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至县旅游总体规划

东至县旅游总体规划

东至县旅游总体规划
东至县旅游总体规划

东至县旅游总体规划

第一章旅游规划总纲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东至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东至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皖南旅游名县,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安徽省东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东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范围为东至县行政辖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9′—117°18′北纬29°34′—30°30′,总面积3256.3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年限

本规划年限为2005至2020年,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2005~2010年奠基与起步阶段

●中期2011~2015年攻坚与突破阶段

●远期2016~2020年腾飞与持续阶段

第四条规划性质

东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性质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性的战略发展规划。第五条规划依据

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政策法规依据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2001年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

?《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国家旅游局,1994年1月

?《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3月

?《中国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2001年12月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2004年3月?《池州地区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讨论稿)》?《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⑴《东至县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

⑵《东至县城镇发展总体规划》

(13)《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3、行业标准依据

?国家标准GB/T 17775-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4、其他基础资料

?《东至县志》

?《政府工作报告》

?东至相关旅游资源资料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运用现代旅游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科学的区域旅游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密切结合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全方位规划设计东至的旅游产业,使规划具有地方特色性、战略指导性、科学前瞻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2、立足安徽省和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优势,准确定位东至县的旅游产业,全方位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确立东至县在池州旅游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市场潜力,确定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和品位,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目标。

3、科学分析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抓住制约东至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症下药,确立东至县旅游产业的战略方向和未来走势。

4、优化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从理顺体制入手,走旅游资源市场化,旅游产品精品化、旅游景区品牌化、旅游产业集团化的路子,使东至县真正成为皖南旅游的一份子。

5、全方位设计支持保障系统,尤其是针对东至县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人力资源三方面进行保障性、创新性设计,切实把旅游业

提高并培育为东至县的支柱产业。

6、坚持旅游规划同安徽省和池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当地城市建设和区域开发相协调,突出特色,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第七条规划原则

系统性原则;特色原则;参与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二章基础研究

第八条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价

1、旅游资源的分类

通过室内对东至县旅游局提供的旅游资源资料的研究,同时对重点旅游资源现场考察的基础上,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GB/T18972—2003),结合东至的实际情况共确定东至旅游资源单体120个,分属7个主类、20个亚类、47个基本类型,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所列的全国155种基本类型的30.32%,属旅游资源丰富之列(根据以往的旅游资源调查经验,县级区域内旅游资源类型数目比例大于30%为丰富)。

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GB/T18972—2003)的标准,在品质结构上,东至县共有优良级旅游资源16个,普通级旅游资源104个。优良级旅游资源中,五级旅游资源0个,四级旅游资源5个,三级旅游资源11个,占全部资源的比重13.33%;普通级旅游资源中,二级旅游资源45个,一级旅游资源59个,占全部资源总数比重的86.67%;从五、

四、三、二、一级旅游资源的数量和所占比重来看,旅游资源的品质结构整体呈金字塔型分布。

东至县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结果统计表

项目优良级旅游资源普通级旅游资源总数

等级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数量0 5 11 45 59 120 所占比重(%)0.00 4.17 9.17 37.50 49.16 100.00

东至县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统计表

四级:升金湖、历山、尧渡河、南溪古寨、东流老街

三级:陶公祠、天台山森林公园、东坞瀑布群、香口温泉、万亩生态茶园、曹村农业科技示范园、黄泥湖、明王禅寺、马坑森林浴场、东流双塔、红鱼塘

3、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旅游资源总体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旅游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依托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交相辉映,内涵和特色突出

?旅游资源禀赋缺乏突出优势,总体愉悦度一般

?旅游资源个性不强,缺乏重量级、富于张力和震撼力的精品资源

?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的雷同、相似和接近

4、区际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东至县与近邻旅游资源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

?在池州市范围内,极品级资源有牯牛降和九华山,且这两处开发都比较成熟,目前在池州市范围内具有垄断性优势,尚没有其它旅游景区(点)能与其平起平坐。

?从优良级资源的数量上看,东至县优良级旅游资源的数量不输于周边的县(区)。

?从旅游资源的内容上看东至县境内的历山、香口温泉、南溪古寨以及以东流老街、陶公祠为核心构成的东流古文化区在池州市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余资源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相似和接近的情况。

5、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思考

?资源整合策略

以整合方式优化东至旅游资源,整合对象是一些单一、零散、缺乏规模和基础的旅游资源。

?市场需求策略

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市场的需求动态,结合东至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条件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主题串线策略

摒弃传统的以一个寺院、一个故居、一个瀑布、一片竹林作为旅游景点、旅游景区的思维方式,通过一个主题、一条主线等方式串连成区,使原本不构成很强吸引力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主题鲜明的旅游核心区域。

?智力资源策略

东至旅游资源开发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资源本身,而应着重于策划者、开发者的“智力劳动”,实施智力资源策略。

?固旧培新策略

东至旅游资源开发应积极实施“固旧培新”策略,重点对已经进行初步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培育东至旅游资源的新的亮点。对于自然旅游资源,总体上应采取限制政策,避免遍地开花,特别是一些资源雷同、品位不高的自然旅游资源,应严格控制,暂缓开发。

第九条旅游发展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历史文化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

?区位优势

?优越的对外交通条件

2、劣势(Weaknesses)

?相对低迷的区域宏观经济环境。

?投资乏力,体制有待完善。

?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不高,产品比较单一,产品品位急需提升,内容有待丰富,旅游开发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缺乏吸引力强的“主打产品”。

?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

?旅游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机遇(Opportunities)

?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

?“两山一湖”旅游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

?旅游发展趋势转向生态和文化

?周边近距离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

4、挑战(Threats)

?政府主导性资金投入有限,旅游发展资金筹措难度大。

?体制、政策、管理和人员的不足。

?周边旅游区对东至旅游空间挑战。

?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发展战略思路

第十条战略思想

东至县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战略思想是:以东至县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资源基础,围绕着建设皖南环境优美的旅游名县目标,利用已经形成的较广泛的经济联系和优越的区位、交通与市场优势,突出体验旅游的规划理念,加强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积极开发高品位旅游景点,培育持续的旅游吸引力,形成以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乡村休闲

型旅游产品和自然生态型旅游产品为主体旅游产品,旅游与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格局,将东至建成兼具观光、休闲、文化、生态、民俗等功能的旅游地,“两山一湖”旅游品牌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和赣北旅游区的转憩地,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第十一条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1、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把东至建设成为皖南旅游名县,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

●通过培植东至旅游业以达到培养旅游产业,强化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跨越和发展。

●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使旅游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通过发展旅游业,形成东至自己的旅游品牌,扩大东至的知名度。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游憩四效益相结合,实现形成东至旅游的独特形象,提升整个池州市旅游形象,丰富安徽旅游产品的最终目的。

?区域定位

皖南旅游区的西门户,皖南和赣北旅游区结合处具有接待、中转、组织等功能的转憩地,安庆、池州、九江等城市近郊休闲基地。

?产业定位

近期定位是:奠定旅游发展基础,形成第三产业龙头。

中期定位是: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初步形成支柱产业。

远期定位是:巩固支柱产业地位。

2、目标体系

?经济指标预测

东至县旅游业发展经济指标预测

?社会目标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社会统筹作用,扩大就业。到2010年东至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4500~5500人,间接就业岗位13000~16000人;到2015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8000~10000人,间接就业岗位20000~25000人;到2020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2000~14000人,间接就业岗位35000~38000人。

改善东至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东至的知名度,增强东至人民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促进社会文明与经济繁荣,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目标

保护东至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东至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和强化东至的特色文化。

?环境目标

东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重点加强对景区与旅游道路两侧的环境综合保护与治理,逐步实现旅游干道两侧园林化;在全县推广大地园林化、乡村田园化,强化东至在皖南的环境对比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统一,使东至县旅游总体环境达到舒适、康益和安全。

?品牌目标

将东至建成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塑造“尧舜圣境,休闲港湾”的品牌形象;将历山风景区建设成为4A级旅游区;东流古文化区建成3A级旅游区;与贵池区合作共同开发升金湖,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战略

1、跨越式发展战略

跨越式即大跨度的追赶、赶超。多年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表明,跨越式发展是可行的。东至的旅游业应在政府主导下,实行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双低的资源有效配置,优化区域内的投资创业环境,集中公共资源、社会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才能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和居民、投资者、旅游者、地方政府共同受益。

2、资本集聚战略

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大手笔的资金投入,更离不开外部资本的注入。东至在继续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和扶持的同时,更要通过政策、服务、环境和社会氛围的优化,全力招商引资,开通多种融资渠道,主动接受发达地区的资

本转移,非旅游产业向旅游业发展的产业转移,以此带动东至县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应通过规划立意、设计创意、环境舒适、政策有利、渠道流畅、项目精湛和手段创新的途径,大范围、多层次地集聚资本,高标准、高品位地开发建设文化与生态旅游项目。其中,产品创新、景区形态创新和体制创新是三大重点,景区开发应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与大公司的合作、转让经营权等方面有大突破、大动作和大手笔。

3、旅游形象战略

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法宝,在旅游市场供需双方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旅游目的地形象已成为影响人们外出旅游选择旅游目的地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已不一定总是距离、时间、成本等一般因素,旅游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认知度或其它一些因素也许更为重要,东至可以通过形象设计,增加游客的认知度,引起游客的注意,诱发出行欲望。同时通过环境治理、绿化、项目建设、旅游服务、旅游商品和全方位的旅游公关推广活动(含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促使旅游者、公众和媒体从视觉和实地体验中加深印象,从而树立起独特的旅游形象,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另外,旅游形象还可以使东至旅游决策部门的领导从旅游资源中识别最核心的部分,把握未来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方向。

4、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旅游业的开发能够在促进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对环境保护不形成损害,即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后代开创一个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二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又不妨害后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既能保证旅

游者的利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又能保证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换言之,就是要适度开发,讲求长远规划,克服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通过协调与其它主导产业的关系,使旅游发展顺应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要重视各级旅游人才的培养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旅游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软件方面的保障。

东至的发展既要实现旅游开发建设区域的产品、服务、管理和环境的协调有序,也要实现控制区域景观和环境的整体和谐,更应实现旅游区与周边社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旅游经济与城镇建设的协调同步发展,以实现政府、民众、经营者的互利共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东至的旅游业长远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因而需要政府部门、企业、旅游者和当地民众的认同、支持和积极参与。

5、竞争与合作战略

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在空间上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高度开放、市场规则日益完善的趋势下,旅游产业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区域整体互动。

整体互动包括内部(县内)的一体化和外部的一体化。基本路径是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即政府主持、引导、调控下的一体化开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推广促销。

为此,东至应打破行政分隔、部门分隔和行业分隔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按照旅游发展的要求构建管理机构和运作体制。

●要求思想解放、观念变革。为了东至的整体发展,必须通过讨论,达成

一致意见,实现开放模式,打破部门、行业、行政归属利益,按市场经济规律和提升东至县整体的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来构建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设立旅游区域统一协调机构,以确保资源优化配置,有序开发和统筹发展。

●利用皖南大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机制,在旅游业合理有序竞争的同时,东至与周边地区政府应拿出支持和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林业、交通、城建、商业、水利、农业、轻工业、文化、文物、电力、乡镇等各个系统和行政机构。

●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是资源有效配置前提下的市场份额和收益最大化,培育竞争优势,并按统筹原则,兼顾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利益,重视农民利益,调动、激励全县各行各业和全县人民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调控有效、运作规范、市场竞争力强、企业增效和民众致富的旅游产业架构。为此,在突出差异和特色的基础上,更应形成空间合作、互动关系。相互宣传推广、延伸旅游线路、提供客源,形成县域内外的利益共同体。

6、人才战略

人才既是东至旅游业的创业之本、竞争之本、发展之本,也是旅游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要素。东至旅游业实施人才战略,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适应市场发展的旅游人才队伍,包括行业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此,东至必须利用和开发县内外、国内外人才市场和人才资源,运用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两种方式,构筑整体素质、能力超过周边区域的人才高地。同时,县内开通多渠道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并以法律、经济和制度手段,营造重视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氛围。

第十三条分阶段战略任务

1、近期(2005——2010年)

大力提升东至在邻域内的综合竞争力,使东至真正成为“两山一湖”旅游品牌系列中的一份子。具体包括:

●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把历山风景区、东流古文化区、仙寓山-东坞瀑布群景区、升金湖湿地公园、香口温泉旅游区作为开发重点,同时积极开发其它旅游景区(点),在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部分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后续的规划设计工作,积极对外招商。

●整合东至旅游目的地形象,制定系统的市场促销计划。

●进行以道路交通和旅游接待设施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改善旅游业发展的接待环境。

●培训一批具有现代市场经营理念、专业知识丰富、业务水平过硬的旅游开发与管理人才。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系统的旅游管理办法。

2005年至2010年间,东至县年均游客接待量增长率达20%,到2010年东至县接待国内游客98.5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人民币,旅游增加值达1.6亿元人民币,旅游增加值占GDP 的比例为3.24%,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

2、中期(2011——2015年)

构筑规模化旅游效应,赶超周邻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把东至旅游逐渐纳入皖南、赣北旅游的品牌系列,参与本区域内旅游市场的竞争和合作。具体包括:

●强化和提高旅游软环境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提高东至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加强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

●根据不同的定位,全面开发东至旅游景区(点)。

●根据产业均衡原则,逐步跟进旅游产业的升级计划。

2011年至2015年间,东至县年均游客接待量增长率达15%。到2015年,东至县接待国内游客205.0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9亿元人民币,旅游增加值达5.95亿元人民币,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7.16%,旅游业初步成为东至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远期(2016——2020年)

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完成旅游和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2016年至2020年间,东至县年均游客接待量增长率达10%。到2020年,东至县接待国内游客330.1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2亿元人民币,旅游增加值达14.08亿元人民币,旅游增加值占GDP 的比例为10.91%。旅游业巩固支柱产业地位,与全县经济协调发展。

第四章旅游发展总体布局规划

第十四条空间布局规划

通过对东至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的分析,结合县域的地理环境、交通线路和行政区划的现状,东至旅游开发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一心一线三片” 即:

一心:尧渡镇综合旅游接待中心;

一线:206国道旅游轴线;

三片:北部生态湿地旅游片区、中部寻幽访古旅游片区、南部休闲农业

旅游片区。

1、一心:尧渡镇综合旅游接待中心

?空间范围

主要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及城区近郊

?功能定位

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接待中心

?开发要点

尧渡镇是东至行政中心,也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旅游接待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因此,在东至县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紧紧依托尧渡镇,将其建设成为东至县旅游发展的综合旅游接待中心和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具体包括:

——高标准执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城市各功能区块,同时把旅游功能作为城市一个重要的功能予以考虑。

——提高城市的经营水平、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水平。通过旅游运作使城市资产得以升值和增值;扩大城市的经济实力,提高城市的品位,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建设和完备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尧渡镇旅游配套设施及功能。要使尧渡镇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六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最大满足。

——通过景观与环境建设,包括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物及景点、景观通道的建设,使尧渡镇获得景观和环境吸引。——提高城市的聚散功能(交通)和服务辐射功能。

——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中提升县城园林绿化和夜景美化的品位。提高县

城绿地覆盖率,加强城市美化的力度。在县城的园林化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加强县城氛围吸引。城市文化底蕴的挖掘有助于东至县城旅游气息的增加。东至旅游的吸引与东至市民密不可分,市民对游客友好的态度,有助于形成东至友好的城市氛围;旅游文化产业的建设也是营造东至旅游氛围的重要途径。服务水平和热情好客是东至旅游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一线:206国道旅游轴线

?空间构成

206国道沿线

?功能定位

东至县旅游发展的主要轴线

?开发要点

206国道是贯穿东至南北的主要交通轴线之一,它既是县域内许多重点乡镇间的连接线,同时又是东至县与外部联系的重要通道。

东至县主要旅游资源历山风景区、升金湖都集中在206国道沿线,旅游资源的类型组合、空间组合情况良好,更为重要的是,尧渡镇综合旅游接待中心也在206国道旁,206国道是串联北部生态湿地旅游片区、中部寻幽访古旅游片区、南部休闲农业旅游片区和尧渡镇综合旅游接待中心的主要旅游通道。因此,在全县旅游开发的布局中,206国道旅游轴线是旅游发展的动力纽带,将起着带动全县旅游发展的作用。

3、三片:北部生态湿地旅游片区、中部寻幽访古旅游片区、南部休闲农业旅游片区

?北部生态湿地旅游片区

区域范围:该旅游片区位于东至县的南部,空间范围包括大渡口、胜利、白笏、瓦垄、坦埠、张溪、汪坡等乡镇。

资源特色:该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资源等级质量很高。升金湖是亚洲重要湿地,是本区开发的重点。

开发思路:以区域内的各乡镇为依托,以升金湖为开发重点,同时积极整合区域内的各项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效益。重点项目:升金湖湿地公园、乡村休闲基地

主导功能:湿地科考、生态观光、乡村休闲

?中部寻幽访古旅游片区

区域范围:该旅游片区的空间范围包括东至县政府所在地尧渡镇,此外还包括查桥、东流、七里湖、香隅、建新、花园里、马坑、洪方、葛公、洋湖、高山等乡镇。

资源特色:东至县主要旅游资源基本上都分布在此区域,包括以历山风景区、尧渡河旅游区、东流古文化区、南溪古寨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以香口温泉为主的温泉旅游资源,以天台山森林公园、马坑森林浴场为代表的森林旅游资源,此外仙寓山-东坞瀑布群也都非常有特色。

开发思路:本片区是东至县精品旅游片区,是东至旅游发展的希望与关键之所在,因此要站在全县的高度,在项目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旅游片区的旅游功能。以“外引内联”以及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齐上的投资方针为指导,建立政府引导,政策保证,市场化运作的投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资金的到位和健康发展。

重点项目:历山风景区、尧渡河漂流旅游区、天台山森林公园、香隅温泉、

东流古文化区、仙寓山-东坞瀑布群景区、仙寓山旅游区、南溪古寨、马坑森林浴场、黄泥湖等。

主导功能:文化体验、休闲求知、自然观光、康体娱乐等。

?南部休闲农业旅游片区

区域范围:该旅游片区主要位于东至县的南部,包括官港、石城、木塔、利安、泥溪、西湾、青山、铁炉、龙泉、昭潭等乡镇和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

资源特色:该区域以农业旅游资源为代表,区域内有生态农业观光园、万亩茶园、皖南香菇茶叶市场等特色农业基地和市场。此外还有明王禅寺旅游区、莲花庵、莲花寺等宗教资源及皖赣特委旧址红色资源。

开发思路:充分发挥官港、龙泉等中心集镇的带动作用,尤其要充分发挥龙泉镇作为皖赣边贸城镇的作用,以真正的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旅游项目为重点,同时兼顾开发其他旅游项目。

重点项目:龙泉生态农业观光园、万亩生态茶园旅游区、明王禅寺旅游区、莲花庵-莲花寺、中共皖南特委旧址

主导功能: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事体验、宗教朝拜等。

第五章旅游产品规划

第十五条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1、走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之路

2、强调要以点联线,以线串点

3、实施旅游产品的整体发展与整合策略

第十六条旅游产品系列设计

1、主导旅游产品系列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体篇) 总体定位: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 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一)目标定位 国际目标定位: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国内目标定位:民族圣山、精神家园 (二)形象定位 中华泰山 (三)市场定位 1、入境市场 核心市场: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 重点拓展市场:各国华人华侨市场、外国驻华人员市场机会市场:欧洲、美洲市场 2、国内市场 核心市场:鲁京津冀苏豫市场 重点拓展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机会市场:中西部省会城市 空间布局及项目规划: (一)总体空间布局

“一轴两翼双环线”: 一轴——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 两翼——东翼:田园风情,山野运动/西翼:峡谷奇观,宗教养生 双环线——内环:生态修复带/外环:旅游产业与景观大道 (二)项目规划 1、“一轴”项目规划: 主要通过“强化两端、提升中间”的方式,深入探讨和挖掘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展示方式,打造泰山旅游新格局。主要规划与提升内容包括孔子遗迹、碧霞祠、玉皇顶、青帝宫、岱阴景区、丈人峰、大观峰、月观峰等。 2、“两翼”项目规划: “东翼”主要分成泰山文化产业园、山野运动休闲区和自然养生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其中,泰山文化产业园以古建筑、古商埠、古民俗、古信仰等为核心,并结合田园休闲、水岸景观、峡谷运动、山地度假和居民新村为产业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区;山野运动休闲区将打造“山地,乡村”、“运动,文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某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doc 129页)

2002-2020敦化市雁鸣湖旅游度假区 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总则01 第一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总则01 一、规划区域与关联区域01 (一)规划区域01 (二)关联区域01 二、规划期限02 三、规划主要依据02 (一)法律依据02 (二)文件依据02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03 (一)指导思想03 (二)基本原则03 五、规划程序03 六、规划成果形式04 第二部分基础分析06

第二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自然条件及周边地区概况06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06 (一)区位与建制06 (二)历史沿革07 (三)面积与人口07 二、自然条件07 (一)地形07 (二)气候08 (三)水系08 (四)生物08 (五)矿产08 三、经济条件09 (一)经济状况09 (二)农业09 (三)工业10 (四)交通10 (五)旅游10 四、社会发展11 (一)教育11 (二)科技11 (三)文化体育11 (四)医疗卫生11 (五)城镇建设11 第三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及评价13

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13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13 (二)旅游资源的分态16 (三)旅游资源的规模分级17 (四)旅游资源的分布17 (五)旅游资源的地域竞争与合作18 二、旅游资源评价19 (一)评价方法19 (二)资源单体评价21 (三)总体特色评价22 第四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24 一、旅游客源市场现状24 (一)客源市场规模24 (二)客源市场结构25 (三)游客行为状况25 (四)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状况25 二、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趋势25 三、目标市场定位25 (一)一级市场26 (二)二级市场26 (三)三级市场26 四、客源市场预测26 第三部分发展规划28 第五章雁鸣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战略28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原则

【原创】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旅游规划是为了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地的发展和旅游业健康发展而确定的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定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一般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其中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主要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经营和管理旅游区,使其能够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 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教材通过对旅游要素和资源条件的大量分析、评价、讲解基础上,强调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并进而提出旅游规划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景区案例分析,而未对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提出比较具体的、明晰的原则,但同时,新课程标准中又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的要求,反映了新课程强化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整理信息,从而明确景区规划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旅游与景区建设都地理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并提出在“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等,考察了学生的 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通过对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在地理学习中应该引导学生明 确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强调保护先行的开发原则。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但同时这些资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坏,破坏后无法恢复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各种资源的保护措施,保证在不影响其长存性的基础进行合理的开发,如果发现旅游资源的开发会遭到破坏应坚决的停止开发。199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桑塞尔在参观九寨沟之后,留下一句忠告:“旅游景区最严重的挑战,游人增加就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 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 第二:景区规划设计要突出景观的特色和个性的原则。旅游景区品位的高低、品牌的影响大小直接决定于旅游资源(景观)的非凡价值,而价值的高低就是景观是否有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景观的特色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根本所在。例如曾经席卷全国的“西游幻宫”,因其可创造性和雷同而昙花一现,而深圳的“世界公园”和“锦绣中华”,无锡的“三国城”等由其与众不同而长久的独领风骚。所以,景区规划中应大力强化、提高景观中有特色、有个性的景点,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或者所有景点都是重点,要的是绿叶衬托红花。

某旅游区总体规划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 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二000年十二月?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附图: 1.区位关系图?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 11.善应庵规划详图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 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三、规划依据?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12 建设部发布?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委托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设计编号:2005G025 协编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院长: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审定: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总规划师:黄光宇教授博士导师注册规划师 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朱大庸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注册建筑师 规划设计:黄勇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毕文婷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姜涛规划师建筑学硕士 朱猛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戴彦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李卉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汪洋讲师地理信息博士生 李俐娟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李毅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乔柳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段炼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道路交通:李泽新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魏来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江毅规划师道路交通硕士 工程管网:叶树之工程师 韦小军讲师注册规划师 聂晓晴讲师注册规划师 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林家鹤长寿区副区长管委会主任 黄天江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胡晓东管委会副主任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黄世斌镇党委书记 杨德华镇长 黄广荣镇人大主席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6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7)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8) 第四章总体布局 (9)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15)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6)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7)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8) 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 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22)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23) 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26)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9) 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29)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30)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1) 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33) 第十九章附则 (36) 附表一: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线路组织一览表 (38) 附表二: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居民点调控一览表 (40) 附表三: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40) 附表四: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码头规划一览表 (41) 附表五:风景区用地一览表 (42) 附表六风景区用地分类表 (42) 附表七:现状建筑风貌控制一览表 (44) 附表八: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评价及规划用地建议说明 (48) 附表九: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 (49)

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 (overall tour plan 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合分析旅游 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 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 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 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 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 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 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 它 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 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 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 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的四大特点 1. 可操作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实用性强。在这一点上,它与旅 游发展 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原 贝U 性很强,但 战术性很差,而旅游总体规划则战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可以切实指 导旅游区的建设、布局和发展。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区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是在 密切联系实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各种问题的研究都比较深入、 具体。因此,其实用性强是自然而然的。 2. 系统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划内容上,即通过旅游总体规 划,抓 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大旅游观 念看待旅游业产业体系,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视为 完整的市场系统,构筑区域旅游产业板块,将众多旅游相关产业纳入政府 “大旅 游管理”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目标,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 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所谓总体规划,就其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划内 容的系统性,否则就名不副实。 3. 具体性 旅游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其详细、具体, 即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 题都要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要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目 标、战略部署、 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等进行具体 的分析和研究, 实。总体规划不是大而空的规 划,而是大而实、 4. 层次多样 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 期规划在10年以上,并对20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 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的内容看,是“近详远略”, 如近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内知名景点的开发 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还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设施、基本娱乐、商业、服务设施 和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主要的饭店、宾馆、水电、通讯、出入交通网和商 店等,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食、宿、游、购、娱的)又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 对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要逐项落 全而实的规划。 3—5年,中期规划6—10年,远 从规划

景区规划案例-安徽霍山佛子岭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安徽霍山佛子岭景区旅游总体规 划》案例分析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s://www.doczj.com/doc/c64230128.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安徽霍山佛子岭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项目背景 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精品、名品景区,2006年国家旅游局启动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工作,带动了各地争创5A的热潮。截止2014年12月,共诞生了186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对此国家旅游局开始严格控制5A景区的申报数量,并且对5A景区的验收审核更加严格,因此5A景区的创建工作难度日益剧增。5A景区创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突破困境,在提质升级中展现自身魅力,顺利升级?本文以安徽霍山佛子岭景区为例,分析项目组是如何在景区背景分析的前提下,挖掘文化主题、品牌主题、产品主题、建筑主题、游憩主题,通过主题突破助推佛子岭景区5A创建的。 一、项目背景 佛子岭景区位于安徽省霍山县,从交通区位及大别山旅游发展格局来看,佛子岭景区将成为游客通往大别山主峰的北入口门户区。 目前,大别山旅游发展是以红色文化为品牌、以绿色环境为基底、以温泉疗养、地质科考为特色,呈东西两翼齐飞的发展构局,其中西部以AAAA景区鸡公山为主体,东部则包括一个AAAAA级景区天堂寨及白马尖、万佛湖、佛子岭3个AAAA级景区,而东部的白马尖与佛子岭水库是大别山山水的最佳代表点。 佛子岭景区作为大别山区域重点景区,提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既符合《合肥经济圈旅游总体规划》,又将促进合肥经济圈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还将借助皖中旅游集散中心优势,实现市场突破。

洛阳市旅游总体规划0总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区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东邻省会郑州。市域介于北纬31°30ˊ至35°40ˊ,东经111°10ˊ至113°之间。东距郑州124km,西接三门峡,距西安385km;下辖六区(涧西、西工、老城、湹河、郊区、吉利)一市(偃师)八县(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辖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8km,东西最大横距170km。 洛阳地处中原,具有东西过渡、南北贯通的居中区位,北上幽燕、南下江淮、西至关陇、东去黄河下游平原距离相当。目前与华北、华南、华东、西北都有铁路和公路联系,并通过亚欧大陆桥连通欧洲大陆。境内陇海、焦枝两大干线铁路和连天(310)、锡海(207)两大干线公路双十字交汇,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郑(州)洛(阳)开(封)高速公路横亘北部发达区,是重要的人流和物资集散地。二自然条件 洛阳地处豫西山区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横跨黄河中游两岸,东接嵩山余脉,西依秦岭崤山,南靠伏牛山,北倚黄河,地势险要。全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市海拔在132m—2192m之间,最高峰位于伏牛山龙峪湾鸡角尖主峰,是中原第一高峰。市域内二条主要河流伊河、洛河以熊耳山为界,汇于市域东部,东北向流入黄河。 洛阳位于中纬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mm左右,较为充沛。光照充裕,严寒酷暑时间短,无霜期250天以上。洛阳植被属暖温带植物区系,以人工植被为主,树种主要有泡桐、毛白杨、沙兰杨、栗树、国槐等,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山区,是人们生态旅游的理想地方。 洛阳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大平原的接合处,奔腾咆哮的黄河在此处挣脱了峡谷

广西某景区旅游开发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规划范围及相关规划概述 一、规划范围 广西东兴市北仑河口景区(以下简称景区)位于东兴市东兴镇竹山半岛,地处中越界河北仑河入海口,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起点。根据景区资源分布特征及地域空间组合,确定景区的规划范围北起沿边公路,西至九涵江,东部南部抵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界,包括榕树头、三德村等村屯,总面积231.18hm2。 二、上一层次及相关规划的概述 1、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规划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并于北仑河口、珍珠湾、黄竹江三个核心区内严格保护各种类型的红树林群落及其生态环境,发挥红树林抗风消浪和促淤造陆的生态功能,维护海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完整性,重点保护广西大陆海岸唯一幸存的银叶树林及其生态环境、海草床、滨海过渡带的生态环境。在缓冲区内的宜林光滩实施红树林的恢复与改造面积1992公顷,海草床10公顷、滨海过渡带植被5公顷,建设一座鸟类救护中心和5座永久性鸟类瞭望塔,对万鹤山鸟类栖息地进行封闭管理。 本次规划所确定的范围不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范围之内,属于可开发建设区域。 2、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完成的《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将东兴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以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进出口加工为主,具有亚热带风貌的优美的边境口岸城市。规划将北仑河口建设成为集港口、工业、仓储物流等为主要功能港口出口加工区,将用地划分为二类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码头用地、一类居住用地等。近几年,东兴市工业主要集中在江平工业集中区、盐田工业区等地,仓储用地、物流用地现规划于罗浮新区东北侧。由于北仑河口作为中国大陆海岸线起点,拥有特殊的地理标志、意义重大和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建议对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结合大清国1号界碑、天主教堂、古榕群落开发建设北仑河口旅游景区。 第二节现状概况 一、区位条件 1、地理区位 景区位于东兴市南部,属东兴镇竹山村所辖范围,东与巫头万鹤山隔海相望,西至北仑河口,北接黄竹村,面朝北部湾,距离东兴市城区11km。东兴距离南宁市178km,东距防城港50km,北海市182km,南距越南下龙市323km,距越南首都河内195km。 2、交通区位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2021版)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JH-XK-0886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Overall planning of ecotourism area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2021版)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 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1.区位交通图 2.综合现状图 3.规划总图 4.功能分区图 5.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规划图 6.保护区规划图 附件二:旅游度假区管理政策参考资料汇编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宁国市西部,处东经118°36-119°00,北纬30°20-30°40,规划主入口距宁国市区约20公里。 根据区域的自然地貌、风景旅游资源分布及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管理上的便利性,规划将本旅游区边界确定为:东起竹峰镇杨村,沿镇界过太子尖、金斗山、人山尖至甲路镇边界枫树岭,再沿宜黄公路东侧山脊连线至胡乐镇鸿门,折向西沿鸿旌线(809省道)南侧山脊连线过古堂山至滑渡,然后沿宁国市界向北过罗汉肚、一尖峰、父子岭至龙潭寺,再沿青龙镇边界过柿树岭至石头岭、凤形山、西坑坞,接竹峰镇边界回杨村。规划范围包括青龙、竹峰、板桥三镇乡全境及城关、

山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策划总论 (5) 一、策划缘起 (5) 二、区域概况 (6) (一)地理条件 (6) (二)交通条件 (6) (三)历史条件 (6) (四)经济条件 (7) (五)旅游开发觉状 (7) 第二章项目开发综合条件分析 (8) 一、区域背景 (8) (一)重庆经济进展迅猛,主城区中产阶层已成规模 8 (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一圈两翼” 战略带来进展机遇 (9) 二、产业背景 (10) (一)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 (10) (二)旅游向郊区化、短期化、散客化、个性化进展10 (三)娱乐化、时尚化的产品受到青睐 (11) (四)商务会议旅游比重加大 (11)

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价值认定 (12) 一、摩围山旅游资源概况 (12) (一)地质地貌资源 (12) (二)森林生态资源 (12) (三)空气资源 (13) (四)气候资源 (13) (五)人文资源 (13) 二、摩围山旅游资源分析 (14) (一)摩围山旅游资源不具有垄断性 (14) (二)生态环境优良与适宜的景区规模有利于景区进展 养生休闲度假 (14) (三)摩围山的区域文化特性与养生度假主题吻合. 14 (四)摩围山的周边田园风光构建了一副和谐的“山居 水墨画” (14) 三、摩围山游憩价值认定 (15) (一)养生休闲度假 (15) (二)森林生态观光 (15) (三)乡村休闲度假 (15) 第四章养生旅游市场机遇与商业机会把握 (16)

一、养生旅游市场机遇 (16) (一)国民经济处于快速进展时期,养生休闲等逐渐成 为时下旅游热点 (16) (二)养生旅游进展前景光明,市场喜人 (16) 二、商业机会把握 (17) (一)我国立即进入“大众型”旅游度假时代 (17) (二)重庆旅游市场:大众观光与高端度假市场竞争激 烈,摩围山可契入“大众养生”休闲度假产品层,成为 此类品牌的领先者 (18) 第五章开发思路、目标及战略 (19) 一、思路分析 (19) (一)瞄准细分市场,精确开发定位,凝练项目特点19 (二)进行大规模、低成本景观改造,制造差异竞争优 势 (19) (三)注重产品体验的深化细化、领先其他已有产品开 发时期 (19) (四)切入目标市场的精神需求,形成重复消费的运营 结构 (20) 二、总体思路 (20)

贵州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编制技术导则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编制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目的是:提出高起点、升级版、可操作的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顶层设计,为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提交政策规定的立项依据与合格的建设方案。 1.2规划性质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总体上是从这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现状情况和实际要求出发,参照《旅游规划通则》相关规定,以项目发展规划为总体要求,同时侧重于控制性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复合型规划。 尚未编制旅游总体规划的景区,已经编制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但根据新的情况和要求需要进行调整或修编的,在复合型规划中增加总体规划与总体规划调整或修编部分的专章。尚未编制控制性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景区,本次建设规划应包括控制性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可

设专章,修建性详细规划为编制重点。已经编制控制性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景区,但根据新的情况和要求需要进行调整或修编的,应进行控制性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编。 1.3 相关规划衔接 本次规划须与《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其中涉及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等有专项管理要求的景区,要同时符合相应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及规划要求。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旅游景区规划,参照城镇规划标准编制。如确需相关规划进行调整的,由规划委托单位提请同级政府协调解决。 1.4 编制依据 1.4.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1.4.2《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1.4.3陈敏尔省长在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1.4.4《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1.4.5《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黔

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overall tour plan)又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 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旅游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的四大特点 1.可操作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实用性强。在这一点上,它与旅游发展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原则性很强,但战术性很差,而旅游总体规划则战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可以切实指导旅游区的建设、布局和发展。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区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是在密切联系实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各种问题的研究都比较深入、具体。因此,其实用性强是自然而然的。 2.系统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划内容上,即通过旅游总体规划,抓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大旅游观念看待旅游业产业体系,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视为完整的市场系统,构筑区域旅游产业板块,将众多旅游相关产业纳入政府“大旅游管理”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目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所谓总体规划,就其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划内容的系统性,否则就名不副实。 3.具体性 旅游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其详细、具体,即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要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目标、战略部署、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对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要逐项落实。总体规划不是大而空的规划,而是大而实、全而实的规划。 4.层次多样 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3—5年,中期规划6—10年,远期规划在10年以上,并对20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从规划的内容看,是“近详远略”,如近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内知名景点的开发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还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设施、基本娱乐、商业、服务设施和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主要的饭店、宾馆、水电、通讯、出入交通网和商店等,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食、宿、游、购、娱的需求;在区位选择上,应选择

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OVeralI tour PIan) 乂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旅游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划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圉及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讣划等。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Ll不作详细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的四大特点 1.可操作性 ,旅游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实用性强。在这一点上,它与旅游发展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原则性很强,但战术性很差,而旅游总体规划则战术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可以切实指导旅游区的建设、布局和发展。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区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是在密切联系实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各种问题的硏究都比较深入、具体。因此,其实用性强是自然而然的。 2.系统性 ,东游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划内容上,即通过旅游总体规划,抓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大旅游观念看待旅游业产业体系,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视为完整的市场系统,构筑区域旅游产业板块,将众多旅游相关产业纳入政府“大旅游管理”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Ll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所谓总体规划,就其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划内容的系统性,否则就名不副实。 3.具体性 旅游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其详细、具体,即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要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Ll标、战略部署、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对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要逐项落实。总体规划不是大而空的规划,而是大而实.全而实的规划。 4.层次多样 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3—5年,中期规划6-10年,远期规划在10年以上,并对20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从规划的内容看,是 “近详远略”,如近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内知名景点的开发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还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设施、基本娱乐、商业、服务设施和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主要的饭丿占、宾馆、水电、通讯、出入交通网和商丿占等,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食、宿、游、购、娱的需求;在区位选择上,应选择交通方便、容易开发的地段,便于施工; 大众饭丿占的位置不宜太偏,应靠近交通枢纽,否则在开发初期,易使游客产生惧怕心理和不安全感。而中期规划着眼于整体开发,规划的重点是中高档宾馆的建设及其配套的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中期规划也是确定旅游区基本形象的阶段,以形成鲜明的

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学界及景区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对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量景区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论述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实现旅游景区保护与开发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随着人们对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视,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探讨和区域对策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由于可持续发展本身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难点,再加之旅游景区对产业效益追求的不可否定,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规划往往面临着执行不力和难于落实的现实问题。这要求人们以长远的眼光对旅游景区进行经济开发活动,而且要求确保在不会破坏接待地区未来亦有条件吸引和接待来访旅游者的能力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 1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观 1.1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产生的,随着人们对这种关系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尽管当前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表示方式,但其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内容的广泛性已被公认,是时间维和空间维的有机结合,其核心内容,一是“发展”,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经过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改进环境的能力,保证“持续”的实现。二是“协调”,人和环境不协调(矛盾)的加剧,引发了人

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和研究。协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内涵。三是“限制”,一定时期、一定空间不可更新资源的数量、可更新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当然,人类的社会活动的技术水平会加速或延缓这种限制。四是“公平”,即资源的利用分配在时间(代际)和空间(代内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上都应体现出社会公平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直接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利用程度是旅游景区发展的根本前提。 1.2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是指旅游景区根据景区资源的不同类别和属性,在其承载能力和旅游环境容量限度内,协调资源开发、保护与人类旅游需求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与保护好珍贵的景区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当地或其它地区居民的利益,保证后代人能公平享用景区资源的权力,满足后代人旅游和开发旅游业的需求。 1.2.1公平利用景区资源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旅游者与景区从业人员、当地居民之间、不同旅游景区之间和当代旅游业和未来旅游业之间相对公平享用有限的景区资源,这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2.2经济增长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