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适用年级:2010级建筑学专业,2008级非建筑学专业辅修者

所用教材:《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一、古代建筑发展情况

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所经

历的各个朝代。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

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其中,原始社会从公元前六七千年到公

元前21世纪,经历了:原始人群阶段;母系

社会,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父系社会,代

表文化是龙山文化。

其次,奴隶社会阶段从公元前2070年到

公元前476年,主要朝代有夏、商、周、春

秋。

封建社会又分为:封建社会前期,公元

前475年到公元589年,主要朝代为战国、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

封建社会中期,公元581到公元1279年,主要朝代有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

封建社会后期,从公元1279年到公园1911年,朝代有元、明和清。

2.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所在年代以及

特点。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出现在陕西

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

特点:

(1)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

成。

(2)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

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

(3)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

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4)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

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

右图: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

3.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的名称及所在年代,并简要概述其特点。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

年代:战国时期

特点:表示了陵墓的总平面布置:王、后、夫人五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其外有两道宫墙环绕。

上图: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错银兆域图

4. 汉代建筑方面的成就

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5. 列举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几种类型,并举出几个实例。

石窟可以分为三种:塔院型,佛殿型和僧院型

实例:

(1)塔院型石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如大同云冈石窟

(2)佛殿型石窟: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这类石窟较普遍

(3)僧院型石窟: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如敦煌第285窟

6. 隋唐长安都城建设的特点

(1)唐长安城,在隋朝称为大兴城,由高颖和宇文恺二人具体负责修建。

(2)隋文帝总结以前各朝都城的经验,把官府几种于皇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这是随大兴城建设的革新之处。

(3)其规划大体上仿照汉、晋至北魏时所遗留的洛阳城,故其规划尺度、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式布置都和洛阳很相似。

(4)大兴是新建城市,因此比洛阳更为规整,更为理想化。

(5)由于地理原因,东城西城居住密度有很大差别。大兴城城内除中轴线的皇城与宫城外,划分109个里坊和2个市,城内道路宽而直,并大力提倡佛教和估计建造寺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

(6)到了唐朝,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

(7)贞观年间,建筑开始变得奢靡,不像隋朝时的简朴。

(8)唐朝时期,长安城也出现了交通、排水等问题,导致不得不放弃长安东迁。

7. 简述赵州桥的设计人以及修建年代,并说明其结构上的特点以及成就

(1)赵州桥是由我国匠人李春负责建造的,修建于隋朝。

(2)结构特点: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

(3)成就: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敝肩拱桥。

8. 唐代建筑群体布局日趋成熟的特征,实例说明

(1)唐代建筑群体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业加强了突出主题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2)以大明宫的布局而言,从丹凤门经第二道门至龙尾含元殿,再经宣政殿和太液池南岸的殿宇而达于蓬莱山,这条轴线长约1600余米,如不计入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殿长达1200米。

(3)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低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4)再如乾陵的布局,利用地形,以梁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再以二者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为神道,神道两侧列门阙及石柱、石兽、石人等,用以衬托主题建筑,花费少而收敛大。

(5)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题的方法,正事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

9. 自唐代以来砖石结构的塔主要有三种形式,说明其结构特点并举例

(1)唐时砖石塔分: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3种。

(2)特点:

A. 楼阁式砖塔结构特点:系有楼阁式木塔演变而来,这种塔符合传统习惯的要求,

可供登临远眺,又较耐久。

B. 密檐塔特点:平面多方形,外轮廓柔和,与嵩岳寺塔相似。砖檐多用叠涩法砌成。

C. 单层塔常用于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到了唐代,其外形大力模仿木结构,隐

出柱,枋,斗拱等构件,塔的平面常见于方、圆、六角,八角等形状。

(3)实例

楼阁式砖塔实例:西安大雁塔,江苏苏州虎丘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密檐塔实例:河南登封法王寺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单层塔实例: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10. 简要说明宋代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城市结构和布局器了根本变化,取消了里坊制度和夜禁。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车托出主题建筑。(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

11. 明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砖已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4)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5)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6)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7)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12. 简述清朝在沿袭明代传统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的方面。

从1840年前的清朝来看,建筑上大体是因袭明代传统,但在下列几方面有所发展:(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二、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1. 我国封建社会的城郭制度在《周礼·考工记》中是如何记载的,并解释其内容。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三个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居住区。

2. 古代选择都城时比较注意解决的问题

通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选址、防御、规划、绿化、防洪、排水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 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朝代的都城中,新建的城市与改建的城市名称

新建:隋大兴城,元大都;

改建:汉长安,北魏洛阳,南朝建康,唐长安城,宋东京,明北京城,清朝京城。

4. 以元大都和明清北京为例,简述我国古代都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元大都用山西和昌平一带充沛的泉水注入漕渠——通惠河,由大运河与海上运来的粮食和物资可以从通州直达琼华岛北面的海子,所以元朝靠近海子建立皇城,漕运非常近便。

(2)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因为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与方形。

(3)全城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干道宽约25m,胡同6~7m。胡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

(4)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唐以前的里坊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方式,城内市肆是分散的。

(5)大都城内南北大道设有砌沟渠排泄雨水。在全城的中心地带设立钟楼和鼓楼。

(6)明代的北京市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由于防御等目的,进行了缩小城框,南移城墙等建设,形成了北京城墙平面为凸字形。

(7)到了清朝北京城的规模没有扩充,主要是营建苑囿和修建宫殿。规模宏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强调封建帝王的权威和至尊无上的地位。

三、宫殿、坛庙、陵墓

1.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体制(三朝五门制)的建成时间;试以北京故宫为例,简述

宫殿建筑群体的成就。

汉、晋、南北朝宫室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及至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布列“三朝”:广阳门、大兴殿和中华殿。唐高宗迁居大明宫,仍沿轴线布置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为“三朝”。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以大庆、垂拱、紫宸三殿为“三朝”。明初,南京宫殿仿照“三朝”作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并在殿前作门五重(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明初宫殿比拟古制,除“三朝五门”之外,按周礼“左祖右社”,在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置太庙及社稷坛。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宫廷建筑群。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经过14年建成,位于皇城之中,称为紫禁城,南北—960米;东西—760米,共有四个城门;宫城四角均建华丽的角楼,宫城墙是高大的城垣,外侧护城河,防范森严。故宫建筑布局基本上附会《考工记》及传统的礼制来布置的,左祖右社、三朝五门、前朝后寝。故宫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帝王的权利,中轴线、突出主体建筑。故宫建筑群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等级制度,主要表现在屋顶形式、建筑开间、色彩、台基和彩画。故宫建筑继承前代经验并进一步发展,使整个建筑群空间布局规整统一、富于变化达到完美境地。整个建筑群体艺术风格协调统一,体现在和谐、韵律、统一中求变化、装修色彩。北京故宫是我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财富、人类文化宝贵遗产。其主要成就有:(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2)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3)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

(4)富丽的色彩和装饰。

(5)建筑空间是伴随着人的行为来组织的。

2. 试以天坛建筑群为例,简述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场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明清北京城外城,全城中轴线的左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年间增建,清代有加以扩建。占地4000亩,两层垣墙构成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外坛墙北部呈半圆形,南部为方形;北高南低,表示“天圆地方” 。坛内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

1. 祭天圜丘及其附属建筑—内坛南部;

2. 祈年殿(祈谷殿)为主及附属建筑—内坛北部;

3. 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内坛西部;

4. 牺牲所、神乐署—外坛西侧。

其单体建筑有:

1.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祭天之所;

2.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

3. 回音壁:皇穹宇圆形墙壁;

4. 祈年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初为大祀殿。嘉靖改建降为大享殿(祈谷殿);

5、斋宫:建于永乐十八年,面积4万平米,正殿—无梁殿;

6、丹陛桥:连接两组重要建筑的中轴线,南低北高。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运用了实用性与象征性的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用形与数体现人们对天象、季节关系的认识和伦理观念,运用圆形、数字的概念,以及环境气氛的营造、空间、尺度的有机变化、色彩的使用都体现了其艺术性。

上图:天坛总平面图

3. 简述我国古代帝陵的体制的组成。试以唐乾陵、明十三陵和清陵为例,说明其特点与历史发展的规律。

A. 由地下埋葬制与墓室和地上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2部分组成。

B. 唐乾陵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1)唐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和皇后武则天的陵墓,利用天然山丘—梁山营造陵墓,山势与建筑紧密配合。

(2)采用中轴线展开形成空间序列的传统手法,神道长达数公里,加强引导作用,使用门阙、牌楼、牌坊、石象生等建筑小品。

(3)明十三陵吸收传统手法,充分结合地形,组成巨大陵体,选址三面环山(东、北、西)面向北京一侧有山口,两侧有两座小山,盆地面积近50平方公里。(4)十三座陵墓各依据一个山峦,分布在三谷中,以长陵为陵体群主体,位于神道的北端,其它陵体依地势分布在它的东南、西北、西南,采用公用神道、牌坊、碑亭及各陵的方城明楼与宝顶地宫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5)神道上的景色随着视线的推移,抑扬收放交替出现,方城明楼的设置,是前代陵寝形制上的一大发展。

(6)清陵分两个陵区:东陵(河北遵化)和西陵(河北易县)。其形制仿照明代陵墓,但后死的后妃另建陵墓,各陵形制一致,尺寸相仿。

四、宗教建筑

1. 我国古代宗教建筑中保存下来最古老的佛教建道教建伊斯兰教建筑代表作品

佛教寺院:

山西五台佛光寺

河北正定龙兴寺

天津蓟县独乐寺

山西大同善化寺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西藏日喀则萨迦南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

河北承德外八庙

云南傣族佛寺

道观:

湖北均县武当山道教宫观

山西芮城永乐宫

伊斯兰教礼拜寺:

福建泉州清净寺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

2. 佛塔的分类与结构特点,以及实

(1)楼阁式塔: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渐多,六角形为数较少。早期楼阁式木塔和仿木的转石塔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并增加了一些加固措施,使塔身强度大大增加。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用木材,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实例: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2)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一般7-13层,用单数),大多不供登临眺览,意义与楼阁式塔不同。有的虽可登临,但因檐密窗小,又不能外出,故观览效果远不如楼阁式塔。建塔材料一般用砖石。

实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3)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至唐代时,其外形已大力模仿木构,隐出柱、枋、斗栱等各种构件。塔德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多种。

实例: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

(4)喇嘛塔:分布地区以西藏、内蒙一代为多。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也有以塔门形式出现的。内地喇嘛塔始见于元代,明代起塔身变高,清代又添“焰光门”。实例:北京妙应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5)金刚宝座塔:在高台上建塔5座,仅见于明、清二代,为数很少。台上塔的式样,或为密檐塔,或为喇嘛塔。

实例:北京正觉寺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

(6)傣族佛塔:见于傣族地区,外观较细高而秀逸,极富当地民族风格,塔多单建,亦有群建者。

实例: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五、住宅与聚落

1.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住宅建筑的分类

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竹木构干阑式、木构井干式;

砖墙承重式;

碉楼;土楼;

窑洞;阿以旺;

毡包北京四合院;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河南巩县窑洞;

西藏囊色林主楼。

2. 简述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并绘简图说明。

(1)北京四合院典型的形式为三进院,外院用

以会宾客;内院用作家庭起居;后院用以后勤

服务。

(2)外院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

客厅;

(3)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巽位。非请勿入。

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和影壁(照壁)。

(4)后院有后罩房、布置厨、贮藏、仆役住房,

后门一般开在西北向。

(5)北京四合院经长期规制约束和建筑技术的

发展,已经发展成熟规范。

其特点如下:

1.中轴对称,等级分明;

2.界分内外,非请勿入;

3.内向封闭:形成自我小环境;

4.向庭院的一面采光,院内噪音低,风沙小;

5.门的作用:界分内外,等级制度,引导秩序。

六、园林与风景建设

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发展的特点

特点:

(1)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

(2)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理景的普及化

2.园林功能生活化

3.造园要素密集化

4.造园手法精致化。

七、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及建筑设计与理论

1. 我国古代木结构的分类以及其结构特点,试绘出简图说明。

抬梁式,穿斗式

2. 试说明我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的类型,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庑殿:一般用于皇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

歇山:在宫殿重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建筑中,常使用无正脊的卷棚歇山;

悬山:仅见于民间建筑;

硬山:在我顾南北方的居住建筑中应用很广;

攒尖: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

单坡:多用于较简单或辅助性建筑,常附于围墙或建筑的侧面;

平顶:在我国华北、西北与西藏一带,由于雨量很少,建筑屋面常采用平顶。

3. 我国古代开间名称排列的方法(清代的名称)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为明间,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开间及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4. 解释面阔、通面阔、进深、通进深

面阔:我国木结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水平距离称为“开间”,有叫“面阔”;

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通进深: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亦即前后檐柱间之水平距离。

进深: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这时常简称为“进深”。

5. 以佛教寺庙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简要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是和成熟

八、古代木结构特征及祥部演变

1. 我国木结构建筑在宋、清两代的标准计量单位及分类

(1)宋《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2)清雍正十二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规定,有斗拱的大式木作一律以斗口为标准确定其他大木构件的尺寸。

2. 解释举架、推山、收山。

举架: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

推山: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里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0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收山: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九、清代建筑做法

1. 清代的彩画分类以及适用范围

1)清代菜花的造型与分类主要表现在梁、枋上。常用的有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2)适用范围:

(1)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2)旋子彩画在登记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它应用的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3)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

2. 清代的斗拱依其位置不同的分类,并说明其组成部分。

斗拱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二类。从具体部位分又有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另外还有平坐斗拱和支撑在檩枋之间的斗拱等。由斗、拱、升、翘、昂五个构件组成。

3. 建筑材料砖、瓦、三合土的诞生时间。

春秋时发明的砖,西周时发明的瓦和三合土(白灰+砂+黄泥)

4. 须弥座台基分析详图:

5. 清式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图:

十、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

柱础:古代建筑构件一种,俗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皆有。

盝顶:中国传统屋顶之一,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

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式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等)。

斗口:斗口原指斗栱的坐斗中承托昂、翘的卯口,卯口的宽度一般就是栱材方料的宽度。清代以斗口尺度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因此斗口成为模数单位量。

此种设计方法被称为“斗口制”。

雀替:雀替是中国建筑中的特殊名称, 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为纯装饰性构件。

或许能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

台明:中国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为柱高的五分之一或柱径的两倍。

象眼:垂带外侧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条石层层退入砌成,称象眼,清式用一平石板,称象眼石。

步架: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也简称步;宋《营造法式》称架,或椽架。

鲁班: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著名工匠。

李诫: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新郑)人。北宋著名建筑师。《营造法式》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从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李诫开始在将作监供职,前后共达十三年,历任将作监主簿、监丞、少监和将作监。

计成:中国明末造园家。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人。著有《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

金箱斗底槽: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这种性式在宋《营造法式》中成为“殿堂“结构中的金箱斗底槽”

附:中国古代建筑史补充内容

1.我国木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2.木架结构的优势: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

便于修缮、搬迁

3.新石器时代有巢居和穴居两种典型的居住方式,据现在大约六七千年。其房屋遗

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代表性的有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后者已多出采用榫卯结构;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代表性的有山西石楼县岔沟村窑洞遗址和山西临汾陶寺村窑洞遗址。

4.仰韶时期山西临潼姜寨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

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而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平面成“吕”字形。

5.夏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是我国

最早的封闭庭院。

6.西周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

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

7.战国时期出现高台建筑,采用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环抱,

上下层迭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实例为陕西咸阳秦国咸阳宫殿遗址。

8.《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

戒指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9.清三山五园:香山、景山、玉泉山;静明园、静宜园、圆明园、清漪园、畅春园

10.里坊制:春秋至汉产生,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

工业泽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在北魏以后又称“坊”)。“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有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知道宋代这种制度才被打破。

11.北京四合院中名词解释:垂花门,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

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

抄手游廊,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照壁,在大门内的屏蔽物。

12.大成殿是孔庙主殿,后设寝殿,仍是前朝后寝的传统形制。

13.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即已正式传来中国,其也带来了寺院、石窟、佛塔等建筑形

式,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师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

14.我国四大石窟为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和敦煌石窟。

15.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

由内、外二圈组成,这种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殿堂”结构中的“金厢斗底槽”。

16.天津蓟县独乐寺,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统和二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

及观音阁二处,平面有中柱一列,如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分心槽”式样。是我国最早的楼阁式建筑。

17.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

于唐,至宋、辽时颇有发展,元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18.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或三区,前者如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县

崇福寺观音殿,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单槽”。后者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和北京清故宫太和殿,《营造法式》中称为“双槽”。在门屋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点,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分心斗底槽”,例如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

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营造法式》称为“副阶周匝”。

19.屋架:举架、推山与收山、梁、桁、椽和其他构件(瓜柱、驼峰、叉手和托脚、

替木)。

20.直棂窗:汉墓和陶屋明器中都有,北朝的石建筑和石刻,唐宋辽金的砖、木建筑

和壁画亦有大量表现。从明代起,它在重要建筑中已逐渐被槛窗所取代,但在民间建筑中仍有用的。

21.建筑高度可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

22.歇山顶收山:由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面式样。

23.悬山顶挑山: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以外。

24.槛窗:宋代槛窗已施于殿堂门两侧各间的槛墙上。

25.支摘窗:支窗式可以支撑的窗,摘窗式可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

支摘窗。最早见于广州出土的汉陶楼明器。清代北方的支摘窗也用于槛墙上。26.漏窗:应用于住宅、园林中的亭、廊、围墙等处。汉代陶屋明器已有在围墙上端

开狭高小窗一列的例子。

27. 我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的类型: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有一道作图题,书上没有图,但我画过几次板书的,反复强调的,希望你们好好把握,在课外书有(穿斗式的屋架)《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B、摩尼殿(北宋)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B、普陀宗乘庙C、雍和宫D、席力图召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 5.缠柱造、 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 2.鸱尾 3.悬鱼 4.吻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 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 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 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 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1)抬梁式结构: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 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这种形式构 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 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 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 木柱承檩,檩上架椽。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牢固,抗风性好。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 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4)干栏式结构: 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屋,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 1、南北四合院 2、窑洞式 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 4、土楼式 5、碉房 6、天井式 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第一套) 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 2、“艮岳” 3、《考工记》 4、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井干式 5、宋 6、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7、庐山草堂 8、水戗发戗 9、以材为祖 10、大木大式,大木小式 11、老子李耳 二、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5 CBACA;6-10 BCABA;11-15 AADDA 三、请写出下列城市建造朝代及城市名称(每题3分,共12分) 1.(隋唐洛阳) 2.(明代南京) 3.(唐代南禅寺大殿) 4. (辽代独乐寺山门) 四、绘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绘制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平面图、立面图

2、画出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正立面及地盘图 五、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哪几种: 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哪三种: (1)塔院型,印度城支提窟,即以塔为窟的中心(将窟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刻成佛塔形象),和初期佛寺以塔为中心是同一概念,这种窟在大同云冈石窟中较多。 (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这类石窟较普遍。(3)僧院型,在印度称毗诃(he)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只用,其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这种石窟数量较少,敦煌第285窟即属此类。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3、中国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4、解释“黄肠题凑” 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5、解释园林里的“一池三山”? 答:汉武帝在修建秦时旧苑基础上林苑时,其中内部的太液池运用了山池结合的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称为“一池三山”法,被后人称为秦汉的典范。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试题

二、解释下列名词: (1)叉柱造:将多层木建筑的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内退进半柱径。 (2)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3)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5)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4)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5)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 (6)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7)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檐角处有很大的翘起,嫩戗斜插在老戗上,并形成50—60度夹角。 (8)耍头:顶层华拱或昂上与令拱垂直相交的构件。 (9)金厢斗底槽:宋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 (10)举架:清式屋架折举得方式。 (11)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12)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13)平板枋:平板枋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14)斗栱: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15)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16)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17)椽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18)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19)宝城宝顶: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种封土形制。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则称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31.乳袱:两步架的梁。宋称乳袱,清称双步梁。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32.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33.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34.穿插枋(挑尖随梁)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以串联,提高木构架的稳定性的水平构件。 35.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38.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也称美人靠。

中国建筑史提纲

提示:各条目后标明《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参考页码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1论述题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11、12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 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 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 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 7、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环境分析、利用和改造参见213-226;关于风水理论参考此题) 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样式雷参见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212-246 (1)中国古代营造观念213-218 (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7) (3)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 (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 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 2绘图-论述题 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 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 3、名词解释 1、侧脚258;生起258;梭柱5、257;卷杀5;收分5 2、材栔制、材分制、模数制242宋代的八等材261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280

4、斗栱4、259 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277 6、《营造法式》(阐述产生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参见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1、论述题-各时期建筑概况 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 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 (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 3、夏(或先商)时期建筑概况 (1)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19 (2)甲骨文反映建筑形式举例(参考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4、西周时期建筑概况(22) (1)陕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22 5、战国时期建筑概况25-27 6、秦时期建筑概况27-28 7、汉代建筑概况(含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成就)28-31 8、唐代建筑概况(含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35-38 9、宋代建筑概况39-42 10、明代建筑概况(含砖石建筑成就;明清木构建筑变化;明清建筑风格变化)45 11、清代建筑概况46-47 2、论述题-综合 1、高台建筑的历史变迁(春秋24战国26汉28;另109) 2、各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重点在于汉、隋、唐、明;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中国建筑史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 西安半坡村遗址 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D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B) A 湖北蕲春建筑遗址 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D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 3.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B)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 4.我国砖的使用始于:(B)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 5.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C) A 战国 B 秦 C 汉 D 唐 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C) A 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 B 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C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D 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7.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在年代上与山西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及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略早于南禅寺正殿和隆兴寺摩尼殿; B 略早于南禅寺正殿、略迟于隆兴寺摩尼殿; C 略迟于南禅寺正殿、早于隆兴寺摩尼殿; D 与南禅寺正殿同年、早于隆兴寺摩尼殿 8.“三间四耳”是哪地民居的布局方式?(D) A 北京四合院 B 苏州住宅 C 徽州民居 D 云南一颗印 9.中国古代四大名园指的是:(A) A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B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C 拙政园、留园、寄畅园、瞻园D颐和园、圆明园、拙政园、留园10.北京妙应寺白塔的设计者阿尼哥是(B) A 明朝时期尼泊尔人B元朝时期尼泊尔人 C 元朝时期印度人D明朝时期印度人 二、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B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中国建筑史考前提纲(完整版)

1.中国古代木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2.原始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来的干阑 式建筑和黄河流域有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斗拱按照位置可分为哪三种?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4.苏州园林建筑的屋角起翘常用的两种做法是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 5.明清私家园林布局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主体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的当, 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2.水面处理:a 园无水不活,水面形成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山 石,房屋,花木等)形成对比,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亦有聚分不同b 池岸不能僵直,亦不能太高;c 桥梁多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 3.叠山置石:a可看可游可居b塑造丘壑c体块缝隙纹理处理 d 用石得当 6.《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以何为建筑尺度标准?《营造法式》:材。《工 程做法》:斗口。 7.佛塔按结构和类型可以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 金刚宝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种. 8.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为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现存最早的 木塔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最早的密檐砖塔是河南嵩岳寺塔。我国最早的现存无梁殿建于南北朝,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为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 9.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分为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 10.宋代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营造法式》,明代我国古代最系统 的园林艺术论著是计成的《园冶》 11.中国墓葬制中,秦汉唐宋明清的帝陵分别以什么为陵?秦汉:方上唐:因山 为陵明清:宝城宝顶 12.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有作为的工官: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样式 雷家族 13.宋代雕刻种类 a按起伏高低有:1剔地起突(高浮雕),2压地隐起华(浅浮 雕),3减地平锻(线刻),4素平 b按材料分类:石、砖、木 c按照形式有浮雕和圆雕。 清代彩画常用的三类:和玺.旋子.苏式 14.近代中国的三中建筑思潮洋式建筑传统复兴现代建筑 15.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建筑潮有三种宫殿式混合式现代式 16.四种柱网及实例单槽(观音殿,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 双槽(太和殿、含元殿)、分心斗底槽(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金厢斗底槽(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7.斗拱出挑,清代宋代以何为计?清代以踩作计,宋以铺作计 18.高台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什么的解决?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茅茨土阶”的丑 陋状态,进入一个新时期。在木构架机构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可能.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 、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 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B )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C ) A、兆域图 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 D、清明上河图

中国建筑史题库及答案精华版电子版本

中国建筑史题库及答 案精华版

问答题 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 答:1.穿斗式:用穿枋吧竹子串联起来,形成一品一品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 2.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 3.井平式;用天然原木或者经过加工成为方木,多角形的幕僚层层叠成为房屋墙体,木头围 成矩形木框,层层叠叠,木头承重。 2. 屋面举架是什么意思? 答: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如《考工记》中即有“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的记载,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对草顶和瓦顶屋面规定了不同的坡度。 3.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材之一有何优缺点? 答:优势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是木材越来越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蚂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4.分析北京故宫中轴线前三殿以南的空间处理手法? 答: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主要手法是在 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高潮。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

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通过端门,进入一个深300余长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到全局的最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5.南北朝时石窟寺有几种类型? 答: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此外还有一种小窟,分布在一、两类窟的周围,也属打坐用的禅窟。 6.分析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水面处理手法。 答:手法: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铺。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水面分隔采用桥、廊、岛为宜,尤以桥与廊为妙,能使水面空间既隔又联,相互交融渗透,层次丰富。这些都是小园设计中扩大空间感的巧妙手法。 艺术成就:江苏无锡寄信畅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吴江退思园,扬州个园 7.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指导思想,或者说常用手法如何? 答:手法:苑囿,又更具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国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 成各自特色。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不止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如静明园有32景,避暑山庄有康熙时的36景和乾隆时的36景,圆明园有40景,每景都有点景的提名。实际上,这种方法采自西湖10景等江南名胜风景区的理景办法。所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 艺术成就: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8.请解释金厢斗底槽?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 - 副本解析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C )A战国B秦C汉D唐 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C ) A汉B唐C宋D清 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D ) A秦B唐C宋D明 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D ) A杭州B南京C开封D苏州 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 )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 C ) A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 B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 C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D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 7.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是:(C ) A、梁思成 B、刘敦桢 C、朱启钤 D、朱士圭 8.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B )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 C穴居D巢居 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B ) 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 ) A北魏B北周C隋D唐11.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 ) A南北朝B唐C春秋 D 西周12.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创办人是:( D ) A、梁思成 B、刘敦桢 C、柳士英 D、黄作燊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C )

A单槽B双槽C金厢斗底槽D分心槽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A干阑式建筑B木骨泥墙房屋 C穴居D巢居 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C ) A西安半坡遗址B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B ) A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18.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B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B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 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B ) A李诚B李春C宇文恺D鲁班21.《园冶》的作者是:(C ) A李诚B李春C计成D苏东坡 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 ) A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B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 C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 D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 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C ) A春秋B西周C战国D商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D ) A全部青色B全部绿色

中建史复习重点 提纲

绪论: 1、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2、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3、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出现在何处?有何特征? 4、简述唐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5、简述宋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6、简述明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7、简述清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8、瓦的发明与运用始于哪个朝代? 9、减柱造是什么时代建筑中常见作法? 10、简述汉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11、河北赵县安济桥 12、现存最早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13、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 14、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建造年代 15、现存唯一的木塔 16、平江府碑刻图描述的是哪座城市的平面布局?有何特色? 城市 1、中国古代七大古都的区位与选址特点 2、试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与西方古代城市的比较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 4、唐长安城(图) 5、里坊制 6、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图) 7、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规划特点 8、《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的内容 宫殿: 1、试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的衍变 2、以北京故宫为例,解释何为“三朝五门”格局 3、简述唐代大明宫的建筑设计与规划特色 4、画图说明唐代大明宫含元殿的形制特点(图) 5、试述明清北京故宫的规划布局及宫殿建筑设计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坛庙 1、坛庙又称“礼制建筑”,分为哪四类 2、北京社稷坛坛面五色土的布局(图) 3、试述北京天坛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特点(图) 4、以曲阜孔庙为例,说出五个孔庙建筑的名称 5、试述北京太庙的布局特点 陵墓 1、羡道 2、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的名称 3、唐乾陵布局特点(图)

中国建筑史参考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简答及绘图题 1.石窟的主要类型及其平面图: (1)塔院型(2)佛殿型(3)僧院型 2.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3.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 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 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 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4.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 (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2)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3)单层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4)喇[度]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 (5)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5.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取材方便。我国古代森林茂密,加之木材易于加工,以及青铜工具及后来铁制工具的使用。 (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具备很大的消减地震力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且唐宋后采用类似于今天的“模数制”,可同时加工后组合拼装 (5)便于修缮和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易于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森林大量砍伐,使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发展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南方,白蚁对木架建筑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重点) 1、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根本原因(论述题) ●结构体系的合理与技术发展 ●木结构的优点 1. 取材方便——木材易于加工,利用工具即可完成砍伐、开料、平整、作榫 卯等工序。 2. 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 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使用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 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 大的潜力。 4. 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比石料快,使用了类似今天的建筑模数制的方法,各 种木构件的式样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对各种木构件同时加工,制成后再组合拼 装。便于修缮、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 迁,都比较容易做到。 ●劳动力与社会制度的发展 ●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产生不同的建筑态度、不同的对 技术方案选择的标准。 ? 1. 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客观条件并不是使用和发展木结构的基本原因。 ? 2 .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也不是决定在房屋建筑上使用木结构的因素。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同样可以调动十分庞大的劳动力。 ? 3. 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也不是决定在房屋建筑上使用木结构的因素。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同样可以调动十分庞大的劳动力。 ? 4. 中国建筑之所以长期采用木框架混合结构主要原因就是一直都被确认为最合?理的构造方式,是一种经过选择和考验而建立起来的技术标准。 ? 5. 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产生不同的建筑态度、不同?的对技术方案选择的标准。 2、木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的两种基本形式 ●穿斗式与抬梁式(教材图片) ●穿斗架是由柱子、穿枋、斗枋、纤子、檩木五种构件组成。 3、单体建筑的构成名称 ●平面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