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_杨晓光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_杨晓光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_杨晓光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_杨晓光

获奖论文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杨晓光,翟凤英,朴建华,赵文华,何宇纳,张坚

摘要 目的 掌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相

关政策及发展规划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促进我国居民体质及健康水平的提高。方

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

类农村6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共抽取样本24万余

人。调查内容包括4部分: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膳食调查。结果 首次将居民膳食和

营养状况与多项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获得了21世纪初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摄入、营养与

健康状况的重要基础数据。首次获得具有全国人群代表性的血浆维生素A水平、血脂异常及代谢综

合征的患病率数据。项目已出版论著11部,发表论文75篇(英文SCI收录8篇)。结论 近十年来,

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同时出现了营养过剩和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快速上升的状

况。膳食营养不平衡与身体活动不足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营养调查;食物摄入;营养素;身体活动;慢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151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2010)01 0005 03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卫生事业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定期颁布国民健康状况年度报告,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工作尚属空白[1 6]。我国历史上有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1982,1992年)[7 8]、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59,1971,1991年)[9]及糖尿病抽样调查[10 11],但由于各项调查的目的、时间及方法均不相同,信息缺乏共享。我国正处于膳食与疾病发展的转折阶段,经济发展为消除营养缺乏提供了经济基础,但同时也使膳食模式及疾病谱发生了转变[12]。只有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合理发展,并科学指导居民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从而有效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并扼制慢性病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于2002年8~12月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重大专项(2001DEA30035),科技部公益性重大专项(2002D2A40022,2003DIA6N008),卫生部专项经费本文获:200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 100050

作者简介:杨晓光,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

通讯作者:杨晓光,E mail:xgyangcdc@vip sina com 1 材料与方法

1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由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4部分组成[13]。

1 1 1 询问调查:县(区)级调查单位基本信息收集内容包括调查样本地区人口、经济、社会及医疗卫生保健等信息。家庭询问调查问卷包括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和体力活动调查表。

1 1

2 医学体检:医学体检包括身高(身长)、体质量、头围(3岁以下)、腰围和血压(15岁以上)。

1 1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样品采集和样品测定两部分。采集所有参加体检对象的血液样品,测定血红蛋白。采集膳食调查对象及3~12岁儿童补充人群的血液样品,分别测定空腹血糖(3岁及以上)、血脂(3岁及以上)、血浆维生素A。对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在5 5m mol/L及以上的调查对象,再进行糖耐量检测(测量早晨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的血糖)。

1 1 4 膳食调查:膳食调查采用24h回顾法、食物频率法和称重法3种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

1 2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将我国分成6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即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调查对象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香港、澳门)抽中样本住户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并一起生活半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

(如亲戚、保姆等)。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上述人群的调查人数。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膳食调查所需 子样本 按整群抽样原则在总样本中产生。

样本点为132个,每类地区设置22个样本点。根据城市户均2 92人、农村户均3 82人计,每个样本点调查户数平均为城市每点抽537户,农村每点抽533户,均调整为540户。最终确定的样本量为25万人。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人群为总样本的一个子样本,样本量约为74000人。

1 3 质量控制方案[14]

本次大型综合性流行病学调查实施了全面而严格质量控制,主要反映在设立质量控制领导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总体及各项质量控制方案的制订,领导、协调各项工作落实人员培训、考核、督查;直接对全国132个样本点的1059名骨干调查员进行正规的培训;建立内外监督机制,测定工作与国外相关权威机构进行验证比对;统一配备实验室检测用物品;建立现场盲样直报制度;强调现场示范效应。

1 4 统计学分析

报告全国性调查结果时按照全国实际的6类地区人口构成对样本6类地区调查结果进行调整。采用直接标化法,以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作为标准人口,分别对6类地区进行标化,标化后的患病率按照全国实际6类地区的人口比例进行加权,以6类地区实际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作为加权系数,计算全国调整率。

2 研究成果

2 1 获得基础数据

(1)中国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量、消费频率及变化趋;(2)中国居民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及变化趋势、百分位数分布、主要食物来源分布以及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比较;(3)中国婴幼儿4月内喂养方式、中国36月龄以下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4)中国居民体质状况(身高、体质量、腰围、体质指数)及其变化趋势;(5)中国居民营养不良率及其变化趋势;

(6)中国居民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患病率;(7)中国妇女儿童血浆视黄醇水平和维生素缺乏率;(8)中国3~12岁儿童叶酸水平和缺乏率;(9)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及其变化趋势;(10)中国居民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及相应指标的异常率;(11)中国居民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2)中国居民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患病率、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13)中国居民行为及生活方式状况(饮食行为、吸烟行为、饮酒行为、身体活动模式、营养补充剂消费行为);(14)膳食、生活方式对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 2 主要发现及结论

(1)我国城乡粮食供应充足,居民能量需要已经满足,温饱得到保障。

(2)膳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动物性食物、水果、奶类食物的摄入量均有所增加,优质蛋白比例加大,但较贫困农村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比例和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入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3)城乡居民能量 蛋白质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患病率大幅度下降,青少年的身高增长较大,城乡差别在缩小。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4 9%, 17 3%,比1992年降低了74%和51%;低体重率分别为3 1%,9 3%,比1992年降低了70%和53%,但贫困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仍然严重。

(4)仍存在亟待解决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

城乡居民贫血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过去10年,居民贫血患病率男性下降了21 0%,女性下降了22 0%,但2岁以下儿童的贫血率仍达32 0%,育龄妇女为20 4%,孕妇为27 9%,乳母为30 7%,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患病率为32 2%。

钙摄入不足:膳食中钙的每人每天摄入量为389mg,城市439mg,农村370mg,仅为所需量的一半。奶是钙的良好来源,10年来城市的奶类消费虽有所增加,但只有27g,不足以补足钙摄入的缺口。

维生素A缺乏:膳食视黄醇当量(即维生素

A)仅达需要量的60%~70%。我国3~12岁儿童有

9 3%维生素A缺乏,农村约为城市的3 7倍。

叶酸缺乏:我国3~12岁儿童总体血浆叶酸平均水平为7 62 g/L,男童水平(7 51 g/L)显著低于女童(7 75 g/L)。总缺乏率为7 52%,男童(8 42%)叶酸缺乏率显著高于女童(6 57%)。

(5)食物消费结构出现不良的偏离,导致 营养失衡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城市居民甚至富裕农村居民膳食中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消费的过度增加,膳食脂肪供能比急剧上升。

谷类和蔬菜消费减少。城市居民膳食的谷类供能比大大低于55%~65%的合理比例。城市居民的蔬菜消费量由每天319g减到252g;农村由307g减到286g。膳食中有益健康的因素如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降低。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上升及其危险因素的强度不断增加。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 8%,患病人数达1 6亿,比1991年增加了

31%;全国18岁以上成人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 6%;糖尿病患病率为2 60%;超重率为22 8%,肥胖率为7 1%,与1992年比较,我国超重率上升了38 6%,肥胖率上升了80 6%。我国18岁以上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6 6%。

(7)膳食结构、身体活动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膳食总能量摄入、脂肪供能比和食盐摄入量与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碳水化合物和谷类食物呈负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静态生活方式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体力活动和膳食结构对上述慢性病患病的危险性具有协同作用。

2 3 成果应用

(1)发表论文、论著。利用该调查数据出版论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8篇,他引总次数为745次,SCI他引次数为13次。对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与健康状况,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营养与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膳食调查研究中获得的大量营养素摄入量数据,成为卫生部颁发 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的重要依据。

(3)为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妇女儿童生存发展战略 提供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资料;为卫生部法监司修改 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 (GB2760)提供食品消费量的数据;为WH O、UNICEF等国际组织提供了中国居民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疾病的基础数据;为 健康中国2020 、 中国营养条例 ,血脂防治指南等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4)调查数据进入公共卫生数据共享平台,开通后可实现数据网络共享,使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

(5)培训省、县级营养工作人员4000余人,促进营养工作队伍建设。

3 讨 论

与以往的单项人群调查相比,本次调查将营养和健康相关的调查合并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促进了我国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过全国性健康和营养状况调查研究,其中以美国的全国营养健康调查(NH ANES)较为系统深入。NH ANES目前采用周期性循环调查的方式,每年在50个县中选取15个县调查5000人。与此比较,中国在缺乏完整监测体系的状况下,还要考虑不同社会经济及地域下饮食、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开展此类调查难度大。项目在同一时段进行调查,增加了不同地区及人群各项指标的可比性。膳食调查采用家庭食物称重法、连续3d 24h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更精确的评价了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

调查结果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得以公布,并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卫生新闻之一,多家核心媒体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大量报道,使社会各界能够及时了解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改善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Elmadfa I,W eich selbau m E,K nig J,et al E uropean nutri

tion and health report2004[J] Forum Nutr,2005,58:1

220

[2] Bialos tos ky K,Wright J D,Kennedy Stephens on J,et al Di etary

intak e of macronutrients,micron utrients,and oth er dietary con

stitu ents:United States,1988 1994[J] Vital H ealth Stat,

2002,245:1 158

[3] Estaqu io C,Castetbon K,Kess e guyot E,et al Th e French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Program scor e is associated with

nutritional s tatus and risk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J] J Nu

tr,2008,138(5):946 953

[4] de H enauw S,d e Backer G Nutrient and food intak es in se

lected s ubgroups of Belgian adu lts[J] Br J Nutr,1999,81

(Suppl2):S37 S42

[5] M atsumu ra Y Nutrition trends in J apan[J] Asia Pac J Clin

Nutr,2001,10(Suppl1):S40 S47

[6] Gaioni DT,Kahn K Health and nutrition in a Philippin e high

land commu nity[J] Nutr H ealth,2002,16(4):255 266 [7]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一九八二年全国营养调查总

结[M]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研究所,1985 [8] 葛可佑,翟凤英,阎怀成,等 九十年代中国人群的膳食与

营养状况[J] 营养学报,1995,17(2):123 133

[9] 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 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

及治疗和控制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J] 高血压杂志,

1995,3(增刊) 14 18

[10] 向红丁,吴纬 1996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基线调查报

告[J] 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3):131 133

[11] 王克安,向红丁 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糖尿病和糖耐

量低减患病[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282

285

[12] 葛可佑 中国人群膳食结构的变化[J] 卫生研究,1996,25

(增刊):28 32

[13] 杨晓光,孔灵芝,翟凤英,等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

查的总体方案[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1

474

[14] 朴建华,张坚,赵文华,等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的质量控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4

477

(收稿日期:2009 11 23)

(李川编辑)

关于高中生膳食营养调查研究报告-百度文库(精)

关于高中生膳食营养调查研究报告 组长:顾逸哲。 组员:顾逸哲,杨永,吴强运。 指导老师:甘六琴。 研究目的:了解现代高中生营养状况并提出建议。 调查范围:怀远三中。 步骤: 一、设计调查问卷: 设计人:顾逸哲,杨永设计日期:2010-11-20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首先,感谢你们的配合,共同完成这一份关于高中生饮食结构以及营养习惯的调查问卷。请各位依据个人真实情况认真填写,谢谢合作。 男□ 女□ 1、请问你在校一顿会选择几样荤菜?( A、1 B、2 C、3 D、更多

2、请问你在校一顿会选择几样素菜?( A、1 B、2 C、3 D、更多 3、请问你每天是否喝牛奶?A、是B、否 4、请问你每天是否吃水果?A、是B、否 5、请问你一般在外面吃饭的频率是多少?( A、一个星期1次以上 B、一个星期1次 C、一个月一次 D、几乎没有 6、你一般选择哪种餐饮店?( A、快餐店(KFC、麦当劳等 B、路边小摊(烧烤等 C、中式餐厅 D、西餐厅 7、有没有不吃早餐的习惯:A、是B、否 8、会不会因为减肥而节食:A、是B、否

9、会不会在饭后进行剧烈运动:A、经常B、有时C、不会 10、常吃泡面等素食食品:A、经常B、有时C、不会 11、是否觉得自己的饮食健康:A、是B、否 12、在家中的荤素搭配如何?( A、已荤为主 B、已素为主 C、各占一半 13、经常吃零食吗?( A、经常 B、有时 C、几乎不吃 二、发放问卷: 2010年12月10日,顾逸哲,杨永,吴强运对怀远三中发放问卷共150份。 三、回收问卷: 2010年12月11日,我们所有组员回收问卷共143份。 四、调查统计报告: 报告人:杨永,吴强运日期:2010-12-15 调查统计表(男生 人数选项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

营养膳食调查表

精心整理 营养膳食调查表 一、基本调查????????????编号: 姓名:????????性别:?年龄: 身高:厘米??体重:公斤??劳动强度:轻?中?重 作息时间:?????点起床,???????点休息,午休:是、否,???????分钟。 联系电话:????????????????家庭住址: 二:膳食调查 1、经常食用的主食是:A.大米 B.面食 C.粗粮 D.薯类 E.其它: 较喜欢的主食搭配:?????????????????????????????????????????????????? 2、经常食用的蔬菜是:A.叶菜 B.根茎 C.瓜茄 D.鲜豆 E.菌藻 ???较喜欢的蔬菜:?????????????????????????????????????????????????????? 每天食用蔬菜的量:A.小于200克 B.300克 C.400克 D.500克 E.大于500克 3、每天食用水果种类:???????????????????????,共计约:??????????????克 ???较喜欢的水果:??????????????????????????????????????????????????????? 4、经常食用的畜产品是:A.猪肉 B.牛肉 C.羊肉 D.内脏 E.其它: 较喜欢的畜产品:??????????????????????????????????????????????????????????食用畜产品的频率:()次/周,以()为主,约()克/次。? ???????其他:(? ),()次/周,约()克/次; ?????????????????(? ),()次/周,约()克/次; 5、经常食用的禽产品是:A.鸡肉 B.鸭肉 C.鹅肉 D.内脏 E.其它: 较喜欢的禽产品:??????????????????????????????????????????????????????????食用禽产品的频率:()次/周,以()为主,约()克/次。? 6、经常食用的水产品是:A.海鱼 B.河鱼 C.虾 D.贝壳类 E.其它:??? 较喜欢的水产品:??????????????????????????????????????????????????? 食用水产品的频率:()次/周,以()为主,约()克/次。 7、经常食用的豆制品是:??????????????????????????????????????????????? 每周食用豆制品的频率:()次/周,以()为主,约()克/次; ?????????其他:(? ),()次/周,约()克/次; ??????????????????(? ),()次/周,约()克/次; 8、每天食用奶类的量:A.鲜奶?B.酸奶?C.低脂奶粉D.全脂奶粉E.其它: 食用奶类的频率()次/天,以()为主,约()毫升/次; 其他:(? ),()次/周,约()毫升/次; ???????????(? ),()次/周,约()毫升/次; 9、每周食用蛋类的频率:()次/周,以()为主,约()克/次; 10、每天饮水量(250毫升):A.1杯 B.2~3杯 C.4~5杯?D.6杯以上 11.每天食用盐量:????????????克 12、每天使用的烹调油:A.菜油?B.豆油C.花生色拉油D.大豆色拉油E.调和油 F.葵花子油?G.其它:();用量:()克/天。 13、早餐怎样安排:A.不吃?B.在外面凑合吃B.在家中简单吃C.在家中吃得较丰盛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修订版

营 养 学 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修订版简介 程义勇 (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 理事长;《中国居民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营养科学得到很大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营养学术团体先后在制定和修订“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基础上,制定和发布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指导居民合理摄入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和过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文件。中国营养学会于2000年制订了《中国居民DRI》,并于2010年将修订工作列为第七届理事会重点任务。为此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顾问组和秘书组,讨论确定了修订的原则和方法,组织了80余位营养学专家参与修订。为了保证修订稿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在筹备阶段确定了“科学性、先进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在工作期间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交流国内外DRIs 进展及修订经验;在审定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对文稿进行多次审核和修改,重要数据都通过集体论证后确认。历时三年有余,经文献检索、科学论证、编写、审校、复核等工作于2013年圆满完成。 《中国居民DRIs》2013修订版的内容分为三篇:概论、能量和营养素、水和其他膳食成分。第一篇说明DRIs 的概念、修订原则、方法及其应用,并简述国内外DRIs 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篇分别介绍能量、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DRIs;第三篇对水和某些膳食成分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本次修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一)更多应用循证营养学的研究资料。(二)纳入近十年来营养学研究新成果,增加了10种营养素的EAR/RNI 数值,并尽可能采用了以中国居民为对象的研究资料。(三)基于非传染性慢性病(NCD)一级预防的研究资料,提出了宏量营养素的可接受范围(AMDR),以及一些微量营养素的建议摄入量(PI-NCD)。(四)增加“某些膳食成分”的结构、性质、生物学作用等内容,对科学依据充分的,提出了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或/和特定建议值(SPL)。(五)说明DRIs 应用程序和方法,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DRIs 的基本概念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而设定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随着营养学研究的发展,DRIs 内容逐渐增加。2000年第一版包括四个参数: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013年修订版增加与NCD 有关的三个参数: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和某些膳食成分的特定建议值。 (一)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 EAR 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按照EAR 水平摄入营养素,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水平,但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 是制订RNI 的基础,由于某些营养素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人体需要量资料,因此并非所有营养素都能制定出其EAR。 (二)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RNI 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 水平可以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以保障机体健康。RNI 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RDA。RNI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 是根据某一特定人群中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需要量而设定的。对个别身高、体重超过此参考范围较多的个体,可能需要按每公斤体重的需要量调整其RNI。 能量需要量(estimated energy requirement,EER)是指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维持良好的体型、机体构成以及理想活动水平的个体或群体,达到能量平衡时所需要的膳食能量摄入量(WHO,1985)。 群体的能量推荐摄入量直接等同于该群体的能量EAR,而不是像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那样等于EAR DOI:10.13325/https://www.doczj.com/doc/c37397254.html,ki.acta.nutr.sin.2014.04.002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和,平均体重分别为和,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比2002年降低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降低和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比2002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下降了和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克,较2002年下降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糖尿病患病率为%,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万,癌症死亡率为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

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

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 20XX 年 5 月 29 日,中华幼儿文化艺术促进会和《母子健康》杂志携手美国 专业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牌自然之宝,在中国幼儿活动中心科学宫报告 厅联合发布《2013 年度中国幼儿营养健康调查报告 》 (简称“报告”)。 中国少年幼儿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范崇嬿、 《母子健康》 杂志执行出版人刘玉洁、 诺天源(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叶创伟联袂出席 大会并致辞 ,北京电台知名母婴节目《宝贝计划》主持人滕兵主持了本次盛会。 《中国幼儿膳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发布 据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秘书长王旭峰介绍,该报告针对入托前(2~3 岁)、学龄 前(4~5 岁)和小学(6~12 岁)三个阶段少年幼儿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分析, 从全 国 20 余个省、市、自治区,共抽取 3,000 余名合格样本,调查内容涵盖各年龄 阶段幼儿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保健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免疫力差,容易生病;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补钙问题,以 及身高体重不达标”是 2~3 岁的家长主要关心的健康问题。25%-30%4~5 岁的幼 儿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 6~12 岁的幼儿和少年, 睡眠情况需要引起关注。 除此之外, 孩子挑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且多数家长对营养品持客观开放的态度, 营养品的安全性,是他们关注的首要要素。 全球最大膳食补充剂公司 NBTY 在华子公司——诺天源(中国)贸易有限公司 作为此次活动的赞助商,同时也作为幼儿营养品的企业代表,出席大会并致辞。 公司市场副总裁叶创伟先生直言“最近这些年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频发爆出, 如 果营养食品类的企业不严把质量关, 我想不论是对于成人, 还是幼儿都会造成不 良的影响。”叶总说,关注中国幼儿营养健康,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幼 儿营养问题由来已久, 我们必须予以更多关注并且积极行动起来。 在幼儿营养健 康方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公益组织、媒体、企业各司其职,切实履行自己 的责任。 唯如此, 方能给中国幼儿创造一个安全、 健康、 科学的饮食环境和条件, 才能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据了解,2012 年 10 月,诺天源(中国)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 “自然之宝·关爱幼儿基金”, 以切实推进我国幼儿的营养健康事业发展。 同年 启动向西部与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的学龄前幼儿捐赠“幼儿多维软糖”的爱心 活动,截止 2013 年 3 月,完成向 11 个市、县近千所幼儿园的捐赠。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

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适宜人群为成人的,其维生素、矿物质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应当符合《维生素、矿物质种类和用量》的规定。如表1. 适宜人群为孕妇、乳母以及18岁以下人群的,其维生素、矿物质每日推荐摄入量应控制在我国该人群该种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s或AIs)的1/3~2/3水平。 表1 维生素、矿物质的种类和用量 名称最低量最高量 钙,Ca 250mg/天1000mg/天 镁,Mg 100mg/天300mg/天 钾,K 600mg/天1200mg/天 铁,Fe 5mg/天20mg/天 锌,Zn 5mg/天20mg/天 硒,Se 15μg/天100μg/天 铬,Cr3+15μg/天150μg/天 铜,Cu 0.5mg/天 1.5mg/天 锰,Mn 1.0 mg /天 3.0 mg /天 钼,Mo 20μg/天60μg/天 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或维生素A加b—胡萝卜 素) 250μgRE/天800μgRE/天 b—胡萝卜素 1.5mg/天5.0mg/天(合成)7.5mg/天(天然) 维生素D,VitD 1.5μg/天10μg/天 维生素E,VitE(以α—生育酚当量计) 5mg a—TE/天150mg a—TE/天维生素K,VitK 20μg/天100μg/天 维生素B1,VitB10.5mg/天20mg/天 维生素B2,VitB20.5mg/天20mg/天 维生素PP 烟酸5mg/天15mg/天烟酰胺5mg/天50mg/天 维生素B6,VitB60.5mg/天10mg/天叶酸100μg/天400μg/天维生素B12,VitB121μg/天10μg/天泛酸2mg/天20mg/天胆碱150mg/天1500mg/天生物素10μg/天100μg/天维生素C,VitC 30mg/天500mg/天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

[整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

------------- 前言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健康和社会生活.如果长期摄取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从20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我国自1955年开始制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作为设计和评价膳食的质量标准,并作为制订食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强化食品及营养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概念--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DRIs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98年成立了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简称Chinese DRIs委员会)及秘书组.并在DRIs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5个部分的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 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尤其对于各营养素的参考值都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依据,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为了适应广大的基层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需要,DRIs委员会根据原书进行了简编,从中选择对广大读者可能是最有用的内容,适当简化,编写了这个简要本。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是针对基层营养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食品、农业、教育等相关学科读者的需要编写的。它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但欲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研究,还应以原书为依据。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葛可佑 2001年1月 概要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

膳食调查报告4篇

膳食调查报告4篇 膳食调查报告1 一、目的和意义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内容之一,通过本实验(实习),掌握最基本的膳食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评价膳食的合理性,并提出建议。 二、膳食调查方法 膳食调查有称重法、查帐法、回顾询问法(24h个人膳食询问法)、化学分析法。本实验采用24h个人膳食回顾询问法,对大学生膳食进行计算评价。 三、膳食调查步骤 第一步:以个人为单位记录调查表,可以是自己或某个同学,收集摄食资料,要 求不少于5天(节、假日应除开)。每日应有早、中、晚餐,少数同学还有三餐以外的零食,也应计算在内。 第二步:依次计算完成表1~6各项内容。(表中的表格不够可增加,最好直接用 Excel做表格,以方便后面的计算) 表1 每人每日摄入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表2 每人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表; 表3 每人平均每日膳食评价表(与DRIs中的RNIs或AIs相应值比较);表4 每人平均每日三餐热量分配;表5 每人平均每日热

量来源;表6 每人平均每日蛋白质来源。 表1 每人每日摄入各类食物摄入量登记表; 表2 每人平均每日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表; 表3 每人平均每日膳食评价表(与DRIs中的RNIs或AIs相应值比较); 表4 每人平均每日三餐热量分配; 膳食调查报告2 【目的】 调查大学生营养膳食情况,从而为指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概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四个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宣言中将合理膳食放在了四大基石之首,是健康的第一基石,是以证明合理膳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正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并提为国民三大素质,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小康目标,最终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高素质的健康人”是第一要素,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健康是第一保障力,而膳食营养又是健康的第一基石,所以,加强和改善学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 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分析主要是考察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娱乐、居住和其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关系。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其收入水平、人口结构、自然资源、风俗文化、教育水平甚至社会制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其中,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高,而娱乐等高档消费或奢侈品所占比重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则刚好相反。 分析消费结构问题通常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关系来说明问题; (2)通过估计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考察居民对各类消费品“想要消费”的程度,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构来进行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采取第二种方法。 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1954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 首先提出线性支出系统(LES )用以描述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规律,随后美国经济学家Luch 于1973年对其进行了扩展,并最终形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LES)。目前,ELES 是经济学界研究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 ),X P -(Y X P V i i i i i i ∑+=β i=1,2,3,…n (1) 式(1)中P i 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V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Y 表示居民实际收入,X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 i X i 是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i β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X P -(Y i i ∑对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投向需求系数,它应该满足0

中国居民膳食(部分)营养摄入量指标

附件2: 中国居民膳食(部分)营养摄入量指标1.部分微量元素的推荐摄入量(RNIs)或适宜摄入量(AIs):

表2.部分维生素的推荐摄入量(RNIs)或适宜摄入量(AIs) 注: μgRE表示"微克视黄醇当量",是一种药剂单位。1μg视黄醇当量=1μg视黄醇(VA)=3.3IU(国际单位)视黄醇(VA)=6μgβ-胡萝卜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WHO建议维生素A供给量1~15岁时为300~725μg/d,青春期、成人、孕妇750μg/d,乳母1200μg/d; 我国供给量标准与其相近.怀孕动物使用大剂量维生素A,胎儿可发生多种畸形;故临床使用较大剂量维生素A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μgDFE表示“膳食叶酸当量”。由于食物叶酸与合成的叶酸补充剂生物利用程度不同,美国FNB提出叶酸的摄入量应以膳食叶酸当量(DFE)表示。由于食物叶酸的生物利用度仅为50%,而叶酸补充剂与膳食混合时生物利用度为85%,比单纯来源于食物的叶酸利用度1.7倍,因此DFE的计算公式为:DFE(μg)=膳食叶酸μg+(1.7x叶酸补充剂μg) 例如:来源于水果、蔬菜、肉类、豆类及奶制品食物的叶酸共250μg;来源于叶酸补充剂和强化食品的叶酸共200μg,则总叶酸摄入量为250+1.7x200=590μgDFE。 mgNE表示尼克酸(烟酸)当量,烟酸当量(mgNE)=烟酸(mg)+1/60色氨酸(mg)

3.某些微量营养素的最高摄入量(ULs) 注:(1)表中空格处表示没有限定值。 (2)由于尚无VB2 毒性的报道,因此现无VB2的UL值,曾有人提出参考最高摄入量为200mg/d。 说明: 为了保持健康及活跃的生活,人类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可能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而异。成年人需要营养素来维持体重及保障机体功能。儿童青少年除了维持外还需要更多营养素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妊娠和哺乳的妇女需要额外的营养素,以保证胎儿及母体相关组织增长和泌乳的需要。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需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必须科学的安排每日膳食以提供数量及质量适宜的营养素。如果某种营养素长期供给不足或过多就可能产生相应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的危害。 为了帮助个体和人群安全的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可能产生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多的危害,营养学家根据有关营养素需要量的知识,提出了适用于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推荐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议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应当及时进行修订以适应新的认识水平和应用需求。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各自的特点和需要使用了一些不同的概念或术语,丰富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什么是DRIs?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需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必须科学的安排每日膳食以提供数量及质量适宜的营养素。如果某种营养素长期供给不足或过多就可能产生相应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的危害。 为了帮助个体和人群安全的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可能产生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多的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篇一: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

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xx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

个人膳食营养调查报告

营养膳食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24h回顾法对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个人膳食摄入状况以及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借此来评定正常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养膳食,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 二、调查方法 采用24h回顾法,记录自己一天摄入的各种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自己一天中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平均摄入值。 三、调查内容 1、调查一天的饮食并记录营养素摄入量 2、与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做对比并做出评价 3、根据调查结果,优化自己的膳食营养结构 四、调查对象 姓名:王妍 性别:女 年龄:23 身高:165cm 体重:52kg 五、调查结果 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表 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

六、结果分析与评价 24h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单位g)

①蛋白质功能比=蛋白质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24.9% ②碳水化合物功能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23.1% ③脂肪功能比=脂肪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 =52% 根据DRIs推荐的膳食能量来源比例,来自蛋白质的能量应占10%~15%,来自脂肪的能量占20%~30%,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例占55%~65% 七、结论与建议 综合这次的营养调查,可以发现自己三大宏量膳食营养素中蛋白质摄入量过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基本符合要求,应该少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缺少粗粮的摄入,其他营养素中磷、钙基本符合标准,但铁的摄入量相对偏低,以后多吃含铁量较高的食物,如菠菜、木耳、动物内脏等。维生素C的含量极低,建议加大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

前言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健康和社会生活.如果长期摄取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从20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我国自1955年开始制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作为设计和评价膳食的质量标准,并作为制订食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强化食品及营养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概念--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DRIs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98年成立了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简称Chinese DRIs委员会)及秘书组.并在DRIs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5个部分的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 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尤其对于各营养素的参考值都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依据,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为了适应广大的基层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需要,DRIs委员会根据原书进行了简编,从中选择对广大读者可能是最有用的内容,适当简化,编写了这个简要本。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是针对基层营养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食品、农业、教育等相关学科读者的需要编写的。它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但欲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研究,还应以原书为依据。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葛可佑 2001年1月 概要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个人膳食营养调查报告

个人膳食营养调查报告 篇一:个人膳食营养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自己膳食营养的调查,来发现自己膳食搭配是否合理,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营养膳食,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从而使自己身体更健康。 二、调查对象 姓名:秦亚兰年龄:20性别:女身高:158cm 体重:42 kg 三、调查方法 按照老师所讲的营养膳食调查方法,采用询问法。调查时间从201*年3月16日到18日连续三天。记录自己这三天摄入的各种主副食品的种类和数量。按《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自己每天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平均摄入值。 四、调查内容 1、调查连续三天的饮食 2、记录并计算这三天的营养素的摄入量 3与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做对比并做出评价

4、根据调查结果,优化自己的膳食营养结构 第一天调查表 第二天调查表 第三天调查表 篇二:关于社区居民生活现状的实践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小组利用暑假时间在伊山华庭小区针对小区居民生活进行调查,让我们对城镇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丰富了我们的暑假生活。 关键词:经济发展社区居民生活变化 正文: (一)居民的消费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受消费价格的影响,吃的比重上升,穿、住、交通通信等都略有下降,而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的比重上升了,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服务性消费、旅游支出、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美容用品和美容费支出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五大消费热点和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总体消费水平。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食品市场供应丰富,品种繁多,居民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追求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和多样性。保健、环保的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从主要食品消费量看,主食稳定,副食上升。各类蔬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