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地方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国家科技部

开展地方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国家科技部

开展地方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国家科技部
开展地方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国家科技部

附件1:

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城市在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在前期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或城区)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产出最重要的基地,是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的集聚地,城市的发展对区域和国家发展全局影响重大。创新型城市是指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城市。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一)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城市具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具备率先发展和辐射带动的条件。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一批城市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创新型城市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城市

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引擎,创新型城市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区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要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解决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产业结构失衡和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必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积极实践。

(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城市具有较强的创新资源集成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节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和有效互动,将促进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有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要试点先行、积累经验、逐步推开。选择一批创新基础条件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对周边带动作用大的城市进行试点,在体制机制和

创新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其率先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将示范和引导更多城市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一)总体要求

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着力落实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创新环境。

(二)基本原则

1、突出自主创新。试点城市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主线,实施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统筹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创新驱动、促进科学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2、坚持改革开放。试点城市要深化科技、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体制改革,围绕制约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重大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3、强调各具特色。试点城市要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明确创新发展目标,突出自身优势特色,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对其他城市和所在区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体现总体布局。结合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和区域发展规划,

选择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城市(或城区)进行试点,分区域、分类型、分层次进行布局,分期分批启动试点工作。

5、加强协同支持。试点工作以地方为主开展,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试点城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所在省(区、市)要给予重点支持,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和指导,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推进试点工作。

三、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按照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试点城市要结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求,围绕以下试点任务,突出重点、力求突破、做出示范。

(一)确立城市创新发展战略。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贯穿到城市经济、科技、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制定城市创新发展总体规划,增强创新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和人才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集成各类资源支持创新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辐射和带动区域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国际产业发展新方向,结合城市现有基础和发展优势,科学选择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引导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

(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公益性社会服务的投入,加强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和谐宜居城市。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基本科学素养,促进科技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四)大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为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合作方式,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性、长期稳定的合作机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技术辐射和产业配套能力,促进形成产业集群。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研发,建立海外研发和转化基地。

(五)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深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和科技人员比重,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团队。加大海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力度,建设国际化的合作研发基地,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科学布局各类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研发基地、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服务载体,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和要素流动。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增强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能力。以

提升创新能力和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充分发挥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和引领作用。

(六)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的服务功能和专业化水平,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转移和服务机构,建立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建设,完善开放共享的保障政策和运行机制。创新投融资体系,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科技银行,完善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社会资金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导支持和风险补偿,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七)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激励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等为重点,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激励创新需求、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军民结合、完善人才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倡导开放、合作的城市发展理念,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城市国际化和区域合作水平。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培育富有特色的城市创新文化。

(八)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深化经济、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强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统一,形成自主创新的整体合力。进一

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发民间创造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建立以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导向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和加强科技管理机构,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探索分工协作、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要加强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科技管理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科技部对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进行总体布局和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试点城市所在省(区、市)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创造良好试点条件。试点城市要成立以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科技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建立试点工作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市直有关部门和所属区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形成联动协同的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在省(区、市)人民政府推荐的基础上,科技部研究确定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或城区),批复开展试点工作。有关省(区、市)科技管理部门要把推进试点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试点城市要认真研究制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保障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科技部支持各地结合实际部署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加大对试点工作的引导支持。科技部与有关省(区、市)把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部省会商优先议题,共同研究解

决重大问题。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试点城市符合条件的重大科研任务、重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等,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和相关渠道优先支持。对试点城市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先行先试创新政策等,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指导、加大支持。

(四)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价。加强评价监测是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评价试点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各试点城市要把开展监测评价作为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地做好数据积累和相关准备工作,每年提交年度自评报告。在试点城市评价监测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参与监测评价的城市范围,不断完善评价指标和监测评价工作,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

(五)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和试点工作交流。进一步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重大问题研究,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建立试点工作定期交流研讨制度,及时交流试点进展,研讨重点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加大对试点城市典型经验的宣传和推广,发挥试点城市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城市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洛阳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审议稿)

洛阳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审议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创新体系,全面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5〕46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豫发〔2015〕13号)和《河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机密件)精神,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一)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1.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应占较大比例。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社团实施,支持科技社团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承接适宜 1/ 231/ 23

学会承担的科技类公共服务职能。政府更多采用以间接投入、奖励、后补助为主的财政投入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565”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科协牵头,持续推进) 2.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围绕我市着力发展的“565”产业体系的技术创新需求,选择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创新发展能力强的创新型骨干企业,从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到人才、技术集聚,整合创新资源,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牵头,持续推进) 3.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积极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与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衔接,支持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申报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次性奖补,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牵头,持续推进) 4.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国家、省重大工程、我市重点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创新发展,提升我市重点产业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积极开展“科技小巨人”培育工作,通过财税金融政策、天使基金等投融资支持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年营销额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 2/ 232/ 23

科技体制改革历程和成效.

我国原有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其突出特点是科技资源集中在政府所属独立科研院所。这一体制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科技体制弊端日益突出。(一)科技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决定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2年。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8年。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开展了科研院所结构调整的试点工作,1998年在中科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第三阶段,1999年至2005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整。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向企业化转制,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第四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2006年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努力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二)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优化了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改革以前,我国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独立科研机构。1999年时,中央级科研院所共有1000多家,其中产业部门370多家,中科院120多家,公益部门等所属有300多家,军工院所250多家。到目前,除军工院所外,产业部门所属370多家已全部完成企业化转制(包括13家中科院研究所),公益类院所265家已明确改革方案,在中央级民口院所中,已完成企业化转制接近一半;此外,地方也有近900家开发类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经过多年改革,初步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为深化深圳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本措施。 第一条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建立竞争性经费与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结构。创新财政科技投入资助方式,推行投资引导、梯级贴息、风险补偿、奖励资助等制度改革。 实行资金项目专员责任制度,专家评审评估意见作为决策参考。 第二条鼓励各类主体创办科研机构,支持国有科研机构制度创新。支持战略科学家领衔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其进口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可予以一定支持。发挥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为核心,设立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领域科研机构。 第三条利用财政资金购置、建设的科技基础设施应当以非营利方式向社会开放。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其自有科研设施。

建立和完善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运行和共享机制,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第四条支持在深圳创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允许其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的,其出资额或者出资比例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对获得经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或者高层次人才创办、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小型或者微型企业,予以一定的研发支持。 加大对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企业孵化载体的资助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孵化载体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创业投资与孵化载体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第五条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实行创新人才双向流动。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选聘企业创新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员。 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意,企业可以选聘其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研工作。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允许深圳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3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要求。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英国伦敦煤烟污染事件之后,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治污历程,通过建立严格的监测-减排-核查-评估等管理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实施全过程的污染综合治理,实现

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展了污染成因解析、污染源头治理、污染监测预警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相关技术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等活动中得到应用,积累了短期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污染科学认知能力、源头治理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三、现有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地方相继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的支持,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实施了“蓝天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等专项工作,中科院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2014年4月,按照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

中央及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方案

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及其体制调整 工作建议 作者;罗永焱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布署和要求,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现结合我国国情和行政管理现状,着眼长远,对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及管理体制调整提出政策建议,供参考; 一,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改革方案 工作重点;一是重点是加强党政策研究、机关党建工作力量建设,整合中央研究资源,做好职能相近部门的整合工作,强化部门职责、充实工作力量。二是加强对警卫管理、新闻事务等直属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理顺层级关系。三是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发挥在党的职能部门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四是为促进政事分开,重点做好部门创办新闻媒体的划转和转企改制工作。 1,组建中共中央研究室;为整合中央的研究资源,提升综合研究服务水平,将中央编泽局、政策研究室,文献研究室和党史研究室职能整合组建中央研究室。中央研究室主要承担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和党务工作领域的政策研究、思想研究,理论研究及文字编泽工作。不再保留部门;中央编泽局、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 2,中央对外联络部;为加快推进外事和对外联络工作的有机整

合,中央外事办与对外联络部职能合并。两部门均为外事联络部门,职能相近。进行整合后可加化外事和对外联络服务职能。不再保留部门;中共中央外事办。 3,为加强综合治理和政法工作的有机整合,将中央综治办职能并入中央政法委(加挂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中央政法委负责协调和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负责联系和指导司法部、国家信访局、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保密总局等工作部门。 4,组建中央国家机关总工委;为整合机关工委工作力量,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将中直机关工委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职能整合组建中央国家机关总工委,不再保留部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 5,为加强中共中央对台港澳地区事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整合管理资源,将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合并。组建国务院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加挂中央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牌子)。调整为国务院办事机构序列。 6,中央宣传部(加挂中央文明办、中央对外宣传中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牌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新闻宣传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机融合,将中央文明办、国务院新闻办职能划入中央宣传部),不再单设中央文明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文明办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央宣传部指导和协调科技教育部、文化产业部、中国文联、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宣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 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 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 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 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 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 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 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 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 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 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坚持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 术研发与应用” 课题申请指南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本项目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建成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和应用开发示范工程,形成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地图缩编更新等创新性技术成果,以及一批实用化的软件、行业标准。项目成果能够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研究解决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数据管理、分发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一套信息化测绘服务技术,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开发更新生产所需要的实用化软件系统,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平台,研究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GIS软件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 (3)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技术,建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网络化的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加

丰富和方便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本项目拟支持3个课题,课题实施年限为2007年-2009年共3年。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 课题一: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生产的实际需求,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及软件系统,包括影像的自动纠正与处理、目标识别、变化发现、综合判调、矢量数据缩编、数据库增量更新等,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信息变化提取系统研究 1)多源地理信息的精确配准 ●新影像与矢量化地图数据的配准 利用广义点摄影测量原理和自动线状地物提取,通过影像自动纠正,实现二者精确配准。 ●多源影像的精确配准 研究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影像之间、不同几何分辨率的影像之间、不同时相影像之间、原始影像与正射影像之间的配准理论及配准方法。 2)主要地形地物要素的快速识别 拟针对空间分辨率为5~10m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中的道路、水系、居民地等主要基础地理要素,研究具有已有知识引导的目标智能识别方法。 ●利用已有矢量数据的知识进行道路提取 ●集成多种特征的遥感影像集团式居民地识别 ●利用分类和缓冲区检测在中小比例尺影像中提取水系目标

2019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措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措施 一、总体思路 围绕项目部的总体布局和促进科技的改革,择优确定主攻方向,面向建设市场,优化运行机制,建设技术高地,实现技术跨越,用现代科技改革支撑项目部发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把握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使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成为确保我部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措施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以建筑市场为导向,产值化为目标,项目为主体,产学研联合为支撑,人才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工程,促进技术创新与项目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项目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部实现平稳发展。 二、规划措施 1、加强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加强领导,实行科技工作领导责任制,把科技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落实。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狠抓规划和计划工作的落实。 2、进一步完善与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相关制度建设,实施人

才战略,加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结合项目部实际,不断完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密切配合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各种手段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轮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技术专业队伍。建立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员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为技术创新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动力,激励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出精品出人才。按市场机制培养、配制人才,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才惜才的用人之道,在实践中造就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人才。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广开渠道,引进一批当前我部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集中高素质人才智慧构划大思路、筛选大项目、促进大开发。 建立完善的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工程,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荣誉,给地位,给待遇,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外部技术人才到我部从事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调整人才结构,大力引进与培养年轻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管理人才;引导项目建立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改革科技人员的报酬分配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的最佳组合。 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提升技术创新平台,实施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加快

2019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2019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以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动作频密。今年首次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总体上涨6.5%左右。人社部在10月25日透露,今年下半年,养老金并轨工作目前研究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研究启动了参保缴费和待遇支付工作,在老龄化社会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金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出台非常必要和迫切。 养老服务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同时由于养老需求的多元化,需要有效整合不同的养老服务方式,进行有效融合。 养老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中国目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都是新移民较多、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人口结构很独特。例如深圳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所以它的人口结构非常独特。为了应对这样一个独特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在深圳市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中,养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为了加快各养老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深圳养老工程专责小组分级与各职能部门建立了沟通机制,每月梳理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

源,推进落实养老民生工程。深圳已经把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全力在打造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级 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两个改革探索任务。在致力于打造养老企业总部经济中心、养老金融创新中心、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科研中心、高科技老年用品研发制造中心、养老用品会展营销和国际分销中心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将金融、产业、科技、人文等优势,大力发展集“养老+医疗+保险+文化+科技+ 金融+地产+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养老服务业。 深圳现在正在创新完善扶持老年人服务事业和产业体系,将在未来几年着 重加强老龄服务队伍建设,保障养老设施用地供给,加强财政扶持保障功能,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鼓励自由物业转换养老服务,探索养老保险创新制度,积 极应对深圳未来将遇到的老龄化问题,营造尊老、敬老、助老、孝老的社会氛围,提高全市老年人的福利和保障水平。此外,深圳市还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 的建设,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积极发动社会 各个阶层高度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倡导社会各个层面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 任。 2018年9月20日,深圳市民政局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面向养老服务等健康产业,致力打造集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深圳还要充分发挥科技企业领先的优势和政府的现代 服务理念,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 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作用。 发展老龄产业需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 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

(完整word版)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多门类、多学科知识,为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第三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的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和出版项目三类。重大项目是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需求,由科技部综合各部门、地方和专家建议确定的年度重点研究任务;面上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立项的研究任务;出版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资助出版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按照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务院各部门归口管理本部门的软科学研究工作,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各级地方科技厅(委、局)归口管理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负责编制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计划,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第七条科技部负责对各部门、各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与协调,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软科学研究。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八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和发布《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确定年度研究重点和申报要求。 第九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根据《项目指南》要求,组织本部门和本地区的申报工作。 第十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按规定程序确定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单位。项目责任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作

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报告-最新范文

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报告 一、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怎样建立 目前,科技部门工作以抓科技项目为主,科技项目实行计划立项,国家科技部的科技计划体系框架有3大类别20多种项目,省、地各级也相应建立了各自的科技计划体系,项目种类也有10—20个,而且各种项目都设定了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资金支持额度。 目前科技项目的材料要求较高,专家评估也是以看申报材料评分,行内叫“做项目”或“包装项目”,为了获得项目,企业家们不惜代价请专家“做项目(撰写材料)”,甚至还要“找人跑关系”,才能争取立项支持。本来科技项目支持的资金额度就小,一个项目争取下来,中间环节就花费不少,用于项目研发的资金就更少了,普遍存在重视争取项目,不注重实施成效。 最近,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强调,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这一精神,技术创新机制应当建立在市场起决定作用的企业科技创新,市场有需求,企业就有创新。因此,以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须建立如下建议之上: 一是科技计划项目逐步走向市场化。科技部门应有计划地重点扶持关系民生、国家安全、重大基础性研究和赶超世界高新领域的项目,如重大疾病治疗、国家安全技术、航天航海等,一般性的技术创新走向市场化,减少计划列项扶持; 二科技经费的分配上,要注重创新成果及其运用效果,对于列入计划的项目,资金要像创新基金项目一样,先拨付70%,实施中加强监管,鉴

定验收通过后,再拨所剩的30%。逐步增加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经费,技术创新过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通过认定是先进成果或评价取得显著应用成效的,不管是否立项,都给予奖励。 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认定(鉴定)及其运用效果评价机制。让企业增强成果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有技术创新成果能及时向科技部门申请认定(鉴定)或成果运用效果评价,认定先进以上和评价良好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 四是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分两块奖励,一块是奖励为科技人员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条件的企业(单位),另一块是奖励参与成果创新及其运用的科技人员。 二、在目前形势下,市、县一级科技创新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哪些地方 1、建立市场决定下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科技经费要逐步增加到创新成果及其应用的奖励上,更利于推进科技创新。 2、建立合理的宏观科技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科专业,共建研发机构,协同开展创新。 4、建立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 5、建立维护技术市场秩序运作机制,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工作。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

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统筹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关于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关于推进科技类学术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积极探索科技类学术团体(以下简称学会)发展规律,促进学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学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积极作用,民政部、中国科协就共同开展全国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学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组织形态,集中了各学科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智力密集,人才荟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的组织建设和活动状况,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着科技界参与自主创新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学会发展,发挥学会作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学会积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多数学会在推动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科学普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畅通党和政府与科技界的沟通渠道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但是,学会的整体发展仍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力量的作用未能充分展现,学会的凝聚力、服务能力仍需加强。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规范学会管理,提高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学会的持续发展活力,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抓住良好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推动学会规范发展,是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迫切愿望。 二、明确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现行科技体制的利弊与改革

现行科技体制的利弊与改革 科技体制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它包括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原则等内容。 我国随着30年的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不断在修改调整,1956年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编制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确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方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基本方针;1995年确定了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指导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自主创新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贯穿《规划纲要》的主线。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 每一次基本方针的制定修改就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取得了重要进展。

无论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国际论文总数、发明专利申请量还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全球都位于前列。但是科技实力不能只看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必须看到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明显滞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特别是现行科技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应予重视。 我国的科技体制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建国后,我国政府对科技的重视和投入可谓是史无前例,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科技队伍,可所出的科技成果却与之不成正比。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现行的科技体制受到我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所谓封建性,就是科技管理的高度官僚化,科技实体机构成为行政部门的附属物,科技活动受到的行政干预过高,缺乏自主性,而且容易受行政影响,受权力影响从而导致特权和垄断,也促使部分科技人员重官道而轻学问,使科技事业的创新生机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忽视民间创新力量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民间科技事业排除在科技体制之外。目前,我国90%以上的科技资源均为国有科研院校所使用,民间科技事业因为缺乏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困难。 我们国家的科研项目评审制度缺少应有公平,在评审项目时许多“潜规则”左右了项目最终去向,并使得这些所谓的评审专家成了各种科研机构争相追捧的香饽饽,同样不利于科技体制的健康发展,也是造成科研腐败的温床。 现行的科技体制造成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主要体现在人才培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晋发[2013]16号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型山西建设。 2. 主要原则。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 3. 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省创新体系。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型山西建设取得成效。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2.2%,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

国家科技部认可查新机构名单

国家科技部认可查新机构名单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 1990年公布的国家发明奖项目查新单位名单: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即我站)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中国化工信息中公安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情报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煤炭技术信息研究 国家科委《关于公布第一、二批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通知》(国科通[1994]23号)公布的第一、二批科技查新机构名单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航天信息中心 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 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河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广西区科技情报研究所 兵器工业情报研究所 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 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 国家科委《关于复审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情况和公布第三批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通知》(国科函信字[1997]005号)公布的第三批科技查新机构名单:铁道部科技信息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