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投影: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

请思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是指什么?共产党又是如何“孵出小鸡”的?

答:……

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了解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的内容。

播放:《复兴之路》第二集“峥嵘岁月”片段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中共中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1936年纵横十余省跨越二万五千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视频中的每个历史事件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我先带领大家把课文的主要知识点梳理一遍。

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得出了什么教训?

答: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面对国民党右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回应的?

答:发动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其意义是什么?

答: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投影:

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8位元帅(贺龙、刘伯承、朱德、聂荣臻、林彪、陈毅、叶剑英、徐向前)、4位大将(陈赓、粟裕、许光达、张云逸)都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金一南《南昌起义枪声背后》,《世界军事》2006年第8期为了挽救革命危机,中国共产党还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举措?

答:召开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意义: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里“前进的方向”中的“方向”指的是什么?

答:土地革命。

按照八七会议的要求,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投影: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请回答:我们可以从词中得到哪些关于秋收起义的信息?

答:……

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向农村挺进,到达井冈山,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当时,对于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3“探究学习总结”二“学习延伸”的材料。

投影: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投影: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毛泽东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71和所学知识,请思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存在?

答:……

投影:

投影:

请思考:

⒈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⒉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

⒊面对上表反映的情况,中共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答:……

投影: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存在?

投影:

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产生

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投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执行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直到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2第二段。这里请注意一点: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课本P.72“学思之窗”)

答:……

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抛弃、毛泽东本人被撤消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上,在军事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在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的领导,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解决了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作了分工,毛泽东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随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全军,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党中央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军队取得长征胜利。因此,我们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投影: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路上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投影:

外国人心目中的长征精神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长征作了这样的评价:“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英国著名将军蒙哥马利元帅评价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在深山密林的艰苦条件下,曾两次印刷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用来鼓舞游击队员的斗志。

在长征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用诗词记载了这段艰难的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壮举,请欣赏《七律〃长征》。

投影: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板书)

时间:1927—1937

序幕: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国共十年对峙政治上:苏维埃政权Vs南京国民政府

表现

军事上:反“围剿”Vs“围剿”

认识

国民革命失败武装斗争

探索

中共成熟大城市武装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事实上确立

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以学生熟悉的毛泽东诗词入手,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的足迹,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通过选取毛泽东的典型诗词来解读中国革命的典型事件,正好能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长征程与基本脉络。本课通过学生欣赏和解读《西江月·秋收起义》、《七律·长征》来衔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长征等内容,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另一条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为线索。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72页“学思之窗”

答: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抛弃、毛泽东本人被撤消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上,在军事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在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的领导,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解决了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作了分工,毛泽东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随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全军,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党中央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军队取得长征胜利。因此,我们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课本第73页“探究学习总结”一

答: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发动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课本第73页“探究学习总结”二

答:第一种意见正确。原因是第一种意见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第二种意见完全照搬苏俄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