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护理学-实训07.生命体征的测量

基础护理学-实训07.生命体征的测量

基础护理学-实训07.生命体征的测量
基础护理学-实训07.生命体征的测量

生命体征的测量

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护士通过监测和观察生命体征,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掌握其病情变化过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所以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实训任务一生命体征的测量

【情景病例】

患者,李先生,50岁。因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入院,诊断:“肺部感染”。入院后需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请问:你作为当班护士,应该如何为其进行操作?

【实训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范围。

能力目标:掌握生命体征的正确测量方法。

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

【岗位技能目的】

1. 判断生命体征有无异常。

2.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间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3.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操作程序】

1.素质要求

一一一一

2.核对

一一一一

3.评估

一一一一

4.计划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5.实施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6.评价

一一一一 【注意事项】

1. 操作前认真、仔细评估患者,确保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

2. 根据患者病情、状态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

3. 测量脉搏时不能用拇指诊脉,因拇指有小动脉搏动,易与患者的动脉搏动相混淆。

4. 测量患者呼吸时,气息微弱不易观察者,以少许棉花至于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次数。

5. 正确测量血压,避免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6. 及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护理故事

附【评分标准】

实训任务一生命体征测量评分标准

考核时间监考老师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试题及答案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考试题(2月份)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共45分)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延髓上部 B.下丘脑 C.小脑蝶部 D.大脑枕叶 E.脊髓颈段 2.下列有关体温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长时间从事夜间工作者,在24小时内其体温一般在下午2—8点最高 B.老年人体温有下降趋势,高龄者体温会更低 C.女性在月经前期,体温轻度降低 D.婴幼儿体温较稳定 E.女性体温较男性体温稍高 3.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 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 B.脉细速,四肢湿冷,出汗 C.脉速,面部潮红,无汗 D.脉搏、呼吸渐慢,无汗 E.头晕,恶心,无汗 4.败血症病人发热时常见的热型是 A.间歇热 B.弛张热 C.不规则热 D.波浪热 E.回归热 5.物理降温后,需多长时间再次测量体温以进行观察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E.40分钟 6.可在口腔部位测量体温的病人是 A.腹泻患儿 B.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C.昏迷者 D.痔疮术后 E.精神病人 7.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提高室温 B.足部放热水袋 C.饮热饮料 D.加盖被 E.增加病人的活动量8.体温骤升多见于 A.休克 B.极度衰竭 C.肝癌 D.急性感染 E.肺结核 9.疟疾病人最常见的热型是 A.稽留热 B.间歇热 C.弛张热 D.不规则热 E.波浪热 10.关于体温计检查方法错误的是 A.所有体温计的汞柱甩至35℃以下 B.同时放人40℃温水中 C.3分钟后取出检查 D.读数相差0.5℃以上的体温计不能再使用 E.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不能再使用 11.成人正常脉率为 次/分次/分次/分次/分次/分 12.下列有关脉搏测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护士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按在动脉上,计数1分钟脉率 B.诊脉时,如有异常,再重复测一两次,以求准确 C.当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听心尖搏动,数1分钟心率代替诊脉 D.如病人心率和脉率不一致时,护士应先测心率,再测脉率,各测1分钟 E.诊脉时,不可用拇指,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病人脉搏相混淆 13.下列表现符合间歇热的是 A.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持续数日小时内变化不规则 C.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 D.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l℃,最低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E.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24小时波动不超过l℃ 14.对脉膊短绌的病人,测量心率、脉率的正确方法是 A.先测心率,后测脉率 B.先测脉率,后测心率 C.一人测心率,另一人测脉率,同时测1分钟 D.一人测心率、脉率,另一人报告医师 E.一人发口令,另一人测心率、脉率 15.对脉搏生理性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本章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方法,以及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一、体温生理 (一)体温的产生 体温(temperature)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稳定,称为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皮肤温度称为体壳温度(shell temperature),它低于体核温度,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而变化。 (二)产热与散热 1. 产热方式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 2. 散热方式人体通过物理方式进行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辐射(radiation)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传到每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热方法。辐射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60%~65%。在低温环境中,它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传导(conduction)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它所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 对流(convection)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蒸发(evaporation)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20%~30%。 (三)体温调节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除了自主性体温调节以外,还可由意识的行为调节来适应环境。自主性体温调节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方式。 (四)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温度固定值。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正常体温范围是: 口温 37℃(36.2℃~37.2℃)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8章生命体征评估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一) 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 A.昏迷者 B.患儿 C.口鼻手术者 D.呼吸困难者 E.肛门手术者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 A.颅内压增高 B.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心源性休克3.脉搏短绌常见于 A.发热者 B.房室传导阻滞者 C.洋地黄中毒者 D.心房纤颤者 E.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 A.呼吸过速 B.呼吸过缓 C.潮式呼吸 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 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过紧C.袖带过宽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6.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是 A.上呼吸道狭窄 B.细小支气管狭窄 C.肺组织弹性减弱 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 E.呼吸面积减少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 A.正压作用B.负压作用C.虹吸作用D.空吸作用E.静压作用 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 A.0.1-0.2MPa B..3MPa C..4MPa D.-0.5MPa E.0.5-0.6MPa(二)A2型题 9.患者吴某,女,27岁。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髙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传导B辐射C.对流D.抑制下丘脑E.蒸发 10.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在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A.密切况察病情变化B.测体温每天二次C.冰袋冷敷头部D.口腔护理E.鼓励多饮水

11.患齐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日体温最高℃,最低℃,此热型符合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异常热 12.患者汪某,男,34岁。8am体温骤升至℃,持续6h后降至℃,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13.患儿兵兵,需测量直肠温度时,护士应将肛表插人肛门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14.患者林某,女,50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体温时得知其5min前饮过开水,为此应A.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B.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直肠温度D.暂停测一次E.告知患者30min后再测口腔温度15.患者张某,男,70岁。测口温时不慎将体温计咬碎,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为A.催吐B.口服蛋淸液C.服缓泻剂D.洗胃E.淸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16.患者郑某,男,45岁,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脉搏特征是A.强大有力B.细弱无力 C.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 D.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E.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17.患者韦某,女,48岁,心包积液。患者可出现A.水冲脉B.绌脉C.奇脉D.交替脉E.细脉 18.护士小敏先为马先生测量脉搏、呼吸,测量呼吸时小敏的手不离开诊脉部位是为了A.保持患者体位不变B.不被察觉,以免紧张C易于计时D.对照呼吸与脉搏的频率E.观察患者面色 19.护士小李,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有关血压生理变化的叙述中不妥的是A.更年期前女子略低于男子B.寒冷环境血压上升C.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升高D.上肢血压低于下肢血压E.坐位血压低于卧位血压 20.患者力某,男,34岁。测量血压,血压值为1mmHg属于A.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B.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高C.理想血压D.正常血压E.正常高值 21.患者女,60岁。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体检:血压mmHg,脉搏呈丝状脉,可能是A.休克B.甲状腺功能亢进C.缩窄性心包炎D.脑血管意外E.肺气肿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 第8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习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8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一) 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 A.昏迷者 B.患儿 C.口鼻手术者 D.呼吸困难者 E.肛门手术 者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 A.颅内压增高 B.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心 源性休克3.脉搏短绌常见于 A.发热者 B.房室传导阻滞者 C.洋地黄中毒者 D.心房纤颤 者E.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A.呼吸过速B.呼吸过缓C.潮式呼吸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 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

过紧C.袖带过宽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6.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是A.上呼吸道狭窄B.细小支气管狭窄C.肺组织弹性减弱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E.呼吸面积减少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 A.正压作用B.负压作用C.虹吸作用D.空吸作用E.静压作用 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 A.0.1-0.2MPa B.0.2-0.3MPa C.0.3-0.4MPa D.0.4-0.5M Pa E.0.5-0.6MPa(二)A2型题 9.患者吴某,女,27岁。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髙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传导B辐射C.对流D.抑制下丘脑E.蒸发 10.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在对患者的护理措

施中不妥的是A.密切况察病情变化B.测体温每天二次C.冰袋冷敷头部D.口腔护理E.鼓励多饮水 11.患齐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日体温最高40.3℃,最低39.0℃,此热型符合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异常热 12.患者汪某,男,34岁。8am体温骤升至39.2℃,持续6h后降至36.9℃,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13.患儿兵兵,需测量直肠温度时,护士应将肛表插人肛门 A.1-2cm B.2-3cm C.3-4cm D.4-5cm E.5-6cm14.患者林某,女,50岁。诊断为“菌痢”。护士测量体温时得知其5min前饮过开水,为此应A.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B.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直肠温度D.暂停测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一 .单选题 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D A.肝脏 B.心脏 C.肺脏 D.皮肤 E.肌肤 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B A. ℉ = ℃ⅹ 5/9+32 B. ℉ = ℃ⅹ 9/5+32 C.℃= ℉ⅹ 5/9+32 D. ℉ =(℃-32)ⅹ 5/9 E. ℉ =℃+32 ⅹ 5/9 3.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为发热:B A.37℃ B.37.2℃ C.37.5℃ D.37.8℃ E.38℃ 4.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B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以上都不是 5.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以上都不是 6.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B A.口腔中部 B.舌下热窝 C.舌上1/3处 D.舌上2/3处 E.舌下2/3处 7.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属于超高热:C A.39℃ B.40℃ C.41℃ D.42℃ E.43℃ 8.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 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 B.头晕、恶心、无汗 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 D.脉细速、四肢是冷、出汗 E.脉速、面色潮红、无汗 9.个人体温正常生理波动范围是:C A.0.1-0.2℃ B.0.3-0.6℃ C.0.5-1℃ D.1-1.5℃ E.1.5-2℃ 10.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一般在下列哪个范围: D A.40-60次/分 B.40-80次/分

C.60-80次/分 D.60-100次/分 E.80-120次/分 1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速的脉搏次数: C A.>60次/分 B.>80次/分 C.>100次/分 D.>120次/分 E.>140次/分 12.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缓的脉搏次数: C A.〈40次/分 B.〈50次/分 C.〈60次/分 D.〈70次/分 E.〈80次/分 13.间歇脉多见于:D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窦性心律不齐 D.器质性心脏病 E.甲状腺功能亢进 14.脉搏短绌多见于:E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窦性心律不齐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房纤颤 15.以下哪种脉搏属于节律异常:E A.洪脉 B.丝脉 C.水冲脉 D.奇脉 E.脉搏短绌 16.有期前收缩所产生的脉搏称为:E A.洪脉 B.丝脉 C.水冲脉 D.奇脉 E.脉搏短绌 17.测量脉搏常用部位是:D A.颞动脉 B.颈动脉 C.肱动脉 D.桡动脉 E.足背动脉 18.测量正常脉搏常用的时间为:C A.15s B.20s C.30 s D.45s E.60s 19.需2个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的是:E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窦性心律不齐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房纤颤 20.平均动脉压的值约等于:D A.1/3舒张压+1/3收缩压 B.1/3舒张压+1/2收缩压 C.1/2舒张压+1/3收缩压 D.2/3舒张压+1/3收缩压 E.1/3舒张压+2/3收缩压 21.测血压时袖带下缘距离肘窝:B A.1-2cm B.2-3cm C.3-4cm

最新生命体征试卷

一、选择题 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 A.昏迷者 B.患儿 C. 口鼻手术者 D.呼吸困难者 E. 肛门手术者 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 A.颅内压增高 B. 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 心源性休克 3.脉搏短绌常见于 A.发热者 B. 房室传导阻滞者 C.洋地黄中毒者 D.心房纤颤者 E.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 A.呼吸过速 B. 呼吸过缓 C.潮式呼吸 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 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 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过紧 C.袖带过宽 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 6.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是 A.上呼吸道狭窄 B. 支气管狭窄 C.肺组织弹性减弱 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 E. 呼吸面积减少 7.患者吴某,女,27岁。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髙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D.蒸发 8.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在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A.密切况察病情变化 B.测体温每天二次 C.冰袋冷敷头部 D. 口腔护理 E.鼓励多饮水 9.患齐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日体温最高40.3℃,最低39.0℃,此热型符合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异常热 10.患者汪某,男,34岁。8am体温骤升至39.2℃,持续6h后降至36.9℃,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11.需测量直肠温度时,护士应将肛表插人肛门 A. 1 -2cm B. 2 - 3cm C. 3 -4cm D. 4 -5cm E. 5 -6cm 12.患者张某,男,70岁。测口温时不慎将体温计咬碎,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为 A.催吐 B. 口服蛋淸液 C.服缓泻剂 D.洗胃 E.淸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13.患者郑某,男,45岁,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脉搏特征是 A.强大有力 B.细弱无力 C. 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 D.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E.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14.患者韦某,女,48岁,心包积液。患者可出现 A.水冲脉 B.绌脉 C.奇脉 D.交替脉 E.细脉 15.护士小敏先为马先生测量脉搏、呼吸,测量呼吸时小敏的手不离开诊脉部位是为了 A.保持患者体位不变 B.不被患者察觉,以免紧张 C易于计时 D.对照呼吸与脉搏的频率 E.观察患者面色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生命体征

授课班级:20XX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一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重点: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难点: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分配: 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第一节体温的测量45min 第二节脉搏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第三节呼吸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第四节血压的观察与测量 15min 教学内容: 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 第一节体温的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正常状态下应该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影响。 一、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体温的产生及体温的调节(自学)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正常体温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为标准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

三、生理变化 1、年龄:小孩高,老人低 2、昼夜时间:清晨最低,下午最高 3、性格 4、环境温度 5、活动后体温有升高 6、饮食:进热食物后升高 四、异常体温的观察及处理 体温过高 1、定义体温过高又称为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分类以口腔温度为例,按照发热的高低将分为: 低热 37.5—37.9℃中等热 38.0—38.9℃ 高热 39.0—40.9℃过高热 41.0℃及以上 3、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持续期 (3)体温下降期 4、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5、处理 (1)收集资料(2)物理降温(3)饮食调养(4)保持清洁和舒适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6)安全护理(7)心理护理(8)健康教育 体温过低 1、定义体温在35℃以下或体温不升称为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 2、分类: 轻度:32℃—35℃中度:30℃—32℃ 重度:30℃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 3、临床表现 4、处理 (1)收集资料 (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 (3)密切观察病情 (4)心理护理 第二节脉搏的观察与测量 一、脉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缩及动脉管壁的弹性这两个因素 二、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脉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min,脉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范围的波动。

生命体征的测量ppt

阴式子宫切除+改良PROLIFT(改良全盆底重建术)+阴道后壁桥式修补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巾。留置尿管尿色清。再次络合碘消毒阴道。 Alice钳牵拉子宫颈,电刀在距宫颈1cm阴道前壁膀胱沟下弧行切开,达子宫颈两侧,深达子宫颈筋膜。沿宫颈向上钝性分离,上推膀胱,向后环形切开宫颈粘膜,下推直肠、切开后穹隆进入盆腔。钳切、缝扎左侧宫颈膀胱韧带,同法处理右侧;钳切、缝扎左侧宫骶韧带及主韧带;钳切、双重缝扎左侧子宫动静脉;同法处理右侧。剪刀剪开膀胱腹膜反折,进入腹腔。向上钳夹、切断、缝扎左侧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从左侧翻出子宫,切断右侧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卵管。完整切除子宫并取出。探查双侧卵巢萎缩,双侧卵管外观正常。1-0 薇乔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残端。 Alice钳牵拉阴道前壁切口处,阴道前壁粘膜膨出处打副肾盐水形成 "水垫",剪刀伸入阴道壁与膀胱壁之间,剪刀尖紧靠阴道壁,向尿道口方向自膀胱分离阴道壁粘膜,达尿道口下约3cm处,纵向剪开阴道前壁。用Alice钳牵引已经剪开的阴道前壁,暴露切口下的膀胱。用剪刀从中线向两侧分离阴道壁与膀胱壁。将Proline补片在体外设计修剪,设计平阴蒂水平,在大腿皱褶外2cm处TVT-O出口及其下2cm为补片出点参照点。向上45度分离左右阴道黏膜与其下方的组织间隙至双耻骨降支,可及坐骨棘,穿刺针从阴道的切口处穿入,紧贴闭孔内缘穿出,皮下潜行至设计出点穿出,共穿4次。调整吊带,4号线将补片上下两端固定在阴道筋膜层。冲洗,1-0 薇乔线连续缝合阴道前壁粘膜层。 体外将Proline补片修剪成IVS形状。阴道后穹窿下方阴道后壁粘膜膨出处打副肾盐水形成 "水垫",切开阴道后壁粘膜长约3cm,深达筋膜层,向两侧分离阴道直肠间隙至侧盆壁。于肛门外下3cm处作0.5cm小切口,助手手指在直肠内做指引,向坐骨结节方向避开直肠穿入吊带,出口在阴道后壁顶端粘膜下坐骨棘水平,4号线将之固定于骶棘韧带。两把Alice钳钳夹会阴部皮肤,两把Alice钳钳夹会阴后联合阴道粘膜皮肤交界5点及7点处,剪除两者之间皮肤与粘膜组织,于阴道后壁顶端向阴道口两把Alice钳方向电刀烧灼中间三角形分离粘膜,3-0 Dexon线连续褥式缝合此粘膜形成"桥",桥长6cm,宽2.5cm。小圆针4号丝线U式缝合阴道后

生命体征测量与护理技术试题及答案

生命体征测量与护理技术 1、体温计的毛细管和水银槽之间有一凹陷,其作用是使 D 水银柱与冷不致下降便于看清温度 2、体温、脉搏、呼吸可以同时测量,但对苦闹不合作的小儿一般应先测量呼吸 3、WHO规定,舒张压的指标为A.肱动脉搏动消失 4、在吸氧过程中改变流量时应D.先分离鼻导管 5、消毒体温计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A.浸泡法 6、氧气表的组成不包括D.鼻导管 7. 氧气筒装满氧气能容纳6000L,此时的压力达到D.15MPa 8. 下列哪项不是测量体温的所备用物C.冷开水 9. 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量肛温B.腹泻 10. 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全部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多少,既不可再用B.500kpa 11. 给病人吸氧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鼻导管吸氧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 12. 测量肛温时,应将体温计插入直肠C.3—4cm 13. 为保证测量腋温的准确性应B.让病人擦干汗液 14. 测量血压时,袖带的在下缘距肘窝线C.2—3cm 15. 测量血压时,水银柱下降的速度为D.2--4mmHg/秒 16. 测量口温的部位是D.放在舌下热窝处 17、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量腋温C.极度衰弱

18、玻璃贡注式体温计的刻度为D.35—42度 19减压器的作用是将氧气筒内的压力减低至B.0.20—0.30MPa 20对脉搏短绌的病人应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搏,一般由谁发出口令计时1min B.听心率者 21、某病人呼吸微弱,左半身瘫痪,呈昏迷状态,观察生命体征的正确方法是 C.测腋温、右上肢血压、脉搏、至少需棉花于鼻孔前观察呼吸 22、对新入院病人测量体温应首先D.核对病人并作合理解释 23、坐时—平第四肋间卧时—平腋中线 24.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称为生命体征,是因为C.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机体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指标 25.不可用拇指测量脉搏是因为C.拇指的动脉搏动强,易于病人的动脉混淆 26.下列哪性不是测量血压的目的C.协助诊断疾病 27.使血压及的水银进入水银槽应将A.血压计的盒盖向右倾斜 45度 28.为保证测量体温的准确性,对使用的体温计应A.定期消毒 29.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时,如病人有剧烈活动应让病人休息 B.20—30min

生命体征的测量试题(卷)资料

生命体征的测量试题 (卷)

选择题 ㈠ A1型题 1、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论述是() A、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 C、体温的昼夜波动与人体的活动、代谢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D、女性经前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的影响使体温升高 E、饥饿、紧张均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 2、以口腔温度为例,划分低热的范围是() A、36.5℃以上 B、36.8-38.0℃ C、37.3-38.0℃ D、37.5-37.9℃ E、39.0-38.5℃ 3、间歇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疟疾 E、风湿 4、弛张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疟疾 D、肿瘤 E、败血症 5、高热患者的护理,下列措施不对的是() A、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 B、口腔护理 C、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 D、保持皮肤的清洁 E、冰袋放置枕部,腹股沟部 6、关于高热持续期的临床表现不对的是() A、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深加快 B、心率增快 C、头痛,头晕,甚至惊厥 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E、尿量增多 7、测量体温计的准确性所采用的水温是() A、30℃ B、35℃ C、40℃ D、42℃

E、45℃ 8、消毒体温计的消毒溶液应() A、每日更换1次 B、每周更换1次 C、隔周更换1次 D、每周更换2次 E、每月更换1次 9、可在口腔测量体温的患者是() A、精神异常者 B、大面积烧伤者 C、昏迷患者 D、口鼻手术者 E、呼吸困难者 10、不宜在直肠测量体温的是() A、婴幼儿 B、精神异常者 C、意识不清者 D、心肌梗塞者 E、坐浴40min后 11、关于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教案 授课日期:2015年3月24日第2周 教师姓名:龙俊华专业:护理 授课对象:中药6、7班授课地点:中药6、7班 学习情境: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学时:2 课时安排:90分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体温测量技术。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2.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3.体温测量技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体温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热病人的护理。 难点:体温单的填写和绘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 五、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第一步:课程介绍、引入新课 各位同学: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知识。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l.0℃。 1.昼夜变化 2.年龄差异 3.性别差异 4.运动状态 5.用药作用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一)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37.5~37.9℃ 中度热:38.0~38.9℃ 高热:39.0~40.9℃ 超高热:41℃以上 2.发热过程(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持续期 (3)退热期 3.常见热型临床上把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热型,加强观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常见热型如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不规则热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病情观察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补充营养 (5)休息 (6)预防并发症 (7)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及极度衰竭的病人。此外,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体散热过多过快,导致体温过低;颅脑外伤、脊髓受损、药物中毒等导致的体

生命体征监测的护理操作方法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体温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记录患者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治疗盘内放体温计、纱布、弯盘、秒表、记录单、笔、必要时准备润滑剂卫生纸等。 (三)操作程序: 1、将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确定合适的测体温方法及体位。 2、测腋窝时擦净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下,贴紧皮肤,嘱病人屈臂过胸5---10分钟后取出。 3、测口温时,应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不可用牙咬,闭口3分钟后取出。 4、测肛温时应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3分钟后取出擦净,为病人擦净肛门,盖好被子取舒适卧位。 5、读取体温数,记录结果,将体温计放于弯盘内待消毒。 (四)注意事项

1、测体温前应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甩至35℃以下。 2、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格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患者身旁。 3、如有影响测体温的因素时,应推迟30分钟测量。 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 5、极度消瘦患者不宜测腋温。 6、若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的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者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服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脉搏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患者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计秒手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三)操作程序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手臂自然放好。 2、以食物、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接触到脉搏搏动为宜。 3、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测得的脉搏乘以2记录,

生命体征的测量试题(卷)

选择题 ㈠A1型题 1、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论述是() A、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 C、体温的昼夜波动与人体的活动、代谢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D、女性经前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的影响使体温升高 E、饥饿、紧张均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 2、以口腔温度为例,划分低热的范围是() A、36.5℃以上 、 B、38.0℃ C、38.0℃ D、37.9℃ E、38.5℃ 3、间歇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疟疾 E、风湿 。

4、弛张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疟疾 D、肿瘤 E、败血症 5、高热患者的护理,下列措施不对的是() A、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 B、口腔护理 C、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 ' D、保持皮肤的清洁 E、冰袋放置枕部,腹股沟部 6、关于高热持续期的临床表现不对的是 () A、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深加快 B、心率增快 C、头痛,头晕,甚至惊厥 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E、尿量增多 7、测量体温计的准确性所采用的水温是 ()

A、30℃ : B、35℃ C、40℃ D、42℃ E、45℃ 8、消毒体温计的消毒溶液应() A、每日更换1次 B、每周更换1次 C、隔周更换1次 D、每周更换2次 E、每月更换1次 ¥ 9、可在口腔测量体温的患者是() A、精神异常者 B、大面积烧伤者 C、昏迷患者 D、口鼻手术者 E、呼吸困难者 10、不宜在直肠测量体温的是() A、婴幼儿 B、精神异常者 C、意识不清者

。 D、心肌梗塞者 E、坐浴40min后 11、关于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温前20-30min若有运动、进食、进冷饮,应休息30min再测量 B、测口温多用于婴幼儿、昏迷患者 C、心肌梗塞患者不宜测肛温 D、极度消瘦患者不宜测腋温 E、测腋温易受环境影响,准确性不高 12、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应() A、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 < B、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 C、检查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D、检查病室的温度 E、重新测量 13、常用来诊脉的动脉是() A、颈动脉 B、颞动脉 C、桡动脉 D、肱动脉

生命体征的测量试题(精选.)

㈠ A1型题 1、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论述是() A、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 C、体温的昼夜波动与人体的活动、代谢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D、女性经前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的影响使体温升高 E、饥饿、紧张均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 2、以口腔温度为例,划分低热的范围是() A、36.5℃以上 B、36.8-38.0℃ C、37.3-38.0℃ D、37.5-37.9℃ E、39.0-38.5℃ 3、间歇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疟疾 E、风湿 4、弛张热常见于() A、流行性感冒

C、疟疾 D、肿瘤 E、败血症 5、高热患者的护理,下列措施不对的是() A、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 B、口腔护理 C、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 D、保持皮肤的清洁 E、冰袋放置枕部,腹股沟部 6、关于高热持续期的临床表现不对的是() A、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深加快 B、心率增快 C、头痛,头晕,甚至惊厥 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E、尿量增多 7、测量体温计的准确性所采用的水温是() A、30℃ B、35℃ C、40℃ D、42℃ E、45℃

8、消毒体温计的消毒溶液应() A、每日更换1次 B、每周更换1次 C、隔周更换1次 D、每周更换2次 E、每月更换1次 9、可在口腔测量体温的患者是() A、精神异常者 B、大面积烧伤者 C、昏迷患者 D、口鼻手术者 E、呼吸困难者 10、不宜在直肠测量体温的是() A、婴幼儿 B、精神异常者 C、意识不清者 D、心肌梗塞者 E、坐浴40后 11、关于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温前20-30若有运动、进食、进冷饮,应休息30再测量 B、测口温多用于婴幼儿、昏迷患者 C、心肌梗塞患者不宜测肛温

生命体征的测量试题(卷)

㈠A1型题 1、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得错误论述就是 () A、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得影响 B、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得低值 C、体温得昼夜波动与人体得活动、代谢得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D、女性经前与妊娠早期受黄体酮得影响使体温升高E、饥饿、紧张均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 2、以口腔温度为例,划分低热得范围就是 ( ) A、36。5℃以上 B、36、8-38.0℃ C、37、3-38.0℃ D、37、5—37。9℃ E、39、0-38.5℃ 3、间歇热常见于( )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败血症 D、疟疾

4、弛张热常见于( ) A、流行性感冒 B、伤寒 C、疟疾 D、肿瘤 E、败血症 5、高热患者得护理,下列措施不对得就是() A、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 B、口腔护理 C、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 D、保持皮肤得清洁 E、冰袋放置枕部,腹股沟部 6、关于高热持续期得临床表现不对得就是( ) A、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深加快 B、心率增快 C、头痛,头晕,甚至惊厥 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E、尿量增多

7、测量体温计得准确性所采用得水温就是 () A、30℃ B、35℃ C、40℃ D、42℃ E、45℃ 8、消毒体温计得消毒溶液应( ) A、每日更换1次 B、每周更换1次 C、隔周更换1次 D、每周更换2次 E、每月更换1次 9、可在口腔测量体温得患者就是() A、精神异常者 B、大面积烧伤者 C、昏迷患者 D、口鼻手术者 E、呼吸困难者 10、不宜在直肠测量体温得就是( ) A、婴幼儿 B、精神异常者

C、意识不清者 D、心肌梗塞者 E、坐浴40min后 11、关于测量不同部位得体温,下列叙述错误得就是() A、测温前20-30min若有运动、进食、进冷饮,应休息30min再测量 B、测口温多用于婴幼儿、昏迷患者 C、心肌梗塞患者不宜测肛温 D、极度消瘦患者不宜测腋温 E、测腋温易受环境影响,准确性不高 12、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应()A、检查患者得全身情况 B、检查体温计得准确性 C、检查测量方法就是否正确 D、检查病室得温度 E、重新测量 13、常用来诊脉得动脉就是() A、颈动脉 B、颞动脉 C、桡动脉 D、肱动脉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试题

[选择题] [A型题] 1.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A.对流B.传 导C.辐射D.蒸发E.散发 2.患者男性,35岁,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4天,每天体温持续在39.1℃~39.5℃,最高达39.9℃,请问该患者发热为哪种热型: A.稽留热B.弛张 热C.间歇 热D.不规则 热E.超高热 3.高热是指口温在: A.38℃~ 38.9℃B.37.5℃~37.9℃C.37.9℃~38.9℃ D.39.0℃~ 40.9℃E.41℃以上 4.脉搏的强弱取决于: A.动脉管壁的弹 性B.动脉充盈度和周围血管的阻

力C.心率 D.心肌的收缩 力E.动脉管壁的厚度 5.测脉搏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可用拇指诊 脉 B.异常脉搏应测1分钟 C.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测1分钟心率D.心率与脉率不一致时,护士可先测心率,再测脉率 E.偏瘫病人测脉搏时,应测健侧肢体 6.关于血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女性血压高于男 性 B.右臂血压高于左臂10~20mmHg C.运动时,血压降 低 D.下肢血压高于上肢50~60mmHg E.血压在傍晚时较清晨稍低 7.以下意识状态判断属于浅昏迷的是: A.呼之能应,刺激能唤 醒

B.在强烈刺激下能睁眼、呻吟、躲避 C.对光、声刺激无反应,生理反射存 在D.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 E.语言反应接近消失,痛觉反应存在 8.在心率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大时,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增高↑↑,脉压不变B.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增高↑,脉压增高↑ C.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增高↑↑,脉压减少D.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变,脉压增大 E.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变,脉压不变 9.测生命征时发现病人脉搏骤起骤降,急促有力,将病人手臂抬高过头并紧握其手腕掌面,可感到急促有力的冲击,血压为130/35mmHg。该病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二尖瓣狭 窄B.主动脉瓣狭窄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二尖瓣关闭不全E.甲状腺功能低下 10.下面哪种脉搏异常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A.洪脉B.水冲

生命体征测量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目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监测生命体征,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 一、测体温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患者身旁。 2.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二、测脉搏的注意事项: 1.诊脉前应使患者安静,如有剧烈活动,应先休息20分钟后再测量。 2.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3.对心脏病患者应测脉搏一分钟,对有脉搏短绌的患者,应有两人同时分别测量脉搏与心率1分钟,以分数方式记录,即心率或脉率/min。 4.除桡动脉以外,可测颞动脉、肱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等。 5.为偏瘫患者测量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 三、测呼吸的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及婴儿应当测量1分钟。 四、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袖带。 4.若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5.充气不可过猛、过高,防止水银外溢;放气不可过快过慢,以免读值误差。 6.当动脉搏动音听不清或异常时,应分析排除外界因素,需重复测量时,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汞柱降至零点,稍等片刻后再测量。 7.偏瘫患者测量健肢。

生命体征评估护理总结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重点

生命体征评估护理总结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重点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指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病理性体温过高包括发热和过热。 ★发热(fever):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而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是被动性体温升高。 ★体温过低(hypothermia):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为体温过低。T ★稽留热(constant fever)or(continued fever):T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高温在39 ℃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1℃以上;最低T仍高于正常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高温在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几天;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反复发作;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 ★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 ) :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称间歇脉。 ★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 短绌,简称绌脉。常见于心房纤颤。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压。常见于大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 ★库斯莫氏呼吸(Kussmaul’s respiration) 深度呼吸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

生命体征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2、病理性体温过高包括()和()。 3、以口腔温度为例,患者为中等热的温度为()。 4、常见热型()、()、()、()。 5、降低体温的方法有()和()。实施降温措施()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6、高热患者应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7、患者体温<()会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8、体温计的检查方法: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以下的水中,()分钟后取出检查。若 ()、()、()则不能使用。 9、测量口温时,水银端应斜放于()。 10、测量体温时若与病情不符时应()。 11、脉搏短绌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小于()。常见于()的患者。 12、如患者脉搏短绌,应由()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另一人听(),由()发起“起”和“停”口令,计时()。 13、脉搏短绌是以分数是记录,方式是(),如患者脉率为73次/分,心率为120次/分,应写成()。 14、测脉搏变化,可间接了解( )的情况。 1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再口服()或()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以促进汞的排泄。 16、测口温时要(),勿用牙咬体温计。 17、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 1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平均动脉压约等于()加()。 19、一般情况下,上肢的右侧血压比左侧的高(),下肢血压高于上肢。)(. 20、高血压是指()的情况下,18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和(或)()。 21、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同,将高血压分为()和 ()两大类。 22、对严密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即()、()、()、()。 23、测血压者,要使患者手臂的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 (),卧位平()。 24、测血压时,若肱动脉水平高于心脏,所测得血压值会(),肱动脉低于心脏水平,所测得血压值会()。 25、测血压时,若袖带缠的太松,有效面积会变(),血压测得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