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科医师培养标准

麻醉科医师培养标准

麻醉科医师培养标准
麻醉科医师培养标准

麻醉科医师培养标准

麻醉科细则

麻醉学是以监测、调控和支持病人基本生命功能为主要手段,集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监测治疗、疼痛诊疗、体外循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临床专科。其包括高级麻醉、危重病、疼痛和体外循环等亚专业的培训,根据中国临床麻醉发展的现状,高级麻醉培训又分为胸心血管麻醉、小儿麻醉和神经外科麻醉三类。本细则为前3年的麻醉科专科医师的培养,受训者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麻醉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及监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麻醉各亚专业及相关学科轮转学习。

1.所有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6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30个月的麻醉学所包括的所有亚专科的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1。

(1)第1年:基本培训

1~6月:参加非麻醉科室轮转,在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小儿内科等科室中任选2~3个科室,各轮转2~3个月。

7~12月:参加基本麻醉技能培训(主要为普通外科麻醉和骨科麻醉)。

第1年结束后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方能参加后续的培训。

(2)第2年和第3年:参加麻醉各亚专业科室的轮转。

表1 麻醉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科室轮转时间安排表

轮转亚专

时间

非麻醉轮转(2~3个科

室)6个月基本麻醉技能培训(主要为普通外科和骨科麻醉) 5个月

眼科和耳鼻喉科麻

醉2个月口腔外科麻

1个月

神经外科麻

2个月

胸心血管外科麻

醉3个月

妇产科麻

2个月

小儿外科麻

3个月

门诊和手术室外麻

醉1个月

麻醉恢复

1个月

疼痛治疗(可以是疼痛门诊和/或疼痛病房)3个月

6个月

1个月

36 个月

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三、培养内容及要求

麻醉科医师培养内容主要为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普通外科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普通外科体检方法和普通外科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

熟悉: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腹膜炎、梗阻性胆管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改变、手术治疗和术后合并症。

了解: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例数(≥)

胃肠外科疾病 5

甲状腺、乳腺外科疾病 6

肝胆胰外科疾病 5

(2)基本技能(手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例次(≥)

管理病床3张

全病历书写5份

术前检查工作和手术预核书5份

腹腔穿刺5例

参加普通外科手术15台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熟悉普通外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普通外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二)神经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脑疝的临床表现和抢救;颅脑外伤的判断及处理原则,颅内占位的病变的神经症状和神经系统查体。

熟悉:闭合性原发脑损伤和开放性脑损伤的特点及处理原则;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处理原则,颅脑损伤和外科神

经外科常见疾病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和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了解:颅脑损伤和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方法和脑血管造影、和影像学特点。神经外科介入治疗。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例数(≥)

颅脑损伤10例

颅内肿瘤10例

颅内血管病变 4例

(2)基本技能(手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例次(≥)

管理病床3张

全病历书写5份

术前检查工作和手术预核书5份

腰穿标本采集及脑脊液压力测定 5人次

参加手术15例

脑部(阅读分析)10例

脑部(阅读分析)10例

脑血管造影检查(阅读分析)10例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熟悉神经外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神经外科外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神经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三)神经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神经系统的查体和神经损伤定位,颅内高压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神经系统特殊检查,包括脑电图、肌电图和经颅多普勒的操作及报告分析。

了解: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例数(≥)

脑血管病10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免疫疾病5例

神经变性及遗传疾病5例

脊髓及周围神经疾病5例

昏迷5例

颅内高压10例

脑疝2例

麻醉科医师培训计划

麻醉科医师培训计划 篇一:麻醉科培训计划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麻醉专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麻醉的业务范围由临床麻醉已扩展到危重病监测、疼痛治疗、急救和心、肺、脑复苏等方面。其次,麻醉专业队伍里已越来越多地吸收了大量的高学历、具有研究技能的专业人才。此外,麻醉专业的研究领域从过去单纯的临床观察逐渐伸展到麻药理学、疼痛机制和脑保护等神经科学领域,麻醉学的学术水平也逐渐向高水平发展。然而,任何一名麻醉专业人才都要经历各项规范化的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 格的麻醉专业医生。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护与监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训方法 1、根据本科室临床医师的结构情况及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师,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括: 与麻醉学密切相关的诊断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医学临床“三基”、临床麻醉学等。 3、培训要求

掌握:掌握诊断学中望触叩听诊的训练、全身体格检查训练;掌握临床“三基”中CPR技术和常见无菌操作技术等训练;麻醉学科领域中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疼痛学、急救复苏和药物成瘾与戒断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掌握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相关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麻醉前病史搜集和病情评估;掌握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和麻醉合并症的预防原则;掌握麻醉与监测相关技术的操作及流程;掌握术中生命功能的调控;掌握病情变化的迅速正确判断与处理;掌握常见麻醉合并症和术中危急症的正确处理;掌握术后疼痛治疗及其方案;掌握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原则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掌握危重病人的生命功能的监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判断和维护;掌握急救复苏的技术、流程和组织抢救。 熟悉: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危重和疑难病人和手术的麻醉风险与预防及术中管理;熟悉慢性疼痛的病因学和鉴别诊断;熟悉ICU病人的营养支持;熟悉脑死亡的判断。 了解: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领域国内外理论新进展、前沿监测与治疗技术;了解药物戒断和全麻诱导片受体拮抗剂戒毒的方法。 4、具体实施方法 a、根据本科室医师结构情况,对诊断学及“三基”内容进行全员培训,对低年资住院医师及新毕业轮转医师进行全面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培训及考核。

综合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普通(综合)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普通(综合)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开展儿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的科室,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儿科专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儿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基地条件: 培养二年制综合儿科专科医师的基地: 1.1已经获得上海市住院医师3年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单位(即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总床位数≥200张,年收治病人数≥4000人次,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综合性医院儿科:儿科病区≥2个,总床位数≥80张,年收治病人数≥2000人次,年门急诊量≥20万人次)可申请综合儿科亚专科培训基地,同时必须配备独立的儿科门诊、儿科急诊、儿童保健门诊; 1.2非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但符合综合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的,可提出申请,待审核批准; 1.3不符合基地培训标准,但需要培养儿科医师队伍的单位,可申请挂靠在儿童专科医院基地。联合基地间需签署协作同意书,总住院可在本单位或挂靠单位完成。工资由派出单位发放。 培养三年制综合儿科专科医师的基地: 除上述条件外,基地单位还必须是: 1.1三级甲等医院 1.2儿科博士授予点,必须有博士生导师 1.3国家或上海市重点专科单位优先考虑 2.诊疗疾病范围: 疾病种类年诊治例数(≥例)

儿童保健 营养不良10 多动注意缺陷障碍2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5 贫血30 遗尿症 5 肥胖症 5 抽动症 5 孤独症 5 精神发育迟滞 5 重症医学 心肺复苏术(心跳骤停、呼吸骤停) 3 哮喘持续状态 3 急性颅内高压 3 癫痫持续状态 3 急性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 心力衰竭 5 休克 3 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 5 缺氧缺血性脑病 5 肺炎 10 败血症 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 新生儿低血糖 5 新生儿贫血 5 颅内出血 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出科理论考核A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出科理论考核A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出科理论考核A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2分) 1.急性心梗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抢救,第一步应行:( ) A. 口对口人工呼吸 B. 气管插管 C. 心外按压 D.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E. 同步直流电除颤 2.心电图ST段抬高+胸痛,以下哪种考虑最佳:( ) A. 急性心肌梗死 B. 急性心包炎 C. 变异型心绞痛 D. 陈旧心肌梗死并心绞痛 E. 以上都可能 3.高血压危象治疗,下列哪种药物首选:( ) A. 硝普钠静脉点滴 B. 复方降压片口服 C. 开搏通口服 D. 双氢克尿噻注射 E. 心得安口服

4.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处理,下列哪组不正确:( ) A. 频发室性早搏---利多卡因 B. 室颤---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C. 阵发室速---洋地黄 D. 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 E.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 5.男,49岁。因胸痛1小时来急诊。急性病容,大汗,在量血压时突然全身抽搐,意识丧失,查体: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以下哪组处理正确:( ) A. 先查心电图,明确有无心脏停搏或室颤。 B. 先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 C. 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做再灌注治疗。 D. 立即请神经及心脏专科会诊 E. 立即将患者平放在硬板床或地面上并开始胸外按压,同时尽快准备除颤及心电监护并准备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6.下面哪一项一般不适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 A.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B.应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

附件3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完善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 国执业医师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包括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第三条培训对象: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经过考核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第四条培训要求: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2.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具备必要的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在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承担本亚专科某些疑难病症诊断与治疗、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2.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3.掌握一门专业外语,可熟练阅读本亚专科的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献,具有一定外语交流能力。 第五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全行业属地管理。卫生部和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会是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研究、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 第七条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部委员

急诊科培训计划表

急诊科培训计划表 篇一: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其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病人,业务范畴涉及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急(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观察、诊断抢救及治疗。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时间依赖性,即:在有限的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现代急诊医学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在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归纳、总结自身特点和基础理论中得到发展,目前在急诊医学中逐渐分化出创伤医学、急危重症医学、中毒医学和紧急救援医学等亚专业,有些医院也分化出执行急诊病人紧急手术的急诊外科或创伤外科医学。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更加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培养合格急诊科医生的途径就是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 一、培训目标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诊医师独有的“四步(判断、处理、诊断、治疗)”

临床思维模式;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的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 (二)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三)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 二、培训方法 采用以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采用在临床轮转的同时进行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养方法,通过参加规范化的临床实践,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应当着重于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学科,以在急危重症出现几率较高的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科。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EIC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7个月,自选轮转(或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表:急诊科住院医师培训临床轮转安排表 轮转科室内科:麻醉科 呼吸内科/呼吸监护室(RICU)心血管内科/心脏监护室(CCU)神经内科消化内科

(完整版)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住院医师在完成培训后达到低年资麻醉科医师水平,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检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训方法 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采取麻醉科内部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 三、培训基地医疗设备的要求: (1)临床麻醉医疗设备的要求: ①每个手术室的最低配置:可实施低流量麻醉的麻醉机,具有心电图、氧饱和度监测、无创血压监测等功能的监护仪及备有常用麻醉药品、急救药物及基本麻醉与复苏用品。 ②麻醉科公用设备:每层手术室应配有下列设备至少一台:除颤器、血气分析仪、快速输血系统、保温及降温设备、微量注射泵、血糖仪、肌松监测仪、神经刺激器、血液回收机、纤维支气管镜及应对呼吸困难的常用设备。 ③ICU每个病床最低配置:具备特殊通气方式的呼吸机1台、具备心电图、氧饱和度、温度监测、无创及有创血压监测的监护仪1台、多通道输液泵1台。ICU公用设备:除颤器、血气分析仪、快速输血系统、保温及降温设备、血糖仪、纤维支气管镜。 ④疼痛门诊及病房最低配置:急救复苏设备、神经刺激器、激光理疗仪。 (2)医疗资源: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使受训医师在三年内完成《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所列麻醉学专科医师基本麻醉训练最低要求。 每年招生总数的计算: I. 针对《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中基本麻醉方法要求的受训项目,根据公式:“基地每年平均实施总数/ 住院医师基本要求数目”, 计算每一个项目的“每年可接受的限定人数”。

II. 按《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中基本麻醉方法要求计算出的最 小的“每年可接受的限定人数”为每年能够招收的最高人数。 四、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师资人数与每年招收受训者人数比例:2∶1(麻醉学科的主任、副主任和 主任医师均为临床师资人员)。 2.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比例为1∶4∶6。 3.本领域应有1~2个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人数应为1~2名。 4.科室学科带头人的水平要求: 具有副主任或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临床上,至少在麻醉学某一亚专 业能独挡一面,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5.专科指导医师基本要求: 本科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保质保量地完成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要有足够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为本专业住院医师授课,每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学时数每年不应超过40学时,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建议采用教学周老师负责制。 6.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需有一定的模拟教学设备。气管插管模型,桡动脉和中心静脉穿刺模型和心肺复苏模型等。 五、对基地所在科室组织、实施、管理的要求: 1.专人、专职管理制度及配套规章制度: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应由教学主任具体负责,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和ICU需有负责人,基地若由几家医院构成,每家医院均应有负责人。基地应设住院医师协调人(秘书)1名,负责档案建设和管理。 2.培训计划:为实现上述总目标,麻醉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按照全国专科 医师培养麻醉科实施细则进行安排: (1)培训时间:所有的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安排不少于三年的总体培训时间,必须在三年之内安排6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和麻醉学所包括的所有亚专科的基本训练。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培内容国家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急诊科培训细则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二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学科既密切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属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时效性,即在有限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二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急诊医疗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等病人,业务范围涉及院前急救二院内急诊(救)二危重症监护等.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二培训目标 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快速准确采集病史二规范体格检查二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能以病人为中心,掌握急诊医师特殊的 四步(即判断二处理二诊断二治疗) 临床思维模式,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评估与分级二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以及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二培训方法 采用在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同时采取理论授课二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训方法,加深住院医师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着重于学习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规范病历书写,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临床带教,高年资住院医师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危重症监护室(E I C 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科室轮转17个月,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见下表.一一 6 2

Y0104内分泌科医师培养标准

内分泌代谢科细则 内分泌代谢病是二级学科内科的亚专科。主要包括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以及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疾病。内分泌代谢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内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包括3年住院医师在内科轮转和2年内科危重急症抢救及内科学会诊培训。)方可接受本阶段培养。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3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的培训,使受训医师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具有独立从事诊治内分泌代谢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临床医疗服务的能力。 1. 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临床思维能力,能基本正确的独立处理内分泌代谢的常见和多发病;并为其他学科提供内分泌代谢专科咨询。 2. 系统掌握内分泌代谢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新进展并在实践中应用。 3. 能指导低年医师进行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操作。 4.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用英文熟练阅读本专业文献。 二、培养方法 受训医师在内科住院医培训期间,应到内分泌病房轮转4?6个月。在此期间, 掌握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掌握内分泌疾病的常规诊疗操作。 专科培训时间为3年,采用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培训方式,分病房,(含门诊)、专科会诊、实验室和科研训练四部分。时间分配如下: 病房:2年,在此期间参加门诊平均每周2-4个单元(半日/单元)。 专科会诊:2?4月/年,可安排在实验室或科研训练时间。 实验室:0.5年 科研训练:0.5年 在具有内分泌专科医师资格的高年医师指导下,对内分泌代谢疾病独力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知识 不断充实和扩展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是专科医师成长的重要条件。内分泌代谢 亚专科医师首先应为内科专科医师,在亚专科培训过程中要了解内科各学科重要进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 培养, 标准细则, 耳鼻咽喉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觉器官和呼吸、发音、言语及吞咽等运动器官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包括对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各器官的解剖、生理及其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本学科不仅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间的解剖、生理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与全身多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本学科下设耳科、鼻科及咽喉科学三个亚专业。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 3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耳鼻咽喉科学亚专业的培养。一、培养目标通过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耳鼻咽喉科学医疗活动的能力,可以独立完成耳鼻咽喉常见手术操作,并有全面承担本专业医疗活动责任的能力。二、培养方法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耳鼻咽喉各亚专科及相关学科轮转学习。主要轮转的相关学科有:心血管内科、普(或胸)外科、麻醉科学、神经内科、影像医学科等。受训者可选2~4个学科学习。根据具体情况,亦可选择、病理科、ICU、急诊科等学科。第1年,门诊学习6个月(耳、鼻、咽喉各2个月),相关学科轮转6个月(2个学科各3 个月)。第2~3年,相关学科轮转 6个月(2个学科)耳鼻咽喉科病房18个月(耳、鼻、咽喉各6个月)。培训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对培训全程负责。注重临床

实践技能和知识的培训,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三、培养 内容与要求(一)耳鼻咽喉科门诊(6个月) 1.轮转目的掌握: (1)耳鼻咽喉各器官的应用解剖、生理知识及常见病、多发病 的基本知识;(2)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检查法及常规检查器械 的应用;(3)认识耳鼻咽喉各部位的正常解剖形态及标志; (4)耳鼻咽喉各器官的症状学; (5)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6)门 诊诊疗手册的正规书写方法;(7)耳鼻咽喉科局部、全身用 药及麻醉药的用法、用量及毒副作用。熟悉:(1)耳鼻咽喉 内窥镜检查法;(2)纯音测听法及结果分析;(3)颈部检查 法;(4)某些急诊(鼻出血、喉阻塞、气管、食管异物等) 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了解:(1)耳、鼻、咽喉影像学检查法 (X线、CT、MRI);(2)电反应测听及前庭功能检查法;(3) 耳、鼻、咽喉一般外伤的处理方法。 2.基本标准(1)学习病 种及例数要求病例数种(≥)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各10 分泌性中耳炎 10 耳聋 15 鼓膜外伤 10 急、慢性鼻炎各10 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各10 急、 慢性鼻窦炎各10 鼻出血 10 急、慢性咽炎各10 急、慢性

麻醉科医师个人述职报告模板5篇(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862-60 麻醉科医师个人述职报告模板5篇(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麻醉科医师个人述职报告模板5篇 (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篇一 时间很快,已在xx麻醉科三个月,期间自己努力了,也进步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现在的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是让我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 xx医院始终坚持“博瀚东海,爱心奉献”的宗旨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建设一家技术精品化、服务个性化、工作程序化、环境温馨化、医院品牌化的现代化医院,能在这样的一家医院学习进步,我感到很荣幸。 试用期期间我就特喜欢手术室的那种氛围,如今

能够在麻醉科学习工作我很兴奋,激动。因为我是临床专业的,所以刚进麻醉科室对于麻醉专业知识恶补了一阵子,如今也养成了每晚花上一两小时补补理论知识。科室里每个前辈老师都能够谆谆教导我们,手把手的教会我们他们自己对于麻醉领域的独特见解与体会,经验毕竟是有些书本上所欠缺的,这让我们倍感弥足珍惜。在这里我真的很感激XXX老师,她不仅能当面指正我们的缺点与不足,而且对于麻醉专业知识她能够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让我们懂得很多,学会很多,而且也避免了许多。XXX、XXX还有XX几位老师,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工作的那份责任,我在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XX主任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麻醉这一行业要么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所以做事要慎而重之”,这句话让我时刻谨记,我想这能让我在今后从事这已行业的路走的更远更长。遇到解决不了的我们会及时上报领导前辈,不逞强逞能,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病人,同事负责。我觉得做人起码要有一份责任心,更何况是在从事医务这一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细则 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它以机体在遭 受严重的伤、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症医学科(ICU)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 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 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ICU专科医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培养时间为3年,通过3年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第二阶段的危重病医学的高级培训, 时间一般为2年。本细则为第一阶段专科医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 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 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 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ICU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应当着眼于重症医学范畴,应以在危重症出现机率较高的科室及区域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本科室(ICU)24个月,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2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1.所有的ICU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12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24个月的重症医学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1。 (1)第1年:基本培训,参加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 1~2月:参加呼吸科轮转;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责

麻醉科住院医师职责 本科的日常麻下,负责师指导、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1 醉工作,部分承担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 、麻醉前访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确定麻醉方案和麻2 醉前用药,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材的准备; 、麻醉中认真仔细地进行麻醉操作,经常检查输血、输3 液和用药情况,加强术中监测,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遇到意外异常变化,要积极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与手术者共同研究和处理病情; 、手术后要亲自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ICU)4( 并向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交待病情和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要

及时进行随访。上述交班情况和随访情况要记人麻醉记录单。及时完成麻醉小结; 、遇有疑难病例或技术问题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5 告上级医师; 、参加科研和教学,积极开展临床麻醉的研究,参加培6 训进修、实习人员;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7 值班期间不准脱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参加麻醉恢复室、、疼痛治疗工作;ICU8 、实行小时工作负责制。249 、协助各科抢救危重病人。10 1.

麻醉科工作制度与工作职责 第一节各级人员职责 科主任职责 、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负责全科的医疗、1 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及时传达贯彻院长布署的医疗和行政任务; 、制订本科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2 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协调配合,3 完成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加强监测治疗与复苏等任务;、领导本科医师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术4

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亲 自参加麻醉实施; 、负责本科医师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并提出转正、5 定科、晋升、考核、奖惩的具体意见。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 培训,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组织全科医师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6 术、新方法,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领导全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7 术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事故差错发生; 、确定本科人员轮转、值班、会诊、出诊、外出进修学习、8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既有密切的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其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病人,业务范畴涉及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急(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观察、诊断抢救及治疗。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时间依赖性,即:在有限的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现代急诊医学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在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归纳、总结自身特点和基础理论中得到发展,目前在急诊医学中逐渐分化出创伤医学、急危重症医学、中毒医学和紧急救援医学等亚专业,有些医院也分化出执行急诊病人紧急手术的急诊外科或创伤外科医学。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更加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培养合格急诊科医生的途径就是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 一、培训目标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诊医师独有的“四步(判断、处理、诊断、治疗)”临床思维模式;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的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 (二)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三)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 二、培训方法 采用以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采用在临床轮转的同时进行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养方法,通过参加规范化的临床实践,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应当着重于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学科,以在急危重症出现几率较高的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科。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EIC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7个月,自选轮转(或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如下: 表:急诊科住院医师培训临床轮转安排表 轮转科室时间(月)

(工作规范)麻醉科工作制度与工作职责

麻醉科工作制度与工作职责 第一节各级人员职责 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及时传达贯彻院长布署的医疗和行政任务; 2、制订本科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协调配合,完成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加强监测治疗与复苏等任务; 4、领导本科医师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实施; 5、负责本科医师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并提出转正、定科、晋升、考核、奖惩的具体意见。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6、组织全科医师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7、领导全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事故差错发生; 8、确定本科人员轮转、值班、会诊、出诊、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事宜,做好麻醉科与手术室的工作协调,共同完成科室工作; 9、审签本科物品、器材,申请领导报销,检查使用和保管情况; 注:副主任及麻醉科秘书协助科主任完成以上工作。 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参加、指导急、危、重和疑难病人的抢救处置工作,担负院内外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任务;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参加、指导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方案提出意见并作出决定,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操作。 4、指导科室的业务学习和“三基”培训。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引进最新技术,根据本科情况与条件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 5、担任教学及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6、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医疗操作规程。 副主任医师职责可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指导本科住院医师、进修和实习医师施行麻醉; 2、担任疑难病列的麻醉处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承担院内会诊; 3、其它职责与住院医师同。 总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直接领导下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管理科室的临床麻醉工作,协助科主任处理科室的日常行政事务; 2、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的分工,贯彻执行临床麻醉工作程序,负责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督促、检查; 3、协助科主任,按本科计划安排本科医师轮转、日常排班、值班、会诊,出诊等事宜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外科医师培养标准

外科医师培训细则 外科专科医师是指在完成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之上,接受并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能够对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对外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外科专科医师培训阶段为3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外科专科医师水平,具备比较熟悉的外科手术操作技能,能够指导医学本科生以及下级医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具备阅读外文文献所需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外科各亚专科轮转学习。 轮转科室时间(月) 普通外科15(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普通外科门诊3个月)骨科6(包括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骨科门诊1个月) 泌尿外科 3 心胸外科 3 神经外科 3 麻醉科 2 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 1 外科急诊 3 合计36 三、培训容与要求 (一)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熟悉: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熟悉外科基本用药。 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外科换药的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导尿、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力测量、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书写住院志60份以上,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例数(≥) 疖和疖病10 破伤风 1 痈 1 急性乳腺炎 1 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 5 全身急性化脓性感染 2 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5 肛瘘、肛乳头炎、肛门周围感染 5 静脉炎 5 、外痔10 脓肿 3 体表肿瘤20 急性阑尾炎 5 腹外疝 5 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5 乳腺增生 5 乳腺癌 5 胆囊结石 5 胃肠肿瘤 5 肠梗阻 5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手术或操作技术名称例次(≥) 疝修补术 5 阑尾切除术 5 体表肿物活检 5 甲状腺手术 5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既密切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其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等病人,业务涉及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危重症监护等。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时效性,即在有限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更加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急诊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能以人为中心,掌握急诊医师特殊的“四步(判断、处理、诊断、治疗)”临床思维模式,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以及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用以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科。轮转的同时进行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训方法,加深住院医师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着重于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学科,规范书写病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急诊科临床教学工作。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危重症监护室(EIC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7个月,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如下表: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

普通外科细则 普通外科是以腹部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为主要领域,兼顾甲状腺、乳腺、腹壁、血管等疾病,以外科手术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的外科专业学科,是所有外科临床专业的基础。现代普通外科学已开始分化出结直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血管外科、器官移植外科或腹腔镜外科等亚专业。普通外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外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方可接受本阶段培养。普通外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2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普通外科专科医师培养,使受训医师在完成培养后具备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系统掌握普通外科相关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理论,能够独立的对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指导预防与随访,具备比较熟练的普通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对普通外科罕见或疑难疾病具备初步的认识,初步胜任急重病症的抢救和疑难病例的诊疗工作;具备初步的临床医学教学意识、临床科研能力,掌握阅读英文文献和进行国际交流所需的专业英文。 二、培养方法 普通外科专科医师的基本培养阶段为期2年,其中: 普通外科各专业科室病房轮转12个月 普通外科住院总医师训练8个月 普通外科专业门诊2个月 普通外科急诊2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1年 在普通外科各专业科室轮转,包括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血管外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等。 1.学习目的 掌握:对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深入的了解,能熟练掌握以下各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并能够独立完成以下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确立治疗原则: (1)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2)乳腺疾病,(3)腹外疝,(4)外科急腹症,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急诊科住院医师规化培训标准细则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它与临床各专科既密切关联,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畴。其服务于任何急性病症(包括心理急症)和急性创伤等病人,业务涉及院前急救、院急诊(救)、危重症监护等。急诊医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时效性,即在有限临床资料的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稳定病情,减轻病人的痛苦。因此,从事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需要掌握更加宽泛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会应用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和方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急诊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能以人为中心,掌握急诊医师特殊的“四步(判断、处理、诊断、治疗)”临床思维模式,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以及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急诊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用以急危重症出现概率较高的临床科室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相关专科。轮转的同时进行理论授课、模拟培训和临床带教的培训方法,加深住院医师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关联和应用。理论课程的设定以及临床科室的轮转着重于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学科,规书写病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化培训登记手册》;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急诊科临床教学工作。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为:急诊科[含急诊危重症监护室(EICU)]轮转时间为15个月,其他急诊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7个月,机动1个月。详细安排如下表: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开展麻醉科专科医师培养工作的科室,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麻醉学专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麻醉种类及数量: 每个基地全年麻醉总量在10000例以上,必须涵盖《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要求轮转的所有亚专科(单家医院不具备条件者可联合其他医院共同构建培训基地,但联合医院不得超过5家。 2.培训基地医疗设备的要求: (1)临床麻醉医疗设备的要求: ①每个手术室的最低配置:可实施低流量麻醉的麻醉机,具有心电图、氧饱和度监测、无创血压监测等功能的监护仪及备有常用麻醉药品、急救药物及基本麻醉与复苏用品。 ②麻醉科公用设备:每层手术室应配有下列设备至少一台:除颤器、血气分析仪、快速输血系统、保温及降温设备、微量注射泵、血糖仪、肌松监测仪、神经刺激器、血液回收机、纤维支气管镜及应对呼吸困难的常用设备。 ③ICU每个病床最低配置:具备特殊通气方式的呼吸机1台、具备心电图、氧饱和度、温度监测、无创及有创血压监测的监护仪1台、多通道输液泵1台。ICU公用设备:除颤器、血气分析仪、快速输血系统、保温及降温设备、血糖仪、纤维支气管镜。 ④疼痛门诊及病房最低配置:急救复苏设备、神经刺激器、激光理疗仪。 (2)医疗资源: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使受训医师在三年内完成《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所列麻醉学专科医师基本麻醉训练最低要求。 每年招生总数的计算: I. 针对《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中基本麻醉方法要求的受训项目,根据公式:“基地每年平均实施总数/ 住院医师基本要求数目”, 计算每一个项目的“每年可接受的限定人数”。 II. 按《专科医师培养标准--麻醉科细则》中基本麻醉方法要求计算出的最小的“每年可接受的限定人数”为每年能够招收的最高人数。 二、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师资人数与每年招收受训者人数比例:2∶1(麻醉学科的主任、副主任和主任医师均为临床师资人员)。 2.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比例为1∶4∶6。 3.本领域应有1~2个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人数应为1~2名。 4.科室学科带头人的水平要求: 具有副主任或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临床上,至少在麻醉学某一亚专业能独挡一面,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5.专科指导医师基本要求: 本科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必须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保质保量地完成专科医师的培训工作。要有足够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为本专业住院医师授课,每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学时数每年不应超过40学时,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建议采用教学周老师负责制。 6.麻醉科医师培训基地需有一定的模拟教学设备。气管插管模型,桡动脉和中心静脉穿刺模型和心肺复苏模型等。 三、对基地所在科室组织、实施、管理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