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旅游的系统管理

生态旅游的系统管理

生态旅游的系统管理
生态旅游的系统管理

生态旅游的系统管理

摘要根据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涵、指导思想和管理原则,将生态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引入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中,提出了生态旅游系统管理的生态风险分析程序和生态风险分析方法,并给出生态旅游系统管理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

关键词生态旅游系统;生态风险;生态风险分析

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强调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满足生态旅游者的需求,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于生态旅游系统管理的论述多是从宏观角度对生态旅游系统进行探讨,对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中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生态旅游系统管理的理论体系,弥补其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不足,还可为生态旅游的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保证生态旅游沿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1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涵、指导思想和管理原则

1.1生态旅游系统的内涵生态旅游系统是生态旅游研究的对象。我国学者杨桂华等人在对各种旅游系统理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系统四体模式”。生态旅游系统四体模式是在旅游系统三体论的基础上创立的,它由生态旅游的主体(生态旅游者)、客体(生态旅游资源)、媒体(生态旅游业)和载体(生态旅游环境)四大要素组成。

生态旅游系统与旅游系统相比,最大差别在于生态旅游系统强调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在生态旅游系统恢复能力范围内的影响不会造成负面影响,一旦超出生态旅游承载力,便会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所以生态旅游特别强调“保护”。

1.2生态旅游系统管理的指导思想

1.2.1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存。当人类经受了各种环境灾难之后,终于认识到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只有树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存、并重的指导思想,才能促进经济与生态长久、和谐的发展。

1.2.2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思维的建立,是生态旅游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一个崭新的指导思想,它全面反映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对发展高层次的生态旅游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2.3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新思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在新世纪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战略任务,它关系到生态旅游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

1.3生态旅游系统管理原则生态系统管理主要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主导与生态基础相结合、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整体统一的4项原则。

2生态旅游系统的生态风险分析

2.1生态风险分析含义

生态风险是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一种状况。

在生态旅游系统中,生态风险分析是指当生态旅游系统受到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的评估。生态风险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种环境危害导致的负效应的科学评价,为生态旅游系统管理提供科学的

依据。生态风险分析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生态学、环境化学、毒理学以及风险等理论为基础,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性问题。

根据产生原因不同,一般将生态风险划分为生物工程引起的生态风险,生态入侵引起的生态风险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风险3类,对于生态旅游管理系统,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风险。

2.2生态风险分析的内容与程序

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生态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受体分析、危害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等内容。

其中,受体分析通常利用定性或定量方法,经过判断和分析,选取那些对风险因子的作用较为敏感或在生态旅游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关键物种、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类型作为风险受体,用受体的风险来推断、分析或代替整个区域的生态风险,恰当地选取风险受体,既可在最大程度上反映整个生态旅游系统的生态风险状况,又可达到简化分析和计算,便于理解和把握的目的。

危害评价时多采用生态毒理学的各项毒性试验指标。暴露评价多采用结合水文、地质、大气等物理条件建立模型的方法。风险表征则综合以上各部分,用定性描述、定量比较以及计算的方法,最终确定风险的有无及可能性概率的大小。

由Barnthouse和Suter提出的生态风险分析的一般程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认可,它同样也适用于生态旅游系统,包括:选择终点,定性和定量描述影响源,鉴别、描述环境和环境效应,采用适宜的环境迁移模型评价暴露的时空模式,定量计算暴露水平与生物效应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综合以上各步做出最终风险评价6个步骤。

在对生态旅游系统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时,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确定受体和终点、风险量表征以及非确定性处理成为3个决定因素。

2.3生态风险分析方法

在以生态旅游系统为研究对象时,根据生态风险分析的准确程度,可将现有生态风险分析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生态风险分析的定性研究,一般利用具有少量定量信息的效应影响做出评价,为决策过程的调查研究获取多层次的信息资料。在建立优先权时,无论是筛选过程或是排序过程,均可利用定性方法。定量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商值法和暴露-反应法。

( https://www.doczj.com/doc/c36141180.html,/travelmanagment/2011/1012/lw201110121652168 622.html)商值法。商值法用于确定生态旅游系统中某一特定的环境污染水平是否有生态学相关意义。其原理是为保护某一特殊受体设立参照浓度指标,然后与估测的环境浓度相比较。超过参照浓度的环境浓度就被认为具有潜在有害影响。由于相对费用低,所依靠的指标和标准比较容易获得,因此在对生态旅游系统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时,商值法被广泛用于建立优先权和评价标准。

(2)暴露-反应法。暴露-反应法是根据在一系列连续暴露条件下受体作出的反应建立起暴露-反应曲线。虽然不如商值法应用普遍,但却具有许多优点,可以用于多种目的的生态风险分析,特别适用于生态旅游系统中风险发生数量的评估。使用暴露-反应法在对生态旅游系统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时,有时很难获得相对应的数据资料。

3生态风险分析在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3.1生态风险分析程序生态旅游系统的风险分析过程,可以分为生态风险辨识、生态风险估计和生态风险评价3个阶段。3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3.1.1生态风险辨识。由于生态旅游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而影响它的风险因素很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并且各风险因素所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管理者在决策时,完全不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或是忽略了其中主要因素,都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但如果对每个风险因素都加以考虑,又会使问题极其复杂化。生态风险辨识就是以系统论的观点,全面分析生态旅游涉及的各方面,将引起生态风险的复杂因素分解成易于被认识的基本单元。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因素间的本质联系,并且分析它们引起生态恶化的严重程度。

3.1.2生态风险估计。生态风险估计就是对辨识出的生态风险进行测量,给定某一生态风险发生的概率。

对生态风险进行概率估计主要有客观

概率和主观概率2种方法。客观概率是根据大量试验,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但在生态旅游中所遇到的事件很难计算出客观概率。主观概率是由于决策的需要,必须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作出估计,而由有关专家根据合理的判断和当时能搜集到的有限信息以及过去长期的经验对事件的概率作出一个合理的估计。主、客观概率的使用方法完全一样,而主观概率在风险估计中的应用近年来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对生态旅游系统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历史资料的借鉴,通常利用主观概率估计的方法对辨识出的生态风险进行估计。

3.1.3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2类:第1类属于规范的决策方法,它能给出方案选择的规则并选出最佳方案;第2类方法只是用来检验各种风险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而不进行方案的选择。现行应用较广的是依据统计量的方法,先计算出目标概率分布的统计量,再根据这些统计量并参考其他管理技术评价的方法得出最后结论。常用的统计量包括均值、方差、变异系数等。

3.2生态风险分析方法

3.2.1生态风险辨识阶段。在生态风险辨识阶段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幕景分析法和筛选—监测—诊断技术。

专家调查法目前是生态旅游系统风险辨识的主要方法,包括专家个人判断法、智暴法和德尔菲法等10余种方法,其中智暴法与德尔菲法是用途较广、具有代表性的2种。专家调查法的优点是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定量的估计;缺点主要表现在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生态风险辨识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确定性严重,有些因素很难定量描述,现有生态风险辨识的理论尚需在可靠性、成本和偏差3方面进行完善。

3.2.2生态风险估计与评价阶段。生态风险估计与评价常用的方法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风险报酬法、风险当量法、解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以及CIM模型。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是一种最简单且易于应用的风险估计方法;CIM模型(控制区

间记忆模型)包括串联响应模型和并联响应模型,它们分别是变量以概率分布形式进行串、并联叠加的有效方法。在CIM模型中,变量的概率分布采取经验分布形式,使风险因素量化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并且易于实现概率的加法与乘法计算,该模型既适合各变量间相互独立的情况,又能解决各变量间存在相关的问题。3.3生态风险管理生态风险管理是对生态风险分析的结果采取对策的过程。通常管理者或决策者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影响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减小这种风险。生态风险分析的结果是进行生态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要使风险分析的结果充分发挥作用,就要求生态风险分析者、生态旅游管理者或决策者之间有良好的相互合作关系。

在生态旅游系统中,由于生态风险分析中的评估结果可能各种各样,对风险的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界线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人为因素在最后的决策过程中将起更大的作用。目前逐渐建立的一些生物保护法,将对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可依赖的标准。

3.4生态旅游系统管理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在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中,决策者常常面临多个目标,需要从几个备选方案中做出决策,选择最优方案。与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更适于生态旅游系统的管理。

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的目标,一般分为效益型目标、成本型目标、固定型目标以及区间型目标等,生态旅游系统管理中经常用到的是效益型目标和区间型目标。由于目标之间量纲的不同,导致决策者进行目标比较时非常困难,因而需要将目标矩阵元素规范化。

4结语

生态风险分析是近10几年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地球表层系统的环境效应,灾害与污染防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于生态旅游系统的管理来讲,其核心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生态风险分析理论为科学地评价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开发者与管理者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提供了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有力工具,从而为生态旅游系统管理和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曾辉,刘国军.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J].中国环境科

学,1999,19(5):454-457.

[5]韩丽,曾添文.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环境动态科学,2001(3):24-26.

[6]李自珍,何俊红.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模型及应用[J].兰州大学学

报,1999(3):154-161.

[7]李国旗,安树青,陈兴龙,等.生态风险研究述评[J].生态学杂

志,1999(5):58-65.

[8]庞少静.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J].环境保

护,2004(9):26-31.

[9]张家界王佳.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2):99-103.

[10]杨通进.争论中的环境伦理学:问题与焦点[J].哲学动态,2005(1):12-15.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旅游解说; 旅游解说就是为了实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等和各种媒介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进行的信息传播行为。 2.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创造满足自身情感需要和特殊经历的过程,是旅游者自身的内在反映。 3.社会承载力; 社会承载力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价值观、道德习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社会规范基础上的量值。 包括:A.旅游感知承载力是指环境空间不致使旅游者产生拥挤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B.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承载力是指保证当地传统文化生态不受外来文化破坏及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前提下旅游地的合理环境容量。 4.生态旅游流: 5.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6.生态美; “生态美”是指由于环境内部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而表现于外部,被人感知的美感。作为自然的一种天然美,多以生命的存在和其表现为样态。 7.生态旅游康乐;

生态旅游康乐即指旅游企业为生态旅游者进行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的各种设施和服务。 8.设施承载力; 设施承载力是以发展因素作为评估参数,按既有设施的供给量所得出的可为多少游客提供服务的数值。 9.绿色宾馆; 绿色宾馆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经营,为游客提供绿色服务和清新舒适的旅居环境。 10.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又称“游人中心”或“游客接待中心”,是接待来访游客的地方,是旅游地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主要窗口。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现实游客中心和安置在互联网上的虚拟游客中心. 11.旅游解说牌示; 标牌是一块能够提供信息、警告或引导的题写木板、金属板或空间。旅游解说牌示是标牌在旅游中的应用与发展,它通过文本、图片和示例等手段,以娱乐和教育方式来与游客交流信息,达到引导游客、增强游客保护意识或管理游客行为等目的的标牌。 12.替代性旅游; 它又可理解为非大众旅游,它是相应于大众旅游(Mass tourism)而产生的,其包括生态游、文化游、教育游、软旅游、休闲游、绿色游等多种旅游产品。 13.《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确认的生态旅游的概念; 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及开发战略 工商管理学院 15旅专升本2班 H1585211 朱莹莹

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 (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 (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 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

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二、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生态旅游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两大原因引发的:一是外在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决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 (2008-2015年) 一、发展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旅游业是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领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相互关联,互相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旅游业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因此,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 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强劲的发展势头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反映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对自身行为的重新审视,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等生态资源单位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持续加大,生态旅游发展环境日渐优化,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带来良好条件和发展机遇。

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生态旅游发展尚存在需要引起重视的突出问题。一是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不高,保护主动性不足;二是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三是生态旅游规划滞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五是在少数地区存在对资源和环境损害现象,一些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环境恶化状况依然存在。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产业,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引领绿色消费、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在很多生态敏感地区,生态旅游是重要的替代产业,是开拓生态补偿机制的新渠道。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塑造生态友好旅游产业形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完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着力强化生态环境教育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展原则 1、严格保护原则 立足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摘要:地质公园的建立在地球科学和旅游业发展史上不能不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次把属地球科学范畴的地质遗迹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提供给现代旅游业开发利用,并构成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合元素。地质公园在开展大众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我国旅游业科技含量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的社会认知层面,因此欲使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一样具有竞争力,并能取得良好的三大开发效益,就必须对地质公园进行其资源开发的强势、弱势、机遇、风险分析。 关键词;地质公园旅游开发SWOT分析 1 引言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陈安泽2002)。地质遗迹是地球内外力演化、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同时也是人类人文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溶、丹霞、雅丹、火山、峡谷、冰川、海蚀、沙漠及三大岩类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连续的地质地层剖面和构造形迹,以及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这些地质遗迹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及美学观赏价值,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长期以来,对地质公园这个特定的地质遗迹保护区能否开展旅游一直存在着争议,或是地质公园一旦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游人开放后能否取得像传统意义那样的普遍旅游效果,也是众说不一的话题。由于地质公园具有专一学科的社会认知层面,因此欲使景观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一样具有竞争力,并能取得良好的三大开发效益,就必须对地质公园进行其资源开发层面的强势、弱势、机遇、风险等诸要素逐一进行分析。 2地质公园开展旅游的必要性 从地质公园的概念定义看,其属于自然公园的一种,与我国现有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同处于并列地位,环境特殊,生态脆弱。地质公园既具有一般自然公园的共性——美学观赏性,又具有其独特的异质性——地学文化性。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吸引功能,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天然的地学科普知识载体,地质遗迹起码能为地球上一种现实的或为一种消逝的文明和文化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地质实物见证,能帮我们诠释困惑人类的一个又一个的“天问”,可以使人们在参观游览中,接触和学习到人类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地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加强科学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素质的提升。从资源观来看,地质公园所纳入保护的地质遗迹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是珍贵的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能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我国生态旅游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我国生态旅游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旅游形式,且承担了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双重责任,提倡让置身原始自然的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美好感受,为保护环境尽自己所能。论文对近十年来的生态旅游的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了解生态旅游的研究情况,并阐述了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Abstract】Ecotourism is a form of tourism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it shoulders the d ual responsibility of maintaining the local people’s life and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t advocates that people who are exposed to primitive nature to experience the good feeling brought by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o thei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ecotourism research in recent ten years are made in this paper,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ecotourism. And the paper expou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cotouris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關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最具有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多达2588个,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在“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30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包括长白山、神农架、武夷山、青海湖、内蒙古达赉湖、张家界、九寨沟、黄龙和高丽贡山等,总面积约14944万公顷。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游客,一些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办生态旅游,然而,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有超过23%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业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出现了自然环境的退化,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我国在资源开发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大多由旅游部门在管理上重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而且旅游收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会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中去。因此,我们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系统,用实际可行的方案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生态旅游客源分析 一些学者曾对在我国的旅游市场研究方面的个别热点城市游客的时序分布做出了相应的研究预测。保继刚选取距离、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教育水平三因素指标,首次将引力模型运用于北京市国内游客的预测,建立了预测全国各省、区到北京游客数量的数学模型[1]。张凌云介绍了在旅游地引力模型的方面国外学者所做的工作,并且展望了发展趋势[2]。韩德宗翻译介绍了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游发生模型[3]。邢道隆通过进行游客抽样调查,对北京市国内旅游市

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实例分析

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实例分析 本文以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地质公园区位、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部分产品开发的不合理以及社区居民参与有限性等问题,提出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喀纳斯 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阿尔泰山的主峰——海拔4374m的友谊峰南坡中山带,行政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面积2500km2,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三国接壤,西与新疆哈巴河县毗邻,东与阿尔泰市相邻,南与吉木乃县相连。地理坐标48o43′00″-54′00″N,87o00′00″-10′00″E。 地质公园所属类型 地质公园类型划分目前还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等级、面积、功能和地质地貌),对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资源的地质成因 喀纳斯地质公园所属的阿尔泰山,在横向上呈逐层升高的阶梯状,明显地划分为四个带状排列的单元:额尔齐斯河谷平缓起伏的山麓平原,稠密细谷切割的低山带,河流强烈切割的中山带以及冰川强烈作用的高山带。在构造上,阿尔泰山系属于一条褶皱断块山,由古生代为底基的古准平原断裂隆起而形成的。古阿尔泰山基本轮廓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再度隆起,以后经老第三纪的漫长剥蚀时期,山势降低,趋于准平原化。古准平原地形在现代阿尔泰山,特别是中山带有广泛分布。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已被夷平的阿尔泰山断块隆起,成为现代高峻的山脉。 喀纳斯地质公园的湖泊按其成因可分为:冰蚀湖、冰川阻塞湖、冰川终碛湖、冰斗湖、冰川热融湖、以及复合成因的冰川湖泊。冰川槽谷是阿尔泰山常见的冰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3)

摘要:生态旅游,十年前对人们来说还是生僻的字眼,而今已遍地开花,红火得很了。传统的山水风光游,把大自然作为消费对象,双方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既花钱享受自然。而生态旅游则对大自然充满了尊重与关爱,双方是一种平等的,朋友的关系。人在欣赏自然的美色的同时,也在聆听自然的呼声,关注和思考着环境问题。这是一种肩负着社会责任感的全新的旅游方式,即融入了环境教育,又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生态意识,生态理念与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以下笔者将从什麽是生态旅游谈起,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并从法律角度探讨其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森林生态旅游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光,度假的空间外,其实也是一个环保教育的“大课堂”。旅游者通过观赏森林生态系统奇特的五种形态,群落结构,呼吸新鲜空气,饮用洁净的泉水,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成语循环,认识森林保护物种,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和改良区域环境等多种功能。森林里的每棵树,每只动物,每条消息,都是极具雄辩力的环保“活”教材。而只有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才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达到经济的良性循环。然而,森林生态旅游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对旅游业,林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很大。相反,如果发展事务,也会带来环境的灾难。因此,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不要讲传统旅游的发展经验生搬硬套。因为森林生态旅游从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效果等方面都不一样:森林生态旅游以保护生态为主,并非追求最大利润;森林生态旅游的受益者除游客和经营者外,还有附近的居民,当前的经济,未来居民,未来经济;环保是森林生态旅游的核心,只能有选择的满足游客需要;传统旅游不同程度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森林生态旅游则以改良生态与发展旅游经济紧密结合。 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仅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尚社会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于是人走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通过参加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与自然的交流,满足精神消费的需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旅游融休闲和科学区及教育为一体,需要依靠科学高标准进行规划和管理,对管理者,游客,导游和经营者都有较高的要求。(二)、我国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考证,中国生态旅游始于舜,盛于唐,宋,即我国生态旅游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种产业则是近代的事,即生态旅游,尤其是森林公园建设,则是一项新兴产业。森林公园的涧流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游览,观光,度假,健身,科学考察,探险等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旅游场所。我国具有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兹1982年我国在湖南诞生了第一个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几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只1997年底,我国建立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