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稳态

生态系统稳态

生态系统稳态
生态系统稳态

、过程:

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信息:食物的数量、种类等。如食物链、食物网。

,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物,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则螳螂位于这条食物链的(

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5. (11年1月)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都相同,下列食物链中,

猫头鹰能够获得最多能量(绿色植物提供)的食物链是( )

A.绿色植物→蝗虫→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6. (11年1月)小强拟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的陆地生态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必需成分的是( )

A.绿色植物

B.瞭望塔

C.土壤

D.水

7. (11年6月、多选)关于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功能的阐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源头

B.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

C没有消费者物质循环将停止D没有分解者物质循环将停止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8.(09年6月)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 )

A.共有两条食物链

B.能量可循环利用

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

9.(10年1月)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

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

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10.(10年6月)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在“草→兔→狐”食物链中,如

果狐活动一天需要200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 )

A.200KJ

B.2500KJ

C.5000KJ

D.20000KJ

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中。这一过程是(

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蜜蜂跳舞属于(

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温带草原.热带雨林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是(

内障患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氟利昂的排放

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的做法是(

.对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

.进行围湖造田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生态造成危害。此事例说明(

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调节知识讲解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目标】 1、区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明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生态系统稳态(稳定性)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下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要点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 2、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如:人类活动能够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当人类停止破坏活动后,草原在几年后会恢复原貌的现象。 一般来说,热带雨林抵抗干扰和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比苔原生态系统强。但是,热带雨林一旦受到严重破坏(如过度采伐),它要恢复到原状的时间就非常漫长;而苔原生态系统在受到严重破坏后,恢复时间就比较短。这就是说,就抵抗力稳定性来说,热带雨林比苔原高;而就恢复力稳定性来说,苔原则比热带雨林高。就同一类型的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和恢复力也因生态系统所处的发育阶段而有差别。一般来说,顶极群落的抵抗力强,恢复能力弱;发展中的群落的恢复力强,抵抗力弱。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与自身调 节能力有关 联系 (1)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 亦然 (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 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右图所示 要点三、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 1、含义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负反馈调节

18-19 第4章 第2节 第3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 统稳态的维持 学习目标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1.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 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以 及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重点) 3.阐明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及 机制。(难点)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形式 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包括光、声、热、电、磁等。 ②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包括植物代谢产物和动物外激素。 ③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等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称为行为信息,包括舞蹈、运动等。 (2)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特点:它既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信息反馈。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生态系统稳态: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3)生态系统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

(5)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表现在: ①抵抗力稳定性:它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而不受损害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它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6)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相对性 ①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不一样。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②在不同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它们的恢复程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③一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就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7)提高生态系统稳态的措施 ①努力避免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 ②对于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人工生态系统,必须确保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维持人工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发展。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2)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提示: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3)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在自身净化作用、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和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负反馈调节等方面。(√) (5)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弱。(×) 提示:一般呈负相关。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不只发生在生物之间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能量流动 考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 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和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自学质疑: 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指什么? 2. 通过右图分析如下问题: 1)能量流动的源头: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 3)能量输入的相关生理过程: 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能量的变化情况: 6) 能量流动的形式: 7)能量流动的渠道: 8)能量散失的形式: 9)能量散失的渠道: 10)分析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的组成及去路?它与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去路的区别是什么? 11)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指什么?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是什么?这些能量的最终的去路是什么? 3. 能量的传递效率如何计算?正常的范围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 能否根据题干中所给信息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4.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什么不可能百分之百流向下一个营养?每个营养级中的能量能否无限制的传递下去?原因是什么? 5.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金字塔的总结: 6.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有哪些? 7. 在人工建构的生态系统中(如:人工鱼塘),为何需要人工的输入部分有机物?对于这部分有机物在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时,该如何处理? 尝试练习:创新方案:P149 2、3、4 P150示例1、1、2 P152 1、2、3、5 精讲点拨: [例1]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GJ(即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 GJ,但其中118 761 GJ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 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从第二 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________%。 (3)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 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 ②其次是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利用。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

第2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3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业分 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野兔看到鹰在空中盘旋后迅速躺进洞中;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 )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解析】狗的尿液和粪便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野兔看到鹰、鹰的图像属于物理信息;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信息,这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答案】C 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解析】A项说明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B、D项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只有C项描述的是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说明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C 3.下列属于探究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 A.观察动物对电视图像的反应 B.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时的鸣叫声 C.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 D.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飞蛾

【解析】电视图像、鸣叫声、“黑光灯”发出的光和声音都是物理信息,C项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C 4.如图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导学号:07950050】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是误认为信息是单向传递的。由题图可知,物种A 与物种B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C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如捕食者给被捕食者发出信息,被捕食者也可以发出信息给捕食者。D选项中的害虫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B 6.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随雨水进入土壤后,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及人与环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32) 必修三: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及人与环境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一、生态系统稳态维持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___ 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是限度的,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关系。 (四)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另一方面,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二、人与环境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历史: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接近________型曲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加剧;对水资源的压力加剧;对森林资源的压力加剧;环境污染加剧等。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环境污染等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价值、价值、价值。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保护。 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保护环境,且不危及后代生存发展的发展模式。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节的发展。 三、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 1.实验目的:通过调查某一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获得直接感受。通过活动,了解问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学会调查方案的制定、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 2.提出问题:如调查的生态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影响环境的质量?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 浙科版必修3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教案浙 科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之美。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思路 1.导入:老师拿出课前制作的生态瓶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功能。 2.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系统类型的营养结构、功能内容,利用多媒体放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森林),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结合温瑞瑭河、瞿溪河等受污染的实例,同学回答,老师记录并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3.利用苏州虎丘外围的河流的资料分析,课后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不理解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哪些条件。 4.总结巩固,留课后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实物呈现】:小生态瓶 【提问】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生态瓶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 【提问】在这个小型生态瓶中,有水草、小鱼、石子、沙子以及沙子里边的微生物。它们分别充当什么成分吗? 【学生】: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板书】(学生完成学案) 【提问】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在这个密封的小型生态瓶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了营养物质,也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水草、小鱼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以及它们的残落物被微生物分

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

训I练落戈[篇基础落实拓展演练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 ?心猿意马 B ?飞蛾扑火 C ?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 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心猿意马”是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 答案:A 2?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 ?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 解析:丹顶鹤起舞求偶属行为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和鸟类的求偶鸣叫声属物理信息。 答案:B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 .生产者 B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答案:B 4.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禾U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 田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种群密度

D ?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太差 解析: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明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对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没有较大干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D 5.许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缸,下面列举的在设计小生态缸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 A ?瓶中动物与植物之间应有捕食关系 B ?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经常向瓶中通气,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D.瓶中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 解析:小生态瓶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密闭。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由生产者提供。 答案:C 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就越大,其原因不包括( ) A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B.某食物链受到破坏,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最高营养级 C.某一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A、B、C 三项是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而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的具体体现。 答案:D 二、简答题 7.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 公里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将某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结构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4次) 1.一棵枯木上,生有苔藓、藻类、蘑菇等生物,它们(枯木和生物)共同构成了 A .种群 B .群落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2.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 蚯蚓 B .硅藻 C .硝化细菌 D. 酵母菌 3.如下图所示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以图中信息做参考,判断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藻类 B .近海水域水深10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 .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D .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海水盐度,这一点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区别 4.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A .温度不同 B .盐度不同 C .含氧量不同 D .光谱成分不同 5 .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 A .次级消费者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D .初级消费者 6.根据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来分类,应属于(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 因细菌种类不同而不同 7.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 ( ) ①鱼类 ②藻类 ③水生甲虫 ④池边杂食动物 ⑤水蚤 A .④→①→②→③→⑤ B .②→⑤→③→①→④ C .③→②→①→⑤→④ D .②→⑤→④→③→① 8.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 .在该食物网中,H 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 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 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中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 A 2 B 3 C 4 D 5 10.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 种群较为稳定 A a →b →c B C D

高中生物中图必修单元检测:第单元 第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 含答案

生物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单 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是分解者 2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均约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 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 A.150 kJ B.125 kJ C.100 kJ D.75 kJ 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5由草、兔、狐组成的食物链中,兔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由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D.由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8如下图,有关下列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 B.鹰与鸟的关系是既捕食又竞争 C.该食物网所处的生态系统可能为草原生态系统 D.鹰占有两个营养级 9我国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B.生态农业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于现代农业 C.生态农业设计原则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系统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失越多 10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菌类不存在,那么()。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1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1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13(2011·北京西城期末)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课前导学: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态系统具有,叫做生态系统的稳态。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 1.原因: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_________,食物链(网)越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就越________;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____________,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就越_____。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态的机制:

_________________调节。 实例:草原食草动物的迁入 3.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的类型 (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4.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性。外界干扰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时,便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生态系统内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马桥中学龚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教材第5章《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本课中主要解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两个内容。 2.教材地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种类等一些知识,为本节授课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本课中的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利用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过的古诗《草》,引导学生说出草原生态系统具 有一定的稳定性,引入本课主题。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幻灯片图片展示出岩石从从裸露状态 演变为有多种生物生存的各个阶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立过 程,并以此例引出阶段性的特征;相对性通过讨论:“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 功能会被破坏吗?为什么?”得出。在讲授动态性特征时,利用山猫和野兔的捕食关系,通 过山猫与野兔的数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图进行讲解;自我调节能力着重利用食物链图解,帮助 学生理解。最后简单提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为教材后面的内容“人类活动 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打下伏笔。 四、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通过对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和草的数量变化的分析,知道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 调节来达到稳定。 3、通过对动态平衡曲线的分析,感悟科学研究是需要长期坚持、相互合作的。 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唯物主义 世界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docx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 。 3、生态系统类型:( 了解 )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 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 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 1)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 _______________ 通过 _______________, 把 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 通过 _______________, 把 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动物一定是消费者;病毒都是消费者; 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原核生物。 (2)营养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 _________的营养级。同 一营养级上,可以有 ______________ 的生物。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_________营养级; 植食性动物(即初级消费者)为第_______ 营养级;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 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5、各种组分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②联 系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④食物链:主要为捕食关系,只有_____________无 ________,其起点: _______ 6、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植物昆虫青蛙蛇鹰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 ________或 _________。 ②如果蛇减少,植物,昆虫,青蛙,鹰。 7、 _______ 和________ 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的主渠道,也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过程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的相关习题: (1) A、 B、 C 的同化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相应方框前面箭头上的数字。 注意:摄入量 =_________+_________ ; (2)生产者能量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能量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能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入到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是指:被消费者______________的能量。 ( 3)每个营养级同化量得去向: 1 、 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图中的b1、 b2、 b3) ; 2、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流入到下一营养级(即图中的 ____________ ②生产者的枯枝败叶、消费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遗体被分解者利 用,能量就流向分解者(即图中的________) 3、未利用(仅限于某生态系统有时间限制的情况) 通过下面这道题要深刻理解以上内容: A、 B、 C、D 表示什么样的能量: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题目中未标注a1、 a2、 a3时,求 ABC的同化量:就将其发出箭头上的数字相加。

2018版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2.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及特点。(重难点) 3.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难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 (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势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3)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 [合作探讨] 探讨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其同化量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探讨2:某种蜣螂专门以大象的粪便为食,能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简单说明。 提示:不能。因为大象粪便中的能量并不属于大象的同化能量,而是生产者的同化量。 [归纳拓展] 1.能量的输入 (1)起点: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输入方式 光合作用 ①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光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绿色植物等 化能合成作用 ②特殊的生态系统: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硝化细菌等 2.能量的传递 (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传递过程 3.以第二营养级为例分析能量的分流 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4.能量的转化和散失

生态系统稳态维持

第二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课前导学: 一、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态系统具有,叫做生态系统的稳态。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 1.原因: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_________,食物链(网)越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就越________;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____________,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就越_____。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态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调节。 实例:草原食草动物的迁入 3.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的类型 (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4.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性。外界干扰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时,便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 质疑探究: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的类型分哪两种?其核心分别是什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类型:(了解)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 通过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动物一定是消费者; 病毒都是消费者; 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 分解者一定是原核生物。 (2)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_________的营养级。 同一营养级上,可以有______________的生物。 ●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_________营养级; ● 植食性动物(即初级消费者)为第_______营养级; ●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5、各种组分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①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联系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食物链:主要为捕食关系,只有_____________无________,其起点:_______ 6、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 植物 昆虫 青蛙 蛇 鹰 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________或_________。 ②如果蛇减少,植物 ,昆虫 ,青蛙 ,鹰 。 7、_______和________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主渠道,也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过程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的相关习题: (1)A 、B 、C 的同化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相应方框前面箭头上的数字。 注意:摄入量=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者能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能量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 入到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是指:被消费者______________的能量。 (3)每个营养级同化量得去向: 1、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图中的b 1、b 2、b 3); 2、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流入到下一营养级(即图中的 ____________ ②生产者的枯枝败叶、消费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遗体被 分解者利用,能量就流向分解者(即图中的________) 3、未利用(仅限于某生态系统有时间限制的情况) 通过下面这道题要深刻理解以上内容: A 、 B 、 C 、 D 表示什么样的能量: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题目中未标注a 1、a 2、a 3时,求ABC 的同化量:就将其发出箭头上的数字相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二、知识结构 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类型: 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 三、自主学习

四、合作探究 【例1】有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 【分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数目的多少呈正比关系,即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这是因为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流路径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就越多,每个物种所起的作用就越小,部分物种的消失或绝灭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就越小,也就是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例2】下列生态系统中,最容易退化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分析】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A这种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自动调节能力弱,稳定性差,所以最容易退化。 【例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成负相关 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 D.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二者成负相关关系;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破坏后重建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生物的种类多少。 五、评价反馈 1.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是() A.人为的作用非常突出 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劳动 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 2.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是。() A.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 B.自动调节能力较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高 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D.无法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