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1. 内容

1.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条件依赖性

2. 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3.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电镜技术、发光免疫测定法。

2. 练习

一、填空

1.抗原、抗体反映的一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条件依赖性

2.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比例和适当的条件下的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

沉淀现象,成为____。

答案:沉淀反映

二、判断

1、免疫测定法包括面面免疫标记技术、免疫亲和层析、免疫定位分析、免疫生物传感

器技术等,其中尤其以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的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答案:N

三、简答

1、什么是凝集反应?简述两种凝集反应的具体方法

答案:颗粒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反映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现象,称凝集反应。

方法:(1)直接法:包括玻片法和试管法等.(2)间接法:典型的间接凝集试验,基本原理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到适当载体上,使其成为人工的“颗粒性抗原”,从而也会产生凝集反应而可用肉眼检出。

3. 测验

一、填空

1.由特异性抗体抑制相应抗原的生物学活性的反应,称为____。

2.补体结合试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

1.血清学反映的一般规律有哪些?试一一加以简介。

2.补体结合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何优缺点?

4. 案例

5. 资源下载

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

6. 扩展学习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Prescott LM, Harley JP, and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4.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期刊:

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

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

参考网址: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ppt://159.226.80.1/chinese.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https://www.doczj.com/doc/c36933344.html,/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s://www.doczj.com/doc/c36933344.html,/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免疫理论来阐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二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本章内容主要是后者。此外,免疫学不仅应用于传统的传染病中,而且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生殖免疫等中均广泛应用。 免疫学防治是指应用免疫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自然免疫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而产生的免疫。人工免疫则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免疫,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手段,包括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和过继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接种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国内常将用细菌制作的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而将用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经人工自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出现较慢,但免疫力较持久,故临床上多用于预防。人工自动免疫制剂其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以及各种新型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等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约2~3周,临床上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主要有抗毒素、抗菌血清与抗病毒血清、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 过继免疫治疗是指给患者转输具有在体内继续扩增效应细胞的一种疗法。如给免疫缺陷病患者转输骨髓细胞;给肿瘤患者输入体外激活扩增的特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的LAK细胞等。应用时应考虑供者与受者之间HLA型别是否相同,否则输注的细胞会被迅速清除,或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再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取患者自身或异体骨髓或脐血输入患者,移植物中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内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和形成免疫力。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以及某些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等。 在医学制剂影响免疫功能的制剂主要有两类:免疫增强剂和免疫仰制剂。免疫增强剂是指通过不同方式,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类免疫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的疾病及免疫缺陷病。免疫增强剂种类很多,按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可分为三类:一是免疫替代剂,用来代替某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生物因子的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等;按其作用性质又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按其来源则可分为细菌性免疫增强剂及非细菌性免疫增强剂。二是免疫恢复剂,能增强被抑制的免疫功能,但对正常免疫功能作用不大。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内毒素、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转移因子、双链聚核苷酸、佐剂等。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的制剂。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泼尼松龙等;(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免疫学诊断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对传染病、免疫性疾病等进行和免疫功能进行测定。由于免疫学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常用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免疫诊断方法具有体液免疫试验。细胞免疫试验和皮肤试验三种。 抗原抗体反应在体内表现为溶细胞、杀菌、促进吞噬、中和毒素或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等;在体外可出现凝集、沉淀、细胞溶解和补体结合等可见反应。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临床上多用血清标本进行试验,故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曾被称为血清学反应。但随着免疫学

免疫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7)课程名称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总学时数36

第六节免疫学方法及其 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2学时) 第一段简要介绍了中医学有关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和贡献。 第二段简要介绍了免疫学的定义、分化和与中医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第一句化有定义的意义:“现代免疫的概念认为免疫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生理性平衡,在多数情况下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如其功能发生异常,则也可发生疾病。” 第三段进一步解释免疫的功能、功能紊乱的表现和与中医药的关系: “人体免疫功能主要有三种:免疫防御功能、自身稳定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 1)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并免除毒素的毒害作用,以及抵抗各种异体抗原物质的侵袭能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自身稳定功能指机体清除自身衰老及伤亡的细胞,以利于组织细胞更新、维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亦即清除内源性抗原(类似内邪),以保生理功能的稳定性。 3)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T细胞能识别并杀伤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包括癌细胞。 第四段,阐述了章教授的观点: “正气能驱除外邪、内邪,维持人体健康,所以,免疫功能与其相似。正气是由肾脏的先天精气、脾运化的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构成,所以中医的肾、脾、肺三脏与免疫功能关系也较大。”“正气与肺、脾、肾关系密切,肺、脾、肾的强弱决定正气盛衰。根据中医理论,肾是根本,脾是化源,肺起敷布和辅助作用,就机体免疫功能而言,肾虚免疫功能损害最重,脾虚次之,肺虚又次之,若慢性病久病失治,由轻而重,也多肺→脾→肾的规律发展,从而说明了中医脏象学说与现代免疫学的联系。” 第五段讲“用免疫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目的及意义”。 1)探讨有关中医理论。虚证——免疫功能一般低下,且以细胞免疫功能较为明显;实证——免疫功能有亢进趋势,具有较大理论和实际意义。 2)阐明中医治疗机理。一些中药能调节免疫功能:扶正固本药促进免疫功能;祛邪药抑制免疫、防治过敏反应。今后的任务是进一步阐明其作用原理,提高疗效,并弄清其适应症(这个观点十分重要,确实是中医药研究的方向之一)。 3)发掘开发中药。发展促进免疫或抑制免疫中药,开发产品。 4)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学及免疫学。(介绍了两个观点:)(1)可将中医与免疫作为中西结合的突破口。(2)弄清正气、内邪、外邪、虚证、实证与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抗原、免疫分子等免疫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将大大有利于中医学与免疫学的发展。 6.6.1 免疫学的主要方法 介绍了几个定义: 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测定。 (1)体液免疫测定主要利用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一些辅助因子参与下出现反应,从而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测知未知抗体或抗原。此外,尚包括检测体液中的各种可溶性免疫分子,如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复合物、溶菌酶等。 (2)细胞免疫测定法是根据各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表面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和产生的细胞因子等,测定各种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和功能,以帮助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 进而介绍了其延伸的内容“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传染病、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领域,也可用于微量蛋白、微量分泌激素、微量药物中抗原等的测定。中医中药的疗效及机理、某些中医

《免疫学应用》word版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 【学习建议】 本章内容介绍了如何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进行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如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肿瘤、器官移植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学习本章内容需掌握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基本概念、特点、区别、用途、获得方式及常用制剂。熟悉应用人工免疫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免疫学检测的常用方法种类和用途。 【知识结构图】 【 一、免疫学预防 (一)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二)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三)用于免疫预防的生物制剂 二、免疫治疗 (一)免疫调节剂 (二)免疫抑制剂

三、免疫学检测法 (一)抗原抗体的体外检测法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淋巴细胞的鉴定及其功能检测 1.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检测 2.B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检测 【概念简释】 1.自然免疫:指机体通过自然方式获得的免疫力,包括自然自动免疫和自然被动免疫。机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后所自主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称为自然自动免疫。机体在胚胎期和婴儿期通过胎盘和母乳获得的来自母体的免疫力称为自然被动免疫。 2.人工免疫:机体通过人工接种疫苗、类毒素或注射抗毒素、免疫效应细胞等物质所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式称为人工免疫。人工免疫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通常用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3.主动免疫(自动免疫):机体本身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建立的免疫。主动免疫的获得方式包括天然自动免疫和人工自动免疫。前者是通过隐性感染或患传染病后获得;后者是通过人工给予疫苗、类毒素后获得。 4.被动免疫:机体直接接受他人或动物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效应物质而立即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力。被动免疫包括天然(自然)被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前者是指母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或初乳传递给胎儿或新生儿,使之被动获得免疫力。后者是将制备好的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抗病毒血清等直接注入机体,使之被动获得某种特异性免疫力。 5.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从而获得对某种病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工自动免疫可长期、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发生,但产生作用较慢。 6.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入免疫应答产物如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免疫治疗,但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7.生物制品:用于人工免疫和免疫诊断的生物制剂的总称,包括疫苗、类毒素、抗毒素、小分子免疫肽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细胞因子、免疫效应细胞、以及用于免疫诊断的制剂如诊断菌液、诊断血清等。 8.疫苗:由病原微生物或其抗原成分制备的人工自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包括由细菌制备的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等制备的疫苗。根据疫苗所用的微生物制品的性状及制备方式,又可将疫苗分为活疫苗、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等不同类型。 9.活疫苗:采用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病原体株制备的疫苗,如碳疽菌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10.死疫苗:选用抗原性强的病原体标准株人工培养,经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灭活后制备的疫苗。如狂犬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 11.亚单位疫苗:提取病原体中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有效免疫原成分制备的疫苗。亚单位疫苗的优点是不含病原体核酸成分,避免了某些病毒的致癌危险。亚单位疫苗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裂解病原体提取有效成分制备,也可通过基因重组方法制备,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制备的乙肝亚单位疫苗就是用基因重组方法制备的,因此也是基因工程疫苗。 12.合成疫苗:用人工合成的多肽抗原(含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抗原成分)连接在适当载体和佐剂上制备的疫苗。优点是可大量人工合成,避免了有些病毒不能人工培养制备疫苗的缺憾。 13.自身疫苗:从病灶中分离病原体,经处理制备成死疫苗后再给患者自身进行多次皮下注射,用于治疗反复发作、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如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顽固性感染。 14.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后,毒性消失而仍保留抗原性,称为类毒素。类毒

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酶、荧光素、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ICC). 一、标本制备 石蜡切片:组织取材、固定、包埋,切片(一般的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厚度要求5~7 μm,常规病理切片2~3 μm) 二、实验试剂 PBS、柠檬酸三钠?2H2O、30%H2O2、柠檬酸、山羊血清、第一抗体、第二抗体 三、操作步骤: 1)常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PBS洗 3次,5分钟/次. 3)抗原修复:用0.1M柠檬酸钠缓冲液(pH6.0)于微波炉(750W煮沸3分钟,90W11.5分 钟)修复后,组织切片自然晾至室温. 4)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3%H2O2室温湿盒孵育10分钟. 5)PBS洗3次,5分钟/次. 6)正常山羊血清室温湿盒封闭30分钟. 7)一抗孵育:将组织切片于稀释的一抗溶液中4℃湿盒孵育过夜. 8)室温复温15分钟. 9)1PBS洗 3次,5分钟/次. 10)二抗室温湿盒孵育30~60分钟. 11)PBS洗 3次,5分钟/次. 12)DAB显色,室温1~10分钟,显微镜下掌控. 13)ddH2O洗 3次,5分钟/次. 14)苏木素复染1~10分钟,1%盐酸酒精分化,显微镜下掌控. 15)脱水:95%乙醇2次,10分钟/次→无水乙醇2次,10分钟/次. 16)透明:二甲苯2次,10分钟/次. 17)中性树胶封片.

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应用

浅谈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得应用 摘要:免疫学技术在国内外得应用已就是日趋广泛。近年来,由于任何有关抗原抗体得研究均可使用免疫技术,使免疫学技术早已超越了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植物学、动物学、药学、生物学等其她科学领域,免疫学技术本身也在迅速发展。免疫学就是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中得前沿学科,本文仅就免疫学在某些领域得具体应用做简要得评述。 关键词:免疫酶;免疫检测;免疫与中医药 一、免疫学在分子生物学中得应用 免疫学技术已从早年应用于微生物学发展到应用于分子生物医学研究得许多方面。目前,它已成为兴学科生物学研究得重要工具之一。在此次免疫技术涉及得分子生物学应用中,我们所涉及到免疫电泳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等等,我们就免疫酶技术做一概述。 免疫酶技术就是一项定位,定性与定量得综合性技术,已就是将一定得酶通过共价桥而标记抗体,在抗原抗体结合时,酶与底物作用,产生有色物质,对后者可进行定位或定量检测。现已有酶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均向酶免疫测定等方法。后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游离抗原与标记抗原竞争结合抗体,如果游离抗原浓度高,就会抢去抗体,使供氢体得以接触酶而使酶得活性增加。用分光光度记可测出反应前后酶活性得变化。免疫酶技术如与新技术进一步结合,可提高其灵敏度与可靠性。

二、免疫学在医学中得应用 免疫学在医学中广泛应用于传染病预防,疾病治疗,免疫诊断。现代免疫学认为,机体得免疫功能就是对抗原刺激得应答,而免疫应答又表 现为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排除非己得能力。免疫功能根据免疫识别发挥作用。这种功能大致有对外源性异物(主要就是传染性因子)得免疫防御;去除衰退或损伤细胞得免疫,以保持自身稳定;消除突变细胞得免疫监视,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学细胞免疫测定。 近代免疫学广泛采用了细胞生物学、免疫血清学、免疫标记、免疫组化等多方面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了一系列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用于 检测各类免疫细胞得表面标志(包括抗原及受体)、细胞得活化、增殖、吞噬、杀伤功能、各种细胞因子得活性或含量等方面。这些技术为深入研究与认识机体免疫系统得生理、病理改变,阐明某些疾病得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提供了有用得手段。随着细胞免疫学得迅猛发展,时有新得细胞免疫检测技术出现。近年来,新发展得项目集中在对有关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受体方面得检测。我们以此为例简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人类淋巴细胞在体外与特异性抗原(如结核菌素)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等一起孵育,T细胞即被激活而向淋巴母细胞转化。T细胞转化过程可伴随有DNA、RNA、蛋白质得合成增加,最后导致细胞分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计数转化后得

免疫学应用

第二篇免疫学应用 1 血清学检测技术 2 细胞免疫反应检测 3 免疫学制备技术 4 免疫学防治 5 免疫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第一章血清学检测技术 1 免疫学检测的类型 (1)血清学检测:抗体或抗原 (2)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效应细胞的数量或功能 2、血清学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交叉反应程度于区分血清型或亚型。 (2)可逆性:是免疫亲和层析的依据之一。 (3)阶段性:标记抗体技术不存在阶段性。 (4)饱和性:抗体或抗原过多导致前带或后带现象 血清学交叉反应 作为研究物种进化关系的证据之一; 成为某些自身免疫病发生的原因; 是异源疫苗应用的理论基础; 可能给鉴别诊断、预防接种造成干扰或影响 的程度是区分两个菌株(毒株)血清型或血清亚型的重要依据: R=×100% r1=异源血清效价1 / 同源血清效价1; r2=异源血清效价2 / 同源血清效价2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 本质:化学反应动态平衡 原理:抗原与抗体的非共价键结合 应用:免疫亲和纯化 两个概念: 亲和力(affinity):单个结合位点间的作用 亲合力(avidity):多个结合位点间的作用 参与抗原抗体反应的非共价键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1抗原抗体的性质和数量 (1)单价抗体与多价(二价)抗体 (2)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 2 电解质:常用生理盐水,但禽类需使用10倍浓度的NaCl溶液。 3 温度、pH、电泳、振荡、杂质等 格子学说(lattice theory):形成网格状免疫复合物的第一个条件是抗原抗体必须至少为二价格子学说(lattice theory):形成网格状免疫复合物的第二个条件是抗原抗体的比例适当 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类型 1、能产生肉眼直接可见反应的: 包括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完整版)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 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 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 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 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免疫印迹法则首先通过电泳分离标准的已知抗原,然后将电泳分离的蛋白 质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浸于待测血清中。如果血清中含有与一种或几种抗原相对应的抗体的话,则在该抗原印迹部位形成免疫复合物沉淀。在洗去未结合的抗原和抗体后,在膜上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此抗体可以和病毒抗原与人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发生反应,最后加入显色底物(可以是普通显色剂,化学发光剂或放射性同位素等)进行显色。由于利用了第二种抗体进行了信号放大,并且可以利用高灵敏的显色方式,灵敏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该方法已经利用凝集反应检测抗原-抗体反应也是较传统的手段之一。利用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不溶性的颗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通过凝集现象,就可以达到检测的目的。无论是直接凝集法还是间接凝集法都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还可以利用二抗对信号进行放大,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免疫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 (45090729)

免疫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1.免疫学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现今食品检测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可检出方法中挑选出快速、灵敏、准确,并且还能进行多组分分析的检测技术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免疫反应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选择性,抗原抗体的亲和数通常为109或更高。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免疫分析技术操作简单、速度快、分析成本低,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已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的抗体将会生产与供应;灵敏、抗干扰强的标记物和标记方法的发展;加上多残留组分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和免疫分析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与其他技术联用,分子印迹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和免疫核酸探针技术等新方法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必将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下面就介绍3种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免疫学方法。 1.1免疫酶技术(Enzyme immunoassay EIA) 1.1.1基本原理 免疫酶技术[3]是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结合的免疫学分析技术,该方法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抗原或抗体的定位研究,还可定性或定量地检测体内的半抗原、抗原或抗体。其原理是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用交联剂等结合起来,此种标记抗原或抗体可与组织内的或固相载体上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底物加入相应酶时,底物被酶催化生成可溶性或不溶性呈色产物。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性或定量。根据呈色深浅,确定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与活性。不溶性呈色产物,则可用光学显微镜或电镜进行检测。 1.1.2主要特点及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免疫酶技术所用的酶要求纯度高、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专一性强、性质稳定、来源丰富、价格不贵、制备成的酶标抗体或抗原性质稳定,继续保留着它的活性部分和催化能力。目前在食品科学中出现的许多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是利用免疫酶技术。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已用于食品、饲料以及生物材料中黄曲霉毒素(AFT)测定。AOAC及IUPAC已将该方法列入了正式方法[4]。并且许多商品性试剂盒也被研制成功,应用于对AFT的快速检测。1.2放射免疫技术(Radio Immunoassay,RIA) 1.2.1基本原理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待测物,形成标记抗原。以一定量的标记抗原,与各种不同量的

免疫学应用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 主要内容 (一)免疫学防治 1.重要概念 (1)自然自动免疫:指机体受到各种病原体隐性或显性感染后主动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2)自然被动免疫:指机体经胎盘或初乳被动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3)人工自动免疫:指给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4)人工被动免疫:指给机体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其他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5)生物制品: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免疫细胞制剂、细胞因子及免疫诊断用品(诊断菌液、诊断血清)等统称为生物制品。 (6)疫苗:用细菌制成的抗原性生物制品称为菌苗。以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习惯上把以上两类制剂统称为疫苗。 (7)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微生物标准菌株经大量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或灭活而制成的预防制剂。 (8)活疫苗:指用人工定向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预防制剂。 (9)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3%~0.4 %甲醛处理,使其毒性消失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 (10)自身疫苗:从病灶中分离出病原体,经处理后再给患者自身注射的死疫苗。 (11)亚单位疫苗:从病原体各组分中提取的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成分制成的疫苗。 (12)合成疫苗:用人工合成肽抗原,配以适当载体与佐剂制成的疫苗。 (13)抗毒素:是将类毒素多次给动物注射后,取其血清提取纯化制成的生物制品。 (14)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分别由健康产妇胎盘血和正常人血浆中 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的生物制品。 (15)免疫增强剂:指能增强、促进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 (16)免疫抑制剂:是一类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

免疫学应用试题

第九部分免疫学应用(第24,25章) 一、选择题 1.在双向免疫扩散实验中,抗人IgG抗体的Fab段与下列哪种抗原间可形成沉淀线 A.IgA B.IgG C.IgM D.IgE E.全都不能 2.下列哪项检测不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水平 A.血清IL-2水平的检测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组胺释放试验 D.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E.Tc参与的特异性细胞毒试验 3.在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中,应选择下列哪组试剂 A.患者血清,荧光素标记的梅毒螺旋体 B.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荧光素标记的兔抗人Ig C.梅毒螺旋体,荧光素标记的患者血清,兔抗人Ig D.梅毒螺旋体,荧光素标记的兔抗人Ig E.患者血清,荧光素标记兔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4.对局部组织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检测应运用 A.直接电镜观察 B.沉淀反应 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E.免疫荧光检测试验 5.①辣根过氧化物酶,②琥珀酸脱氢酶,③酸性磷酸酶,④碱性磷酸酶。目前较常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酶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E.①+④ 6.①ConA,②PHA,③SPA,④BSA。上述哪些是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常用的有丝分裂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E.②+④ 7.下列哪种方法最适用于两种抗原的抗原相关性分析 A.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B.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C.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D.对流免疫电泳 E.荧光抗体试验

8.①抗体的独特型,②抗原的决定簇,③抗体的超变区,④抗原的结合价。上述哪些因素决定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A.①+③ B.② C.②+④ D.②+③ E.①+④ 9.①血清中IgE的含量,②肾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③淋巴细胞膜表面的SmIg,④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抗红细胞抗体。上述哪些物质的检测最适宜选用直接荧光抗体法 A.①+④ B.② C.③ D.②+③ E.③+④ 10.在ELISA间接法检测时,其底物的显色强度 A.与被测抗体成正比 B.与被测抗体成反比 C.与包被抗原成正比 D.与底物量成反比 E.与酶标抗体量成正比 11.测定血清IgG含量的首选方法是 A.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B.双向免疫扩散法 C.单向免疫扩散法 D.免疫电泳法 E.间接凝集抑制法 12.①抗原只含两个决定簇,②抗体为IgM,③抗体被木瓜蛋白酶水解,④抗体被胃蛋白酶水解上述哪些情况可使抗原抗体反应的沉淀线不出现 A.① B.② C.③ D.④ E.③+④ 13.①ELISA夹心法,②ELISA间接法,③间接凝集抑制试验。上述哪些试验中需要抗抗体 A.① B.② C.③ D.①+③ 14.抗原与抗体间的亲和力大小取决于 A.抗原与抗体间的结合价 B.抗原与抗体间的空间构型互补性 C.抗原与抗体间的表面电荷 D.抗原与抗体上各基团的解离性 E.抗原与抗体间形成免疫复合物的能力 15.①人IgG,②牛血清白蛋白(BSA),③鸡红血球,④金黄色葡萄球菌。上述哪些是适合于用沉淀反应检测的抗原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 E.③+④ 16.①单向扩散试验,②双向扩散试验,③对流免疫电泳,④免疫电泳。上述沉淀反应中,哪些适合于抗原成分的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②+④ 17.反向间接凝集反应是 A.以抗原致敏载体颗粒以检测抗体 B.以抗体致敏载体颗粒以检测抗原

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华南农业大学 免疫学课题论文 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姓名:郭伟雄 专业:生物技术 学号:201130700105 2013年10月20日星期四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 (1) 1.免疫系统 (1) 1.1 免疫系统的定义 (1) 1.2 免疫系统的组成 (1) 1.2.1 免疫器官和组织 (1) 1.2.2 免疫细胞 (1) 1.2.3 免疫分子 (1) 1.3 人体的三道防线 (1) 1.3.1第一道防线 (1) 1.3.2第二道防线 (1) 1.3.3第三道防线 (1) 1.4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1) 1.5 免疫的功能 (1) 2.免疫与传染病 (2) 2.1 传染病的概念及其特点 (2) 2.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2) 2.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 2.3.1管理传染源 (2) 2.3.2切断传播途径 (2) 2.3.3保护易感人群 (2) 3.安全用药 (2) 3.1 防止滥用药物 (2) 3.2 尽量少联合用药 (2) 3.3 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2) 3.4 防止药物过敏 (2) 3.5 掌握剂量 (3) 3.6 用温开水服药 (3) 3.7 按时按要求服药 (3) 3.8 禁服过期药品 (3) 3.9 使用新药物时须慎重 (3) 4. 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 (3) 5.总结 (3) 参考文献 (3)

摘要 从本质上讲,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它包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这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本文主要对免疫系统,免疫与传染病,安全用药和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免疫;传染病;预防;安全用药 Abstract Essentially, immunization is a physiological protection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human body relies on this kind of feature recognition "yourself" and "f" composition, undermining and rejection antigen, which entered the body material,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health of human body. It includes the body of foreign bodies (pathogenic biological or pathogenic biological) to identify, eliminate or wipe out and a series of process. This process may cause their own tissue damage, or may not have tissue damage. Said in summary, the func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defence function, stable function, and immune surveillance function, these functions once disorders, namely the immune pathological reaction. This paper mainly on the immune system, immu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tion safety and to protect our immune systems are reviewed. Keywords: immune;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Safe drug use

免疫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的原理、方法和例子 生工0902 陈志国 0909030201 1.免疫学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现今食品检测技术已日趋成熟,在可检出方法中挑选出快速、灵敏、准确,并且还能进行多组分分析的检测技术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免疫反应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选择性,抗原抗体的亲和数通常为 109或更高。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免疫分析技术操作简单、速度快、分析成本低,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已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标准化的抗体将会生产与供应;灵敏、抗干扰强的标记物和标记方法的发展;加上多残留组分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和免疫分析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与其他技术联用,分子印迹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和免疫核酸探针技术等新方法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必将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下面就介绍 3 种食品检测中常用的免疫学方法。1.1 免疫酶技术(Enzyme immunoassay EIA) 1.1.1 基本原理 免疫酶技术[3]是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结合的免疫学分 析技术,该方法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抗原或抗体的定位研究,还可定性或定量地检测体内的半抗原、抗原或抗体。其原理是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用交联剂等结合起来,此种标记抗原或抗体可与组织内的或固相载体上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底物加入相应酶时,底物被酶催化生成可溶性或不溶性呈色产物。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性或定量。根据呈色深浅,确定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与活性。不溶性呈色产物,则可用光学显微镜或电镜进行检测。 1.1.2 主要特点及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免疫酶技术所用的酶要求纯度高、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专一性强、性质稳定、来源丰富、价格不贵、制备成的酶标抗体或抗原性质稳定,继续保留着它的活性部分和催化能力。目前在食品科学中出现的许多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是利用免疫酶技术。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已用于食品、饲料以及生物材料中黄曲霉毒素(AFT)测定。AOAC 及 IUPAC 已将该方法列入了正式方法[4]。并且许多商品性试剂盒也被研制成功,应用于对 AFT 的快速检测。1.2 放射免疫技术(Radio Immunoassay,RIA) 1.2.1 基本原理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待测物,形成标记抗原。以一定量的标记抗原,与各种不同非标记待测物和一定浓度的特异性抗待测物抗体相互作用,其反应遵照质量作用定律,标记待测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1. 内容 1.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条件依赖性 2. 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3.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电镜技术、发光免疫测定法。 2. 练习 一、填空 1.抗原、抗体反映的一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条件依赖性 2.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比例和适当的条件下的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 沉淀现象,成为____。 答案:沉淀反映 二、判断 1、免疫测定法包括面面免疫标记技术、免疫亲和层析、免疫定位分析、免疫生物传感 器技术等,其中尤其以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的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答案:N 三、简答 1、什么是凝集反应?简述两种凝集反应的具体方法 答案:颗粒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反映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现象,称凝集反应。 方法:(1)直接法:包括玻片法和试管法等.(2)间接法:典型的间接凝集试验,基本原理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到适当载体上,使其成为人工的“颗粒性抗原”,从而也会产生凝集反应而可用肉眼检出。 3. 测验 一、填空 1.由特异性抗体抑制相应抗原的生物学活性的反应,称为____。 2.补体结合试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 1.血清学反映的一般规律有哪些?试一一加以简介。

2.补体结合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何优缺点? 4. 案例 5. 资源下载 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 6. 扩展学习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Prescott LM, Harley JP, and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4.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期刊: 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 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 参考网址: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ppt://159.226.80.1/chinese.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https://www.doczj.com/doc/c36933344.html,/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s://www.doczj.com/doc/c36933344.html,/

免疫习题 免疫学应用

一、选择题 1.在双向免疫扩散实验中,抗人IgG抗体的Fab段与下列哪种抗原间可形成沉淀线 A.IgA B.IgG C.IgM D.IgE E.全都不能 2.下列哪项检测不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水平 A.血清IL-2水平的检测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组胺释放试验 D.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E.Tc参与的特异性细胞毒试验 3.在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中,应选择下列哪组试剂 A.患者血清,荧光素标记的梅毒螺旋体 B.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荧光素标记的兔抗人Ig C.梅毒螺旋体,荧光素标记的患者血清,兔抗人Ig D.梅毒螺旋体,荧光素标记的兔抗人Ig E.患者血清,荧光素标记兔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4.对局部组织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检测应运用 A.直接电镜观察 B.沉淀反应 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E.免疫荧光检测试验 5.①辣根过氧化物酶,②琥珀酸脱氢酶,③酸性磷酸酶,④碱性磷酸酶。目前较常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酶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E.①+④ 6.①ConA,②PHA,③SPA,④BSA。上述哪些是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常用的有丝分裂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E.②+④ 7.下列哪种方法最适用于两种抗原的抗原相关性分析 A.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B.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C.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D.对流免疫电泳 E.荧光抗体试验 8.①抗体的独特型,②抗原的决定簇,③抗体的超变区,④抗原的结合价。上述哪些因素决定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A.①+③ B.② C.②+④ D.②+③ E.①+④ 9.①血清中IgE的含量,②肾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③淋巴细胞膜表面的SmIg,④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抗红细胞抗体。上述哪些物质的检测最适宜选用直接荧光抗体法 A.①+④ B.② C.③ D.②+③ E.③+④ 10.在ELISA间接法检测时,其底物的显色强度 A.与被测抗体成正比 B.与被测抗体成反比 C.与包被抗原成正比 D.与底物量成反比 E.与酶标抗体量成正比 11.测定血清IgG含量的首选方法是 A.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B.双向免疫扩散法 C.单向免疫扩散法 D.免疫电泳法 E.间接凝集抑制法 12.①抗原只含两个决定簇,②抗体为IgM,③抗体被木瓜蛋白酶水解,④抗体被胃蛋白酶水解上述哪些情况可使抗原抗体反应的沉淀线不出现 A.① B.② C.③ D.④ E.③+④ 13.①ELISA夹心法,②ELISA间接法,③间接凝集抑制试验。上述哪些试验中需要抗抗体 A.① B.② C.③ D.①+③

浅谈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应用

浅谈免疫学在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应用免疫学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已是日趋广泛。近年来,由于任何有关抗原抗体的研究均可使用免疫技术,使免疫学技术早已超越了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植物学、动物学、药学、生物学等其他科学领域,免疫学技术本身也在迅速发展。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 一、免疫学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技术已从早年应用于微生物学发展到应用于分子生物医学研究的许多方面。目前,它已成为兴学科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此次免疫技术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应用中,我们所涉及到免疫电泳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等等,我们就免疫酶技术做一概述。 免疫酶技术是一项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综合性技术,已是将一定的酶通过共价桥而标记抗体,在抗原抗体结合时,酶与底物作用,产生有色物质,对后者可进行定位或定量检测。现已有酶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均向酶免疫测定等方法。后一种方法是利用游离抗原与标记抗原竞争结合抗体,如果游离抗原浓度高,就会抢去抗体,使供氢体得以接触酶而使酶的活性增加。用分光光度记可测出反应前后酶活性的变化。免疫酶技术如与新技术进一步结合,可提高其灵敏度和可靠性。 二、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在医学中广泛应用于传染病预防,疾病治疗,免疫诊断。现代免疫学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而免疫应答

又表现为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的能力。免疫功能根据免疫识别发挥作用。这种功能大致有对外源性异物(主要是传染性因子)的免疫防御;去除衰退或损伤细胞的免疫,以保持自身稳定;消除突变细胞的免疫监视,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学细胞免疫测定。 近代免疫学广泛采用了细胞生物学、免疫血清学、免疫标记、免疫组化等多方面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了一系列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用于检测各类免疫细胞的表面标志(包括抗原及受体)、细胞的活化、增殖、吞噬、杀伤功能、各种细胞因子的活性或含量等方面。这些技术为深入研究和认识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病理改变,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了有用的手段。随着细胞免疫学的迅猛发展,时有新的细胞免疫检测技术出现。近年来,新发展的项目集中在对有关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受体方面的检测。我们以此为例简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人类淋巴细胞在体外与特异性抗原(如结核菌素)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等一起孵育,T细胞即被激活而向淋巴母细胞转化。T细胞转化过程可伴随有DNA、RNA、蛋白质的合成增加,最后导致细胞分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计数转化后的淋巴母细胞数,也可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正在分裂的淋巴细胞,用液闪测定仪来确定掺入量以确定淋巴细胞转化率。最近有一种不用同位素,又可用仪器测量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