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处理新材料制备-国家科技部

水处理新材料制备-国家科技部

水处理新材料制备-国家科技部
水处理新材料制备-国家科技部

附件2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水处理新材料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当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主要特征表现为水污染从地表水污染延伸到地下水污染,从常规污染扩展到为有毒化学品污染、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彼此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复合,地表水进入富营养化阶段,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制订出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和饮用水质标准,以有效遏制水污染恶化的趋势。水污染状况的日趋严重和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对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项目结合典型污水处理和饮用水净化工艺中部分典型处理单元,研究开发旨在提升这些处理单元效率的关键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本重点项目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3000万元,下设五个课题,以课题为基本单元受理申请,各课题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与其他课题协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每个课题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每一个申请团队必须有企业参与(部分课题需由企业牵头),并提出课

题组长和依托单位。由课题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的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各课题的控制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课题考核指标(应包括材料性能指标、技术和工艺指标以及示范工程指标等),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控制性指标。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水处理新材料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水污染控制需求,围绕水污染控制的典型处理工艺的单元技术(如混凝、生物处理、膜分离、吸附等)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实现污水与给水高效、安全净化为目的的生物复合絮凝剂、新型生物载体、新型膜材料与组器、高效吸附材料的生产和水处理应用技术研发和集成化研究,并完成新型水处理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工程应用示范。研制出10种以上高效水处理材料,形成5项以上水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技术的综合集成,建立5项以上示范工程,为水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水平。

3、研究内容

本项目分解成如下五个课题。各课题的题目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课题1.生物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传统无机、有机絮凝剂在污水和饮用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水处理技术领域对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复合絮凝剂的巨大市场需求,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生物复合絮凝剂及其产业化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和工程化应用,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和饮用水安全供给提供高效絮凝剂的生产、应用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

(1)高效生物复合絮凝剂的生产与复配关键技术

研究产絮微生物的选育、培养方法,优化微生物发酵制备工艺条件与参数,研究生物絮凝剂的分离、提纯技术,形成廉价生物絮凝剂制备的关键技术。以生物絮凝剂为主体,筛选具有协同絮凝效果的无机或有机絮凝剂,针对不同水处理目标(如高效除磷、低温除浊等),研究生物复合絮凝剂的复配技术,确定优化的复合絮凝剂配方和复配工艺参数,形成新型高效生物复合絮凝剂制备的关键技术。

(2)生物复合絮凝剂的应用技术研究

开展生物复合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的絮凝条件与絮凝性能的研究,确立不同水质特点、净化效果与生物复合絮凝剂种类选择的对应机制,优化并建立生物复合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与技术参数(pH、投加量、水温、搅拌强度等),考察生物复合絮凝剂在水中残留量与使用条件的关系,开展复合生物絮凝剂技术经济性能和环境安全性技术评估,形成生物复合絮凝剂在污水和给水处理应用的关键技术。

(3)生物复合絮凝剂的产业化技术与工程应用示范

以生物复合絮凝剂的产业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生物复合絮凝剂的生产和复配关键技术和设备,考察规模化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确定存贮、运输等环节中的保质技术措施,建立规模化生产线,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建立生物复合絮凝剂的产品质量标准。开展生物复合絮凝剂除浊降污、除磷控藻的工程应用研究,通过技术的综合集成,建立应用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

(1)研发3种以上适用于不同水质净化处理要求的生物复合絮凝剂及其产业化技术。

(2)生物复合絮凝剂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固体生物复合絮凝剂固形物含量≥70%,pH=5.5~7.5(1%水溶液),分子量≥200万,保质

期1年以上;絮凝剂中砷(以As计)含量≤0.05mg/L,铅(以Pb计)含量≤0.01mg/L。

(2)新型生物复合絮凝剂对低温低浊水质,在工业、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主要净化指标(如浊度、COD、总磷等)处理效率比目前市售絮凝剂提高20%以上,节省运行费用20%以上。

(3)建立1000吨/年生产规模的生物复合絮凝剂产业化生产线。

(4)建立应用生物复合絮凝剂的日处理5000吨以上规模的水处理示范工程1项。

(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研究制定生物复合絮凝剂产品标准及工艺技术规范。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要求: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5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550万元(不含生产线和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2. 新型生物载体的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存在的COD去除效率不高,硝化效率差等问题,以提升传统生物处理单元的技术水平和处理效率为目标,研究利用生物载体强化传统污水生物处理的方法,重点选择生物移动床工艺,研究生物移动床载体制备、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完成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

(1)新型生物悬浮载体配方与制备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微生物附着效果好、启动快速、具有良好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和微生物生态结构的生物载体制备技术。在充分考虑生物移动载体的形态和几何结构基础上,重点考察生物载体的原料筛选、组成、配比等条件对生物载体的关键性能参数(比表面积、密度、亲疏水性、表面功能等)的影响,优化并确定生物载体材料的最佳配方与工艺技术参数,形成性能良好的生物移动载体生产制备的关键技术。

(2)新型生物载体的应用技术研究

开展新型生物载体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高效、稳定运行的应用技术研究。重点考察生物载体在生物移动床等工艺系统中的稳定、高效运行的水力学条件、反应器结构与形式,并研究基于新型生物载体的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去除、硝化或反硝化等的性能,建立针对不同处理水质和处理目标的优势微生物形成、聚集和作用的工艺过程调控

方法,优化新型生物载体在工程应用中的工艺形式、工艺参数,形成污水高效处理的新型生物载体的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

(3)新型生物载体的生产与应用技术的工程示范

研究开发新型生物载体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与设备,建立规模化生产线,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获得生物载体生产最佳工艺条件,建立生物载体产品的企业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新型生物载体的工程应用研究,建立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提出生物移动床工艺设计原则与技术规程,完成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工具包。进行新型生物载体的技术经济性能评估。

考核指标:

(1)研究开发3种以上不同规格、适用于不同污水处理目的的新型生物悬浮载体及其产业化技术;

(2)载体比表面积达到900m2/m3以上, 生物膜硝化活性高,载体挂膜后湿密度约为1kg/L。

(3)污水处理能力:COD去除率90%以上,冬季硝化效率不低于95%,总氮去除率达到70%以上,并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GB18918-2002);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系统相比,运行费用降低10%以上,同等悬浮活性污泥浓度条件下,单位池容的硝化速率提高30%。

(4)建成具有年产2000m3新型生物悬浮载体能力的生产线;

(5)完成2000m3/d以上的污水处理应用示范工程1项;

(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研究制定新型生物载体产品标准及工艺技术规范。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要求: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5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500万元(不含生产线和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3新型膜材料及膜组器的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目标:

围绕当前和今后适用于污水处理和回用的膜生物反应器(MBR)等领域对微/超滤膜材料和膜组器的快速需求,研究开发基于聚偏氟乙烯等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高强度、耐用型超/微滤膜材料及膜组器,实现产业化和模块化制备以及水处理工程应用。为我国水污染控制和水再生利用提供高新技术支持。

研究内容:

(1)新型超/微滤膜材料及高效率膜组器制备关键技术

研究开发聚偏氟乙烯等低成本、高性能、高强度、耐用型新型超/微滤膜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考察不同制膜技术、方法、工艺条件和配料等对膜成型和膜性能的影响,优化并确定最佳制膜方法和工艺技术参数。研究膜组器结构的优化技术、组装技术等,优化膜组器制备工艺技术参数,并实现低能耗、长寿命、防堵塞、易于维护的高效率膜组器的模块化生产。

(2)新型超/微滤膜材料及高效率膜组器的应用研究

开展新型微/超滤膜材料和膜组器在污水处理与回用等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考察新型膜材料和膜组器的稳定运行特性、抗污染性能,解析不同操作条件下膜污染机制,开展物理、化学清洗方法研究,确定最佳清洗方法和技术。开展新型微/超滤膜材料和膜组器的经济性评估。

(3)新型超/微滤膜材料及高效率膜组器的规模化生产与工程示范研究开发面向工程化应用的新型膜材料与膜组器制备的关键技术,建立新型微/超滤膜材料及高效率膜组器的规模化生产线并进行示范生产。将反应器结构设计、膜组器设置以及自动控制等进行技术的综合集成,建立新型微/超滤膜材料及高效率膜组器在膜生物反应器等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中的工程应用示范,形成新型微/超滤膜组

器等的工艺设计工具包。

考核指标:

主要考核指标:

(1)开发出3种规格以上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PVDF等微/超滤材料;新型微/超滤膜材料的清水通量>10L/(m2h kPa)(25 C条件下),机械强度>5N。

开发出适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等工艺的高效率膜组器,成本比国外产品降低20%以上,并形成不同处理规模的系列化产品。

(2)形成新型微滤/超滤膜材料生产能力>50万m2/年。

(3)建立2个新型微/超滤膜材料与膜组器在膜生物反应器等工艺中的工程应用示范,处理规模城市污水>10,000m3/d,工业废水>1000 m3/d,并稳定运行1年。

(4)编制工艺设计工具包和新型膜材料和膜组器的应用操作手册。

(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要求: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8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

配研究经费不少于800万元(不含生产线和示范工程建设费用)。本课题须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4树脂型高效吸附剂的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低浓度有毒有机废水快速处理和环境突发事件中高浓度有机污染应急处置的技术需求,开展以吸附为主要净化手段的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高效吸附剂的制备关键技术与设备。在此基础上,开展利用所开发的新型高效吸附剂在废水中低浓度难降解性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净化、环境突发事件中高浓度有机污染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1)有毒有机物高效吸附树脂的制备技术

研究用于吸附水中可溶性和疏水性有毒有机污染的高效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针对不同处理水质的特点(共存复杂有机污染、低浓度有毒有机污染、环境突发事件污染)和目标有机污染的性质(可溶性、疏水性),进行高效吸附树脂的结构设计,筛选吸附树脂的合成原料,考察各组分及合成工序对吸附树脂性能的影响。建立配方、工艺条件与吸附对象、吸附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有毒有机物高效

吸附树脂生产制备的关键技术。

(2)有毒有机物高效吸附树脂的水处理应用技术研究

针对废水中不同类型的污染物,确定高效吸附树脂对可溶性和疏水性有毒有机污染的吸附容量和关键工艺参数,优化吸附树脂的应用工艺过程,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共存有机污染、低浓度有毒有机污染、环境突发事件污染),提出吸附树脂的选择与应用技术策略。研发吸附树脂快速、高效的再生方法,考察再生次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提出回收有机污染的资源化利用或处理、处置技术途径。

(3)有毒有机物高效吸附树脂的规模化生产与工程应用示范研究开发高效吸附树脂规模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从原材料的选择、工艺条件优化、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等各个环节调控产品品质,建立新型吸附树脂规模化生产线,建立吸附树脂产品的企业标准。在工程规模下通过技术综合集成,开展有毒有机物高效吸附树脂的工程应用示范,建立低浓度有机污染处理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示范工程各1项。

考核指标:

(1)研制出3种以上用于水中亲水性、疏水性有毒有机污染的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建立一定规模的生产线并进行工程规模示范。

(a)吸附溶解性有毒有机污染的吸附树脂技术指标:

研发1个系列对低浓度复杂体系中有毒有机污染物高效吸附的新型树脂吸附剂;树脂比表面积1000m2/g以上;吸附剂对低浓度复杂体系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容量是活性炭的二倍左右;形成200吨/年的吸附树脂生产能力;完成2000 m3 /d的污水处理示范工程1项。吸附单元处理可使低浓度有毒有机废水的COD削减50%以上,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净化效率达90%以上,废水处理后可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GB18918-2002)。

(b)吸附疏水性有毒有机污染的树脂吸附剂技术指标:

研发2种针对不同疏水性有毒有机物快速吸附的新型树脂吸附剂,对高浓度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倍量达到10g/g以上;重复使用100次后其吸附量达初始饱和吸附量的70%以上;形成200吨/年的吸附树脂生产能力,并进行应急处置吸附实验。

(2)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究制定树脂型高效吸附剂产品标准及工艺技术规范。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要求: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

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生产线和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5高效除砷氟材料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高砷氟以及砷氟共存污染现状和特点,研制开发高效除砷氟以及同时除砷氟的吸附剂及其产业化制备技术;以及基于上述新材料的新型除砷氟处理新工艺和新技术和原位再生技术;建立新材料示范生产线和应用示范工程;为有效解决我国饮用水砷氟问题提供新材料和新技术。

研究内容:

(1)砷、氟同时去除吸附材料的制备技术

研究开发As(III)原位转化、As(V)同步吸附的氧化-吸附除砷新材料,建立基于不同砷浓度水平和As(III)与As(V)比例条件下的砷价态与形态转化调控方法,研究同步吸附以及砷、氟同时去除的新型絮凝吸附材料;并针对典型地区砷、氟浓度水平与比例特征,研究并优化材料最佳组成配比、应用形式与再生周期,实现在除砷除氟过程中砷氟穿透周期相当,形成基于砷氟同时去除新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

(2)基于同时去除砷、氟新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材料在工程中应用形式与原位再生方法,优化运行与再生过程工艺参数,形成无需投加氧化剂、同时能够高效去除水中As(III)与As(V)的除砷新工艺和技术。研制开发新型旋流絮凝污泥回流反应器,建立并优化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工艺形式、再生方法与最佳工艺参数,形成基于经济高效除砷氟絮凝吸附新材料的饮用水高效除砷、氟新工艺和新技术。

(3)新型除砷除氟材料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工程示范

研究面向规模产业化生产的新材料产业化制备工艺及其设备、设计,建立新型除砷除氟材料的规模化生产线,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工程规模的利用所研发的除砷除氟材料饮用水处理研究,通过技术综合集成,建立饮用水中除砷除氟的示范工程,并进行经济、技术评价。

考核指标:

(1)研制开发3种以上经济高效除砷氟新材料, 以及具有同时去除As(III)与As(V)和同时去除砷氟等多功能新材料及其产业化制备技术。

(2)研制开发的新材料除砷氟效能比目前市售除砷氟材料高30%以上,价格低30%以上。建立规模不小于5吨/日的新材料产业

化示范生产线。

(3)形成并建立基于上述3种以上新材料的除砷氟实际应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系统。新工艺和新技术系统的除砷氟效能达到并优于国家安全饮用水标准。

(4)选择典型砷、氟污染以及砷氟共存污染地区,建设2项以上新型除砷氟或同时去除砷氟的示范工程,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500 m3/d。综合运行费用不超过0.6元/吨水;

(5)编制除砷氟新工艺和技术应用操作手册。

(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要求: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5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550万元(不含生产线和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三、注意事项

1.申请单位需针对单个课题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均可申请承担本项目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对于港澳台优秀科技人员、海外优秀华人学者(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年龄、职称(学位)等基本条件时,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协议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也可作为课题组长。在课题申请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5. 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6.在填报课题申请书时,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部分相关内容。

预算编制应在专项经费控制额范围内,结合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项目申请单位财务部门会同申请负责人共同编制经费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负责。在编制经费预算之前,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负责人应认真学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

7.申请课题时需按指南要求如实提供配套经费证明和支撑条件承诺,并提供联合申请的合作协议。

8.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中水处理技术

中水处理技术 ? 适用范围 广泛适用于宾馆、写字楼、饭店等公用场所。 主要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 YES中水处理,系采用生化处理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洗浴废水格栅调节池(予曝气)毛发过滤器污水泵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过滤(活性碳过滤备用)中水贮存池中水泵用水点 二、技术关健 采用水下曝气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及条件 一、技术指标 BOD<5㎎/l 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CO2、NH3、和H2O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NH3进一步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所谓硝化过程。NH3已是无机物,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只指有机物在第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与温度有关,一般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所以在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20℃时在BOD的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在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就是说,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这在

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之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之。BOD5约为BOD20的70%左右。 COD<7㎎/l 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氧化法与氧化法。高锰酸钾(K2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DmnO4法)>5mg/L 时,水质已开始变差。 SS l㎎/l PH 8.0 二、条件要求 主要设备及运行管理 一、主要设备 毛发过滤器、水下曝气机、污水提升泵、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柱、自动控制系统、过滤水泵、反冲洗水泵、中水泵、投药设备。 二、运行管理

水处理十大技术

水处理十大技术 1、软化法是指将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软化过程中,只是软化水质,而不能改善水质。 2、蒸馏法是指将水煮沸,然后收集蒸汽,使之冷却和凝结成液体。蒸馏水是极安全的饮用水,但有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探讨。由于蒸馏水不含矿物质,这成为反对者提出人的寿命容易老化的理由。另外利用蒸馏法成本较高,耗费能源,不能去除水中挥发性物质。 3、煮沸法是指自来水煮沸后饮用,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在国内普遍地应用。水煮沸可杀死细菌,但对一些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不能去除,即使其含量极低,所以饮用仍是不安全的。 4、磁化法是指利用磁场效应处理水,称为水的磁化处理。磁化处理的过程就是水在垂直于磁力线的方向通过磁铁后,即完成磁化处理的过程。我国对水的磁化处理,到目前为止仍是处于实践和研究的初级阶段,国外的净水器没有磁化功能的要求,因为磁化水不属于净水的范围,而是属于医疗方面的问题。 5、矿化法是指在净化的基础上再向水中增添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如钙、锌、锶等元素)。市售净水器一般通过在净水器中添加麦饭石来达到矿化的目的,但国家卫生部已经明令指出:“涉水产品不得宣传任何保健功能”。臭氧、紫外线杀菌这些方面都只能杀菌,去除不掉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经杀死的细菌尸体仍残留在水中,而成为热原。 6、电解法是把净化后的水进行电解,始于日本,这种设备称为电解水机。它是把水先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电解活化,其碱性活化水与人体内环境之PH值相对应,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适于饮用;酸性活化水可用于洗脸、洗澡,有美容作用。不过,电解水对人体到底有多大的好处,尚需进一步探讨。 7、活性碳吸附 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 A.颗粒活性炭较为常用,多用本质、煤质、果壳(核)等含碳物质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活化法制成。它有非常多的微孔和比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在活化过程中,活性碳表面的非结晶部位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团,这些基团使活性碳具有化学吸附和催化氧化、还原性能,能有效去除水中一些金属离子。 B.渗银活性碳将活性炭和银结合在一起,不仅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还具有杀菌作用,而且在活性炭内不会滋长细菌,解决了净水器出水有时出现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问题。当水通过渗银活性碳时,银离子就会慢慢释放出来,起到消毒杀菌作用。由于活性炭对

纯化水制备原理及常用水处理技术分析

纯化水制备原理及常用水处理技术分析纯化水的制备原理 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过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 纯化水制备常用的水处理技术 纯化水的质量取决于源水的水质及纯化水制备系统的组成 和处理能力。纯化水制备系统的配置应根据源水水质、水质变化、用户对纯化水设备产水质量的要求、投资费用、运行费用等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考虑确定。 ①源水进水的含盐量在500mg/L以下时,一般采用普通的离子交换法去除盐类物质。 ②对含盐量500~1000mg/L的源水,可结合源水中硬度与碱度的比值,考虑采用弱酸、强碱阳床串联或组成双层床。 ③当源水的含盐量为1000~3000mg/L,属高含盐量的苦咸水时(一般指海水),可采用反渗透的方法先将含盐量降至 500mg/L以下,再用离了交换法脱盐处理。

④目前制备纯化水普遍流行的方法是采用全膜法、双级反渗透法、一级反渗透加混床法、一级反渗透加EDI法等等;阴、阳树脂单床加混床处理方法是比较传统的工艺,但也是非常经济的一种工艺。 源水预处理系统在纯化水制备过程中的必要性及常用手段 无论是直接采用离子交换系统或者先用电渗析法(EDI),再加上反渗透的系统,普通的自来水、地下水或工业用水往往都不能够满足离子交换树脂或反渗透膜对玷污物质的进水要求。源水只有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后,方能满足后道制水制备系统对进水的水质要求。 (四)纯化水中常用的源水预处理方法 为使源水的水质达到一个预期的指标,以满足纯化过程对源水的要求,必须对源水进行预处理,源水预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胶体、有机物、重金属和游离状态的余氯等。 ①源水中悬浮颗粒的含量小于50mg/L时,可以采用接触凝聚或过滤,即加入凝聚剂后,经过水泵或管道直接注入过滤器,目前多是采用多介质过滤器。

电化学 循环水处理工艺介绍

项目概述 ***********厂内现有部分循环水排污水。 为了节约用水,减少排放,实现水资源再利用,公司拟对厂内的上述各系统循环水排污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厂内循环水系统作为补水,代替新鲜水的使用。设计处理水量为200m3/h。 一.设计基础 1.水质情况 1.1水质指标 注:混合污水水质即为经计算后原水水质指标。 1.2水质分析 由以上数据表可以看出,将几股循环水排污水及浓水混合后,其水质的主要问题是电导率、总硬度、总碱度较高,需要进行降低去除处理。

而对于水中含盐量的降低去除则必然涉及到膜法除盐技术,而膜脱盐设备对于进水水质有一定的要求标准,从上述水质表分析,其水质总硬度、总碱度等指标较高,均超过膜脱盐设备的进水要求,原水的结垢性较强,易在膜过滤过程中形成垢类物质沉积在膜表面,影响膜的正常运行。所以必需对原水进行预处理,降低水质的总硬度、总碱度等指标,使处理出水达到膜脱盐设备的进水要求,才能进入脱盐设备进行脱盐处理。 本方案设计工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预处理,一部分是脱盐处理。预处理主要用于降低水中的总硬度、总碱度等,脱盐处理主要用于降低水中的含盐量。2.设计水量 设计处理水量为:200m3/h。 二.技术工艺说明 1.技术工艺确定 1.1 技术工艺确定 根据污水水质分析,处理工艺确定为“预处理+脱盐”。其中预处理工艺需要降低水中总硬度、总碱度等,使出水水质满足膜脱盐设备的进水要求。对于水中的上述指标,均可通过“三法净水”处理技术进行有效降低去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浊度、悬浮物等颗粒杂质。 由于处理出水作为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对于水质的含盐量要求并不高(新鲜水补水电导450-500uS/cm),而且随着回用设备的投运,循环水系统的含盐量逐渐降低,水质将逐渐改善,所以选择适度脱盐设备进行脱盐处理,即JR-EDR 电渗析脱盐设备。同时,JR-EDR电渗析脱盐设备具有运行成本低、膜抗污染性较强的特点,更适宜应用于污水回用处理。 设计技术工艺为:“三法净水”一体化设备+JR-EDR电渗析脱盐设备。1.2工艺流程框图 加酸、杀菌剂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水处理技术]十种常用水处理方法 沉淀物过滤法 沉淀物过滤法的目的是将水源内之悬浮颗粒物质或胶体物 质清除干净。这些颗粒物质如果没有清除,会对透析用水其它精密的过滤膜造成破坏或甚至水路的阻塞。这是最古老且最简单的净水法,所以这个步骤常用在水纯化的初步处理,或有必要时,在管路中也会多加入几个滤器(filter)以清除体积较大的杂质。滤过悬浮的颗粒物质所使用的滤器种类很多,例如网状滤器,沙状滤器(如石英沙等)或膜状滤器等。只要颗粒大小大于这些孔洞之大小,就会被阻挡下来。对于溶解于水中的离子,就无法阻拦下来。如果滤器太久没有更换或清洗,堆积在滤器上的颗粒物质会愈来愈多,则水流量及水压会逐渐减少。人们就是利用入水压与出水压差来判断滤器被阻塞的程度。因此滤器要定时逆冲以排除堆积其上的杂质,同时也要在固定时间内更换滤器。沉淀物过滤法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颗粒物质不断被阻拦而堆积下来,这些物质面或许有细菌在此繁殖,并释放毒性物质通过滤器,造成热原反应,所以要经常更换滤器,原则上进水与出水的压力落差升高达到原先的五倍时,就需要换掉滤器。2硬水软化法 硬水的软化需使用离子交换法,它的目的是利用阳离子交换

树脂以钠离子来交换硬水中的钙与镁离子,以此来降低水源内之钙镁离子的浓度。其软化的反应式如下: Ca2++2Na-EX→Ca-EX2+2Na+1Mg2++2Na-EX→Mg-EX2+ 2Na+1式中的EX表示离子交换树脂,这些离子交换树脂结合了Ca2+及Mg2+之後,将原本含在其内的Na+离子释放出来。树脂基质(resin matrix)内藏氯化钠,在硬水软化的过程中,钠离子会逐渐被使用耗尽,则交换树脂的软化效果也会逐渐降低,这时需要作还原(regeneration)的工作,也就是每隔固定时间加入特定浓度的盐水,一般是10%,其反应方式如下:Ca-EX2+2Na+ (浓盐水)→ 2Na-EX+Ca2+Mg-EX2+2Na+ (浓盐水)→ 2Na-EX+Mg2+如果水处理的过程中没有阳离子的软化,不只是逆渗透膜上会有钙镁体的沉积以致降低功效甚至破坏逆渗透膜,长期饮用也容易得到硬水症候群。硬水软化器也会引起细菌繁殖的问题,所以设备上需要有逆冲的功能,一段时间後就要逆冲一次以防止太多杂质吸附其上。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离子。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内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便与树脂吸附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水中,这样从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的软化水。 3去离子法

水处理常见技术...

水处理常见技术... 水处理有哪些常见技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常见技术 1、杀菌、消毒:水的消毒方法可分为化学和物理的两种。物理消毒方法有加热法、紫外线法、超声波等法;化学方法有加氯法、臭氧法、重金属离子法以及其他氧化剂法等。 2、磁化:利用磁场效应对于水的处理作用,称为水的磁化处理。 3、精密过滤技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芯、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芯、滤膜而被去除截留。精密过滤能够过滤微米级(μm)或纳米级(nm)的微粒和细菌。在水的深度处理中应用也十分广泛。 4、超过滤技术:超过滤是一种薄膜分离技术。就是在一定压力下(压力为0.07-0.7Mpa,最高不超过1.05Mpa),水在膜面上流动,水与溶解盐在和其他电解质是微小的颗粒,能够渗透超滤膜,而分子量大的颗粒和胶体物质就被超滤膜所阻挡,从而使水中的部分微粒得到分离的技术。超滤膜的孔径是由一定分子量的物质进行截留试验测定的,并以分子量的数值来表示的。

5、臭氧:是一种在常温下呈蓝色、有特殊的鱼腥味的气体,分子式为O3。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它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单氧原子,而单个氧原子则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臭氧可是细菌、真菌等菌体的蛋白质氧化、变性,使电解质失去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菌毒素,可以清除和杀灭空气中、水中、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和细菌,可除异味,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的消毒、灭菌等工序中。臭氧在消毒、灭菌过程中仅产生无毒的氧化物,多余的臭氧最终还原为氧,在被消毒物品上不存在残留物,可直接用于食品的消毒灭菌。 6、离子交换:所谓离子交换,就是水中的离子和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所进行的等电荷反应。离子交换的反应过程可以用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HR和水中Na+交换反应过程为例:HR+Na+=Na++H+从上式可知:在离子交换反应中,水中的阳离子(如Na)被转移到树脂上去了,而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一个可交换的H转入水中。Na从水中转移到树脂上的过程是离子的置换过程。而树脂上的H交换到水中的过程称游离过程。因此,由于游离和置换过程的结果,使得Na和H 互换位置,这一变化,就称为离子交换。 7、紫外线:汞灯在点燃时,能够放射出波长为1400nm-4900nm的紫外线(1nm=10-10m),这种光线能穿透细菌

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探究分析 刘雪琴

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探究分析刘雪琴 发表时间:2018-06-15T15:11:44.7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刘雪琴[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染问题逐渐严重,水污染的问题逐渐会影响到我国为来的发展。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染问题逐渐严重,水污染的问题逐渐会影响到我国为来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利用合理科学的解决对策解决污水处理的相关问题,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进而促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运用引言 相关部门应创新相关机制同时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并充分认识到城市污水处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遵循科学指导、执行正常的建设程序,从而促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不断提高,同时降低处理污水时的能源消耗,为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继而提高环境工程城市水污染治理水平。 1污水治理的意义由于我国淡水资源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再加上我国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使得我国水资源呈紧张之势,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处理城市中的污水、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已成为当今社会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环境工程中,有效处理城市水污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有效解决污水处理这一问题,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城市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才可以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程项目。 2当前污水处理技术概述及其运用 2.1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 对于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指的是将污水当中体积比较大的悬浮物通过筛滤的方式将其从污水当中分离出来,这一方法属于污水处理的最初的步骤。此外,不仅可以对滤筛装置进行利用之外,还可以对沉淀、气浮以及离心等方法加以利用,从而对污水当中的悬浮物进行有效地处理。在这些方法当中,对气浮法进行利用是其中一种效果较为良好的方法,尤其是在对含有污水隔油的应用当中应用效果较好。 2.2污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2.2.1活性污泥法 所谓的活性污泥法采用的是利用连续的方式向污水当中通入空气,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好氧微生物就会得到大量的繁殖,从而形成污泥絮凝剂物体,生存在上面的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在氧化能力与吸附能力方面较强,可以对污水进行有效地处理。当前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效果方面也较好。而且在不断地研究之后也寻找到了其他的方式,当前对于活性污泥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通过对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进行改善,从而得到新的污水处理方法,例如CASS法、AB法、Unitank法等等。当前,CASS法是最先进的、国际公认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在SBR法的基础上,将反应池沿着长度方向进行划分,使其分成前后两个部分,依据生物反应的动力学原理以及对水利条件加以利用,从而研究出一种较为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一般情况下在工业废水比较多的污水处理工作当中进行应用。 2.2.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所谓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指的是在厌氧的条件之下,兼性厌氧和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消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在这种技术当中,其生物处理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当前比较新颖的方法主要有A2/O法。其中A2/O法属于一种比较常用的脱磷除氮工艺,在这一工艺当中,其对各种化学元素的特点加以利用然后对其进行有效地处理,其优点是运行稳定、生化效率高、流程简单等等,但是其缺点是工作量大、有污泥回流情况,并且在节能性方面比较差。 2.3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其主要是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阅历将化学物质投入到污水当中,使得污染物得以消除或者是分离,例如,对酸碱处理法加以利用,能够有效地实现污水当中物质的中和,对强氧化剂加以利用,从而使得污水当中的污染物得以有效地分离,或者是可以对电解法加以利用,从而使得污水实现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够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 3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发展趋势 3.1 膜处理技术的拓展性应用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应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对膜处理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则能够对膜的隔离作用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反渗透的处理形式中,对城市生活污水里含有的颗粒状物质、胶体物质以及污染物等实施分离。膜处理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使用能够实现对污染物的吸附、沉着和沉淀等,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起到技术控制的作用,并且能够在膜处理中进一步强化对搅动技术和混凝技术的使用,减少和控制城市生活污水的消耗,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效率。例如德国北威州对膜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在北运河的污水厂投入使用,在防止膜结垢时,采用的运行方式使对膜组件的部分实施大气泡曝气,强烈紊动的气流中,能够防止膜表面的沉积。在运行中对其进行约400s 的过滤,反复清洗30s,在这种交替处理时,对其进行化学清洗,使用酸清洗无机物的絮凝剂,使用碱性清洗剂防止蛋白质结构,对于油污可使用表面活性剂处理。 3.2 冶金工业废水处理 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使用一级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处理工段,如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的污水处理,以去除粗大颗粒的杂质为主,既能满足出水要求,也能够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成本和相关费用的投入,投资效益较高,并且能够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负荷进行消减,随着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发展,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杂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一级处理工艺,具有稳定可靠和操作简单等优势。一级处理工艺使用灵活,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CEPT 的处理效果较好。例如国外关于工业废水处理,针对有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进行考虑,在工业过程的自利用中,对有机物进行回收后,可作为原料或者新的产品使用。电镀冶金中,由于重金属络合物含量高,且难以去除,但不是游离基础离子,也不是游离有机物,氧化、回收难度高,可以设计电化学,用CO2 作为光阳极、釉钢作为阴极,去除络合物效果好。把EDTA 这种配位体的氧化使铜能够游离出来,在阴极的表面沉结大量的铜,使铜得到回收。

8种电化学水处理方法

8种电化学水处理方法 电化学水处理- 世间万物,都是有一利就有一弊。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污染。废水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石化、印染、造纸、农药、医药卫生、冶金、食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废水排放总量急剧增加,且由于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高浓度、高毒性、高盐度、高色度的成分,使其难以降解和处理,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为了处理每天大量排出的工业废水,人们也是蛮拼的。物、化、生齐用,力、声、光、电、磁结合。今天笔者为您总结用电’ 来处理废水的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指在电极或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特定的电化学反应器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过程。电化学系统设备相对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费用较低,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而且反应可控程度高,便于实现工业自动化,被称为环境友好’ 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的发展历程 1799 年 Valta制成Cu-Zn原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 1833 年 建立电流和化学反应关系的法拉第定律。 19世纪70年代 Helmholtz提出双电层概念。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互吸引,形成双电层。 1887 年 Arrhenius提出电离学说。 1889 年 Nernst提出电极电位与电极反应组分浓度关系的能斯特方程。 1903 年 Morse 和Pierce 把两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 1905年 提出Tafel 公式,揭示电流密度和氢过电位之间的关系。 1906年

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改进措施

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改进措施 环境保护、节水减排、废水回用是对目前循环冷却水系统提出的新挑战。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置,优化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提高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水平,为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导言 循环水处理是个巨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腐蚀、结垢、微生物粘泥这三个问题,要针对本厂实际情况结合自己设备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更重要的是要对整个设备进行优化管理,加大管理监察力度,围绕水质稳定做工作,争取达到对循环水水质、水温的合理控制,防患于未然,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为全厂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利保障。 2段国内外循环水处理的实际情况 2.1现阶段国内外循环水处理情况 循环水冷却处理技术于上世纪初期已在国外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和发展,但也因为诸多实际因素的限制暴露出各种问题。上世纪末期循环水处理技术才被引入我国,在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后,方呈现出逐渐成熟趋势。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全世界循环水处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应用于循环水处理的相关处理剂也逐渐增多,更甚至发展成为国际化和规模化的处理剂产品,在此方面,我国对于循环水处理剂的进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 2.2现阶段国内外循环水主要处理手段 现阶段我国在处理循环水方面主要应用以下几种方式:首先是化学处理方式,该方式主要通过应用化学药剂,对循环水中所包含的多种不稳定物质实施高强度处理,从而有效降低污水的腐蚀性以及阻止污水结垢,另一方面能够合理降低常规工作状态下的排水量和补水量;其次是物理处理方式,该方式主要是应用相关处理材料对循环水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同时通过改变循环水的能量、温度及压强,有效加强循环水处理材料的抗腐蚀及抗结垢等功能。 3循环水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循环水系统内长期漏油 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循环水系统长期漏油,久而久之,这样就会使装置换热设备内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影响循环水的处理效果,泄漏的油脂还会成为众多微生物丰富的营养源,造成循环水系统微生物大量迅速繁殖难以控制,微生物粘泥、藻类急剧增多,使换热器内表面长期被油泥覆盖,致使缓蚀阻垢剂无法与换热器内表面接触从而丧失其缓蚀阻垢作用,导致换热器极易产生结垢和腐蚀。 3.2阻垢缓蚀效果差 由于不同时期水质和生产工艺条件都会发生变化或波动,就要及时改进、调整、优化缓蚀阻垢剂配方,如果配方长期不换,菌藻对杀菌剂已产生了免疫功能,阻垢缓蚀效果抗冲击和污染能力就会降低,杀菌效果差。 3.3凉水塔排泥设施不完善,水池没有做到定期清淤 凉水塔底部一般呈平底状,池底排泥阀无法排掉池底的淤泥,所以循环水厂的排泥阀不起作用,淤泥只能靠清扫水池才能排掉。但由于生产的连续不间断性,给清池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现代循环水处理技术 随着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代循环水处理技术采用有机阻垢剂、缓蚀剂、杀菌灭澡剂综合运用的方法,轮换交替使用,这样可以达到药剂间相互增效的作用。目前有机阻垢剂品种繁多,主要有有机磷系列、聚羟酸系列、聚羟酸脂系列等,一般来讲,复合配方的阻垢

中水处理工艺及选择

一、中水处理的工艺及选择。 1、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的水,一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 (1)预处理该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2)主处理该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机物。 (3)后处理该阶段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达到中水水标准。 2、主处理的方法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生物处理法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以好氧处理较多。 (2)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3)膜处理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S 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减少了很多。但目前对此工艺在实际应用上还存有一定争议。 3、工艺流程的选择 工艺流程的选择需确定工艺流程时必须掌握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和中水的使用要求,应根据上述条件选择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处理工艺;在选择工艺流程时,应考虑装置所占的面积和周围环境的限制以及噪声和臭气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中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目前大多数以生物处理为主处理方法;在工艺流程中消毒灭菌工艺必不可少,一般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取决于中水水源和中水的用途,中水水源不仅影响处理工艺的选择,而且影响处理成本,因此,中水水源的选择十分关键;目前,我国主要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所处理的中水主要用于浇花、冲厕、洗车等。当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物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 源水--->调节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池 --->排放当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生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 源水--->水力筛--->调节池--->生化池--->过滤池 --->消毒池--->储水池--->排放上述工艺设施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计成地上式或地埋式结构。 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是将中水回用处理的几个单元集中在一台设备内进行,其特点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一般的处理量小于1500

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

---------------------------------------------------------------最新资料推荐------------------------------------------------------ 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景观水主要面临以下几种主要污染因素: 1、雨水地表径流所带来的地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地表雨水污染程度相当于生活污水); 2、大气降尘所带来的外来有机物和氮磷元素; 3、湖泊本身不断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积累而成的有机物等; 4、夏季高温时太阳暴晒导致蓝藻大量爆发。 景观水处理在我国是个新行业,真正产生需求只是最近 3-5 年的事,而且市场相对较小。 缺乏专业的治理公司和研究人员是该领域的痼疾,现在有一批新公司景观水处理领域,方法各种各样,效果差强人意。 有的是泳池水处理公司转行,用治理游泳池的过滤法来治理景观水;有的是科研机构参与,用水草、养鱼来治理;还有其他方法:投药法、投生物制剂法、生态基法、投虫法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众多杂乱无章的治理方法,只有经过大量实践验证成功的技术才可以相信。 成功案例越多,运行时间越长,就越值得信赖。 我国真正成功可行的景观水治理技术还很少,相反,大多数治理技术效果糟糕,或者仍处于探索试错阶段,甚至有些存在重大缺陷。 作为业主方或设计方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理解露天景观水的 1/ 5

主要污染根源,考核某种治理方法是否对每个污染根源都能对症下药,都能有有效地应对方法,这样才能避免所选中的方案存在重大缺陷。 常用的景观水处理技术 1、呼吸溶氧增加水体溶解氧、鲜化、活化模拟自然界的瀑布水流方式,根据氧转移原理提高含氧总量,在水流过程中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面的接触面积。 也就是说充分水流细分,增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空气中充分曝气,使得水中富含溶解氧,同时水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表面溢出。 因为氧化还原作用是水体净化的重要作用,水中的熔解氧可以与污染物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由此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根据水质检测,处理后水中的溶解氧保持着饱和状态,使水始终鲜化、活化 2、水力浮选去除水体中有机无机物质通过具有呼吸功能(即曝气)作用,使水体产生了大量泡沫。 产生泡沫的原因是水中的皂类和蛋白质类物质充当起泡剂,也就是氮、磷、油脂、蛋白质、叶绿素和阴离子合成剂等。 当夹杂着泡沫的原水流到过滤层上时,由于泡沫比水轻,所以浮在水面以上,设备内部压力极小,滤层采用粒径较小、比较大的天然反复合滤料,泡沫不能通过下面滤层,只能浮在表面。 当泡沫越积越多时只能通过呼出管道排出,或者当滤罐反冲洗时,泡沫随着水流被冲走,此过程使水中发炮的各种有机无机物质得到较

水处理技术及水处理装备发展分析

水处理技术及水处理装备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3T11:14:57.09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6期作者:俞相楠 [导读] 现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现阶段的水处理技术还是比较落后,还在使用氯消毒、药剂软化等传统处理方式,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诸多弊端,如加重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多,净化效果差等等。 俞相楠 浙江一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也在飞速革新,但在我们追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对于自然资源造成了许多不可逆的伤害,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资源大国,可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再加上人为破坏等问题,使得自然资源逐渐匮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就水资源而言,很多地区的水质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有些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现在各种各样的新式水处理技术与水处理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开来,在污水治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水处理技术与其配套装备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处理技术;水处理装备;发展 引言:现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现阶段的水处理技术还是比较落后,还在使用氯消毒、药剂软化等传统处理方式,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诸多弊端,如加重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多,净化效果差等等。而在水处理装备方面由于缺乏技术支持,相应装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污水处理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等等。在我国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道路的大背景下,水处理技术与装备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改善水处理效率与效果。 1.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都已经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部分城市甚至呈现出严重缺水的转改,而我国七大水系中几乎一半河段都已经被污染。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仅对工业生产造成影响,更严重危害到居民的健康生活,导致很多工业产品的质量下跌,工业生产设备被侵蚀,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巨大难以想象。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各界都更加重视污水处理问题,因此各种各样的水处理方法不断涌现,下面我们的就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1常规处理、深度处理 我们这里所说的常规处理其实就是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处理,其主要处理方式还是混凝、沉淀、过滤与消毒四大步骤,而这种处理方式较为传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处理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传统处理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与优化。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将不同的水质作为基本点的,积极运用深度处理技术以及预处理技术等,不断万完善常规处理方式。就深度处理而言,现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采用臭氧、活性炭吸附技术,并且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而我国由于水处理技术发展时间较短,现在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1.2药剂处理、膜处理 在污水处理领域,药剂处理已经成为相关人员热议的话题之一,我国由于技术与经济上的不足的,所以在药剂处理方面常常是捉襟见肘,现阶段很多水厂依旧采用液氯对水进行消毒处理。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对在低毒药剂与高效药剂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多,如今也在不断向药剂“无毒、无公害”方面发展,而且生物降解药剂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潮流,逐步实现多功能复合型药剂处理。膜技术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应用到水处理领域之中,并且在很多地区已经取代了传统水处理技术,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作用的,膜处理主要是利用一些特定膜的透过性,通过滤膜机械已对水中分子、离子、杂质进行分离的效果。 1.3高效利用技术 高效利用技术是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新途径,该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地水处理特殊性,考虑各种因素,对水处理技术进行不断优化。现阶段废水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都比较具有代表性,这些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水危机,更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起到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4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科的建立是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在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而水质工程学则可针对这些问题,从水、水质处理方面入手,提供理论指导。现阶段以水质工程学为基础,很多相关工作者都开始对其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为早日解决水质处理问题、完善水处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水工业的改革与发展。 2.水处理装备的发展 2.1过滤器结构的革新 水处理装备始终是跟随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而革新改良的,而新型过滤器结构的出现也标志着水处理技术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各式各样的新型过滤器被逐渐运用到水过滤器结构中,GR系的高效能过滤器为是徐中电力勘察设计院研制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它有着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我们将传统过滤器与LLY高效过滤器进行比对,我们不难发现的其综合性能的有效提升,在载污容量以及过滤速度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变,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并且该这些新兴的过滤器还有一些特殊功能,如除Fe功能、除污功能等等,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其在污染严重地区的实际运用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2.2脱气装置的革新 就脱气装置而言,其主功能就是为了去脱去水中存在的有害气体,而该装置在整个水处理系统中也是处于核心地位,该装置的革新使得该装置相对于其他部位的一些常规处理装置来说其效果更加显著,如二氧化碳器具等。在研制新型脱气装置的过程中,也孕育而生了一系列新式产品,如热力除氧器以及冷法除氧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水模形式除氧器和组合式过滤除氧器等。强力脱二氧化碳装置其实在旋流器基础上进行研究与革新,使得气液分离更方便,从达到加好净化效果。除此之外,随着许多多功能设备慢慢被运用到水处理领域之中,使水处理装备的系统结构更加简洁,操作也更加方便,比如LD系列中的多功能离子交换器,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在一些碱度、拥堵较高的水源水质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不仅功能多样,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水盐分的比例,现多应用于工业锅炉水处理方

冶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冶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冶金工业产品繁多,生产流程各成系列,排放出大量废水,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废水之一。冶金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水量大、种类多、水质复杂多变。按废水来源和特点分类,主要有:冷却水,酸洗废水,除尘和煤气、烟气洗涤废水,冲渣废水以及由生产工艺中凝结、分离或溢出的废水等。 冷却水的处理 冷却水在冶金废水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钢铁厂的冷却水约占全部废水的70%。冷却水分间接冷却水和直接冷却水。间接冷却水,如高炉炉体、热风炉、热风阀、炼钢平炉、转炉和其他冶金炉炉套的冷却水,使用后水温升高,未受其他污染,冷却后,可循环使用。若采用汽化冷却工艺,则用水量可显著减少,部分热能可回收利用。直接冷却水,如轧钢机轧辊和辊道冷却水、金属铸锭冷却水等,因与产品接触,使用后不仅水温升高,水中还含有油、氧化铁皮和其他物质,如果外排,会对水体造成淤积和热污染,浮油会危害水生生物。处理方法是先经粗颗粒沉淀池或水力旋流器,除去粒度在100微米以上的颗粒,然后把废水送入沉淀,除去悬浮颗粒;为提高沉淀效果,可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水中浮油可用刮板清除。废水经净化和降温后可循环使用。冷轧车间的直接冷却水,含有乳化油,必须先用化学混凝法、加热法或调节pH值等方法,破坏乳化油,然后进行上浮分离,或直接用超过滤法分离。所收集的废油可以再生,作燃料用。 酸洗废水的处理 轧钢等金属加工厂都产生酸洗废水,包括废酸和工件冲洗水。酸洗每吨钢材要排出1~2米废水,其中含有游离酸和金属离子等。如钢铁酸洗废水含大量铁离子和少量锌、铬、铅等金属离子。少量酸洗废水,可进行中和处理并回收铁盐;较大量的则可用冷冻法、喷雾燃烧法、隔膜渗析法等方法回收酸和铁盐或分离回收氧化铁。若采用中性电解工艺除氧化铁皮,就不会出酸洗废水。但电解液须经过滤或磁分离法处理,才能循环使用。 洗涤水的处理 冶金工厂的除尘废水和煤气、烟气洗涤水,主要是高炉煤气洗涤水、平炉和转炉烟气洗涤水、

水处理技术当中RO的含义是什么

水处理技术当中RO的含义是什么水处理行业中,最常用到的是反渗透设备,简称RO,但是RO具体有哪些原理及应用,本文将具体分析介绍。 一、什么是RO RO其含义就是反渗透的代名词,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其孔径大约在5~10A。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工作,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被应于水处理工艺当中,用反渗透技术可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卷式聚酰胺复合膜,其水通量和脱除率会受压力、温度、回收率、进水含盐量和PH值等的影响。 二、技术说明 反渗透技术是现如今最先进和最节能的有效分离技术之一。利用反渗透的分离特性可以有效去除水质当中的溶解盐、胶体、有机物、细菌等杂质,具有能耗低、无污染、工艺先进、操作简便等优点。 三、RO的原理及特点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和浓溶液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的时候,稀溶液当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的时候,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的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太大关联。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反渗透。该技术工艺是目前国际方面公认的高新技术体系,通过借助外加压力的作用使溶液当中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而阻留某些溶质,以达到渗透的效果。

电化学水处理考察

电化学水处理考察报告 针对我公司设备冷却循环水质不达标情况,由能源部、机动部联合组织相关人员分别对上海东方维尔和山西和风佳会两家公司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实地考察,两家公司处理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处理设备的形式上有所区别。 两家公司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水中的Ca2+、Mg2+以固体形式排除,降低水体的硬度,同时产生氧化性物质,抑制循环水系统中菌藻的滋生,达到杀菌灭藻功能。目前,对于电化学循环水处理技术的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化学除垢原理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在阴极发生电解反应生成OH-,由阴极反应产生的OH-离子,打破阴极附近溶液中碱度与硬度的平衡,溶液中的HCO3-离子转化为CO32-离子,同时水中的Ca2+、Mg2+等成垢离子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向阴极区迁移,分别生成CaCO3、Mg(OH)2沉淀析出,同时在电场的作用下,CaCO3在阴极板表面的结晶形式由坚硬的方解石结构转变为较为疏松的文石型结构,更易于剥离去除 2.电化学杀菌原理 在电场的作用下,水中的氯离子会被氧化成氯气、次氯酸、次氯酸根等自由氯组分,电解氯化作用,主要通过次氯酸起作用。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它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

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当次氯酸到达细菌内部时,能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在电催化反应中,通过电解水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在电极表面生成一些短寿命的中间产物,即臭氧、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和氧自由基等,这些强氧化性的物质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种成分发生氧化,从而使微生物产生不可逆的变化而死亡。 3.电化学处理设备的工作流程 冷却水在反应室内,经过电化学作用发生下列反应:(1)在阴极(反应室内壁)附近形成一个强碱性环境,使CaCO3从水中析出,与沉积的重金属离子一起附着在内壁上。(2)电流导致悬浮颗粒失稳,形成较大絮体沉淀下来。(3)在阳极附近,氯离子被电解氧化生成游离氯或者次氯酸。(4)在阳极附近同时生成氢氧根自由基、氧自由基、臭氧和双氧水,这些物质进一步强化在反应室内和整个水系统的杀菌灭藻效果。(5)当设备工作时间达到设定值或者水中电导率过高时,控制系统就启动自动刮垢、排污和清洗程序。进水阀门自动关闭,同时排污阀门开启,电机启动刮刀刮掉反应室内壁的软质水垢,与沉淀物一起排出反应室。然后进水阀门开启,刮刀停止运动,将水垢和沉淀物彻底清洗干净。达到设定时间后,排污阀门自动关闭,设备恢复正常工作。 通过对两家公司电化学水处理设备在焦化行业循环水池的应用我们进行比较,东方维尔的设备安装在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的焦化循环水池,该设备为矩形反应室,阳极和阴极都是板式结构,需要手动清理污垢,并且需要把反应设备停车进行处理。山西和风佳会的处理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50--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industrial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742号 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50-2007,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6(2、4、5、6)、3.1.7、3.2.7、6.1.6、8.1.7、8.2.1、8.2.2、8.5.1(1、2、3、4、5、6、7)、8.5.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1 总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促进工业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和污水资源化,有效控制和降低循环冷却水所产生的各种危害,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减少排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作为补充水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不断地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 1.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施组成。 2.1.2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间冷开式系统)In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1.3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闭式系统)Indirect Closed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