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立体几何讲义全

空间立体几何讲义全

空间立体几何讲义全
空间立体几何讲义全

①规定长度为0的向量为零向量,记作0;

②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3.相等的向量:两个模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称为相等的向量.

4.负向量:两个模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是互为负向量.如a的相反向量记为-a.

5.共线与共面向量

(1)共线向量:与平面向量一样,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记作a∕∕b.

(2)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3)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b

),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b

(b≠

a//

a

b

=

aλ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

a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

a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b、

的有序史书对(x,y),使得p.b y

a x+

=

6.注意:

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规定0与任何向量平行;

②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但单位向量的模一定相等且为1;

③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因此,在空间,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向量;

④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通过平移成为共面向量;

⑤一般来说,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二、空间向量的运算

1、加减法

(1)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的,它们的加、减法运算类似于平面向量的加减法.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一样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加法运算律:

空间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及结合律.

交换律:

结合律:

(3)推广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则它们的和为:零向量

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1)实数λ与空间向量a的乘积λa仍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

①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同;

②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反;

③当λ=0时,λa=0.

④|λa|=|λ|a

?,λ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λ|倍.

(2)运算律

空间向量的数乘满足分配律及结合律

分配律:b a b a λλλ+=+)( b a a μλμλ+=+)(

结合律:a a )()(λμμλ=

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和坐标运算

坐标运算

三.直线的方向向量

1、直线的方向向量:

空间中任意一条直线l 的位置可以由l 上一个定点A 以及一个定方向确定. 直线l 上的向量e 以及与e 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

注意:

①一条直线l 有无穷多个方向向量,这些方向向量之间互相平行.

②直线l 的方向向量也是所有与l 平行的直线的方向向量.

2、方向向量的求法:可根据直线l 上的任意两点的坐标写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

3、平面的法向量:

由于垂直于同一平面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所以,可以用垂直于平面的直线的方向向量来刻画平面的“方向”.如果表示向量n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记作n⊥α,如果n⊥α,那么向量n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注意:

①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

②一个平面α有无穷多个法向量,这些法向量之间互相平行;

③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向量m是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则有0

n.

=

?m

④一个平面α的法向量也是所有与平面α平行的平面的法向量.

4、法向量的求法:

(1)设:设出平面法向量的坐标为n=)

v

u;

(w

,

,

(2)列:根据,0

?n

n

a列出方程组;

b

,0=

?

=

(3)解:把u(或v或w)看作常数,用u(或v或w)表示另外两个量;

(4)取:取u为任意一个数(当然取得越特殊越好),则得到平面法向量n的坐标.

四、用向量证明平行

五、用向量证明垂直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已知直线l的一般方程式为x+y+1=0,则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1,1)B.(1,﹣1) C.(1,2)D.(1,﹣2)

2.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S2=11,S5=50,则过点P(n,a n)和Q (n+2,a n+2)(n∈N*)的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的坐标可以是()

A.(﹣1,﹣3)B.(1,﹣3) C.(1,1)D.(1,﹣1)

3.若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2,4,﹣4),=(﹣6,9,6),则()A.l1∥l2B.l1⊥l2

C.l1与l2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均不正确

4.直线a,b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2,﹣2),=(﹣2,﹣3,2),则a 与b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重合C.垂直D.夹角等于

5.若A(0,2,),B(1,﹣1,),C(﹣2,1,)是平面α的三点,设平面α的法向量=(x,y,z),则x:y:z=()

A.2:3:(﹣4)B.1:1:1 C.﹣:1:1 D.3:2:4

6.已知=(1,5,﹣2),=(3,1,z),若⊥,=(x﹣1,y,﹣3),且BP⊥平面ABC,则实数x、y、z分别为()

A.,﹣,4 B.,﹣,4 C.,﹣2,4 D.4,,﹣15

7.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平面α的法向量为,能使l∥α的是()A.=(1,0,0),=(﹣2,0,0)B.=(1,3,5),=(1,0,1)

C.=(0,2,1),=(﹣1,0,﹣1)D.=(1,﹣1,3),=(0,3,1)

8.设,在上的投影为,在x轴上的投影为2,且,则为()

A.(2,14)B.C.D.(2,8)

9.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对角线BD1的三等分点,P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10.已知直二面角α﹣l﹣β,点A∈α,AC⊥l,C为垂足,B∈β,BD⊥l,D 为垂足,若AB=2,AC=BD=1,则D到平面ABC的距离等于()A.B.C.D.1

11.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顶点B1到对角线BD1和到平面A1BCD1的距离分别为h和d,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侧棱的长小于底面的边长,则的取值围为(0,1)

B.若侧棱的长小于底面的边长,则的取值围为

C.若侧棱的长大于底面的边长,则的取值围为

D.若侧棱的长大于底面的边长,则的取值围为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5.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16.若,,则= .

17.已知A(1,2,﹣1)关于面 xOz 的对称点为B,则= .

18.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已知AB=AD=2,BC=1,,则CD= .

19.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SD⊥底面ABCD,AD=,DC=SD=2,点M在侧棱SC上,∠ABM=60°.若以DA,DC,DS,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M的坐标为.

20.如图,为一个正方体截下的一角P﹣ABC,|PA|=a,|PB|=b,|PC|=c,建立如图坐标系,求△ABC的重心G的坐标.

21.下列关于空间向量的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若向量,与空间任意向量都不能构成基底,则∥;

②若非零向量,,满足⊥,⊥则有∥;

③若,,是空间的一组基底,且=++,则A,B,C,D四点共面;

④若向量+,+,+,是空间一组基底,则,,也是空间的一组基底.

22.由空间向量=(1,2,3),=(1,﹣1,1)构成的向量集合A={|=+k,k∈Z},则向量的模的最小值为.

23.已知点A(1,2,1),B(﹣2,,4),D(1,1,1),若=2,则||的值是.24.已知空间四点A(0,1,0),B(1,0,),C(0,0,1),D(1,1,),则异面直线AB,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25.如图ABCD﹣A1B1C1D1是正方体,B1E1=D1F1=,则BE1与DF1所成角的余弦值

立体几何空间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内容,本节课就把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推广到空间向量,并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空间向量基本知识点及运算 1.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a = 123(,,) a a a , b = 123(,,) b b b 则 (1) a +b = 112233(,,) a b a b a b +++; (2) a -b = 112233(,,) a b a b a b ---;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 (4) a ·b =112233a b a b a b ++; 2.设A 111(,,) x y z ,B 222(,,) x y z ,则 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 3、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 ,则 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 a b ⊥r r ?0a b ?=r r ?1212120x x y y z z ++=. 4.夹角公式 : 设a = 123(,,) a a a , b = 123(,,) b b b ,则 cos ,a b <>=

5.异面直线所成角: cos |cos ,|a b θ=r r =|| |||| a b a b ?= ?r r r r 6.平面外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 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 向量,A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 AB n d n ?= . 7.线线夹角θ(共面与异面)[0,90]???两线的方向向量12,n n →→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12cos cos ,n n θ→→ =<>. 8.线面夹角θ[0,90]??:求线面夹角的步骤:先求线的方向向量AP 与面的法向量n 的夹角,若为锐角角即可,若为钝角,则取其补角;再求其余角,即是线面的夹角.sin cos ,AP n θ→→ =<>. 9.面面夹角(二面角)θ[0,180]??:若两面的法向量一进一出,则二面角等于两法向量12,n n →→ 的夹角;法向量同进同出,则二面角等于法向量的夹角的补角. 12cos cos ,n n θ→ → =±<>. B A α n

(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历年高考题(2011年-2017年)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高考题 1.(2012年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 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6 (B )9 (C )12 (D )18 2.(2012年8)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 3.(2013年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4.(2013年15)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 ∶HB =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 5.(2014年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 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6.(2014年10)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 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81π4 B .16π C .9π D.27π4 7.(2015年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位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8.(2015年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 (A )1 (B )2 (C )4 (D )8 9(2016年7)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 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 3 , 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 10(2016年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11//CB D α平面, ABCD m α=I 平面,11ABB A n α=I 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32 (B )22 (C )33 (D )1 3 11.(2017年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接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 12.(2017年16)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径。若平面SCA ⊥平面SCB ,SA =AC ,SB =BC ,三棱锥S-ABC 的体积为9,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夹角的计算习题-详细答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设平面内两个向量的坐标分别为(1,2,1),(-1,1,2),则下列向量中是平面的法向量的是( ) A. (-1,-2,5) B. (-1,1,-1) C. (1, 1,1) D. (1,-1,-1) 2. 如图,111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11 11114 A B B E =D F =,则1BE 与1D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 1715 B . 2 1 C .17 8 D . 2 3 3. 如图,111—A B C ABC 是直三棱柱,90BCA ∠=?,点11D F 、分别是1111A B AC 、的中点,若 1BC CA CC ==,则1BD 与1A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 1030 B . 2 1 C .15 30 D . 10 15 4. 若向量(12)λ=a ,,与(212)=-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8 9 ,则λ=( ) A .2 B .2- C .2-或 255 D .2或255 - 5. 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1 2 AB=BC=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 A . 621 B . 33 8 C .60 210 D . 30210 6.(2015秋 湛江校级期末)在正四棱锥S —ABCD 中,O 为顶点在底面内的投影,P 为侧棱SD 的中点,且SO=OD ,则直线BC 与平面PAC 的夹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75° 7. 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1 ==2 AB BC 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高中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讲义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坐标运算 ()()111222,,,,,a x y z b x y z == ()()()()121212121212 11112121 2,,,,,,,,a b x x y y z z a b x x y y z z a x y z a b x x y y z z λλλλ+=+++-=---=?=???则 二、共线向量定理 (),0,=.a b b a b a b λλ≠←??→?充要对于使 三、共面向量定理 ,,.a b p a b x y p x a y b ←??→?=+充要若与不共线,则与共面使 ,,, 1.O OP xOA yOB P A B x y =+←???→+=充要条件四、对空间任意一点,若则三点共线 ,1.P A B C O OP xOA yOB zOC P A B C x y z =++←??→++=充要五、对空间异于、、、四点的任意一点,若若、、、四点 ()()()11, 1.P A B C AP xAB y AC OP OA x OB OA y OC OA OP xOB yOC x y OA x y z x y z ∴=+∴-=-+-∴=++----=∴++=证明:①必要性 、、、四点共面, ,,, 令()()() 1, 1,x y z OP y z OA yOB zOC OP OA y OB OA z OC OA AP y AB z AC A B C P ++=∴=--++∴-=-+-∴=+∴②充分性,,、、、四点共面. 六、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 ,,a b c p x y z p xa yb zc a b c a b c ?若,,不共面,对于任意,使=++,称,,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都叫做基向量.

立体几何的计算

教案 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授课形式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时数 授课章节名称立体几何的计算 教学目的计算立体几何中的有关角度和距离以及一些体积问题教学重点二面角和几何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二面角的计算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使用教具三角板 课外作业补充 课后体会注意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复习知识点 1. 有关角的计算 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a .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过空间任一点o 引'',a a b b ,则'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b .范围(0,90] c . 求法:作平行线,将异面转化成相交 ⑵线面所成的角 a .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b .范围:[0,90] c . 求法:作垂线,找射影 ⑶二面角 a . 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其大小通过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 b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c . 范围:[0,]π d .作法: 1定义法:过棱上任一点o 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引棱的两条垂线,OA OB ,则 AOB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三垂线定理法:过二面角的一个半平面内一点A ,作棱l 的垂线,垂足为O , 作另一个面的垂线,垂足为B ,连接OB ,则AOB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β α O B A 3作棱的垂面法:过二面角内任意一点O ,分别向两个平面作垂线,垂足为,A B 则,AO BO 所确定的平面与棱l 交于P ,则APB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一)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 `

} (一)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 0, {n AB n PB ?=?= 即 3030 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m 0, { PB BC ?=?= 可取m=(0,-1,3-) 27 cos ,727 m n =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7 - <

(二)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 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引言 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常常涉及到二大问题:一是位置关系,它主要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是度量问题,它主要包括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线线、线面所成角,面面所成角等。教材上讲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用向量证明线线、线面垂直及计算线线角,而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线面角及面面角的例题不多,给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及学生解有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主要就这几方面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基本工具 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 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 a b b ?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 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 距离为(PQ x =2.点线距离 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 则向量PQ 在法向量 (),n A B =上的射影PQ n n ?= 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 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 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 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 计算PQ 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 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 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 求线面夹角的步骤:

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讲义

第1讲 空间几何体 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一)例题选讲: 例1.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球心在CD 上,且CD =2,AB =3,在外接球面上两点A 、B 间的球面距离是( ) A . 6π B .3 π C .32π D .65π 例2.如果圆台的母线与底面成60°角,那么这个圆台的侧面积与轴截面面积的比为( ) A .π2 B .π2 3 C .π332 D .π2 1 例3.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BC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的角 是 . 例4.如图所示,等腰△ABC 的底边AB =66,高CD =3,点B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 、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 ⊥AB .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E ⊥AE .记BE =x ,V (x )表示四棱锥P-ACFE 的体积. (1)求V (x )的表达式; (2)当x 为何值时,V (x )取得最大值? (3)当V (x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设地球半径为R ,若甲地位于北纬045东经0120,乙地位于南纬度0 75东经0120,则甲、乙两地球面距离为( ) (A )3R (B) 6 R π (C) 56 R π (D) 23R π ①正方形 ②圆锥 ③三棱台 ④正四棱锥

高中立体几何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立体几何计算方法总结 1.位置关系: (1)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 证明方法:①证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为90o;②证明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③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相互垂直。 (2)直线和平面相互平行 证明方法:①证明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相互平行; ②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内的一个向量相互平行;③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量和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3)直线和平面垂直 证明方法:①证明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②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垂直;③证明直线的方向量与这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平行。 (4)平面和平面相互垂直 证明方法:①证明这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o;②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③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 2.求距离: 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 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 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求法:利用公式法。 (2)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法:①“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②等体积法。③向量法。 3.求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法:①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②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得范围是,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①“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②向量法,先求直线的方向量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α,那么所要求的角为或。 (3)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求法:①“一找二证三求”,找出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再来证明我们找出来的这个角是我们要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后就通过解三角形来求。②向量法,先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为α,那么这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α或π-α。

历年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含详解

历年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含详解) (2008年第16题) 在四面体ABCD 中, 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 ∥平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证明:(1) ? ??? ?E ,F 分别为AB ,BD 的中点?EF ∥AD 且AD ?平面ACD ,EF ?平面ACD ?直线EF ∥平面ACD (2)??????? ?? ?CB =CD F 是BD 的中点 ? CF ⊥BD ? ??? ?AD ⊥BD EF ∥AD ? EF ⊥BD ?直线BD ⊥平面EFC 又BD ?平面BCD , 所以平面EFC ⊥平面BCD (2009年第16题)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点D 在B 1C 1上, A 1D ⊥ B 1 C . 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证明:(1)由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知EF ∥BC , 因为EF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2)由三棱柱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知CC 1⊥平面A 1B 1C 1, 又A 1D ?平面A 1B 1C 1,故CC 1⊥A 1D , 又因为A 1D ⊥B 1C ,CC 1∩B 1C =C , CC 1、B 1C ?平面BB 1C 1C 故A 1D ⊥平面BB 1C 1C ,又A 1D ?平面A 1FD , 故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2010年第16题)

考点17 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解析版)

考点17 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知识框图】 【自主热身,归纳总结】 1、(2019扬州期末) 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的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_. 【答案】 22π 3 【解析】圆锥的高为h =32-12=22,圆锥的体积V =13×π×12 ×22=22π3 . 2、(2019镇江期末)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积为π,侧面积为2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3π 3 【解析】思路分析 先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高、母线长分别为r ,h ,l ,则?????πr 2 =π,πrl =2π,解得? ????r =1, l =2.所以h = 3.圆锥的体积 V =13Sh =3π 3 . 3、(2019宿迁期末)设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边长为2 cm 的正三角形,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 cm 3 . 【答案】 3 3 π 【解析】 圆锥的底面半径R =1,高h =22-12=3,故圆锥的体积为V =13×π×12 ×3=33π. 4、(2019南通、泰州、扬州一调)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长是3 cm ,侧面的对角线长是3 5 cm ,则这个正四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cm 3 . 【答案】 54 【解析】由题意知,正四棱柱的高为(35)2 -32 =6,所以它的体积V =32 ×6=54,故答案为54. 5、(2019南京学情调研)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 =2,AA 1=3,则四棱锥A 1B 1C 1CB 的体积是________.

【答案】2 3 【解析】如图,取B 1C 1的中点E ,连结A 1E ,易证A 1E ⊥平面BB 1C 1C ,所以A 1E 为四棱锥A 1B 1C 1CB 的高,所以V 四棱锥A 1B 1C 1CB =13S 矩形BB 1C 1C ×A 1E =1 3 ×(2×3)×3=2 3. 6、(2018盐城三模)若一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其侧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答案】 3 【解析】设圆锥的高为h ,母线为l ,由2 =,=S rl S r ππ侧底得,2 1=31l ππ???,即=3l ,h == 故该圆锥的体积为2 113π???= .

(完整版)历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试题.doc

2015 年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试卷 1.【 2015 高考新课标2,理 19】 如图,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AB=16,BC =10, AA18 ,点E,F分别在 A1 B1,C1D1上, A1 E D1F 4 .过点E,F的平面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 形. D F C A E B D C A B ( 1 题图)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 (Ⅱ)求直线AF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 【 2015 江苏高考, 1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 B1C1中,已知AC BC , BC CC1,设 AB1的中点为D, B1C BC1 E .求证:(1) DE // 平面 AA1C1C ; (2)BC1AB1. A C B E D A C B ( 2 题图)(3 题图) 3. 【2015 高考安徽,理19】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1 B1 D1 DCBA ,四边形 AA1B1 B , ADD A , ABCD 均为正方形, E 为 B D 的中点,过 A1 , D , E 的平面交CD于F. 1 1 1 1 1 (Ⅰ)证明:EF / / B1C ;(Ⅱ)求二面角 E A1 D B1余弦值.

4.【2015江苏高考,2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 PA平面ABCD,且四边形 ABCD 为直角梯形,ABC BAD,PA AD 2, AB BC 12 ( 1)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 2)点Q是线段BP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 DP 所成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 A P D Q B F A D G B C E C ( 4 题图)( 5 题图) 5 .【 2015 高考福建,理 17】如图,在几何体 ABCDE 中,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B ^平 面 BEC, BE^ EC,AB=BE=EC=2 , G,F 分别是线段 BE, DC 的中点 . ( Ⅰ ) 求证:GF / /平面ADE; ( Ⅱ ) 求平面 AEF 与平面 BE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6. 【 2015 高考浙江,理17】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 - 中,BAC 90o, AB AC 2 ,A1A 4 ,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 D 为B1C1的中点. (1)证明:A1D平面A1B C; (2)求二面角A1-BD- 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空间中距离的求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求其他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这三种距离. ●难点磁场 (★★★★)如图,已知ABCD是矩形,AB=a,AD=b,P A⊥平面ABCD,P A=2c,Q 是P A的中点. 求:(1)Q到BD的距离; (2)P到平面BQD的距离. P为RT△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ACB=90°(如图) (1)若PC=a,∠PCA=∠PCB=60°,求P到面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的角 (2)若PC=24,P到AC,BC的距离都是6√10,求P到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角(3)若PC=PB=PA,AC=18,P到α的距离为40,求P到BC的距离

●案例探究 [例1]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点O 是原正方形的中心,求: (1)EF 的长; (2)折起后∠EOF 的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数量积公式. 错解分析: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必须保证x 轴、y 轴、z 轴两两互相垂直. 技巧与方法:建系方式有多种,其中以O 点为 原点,以OB 、OC 、OD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最为简单. 解:如图,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正方形ABCD 边长为a ,则A (0,-22a ,0),B (22a ,0,0),C (0, 22a ,0),D (0,0, 22a ),E (0,-4 2 a , a ),F ( 42a , 4 2 a ,0) 21| |||,cos ,2||,2||8042)42)(42(420) 0,4 2 ,42(),42,42,0()2(23 ,43)420()4242()042(||)1(2 2222-=?>=<== - =?+-+?=?=-==∴=-+++-=OF OE OF OE OF OE a OF a OE a a a a a OF OE a a OF a a OE a EF a a a a a EF ∴∠EOF =120° [例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 1C 1与AB 1间的距离.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求法,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或转化为求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亦可由最值法求得.

空间立体几何讲义全

①规定长度为0的向量为零向量,记作0; ②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3.相等的向量:两个模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称为相等的向量. 4.负向量:两个模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是互为负向量.如a的相反向量记为-a. 5.共线与共面向量 (1)共线向量:与平面向量一样,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记作a∕∕b. (2)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3)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b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b ),0 a// a b = aλ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a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b、a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史书对(x,y),使得p.b y = a x+ 6.注意: 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规定0与任何向量平行; ②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但单位向量的模一定相等且为1; ③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因此,在空间,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向量; ④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通过平移成为共面向量; ⑤一般来说,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二、空间向量的运算 1、加减法 (1)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的,它们的加、减法运算类似于平面向量的加减法.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一样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加法运算律: 空间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及结合律. 交换律: 结合律: (3)推广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则它们的和为:零向量 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1)实数λ与空间向量a的乘积λa仍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 ①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同; ②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反; ③当λ=0时,λa=0. ④|λa|=|λ|a?,λ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λ|倍.

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1.求底面边长为2,高为1的正三棱锥的全面积. 2.一个正三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是3 cm 和6 cm ,高是32 cm. (1)求三棱台的斜高; (2)求三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1) 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面积为2π的半圆面,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 (2)平行四边形ABCD 满足AD=2,AB=4,60BAD ? ∠=,将平行四边形ABCD 绕边AB 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由此形 成的几何体是什么?并求出其表面积 4.正三棱锥的棱长为1,侧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度,一只小虫沿从B 出发 ,沿侧面爬行一周后回到B , 求路径的最短距离. 5.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 (1)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为 ;(2)该正方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6. 若一个等边圆柱(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与一个球的表面积相等,则这个圆柱与该球的体积之比是 .

7.已知球的半径为R ,在球内作一个内接圆柱,当这个圆柱底面半径与高为何值时,它的侧面积最大? 8.(2012·山东卷)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则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为________. 9.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F 分别为BC ,DC 的中点,沿 AE ,EF ,AF 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 ,C ,D 三点重合,则这个四面体的体积为 . 10.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3,2AB AD cm AA cm ===,则四棱锥11A BB D D -的体积为 3cm 11.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均为1,D 为线段AA 1上的点,则三棱锥B 1-BDC 1的体积为________. 1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C =BC =2,∠ACB =90°,AP =BP =AB ,PC ⊥AC . (1)求证:PC ⊥AB ; (2)求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 13.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A ⊥平面ABC ,SA =1AB =,2AC =,60BAC ∠=?,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类型一:直建系——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轴或与z轴平行,底面垂直关系直接给出或容易得出(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这类题入手比较容易,第(Ⅰ)小问的证明就可以用向量法,第(Ⅱ)小问往往有未知量,如平行坐标轴的某边长未知,或线上动点等问题,以增加难度。该类问题的突破点是通过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对于向上动点问题这主意共线向量的应用。 1.(2014年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 的中点. (Ⅰ)证明:PB∥平面AEC; (Ⅱ)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2.(2015年全国Ⅰ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Ⅰ)证明:平面AEC⊥平面AFC;(Ⅱ)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3.(2015年全国Ⅱ卷)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Ⅱ)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4.(2016年全国Ⅲ卷)如图,四棱锥P ABC -中,PA ⊥底面面ABCD ,AD ∥BC , 3AB AD AC ===,4PA 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 (I )证明MN 平面PAB ;(II )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5.(2017全国Ⅱ卷)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1 2 AB BC AD == ,o 90BAD ABC ∠=∠=, E 是PD 的中点. (1)求证:直线//CE 平面PAB ;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E M D C B A P 类型二:证建系(1)——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 轴或与z 轴平行,但底面垂直关系需要证明才可以建系(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证明平面线线垂直定理)。这类题,第(Ⅰ)小问的证明用几何法证明,其证明过程中的结论通常是第(Ⅱ)问证明的条件。第(Ⅱ)小问开始需要证明底面上两条直线垂直,然后才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6.(2011年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 ,PD ⊥底面ABCD . (Ⅰ)证明:P A ⊥BD ; (Ⅱ)若PD =AD ,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空间距离的各种计算(含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可得AF =BF . 又因为AE =BE ,所以FE ⊥AB 交AB 于E . 同理EF ⊥DC 交DC 于点F . 所以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在Rt △BEF 中,BF = a 23 ,BE =a 21, 所以EF 2=BF 2-BE 2=a 2 12,即EF =a 22 . 由(1)知EF 是AB 、CD 的公垂线段,所以AB 和CD 间的距离为 a 2 2 .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 、CD 之间的距离. 设AB 中点为E ,连CE 、ED . ∵AC =BC ,AE =EB .∴CD ⊥AB .同理DE ⊥AB . ∴AB ⊥平面CED .设CD 的中点为F ,连EF ,则AB ⊥EF . 同理可证CD ⊥EF .∴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 ∵CE =23,∴CF =FD =21,∠EFC =90°,EF =2221232 2 =??? ??-??? ? ??. ∴AB 、CD 的距离是 2 2 .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可以转化为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二: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3】 如图(1),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A 到平面BCD 的距离; 过A 作AO ⊥平面BCD 于O ,连BO 并延长与CD 相交于E ,连AE . ∵AB =AC =AD ,∴OB =OC =OD .∴O 是△BCD 的外心.又BD =BC =CD , ∴O 是△BCD 的中心,∴BO =3 2BE =33 2332= ?. 又AB =1,且∠AOB =90°,∴AO =363312 22=??? ? ??- =-BO AB .∴A 到平面BCD 的距离是36. 例1题图 例2题图 例3题图

高中立体几何练习题(根据历年高考题改编)

立体几何复习精选 一.选择 10 1模 5.已知p :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q :直线a 与平面α垂直.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大题 18.如图5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半径为R 的圆的内接四边形,其中BD 是圆的直径,60ABD ∠=,45BDC ∠=,ADP BAD △∽△. (1)求线段PD 的长; (2)若11PC R =,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 C P A B 图5 D

09 1模 如图4,A A 1是圆柱的母线,AB 是圆柱底面圆的直径, C 是底面圆周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 12AA AB ==. (1)求证:BC ⊥平面AC A 1; (2)求三棱锥1A ABC -的体积的最大值.

18在长方体1111112,ABCD A B C D AB BC A C -==中,过、、B 三点的平面截去长方体的一个角后,得到如图4所示的几何体111ABCD A C D -,且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403 。 (1)证明:直线1A B ∥平面11CDD C ; (2)求棱1A A 的长; (3)求经过11A C 、、B 、D 四点的球的表面积。 10 1模 17.(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6,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三角形CDE 所在平面相交于CD ,AE ⊥平面CDE ,且3AE =,6AB =. (1)求证:AB ⊥平面ADE ; (2)求凸多面体ABCDE 的体积. A B C D E 图5

31知识讲解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三——距离的计算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三——距离的计算 【学习目标】 1. 了解空间各种距离的概念,掌握求空间距离的一般方法; 2. 能熟练地将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两点之间的距离 1. 定义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已知空间中有任意两点M N ,,那么这两点间的距离d MN =. 2. 向量求法 设()()111222M x y z N x y z ,,,,,,则 () ()()2 22 121212d MN x x y y z z == ++ . 要点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1. 定义 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该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设l 是过点P 平行于向量s 的直线,A 是直线l 外一定点. 过点A 作做垂直于l 的直线,垂足为A ',则AA'即为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 要点诠释:因为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就是空间中某一个平面内的点到直线的距离距离. 2. 向量求法 2 2 d=PA PA s 要点诠释: (1)本公式利用勾股定理推得: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2 2 AA'=PA PA' ,其中PA'是PA 在s 上的射影,即为0PA s . (2)0cos PA PA =PA APA'=?∠s s s ,0s 为s 的单位向量,其计算公式为0=s s s . 3.计算步骤 ① 在直线l 上取一点P ,计算点P 与已知点A 对应的向量PA ; ② 确定直线l 的方向向量s ,并求其单位向量0= s s s ; ③ 计算PA 在向量s 上的投影0PA s ; ④ 计算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2 2 0d=PA PA s . 要点诠释:在直线上选取点时,应遵循“便于计算”的原则,可视情况灵活选择. 4. 算法框图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讲义

平面与空间直线 (Ⅰ)、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其推论 图形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读法) A a A a ∈ 点A 在直线a 上。 A a A a ? 点A 不在直线a 上。 A α A α∈ 点A 在平面α内。 A α A α? 点A 不在平面α内。 b a A a b A =I 直线a 、b 交于A 点。 a α a α? 直线a 在平面α内。 a α a α=?I 直线a 与平面α无公共点。 a A α a A α=I 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点A 。 l αβ=I 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 。 2、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推理模式:A AB B ααα∈? ??∈? ?。 如图示: 应用: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是检验平面的方法。 B A α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推理模式: A l A ααββ∈? ?=?∈? I 且A l ∈且l 唯一如图示: 应用:①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②判定点在直线上。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直线AB ,BC ,AD ,DC 分别与平面 α相交于点E ,G ,H ,F .求证: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解:∵AB ∥CD , ∴AB ,CD 确定一个平面β. 又∵AB I α=E ,AB ?β,∴E ∈α,E ∈β, 即E 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 同理可证F ,G ,H 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 ∵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说明:在立体几何的问题中,证明若干点共线时,常运用公理2,即先证明这些点都是某二平面的公共点,而后得出这些点都在二平面的交线上的结论. 例2.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I β=l .设梯形ABCD 中,AD ∥BC ,且AB ?α,CD ?β,求证:AB ,CD ,l 共点(相交于一点). 证明 ∵梯形ABCD 中,AD ∥BC , ∴AB ,CD 是梯形ABCD 的两条腰. ∴ AB ,CD 必定相交于一点, 设AB I CD =M . 又∵AB ?α,CD ?β,∴M ∈α,且M ∈β.∴M ∈αI β. 又∵αI β=l ,∴M ∈l , 即AB ,CD ,l 共点. 说明:证明多条直线共点时,一般要应用公理2,这与证明多点共线是一样的.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 A B C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C α∈。 应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 。 例3.已知:a ,b ,c ,d 是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求证:a ,b ,c ,d 共面. 证明 1o 若当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相交于一点,不妨设a ,b ,c 相交于一点A , α D C B A E F H G α D C B A l 例2 β 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