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才之路】高中地理_第一章_人口的变化_综合检测

【成才之路】高中地理_第一章_人口的变化_综合检测

【成才之路】高中地理_第一章_人口的变化_综合检测
【成才之路】高中地理_第一章_人口的变化_综合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习题分析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小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3%B.6%

C.6.2%D.3.2%

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2010·湖南衡阳一中高一检测)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表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5.在图中四个人口增长模式所代表的地区之间,最可能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方向是() A.由①到④B.由④到①

C.由③到①D.由②到③

【答案】 3.D 4.A 5.C

【解析】原始型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现代型模式地区即模式①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图中模式③属于发展中地区,人口从发展中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是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下图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6~8题。

6.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B.古巴

C.新西兰D.埃及

【答案】 D

【解析】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只有埃及属于这种类型。

7.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答案】 C

【解析】乙国人口出生率在短期内迅速下降,与政府宏观调控有关。

8.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较高

B.甲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答案】 A

【解析】甲国在20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了现代型,应属于发达国家。

(2010·泰安高一质检)读下面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9~10题。

9.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10.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9.B10.A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国的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最高、儿童所占的比重最低,因此该国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第10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儿童所占的比例较高。读图可知,①国儿童所占比例最高,故它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

11.(2010·泰安市高一期末检测)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是()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C.年轻夫妇不愿生孩子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答案】 B

【解析】由图中可看出,老人、中年人和儿童段人口金字塔变化趋势正常,15~29岁的人口比重明显增多,说明这种现象是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造成的。

影响人口迁移既有社会经济因素,也有自然环境因素,并且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2~14题。

12.影响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水源

C.土壤D.矿产资源

【答案】 B

【解析】“逐水草而居”其影响因素是水源。

13.下面关于人口迁移正确叙述的是()

A.小浪底库区移民属自发性移民

B.出国留学不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C.目前英国人口迁移方向是从城市到农村

D.四川民工有组织地到深圳打工

【答案】 C

【解析】英国目前人口具有从城市迁往农村的趋势。

14.近两年,阿富汗人口迁到邻国巴基斯坦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环境污染

【答案】 C

【解析】战争引起人口迁移应属政治因素。

人口统计的部分数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15~16题。

15.从图中看,说明了10年来我国()

A.0~14岁人口数量总体下降

B.80岁以上人口比重在下降

C.15~6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小

D.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没有波动

16.造成图中情况的成因主要不是由于()

A.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

B.卫生防疫工作做得好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D.人口迁移导致生育优化

【答案】15.A16.D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近10年来,0~14岁人口数量总体在下降,65岁以上人口在上升。这种状况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

17.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B.②时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滑

【答案】 C

【解析】据图可知,③~⑤期间,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而其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18.下列四个流域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A.尼罗河流域B.亚马孙河流域

C.密西西比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答案】 B

【解析】亚马孙河流域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

(2010·青岛一中期末检测)美国人口资料局发表报告说,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将由2009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9~20题。

19.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D.发达地区

【答案】 C

【解析】从统计图表中可知,发展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20.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

【答案】 B

【解析】科威特是石油输出国,外来劳务工人多;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故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吸引高素质人才移民德国。

(2010·山东实验中学高一检测)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21~22题。

21.迁入淄博人口最多的省区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D.东北地区

22.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答案】21.D22.C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人口迁移知识和读图析图能力。图中纵坐标表示迁入淄博市的各省人数,可看出,东北三省迁入淄博市的人口数居前三位。横坐标表示各省迁出人口总量,可看出,四川省人口迁出最多。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趋势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迁入经济发达地区。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23~25题。

2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D

24.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25.最有可能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23.D24.D25.C

【解析】第23题,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者之和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第24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和迁移特征来判断。第25题,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但多年来人口迁移率为负值。

结合下图,回答26~28题。

26.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B.水土流失

C.荒漠化D.土壤盐碱化

【答案】 C

【解析】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非洲最显著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27.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答案】 D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受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制约,具有不确定性。

28.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A.日本B.加拿大

C.德国D.科威特

【答案】 D

【解析】科威特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土面积狭小,科技水平较低,国内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条件恶劣,故环境人口容量较小。

(2009·全国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下图完成29~30题。

29.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30.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答案】29.A30.B

【解析】本组题以人口变化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人口的增长模式状况及地区分布。第29题,从这50年人口迁出和迁入来看,迁入人口数远远大于人口迁出数,是人口净迁入国。第30题,由图中1971~1980年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此时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已经进入现代型,进入现代型的时间也可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故排除A项。由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根据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可确定可能位于欧洲,B项说法正确。用自然增长人口数除以自然增长率,可计算出人口数量小于900万人,故排除C项,D项说法明显不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综合题(共55分)

31.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示省、市、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

(2)图示省、市、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海宁夏

(2)江苏上海

(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4)现代型

(5)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2.读下面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在______年前后达到最低值,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________。

(2)在1990年前和2030年后,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均超过了50%,试分析它们形成的不同原因。

(3)日本、韩国均抓住了“人口机会窗口”期,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人口机会窗口”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4)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抓住“人口机会窗口”的良好时机,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201040%(2)1990年前主要是14岁及以下的人口数量较多;2030年

后主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较多(3)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财富积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4)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国民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等。

33.(2010·北京东城高一检测)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以内。

材料二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见左图)

材料三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7国(见右图)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该国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3)从材料三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

【答案】(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印度。计划生育。

(3)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实行改革开放等。

34.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中国内地从建国到现在共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以下人口均不包括港、澳、台及福建省的马祖、金门岛屿的人口)。2010年11月1日将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一次1953年 5.49亿

第二次1964年 6.95亿

第三次1982年10.08亿

第四次1990年11.34亿

第五次2000年12.66亿

材料二全国

(1)

A.1956年~1964年间

B.1964年~1982年间

C.1982年~1990年间

D.1990年~2000年间

(2)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转变较快,已进入()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

(3)根据材料二回答,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虽大大下降,但是从表中仍可看到不符合生育政策的生育行为,集中在__________(劳动者)身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看出我国从事__________产业的人占绝对多数,这种产业结构是否合理?__________。

(5)以上说明计划生育仍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其重点和难点在__________。

【答案】(1)B(2)C

(3)农林牧渔者这些人群的文化素质较低,他们不是靠政府工资收入生活,政策对他们的约束力较弱,这些人群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成本也较低

(4)第一不合理

(5)农村(或农林牧渔者)

35.结合以下材料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由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性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科技、地区开放程度、________等。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4)近年来,美国老年人口主要向________地区迁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国际人口迁移(或“机械增长”)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2)B

(3)资源文化和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

境带来巨大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4)南方(阳光地带)东北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而南方阳光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

自主测试

单项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2005年1月6日零时02分,随着一声男婴的啼哭,中国内地第13亿名小公民在北京市妇产医院诞生,当日被确定为中国十三亿人口日。

材料二: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统计,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升高到119.92∶100,与正常值106∶100相比有严重偏离。

材料三:专家称,中国人口以每年1 000万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10年就有1个亿的新增人口,这样推测再过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极限。

1.有关我国人口目前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②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③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较低④属于人口增长模式的传统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我国目前人口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也不高,增长模式已接近现代型。

答案:B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 )

①传统观念的影响②医疗技术手段的提高③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人为控制遗传基因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和运用B超等手段鉴别胎儿性别有关。

答案:B

3.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导致( )

①人均收入降低②大量人口移民国外③生态破坏,环境质量下降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我国人口持续增长会导致人均收入降低以及生态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只有出生率的持续走低才会导致老龄化加剧。

答案:A

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 )

A.人口的大量迁移

B.人口的机械增长

C.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人口的年龄结构

解析: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C

5.下图表示某洲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其中a为1500年,b为1980年,与此图相符的大洲是( )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非洲

某洲人口随时间变化

解析:从图中看出1980年以后该洲人口增长较慢,但未出现停止增长的状况,因此不是欧洲。由于亚洲、非洲人口增长较快,因此曲线反映的变化情况也不符合这两个大洲。

答案:C

6.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原因有( )

①工业革命的开始,资本主义大发展②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③医疗卫生水平进步,死亡率下降④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的范围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它不是20世纪以来人口迅猛增长的原因,故①项错误。

答案:B

7.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构成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39%,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我国应(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解析: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前者是主要的,我国如果不继续搞好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可能出现反弹。

答案:B

8.下列人口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原南斯拉夫阿族人外迁——经济原因

B.东汉时期我国人口迁往洛阳——政治中心变革

C.阿富汗难民迁往巴基斯坦——水源因素

D.伊拉克人迁往邻国——气候因素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即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原南斯拉夫阿族人外迁是由于战争和民族问题导致,阿富汗难民迁往巴基斯坦,伊拉克人迁往邻国都是由于战争。东汉时期,定都洛阳,这种政治中心的变革带来人口迁移。

答案:B

根据下列资料,完成9~10题。

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

9.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 )

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的死亡率

解析:深圳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迅速发展起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所以分

析其人口数量变化时重在人口迁移。

答案:A

10.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

A.营养好

B.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C.人口年龄结构轻

D.文化教育水平高

解析:移入深圳市的人口中年轻人占得比重大,因而导致其死亡率低。

答案:C

11.下图中的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国内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依次是( )

A.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B.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D.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解析:随着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和经济布局的改变,其国内人口也随之发生较大规模的迁移。如俄罗斯向东(亚洲部分)迁移,德国向南迁移,美国向西、向南迁移,日本向南、向北(国土两端)迁移等。

答案:B

12.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 )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③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④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各大中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城市的建筑、环保、商业、饮食、仓储、维修、服务等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来承担其中较脏较累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这为出现“民工潮”创造了基础条件。

答案:D

1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④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基础之上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确定的。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确定的时期内,资源基础和潜力、科技发展水平相对稳定以及人口的消费水平变化不大,这就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性这一基础之上的。

尽管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的假设条件不同,方法不同,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也有较大差异,但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可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了解各种环境问题,使人类自觉地保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答案:B

14.下图是部分国家经济发展与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指标相关图,关于该图的正确叙述是( )

①图中A国是美国,B国是俄罗斯②图中A国是加拿大,B国是澳大利亚③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印度④图中国家人均资源拥有量最少的两国是日本和越南⑤图中国家C的人均资源拥有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图中纵坐标代表经济发展综合指标,横坐标表示人均资源拥有量。①16个人口大国中,美国经济发展综合指标最高,俄罗斯人均资源拥有量最多;②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分别只有2 000多万和1 500多万,都不在16个人口大国之列;③中国在坐标系中的横、纵坐标都大于印度,故两项指标都高于印度;④日本、越南的横坐标最小,故人均资源拥有量最少;⑤C国(德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A

人口再生产的惯性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其原因之一是形成一个人口出生高峰的一代人口,在20年后,又会进入婚育年龄而形成另一个人口出生高峰。读下表,完成15~16题。

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化

15.

A.1962~1970年

B.1975~1980年

C.1985~1990年

D.1995年以后

解析:1985年~1990年的出生率较高是受20年前的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

答案:C

16.由上表可知,我国在本世纪初已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三低”的现代型转变,所经历时间比欧美许多国家大大缩短,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预期寿命延长

B.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人口再生产的惯性

解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时间短是受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

答案:C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考点一6.2人口的空间变化核心考点全突破新人教版

6.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讲核心考点·全突破 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表明,人口迁移流动家庭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流动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是大趋势。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思维导引】 【尝试作答】(1) D ,(2) A 。 掌握3个关键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变化”“三个因素”。 (1)理解“2个变化”。

①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②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分析“3个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如下图所示: (3)注意“2个原则”。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①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②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机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020·河南联考)近年来委内瑞拉政局动荡,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大量青壮年选择迁移到与该国接壤的巴西北部地区避难。从2018年4月开始,巴西政府协同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制订一项针对难民本土化进程的方针,将委内瑞拉难民转至巴西各地。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委内瑞拉难民迁移至巴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 B 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

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 C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经济因素,农村B.自然因素,城市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D.经济因素,城市 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 D 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A.大洋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D.欧洲、大洋洲 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

答案 C 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6.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结构年轻化 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D.劳动力缺乏 解析我国人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答案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三者的相互关

2018年高考真题之人口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人口专题 一、单选题 近年(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1、2题。 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水平 B.舒适程度 C.交通条件D.区域差距 答案: A 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答案: D 户籍(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 C 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迁移人口(迁入或迁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比较稳定(接近400万),且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出大于迁入),外来务工人口小于外出务工人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逐年”太绝对,无依据,另外,该市人口迁出较多,多为青壮年劳动力,相应的老年人口比重可能会提高;由于该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变小,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的形势在减弱(人口回流),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会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根据材料无法确定。 4.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答案: D 比较四个直辖市,只有重庆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小,以迁出为主。 读图(2018年高考真题天津卷)文资料,回答10-11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章末综合检测解析版

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章末综合检测[学生用书P31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郑州质检)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统计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达到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下图示意我国辽宁省2000-2010年人口总数、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人口总数比重与少儿人口(0~14岁)占人口总数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下面能反映辽宁省人口老少比(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特征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该时期,辽宁省( ) A.少儿人口增多 B.劳动人口(15~64岁)比重降低 C.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 D.养老保险压力增大 解析:第1题,由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老年人口比重/少儿人口比重×100%可知,图中2009年辽宁省老年人口比重等于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100%;2000-2008年老年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逐渐下降,意味着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逐渐上升; 2010年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有所下降。对比四个选项,①④为单一变化趋势,明显错误,②的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比值为100%出现在2008年,不符合实际情况。第2题,某一年的少儿总人口=人口总数×少儿人口比重,通过读图获取相关数据,可计算出2000年辽宁省少儿人口总数超过700万,2010年约有500万,少儿人口减少;劳动人口

比重=100%-少儿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通过读图获取相关数据,可计算出2000年和2010年劳动人口比重,可知劳动人口比重上升;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剧,这一趋势必然使养老保险压力增大。 答案:1.C 2.D (2019·天星大联考)年龄别生育率是按育龄妇女的年龄别计算的生育率,通常以年为单位,定义为在一年中每千名某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生育的孩子数。年龄别生育率可以反映不同年龄或年龄组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下图是我国某城市近四次人口普查时的年龄别生育率。读图完成3~5题。 3.四次人口普查中,总和生育率(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最高的年份是( ) A.1982年B.1990年 C.2000年D.2010年 4.下列关于图示阶段该城市人口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B.人口问题得以解决 C.平均生育年龄明显增大 D.平均生育年龄先减小,后增大 5.如果该城市为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则与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印度B.巴西 C.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D.美国西北部地区 解析:第3题,把图中各年龄别生育率相加,可以得出1982年的总和生育率最高,故选A。第4题,把图中各年龄别生育率相加,得出该城市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下降,故A错误;图示阶段平均生育年龄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C错误;结合我国城市特点,生育率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而人口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B错误。第5题,该城市为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再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可知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印度和巴西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故A、B错误;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为该国国内人口净迁入区,美国西北部地区为该国国内人口净迁出区,故C正确,D不符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 2、在I期()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 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 A.(1)B.(2)C.(4)D.(5) 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 6、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 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D.人口受教育水平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8~11题。 8、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9、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因素 11、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82年1990年2000年 总人口(万人)35167701 0~14岁(%)35.2714.638.5 15~64岁(%)58.3683.15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六章_人口的变化2-6-3含解析

2-6-3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浙江嘉兴一中等五校联考)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此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 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 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 2.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 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人口红利”变化的因素。第1题,读图,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说明劳动力人口占的比重小,抚养率高;若出生率下降,抚养率低,A项错误。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B项正确。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仍是在增速发展,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不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C项错误。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D项错误。第2题,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D项正确。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针对性措施,不是根本对策,A项错误。适当延缓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机制是具体措施,不是根本对策,B、C项错误。 【答案】 1.B 2.D (2016·福建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下面左图为2012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右图为2012年M市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回答3~4题。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类的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2-6-1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xx·湖北八市联考)如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 A.东亚 B.南美 C.西欧 D.北非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约在②所示时间段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为0,此段时间以后总增长率大于0,人口开始增加。第2题,图示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且有一段时间为负增长,而有大量的人口迁入说明经济发达,因而最可能位于欧洲。 【答案】 1.B 2.C (20xx·湖南益阳下学期4月调研)读20xx~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回答3~5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xx~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大于农村 B.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呈减缓趋势 C.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最大值 D.图示阶段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步加大 4.下列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有关B.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C.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D.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农村新一轮生育高峰 5.为了延缓老龄化进程,我国调整了人口政策,20xx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①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 ②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程度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 ③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 ④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人口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6 人口 (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35000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甲城市 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图8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刷好题练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

一、选择题 (2019·日照一模)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A.1990-2030年B.1985-2050年 C.1990-2015年D.2000-2020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 C.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 D.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完全是老龄化所致 3.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 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 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 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第1题,从纵坐标5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1990-2030年,A正确。第2题,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A错误;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B错误;

60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C正确;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D错误。第3题,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措施。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是不现实的,故选D项。 答案:1.A 2.C 3.D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4~5题。 4.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5.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第5题,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高,结合我国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B项正确。 答案:4.A 5.B 生育率一般指总出生人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15~49岁)妇女人数之比。读人口总数排名世界前列的5个国家1960-2010年生育率(单位:%)变化图,完成6~8题。

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地理Ⅱ(必修)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南京五中陶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的内容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它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主要阐述的是人口问题。为什么把人口问题放在开始呢?因为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而人口问题又是产生另外两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人口问题成为所有问题的焦点。人口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球资源的消耗,也影响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保持地球上人口的适度规模,尽快实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和世界上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因此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两个方面阐述。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越来越频繁,而我国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必然随之出现,因此人口的空间变化也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人口迁移过程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目前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的有限性,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十分紧迫。其逻辑关系如下:

所以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包括三节课文,分别是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本章最后的问题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壮大的农民工为题材,利用资料让学生分析民工现象存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爱他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今天我主要备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课标分析 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课标”的前提。 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六章_人口的变化2-6-2含解析

2-6-2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据表和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国家移民人口 数(人) 移民人口占世界总 移民人口比(%) 移民人口占本国 人口比(%) ①45 785 090 19.8 14.3 ②11 048 064 4.8 7.7 ③7 826 981 3.4 83.7 ④7 824 131 3.4 12.4 A.俄罗斯、阿联酋、美国、英国 B.美国、俄罗斯、阿联酋、英国 C.俄罗斯、美国、英国、阿联酋 D.美国、英国、俄罗斯、阿联酋 【解析】①国和②国移民总量较大,为美国和俄罗斯;③国和④国移民总量较小,且③国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例大,故③国为阿联酋,④国为英国。 【答案】B 2.表中③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②缺乏青壮年劳动力③移民政策宽松④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⑤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阿联酋位于西亚,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且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①错误;阿联酋移民占本国总人口比重大,主要是因为阿联酋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阿联酋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

缺乏;阿联酋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故②③④正确。阿联酋国土面积较小,除石油资源外,其他资源不丰富,故⑤错误。 【答案】B (2017·成都模拟)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 3.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B.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 4.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原因是() 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 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 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 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3题,由图示流动路径可知,成都流动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成都流出人口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流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会高于东部沿海;春运后四川人口仍流出大于流入;人口流动不可能提高四川的环境承载力。第4题,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减小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生活成本提高,东部地区产业向四川转移,四川经济发展较快,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 【答案】3.A 4.A (2017·大庆模拟)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类迁移情况。读图完成5~6题。

第一章__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拓展】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出量)。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拓展】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世界人口增长存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 (1)大洲之间的差异 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增长比较缓慢。 (2)国家之间的差异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及类型 (1)构成: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类型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 【拓展】区分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方法 ①从特征上区分:原始型是高高低,传统型是高低高,现代型是低低低。 ②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以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3.学会运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 (3)空间差异 ①特点: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思考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否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暂不考虑人口机械增长)? 答案不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时,如果仍是正值,则人口总数仍在增长。如果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则说明人口总数在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如上图):a出生率;b死亡率;阴影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类型 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原始型) 高高低 B(传统型) 高低高 C(现代型) 低低低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表现 差异具体表现 时间20世纪50年代 到7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空间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答案年净增人口=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虽然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净增人口还很多。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doc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来人口增长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指某地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强度 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活产婴儿数与当年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近30多年来,全世界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从1950-1955年的3.59%降至2005年的2.65%.长期以来,发达地区出生率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且不断下降,从1950年的2.33环降至2005年的1.2%,几乎每隔5年就下降0.1%. 发展中地区出生率仍然很高,但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从1950-1955年的4.24%降至2005年的3%.非洲出生率自二次大战以来下降幅度最小,从4.8%降为4.4%,而有些国家出生率高达5%,如肯尼亚((5.2%)、卢旺达(5.3%)、马拉维((5.3%)、尼日尔和贝宁(5.1%),是世界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亚洲出生率下降幅度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下降更快,这主要受中国出生率迅速

下降的影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地区,为1. 3%,德国1%,丹麦1.1%,更有国家是人口负增长。 高中地理人口知识: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也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数与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也用千分率表示。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30年,死亡率从1.85%降为1肠,在21世纪前5年里停滞在1. 1%的水平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逐渐接近。 2005年以北美洲〔0.8%)、拉丁美洲((0.7%)为最低,以非洲为最高(1. 6%)。人口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的塞拉利昂(2. 6%)与冈比亚(2. 4%),最低的国家是科威特(0. 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4纬)等。我国20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已降到0.613%,远低于新中国成立前的2.5%,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人口(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练) 1.练高考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拓展】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出量)。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拓展】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世界人口增长存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 (1)大洲之间的差异 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增长比较缓慢。 (2)国家之间的差异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及类型 (1)构成: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类型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特 征 出生率高高低 死亡率高低低 自然增长率低高低 原因 (1)高出生率:① 没有控制生育②早 期的农业社会需要 多生子女,来帮助从 事农业 (2)高死亡率:① 战争频繁;②食物匮 乏③医疗卫生条件 差 (1)高出生率:①节育 还不普及②多生子女一 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 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 (2)低死亡率:生产力 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和医 疗条件改善,人们寿命延 长 (1)低出生率:①生活水平 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开始 变化;②各种社会保险和福 利事业的发展等 (2)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 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不断 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分布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个别 地区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 度 欧日美等发达地区和少部分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 【拓展】区分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方法 ①从特征上区分:原始型是高高低,传统型是高低高,现代型是低低低。 ②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 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以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1)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尚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全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最新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单元提升卷6_第六章_人口的变化_含解析

(2016·吉林模拟)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状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 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甲 B.乙 C. 丙 D.丁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 乙地最可能位于发达国家 C. 丙地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D. 丁地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1. D【解析】由图判知,乙为原始型、甲丙为传统型、丁为现代型。丁国为负增长。 2. C【解析】甲、丙为传统型,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丁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2016·兰考模拟)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两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据此完成3~5题。 3. 从图中看出,2000年至2010年期间甲省(区)() A. 人口数量明显增多

B. 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 C. 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 D. 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 4. “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后,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人口老龄化得以有效缓解 C. 城市化水平得以提升 D.男女比例出现较大波动 5. 从图中数据来看,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区)是() A. 甲 B.乙 C. 丙 D.丁 3. D【解析】2000年甲省(区)0~14岁人口比重为2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所以劳动力人口比重为68%,2010年甲省(区)0~14岁人口比重为21%,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9%,所以劳动力人口比重为70%,因此在这10年间该省劳动力所占比重大,就业压力大。 4. A【解析】“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后,人口出生率会提高,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会提高。 5. C【解析】图中丙省(区)0~14岁人口比重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也在下降,说明丙省(区)的自然增长率在2000年至2010年间趋于0,因此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2016·湖南十三校一模)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6~7题。 6.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 ① B.② C. ③ D.④ 7. 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 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 6. C【解析】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时,人口呈现正增长,图中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