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及其意义

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及其意义

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及其意义
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及其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38989509.html,

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及其意义

作者:罗建平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6期

摘要:中国特色现代化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现代化。它们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保障、精神动力、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它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现代化;内涵;实质;意义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003-02

一、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既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又具有中国国情的特点。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等方面。这些特色现代化内涵构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其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实质

(一)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为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济现代化,一是为人生存提供物质基础。二是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人活着,前提是解决生存问题。马克思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关系的状况促成的。”[1]人的本质是“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2]。马斯诺认为,生存的需要是第一个最基本的层次,也是最低级的层次。生存要求人首先从自然中摄取物质。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人的物质生活是第一位的,物质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人要生存发展,首先取决于物质基础问题。

要实现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目的就是在于满足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目的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三十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发展是为了人,经济只是手段。反之,只见经济不见

现代教育的五个特征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五个特征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作者:肖川 中国教育学刊 1998年10期 “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已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词汇。一些同志常常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作为一对对称的概念,讨论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与“传统教育”相对称的概念应该是“现代化教育”(Modernized Education or Modenizational Education);而与“现代教育”相对称的概念则是“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这是一对在时间维度上对教育特征进行把握的概念;而“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则是一对在教育内在特性上对教育特征进行把握的概念。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能动的具有指向性的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瓦解、扬弃、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为使教育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向未来整合,重建教育的传统的过程。这一具有指向性的过程的结果,便是现代化的教育(因此,也可视为一个实体存在物)。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教育自身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和作为教育现代化运动的结果,在一定的时限内,是具有特定的质的规定性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现代化教育”作为一个目标其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概念。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过

程中,必须尊重传统文化教育在现实文化教育中的反映和价值。传统教育,即指在整个历史中形成的并已定型了的教育。传统教育也曾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也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有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育,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因而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育更是“传统的教育”;而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那套教育却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成其为“传统教育”了。 那末,现代化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现代化教育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为内容,以现代 生产为服务对象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现代化教育起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这是与现代化教育本身所具有特征分不开的。概括起来,现代化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的有机结合。 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 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何谓现代化(Modernization)?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把现代化作为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不是单一因素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多因素的综合变化。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就是从使用人力、畜力转变为使用非生物动力,即从使用手工工具到使用机器作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它是一种分工专业化、技术密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认识和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必须联系农业现代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特征。 1.历史性。农业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它是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在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逐渐萌芽。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农业生产手段逐步向机械作业转化。19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生产力发展,以电力和钢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浪潮,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新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如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学、生物工程的蓬勃兴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新能源和新装备。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又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从而加速了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2.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尽管农业现代化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作为最主要衡量指标,但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国家,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农业现代化建设选择以石油为原料和动力的化学化和机械化;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侧重于种子、化肥和水利。从时间上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现代化以“石油农业”为基点,而80年代以后则更注重生物技术的应用,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继承性。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科学和技术都有其继承性,农业现代化也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进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和提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科学劳动部分地是以前人劳动积累的利用为条件。在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农业环境和生物特性的变化往往是以数百年计。即使如此,农业技术在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就包含着去其糟粕、展其精华的过样。因此,一方面,农业技术或经验较长时期地保持相对稳定,在稳定中又逐步发展,这就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而经久不衰;另一方面。它又随着生产实践的推进和需要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前进。 概括而言,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发展农用工业,增加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使农业成为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产业。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展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 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应继续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争取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应首先在2020年达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必须抓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1983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出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自19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三次现代化后发国家追赶先行国家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二战后的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对西欧国家的追赶。每一个成功追赶的范例都创造了以优先改革和发展教育为先导的有益经验。 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型人口大国,我国人均自然资源量偏低,人均物质生产资本偏少,以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角逐的优势将很难长期持续。巨量人口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最为宝贵的潜在资源。实现国家现代化,最迫切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发展将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我们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建成世界教育强国,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提升,以人才资源优势确立科技优势,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整体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先导性战略基础。 展望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根据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和联合国在近些年来发布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指标,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数量指标是“教育综合入学率”(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此外,根据发达国家当代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和我国的实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就业需求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满足人们“灵活学习”、“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达到了世界各

教育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现代化优化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能够提高课堂效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 -2022 年)》提出“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必将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应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在网络空间中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通过空间选择网络课程、在线测试、智力资源服务等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应用空间解决问题的意识。利用空间组建学习共同体,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开展交互活动,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利用空间集成的丰富多元的资源与服务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木垒县委党校杨福忠 中国梦,这个充满憧憬的词汇,自习近平总书记于去年11月提出并阐释后,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九次提及中国梦,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径、依靠力量等,再掀中国梦的讨论高潮。“中国梦”,可以说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政治主题词。现在人人都在讨论“中国梦”,各行各业都把“中国梦”跟自己挂起钩来。对一件事大家都关注它,把它跟我们的工作联系起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这种关注也好、联系也好不能去空喊口号,也不能去生搬硬凑。如果我们不能把“中国梦”基本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想清楚、理解清楚的话,这样的口号式的方式对实现“中国梦”只会帮倒忙,因此要想真正推进“中国梦”,我们就应该对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中国梦”对中国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去实现“中国梦”这些重大问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一、提出“中国梦”的原因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有人说提出“中国梦”不就是一个新领导提出一套新东西嘛。这话表面听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是不对的。大家知道,我们的新任总书记是多少年来少有的具有完整政治权利的接班人,这样的一个政治家是用不着去做这样的标新立异的工作的。还有人说那是不是他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就当真了?说真话,我们仔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随口说的。从习近平走上总书记这个岗位到现在,每一个重大事件关节点的讲话,从他第一次记者见面会到复兴之梦参观到今年两会闭幕,每次讲话他的主题词都是“中国梦”。细心的人可能会说十八大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好像没讲“中国梦”,虽然没提“中国梦”这个词,但是把“中国梦”的内容给讲出来了。 因此,“中国梦”绝对不是随口的、心血来潮的话语,这背后是对我们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深刻的把握,和对我们人民群众社会期待地真切地回应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中国梦”为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意义 咱们中国近些年来发展很快,我们发展进步靠的什么?说句老实话,我们靠着人的本能和欲望。用哲学的话讲,我们是通过去鼓励人

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现代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又涉及现代性的问题,而现代性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简而言之,现代性是指人类社会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体现出来的与之前的各种社会类型完全不同的特征的综合,包括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特征、信仰等方面。如哈贝马斯所言,“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学促成,它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无限改良和发展”。 现代学校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作为现代社会的子系统必然会体现出现代性,并且按照教育学的观点——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促使着现代社会不断强化其现代性。但是,现代性这个概念毕竟过于抽象,所以还是讨论具体的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比较容易一点。如此,便遇到了这个话题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即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真实内核是什么?但这个问题也不容易回答,所以思来想去还是从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入手开始讨论,以此来推论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点到即止。 现代学校教育需要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现代学校是源自人类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自觉意识,与其说现代学校诞生的条件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物质诉求,毋宁说是人类社会一种共同理念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第一个内涵就是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这里所指涉的管理理念主要是针对现代学校管理者群体而言的,当然笔者并无意将管理者群体与学校中其他群体隔离开来,只是为了行文方便。宽泛而言,现代学校中的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学校管理者的决策直接决定着学校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6

《教育原理》模拟试卷(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________。 2.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 3.教育平等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4.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等。 5.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6.“狼孩”的故事说明,________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7._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体达到的________。 9.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我国也于1985年颁布________,提出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全面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现代化 2.人口教育 3.培养目标 4.师生互动 5.行动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象范围和教育内容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4.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5.简述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评价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发展趋势。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一个11岁的小男生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我要杀了你!”男生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本。这一切,皆因孩子没有将纸扔进垃圾桶,老师当场命令孩子将地上的纸含在嘴里长达20分钟所致。孩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因而极端憎恨教师。学校和媒体在介绍和报道这名老师时,强调她是“全校公认的一名优秀教师”。 阅读案例,运用新课程的学生观对此事进行分析,并谈谈教师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一、1孔子2实现教育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4环境教育、人口教育;5外部因素;6环境7教育目的8教育目标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1.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科层化、理性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福利化等方面。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 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系统的战略任务。其中,有四个关键点要准确把握。 一是高标准的教育目标现代化。《2035》全面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包括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明确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将实现从普及教育向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三级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但质量方面还有差距。建设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是由中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提升到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教育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把目标聚焦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也可以说高标准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主要内涵就是建设高质量教育,而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之才,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迫切需要与殷切期望的时代必然使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攻坚突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标准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世界教育高地,增强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2035》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

教育现代化内涵给我的启示

教育现代化内涵给我的启示 教育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主要是: (1)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表示一定的教育水平,是指教育发展所达到的较高标准,是教育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相应的民族心理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社会先进特征的水平状态; (2) 正如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而是一种动态的变革过程一样,教育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同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总体上说,它是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性,从而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3) 教育现代化是从与传统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传统教育形态向与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教育形态转化,其实质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建立超越性的教育机制。 (4)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孤立、狭义的数量增长现象,而是广义的整体转换,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内部来说,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体制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社区教育现代化等。从纵向序列分析,又包括学前教育现代化、初等教育现代化、中等教育

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人教育现代化等。二是从教育外部来说,包括科学的教育决策和发展战略、健全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的教育环境、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平衡等; (5) 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比较全面、比较自由、比较充分的发展。教育为立人之本,人的现代化、现代人的培养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现代性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个人现代化的水平和现代性品质的转变。因此,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以上分析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剖析到位,从多个视角点明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现代化的美好前景。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我们应该肩负起教育“育人为本”的光荣使命,使每一名受教育者变成现代化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育者首先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应率先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求: 1. 较高的教育理论与方法素养; 2.具有现代新型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3. 通晓和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 4. 有高远的教育理想和献身教育的坚强信念;

现代化含义研究概述

现代化含义研究概述 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这一词因此已成为世界上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现代化含义因其含义混乱,而招致曾任施罗德政府财政部长的奥斯卡·拉方丹抱怨说:“‘现代化’和‘现代性’这样的词现在已经贬值到你想往里面塞什么就可以塞什么的地步了。”(转引自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化的含义十分含混和庞杂,甚至有学者试图用发展研究代替现代化研究,但现代化概念的广泛包容性,以及该概念使用的高频率,已经使它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概念。而且,对现代化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的批判,也没有妨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量学者正在进入这一领域。这也是现代化理论发展史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理论界对现代化定义和内涵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一、时间和价值双重尺度说 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英语单词modernization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是形容词,产生于1585年,有两层含义:(1表示性质:现代的,新近的,时髦的; (2表示时间:现代的,指从大约公元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modern的两层含义有不同特点:(1性质只有时间限制(新近的,没有领域限制,所以,它可以指人类活动各个方面的特点;(2时间只有时间上限(大约公元1500年,没有时间下限,所 以,“现代”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英语单词modernize是动词,产生于1748年,含义是:使现代化(成为具有现代特点的、成为现代的,使适合现代需要。“现代 化”(Modernization是个外来词,在英文中是modernize 的名词形式,产生于1770年,意为to make modern,即“使成为现代化的”之意。在汉语中找不到和modern一词准确的对应词汇,通常译为“现代”,有时也意译为“摩登”,意为“时新、新潮”之意。现代化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它是指从公元1500年以后至今很长历史时期。“现代化”同时还是一个价值概念,它是指区别于medieval(中世纪的新时代精神与特征,即把文艺复兴看成是一个否定中世纪的神学权威,崇尚古典文化,开拓出近代新文化的新时代。由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哦现代教育原理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 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

第三章 教育现代化

第三章教育现代化 【内容提要】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本章主要介绍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内容、国外教育现代化模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等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及内容;掌握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其面临的问题;了解教育现代化模式,建立起献身教育的信念。 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教育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节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 现代化是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过程,它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经济发展为推动力,以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民主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向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社会变迁。 一、教育现代化的涵义 概念: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 (一)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教育现代化不是一种教育形式,而是表示一定的教育水平,是指教育发展所达到的较高标准,是教育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相应民族心理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社会先进特征的水平状态。 (二)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实现转化。 与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相适应,教育现代化则是教育的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建立超越型的教育机制。 (三)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现代化,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而不仅仅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谈起教育现代化,人们往往就想到先进的办学条件和设备。诚然,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办学条件、设备的先进性,这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但是,如果把教育现代化与物质的现代化划等号,这就是一种简单、片面的认识。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的转换运动,它的目标和内容涉及到众多因素,不能只从某一方面去理解它的内涵及其特征,而要求从整体性上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内部来说,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体制的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办学设备条件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等。从纵向序列分析,又包括学前教育现代化、初等教育现代化、中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人教育现代化等。二是从教育外部来说,包括科学的教育决策和发展战略、健全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的教育环境、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平衡等。这里所指的教育外部实质上就是教育宏观系统。教育宏观系统现代化是不容忽视的,它在整体教育现代化中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性,既体现在教育内部,又体现在教育外部;既有教育微观系统,又有教育宏观系统;还体现在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的统一性上。

我国“现代化”内涵是步步丰富的

我国“现代化”内涵是步步丰富的 许耀桐 2014年09月15日来源:北京日报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现代化,努力追寻现代化,不断认识和阐释现代化,展示了现代化的清晰脉络和丰富的内在关系。这里以“现代化”为视角,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从“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到“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和阐释,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延续了近70年,先后作出了8次重要的阐释。 一是关于“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机械化”。毛泽东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工业、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他说:“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思考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问题,1954年6月14日他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说:“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 二是关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即“四个现代化”或“四化”。从1959年末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1964年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在形成“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四化”认识后,毛泽东还把“四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通过“四化”,要“把我国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也就是毛泽东说的“伟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建设的总目标。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识到,“四个现代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内容,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应该延伸到更多的范围,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诸多方面。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面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 五是关于“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文章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非常清楚,现代化当然不能没有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法治化)。 六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新表述,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概念,而且还明确地规定了“强国”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此后,这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规定,为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报告所沿用。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和谐”的内容,这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也得到了肯定和使用。 七是关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大

教育现代化是使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 ...

浅谈职业教育现代化 教务处印小娟 我们要实施现代化教育,那么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就是加强硬件建设,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许多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现代化手段的使用上,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过程的现代化考虑得则比较少。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想到了运用先进的电教设备──多媒体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手段是先进了,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手段,更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所谓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实现教育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是关键。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只是教育的两大类别,不存在等级差异。加强职业基础性课程,要使文化课程教育、职业基础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学科课程的添加和拼接。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不断深入地了解自己,广泛地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使职

业教育的毕业生既具有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又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文化知识,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职业教育的高移。具体体现在由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即不仅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求懂得相应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一方面,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职业教育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此外,要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不能只靠舆论宣传凭空进行,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技术为基础,而这一物质基础便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体能型的工作大量减少,智能型的工作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的层次也要相应的高移。 3.职业教育终身化。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年用于教育,后半年用于劳动,这样的观念早已与时代不符。如今“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已成为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一条基本规律。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工作领域的迅速变化,就业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一次性职业教育已无法满足一个终身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仍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与成人教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日期:2016年10月19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九诠【字体:大中小】 本文导读: 豪迈地奔向未来 CFP供图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豪迈地奔向未来CFP供图 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源塔式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当我们在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时,我们是在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版本”的全部而不是一部分,即“教育现代化2030”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总体性承诺,也是对中国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战略实施。 整体而综合地看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面向,而不是某一面或某个侧重面。 教育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教育第一”的核心理念,这与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一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与中国其他领域的“2030”规划综合为一个系统。一方面,需要将“教育2030”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其他各领域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成为“教育2030”表达和行动的基本“语境”和“场域”。 总体看来,我国在论及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时,直接向教育现代化提要求或向教育现代化寻求支持的不多。间有言及,往往察焉不精、语焉不详,远未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对话。从教育领域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制定,应立足于“教育优先”“教育第一”战略,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

中国梦的背景内涵与实质测试答案(多选)

云南班干部在线学习测试题多选题答案 第1题、中国梦所希望的美好世界的内容包括()。(多选题) (分值:4)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共赢 第2题、下述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分值:4) A.中国梦难于美国梦 B.中国梦的性质先进于美国梦 C.中国梦的影响和意义大于美国梦 D.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再度辉煌 第3题、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指()。(多选题)(分值:4)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社会和谐 D.人民幸福 第4题、中国梦的本质特征是指()。(多选题)(分值:4) A.目标凝聚 B.共生共进 C.外圆内方 D.最大共识 第5题、建国以来,中国试图建设(),实现新中国的与时俱进。(多选题)(分值:4) A.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

B.改革开放的新中国 C.三个代表时代的新中国 D.实现共同富裕的新中国 第6题、中国近代史使得中国人深切地认识一些真理,具体包括()。(多选题)(分值:4) A.落后就要挨打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枪杆子里面出主权 D.强权就是真理 第7题、下述有关中国梦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分值:4) A.中国梦是一个“世界梦” B.中国梦是一个“和平兴国梦” C.中国梦是一个“和平强军梦” D.中国梦是一个“幸福人生梦” 第1题、中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梦即是实现以下转变:()。(多选题)(分值:5) A.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成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国家 B.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变成独立自主的国家 C.由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发达的国家 D.由发展中国家变成先进的发达国家 第2题、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里的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多选题)(分值:5)

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的内涵考题及答案解读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2005 年,江苏人均 GDP 首次突破 3000 美元,2006 年达到 错误 × 3598 美元,进入了从 3000 美元向 7000 美元攀升的新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现代化也是一种状态,它是指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后 正确 √ 所处的状态,不是指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世界先进水平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3.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无 正确答案:B
《礼记?礼运》中的“小康社会”就是指“大同社会”。 正确 √
4. 据社科院的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会 错误 × 降低到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以下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 据社科院的预测,我国到 2020 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 错误 × 别会进一步减少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6.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错误 × 正确答案:B 无 错误 × 正确答案:B
后现代理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直线的
7. 降低儿童死亡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合国给予的 相关指标支持,改善产妇保健不在联合国支持指标之内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8.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9.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无 经典现代化理论是一个单一的理论 正确答案:B 无 正确答案:B
目前,小康国际比较的主要指标是国民收入总值。
错误 ×
错误 ×

_现代性_与_现代化_

2003年第5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52003 (总第159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Arts&S ocial Sciences) G eneral N o.159 “现代性”与“现代化”Ξ 陈嘉明 (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现代性”与“现代化”概念的区别首先在于,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在经济学与社会学层面上谈论的范畴,现代性则主要是一个哲学范畴;其次,现代性乃是现代化的结晶,是现代化过程 与结果所形成的属性。现代性具有如下三个特征:首先,它标志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表现为与 某些传统的断裂;其次,自由构成现代性的核心,人的各种权利的保障构成现代性的前提;第三,现 代性表现为建立起竞争机制与合理的规范,即竞争的理性化过程。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化;理性化 中图分类号:B5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3)04-0014-07 “现代性”是自上世纪末叶以来,不仅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对于我国学者来说,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正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因此探讨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及其结果,即“现代性”,是尤其有意义的。特别是在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出现之后,它对现代性的批判更加引起我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因为这一批判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性问题,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应当产生什么样的现代性。在进行这一思考时,什么是“现代性”,它正确的内涵是什么,与“现代化”概念有什么区别,无疑是首先应当辨明的。 一、现代性的诸种界说 对“现代性”的研究涵盖了哲学、政治、社会与文化等不同领域,因此这一概念的运用也就相应有了学科上的差别,从而有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以及文化和审美等意义上的现代性。 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研究是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的,因此他将现代性看作是“后传统的秩序”。它首先指的是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或者说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大致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其次是指资本主义,包括其竞争性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中的商品生产体系。[1](P3,16) Ξ收稿日期:2003-07-13 作者简介:陈嘉明(1952-),男,福建闽侯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