导”、“读”、“讲”、“演”四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受到情感教育。“导”,即导入新课,导的方法可谓繁多,但好的导入,必须动之以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或不由自主的动情,或心驰神往,瞬间进入最佳的状态。“读”,就是有表演的朗读,文章的情感是蕴藏于作品之中的,教师要根据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定好读的基调,抑扬顿挫的适度,或豪情激昂;或慷慨悲壮;或深沉凄凉;或清新明快。读出情感,领略作品的真谛。“讲”,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文中无声含情的文字转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讲课的语调、语速要随文而定,既能显示气吞山河的气魄,又能表达缠绵凄婉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演”,形象可感的演示,即直接观看的形式把语文提供的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讲“背影”一文时,抓住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太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个特定的镜头中,要启发学生体会“蹒跚”“慢慢”“攀着”“向上缩”“努力”等词语的内涵,从而感受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但要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去影响学生,而且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学生。要有意识地发掘教学环节中固有的情感因素,多一份爱心,多一席关心的话语,充分利用面部表情、语言表情、体态表情去感染学生,引起共鸣,驱使他们刻苦学习,勤奋向上,实现教与学的双丰收。 总之,激发情感是语文教学中必走之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诗歌情感把握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明星学校:杨锋【教学目标】 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教学方法】品味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作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1分钟) 诗歌是传情达意的艺术,诗歌的情感主旨就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只有把握 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才能称得上真正地读懂了一首诗。所以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讨 论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希望帮助大家能真正读懂诗歌。 二、研读文本(30分钟) (一)、走进诗歌(5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 里看出来的。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明确:第一首诗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从题目《悯农》中可以直接看出。“悯”字 便是这直接抒情的字眼。《思远人》、《最爱东山晴后雪》中的“思”、“爱”也是 这种类型。

赏读第二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明确:从“孤灯”“梦难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确切地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寂,这时展示诗歌题目——《闺情》。很容易把握住是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这是闺怨诗的常见情感。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送蜀客》、《从军行》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送别诗和边塞诗,情感一般是思念或对战争的厌恶。 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题目有时直接传递诗人的感情,或者是与某种典型的诗歌题材相联系,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非常有利。 (二)品味诗歌(20分钟) 【文本一】 ①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渚清沙白鸟飞回③。 ④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 万里悲秋常作客⑤,百年⑥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⑦,潦倒新停浊酒杯⑧。 【文本二】 ①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