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 期末复习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 期末复习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    期末复习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    期末复习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姓名:

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题

1-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观察天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1-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低。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5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详见书本)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运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运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运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运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天上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7.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四(上)科学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搅拌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搅拌棒,搅拌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能能不能不能

分布是否均匀否否是是

是否有沉淀出现是是否否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能能不能不能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没有溶解溶解溶解

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了二氧化碳。

2-4.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

2-5.碾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6.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2-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2-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2-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重点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研究结论: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

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实验过程:

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

怎样进入到水中先沉入水底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

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扩散较快散较快扩散

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

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4.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6.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7.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3-7.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7.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资料: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

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

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1.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可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4-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4-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4-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增大肺活量,心脏强健。

4-3.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4-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4-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4-4.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4-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4-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4-6.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4-7.人的一切活动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如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血液,需要的能量来自消化系统的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7.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4-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我们跳动起来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都会增加。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四年级科学一至四单元判断题

一单元、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错)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对)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错)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对)

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错)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对)

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错)

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 对 )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 错 )

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错 )

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 对 )

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对 )

二单元、判断题

1、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错)

2、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错)

3、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错)

4、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错)

5、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错)

6、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对)

7、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错)

8、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

样多。(错)

9、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错)

10、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对)

11、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错)

12、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错)

13、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错)

14、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的更快。(错)

15、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错)

16、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对)

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对)

18、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可以超过滤纸的边缘。(错)

三单元、判断题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错)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错)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对)

4、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对)

5、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对)

6、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错)

7、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对)

8、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对)

9、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对 )

10、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错 )

1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 对 )

1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 对 )

四单元、判断题

1、身体工作时,需要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对 )

2、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 ( 错 )

3、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 错 )

4、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 ( 对 )

5、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回到心脏。 ( 对 )

6、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错 )

7、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 对 )

8、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 ( 对 )

9、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 对 )

10、食物中的养分是在胃中被吸收的。 (错 )

12、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对 )

13、在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错 )

14、消化食物时,不需要消耗氧气。 ( 错 )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时间40分钟 一、填空题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七类营养素。 2、根据合理的健康饮食计划,我们把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其中牛奶、肉、蛋、油应占()份,蔬菜、水果应占()份米、面食应占()份。 3、淀粉有遇到()变成蓝色的性质,脂肪会在纸上留下()。 4、通过实验我们得知,()、()、()可以加快溶解。 5、净化水的三种方法是()、()和()。 6、象苹果树这样的植物都有(根)、()、()、()、()、()六部分组成。 7、树皮里运输养料的管子叫(),它是()运输养料的。 8、()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9世纪人们用()作为军事信号,这是最早的热气球现象。中国比欧洲提前()世纪。 9、喷气式飞机、火箭升空都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救生圈、橡皮艇是利用了空气压缩后有()的作用,充气蹦蹦床是利用空气压缩后有()的作用。 10、水流力量与()、()、()等有关。 11、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2、目前中国城市家庭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只有(),专家预测,到20 15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将达到()。 二、判断题 1、光挑自己爱吃的食物吃,会对健康不利。( ) 2、自然界中水溶解物质都是有害的。 ( ) 3、根就是植物埋在地下的部分,因此,马铃薯是根。 ( ) 4、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 ) 5、夏天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 ) 6、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越对人们有利。( ) 7、在有暖气的屋内点燃香的时候,香烟飘动的方向是向着暖气片的方向。() 8、用棉被把冰糕包起来,冰糕会融化的更快。( ) 三、选择题 1、我们使用酒精灯的时候,一般用( )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2、下面各项中,反应大气压力现象的是(A ) A、钢笔吸墨水 B、瀑布流水 C、吸盘 D、压水井 3、热是怎样传播的( ) A、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B、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从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D、从物体温度低的地方传到温度高的地方 4、气体和水的主要传热方式是( ) A、对流 B、辐射 C、传导 D、三种方式都是。 5、下列不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四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四年级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 40分) 1.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一般是___V的电,干电池里的电一般是___V。 2.由电池、灯泡、___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___。 3.像铜丝那样___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___。像塑料那样___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___。 4.电路中使用到两节电池或两个灯泡时,有___联和___联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5.油菜花是由___、___、___、___这四部分组成。 6.雄蕊产生的___传播到雌蕊的___上,会使雌蕊子房里面的___受精。 7.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___和___,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了___。 8.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___和___。 9.按食物的___可以将食物分成荤食和___。 10.霉菌在_____的环境下生长较快。 11.储存食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等。 12.食物所含营养中的____可以支持身体生长发育,___、__

_可以提供活动能量,________可以使身体保持健康。 13.我们可以按___、___、___、___对岩石进行分类。 14.花岗岩主要由___、___、___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二、判断:( 20分) 1.山上的岩石、地下的岩石和海底的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 2.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 5.在一天饮食中,与其他食物相比,米、面类和杂粮的摄入量应该最多。………………() 6.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使人触电死亡。…………………………………() 8.短路时,电池很快会被损坏。………………………………………………………………()9.为了安全用电,要保护好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 10.不能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三、选择:( 18分) 1.不高于()的电压是安全电压。 2.要使电路中的两只小灯泡亮些时,应使两只小灯泡()。 A.并联 B.串联 3.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填空。(24分)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会占据空间、有(质量)、有(弹性)、会(流动)、、能(压缩)。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不同),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7、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 9、在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并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10、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3、森林的作用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 1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1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度以下)。 19、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结)。 20、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1、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度,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2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2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4、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5、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6、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27、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2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29、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0、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31、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物质)和(颜色)。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32、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33、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为(云),在低空为(雾)。 15、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3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36、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3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38、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3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4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41、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 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42、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4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强)。 44、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45、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46、食物在人体内经由了哪些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7、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48、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49、(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50、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5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5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5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54、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55、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绿色食品)。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答案--最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答案--最新版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人体的骨头共有()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有()、()、()等作用. 2、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使我们身体更加健康.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多吃()和()含量高的食品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3、蚕的一生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变化;要脱()次皮;蚕的成虫蚕蛾有一对像羽毛一样的触角、()对翅膀、()对足. 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变化;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是事先假定()或()的物体.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叫(). 6、调查的常用形式有:()、( )、()、( ).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 1、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 2、骨骼、关节受伤时;赶快热敷受伤部位. () 3、没有参照物;我们就不能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在运动. () 4、我们走路时只有直线运动这一种方式.() 5、汽车行驶的快慢与轮子的大小有关. () 6、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看哪个物体移动的快. () 7、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的接触面越光滑;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小() 8、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 () 9、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10、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的推测叫做预测. ( ) 三、选择:(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2分) 1、根据关节的活动方式;膝关节属于(). A.旋转关节 B.铰链关节 C.球状关节 2、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 A.形状 B.速度 C.大小D重量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问答题

问答题 第一单元: 1.空气的性质 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 答: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答: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只有在瓶子上扎些小孔,才能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答:刺破气球的这边翘了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脸上觉得有风吹过来,凉凉的,还听到“嘶-嘶”的声音。说明空气会流动。 5.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在用力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答:用手压,手感觉到袋子里有东西往上顶。再用力压,发现袋子被压下去了一点,松开手后,袋子有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6.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空气和水的相同点: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 空气和水的不同点:(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7.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答: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②篮球、排球、皮球充气③玩空气枪④气垫船等。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1、空气是无色的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在课堂上,我们想到观察空气流动的办法有 答:①点燃蜡烛,把手放在蜡烛的上方。(手感觉到蜡烛火焰上方有股热气往上 冲)②将纸蛇放在点燃蜡烛的上方。(纸蛇转动起来。蜡烛上方的空气受热上升,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班级 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降雨量的单位是()。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 三、我会判断。 1、人们把空气流动称为风。() 2、每天教室里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3、在同一时刻,室内与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 4、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5、在一杯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四、简答题: 在月球上,两位宇航员直接讲话是听不见的,必须利用无线电设备,这是为什么?

答案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答案: 一、我会填。 1. 风向标风向北风 2. 雨量器 3. 雨、雾、雪 4. 切碎、加热、搅拌 5. 氧气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C 2.C 3. A 4.C 5 C 三、我会判断。 对的题有( 1、3、4、5) 错的题有(2) 五、简答题: .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正常说话是听不见的,所以要用无线电进行交流。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及其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 2.风 3.温度 4.降水量)。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质量检测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 1、我们按照食物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品和(植物)类食品,按照味道可分为(苦)(甜)(酸)(辣)(咸)五类。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七类营养素。 3、根据合理的健康饮食计划,我们把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其中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蔬菜、水果应占(4)份,米、面食应占(4)份。 4、淀粉有遇到(碘)变成蓝色的性质,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5、通过实验我们得知,(搅拌)(加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6、净化水的三种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 7、目前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种类有(30多万)种,像苹果树这样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8、按照根的形状我们可以把植物的根分为(直根)、(须根),芫荽的根是(直根),葱的根是(须根),萝卜、甘薯是储藏根,它们是(直根)的变态。植物根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吸收养分)。用力拔植物,不易拔出,说明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9、树皮里运输养料的管子叫(筛管),它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9世纪人们用(孔明灯)作为军事信号,这是最早的热气球现象。中国比欧洲提前(9)世纪。 11、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升空的。喷气式飞机、火箭升空都是利用了(反冲力)的作用,救生圈、橡皮艇是利用了空气压缩后有(浮力)的作用,皮球、充气蹦蹦床是利用空气压缩后有(弹力)的作用。 12、水流力量与(水流高度)(水流速度)、(水流量)等有关。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题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一、填空(共20分)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 、 纤维素、矿物质和___________ 。 2.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组成。 3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深色的物体比白浅色的物体吸收的辐射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植物的根主要是靠____________ 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6.热在水中主要是以____________ 的方式传递的。 7.把气球吹足气,口朝下松手,气球会_____________ ,气球运动方向与空气喷 出的方向__________ 。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 、。 8?救生圈、轮胎、充气蹦蹦床内都充满了__________ 。都是利用了 _________ 有 弹性的原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子不断的蒸腾水分,能促进植物的根不断的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大气有压力,所有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这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 这种压力的方向来自___________ 。 二、选择(共20分) 1.人体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水和盐类 B 、维生素 C 、淀粉和糖类 2.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装置是()的。A、白色B、黑色C、红色 3.溶解在汽水中的气体是()。A、空气B、氧气 C 、二氧化碳 4.相同高度,水流大的产生的力量() A 、大 B 、小C、相同 5.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跑出去了。 A、叶的两面 B 、叶的上表皮的气孔C、叶的下表皮的气孔 6.热气球升空是因为()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3)——选择题

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大全之三(选择题) (一) 1、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 A.味精B.酱油C.酒精D.食用油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上 D.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3、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B.往杯中加水C.使杯中的水蒸发 4、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 A.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B.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 5、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C.在水中溶解 6、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把盐从水中分离?() A.溶解B.融化C.加热D.过滤 7、下列几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 A.食盐、菜油B.氧气、酱油C.冰糖、面粉 8、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面粉看不见了B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C.水变白色了 9、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胶水在水中溶解了。 A.沉在水底 B.漂浮在水面C.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10、下列问题中,我们可以直接研究的是() A.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糖B.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糖C.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糖 (二) 1.声音不能在()传播。 A.固体B.液体C.气体D.真空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医院、餐厅、同学发言时,我们应保持安静 B.用相同的力击打大小音叉,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C.唱歌、说话主要是由于声带在振动

3.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速度从慢到快排列正确的是()。A.水—空气—木头—钢铁B.空气—水—木头—钢铁 C.空气—木头—水—钢铁D.水—空气—钢铁—木头 4.在一个杯子里,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一样高D.先高后低 5、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A、笔 B、空气 C、桌面D.纸 6、我们耳朵里有一个()在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7、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高 B、低 C、不一定听到 8、经过实验探究发现,尺子伸出桌面一定的长度,用力弹拨尺子,所听到的声音()。 A、弱 B、低 C、高 D.强 9、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气流 B、直线 C、波 10、音高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A、物体振动快,声音高 B、物体振动慢,声音高 C、物体振动幅度大,声音高 D.物体振动幅度小,声音高 (三) 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 2、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A、东风B、北风C、南风 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B、10~25C、25~50 4、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A、卷云B、积云C、层云 5、下面的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 ABC 6、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 A、风速B、风向C、风量 7、()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集水漏斗B、测量水管C、雨量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 二、探究内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 (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 三、板书设计 晴天多云阴天 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 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 炎热天凉爽天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 (3)交流观察发现。 (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 (5)老师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6)学生改进自己的记录。 (7)交流改进后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