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压力_状态_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_蒙晓

基于压力_状态_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_蒙晓

基于压力_状态_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_蒙晓
基于压力_状态_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_蒙晓

第32卷第3期2012年6月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32,No.3

Jun.,2012

 

收稿日期:2011-09-07 修回日期:2011-11-

15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黄土高原台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分析”(41071057) 作者简介:蒙晓(1987—),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RS与GIS。E-mail:mengqing

sen1987@163.com。 通信作者:任志远(1953—),男(汉族),陕西省兴平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E-mail:renzhy@

snnu.edu.cn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宝鸡市

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

蒙晓,任志远,戴睿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对21个指标进行了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分析了宝鸡市1991—2009年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利用生态安全动态度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研究区未来10a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研究结果:(1)19a间宝鸡市的生态安全值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从1991年的0.650减小为2009年的0.434,平均每年减少0.01749%。(2)以现在的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数预测未来10a的生态安全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从2012—2021年生态安全值将持续减小,2021年生态安全值将减小至0.317。关键词:生态安全动态;PSR模型;灰色系统预测;宝鸡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2012)03-0231-05 

中图分类号:X171.1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and Its Forecast Analysis of Baoji CityUsing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MENG Xiao,REN Zhi-yuan,DAI 

Rui(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Shaanxi 710062,China)Abstract:Pressure—state—response(P—S—R)model was used to p

erform the standardization of 21inde-xes,to determine index weights and to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model.By taking 

BaojiCity as an example,ecological safety problems in Baoji City 

from 1991to 2009were analyzed.Change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area was studied in detail by using dynamic ecological security model.Finally,greysystem budget model GM(1,1)based on the grey system theory was used to forecast ecological security 

inthe next decade.Results showed that(1)ecological security value for the city 

in the past 19years was re-duced year by year,specifically,the value was reduced from 0.650in 1991to 0.434in 2009,with an averagereduction by 

0.01749%;(2)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was used to forecast ecological securitysituation in the next decade.From 2012to 2021,ecological security value will maintain the reducing trendand be reduced to 0.317by 2021.Keywords:e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grey system budget model;Baoji City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

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健康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在人们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

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1]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人地矛盾加剧,人类的生存的环境呈现总体恶化的趋势,人类的生存受到了进一步的威胁。生态安全问题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

国外对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围绕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民族问题、军事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相互关系而展开。具体主要集中在两

个方面:一是基因工程生物的生态(环境)风险与生态(环境)安全;二是化学品的施用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研究层面也主要集中在全球或国家层面,很少涉及地方或区域层面,研究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生态健康、生态风险方面。

国内对生态安全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近年来己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对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区域生态风险分析、景观安全格局、生态全监测与预警以及生态安全管理、保障等方面。近年来以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最为活跃,评价生态安全的手段也趋于多元化,包括用生态足迹法分析生态安全,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评价生态安全,运用等权法、属性识别模型、层析分析法、景观分析评价生态安全[2]。

1991—2009年的近20a中,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宝鸡市作为西部的典型工业城市,其工业企业等数量急剧增长,导致生态安全动态变化明显,对其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代表性,所以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为研究区,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安全动态度模型以及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对宝鸡市1991—2009年的生态安全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探明宝鸡市近年来的生态安全状况。

1 研究区概况

宝鸡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平均海拔618m,东西长156.6km,

南北宽160.6km。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 172km2,其中市区面积555km2,建成区面积83km2。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市下辖金台、渭滨、陈仓3个区和扶风、眉县、岐山、凤翔、宝鸡、千阳、陇县、麟游、凤县、太白9个县。总人口373.14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21 525.5元。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083hm2,高于国际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0.054hm2。

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1992—2010年宝鸡市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宝鸡市历年环境质量调查报告,陕西省环境状况公报,陕西省水资源报告,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研究方法

3.1 生态环境安全值的计算方法

3.1.1 建立评价模型 建立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其中压力、状态以及人文响应分别有7个评价指标[3-7]。具体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值如表1所示。

表1 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权重)

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生态环境压力(P)

(0.366 4)

人口自然增长率C1/%(0.066 3)

年末运营车辆数C2/辆(0.037 4)

工业固废产生量C3/104 t(0.040 8)

工业废水排放量C4/104 t(0.048 4)

工业废气排放量C5/(108 m3)(0.059 1)

农药施用强度C6/(kg·hm-2)(0.032 8)

化肥施用强度C7/(kg·hm-2)(0.034 6)

生态环境状态(S)

(0.214 9)

总人口C8/万人(0.039 9)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9/元(0.043 4)

人均耕地面积C10(103 hm2/万人)(0.030 0)

旱涝保收面积C11/103 hm2(0.024 5)

植被覆盖率C12/%(0.063 1)

水土流失率C13/%(0.041 2)

生态环境人文响应(R)

(0.418 7)

封山育林及当年造林面积C14/hm2(0.0584 2)

水土保持及治理面积C15/hm2(0.046 2)

工业固废处理达标率C16/%(0.054 2)

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C17/%(0.078 6)

废水处理达标率C18/%(0.068 2)

2 水土保持通报 第32卷

生态环境安全值的计算模型:

Ei=∑

i=1

YiWi(1

)式中:Ei———生态环境安全值;Yi———单项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Wi———单向评价指标的权重值;i=1,…,n。

将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其中正向指标是指数值越大生态环境越安全的指标,

负向指标是指数值越小生态环境越安全的指标[

8]

。对正向指标,若Si>Bi,

则Yi=1;Si<Bi,则Yi=(Si/Bi)%。对负向指标,若Si<Bi,

则Yi=1;Si>Bi,则Yi=(Bi/Si)

%。式中:Si———相应评价指标的实际值;Bi———指标的安全标准值;Yi———单项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其中0<Yi<1,此值越大,

表示该项指标越安全。3.1.2 评价指标标准值和权重值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标准值Bi的确定可以是国家、国际与行业的标准,也可以是评价区未受损时生态环境或生态系统的背景值,也可以是科学研究已判定的保障生态安全或不安全的临界值。本文依据上述要求,

并参考相关文献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安全标准值[

9-

11]。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目前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较成熟,故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平均值赋权值,

来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计算过程中的判断矩阵的判定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得

到[

12-

14]。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3.2 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本文借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对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安全动态进行评价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模型有2种类型,在此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为基础引申出生态安全动态度

模型[

15]

:K=Eb-Ea

Ea×1T×100%(2

)式中:Eb,Ea—

——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的生态安全值;T———研究时段,当T的单位为年时,K值就是

该研究区生态安全值的年变化率[

16]

。3.3 生态安全动态预测

本文对生态安全动态预测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基于灰色建模理论的灰色预测法,按照预测问题的特征,

可分为5种基本类型,即数列预测、灾变预测、季节灾变预测、拓扑预测和系统综合预测。这5种预测都是地理学中重要而且常用的预测方法。基于本研究的特征,本文采取灰色系统预测的数列预测法对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进行预测。

所谓数列预测就是对某一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

所作的预测,

其预测的结果是该指标在未来各个时刻的具体值。具体方法是首先对原始数列作累加生成累加数列,即:

X(n)=∑n

i=1

x(n)

(3

)式中:X(n)———累加数列;x(n)———原始数列;n—

——数列的项数。累加数列的变化趋势用如下微分方程表示:

dX

dt

+aX=u(4)[]a

=(BTB)-1 BT

Y(5

)Y为列向量Y=[X(2),X(3),…,X(n)

]T

;B=

-12

〔X(1)+X(2

)〕1-

12

〔X(1)+X(2)〕1 1

-12〔

X(1)+X(2)〕熿燀燄燅

1(6

)微分方程公式(4

)所对应的时间响应函数为X(n+1)=〔x(1)-ua〕e-an+ua

(7

)式中:B———构造数据矩阵;n———时间序列的项数;a,u———中间转变量。a和u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拟

合得到。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态安全值计算结果

通过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及生态安全值的计算模型得出1991—2009年宝鸡市的各项生态安全指标以及整个地区各年份的生态安全值如表2所示。分析表2可知,19a间宝鸡市总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年末运营车辆数、工业固废产生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等指标的生态安全值呈现减小趋势,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旱涝保收面积、工业固废处理达标率、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废水处理达标率6项指标生态安全值呈现增长的趋势。另外,

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率以及当年造林及封山育林面积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的其他指标生态安全值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不明显。总体分析可知1991—2009年宝鸡市生态安全状况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方面表现为工业废水、废气、固废的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从而影响整个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除此之外,对工业废气等的治理力度

32第3期 蒙晓等: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

不大,虽然工业废气、废水、固废等的处理和处置率的安全值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处理与处置的力度不足以与排放所造成的损失抵消,故整体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社会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表现为年末运营车辆的数量增长。汽车尾气排放、能源消耗等。人口压力方面,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生态安全值呈现增大趋势,但是人口密度仍然逐年变大,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之一。综合各项指标的生态安全值可得出宝鸡市各个年份的综合生态安全值,具体表现为生态安全值从1991年的0.033减小为2009年的0.022,平均每年减少0.0579%。其动态变化状态如图1所示。

表2 宝鸡市1991-2009年生态指标安全值

指标C1C2C3C4C5C6C7C8C9

1991年0.027 2 0.037 4 0.040 8 0.048 4 0.059 1 0.032 8 0.034 6 0.035 3 0.012 61992年0.029 0 0.037 4 0.040 8 0.048 4 0.059 1 0.0328 0.034 6 0.034 8 0.007 71993年0.032 8 0.037 4 0.040 8 0.048 4 0.059 1 0.029 5 0.034 6 0.034 5 0.007 31994年0.033 1 0.037 4 0.040 8 0.048 4 0.059 1 0.028 3 0.034 6 0.034 3 0.037 61995年0.035 3 0.037 4 0.040 6 0.042 4 0.054 4 0.019 9 0.034 6 0.034 3 0.007 51996年0.033 1 0.026 1 0.040 8 0.044 0 0.059 1 0.019 4 0.034 6 0.034 3 0.018 71997年0.033 6 0.025 2 0.029 3 0.041 4 0.059 1 0.016 5 0.034 6 0.034 0 0.016 51998年0.033 9 0.025 2 0.029 3 0.041 4 0.059 1 0.016 4 0.034 6 0.033 8 0.040 61999年0.033 6 0.021 6 0.021 6 0.048 4 0.055 2 0.015 4 0.033 3 0.033 6 0.043 42000年0.033 2 0.021 6 0.020 5 0.048 4 0.045 4 0.013 4 0.030 6 0.032 9 0.043 42001年0.035 6 0.018 0 0.022 8 0.048 4 0.033 1 0.014 5 0.031 5 0.032 8 0.017 72002年0.036 4 0.018 9 0.021 3 0.048 4 0.032 9 0.013 9 0.029 6 0.032 8 0.011 02003年0.030 4 0.014 6 0.017 3 0.041 7 0.015 8 0.013 6 0.028 3 0.032 6 0.009 62004年0.036 9 0.014 6 0.014 8 0.047 6 0.014 6 0.013 3 0.025 3 0.032 4 0.007 32005年0.037 0 0.010 2 0.014 6 0.047 1 0.014 4 0.013 0 0.024 0 0.032 6 0.014 82006年0.036 8 0.008 6 0.013 7 0.045 5 0.014 2 0.011 6 0.023 6 0.031 8 0.009 32007年0.035 6 0.006 2 0.013 6 0.044 7 0.011 3 0.014 1 0.023 0 0.031 9 0.010 12008年0.037 8 0.006 1 0.009 7 0.036 4 0.008 3 0.015 8 0.024 2 0.031 8 0.016 82009年0.037 4 0.005 8 0.007 6 0.025 1 0.004 1 0.015 1 0.024 0 0.032 1 0.016 7指标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安全值1991年0.030 0 0.017 9 0.043 7 0.043 7 0.035 5 0.032 1 0.015 9 0.021 0 0.078 6 0.033 01992年0.030 0 0.017 5 0.050 0 0.035 0 0.037 7 0.034 2 0.016 3 0.027 5 0.078 6 0.033 61993年0.030 0 0.024 5 0.041 7 0.034 6 0.039 7 0.034 8 0.012 2 0.026 6 0.078 6 0.033 21994年0.029 3 0.024 5 0.035 9 0.032 6 0.036 7 0.034 3 0.010 3 0.020 2 0.078 6 0.033 31995年0.028 7 0.024 5 0.046 2 0.026 1 0.044 3 0.035 1 0.008 5 0.009 5 0.078 6 0.031 21996年0.028 6 0.024 5 0.048 9 0.025 1 0.046 2 0.039 8 0.020 8 0.022 1 0.078 6 0.033 41997年0.028 1 0.024 5 0.051 3 0.022 7 0.043 4 0.029 8 0.006 2 0.017 8 0.077 0 0.030 81998年0.027 9 0.024 5 0.052 1 0.025 0 0.046 2 0.036 4 0.006 2 0.017 8 0.077 0 0.032 51999年0.027 7 0.024 5 0.052 7 0.025 0 0.046 2 0.042 5 0.002 3 0.024 7 0.078 6 0.032 92000年0.026 2 0.024 5 0.053 8 0.028 2 0.046 2 0.052 6 0.002 5 0.022 9 0.078 6 0.032 72001年0.025 4 0.024 5 0.054 4 0.028 8 0.046 2 0.058 4 0.002 1 0.022 0 0.052 1 0.029 32002年0.023 4 0.024 5 0.055 3 0.027 8 0.003 1 0.053 5 0.022 3 0.026 4 0.054 3 0.028 22003年0.022 9 0.024 5 0.060 1 0.029 0 0.002 5 0.041 7 0.040 8 0.014 9 0.047 0 0.025 22004年0.023 8 0.024 5 0.059 7 0.025 5 0.002 2 0.033 7 0.042 6 0.014 9 0.046 5 0.025 02005年0.023 7 0.024 5 0.060 0 0.029 2 0.002 3 0.024 1 0.042 0 0.014 7 0.046 3 0.024 62006年0.023 3 0.024 5 0.059 7 0.032 4 0.005 3 0.019 1 0.039 3 0.022 1 0.043 0 0.024 22007年0.023 7 0.024 5 0.061 1 0.035 6 0.002 0 0.023 9 0.039 0 0.025 5 0.041 0 0.024 32008年0.023 7 0.024 5 0.061 4 0.036 0 0.002 1 0.020 8 0.042 8 0.019 7 0.033 6 0.023 22009年0.023 7 0.024 5 0.060 9 0.034 6 0.002 1 0.036 6 0.047 7 0.017 1 0.019 0 0.022 0

注:C1—C18与表1中的定义相同。

图1为宝鸡市1991—2009年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图。当生态安全值在图中越接近多边形外侧则生态环境越全,反之,越接近多边形的中心点越不安全,生态环境处于非常恶劣的状态。由图1可以看出,1991—1996年生态安全值变化幅度不明显,1996—1998年出现生态安全值略微减小的情况,1998—2000

2 水土保持通报 第32卷

年生态安全值逐渐好转,从2000年以后生态安全值剧烈减小,至2009年减小至0.022。由此分析可知宝鸡市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形势较严峻,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图1 宝鸡市1991-2009年生态安全动态变化雷达图

4.2 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结果及动态预测结果

以式(2)计算出宝鸡市19a的生态安全动态度K=-0.017 544,负号表示从1991—2009年宝鸡市生态安全值呈现逐年变小的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017 544%。

本文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灰色系统预测,将1991—2009年19a的生态安全值在DPS中处理得出生态安全值的时间动态模型如下:

x(t+1)=

-1.432 173exp(-0.025 315t)+1.465 173(8)式中:x———预测的生态安全值;t———时间。

对当前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检验结果C=0.4490,P=0.8889,C表示由得出的模型计算所得的原始数列的还原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残差值的方差。P表示最小误差概率。由于灰色预测精度检验等级标准中P>0.7,C<0.65即为合格,所以得出的生态安全值的时间动态模型成立。运用式(8)的模型计算得出宝鸡市从2011年起未来10a的生态安全值的预测值如图2所示。

图2 宝鸡市2012-2021年生态安全动态预测值5 结论

本文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宝鸡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模型,分别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人文响应3方面选取了与生态安全相关系数较高的18个指标进行生态安全状态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对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平均值赋权值,这样综合主、客观分析法的优点,使指标权重的评价更趋科学、合理。此外,通过建立生态安全动态度模型对宝鸡市19a间的生态安全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最后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未来10a的生态安全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如下:

(1)从时间序列上分析可知,1991—2001年宝鸡市生态安全值变化幅度较小,10a间生态安全值仅减小0.003 7,而且在1996,1999和2000年甚至出现生态安全值增大,说明在20世纪末期宝鸡市的生态安全状态良好。从2000年开始生态安全值减小趋势明显,直至2009年生态安全值减小至0.022,虽然在某些年份出现过较小增大的变化,但是总体上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原因是2000年以后人口、经济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压力增加,另一方面人们没有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本文在对生态安全的动态进行研究时,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的概念引申出生态安全动态度模型,以研究区生态安全年平均变化率为因变量,以时间为序列的生态安全值为自变量,计算出宝鸡市19a间生态安全值平均年变化率为0.017 544%,使对生态安全动态的研究结果更精确化。

(3)文中利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对研究区2011年以后未来10a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2—2021年生态安全值将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生态安全值从2012年的0.021 58减小至2021年的0.017 18。所以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趋势。

[参考文献]

[1] 万利,陈佑启,谭靖,等.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2):238-244.

[2] 陈星,周成虎.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8-20.

[3] 张文梅.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西安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8,30(12):1916-1922.

(下转第295页)

第3期 蒙晓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宝鸡市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

业生态系统的种植业与渔业生产潜力。

(4)作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历史赋予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更多的是生态功能和休养功能。长株潭城市群应重点开发其特色农业与绿色农业,建设、维护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使森林的覆盖率、蓄林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保持生态系统较高的绿化率,维护整个城市群的生态环境。然而,从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生态系统分析来看,其林业的能值产出从2000年的32.81%增加到2008年的46.68%,9a来,增加了差不多14%,其林业的开发速度过快。在新的形势环境下,历史赋予长株潭城市群的林业生态系统不再是简单的经济产出功能,因此,应加快对该区域林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转化,变经济产出功能为生态保护功能,以更好地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24

(4):374-379.

[2] 吕翠美,吴泽宁.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能值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7):1293-1298.

[3] Howard T O.Environmental accounting:emergy and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New York,USA[M].John Wiley &Sons,Inc,1996:35-52.

[4] 蓝盛芳,钦佩.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2:387-397.

[5] 农业技术经济手册编委会.农业技术经济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238-312.

[6] 陈阜.农业生态学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48-49.

[7] 张希彪.基于能值分析的甘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

(5):165-171.

[8] 张洁瑕,郝晋珉,瑞娟,等.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及其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02-108.

[9] 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等.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6):183-

188.

[10] 周子英,杨君,段建南,等.基于能值理论的长沙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

(4):465-469.

[11] 周萍,刘国彬,侯喜禄.黄土丘陵区退耕前后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9,

25(6):266-273.

[12] 刘继展,李萍萍.江苏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1):29-36.

[13] 王建源,薛德强,田晓萍,等.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7,26(5):718-722.

[14] 姚作芳,刘兴土,李秀军,等.基于能值理论的吉林省农业生态系统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9,28(10):2076-

2081.

[15] 刁丽琼,廖和平,秦伟山.基于能值分析的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

(3):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175-179.

(上接第235页)

[4] 郭斌,任志远,高孟绪.3S支持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测绘科学,2010,35(2):125-129.[5] 房用,王淑军.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山东省森林生态系统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

(11):77-82.

[6] 高春风.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4,30(123):38-40.

[7] 魏兴萍.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1095-1099.[8] 郭斌,任志远.西安城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1):71-75.

[9] 郭斌,任志远.RS,GIS支持下的城市生态安全动态研究:以西安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0):64-70.

[10] 周旭.我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综述[J].西华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200-206.

[11] 喻锋,李晓兵,王宏,等.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地理学报,2006,61(6):645-653.

[12] 魏兴萍.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岩溶,2010,29(2):154-451.

[13] 林年丰,汤洁,王娟,等.松嫩平原西南部的生态安全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7,24(6):868-873.

[14] 张虹波,刘黎明,张军连,等.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J].资源科学,2007,29(4):193-

200.

[15] 周俊霞,刘淑英,王平.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间分异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2):218-

220.

[16] 李月臣.中国北方13省市区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分析[J].地理研究,2008,27(5):1150-1160.

第3期 周子英等: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山西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次 1 立项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2)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3.1国内现状 (3) 3.2国外现状 (4) 4 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5) 4.1编制原则 (5) 4.2技术路线 (6) 4.3技术依据 (6) 5 主要技术内容 (7) 5.1适用范围 (7) 5.2术语和定义 (7) 6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9) 6.1本标准的指标分类 (9) 6.2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1 环境状况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2 生态功能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10) 6.3评价方法的确定 (10) 6.3.1 综合指数法的确定 (11) 6.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1) 6.4综合评价方法确定 (11) 7 参考资料 (11) I

1 立项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06年国务院把山西省确定为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要求山西建立煤炭开采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评价及监管制度。 为落实国务院政策精神,2007年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提出所有煤炭生产企业要实行矿区生态质量季报制度和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审核制度,并进一步明确:加强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科学研究,重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及工程实施效果的技术审核与评估;建设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野外核查与室内纠正相补充的矿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将生态监测和生态质量评价纳入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全面及时掌握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 然而,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规范对煤炭矿山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支撑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工作,保障季报和年审制度的贯彻实施,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10年7月委托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展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1.2 工作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在接到任务后,在收集和归纳总结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开展典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现状和需求调研,广泛征求省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领域专家意见,构建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体系,为实施全省煤炭企业生态环境年度审核制度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制度,科学指导和评估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和绩效,提供标准化的评价依据和技术规范。 2010年7月21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了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研讨会,来自省内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9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就编制组提交的标准体系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对制定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2010年9月,在资料收集与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中心对形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了科学典型性的专家咨询工作,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研讨会的形式。本轮咨询工作共邀请专家8位,其中省内专家5位、省外专家2位和企业内部高级工程师1位。 2010年10月,在多方协调下,中心排出调研小组5组共计24人对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阳 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监测与评价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意义及内容 1. 1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健康的土地生态功能是维系寂静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存安全。现如今,土地资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的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区域土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导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安全成为一大严峻的挑战。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都极为重要,其建设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世界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库区蓄水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其现今的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敏感,并且重庆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中的泥岩层、二叠系炭质页岩夹煤层、志留系页岩等,抗腐强度低,易风化,雨水易软化、泥化,不仅水力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易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问题。同时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土地利用方式将直接威胁水库安全运营的生态脆弱带,所以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系统详细的评价并提出各生态问题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2.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所谓土地生态安全,其确切的含义还没有科学的界定。一般认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不受或少受来自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于威胁的状态。生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没有遭到破坏:其次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功能不受损害。生态系统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是生态安全的一个显性特征。当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出现异常时,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对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而言,它研究区域乃至周边地区人们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统一的目,是由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方面组成的安全复合体系。如果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对上述自然系统安全的影响,显然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动力和出发点,而土地自然生态安全构成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石和核心。因此对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要分别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和土地社会生态安全三个方面考虑,选取各自不同的评价影响因素,共同构成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和2010年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人口、GDP等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两个时期评价结果,分析结果为研究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等定级;对比三峡库区09年和10年的生态安全转变趋势,并对三峡库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意见及建议

宝鸡市生态环境局陈仓分局关于宝鸡通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混凝预制构件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

宝鸡市生态环境局陈仓分局关于宝鸡通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混凝预制构件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 你公司报送的《宝鸡通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技术评估专家意见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区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备案号:2019-610304-30- 03-058499。项目位于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五星村,项目占地面积46306m2(69.46亩),其中建筑面积20800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PC构件生产线车间标准化钢结构厂房、钢筋制作及加工生产线车间标准化钢结构厂房、桥梁梁板预制生产线车间标准化钢结构厂房、住宿、办公楼等。年产PC建筑构件8万方、桥梁梁板2万方。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4万元。该项目在全面落实环评报告表及本批复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满足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才具有环境可行性。 二、在项目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环评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要求,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单位必须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按照《宝鸡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原材料运输、堆放要遮盖;场地四周设围栏,道路临时硬化、及时清理场地弃渣料,洒水抑尘,防止二次扬尘;严格控制施工时段,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施工废水设临时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处置。 2、落实各项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建设封闭生产车间,场内运输道路进行水泥路面硬化,进行洒水降尘;在焊接工位设置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焊接烟尘经除尘器收集处理后在车间内无组织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餐饮油烟安装油烟净化装置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 2、选用低噪声设备,全部设置在室内,合理布局,安装减震装置,经常保养和维护机械设备避免设备在不良状态下运行;加强对交通运输噪声的管理,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且不得产生噪声扰民现象。 3、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同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经厂区化粪池处理后,定期由抽粪车清掏定期外运至阳平污水处理厂处理。 4、废润滑油属于危险废物,建设危废暂存间符合(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暂存,及时送有危险固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模具清理产生的水泥块收集后回用于生产;清洗泥浆收集后暂存固废间,统一定期外售,废钢筋、废塑料薄膜统一收集外售;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三、项目竣工后,须按规定程序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运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

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 论文 题目对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 姓名吴昭 学号3140105351 教师杨京平 专业工科试验班(材料与化工) 学院求是学院

对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 摘要: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等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则反映了人类社会把自然界当成为人类无偿和无限提供资源及服务的传统观念的转变,是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关系。那么怎样才算是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要回答这个问题,必然有赖于建立和完善客观合理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从而对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高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P-S-R概念框架模型。 一、生态安全的概念 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成负相关关系,与生态健康成正相关关系。且安全的生态系统是健康的并具有对各种风险维持其健康的可持续能力。因此,生态安全概念可以用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两方面来定义。(具体见下图) 1、生态风险方面 一般认为,风险是指评价对象偏离期望值的受威胁程度,或某种突发事件的概率。生态风险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承受的风险、干扰或灾害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的可能性。生态风险的识别包含风险因素的确定和生态系统(或环境)脆弱性的认识。 导致环境或生态系统剧变的风险因素有暴雨、台风以及沙尘暴等。而特定风险的存在对生态系统或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则取决于生态系统或环境自身的脆弱性。脆弱性作为一种状态,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1)作用于某一环境状态或生态系统的风险(压力)水平(REI),主要指生态系统或某一环境状态所承受的风险或压力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以及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其对系统的影响程度;2)生态系统对于某一水平风险(压力)的内部恢复力(IRI),一般指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维持自身完整性的内在能力,体现了自然系统对损害的自然免疫能力;3)生态系统或环境对外部压力的外在恢复力(EDI),强调自然系统在已经遭受损害时,可持续维持其结构与功能完整的能力。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1)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3)危险指数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

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土地生态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1概述 1.1生态安全的概念 1)生态安全的背景 “生态安全”这一概念是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背景下提出的。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及结构变化对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安全保障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生物物种的加速灭绝、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水土六十、土地沙化、环境污染、酸雨加剧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胡宇:在我们人类决定师姐各地德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环境后果。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人类还迫切感受到生态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星与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一个里程碑,以这次大会标志,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国际政治的一部分。2002年9月,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进一步商讨生态安全大计。当前,关注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2)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特点 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安全的概念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肖笃宁将生态安全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符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 狭义: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整体水平的反映。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内容和新目标,通常认为,功能正常的生态系统可称为健康系统,它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为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处于受威胁之中。 生态安全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受损害,其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安全的定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认识,这些生态安全的定义存在两方面的局限,一方面,仅考虑了生态风险,而忽略了脆弱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仅把生态安全看成一种状态,而没有考虑到生态安全的动态性。针对这一局限,人们认为, 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应是指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并使得系统的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生态安全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人与自然不收损伤、侵害或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够持续,自然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另一方面,生态安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通过脆弱性的不断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处于健康和有活力的客观保障条件。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计划(2002-2010年) 一、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要求,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和《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进行了系统编制,其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是: 1、将《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精神具体落实到实处。 2、根据宝鸡市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对2002—2010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作出具体规划,同时制定出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1、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状况 我市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程度比较高,已全部完成1:50万区域重力测量及1:20万航磁测量,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覆盖全市应测面积,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可测面积的25.72%,1:5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完成可测面积的20.47%,同时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清了我市的地质构造格架和主要矿产种类在全市的总体分布特征,为我市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秦岭山区(秦岭褶皱系)。全市共发现金属矿产12种,共发现金属矿产地63处,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有10种(占已发现金属矿产种数的83.33%),经勘查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地有45处(占已发现金属矿产地总数的71.43%)。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2处,小型矿床31处。 已勘查金属矿产中金、铅锌等勘查程度较高,主要矿床达到勘探程度,勘查深度为100—300米,其它金属矿产勘查程度相对较低,但总体可达普查程度以上。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 黑色金属矿产:铁308万吨。 有色金属矿产:铜14万吨,铅81万吨,锌277万吨,锑732吨,伴生汞755吨。 贵金属矿产:金87吨,伴生银295吨。 稀散元素矿产:伴生镉2885吨,伴生镓39吨。 3、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非金属矿产勘查工作遍及全区,但在关中川原区(华北地台)相对比较集中。全市共发现非金属矿产30种(含亚种),共发现非金属矿产地119处,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18种(占已发现非金属矿产种数的60%),经勘查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地有43处(占已发现非金属矿产地总数的36.13%),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14处,小型矿床18处。已勘查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钠长石、透辉石等勘查程度较高,主要矿床达到详查程度以上,其它非金属矿产勘查程度很低,大部分在普查程度以下。探明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为: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红柱石29万吨,冶金用白云岩854万吨,冶金用脉石英751万吨,冶金用大理岩20万吨,电石用灰岩43702万吨,制碱用灰岩40670万吨等。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磷47008万吨,硫铁矿(硫)280万吨,蛇纹岩800万吨等。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墨381万吨,水泥用灰岩133619万吨,水泥配料用粘土3351万吨,玻璃用石英岩466万吨,钠长石556万吨,透辉石28980万吨,饰面用花岗岩247万立方米,饰面用大理岩1749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239万立方米等。 4、能源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我市能源矿产主要为煤和地热两类。 (1)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带:一是陇县戚家坡—麟游北马坊的早、中侏罗世内陆盆地型低硫环保煤带;二是凤县倒回沟—太白县大院子的中石炭世山间盆地型优质无烟煤带;三是凤县马厂—扈家窑的早、

材料模型与状态方程

1 John-Cook 材料本构模型 )1)(ln 1)((**m n p y T C B A -++=εεσ& 式中, p ε —— 等效塑性应变; * ε & —— 0.10=ε&s -1的无量纲塑性比,0 * εεε&&&p =; *T —— 相对温度,room melt room T T T T T --= * A —— 屈服应力,Pa ; B —— 应变硬化系数,Pa ; n —— 应变硬化指数; C —— 应变率相关系数; m —— 温度相关系数。 表达式的第一项)(n B A ε+ 表示对于0.1*=ε&和0*=T (等温状态)时的应力与应变的函数关系;表 达式的第二项)ln 1(* ε &C +和第三项)1(*m T -分别表示应变和率温度的影响。 表 Johnson 和Cook 给出的值 韩永要《弹道学报》第16卷第2期

603钢 7.85 210 0.220 792 180 0.016 0.12 1.0 1520 294 (断裂破坏时的)应变 ]1][ln 1][[*5*421* 3 T D D e D D D f +++=εεσ 其中,D 1、D 2、D 3、D 4、D 5输入参数, *是压力与有效应力之比,eff p σσ /* =。 当破坏参数∑ ?=f p D ε ε 达到1时,发生破坏。 * Hirofumi Iyama, Kousei Takahashi, Takeshi Hinata, Shigeru Itoh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luminum Alloy Forming Using Underwater Shock Wave .8th International LS-DYNA Users Conference E/GPa A/MPa B/MPa C n m T melt /K T room /K A7039 337 343 0.01 0.41 1.00

几种信息安全评估模型

1基于安全相似域的风险评估模型 本文从评估实体安全属性的相似性出发,提出安全相似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 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分为评估操作模型和风险分析模型。评估操作模型着重为评估过程建立模型,以指导评估的操作规程,安全评估机构通常都有自己的操作模型以增强评估的可实施性和一致性。风险分析模型可概括为两大类:面向入侵的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 面向入侵的风险分析模型受技术和规模方面的影响较大,不易规范,但操作性强。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规范性强,有利于持续评估的执行,但文档管理工作较多,不便于中小企业的执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主机安全特征的相似性及网络主体安全的相关性视角出发,提出基于安全相似域的网络风险评估模型SSD-REM(security-similar-domain based riskevaluation model)。该模型将粗粒度与细粒度评估相结合,既注重宏观上的把握,又不失对网络实体安全状况的个别考察,有助于安全管理员发现保护的重点,提高安全保护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SSD-REM模型 SSD-REM模型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考虑到影响系统安全的三个主要因素,较全面地考察了系统的安全。 定义1评估对象。从风险评估的视角出发, 评估对象是信息系统中信息载体的集合。根据抽象层次的不同,评估对象可分为评估实体、安全相似域和评估网络。 定义2独立风险值。独立风险值是在不考虑评估对象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形下,对某对象进行评定所得出的风险,记为RS。 定义3综合风险值。综合风险值是在考虑同其发生关联的对象对其安全影响的情况下,对某对象进行评定所得出的风险,记为RI。 独立域风险是在不考虑各评估实体安全关联的情况下,所得相似域的风险。独立网络风险是在不考虑外界威胁及各相似域之间安全关联的情况下,所得的网络风险 评估实体是评估网络的基本组成元素,通常立的主机、服务器等。我们以下面的向量来描述{ID,Ai,RS,RI,P,μ} 式中ID是评估实体标识;Ai为安全相似识;RS为该实体的独立风险值;RI为该实体合风险值;P为该实体的信息保护等级,即信产的重要性度量;属性μ为该实体对其所属的域的隶属

2018二级建造网络继续教育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单选题部分======9分 1.土地胁迫指数是评价区域内土地质量遭受胁迫的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开发等胁迫类型面积表示。当土地胁迫指数大于100时,则取()。 A 1 B 原始数 C 100 D 数据失去意义 2.重要生态类型变化调节指标是根据重要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功能动态变化度进行调节,调节幅度为() A -0.5~0.5 B -1~1 C -1.5~1.5 D -2~2 3.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若CEI>=80的是() A 差 B 中 C 良 D 优 4.下列不属于滩涂湿地的特点的是() A 地势平坦低洼 B 排水顺畅 C 长期潮湿 D 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1.生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中,Aforn的含义是() A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B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C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D 水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2.有林地是指郁闭度大于()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A 0.20 B 0.30 C 0.40 D 0.50 3.中度侵蚀是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在2500~5000 t/(km ·a)之间,平均流失厚度在()mm/a 之间的区域。 A 1.9~3.7 B 2.9~3.7 C 1.9~2.7

D 1.9~4.7 4.()是评价区域绿地、水域湿地和耕地面积占评价区域的比例,是城市生态系统宏观构成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A 生态用地比例 B 绿地覆盖率 C 环保投资占GDP比例 D 水源涵养指数 ======多选题部分====== 5.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指数主要从( )、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等方面表示 A 地表水质量 B 空气质量 C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 D PM2.5 6.城市环境质量主要从( )等方面表示。 A 大气环境质量 B 水环境质量 C 声环境质量 D PM2.5 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分指数 A 生物丰度指数 B 植被覆盖指数 C 水网密度指数 D 土地胁迫指数 ======判断题部分====== 8.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区域内所受纳的环境污染压力,利用评价区域单位面积所受纳的污染负荷表示 对 9.环境限制指数是约束性指标,指根据区域内出现的严重影响人居生产生活安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项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限制。 对 10.生态功能调节指标根据遥感监测功能区内重要生态类型变化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对区域生态功能状况进行调节。 对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

杨凌地区农业设施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现状监测 一、监测目的 1、监测杨凌东部地区大棚土壤肥力和污染情况。 2、监测杨凌东部地区大棚蔬菜中部分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 3、通过对大棚土壤和蔬菜的监测,对杨凌东部地区大棚土壤和蔬菜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对生产中施肥现状提出建议,为生产实际服务。 二、环境现场调查 1、自然环境资料 1.1地理环境 杨凌地处“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中部,位于东经 108°~108°07′,北纬 34°12′~34°20′之间,南望秦岭山脉,紧邻渭河之滨。区域东西长约 1 6 公里,南北宽约 7 公里,行政管辖面积 94.10 平方公里。东距西安市中心 82 公里,西距宝鸡市中心 86 公里。杨凌的北部的土壤结构为黄土,南部为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的秦岭山脉,秦岭植被以森林、灌木为主。秦岭是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岭,为杨凌构成了天然气候屏障。 1.2 地质地貌 杨凌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渭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区南界,因此,区内自南向北分布着渭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等河谷地貌单元,构成本区北高南低,倾向渭河的地形大势。目前,示范区22.12平方公里的用地主要位于二、三级阶地。 1.3气候条件 杨凌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多年平均气温为13℃,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8 小时,年总辐射量114.8 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雨量635.1—663.9 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9 月份为两个降水高峰期;年均植被蒸发量993.2 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13 天,最大积雪厚度2 3 厘米,最大冻土深度24 厘米;主导风向为东风和西风,最大风速21.7 米/秒,干燥度为 1.56%。 1.4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论(一)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论(一) 重视生态安全的评价和信息披露,并对决策者和生态系统的管理者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对广大社会公众具有教育意义以及对公众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是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简要论述了生态安全评价的标准、评价方法和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一、关于评价标准问题 就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而言,虽然不同的评价对象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如果抽象掉具体的评价对象的特定标准,我们总是可以为其找到一种称之为“理想状态”的评价标准。这种“理想状态”的评价标准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即生态巨系统(各生态子系统的有机整合)和各生态子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胁迫力的影响; ②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但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能够消解这种影响并通过自组织能力修复其丧失的部分功能,恢复生态过程的完整性; ③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即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能力,安全的生态系统在外力胁迫下不仅不会降低其向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木材产品等),也不会降低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如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功能),相反这些功

能还应该逐步得到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④生态系统的零风险,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由于人类的自私和对物欲的无限贪婪,人类活动充满了功利性,往往以牺牲一个系统的功能完整来维持或提高另一系统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例如,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人们往往通过增加化学肥料的施用量,从而造成土壤系统的板结和污染,并进而污染水圈、生物圈,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⑤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尽量减少额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维持系统的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和环境功能。据专家测算,我国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2.3%,扣除这一因素,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只有6%左右,这究竟是提高了人类福利还是降低了人类福利?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严肃的问题; ⑥生态系统的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说到底,生态安全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安全,人类的生存总是依托于生态系统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整个世界的国民经济也是建立在由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的,一切威胁生态安全的因素和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都是在动摇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安全的生态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必须把人、人类生存和人类活动纳入自然生物圈中进行综合考虑,人必须把自身视为自然系统中平等的伙伴,不是万物的尺度。在自然生物圈中,人类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9讲陆地自然资源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 第19讲 陆地自然资源) [考纲要求]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问题。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知识讲解] 一、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核心作用。 (2 )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 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新能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相互关系图 (3)总体特征 ①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无限; ③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具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地质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4)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 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陆地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1)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2)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能源 分类

(完整版)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一、安全评价程序 主要包括: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具体程序如图4-l所示 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192-2015 代替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cosystem Status Evaluation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5-03-13发布2015-03-13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 (3) 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3) 6 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 (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

2007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目录 1.自然环境概况 (1) 1.1 地势地貌 (1) 1.2 山河湖泊 (1) 1.3 矿产资源 (2) 1.4 能源资源 (2) 1.5 生物资源 (2) 1.6 江西省气候特点 (3) 2. 生态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 (3) 2.1 生物丰富度指数权重及计算方法 (3) 2.1.1 生物丰度指数分权重 (3) 2.1.2 计算方法 (3) 2.2植被覆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4) 2.2.1 权重 (4) 2.2.2 计算方法 (4) 2.3 水网密度指数计算方法 (4) 2.4 土地退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4) 2.4.1 权重 (4) 2.4.2 计算方法 (5) 2.5 环境质量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5) 2.5.1 权重 (5) 2.5.2 计算方法 (5) 2.6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计算方法 (5) 2.6.1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 (5) 2.6.2 EI 计算方法 (5) 2.7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5) 2.8基础数据来源 (6) 3 2007年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分析 (7) 3.1 2007年江西省十一个设区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7) 3.2 2007年江西省各县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8)

3.3 2007年江西省各设区市辖区内县区生态状况评价结果 (9) 3.3.1 南昌市 (9) 3.3.2 景德镇市 (11) 3.3.3萍乡市 (13) 3.3.4 九江市 (14) 3.3.5 新余市 (16) 3.3.6鹰潭市 (17) 3.3.7赣州 (19) 3.3.8 吉安市 (21) 3.3.9 宜春市 (23) 3.3.10 抚州市 (25) 3.3.11 上饶市 (27) 3.4 我省2006-2007年生态环境状况因子变化分析 (29) 3.4.1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29) 3 结论 (3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几个误区

土地管理与制度改革? 国匕賓圾情报'---------------------------------------------------------?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儿个误区 熊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现有三大主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和分析,指出了当前基于概念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的误区,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思考。研究表明,现有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过于依赖概念模型,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未能体现出与其他类型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差异性和自身的独特性;未来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准确把握土地生态安全科学内涵为前提,以概念模型为参考依据,注重指标体系的时效性,强调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误区思考 土地生态安全作为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础工作在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通过评价形成对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演变过程和危害程度的基本判断。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愈发紧迫,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相关评价正当其时。 现有土地生态安全相关评价主要包括两类: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在未来时段的延续巴二者都需要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来开展相关研究。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科学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到底需要构建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已有指标体系多采用概念模型或框架模型,但对模型存在的问题欠缺考虑和论证,直接影响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信力。本文尝试对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所采用的主流指标体系进行剖析,试图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1指标体系分类概述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指标体系以概念模型和框架模型为主,包括三大类:压力-状态-响应(PSR),经济-环境-社会(EES),混合类(PSR和EES等综合)。 1.1PSR模型,包括PSR、DPSR、DPSIR、IDRIS等模型 PSR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最初应用于土地质量评价叫后演变为DPSIR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应用于环境质量和可持续评价⑴。2002年后,国内学者在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时,对PSR模型进行了部分重构,形成了DPSR模型巴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8XNHO17) 收稿日期:2018-09-08 作者简介:熊建华(1988—),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评价、生态环境效应。E-mail:jhxiong2014@https://www.doczj.com/doc/c3611490.html, 田《2019年第4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