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陵市旅游总体规划

铜陵市旅游总体规划

铜陵市旅游总体规划
铜陵市旅游总体规划

全市旅游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 2009-3-16 19:46:08 被阅览数: 1347 次来源: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总则

二、规划区概况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类型

二、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四、旅游资源优劣分析

五、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分析

六、优先开发的旅游资源

第三章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

一、旅游市场现状

二、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三、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

第四章旅游发展战略

一、旅游业发展情景分析

二、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三、旅游业发展战略模式

第五章旅游产品与线路规划

一、旅游产品策划

二、旅游线路规划

第六章旅游功能区划与项目配置

一、总体发展定位

二、旅游功能区布局原则

三、旅游功能区布局策略

四、旅游功能区构架

五、旅游功能区建设与项目设置

六、旅游项目建设时序安排

七、旅游开发投资规模测算

第七章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一、旅游商品问题诊断

二、旅游商品开发原则

三、旅游商品开发设计

四、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实施措施

第八章旅游交通发展规划

一、交通现状.

二、旅游交通规划

第九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一、旅游环境现状分析

二、旅游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三、旅游环境保护措施与整治方案

第十章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一、旅游饭店规划

二、旅行社规划

第十一章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一、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二、旅游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三、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第十二章实施旅游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机制创新

二、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投资多元化

四、打造旅游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五、力争区域合作,旨在错位发展

六、做好旅游统计分析工作,推进旅游信息标准化建设

七、分步实施总体规划,积极筹划主要景区规划 图件目录

图号图名

01 区位与空间联系图

02 旅游客源市场图

03 旅游资源分布图

04 优良级旅游资源评价图

05 旅游功能分区图

06 和悦洲-大通“白暨豚生态与古镇观光“旅游区项目建设图

07 凤凰山-金牛洞铜文化与民俗旅游区项目建设图

08 太阳岛绿色休闲度假区项目建设图

09 铜都工业旅游与商务游憩区项目建设

10 旅游线路图

11 主题旅游线路图

12 旅游交通规划图

旅游资源分布图(点击放大)旅游线路图(点击放大)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目的

充分发挥铜陵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为铜陵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蓝图;培育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使之成为铜陵市第三产业中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产业;提升铜陵在安徽旅游中的地位,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华东地区旅游目的地之一;发挥旅游业在铜陵市域协调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增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市现辖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铜陵县,代管普济圩农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8%。

(三)规划年限

根据铜陵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与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适当衔接,本规划年限为2004年至2020年,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为2004~2007年,中期为2008~2012年,远期为 2013~2020年。

(四)规划原则

1.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坚持需求导向与资源禀赋相结合的原则

3.以人为本、利于参与的原则

4.坚持资源配置重点明确与综合开发的原则

(五)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正本)》,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 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0年

?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2001年

?北京大学,《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

?世界旅游组织,《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总体规划》,2002年

?铜陵市人民政府,《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001年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铜陵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意见》,2003年

?铜陵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

?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

?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003年

?国家旅游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2003年

?国家旅游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3年

(五)规划框架

图1-1铜陵市旅游规划流程图二、规划区概况

(一)区位、面积、人口和交通

1.位置、面积和人口

铜陵市是皖江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经

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东距芜湖市91千米,西距安庆市105千米,东北接芜湖市繁昌县,东南接芜湖市南陵县、池州市青阳县,西南与池州市贵池区毗连,西北与巢湖市无为县、西与安庆市枞阳县隔江相望。

全市总面积1113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7平方千米,辖3区(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1县(铜陵县)。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70.9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02万人。

2.交通条件

铜陵水路、公路、铁路交通比较便捷,具备发展中转旅游、“搭载”铜陵旅游产品的交通条件。铜陵港上通武汉、重庆,下连南京、上海。S103省道沟通南北,连接合肥和太平湖、黄山、屯溪等地;S321省道横贯东西,沟通芜湖、池州等地。随着合铜黄、芜大、宣铜高速公路的建设,铜陵又是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宁铜铁路把铜陵与长三角连成一片,有始发列车通达上海、杭州等地。

(二)自然环境状况

1. 地质条件

铜陵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境内出露地层自奥陶纪上统至第四系,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岩零星分布于侵入岩体周围。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2. 地貌条件

铜陵位于长江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南部低山、丘陵纵横交结,北东—西南向延伸,一般海拔300~500米,多褶皱型山丘,少数为断层山。中部以剥蚀丘陵为主,地面切割比较破碎,发育了一系列冲、坳谷地。北部平原地势坦荡,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发育而成。地面海拔小于15米,大部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于1/5000。天门山海拔577米,为境内最高峰。市区南部的铜官山,海拔491.3米,连绵10余千米。

3. 气候条件

铜陵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30天,日照2000~205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70毫米,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4. 水资源

水资源:铜陵滨临长江,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长江由西南而北再东折,流经铜陵境内长达55千米。注入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青通河、荻港河(又名黄浒河)、钟仓河、顺安河、钟鸣河、朱村河、新桥河、羊河等。

5.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铜陵以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种多而闻名,具有悠久的铜矿开采历史。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铜、硫、铁、金、银、煤、石灰石等,其中铜、金、银、硫铁矿和石灰石储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大理石、灰硅岩、膨润土、铅锌矿、珍珠岩、钾长石、石英石等也有一定储量。四大优势矿产铜、金、硫铁矿、水泥用灰岩是铜陵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种,产量占全市的77.9%。

6. 生物资源

铜陵市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条件适宜于动植物生长,生物资源丰富。

林地面积有365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2.8%,森林畜积量为1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2.7%。全市有各类树种88科600余种,以松、杉、竹等树种为主;有各类草本植物15科650余种;有各类野生动物125种,多系陆栖脊椎动物,其中鸟类71种,兽类21种,两栖类野生动物6种,爬行类动物22种。代表性生物有凤丹、生姜、蒜子、汀洲大豆、麻、白暨豚、江豚等。

(三)历史沿革

铜陵是中国古铜都。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铜陵地区的矿冶活动始于商代早中期,距今已有3000

多年历史。夏、商、西周,铜陵地属古扬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秦朝属彰郡。西汉时属丹阳郡,东汉时期设铜官镇,三国时期属吴国丹阳郡。东晋时期侨置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铜陵市的区域大体由此时确定下来。隋朝属宣城郡,唐朝设置义安县,南唐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县治迁至铜官镇(今铜陵县城关镇)。元朝属江浙行省池洲路,明朝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清朝属安徽省池州府。民国时直属安徽省,解放后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后隶属安庆专区。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1958年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1974年铜陵县改为铜陵市辖县,1980年代管普济圩农场,一直延续至今。

(四)历史文化

悠久的采铜冶铜铸铜历史,丰富的古代铜文化遗存,铸就了铜陵内涵丰富的铜都文化。铜陵古代铜物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境内先后发现商周至唐宋采冶遗址几十处,分布范围达600多平方千米,不仅点多面广,而且在规模和时间跨度上均属国内率先。金牛洞古采冶遗址能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重要组成部分,就在于其悠久的铜采冶历史和丰富的铜物质文化遗存。凤凰山铜矿遗址的发现,不仅为寻找历史上著名的“丹阳铜”产地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物证,而且为探索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国古代采矿、冶金技术的历史等,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文物征集和考古发掘,铜陵已出土近百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窑藏青铜器,除了安徽省博物馆等收藏外,铜陵市文物管理所收藏有国家一级品饕餮纹青铜爵、饕餮纹青铜斚,国家二级品凤首长柄盉、饕餮青铜鼎等。这些珍贵的铜文物,品种繁多,工艺精美,造型生动,富有地方特色,充分反映了当时铜陵高度发达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发现于市郊罗家村的一块方形大炼渣,直径约1.2米,厚达0.8米,是唐宋时期冶铜放渣的遗存物,其体量之巨,被国内冶金史专家称之为“中国之最,世界奇观”!

铜陵古代铜精神文化遗存很多,古代诗人对铜陵采铜和炼铜的宏伟场面的描述,无不令人兴奋。唐宋时期是历史上铜陵采铜冶炼铸铜最鼎盛的时期。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前后在《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中咏道:“铜井炎炉高欠九天,赫如铸剑荆山前。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炼铜场火光冲天、紫烟蒸腾的宏伟景象,诗人将炼铜场盛况比喻为黄帝在荆山铸鼎,冶铸大师陶安公带来了火神,火神回禄掀起了紫色的烟雾。李白《秋浦歌》之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生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过铜官山》)等,都以传神之笔,忠实地描绘了当时铜陵采铜冶铜盛况。

(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铜陵市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主题,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稳步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3.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5%,较上年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08亿元、59.74亿元、38.22亿元。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593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3176元/人,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12.4%。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1年的6.8:55.6:37.6调整为4.9:58.0:37.1。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一

批有影响、牵动力大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或扎实推进,螺丝山广场工程顺利建成,冬瓜山铜矿、海螺水泥三期工程、天然气利用等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2. 人民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109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2791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长5.1%;城乡居民生活方式逐步现代化,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行业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规划组对铜陵市具有开发价值或潜力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铜陵市目前的旅游资源分属于7大主类,19个亚类,38个基本类型(见表2-1):

表2-1铜陵市主要旅游资源类型表

二、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度及其构成

自然与人文资源兼备,比例大体为21:17,大体相当。旅游资源的8大主类中铜陵拥有7个,占87.5%;31个亚类中铜陵有19个,占61.29%,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但基本类型比较少,只占全国的24.52%。

自然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和生物景观为主,尤其是生物景观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叶山省级森林公园、金榔乡太阳冲景区和凤凰山植被保护良好,古树沧桑,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和老洲太阳岛的资源独特性突出。

人文旅游资源中铜文化是铜陵最大的特色,金牛洞古采矿遗是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遍布城市的各种铜雕塑和作为工业支柱的铜产业都体现了“铜都”的文化内涵。

从资源单体的数量来看,建筑与设施类最高,占总资源单体数目的47.69%,其余单体拥有量从高到低排列为:地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旅游商品类、遗址遗迹类、水域风光类。

(二)旅游资源的品质

区域旅游资源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内所有旅游资源单体的平均品质,二是所有旅游资源单体的等级构成。前者可用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分加以表征,后者可用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的数量及其占总量的比重予以反映。

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资源价值评价项目有资源要素价值(占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为正分和负分,每一个评价因子根据其质量又分为四个档次。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资源综合得分≤29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规划组对铜陵市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评价,根据其综合得分将各资源单体相应的划分为五级(见表2-1)。

1.旅游资源平均品质及其分类差异

将各等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数量分别乘以10(五级)、7(四级)、5(三级)、3(二级)、1(一级),再将其总和除以各等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即可算出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分。通过计算,铜陵市旅游资源的总分为180,平均品质分为2.77,但各类型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之间存在着差异,自然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分要高于人文旅游资源。从7大主类来看,高于全市资源平均品质的有6个,依次为:人文活动、生物景观、遗址遗迹、旅游商品、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只有建筑设施类(图2-1)。

图2-1 铜陵市旅游资源类型及其重要性比较

表2-2 铜陵市旅游资源各主类平均品质评

2. 优良级旅游资源及其分类构成

在铜陵市65个资源单体中,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有17个,占总体的26.15%,在7个主类中按拥有的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物景观类、建筑设施类、旅游商品类、地文景观类、水域景观类、遗址遗迹类、人文活动类(表2-3);属于普通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有48个,占73.85%。

优良级旅游资源中,属于特品级旅游资源的五级单体有1个: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四级单体4个,三级单体11个。其中,1个五级资源单体属于生物景观类;4个四级单体分属地文景观(1个)、生物景观(2个)和遗址遗迹类(1个);12个三级单体分布在个主类中。按单体数量依次是建筑设施类、旅游商品类、生物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地文景观类、人文活动类。

48个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在6个主类中,按单体数量依次是建筑设施类(28个)、地文景观类(8个)、生物景观类(5个)、水域风光类(3个)、遗址遗迹类(2个)、旅游商品类(2个)。

表2-3 铜陵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构成

三、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一)资源地域分布

1. 资源丰度的地域差异

铜陵市地域范围为一市一县(铜陵县),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铜陵县范围内,市区有24个资源单体,占总数的36.92%;铜陵县有31个资源单体,占63.08%。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市区以人文资源为主,特别是建筑设施类资源众多,资源单体的文化内涵较高;铜陵县以自然资源为主,地文景观和生物景观占绝对优势。

表2-4铜陵市旅游资源数量地域分布

2. 资源品质的地域差异

从资源的平均品质来看,市区24个资源单体的平均品质为2.59分,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铜陵县资源单体的平均品质分为3.7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说明市区资源的平均品质较低,资源独特性不足,主要适合于市民节假日休闲;而铜陵县的资源相对品质较高,是整合打造的重点。

从优良级资源单体的分布来看,17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中市区有6个,仅占35.29%,主要是铜文化产品;铜陵县占到了总数的64.71%,自然和生物景观具有观赏性。

(二)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从整体上看,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是一个扇型结构,以铜陵长江大桥为中心向三个方向辐射。铜陵长江大桥、大通古镇、和悦洲为扇型的起点,古今交融,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重,大通古镇文化和铜陵淡水豚保护中心都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这将是铜陵旅游重要的增长极;中心城区组团式带状城市游憩带,包括众多的公园、广场,铜商品市场等,主要是市民闲暇场所,也是铜陵旅游的集散地;西南面金榔、凤凰山景区带,自然旅游资源质量较高,是铜陵旅游业的第二个增长极,也是资源整合的重点;滨江旅游观光休闲带,老洲太阳岛是重要的节点,

景观具有独特性。这种点、轴、面结合的布局有利于彼此联合、互动发展,各种资源间既有个性特征、又可以互补,实现核心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有机组合。

四、旅游资源优劣分析

(一)优势

1.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化,具有较强个性化特征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个性化特征明显。山水兼备,生物景观独具魅力;铜文化是铜陵的城市名片,“中国古铜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大通古镇以及和悦洲古街都具有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资源之间的互补性较强;泡桐、相思树等植物资源也很有特色。

2.具有垄断性和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资源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拥有珍稀的水生动物资源,白暨豚作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很高的知名度,江豚、河豚养殖基地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垄断性;老洲太阳岛的大片草场也是周边地区难得的天然景观;相思树历史悠久,是安徽省知名的品牌资源;铜文化的历史已经延续了好几千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关于铜陵生姜的介绍,这些都是铜陵开发旅游重要的基础。

3. 易与周边地区互补,实现联动发展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西距安庆市、东距芜湖市均在100公里左右。南接青阳县和池州市,东与芜湖南陵县毗邻,北与繁昌县交界,西与无为、枞阳两县隔江相望。在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时应考虑到和周边地区强势旅游资源的关系,特别是和“两山一湖”重点区域的合作关系,以自身的独特性和周边地区形成联动发展,互相提供客源,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延长旅游线路,增加旅游收入。

(二)劣势

1. 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配套设施和相关政策尚显不足

铜陵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相对薄弱,全市范围内只有国家AA级和A级景点6个;旅行社10家、星级饭店1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和定点单位12家;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到位,招徕游客的能力还很弱。

2. 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不多,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

铜陵普通级旅游资源较多,“星星满天,不见月亮”,这些资源很难对中远距离的游客产生吸引力,品牌效应不够,优秀级旅游资源太少,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宣传不利。

3. 资源单体规模较小,分布散乱,各景点联动性差

许多资源点规模过小,而且零星地分布在市域范围内,单体难以构成旅游吸引力,不利于旅游者长时间停留。例如赵氏古戏楼虽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是唯一展示铜陵地方戏的场所,但一个孤点难以开展旅游。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零散资源点的整合和重组,部分单体可以通过迁移等方式组合到一起,增加资源的积聚效应。

4. 部分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交通条件有待改善

铜陵县的一些景点道路条件欠佳,多为石子山路,崎岖颠簸的景区道路还有不少。

5. 核心资源可观性不强,参与性不够

铜文化作为铜陵最有文化内涵和知名度的资源,现实载体很少,金牛洞古采矿遗址虽然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赏性不强,游客停留短,而且周边还在开矿,旅游环境与旅游氛围都受到严重破坏;淡水豚保护中心的白暨豚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号召力,但现在却很难见到。参与性项目严重不足。

(三)铜陵市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比较

在重点分析和评价铜陵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对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同类资源进行横向对比,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底。借鉴成功经验,避免盲目、重复建设。

表2-5 铜陵市周边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特色

五、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分析

(一)以展示和提升文化内涵为核心的深度开发策略

以展示历史文化资源为途径,提升资源文化内涵为核心,拓展开发层次,加大游客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的感悟,使其认识到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是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的首要问题。铜陵作为中国的古铜都,有着许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品的打造是开发的重点,但现存的文化资源观赏性不强,参与性项目不够,形式单调。因此,应注重展示和提升文化内涵为核心的深度开发策略,配合文字解说、图像演示、歌舞演出、导游宣传、原物展示、古景重现等多种手段,使单调的展示向体验旅游方向发展。

(二)实施资源整合策略

要不断提升铜陵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对市域范围内众多分散而小规模的资源点实施整合,有机组合。可以按照两种方式进行整合:一是功能导向型整合,扩大原有景点的范围,向与原产品相关的功能方向扩展,如相思树作为远近闻名的资源点,应整合周边的其他资源,以爱情为主题扩展产品,设计一系列游客能够参与的项目;二是空间导向型整合,包括以知名品牌为核心的极核辐射型整合和以地理邻近型为依据的近邻扩展型整合,将距离较近、又没有太高知名度的小资源点组合到一起,而部分优秀级旅游资源则应发挥极核辐射作用,形成一个以其为核心的游览区。

(三)实施综合开发策略

从以一种资源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向多方位资源开发转化,进而在小区域内营造具有多种观光、游览、休闲功能的产品。例如和悦洲的开发就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综合,淡水豚保护中心不仅仅是科研场所,还可以延伸教育、观赏、休闲、度假等功能,与和悦洲古街以及铁板洲绿色蔬菜基地连为一体,再引进一些野生动物,打造一个高品质、多功能的旅游区。

(四)实施精品资源品牌化策略

铜陵淡水豚保护中心、老洲太阳岛、铜都文化等资源虽然品质较高,但缺乏品牌运作和营销推广,没有转化为市场价值,在开发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品牌管理。旅游产品品牌管理包括品牌规划、品牌设计、品牌保护、品牌推广、品牌监督、品牌提升六个方面,六者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互动过程。实施品牌策略有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

正确处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铜陵优秀的文物资源是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但一定要遵守有关文物的各级保护法规。文物资源具有有限性、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众多铜文物、采矿遗址需要文物单位分别采取维护、加固、修复、重建及开发利用等措施。自然资源的开发要注意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考虑景区游客容量,发展生态旅游。

六、优先开发的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既要依托资源的客观实际,也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应优先开发条件比较好、投资回收快的旅游资源;对于投资强度大、回收周期长的旅游资源,应慎重开发。综合铜陵市各旅游资源的区位交通条件、生态环境、比较优势、配套设施、市场价值和开发成本等因素,铜陵旅游资源应按下列时序分阶段开发。

(一)优先开发和重点建设的旅游区(点)

1.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2.凤凰山景区(包括金牛洞、相思树、滴水崖、凤凰落脚石)

3.老洲太阳岛休闲度假区

4.牡丹山(包括数棵古树)

5.铜文化(包括铜商品市场、采矿遗址、铜博物馆、雕塑、青铜文化节等)

6.和悦洲古街风情

7.滨江观光游憩带(包括铜陵长江大桥、桥南公园)

8.铁板洲绿色生态蔬菜基地

9.新桥农业生态示范园

10.天井湖景区

(二)积极鼓励开发的旅游区(点)

1.大士阁

2.大通古镇特色文化旅游区

3.金榔太阳冲景区

4.叶山省级森林公园

5.大明寺(包括王安石书堂)

6.狮子山景区(包括陈翥墓、上下清凉寺)

7.皖陵珍稀动物养殖场

8.铜官山采矿体验旅游

9.金隆铜业现代工业旅游

10.东湖休闲娱乐中心

11.白浪湖、天目湖景区

(三)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旅游区(点)

1.双龙洞

2.水龙缪村

3.和平、齐松冰姜厂

4.葛仙洞

5.水龙洞

6.天门山

7.莲花山

8.古镇顺安

9.西明寺

10.铜陵港

11.流潭乡赵氏戏楼

12.金榔乡张家冲“皖南行政专员公署”旧址

第三章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

一、旅游市场现状

(一)旅游市场在稳步中求发展

近年来,铜陵市旅游业发展较快,海外旅游者人数从1996年的1850人增至2003年的3580人,国内游客则从1996年的40万人次,增至2003年的82万人次,均翻了一番(图3-1)。

图3-1 1996~2003年铜陵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单位:亿元人民币)

(二)客源不充足,市场发育仍不健全

1.市场知名度低

观光市场以本地居民为主,外地游客比例较少。铜陵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市场知名度不高,尚未引起旅游开发商的关注。

2.交通便捷,但旅游资源开发尚不到位,旅游大环境还未形成

铜陵位于长江旅游热线,又是进入“两山一湖”的北大门,与合肥、芜湖、南京的交通联系极为便捷。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接待外地游客的数量小,从铜陵一些主要景区的接待情况中可以发现游客主要以近程为主。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是铜陵唯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也是我国第二个正式对外开放的古采矿遗址,但因可观性不高,交通不便,加之附近露天开矿造成视觉污染,导致了旅游接待水平长期偏低。长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独特性很强,但开发利用不足,接待人数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天井湖公园和铜都森林公园是市区居民休闲场所,铜陵长江大桥是“八百里皖江第一桥”,这些景区开发后的环境较好,市民占较高比例(图3-2)。

图3-2 1996~2003年铜陵主要景区接待人次(单位:万人次)

3.旅游市场范围十分有限

铜陵市2002年末人口70.3万,是安徽省人口最少的一个市,本身又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流动人口不多,旅游市场比较小。

(三)旅游市场服务评价

2002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70.8%的游客对铜陵整体印象的评价是“较好”或“好”。对主要旅游要素质量评价较高,超过60%的游客认为铜陵的交通“好”或“较好”,;认为住宿“好”或“较好”的也超过一半。参与购物消费的游客达到86%的较高比例,但有49.6%的游客的满意程度只是“一般”。“景区、景点”、“娱乐”的“未使用”人数所占比例很高,而“导游”的未使用率更是高达99.6%,这说明铜陵旅游业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市场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

(四)受“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客源稳定度低

铜陵南靠以九华山、黄山为核心的皖南旅游区,西邻皖西南旅游区,北连皖中旅游区,其中有省会合肥和以商贸旅游为主的芜湖市。铜陵虽不乏山水、宗教,但知名度不高,开发有限,且商贸腹地小。铜陵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省内偏低,受“两山一湖”旅游区及周边主要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客源不稳定。其主要经济指标均落后于周边的黄山、合肥、池州、芜湖和安庆(表3-1)。

表3-1 2002年安徽省各市国内旅游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省旅游局统计资料整理

二、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的地域结构

1.客源市场地理分布

铜陵游客以周边省市居多,其中四成来自安徽本省的客源市场,近四成来自邻近的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地区。此外,5%来自湖北省,广东省占到4%,江西省2.4%,四川省、山东省均2%,福建省、湖南省、陕西省各占1.6%,贵州省1.2%。

2.出游市场地理分布

从铜陵市民出游的目的地来看,活动范围多是以居住地为中心形成的一个近程的娱乐活动空间。其中近七成的旅游者是在省内开展旅游活动,另四分之一的市民选择江浙沪三省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其中江苏省占18%,上海和浙江分别占5%、2%;少量居民选择了中远途旅游,例如湖北、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省。

(二)旅游市场人口结构

1.人口的基本特征:年龄、性别、职业

从游客的年龄分布来看,25-44岁这一年龄段占的比例最高,占64%,其次是45-64岁段,占23.4%,再是15-24岁占10.7%,65岁以上和14岁以下旅游者人数较少。旅游者的年龄分布呈现“纺锤体”的态势,中青年在旅游者人口结构中占有突出地位。

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游客数量是女性游客的两倍多,可能是男性商务客居多,而适合女性旅游的项目较少的原因。铜陵应该注重各细分市场的开发,加强对女性旅游市场的关注。

在2002年安徽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的汇总中,铜陵被抽样的308人中,企事业管理人员占25.3%,公务员占12.7%,工人和服务销售人员分别占16.2%,15.3%,农民5.2%,专业及文科教人员7.1%,离退休和学生占3.9%、1.9%,还有其他人员。

2.旅游者行为特征

(1)出游目的及出游方式选择

从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来看,近一半属于观光为主的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为一身的经济实惠型游客,多数来自于省内,甚至就是本市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还有五分之一是商务旅游,而由“铜文化”衍生出来的“文化/体育/科技”一类旅游产品被选择的仅占3%。

从游客的出游方式看,选择旅行社占少数,“个人与亲友结伴”旅游的人数明显高于“单位组织的”。面对大量的散客市场,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图3-3)。

图3-3 旅游者出游方式的选择(单位:人)

(2)游客停留时间及消费特征

从1996-2000年游客在铜陵人均逗留时间的变化曲线中可以发现“不稳定”的特点:1997年的人均停留时间只有一天半,五年中最高的状态也不到三天,且停留时间还有减少趋势。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不高,1996年仅252.5元,2000年人均消费额382.18元。

从旅游业六要素来看,“长途交通”、“住宿”、“餐饮”三项要素在消费总额中占的比重大,而娱乐、游览等活动在消费支出中占到的比重却非常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收入。“购物”的消费份额较高,表明铜陵的旅游商品开发工作值得肯定(图3-4)。

图3-4 2002年铜陵市旅游消费情况(单位:元)

三、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

(一)市场开发的战略目标

铜陵市旅游业十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拓展两个市场,本着选准方向,循序渐进,积极开拓的原则。实施‘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发展国际市场’的市场开发战略。结合国情、省情和市情,逐步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国内外旅游市场。”在“十五”规划的指引下,铜陵旅游业的发展要瞄准主要市场,兼顾一般市场,不断发掘潜在市场,力争利用5-10年的时间,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鲜明且亲切的形象,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中占据稳定且乐观的份额,并不断予以新的拓展。

按照日本学者田豪提出的市场竞合圈的理论,在一个规划区的外围还分布着其他不同的旅游地和作为客源地的市场。规划区外围由近向远依次为市场补充圈、有效市场吸引圈、市场竞争圈。以此为指导,理性分析铜陵旅游业市场开发的战略目标。“两山一湖”旅游区在一定时期内是铜陵的市场补充圈,阶段性的有效吸引圈仍在安徽省内,这是规划区大规模吸引游客的范围。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构成了规划区的市场竞争圈,能否被开发成规划区的主要市场,要看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大小。

1.市场补充圈——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互补互利,区域联动。

2.有效市场吸引圈——成为安徽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市场竞争圈——立足于铜文化、白暨豚生态,以特色取胜,在与长江三角洲旅游圈的竞争中获得自己的“蛋

糕”。

(二)市场定位

根据铜陵旅游市场现状,结合旅游资源的价值、开拓条件和潜力,确定铜陵旅游市场:

1.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体,以海外旅游市场为补充

2.以安徽市场为主体,以长三角等省外市场为补充

3.以铜陵本地及周边市场为重心,以外围市场为补充

4.以专项特色旅游为重点,以观光旅游为补充

5.以一日游市场为主体,以中转旅游市场为补充

6.以都市居民、学生市场为主体,以农村市场为补充

7.以中青年和少年市场为主体,以老年市场为补充

8.以重复消费市场为主体,以一次性消费市场为补充

(三)市场营销策略与方案

1.营销原则

产品——市场反馈原则:对旅游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新的旅游倾向的敏感捕捉,是旅游地发展的关键。目前铜陵市在旅游市场相关的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做的还不到位,利用不足。必须逐步建立数据库,建立完善、高效的“产品-市场”反馈体系,根据市场变化选择主打产品,确定产品和市场的营销组合。

形象一体化与产品多样化原则:将多种产品包装为统一的目的地形象,既保证产品的多层次、系列化,又围绕统一、协调的形象加以宣传。在产品多样性的同时保持铜陵旅游形象的稳定性,注重打造精品、塑造品牌。

政府主导与企业运作原则:铜陵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引导与协助,凭借宣传、对外联系、公众诚信等方面的优势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增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通过部门监督管理,对市场营销予以引导和规范,保证旅游市场秩序井然,为企业运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2.营销策略——构建系统化、立体式的综合营销网络

(1)营销主体:地域联合的一体化

从城市规模、旅游产品以及区位分析来看,铜陵市目前很难成为长途旅行中的单一目的地。因此,必须与邻近的九华山、黄山、芜湖、安庆等旅游城市组成区域营销网络,进行联合促销: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铜陵与周边城市要注重互补性,避免出现雷同的开发设计。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形成主题鲜明、富于特色的专题旅游线路。

在旅游设施和提供服务方面,一方面要加强联系与合作,以提高各个城市的接待能力和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提供上,要突出网络的观念,要提供同样标准的服务,但在设施和形式上铜陵要有自己的特色,注重古朴、典雅的服务氛围营造,烘托古老而凝重的铜文化,从而进一步强化“铜都”这一旅游目的地形象。

(2)营销对象:市场细分的差异化营销

由于每个细分市场在目标市场规划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对它们的营销力度自然有所区别。针对特定细分市场的心理、行为特征、区域社会文化背景,适宜于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

1.按地域细分,国内和国际市场

国内一级市场定位于安徽省内市场,这是最基本的市场,以铜陵为中心120公里内的周边城市为主,距铜陵80公里的九华山、91公里的芜湖、105公里的安庆、120公里的黄山等,也不能忽视省内一些重要城市的市场,如省会合肥。二级市场定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它是未来铜陵旅游业的核心市场,因为这一区域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且经济发达,出游条件好,开拓的潜力巨大。

三级市场则是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由于铜陵便利的水路条件,上通武汉、重庆,下连南京、上海,因此,长江沿

线尤其是上游城市成为三级市场中的重点。同时关注环渤海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客源市场。

铜陵市的国际旅游市场部分现在还处于萌芽状态,外国游客人数很少,消费量也不大,没有相关市场数据的搜集与整理。针对国际市场,铜陵应采取分步走的方针,以近距离的日本、东南亚、韩国市场为基础和优先拓展空间,逐步进入远程市场,走向欧美国家。

1.按职业细分市场

白领市场:这类市场上旅游者的消费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是由于经济状况良好,消费水平较高,第二,多数要求旅游活动的过程“放松”、“本真”、“自然”,因此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类产品以及部分注重可参与性的特色旅游产品,如探险旅游为白领们释放平日工作的压力提供了机会,比较适合于这类市场。

工薪阶层市场: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经济实惠型市场,在这类市场推荐的产品价格不易过高。考虑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的时期内,这一市场群体仍将是主要关注的对象之一。

专业人员市场:包括铜文化专业市场、以及水文、地质、生态、动植物等方面的专业市场。可以借助于专业学者的考察、交流、研讨会以及科研人员流动来带动这一市场的繁荣。随着铜陵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这一市场将进一步做大做强。

学生市场:开发科普旅游,铜工业流程参观、淡水豚以及生物知识的学习等,寓教于乐,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好奇心理。这一细分市场的开发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助于铜陵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声誉的广泛传播。

1.按年龄细分市场

中青年市场:是主力市场,主推休闲度假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爱情主题的产品。

银发市场:要突出铜文化主题产品,让老人在历史的积淀与沧桑中有所感悟。同时要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宣传铜陵旅游服务周到便捷的特点,提倡良好的生态和文化氛围。还可将组织老年旅游者或者老年俱乐部作为淡季促销的重点。

青少年市场:推荐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操作性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3. 营销内容:旅游六要素的整合式营销

旅游者对交通、宾馆、饭店等设施的品质和导游、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突破过去仅仅营销旅游线路的做法,将铜陵“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营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要关注娱乐活动和游览项目产品的建设与营销,同时要提高旅游商品质量,加强促销力度。

“铜都”应以统一的形象展现给游客,餐饮氛围、住宿环境的特色化设计,在古朴典雅中渗透出铜文化的底蕴;游览、娱乐、购物项目中也应相应的体现铜文化的精髓。

政府应统一组织,由景区景点、宾馆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管理机构等单位组成营销主体,共同承担营销费用,执行营销规划。在利益分割过程中,必要时也需要政府的协调。

4.营销方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样化营销

(1)传统方式

人员促销:促销人员同重点客源市场的代表性单位、团体、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如,针对铜陵旅游产品巨大的学生市场,可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团体到江豚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游,通过大量学生的口碑传播,带动旅游热的兴起。

节事活动:根据需要与可能,适时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

1.中国古铜都:青铜文化节

2.铜工艺品博览会

3.顺安民俗文化节:三月三庙会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铜陵现存在册古树名木一览表

铜陵市现存在册古树名木一览表 编号中文名科属树龄小地名管护单位或个人备注安徽省名木 1 杉木杉科杉木属410 铜陵市铜陵县铜陵县叶山林场叶山冲铜陵市铜陵县铜陵县叶山林场 2 枫杨胡桃科枫杨属360 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村滴水岩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村 一级古树 3 银杏银杏科银杏属10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金凤村闸口路边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金凤村 4 黄连木漆树科黄连木属51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牡东村黄连夏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牡东村 二级古树 5桂花木犀科木犀属4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金凤村河西村民组栗子坪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金凤村 6圆柏柏科圆柏属360 大通镇黎明居委会中徐村民组大通镇黎明村 7圆柏柏科圆柏属350 大通镇黎明居委会千斤村民组谢忠林院墙边大通镇黎明居委会 8黄连木漆树科黄连木属35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戴村戴村桥头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 9女贞木犀科女贞属320 桥南办古圣社区石岭组山羊山 10桂花木犀科木犀属31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西明寺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 11朴树榆科朴属310 铜山镇南泉村矿机厂铜山镇南泉村 12黄连木漆树科黄连木属310 桥南办周冲社区居委会何家冲桥南办周冲社区居委会 13圆柏柏科圆柏属31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叶村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 14冬青冬青科冬青属310 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金塔村金塔桥头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金塔村

编号中文名科属树龄小地名管护单位或个人备注15女贞木犀科女贞属310 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西垄村朱村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西垄村 16枫杨胡桃科枫杨属310 桥南办白鹤社区居委会九队乙家村桥南办白鹤社区居委会 三级古树 17圆柏柏科圆柏属260 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村滴水岩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村 18糙叶树榆科糙叶树属260 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西垄村山湾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西垄村 19圆柏柏科圆柏属250 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天门村谢村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天门村 20紫藤豆科紫藤属21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金凤村缪村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金凤村 21圆柏柏科圆柏属210 大通镇金华村祝村村民组沿新公路旁大通镇金华村 22圆柏柏科圆柏属210 大通镇黎明居委会墩上村民组墩上祠堂大通镇黎明居委会 23黄连木漆树科黄连木属210 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龙山村湾池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天门镇龙山村 24桂花木犀科木犀属21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狮峰村下清凉寺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狮峰村 25圆柏柏科圆柏属200 大通镇黎明居委会墩上村民组田埂边大通镇黎明村 26圆柏柏科圆柏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金山村龙潭村民组龙潭肖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金山村龙潭村民组27板栗壳斗科栗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叶村烈士墓前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 28糙叶树榆科糙叶树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枫桥故里农家乐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叶仁学 29桂花木犀科木犀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五房里缪村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五房里缪村30桂花木犀科木犀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五房里缪村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五房里缪村31桂花木犀科木犀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九榔村叶湖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九榔村叶湖村民组32桂花木犀科木犀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九榔村叶湖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九榔村叶湖村民组33桂花木犀科木犀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九榔村叶湖村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九榔村叶湖村 34板栗壳斗科栗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村村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村村(个人) 35圆柏柏科圆柏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村村姚家冲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水村村 36黄连木漆树科黄连木属200 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狮峰村白塘李村民组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狮峰村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阳山文化地质生态休闲景区总体规划批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大阳山,东至狮子山,北起锡陆公路-阳中路,南至桃源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依托,以大阳山为空间载体,以阳山桃文化生态观光园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都市农业中心核。 规划以中国园林拓扑向心的传统布局结构,依山抱湖安排各功能区块;功能分区主要为自然山体景区、宾馆区、商业街区、企业家会所、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生态社区、桃园社区、生态桃林观赏区等;主要用地为旅游设施用地、生态观光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配套用地等。

宗教遗产文化的开发——以空相寺禅宗文化开发为例 文化往往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因此也就成为了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塑造的一个核心所在。我们在对于这些拥有这核心文化的进去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这一核心文化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就成为一种可行的开发思路。 本文将以空相寺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塑造为例,对“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这样一种开发思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空相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圆寂,终年150岁。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寺院历代都有维护和扩修,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目前空相寺的建造主要是在1994年由释永信大和尚力促恢复空相寺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逐渐恢复建设的,目前已经完成山门殿、接迎殿、达摩殿、达摩墓的修建。 二、文脉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景区核心文化的一个文脉分析正是文化开发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依靠对于这种文化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开发中始终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样一个文脉追寻、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进行有效扩展、剔除糟粕。 一种核心文化往往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对其全部进行开发设计,反而适得其反不能够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脉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关键点上“顺藤摸瓜”最终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文化特征。 在对空相寺禅宗文化文脉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所在: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浅谈铜陵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

中国古铜都 ——浅议铜陵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对铜陵城市基本简介和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的讨论得出对中国古铜都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城市定位皖中南中心城市四个之城工业城市山水城市 城市简介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也是中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铜陵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园林城市。 铜陵市(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东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贵池区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20公里,徐(州)黄(山)公路线在铜陵长江大桥过江。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带。西湖新区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宁铜铁路、铜九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省道S321、S320穿境而过。宁安城际铁路(在建)合福客运专线(在建)穿境而过,拥有铜陵西站(已停办客运),铜陵站,铜陵北站(在建)三座火车站,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现为中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

铜陵县顺安镇各乡村

安徽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东正社区 东正社区成立于2003年10月,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12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26栋,住户2225 户,常住人口4950人,流动人口860人,辖区单位19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学校2个,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9个,个体商业网点210个,有志愿者队伍1支32人。 辖区内党员共56人,其中妇女党员19人、流动党员3人、离退休党员11人、生活困难党员3人,党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1名,中专(高中)学历15 名,初中及以下学历30 名;35岁以下党员12名,36-45岁党员13 名,46-54岁党员 12名,55-59岁党员 1名,60岁及以上党员 18 名。 安徽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荣光村 荣光村位于沿江快速通道顺安镇中段,东与本镇东垅村村接壤,南与沈桥、高岭村为邻,西与金山、东正社区隔界,耕地面积1066亩,城山农业经济循环园,马铃薯种植为全村一大特色,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50元。 辖区总人口2258人、710户,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0人,其中女党员4人。党员干部过程教育中心已接通宽带、配有DVD、电脑等设备,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及村民的教育培训功能。 荣光村交通便利,沿江快速通道穿村而过,在建中的顺牌路也在我村与快速通道相接,区位优势明显,是规划建设中的东部城区核心区的组成部分。 荣光村热情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我村考察、投资、创业。 安徽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金山社区 金山社区成立于2008年9月,始初为金山村和金岱居委会合并,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规划建设中的东部城区核心区的组成部分。现有15个村(居)民小组,住户1616户,户籍人口3144人,居住人口约5600人,流动人口约1500人,辖区单位4个,其中机关单位3个,学校1个,个体商业网点168个,有志愿者队伍6支,共计167人。 金山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不断完善计划生育、人民调解、综合治理、安全、信访、环境卫生、低保、老龄、工青妇等各项工作。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员总数59名,其中妇女党员14名、流动党员3名、离退休党员7名、生活困难党员5名,党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2名,中专(高中)学历29名,初中及以下学历18名,35岁以下党员13名,36-45岁党员16名,46-54岁党员16名,55-59岁党员9名,60岁及以上党员9名。党员干部运程教育中心已接通宽带、配有DVD等设备,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及社区村(居)民的教育培训功能。 安徽铜陵市铜陵县顺安镇长龙山村 长龙山村位于顺安镇西部,东北与本镇金港村接壤东与沈桥、城山村隔河相望,南与西湖镇朝山村为邻,西与狮子山区隔界,系原长龙、长山、陶山三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2763亩,水面1150亩,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油菜扥等,蕴藏有丰富的石灰石,建材经济发达,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80元。 辖区总人口3396人、992户,村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2人,其中女党员8人。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村级场所面积达340m2,党员干部运程教育中心已接通宽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城镇体系建设篇 ●结构:“一心、两轴、三区” 根据规划,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40万人,城镇人口为48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将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结构。 ——“一心”,即洛阳市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吉利组团)。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即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将优先发展。

——“三区”,即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是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适当减少人口总量。 ●交通:开通市县快速公交,公交村村通 未来,中心城区与偃师市、孟津县、吉利区之间开通快速公交线路,远景建设轨道交通。偃师市域内、孟津县域内开通公共交通线路,保证公交村村通。在洛阳市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之间开通多条交通干道,中心城区和新城与重点镇之间实现二级公路连接,与一般乡镇之间实现三级公路连接;行政村“村村通砼(油)路”,改善自然村与主路网连线,乡镇、行政村干支线间交通联网。 在干线公路建设方面,要新建洛栾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和武西高速公路,新建洛阳中心城区——孟津——吉利与洛阳中心城区——偃师的两条快速通道,对洛阳境内主要的干线公路进行提级改造,形成以洛阳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两环、八放射、两连接”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 铁路网络建设将利用洛阳——济源——焦作和洛阳——郑州城际铁路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北部的会盟、吉利和东部的白马寺、首阳山、偃师的快速铁路联系通道。利用郑西客运专线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新安、偃师的高速铁路联系通道。 ●环境:分别设立生态保护区 在202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的目标下,我市将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分别制订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形成“三五二”的旅游格局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洛阳市旅游总体规划 1历史名城

第一篇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洛阳市旅游发展定位和使命: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章洛阳市建设世界历史文化 旅游城市优劣机威(SWOT) 改革开放以前,和全国一样,洛阳市旅游业以政治和外事接待为主。1978年以后,洛阳市旅游业受改革开放之惠、借改革开放之力,因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曾经兴盛一时。然而,近些年来,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缓慢、几近停滞,其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占有率趋于下降。认真分析洛阳旅游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环境,明确其优势和不足,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是新时期探讨和制定洛阳市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 第一节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洛阳是我国未来旅游发展动力所在。其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如下:(一)资源条件优越 洛阳不但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根址,而且前后为十三朝古都,雄奇壮丽的历史长卷为洛阳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今天洛阳标志性的象征;中原独有奇山秀水和工贸重镇则成为镶嵌在历史长卷上的璀璨明珠,伴随着牡丹国色天香熠熠生辉。 1、华夏源头根址,神州古都之最 洛阳历史悠久,从史前时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到夏、商、周三代;从氏族社会,到三千年间迭相更替的王朝,文化渊源一脉相承。被后世称为河洛文化的文化体系虽源于洛阳,影响却是整个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中国人梦回牵绕、千里寻宗的源头根址。 自夏朝起,先后有13 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历时三四千年,这里诞生了中国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礼序、规范,成就了中国文坛俊杰的不朽篇章,源发了中国百姓礼拜尊崇的释源道祖;积淀了以五大都城为代表的古城遗址,以龙门石窟、白马寺为代表的佛教胜迹,以北邙山为核心的贵族墓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名人故里,她们代表闪耀华夏历史文化光辉的物质文化。另外,洛阳牡丹的正宗性、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

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除此之外,广饶的红色革命遗址、吕剧、齐笔等特色旅游资源也将为广饶迎来很大一部分专项旅游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洛阳城总体规划2008-2020-洛阳城乡规划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环境影响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年 3月

目录 1前言 (1) 2总体规划概述 (1) 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1) 2.2主要规划指标 (2) 2.3城市发展规模 (3) 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3) 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 (4) 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 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4)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4) 3.2水环境质量现状 (5) 3.3声环境质量现状 (5) 4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 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 4.2水环境影响评价 (6) 4.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

4.4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 (7) 4.4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5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4.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0) 5.1资源承载力分析 (10) 5.2环境容量分析 (10) 6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11) 6.1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11) 6.2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1) 6.3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13) 6.4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13) 7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14) 7.1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 (14) 7.2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 (15) 7.3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 (15)

7.4生态保护政策 (15) 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 8结论与建议 (15) 8.1结论 (15) 8.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 8.3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18)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