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肉瘤的早期症状

骨肉瘤的早期症状

骨肉瘤的早期症状
骨肉瘤的早期症状

骨肉瘤的早期症状

很多人对于骨肉瘤不是特别的了解,这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于骨肉瘤来说,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这也是能够确保治疗效果比较重要的事情。平时生活当中,只要加强预防,学会一些自我检查的方法,这样能够确保及早发现,所以说了解骨肉瘤的一些早期症状也是比较重要的。

★骨肉瘤的早期症状

1、不明原因出现肢体疼痛,疼痛位置较深,初为间歇性,后逐渐加重转为持续性;

2、外伤后肢体疼痛,长时间症状不轻反重;

3、肢体疼痛夜间重于白天;

4、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

5、疼痛后很快出现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及充血发红。

出现以上种种可疑信号,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免贻误病情,造成终生遗憾。

骨肉瘤导致的疼痛和青春期的生长痛有什么区别?生长痛

多为干骺端(如图1)运动后疼痛,与肌腱的止点相关。比如,医生查体时压迫胫骨结节止点,患者会感到疼痛,或者压迫鹅足(如图2)时,患者会有疼痛加重的感觉。而骨肉瘤的疼痛多为持续性疼痛,患者不动时也会感到疼痛。尤其患者睡着之后疼痛更加明显。而这种夜间痛是骨肉瘤疼痛中十分明显的特征,是外科医生,尤其骨肿瘤科医生一定要问病人的问题。

 除了疼痛、肿胀外,如果肿瘤发展比较快,还可以看到患者皮肤表面出现静脉怒张。另外,有一部分患儿为了减少疼痛感不愿意伸直关节,会出现保护性屈曲动作,造成关节屈曲畸形。

骨肉瘤

骨肉瘤 折叠编辑本段症状体征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

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图1A,B)。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图2)。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 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病人自出现症状至来院就诊时间多在2~4个月内,骨肉瘤细胞分化较好者,来院就诊时间较晚,可在出现症状半年左右,就诊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发展到后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中毒现象,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最初肺部可以无症状,晚期出现咯血,气憋及呼吸困难。骨肉瘤的亚型:1.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较少,仅占

肢体骨肉瘤保肢术临床路径

肢体骨肉瘤保肢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肢体骨肉瘤保肢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肢体骨肉瘤,且拟行保肢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NCCN骨肿瘤指南(2015)》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肉瘤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经典型骨肉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2)等。 1.症状:疼痛,局部肿胀。 2.体征:可有患处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压痛、包块,有些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3.X线片:骨质破坏,骨膜反应,不规则新生骨。 4.CT和MRI:可清晰显示骨皮质破坏情况和髓腔内肿瘤浸润范围。 5.ECT(全身骨扫描):病变部位核素异常浓聚。 6.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7.实验室检查:可以有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肢体骨肉瘤。 2.具有保肢手术指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为10-14日。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发病部位X线检查,发病部位CT平扫+强化,发病部位MRI平扫+增强,胸部CT平扫,ECT(全身骨扫描),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 (2)病理检查,必要时行免疫组化(骨组织脱钙及免疫组化检查,可延长临床路径住院时间); (3)心电图; (4)血常规、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行必要时行心、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PET-CT检查、血管造影、血管超声等检查。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试题

Chap0: 绪论 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D A. 病理反应 B. 病理表现 C. 病理障碍 D. 病理过程 E. 病理状态2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E A. 临床观察 B. 形态学观察 C. 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D.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E. 动物实验 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C A.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B.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C.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4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 A. 动物实验研究 B. 推理判断 C. 临床实验研究 D. 流行病学调查 E. 临床观察病人5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D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6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E A. 细胞病理学 B. 器官病理学 C. 医学生理学 D. 疾病病理学 E. 实验病理学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C A. 诊断疾病 B. 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C. 揭示疾病本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D.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过程 E. 探索疾病治疗的手段 8病理生理学是E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 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C. 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D.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E.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9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E A. 19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 C. 20世纪中叶 D. 20世纪前叶 E. 19世纪后叶10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骨肉瘤病人的护理

模块七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骨肉瘤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请说出关节脱位特有体征。 答:畸形、弹性固定、关节与空虚 2.请说出最常见的关节脱位。 答:肩关节 【新课导入】 【案例】 张先生,于1年前体力劳动后自觉右小腿上段持续性针扎样疼痛,无压痛,2月后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皮肤表面可见明显的静脉,局部皮温显著升高,压痛,无水肿,无发痒,无皮肤感觉障碍,无发热寒战,行走后疼痛加剧,跛行。查体:T:37℃,P:70次/分,BP:108/69mmHg,R:20次/分,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腹查体无殊。 X线检查:右胫骨上端有骨密度增高,边界不清,骨膜反应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照射”现象。 临床诊断为:右胫骨上段骨肉瘤 思考: 1. 截肢术后患者选用何种体位? 2. 如何预防患者化疗术后脱发?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骨肉瘤患者正确使用化疗药物的能力;具备为化疗术后患者做好胃肠道护理及预防脱发的能力;具备为截肢术后患者选取适宜体位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骨肉瘤好发部位、典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性表现及其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骨肉瘤患者病情观察的能力;具备指导截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及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年龄以10~20岁青少年多见。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骨和肱骨近端是常见发病部位。其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未成熟骨,故又称成骨肉瘤。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

骨肉瘤的诊断鉴别方法

骨肉瘤的诊断鉴别方法 诊断方法: 1、骨肉瘤多发于15~25岁青少年,易发于四肢长管骨干骺端。膝关节上下部位最常见。 2、骨肉瘤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初为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 3、骨肉瘤患者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肿块生长迅速,压痛,可出现震颤和血管杂音,可有病理性骨折,关节功能障碍。 4、全身毒性反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最后衰竭,出现恶病质。 5、贫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块,碱性磷酸酶增高。 6、x线摄片的特征表现。 7、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方法: 1、骨转移癌:大多数骨转移癌的病人有原发癌病史。转移癌一股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与骨肉瘤好发年龄在青少年不同。与骨肉瘤的鉴别主要依靠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影像特征,最终确诊须病理学检查。 2、软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大,好发与于扁骨或长骨干骺端,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内多有钙化阴影,周围有软组织肿块。镜下所见软骨细胞里分叶状,细胞分布均匀,胞核肥大,常可见双核细胞,偶见不规则形巨大的软骨细胞。二者的鉴别要点是软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大,病灶内无瘤骨,骨膜反应少见,病理学检查肿瘤内无骨样基质。 3、纤维肉瘤:纤维肉瘤是起源于纤维母细胞的原发恶性肿瘤。30岁~50岁多发,骨内纤维肉瘤表现为疼痛逐渐加剧,X线表现为密度减低的穿透性破坏区,病理学检查其主要的细胞学特征是由大小、形态均一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核深染,几乎没有胞浆,细胞膜不明显或缺如。细胞被胶原纤维间隔,交织排例,呈“鲱鱼骨”状。二者的鉴别要点是纤维肉瘤发病年龄较大,病灶内无瘤骨,骨膜反应少见,病理学检查肿瘤内无骨样基质。 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程长,无恶变征象,病损主要是纤维组织增生和骨质硬化。X 线片可见病变不破坏骨皮质,仅使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 5、骨化性肌炎:有时与骨肉瘤相似,当CT和MRI可清楚显示骨髓腔内及骨皮质无骨质破坏,而骨肉瘤多有骨质破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 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 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 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 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 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核黄疸 2.原发综合征 3.裂体细胞 4.原位癌 5.缺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适应在形态上表现出 、 、 、 。 2.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 和 。 3.深部脓肿出现一个开口的排脓管道,称为 ;若出现2个开口且相通的排脓管道则称为 。 的计算公式为AG ,其正常值 。当该值大于 时,可诊断 。 5.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有 、 、 。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 、 。 7.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某男,60岁,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直径3cm 大小边缘隆起的溃疡,你认为确诊的方法是:

( ) A.细胞学检查 B.活体组织检查线钡餐检查 D.大便化验 E.胃液分析 2.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 )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E.肾、肺、脾 3.血栓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 () A.血栓吸收 B.血栓愈合 C.血栓再通 D.血栓软化 E.血栓机化 4.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 A.变性、坏死、渗出 B.变性、渗出、增生 C.变性、渗出、再生 D.变质、渗出、增生 E.变质、渗出、化生 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 ) A.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C.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D.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E.杯状细胞、粘液腺体增生、肥大,浆液腺粘液化

1株人成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观察

con taining hu man papillomavir us type16.N ucleic A cid s R es, 1991;19(15):4109-4114 8Theresa M C,T an,Robert CY et al.I n v itro an d in v iv o inhib ition of hum an papillomavirus type16E6and E7genes.Cancer R es, 1995;55(20):4599-46059W ong YF,Ch ung TKH,Cheung T H e t al.Effects of human pa-pillomaviru s type-s pecific antis ens e oligonu cleotides on cervical cancer cells con taining papillomavirus typ e16.M ed S ci R es,1994; 22(7):511-513 收稿1997-12-17 修回1998-02-23 编辑 王雪萍 ?研究快报? 1株人成骨肉瘤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观察* 杨彤涛 范清宇 张殿忠 裘秀春 刘树林 马保安 周 勇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 西安710038) 关键词 成骨肉瘤 细胞系 核型分析 中图号 R738.1 0 引言 成骨肉瘤是人类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死亡率、致残率很高.建立该肿瘤的细胞系,有助于对其深入研究,我们新建立了1株人成骨肉瘤细胞系,体外已传120余代,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组织来源 标本取材于17岁男性患者1996-07-16的截肢,病理诊断为成骨肉瘤(软骨母细胞型). 1.2 建系过程 将无菌切取的肿瘤标本剪成直径1mm左右的小块,贴壁接种于培养瓶底,底面朝上,同时加入含200 mL/L小牛血清及常规量青、链霉素的RP M I1640培养液, 2h后翻转.3d后见有细胞晕生长,定期半量换液,反复清除成纤维细胞.1mo后1∶2传第1代.至第4代时,细胞渐迅速生长,以后平均4d~5d传1代. 1.3 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 1.3.1 细胞形态 将生长于盖玻片上的单层细胞以950 mL/L乙醇固定,行HE染色,光镜观察.另将细胞以25 mL/L戊二醛固定,常规方法处理,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1.3.2 组织化学染色 将不同代数的细胞,培养于盖玻片上,950mL/L乙醇固定,进行碱性磷酸酶(钙钴法)、酸性磷酸酶(刘氏法)染色及阿新蓝-PA S染色法显示胞浆中酸性、中性粘多糖. 1.3.3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取对数生长期的第65代细胞3×106个,PBS中制成悬液,反复冻融,收集上清,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 D-PM S-N BT染色显带定量. 1.3.4 染色体分析 取第80代细胞按常规方法处理,G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39330200 杨彤涛,男,27岁,硕士生,住院医师带后进行核型分析. 1.3.5 裸鼠移植 取第78代细胞5×106个/只,分别接种于8只BA L B/c裸鼠右臂皮下,3w k后处死裸鼠,取移植瘤,固定后光镜、电镜观察.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 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上皮样排列,单层贴壁生长,有重叠生长现象.多数为多边形,可见瘤巨细胞. HE染色见胞浆轻度嗜碱,核大,核浆比例异常,可见较多分裂相.透射电镜示胞浆内较多粗面内质网,核大畸形,核仁大.扫描电镜下见细胞表面满布微绒毛.电镜下未见支原体. 2.2 组织化学染色 碱性磷酸酶(A K P)染色胞浆内弥漫着色.酸性磷酸酶(ACP)染色为阴性.酸性及中性粘多糖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 2.3 同工酶谱 为5条带,乳酸脱氢酶(L D H)同工酶相对含量百分数L D3>L D2>L D4>L D1>LD5. 2.4 染色体分析 为亚三倍体核型,染色体干系数目为64~66,占81%,结构异常涉及16条染色体,有衍生染色体、易位、缺失等改变. 2.5 裸鼠移植 8只裸鼠全部成瘤,光镜下形态与原肿瘤相似,电镜下细胞形态与培养的细胞一致. 3 讨论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成骨肉瘤发病率最高,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相继建立了若干成骨肉瘤细胞系,大多数保留了其来源组织的特征[1,2].我们建立的细胞系为上皮样细胞,多数为多边形和三角形,单层贴壁生长,有重叠生长现象,可见瘤巨细胞及有丝分裂相.细胞核大,核浆比例异常.增殖迅速,染色体为亚三倍体型,有多种染色体异常表现.裸鼠移植成瘤率100%,成瘤时间短.符合恶性肿瘤细胞特征.该细胞系L DH同工酶谱与成骨肉瘤组织的L DH同工酶谱基本一致,L D3活性最高,经过1a余体外培养,连续传代120余次,性质稳定,表明其为1株新建成的成骨肉瘤细胞系,为成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张佩玉,王红霞,蒋海燕et al.人成骨肉瘤细胞系OS-732的建立及其特征的观察.中华骨科杂志,1985;5(5):100-104 2Kaw ai A.A new ly establish ed hum 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with os teoblas tic pr op erthes.Clin Orthop,1990;259:256-266 收稿1998-01-16 修回1998-03-19 编辑 王小仲 264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 F our th M ilit M ed U niv)1998;19(3)

骨肉瘤健康宣教

骨肉瘤健康教育 一、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根据性别、年龄、职务有礼貌地称呼患者,并做自我介绍,告知患者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的姓名,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同室病友,减少陌生感,使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并感到医护人员在尊重、关心他,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愿意配合治疗及接受健康知识宣教。 二、指导疾病知识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年龄以10-20岁青少年多见。有放射引起的,还有化学物质、病毒均可诱发。该肿瘤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干骺端,疼痛和肿块发展迅速,易转移到肺。 三、三、心理准备患者入院后在确诊前,存有疑心和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言行应谨慎,并告诉患者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勿将悲观失望的情绪流露给患者,以免加重患者思想负担;诊断和病情是否告诉患者本人、何时告诉,应根据患者的社会角色、文化背景、 性特点、自我意识和医学知识水平等情况决定,一般不宜过早告诉患者;截肢术一旦确诊后,逐渐向患者暴露病情,反复说明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多鼓励、安慰、开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如有脱发者,可佩置发套。 四、症状护理 1、痛疼: 1)向病人解释痛疼的原因,是因为肿瘤侵润压迫周围组织,是骨肉瘤的主要症状。 2)指导病人如何避免或诱发加重疼痛,如局部制动。 3)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尽量避免触碰肿瘤部位。 4)与病人讨论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如缓慢翻身和改变体位,转移注意力等。 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疼药物包括采用WTO推荐的癌性疼痛三步治疗法。 2、局部肿块、肿胀:局部肿胀不能挤压按摩,不能热敷和热敷,不能涂油和刺激性药膏,不能随便使用中药热敷以免刺激肿瘤过度生长或导致破溃。 五、项目检查指导 1、向患者讲述各种检查的内容、目的及意义。常规生化检查者需禁食水12小时。

晚期骨肉瘤患者发烧是怎么回事

骨肉瘤是近年来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恶性骨科疾病,它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一旦骨肉瘤到了晚期,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患者症状表现也越来越多,而发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会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晚期骨肉瘤患者发烧是怎么回事呢? 骨肉瘤晚期患者发烧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患者通过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时,大量的癌细胞被杀死,坏死的组织被吸收会发热;骨肉瘤晚期患者由于癌肿的侵害、治疗损伤的影响,免疫力有所下降,容易并发感染,从而引起发烧。骨肉瘤晚期癌性发热,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5℃,持续时间较短,应多饮水、多休息,适当补充营养,可以通过物理方式降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的药物。对于感染引起的发烧,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还会使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也加大了肿瘤的消耗,使患者更加虚弱,应及时控制感染,给予抗生素的治疗,缓解发烧的情况。 骨肉瘤晚期患者症状表现较多,只有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骨肉瘤,如选择放化疗的骨肉瘤晚期患者,辅助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使治疗顺利完成。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中医保守治疗,通过扶正祛邪等中药,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骨肉瘤患者来说,在确诊病情后要及时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维护身体的元气,增强抵抗力,才有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预防病情的恶化,作为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袁希福把骨肉瘤患者普遍存在的正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病因病机即:“虚、瘀、毒”,然后针对具体病机侧重实施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以达到恢复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在治疗上着眼于局部治疗的同时,又重视全身的机能的调理,注重元气的充盛,同时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多年来,已帮助众多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骨肉瘤晚期出现发烧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处理,同时也要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骨肉瘤自愈|骨肉瘤严重吗|为什么会得骨肉瘤|什么是骨肉瘤|骨肉瘤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专业代码077704或100104)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础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二)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坚实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病理诊断。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半年,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包括教学和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在职硕士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相应延长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肿瘤分子病理研究与临床 (二)急性肺损伤发病及其内源性修复机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学分要求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70分计学分,选修课≥60分计学分。专业课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等工作统筹安排,第五学期末修完全部学分。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教材: (1)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病理学:周庚寅主编,科学出版社,英文版 (3)高级病理生理学:杨惠玲主编,科学出版社 (4)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5)组织病理学技术:李甘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2.著作与期刊: (1)中华外科病理学:武忠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病理学杂志:吴秉铨主编,中华医学会主办

青少年骨肉瘤保肢手术国外临床研究进展_曾超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普遍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骨性肿瘤[2]。残疾率和病死率高是严重影响青少年和儿童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其治疗方法众多,但是,其效果参差不一,大部分患者面临截肢手术。而截肢手术对术后患者会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化疗水平的进步,保肢手术的适应证逐渐扩大,有报道[3]称保肢手术较截肢手术而言具有更高的生存率。因此,当前保肢手术已成为原发骨肉瘤最常见的选择。而常用的保肢治疗术主要包含关节融合术、自体和(或)异体骨和关节移植、定制或常规假体置换、带血管骨移植术及瘤段骨灭活再次移植等多种方法。本文将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外文献,对青少年骨肉瘤保肢手术国外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国内同道借鉴。 1手术方法 1.1瘤段切除关节融合术关节融合术[4]是致使关节骨性僵硬的术式,在减轻疼痛的同时也保证其稳定性。目前这项手术应用较少,关节融合术一般还需行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可能会给老年患者带来并发症,后果非常严重。由于关节融合术后所形成的稳定性是永久的,没有关节成形术后可能出现机械系磨损或假体松动的弊端,这种手术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报道指出,现代的假体重建能提供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某些社区中,寿命可能是令人担忧的,而且经济无法负担得起。 同种异体骨关节固定术在骨保存和成本效益方面仍有其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肢体长度的不平等,而不危及膝盖的融合稳定。对于年轻的孩子来说,由于骨骼保留和寿命的延长,这是治疗膝盖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一种手术方式。 1.2瘤段移除带血管腓骨再植术传统的骨移植由于缺乏血液供应,因而骨愈合时间长,甚至会有发生骨缺损的症状,手术后感染发生率也较高,带血管的游离腓骨再植,由于重构了血循环,使骨中正常细胞存活,从而缩短了骨愈合时间,减少了骨不连接。MIMATA等[4]在在5例肩部骨肉瘤患者中,在选择术式上有3例是单骨融合,2例患者采用双管血管化腓骨移植,可得出采用双筒血管化腓骨移植术对大骨缺损重建有很大的帮助,其优点是避免了肩关节手术后再次骨折的发生。在近几年的保肢手术中几乎替代了单纯游离腓骨再植术。在骨肉瘤切除后,通过复合的同这种带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再植方法,种异体血管移植来延长血管移植物的功能,用血管化的腓骨移植来治疗肢体残肢,能提供更良好的功能和生存率[5]。 然而,腓骨骨体细小,不能早期负重,腓骨骨体早期负重必须要经过数月生长才够粗壮,因此,青少年患者无法早期负重,因而以带血管蒂腓骨联合长锁钉钢板实行移植固定以确保患者术后早期的负重功能,MIYAMOTO等[6]用带血管蒂腓骨联合(FVFG)重建术为股骨骨肉瘤进行切除手术,这种移植物在没有血管损害的情况下存活了下来,并成功地保存了受影响的肢体生理功能活动。 1.3瘤段灭活再植术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是保肢术重建方法之一。瘤段灭活的方法主要有:高纯度无水乙醇溶液浸泡、微波诱发热疗[7]以及瘤段切除液氮灭活再植等[8]。由于无排斥反应,无组织匹配问题,自体骨灭活移植可诱导肿瘤免疫反应。肿瘤段骨的重建可避免异体骨及人工关节置换及并发症的发生。 国外关于此研究可以分为两类:(1)体外灭活再植:瘤段骨截骨,髓内骨肿瘤清刮移除后肿瘤细胞体外灭活,再将瘤段骨原位再植,利用钢板或髓内钉锁定。有报道[9]曾指出可用无水乙醇对瘤段骨进行灭活再植,治疗后可根据 MSTS评分系统评定均可达77%。(2)体内原位灭活:瘤段骨暴露后,在维持原始状态及位置的情况下灭活瘤段肿瘤细胞。FAN等[10]指出可以应用微波诱发的热疗治疗恶性骨肿瘤,除了晚期诊断出的恶性骨肿瘤严重破坏骨质而不能进行生物重建,是一种有效、简单、廉价的方法。髓内瘤段骨再利用是一种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治疗手段。 在骨骺闭合前的儿童,如采用微波热疗,在灭活肿瘤细胞的同时可造成骺板的损伤,导致骺板提前闭合或者骨骺分离。同时,病理性骨折是骨缺损修复的最大缺陷,因 青少年骨肉瘤保肢手术国外临床研究进展 曾超1罗显德2段戡2梅其杰2袁长深2郭锦荣2张鑫1 1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南宁530022) 【摘要】骨肉瘤(osteosarcoma)来自间叶细胞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未分化的骨纤维组织,最终可以形成骨组织及其骨样组织)。骨肉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首位,目前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种类繁多,而保 肢手术已成为原发性恶性骨肉瘤治疗最常见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广泛用于临床的肢体保留 术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新趋势,而保肢术后生存率也明显高于截肢术[1]。本文将对青少年 骨肉瘤保肢手术国外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骨肉瘤;保肢手术;青少年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8.12.04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 科研课题(编号:Z2015465);2015年广西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研 究(编号:2015MS007) 通信作者:梅其杰E?mail:meiqijie2003@https://www.doczj.com/doc/c34349030.html, ·综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1 交卷时间:2019-05-21 00:10:48 一、单选题 1.(4分)引起肺气肿的因素不包括(遗传性a1-抗胰蛋白酶缺乏) 2.(4分)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是(细胞浆的改变) 3.(4分)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4.(4分)细菌性痢疾一般是何种性质的炎症(纤维素性炎) 5.(4分)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结节状再生) 6.(4分)在大叶性肺炎中的哪一期可见铁锈色痰(红色肝样变期) 7.(4分)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的主要细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8.(4分)急性肾盂肾炎属于(化脓性炎) 9.(4分)心肌串联性增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前负荷长期过重) 10.(4分)休克I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1.(4分)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素) 12.(4分)高热患者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13.(4分)绒毛膜癌的病理特点是(肿瘤由合体细胞样和细胞滋养层样细胞构成) 14.(4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 15.(4分)液化性坏死常发生在(脑和胰) 16.(4分)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败血症) 17.(4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易发生的缺氧(低张性缺氧) 18.(4分)以下关于发热的说法,错误的是(中暑不属于过热) 19.(4分)DIC时引起休克的机制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微血栓阻塞循环通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损伤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而外周阻力降低) 20.(4分)严重的胸腔积液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21.(4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2.(4分)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定向游走) 23.(4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平卧时心指数增加) 24.(4分)肝性脑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三羧酸循环障碍) 25.(4分)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可发生于心肌细胞)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2 交卷时间:2019-05-21 22:34:46 一、单选题 1.(4分)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2.(4分)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 3.(4分)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风湿小结) 4.(4分)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5.(4分)以下对出血性梗死形成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先动脉阻塞,继而发生静脉淤血) 6.(4分)以下哪种不属于风湿病变(化脓性关节炎) 7.(4分)诊断肉瘤的主要依据是(恶性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并与间质分界不清) 8.(4分)DIC的主要特征是(凝血功能失常) 9.(4分)原位癌的主要特征是(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底膜仍完整)

解决儿童骨肉瘤保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策略及进展

解决儿童骨肉瘤保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策略 及进展 【关键词】儿童骨肉瘤保肢术肢体不等长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儿童及青壮年常见,尤其好发于儿童的生长高峰期。随着新辅助化疗、外科重建技术和生物材料研究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儿童骨肉瘤患者可行保肢手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出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复杂性,不同的患病部位需要不同的重建方法,而且由于儿童骨骼尚未发育成熟,保肢手术在完成肿瘤切除后的结构和功能重建的同时还应兼顾保肢术后肢体长度的均衡。现就近年来有关解决儿童骨肉瘤保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1 吻合血管带骨骺腓骨移植带血供的自体骨移植主要指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在上肢可用来替代肱骨近端、桡骨远端和尺骨,在下肢可替代胫骨和股骨,其优点是愈合率高,为生物性重建,缺点为有较多供区并发症且无法维持肢体的稳定性和早期负重。目前吻合血管带骨骺腓骨移植主要用在切除肱骨近端、桡骨远端骨骺的儿童患者,可在移植后保持肢体继续生长。Shea等[1]应用吻合血管带骨骺腓骨移植治疗1例8岁的肱骨上端骨肉瘤,术后49个月复查,移植腓骨骺板闭合,可见腓骨增粗,骨愈合良好,腓骨增长4 cm,腓骨小头增大,患侧较对侧短 2 cm,患肢功能达正常的80%。Innocenti等[2]治疗12例10岁以下的上肢恶性骨肿瘤(3例为桡骨远端,9例为肱骨近端),随访3个月~4年,随访期内移植物每年生长>1 cm(0.75~1.33

cm)。Innocenti等[2]强调腓骨小头切除后,应将腓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肌腱止点进行重新缝合固定,防止术后膝关节外侧不稳定。对于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应采用股二头肌腱、掌长肌腱悬吊腓骨头的方式来重建肩关节。 影响移植腓骨骨骺生长的因素包括受区部位即骨骺移位后应力的改变以及骨骺的血供等,其中骨骺的血供至关重要。腓骨头骨骺的供血血管主要为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及膝下外侧动脉,但目前的报道多以腓动脉为血供的腓骨长段移植携带近端骨骺,其骺端靠骨膜支的侧支循环营养,术中要注意保留较长的骨膜肌袖内含有腓动脉的第一、二弓状动脉,并证实腓骨头骺部软组织切缘渗血活跃,否则需增加膝下外侧血管蒂。Innocenti等[3]自1993~2002年共治疗6例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以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为血供的带骨骺腓骨移植,经过平均4.4年的随访,可见腓骨增粗增长,骨愈合良好,腓骨小头增大,患肢功能良好。因此对于上肢恶性骨肿瘤行包括骨骺、骺板的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是解决上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2 可延长假体的临床应用随着可延长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假体植入后可通过调节假体的长度解决肢体不等长问题。可延长假体经历了有创延长、微创延长及无创延长的发展阶段,这使得保肢手术的疗效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据文献报道[4]儿童骨肿瘤保肢治疗应用可延长假体后,患儿的肢体功能已接近成人患者的保肢功能。有关有创延长及微创延长假体,作者曾作了详细报道[5]。目前备受国内外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绪论与应激 一、填空题 1、病理学的三个层面:、、; (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 2、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在、、和处于完好状态。 3、亚健康的三类情况:、、和。 (身心轻度失调、潜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 4、关于遗传性因素与疾病,单基因决定的称为;多基因影响的称为。 5、疾病发展的四个期为、、 和。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6、传统临床死亡判定的标志是:和 传统死亡的三个阶段:、 和。 7、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强烈兴奋的两条轴分别是: 和。

其分泌相应的激素是和。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糖皮质激素) 8、劣性应激最终导致机体内怀镜紊乱和疾病,Selye将其称之 为。并将其分为三个期:分别为:、 和。 (全身适应综合征; GAS可分为三个期: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9、常在重伤、大手术、重病等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为胃粘膜糜烂、出血等主要病变,被称为。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理、化因素 B、生物因素C、遗传与先天因素 D、营养因素E、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与现代护理模式相适应的医学模式是: A、神灵医学模式 B、经验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医学模式 E、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下列哪种疾病通常经历疾病的四个期较典型 A、自身免疫疾病B、慢性疾病C、恶性肿瘤D、传染病E、

身心疾病 4、关于死亡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传统的死亡概念对死亡的判断虽然保守但最可靠 B、通常将死亡分为3个阶段:①濒死期、②脑死亡期、③临床死亡期(呼吸和心跳停止) C、临床死亡期(呼吸和心跳停止)是死亡的不可逆阶段 D、脑死亡状态,如果有呼吸和心跳存在,某些患者经过及时正确地抢救,可望复苏成功 E、脑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E X型题: 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包含下列哪些方面的完好状态: A、身体 B、心理 C、精神 D、社会交往 2、疾病表现的一系列异常生命活动包括: A、生理功能改变 B、代谢改变 C、形态结构改变 D、临床症状与体征 3、免疫因素致病原因可有: A、免疫功能低下与缺陷 B、超敏反应 C、变态反应 D、自身免

骨肉瘤(osteosarcoma)

概述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称成骨肉瘤,由肉瘤性成骨细胞及其直接产生的骨样组织、新生骨构成,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骨肿瘤。易发生肺转移。本病以15-25岁发病者居多。7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肱骨近端的干骺端。预后不良。病理改变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有生长迅速而血不足,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因此,不应因软骨组织的出现,更变骨肉瘤的名称。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临床表现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实验室检查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血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二、X线检查 1、骨松质和髓腔改变骨肉瘤较有特征的改变是骨质增生,其中以肿瘤性新骨形成为重要特点,掺杂有反应性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骨质硬化变白。干骺端骨松质和髓腔改变有以下几种:①均匀性毛玻璃样密度增高;②雾状、斑片状或团块状肿瘤新骨形成;③反应性骨质硬化;④骨质破坏。2、骨皮质改变早期骨质发生溶骨性破坏,骨密度降低,表现为筛孔状细条透光线。以后皮质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溶骨区瘤骨形成后骨质密度增高。3、骨膜反应①线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线样者为一层很薄的骨膜新生骨平行于骨干,葱皮样者为很多层次。②垂直样骨膜反应:骨膜新生骨斜行或垂直于皮质骨,外缘密度较高。光滑整齐,边缘清楚。③Codman三角(袖口症)和日光放射现象。三、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肿瘤,平扫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也可表现为不规则皮质增厚和骨硬化。骨膜增生表现为高密度,肿瘤侵犯髓腔使低密度的髓内组织密度增高并有蔓延趋势。如果形成跳跃性转移灶,则显示骨皮质中断。CT增强后扫描可清楚显示软组织边缘,并有利于显示肿瘤与附近大血管的关系。四、MRI检查其影像学特点取决于肿瘤组织中主要细胞类型和有无出血坏死。成骨型骨肉瘤在T1、T2加权图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成软骨型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其中局限性低信号区为软骨钙化的成分。成纤维型常有短T1、短T2的纤维特点,T1、T2加权图像上均为低信号。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内含有较大的囊性血腔,T1、T2加权图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髓腔内的病灶在T1加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