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在接近高考时时候,有些学生承受不了高考的压力准备放弃高考或者打算回家在家进行高考复习。12年的奋斗眼看要有结果了,但心理的压力让一切变得渺茫。如何应对这种心理现象,顺利的让学生走进考场,心理的疏导很重要。

一、高三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分析

高三年是整个高中阶段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全体同学既要经历高强度的各科总复习,也要经历自身意志品质的考验,更要经历来自同学、学校、家庭、社会的种种压力。这几个环节,无论哪一个出问题,都有可能使高三学生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甚至出现扭曲变形。

1. 过高的目标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

到了高三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升学渴望,他们认识到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重点大学,对自己的未来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这种强烈的心理内驱力作用下,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也就是考试成绩寄托很高的期望,希望每次考试都能考好。然而,高考以及高考前的所有摸拟考试,都是以选拔性为目的的考试,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于是,过高的目标和不令人满意的现实,就必然产生矛盾,并进而使人产生心理上的过度焦虑与紧张。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调节就会诱发心理疲劳,产生消极的心态。一位高三学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期待着让高考来检验十二年的成绩,期待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但在我心中,却总有沉沉的压力和隐隐的不安,每当迎来又一个早晨,我总是对自己说,要怒力,要相信自己。可是每当夜幕降临,面对着堆叠的练习,我不禁要问,我能行吗?”这段不长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许多高三学子的困惑和矛盾,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

2.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希望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与疲劳

在城市中学,大多数高三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各种期望的唯一寄托者。因此,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往往特别强烈,他们希望高三这一年中,能通过自己的照顾、关注,使子女的成绩有明显的进步。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有的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抓住早晚或吃饭的时候,叮嘱一番。这样一来,反而让子女形成一种错觉,觉得在父母心目中,成绩是第一位的,唯有成绩上去了,才对得起父母的关爱。长期以往,就会给孩子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与此相类似的是,在城市中学中,由于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承受着比一般教师更大的舆论压力和竞争压力,多数教师也会出现像学生家长那样的唠叨和关注,从而与家长一起形成一种更加巨大的压力场,使许多高三同学身心更不堪重负,以致于出现典型的紧张焦虑症状。

3.繁忙的学习压力是学生心理负担的关键所在

从上面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父母教师的压力,最终还会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压力上。正是高三高强度的总复习,才使高三学生不堪父母等外界压力的。我们知道,适度的练习是必要的,它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一环。但是过量的练习、题海战术,其结果必然使学生疲于应付,知识技能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会因为体力、脑力透支而头昏脑涨,成绩下降。而当学生长期辛劳得不到学习成绩提高时,往往又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陷入极度悲观、焦虑之中,个别学生甚至会作出极端事情来。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高三总复习时,都要对练习量有清醒的认识,要适可而止。

二、消除学生心理负重的对策

有人说,高考既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所谓考老师,不单单是指老师教的如何,还包括老师对学生心态的调整和指导。那么面对高三毕业班学生的过重心理负担问题,我们班主任该如何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1、要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据调查,高三学生有近半数受到了心理亚健康的侵袭,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普遍会出现“考试综合症”。如果老师不因势利导、及时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具体可以这样做:

首先要教育学生善待学习和生活,做好认知调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活学习中,有压力,有竞争是常态,应把高考作为对自己已有知识和才能的一种检验,是磨砺意志的一个过程。按

照现代教育所提出的“终身学习”理论,人的一生要经历的考试机会很多,因此不要过多地考虑考试后果,避免把注意力分散在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上。

其次要帮助学生合理定位,挖掘潜力。高三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从而使自己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既不过份自卑,低估自己,也不把目标定得太高,要把着眼点放在挖掘自己的潜能上,放在挖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有一些同学反映,一进考场,满脑子只想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败在此一举”,大脑兴奋性太强,反而妨碍其他信息的提取并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一旦遇到答题不顺手,就会变得头脑一片空白,情绪也难以冷静。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同学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而造成的。

第三要教会学生把握情绪,学会自我表现调控。释放身心、排解郁闷、调节情绪的最好方法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跳绳、乒乓球、毽子、趣味运动会等,做到一张一弛,一方面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放松了紧张的心理。

2、要扮演好“鼓动师”的角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一要经常鼓动。学生情绪低落的时候自然应该鼓动,学生春风得意的时候又何尝不可以鼓动呢。我主张鼓动要经常进行,要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鼓动并举。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如经常告诉自己:别人能行,要相信自己也能行;其他同学能做到的事,相信自己也能做到。如在课桌上、床沿边贴上激励语: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这样,就会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自己的斗志,使自己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二要讲究方法。大道理要讲,小道理也要讲;眼前的要讲,将来的也要讲;别人的成功要讲,自己的也要讲。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短期目标激励法(即考前制定合理目标,考后回头看目标的达成率)、身边榜样激励法(以同班级、同宿舍的同学为榜样)来鼓动学生。

三要把握好鼓动的时机。当学生取得较优成绩时要及时鼓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学生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要以急学生所急的心态,一方面要及时帮助分析出造成考试失误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鼓动性的语言,告诉学生“曙光在前”。

3、要扮演好“协调员”的角色,同舟共济

一是协调好与其他教师的协作关系,形成合力。如今谁最忙?高三的学生。各科老师惟恐所教学科考不好,争时间、抢空间的现象难免发生。强化训练、题海战术,固然能在学科复习的最初阶段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容易出现学生心理疲劳与学习效率下降的并发症。因此班主任要强调班级的整体性,要有效克服科任教师之间各自为政的思想和倾向,避免“内耗”,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是家校合力,和衷共济。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要加大家访的密度,既使自己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了解,也使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子女,从而确保高三总复习时,家庭能成为学生稳定的支持系统,家校两方面的工作能作到方向一致,形成合力,和衷共济。

总之,高三年的工作既重要又琐碎,既紧迫又不能急躁。作为高三教师,作为高三总复习的指挥者,我们要善于从千头万绪中理出头绪,要善于从千人千种原因中挑出不变的主因,因此,我们要明确地给我们的学生这样一个观点:解开枷锁的身体才能舒展,解开心锁的心理才会有活力。微笑着面对高考,是我们高考致胜的法宝。

高三八大心理问题及对策

心理问高指导之一: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何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市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正确看待信息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6、增强自信心。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心理问题指导之三“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

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指导之四: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明白了上述道理,学习者就应该克服在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内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心理问题指导之五: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学生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积极进步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

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

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备考和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

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

心理问题指导之六: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高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学生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

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第一,要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许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许就是中上等的了。

第二,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太难。

第三,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赶快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厉,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在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心理问题指导之七“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在最高水平。

心理问题指导之八: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高三学生大多数时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三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妨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有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1、与初中,小学生相比,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一般呈如下趋势:从情绪的表现形式看,是以外显为主向以内隐为主发展;从情绪控制的情形来看,是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以直接、具体为主向以间接、抽象为主发展;从情绪体验的内容来看,是以生理需要为主向以社会性需要为主转变。 2、高中生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末期,由于人体发育和性的成熟,性意识也迅速发展呈以下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形态已于大人无异,因而成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仿效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心理不成熟,又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社会,学校,家庭都不能接受的行为,如早恋。 (2)对身体发育的关心和烦恼。 (3)对异性的兴趣增加。高中生正处于性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爱慕期(疏远期—爱慕期—恋爱期),表现为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希望得到异性对自己的肯定。 3、意志品质呈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发展。 4、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刻。表现为:

①自我明显分化,从“无我”到“唯我”。这一阶段,他们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常常表现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举动。开始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放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老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以个人为中心。这种表现很容易被社会误认为是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其实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内心还是脆弱和不自信的。他们也只是暂时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或无意识的利己主义者,决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者。 ②对自己形象的关注。总喜欢有自己独特的装扮,戴首饰,穿异服---- ③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高中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生会更经常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从而把今天的自我看作只是未来“自我”的保证,是个人成长的一个关头。 ④自我意识的触觉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还不高。 ⑤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对自己进行独立评价,但这些评价中常常存在着一种有利化倾向,即自我评价总是趋于对自己有利。 ⑥强而敏感的自尊心与容易出问题的自卑感并存,自尊心是高中生自我意识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自卑感强的高中生,往往在其反面都有着强烈的想超越别人

一年级到高三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一年级到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 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方法: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要开始关注小升初信息。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社会的机会。学习中遇到的自然和社会的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很难准确理解其中内涵,接触社会对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小学六年级 心理特征: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稳定。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1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经研究发现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独立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其隐藏在内心世界或记载到特殊的笔记本中。 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逆反心理。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他们崇拜港台歌星、影星,在校园里形成一群为数众多的追星族。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并存说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还处在成长期,心理状态起伏大。 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没赚钱时就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这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造成的消费特征。如:手机、名牌鞋、衣服,互相攀比追潮流,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认为不算啥,只要需用钱就伸手与家长要。学生不了解家长的钱挣的不容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王海伦)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 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2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

高一至高三学生心理特点

高一至高三学生特点及家庭教育对策 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中学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对高一学生来说,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学生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特点: 1、新环境、新集体引起的焦虑孤独感。来到新的校园,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环境,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感到紧张不安。同时,由于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时他们会感到: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自身内心封闭性的矛盾。所以,他们会焦虑、不安,于是他们会怀念母校,思念亲人,想念昔日的同学,更使他们的心情忧郁,精神不振。 2、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失落和自卑感。不少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希望之所在,宠爱有加;在以前的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尖子,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进入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面临的是如林“高手”的激励竞争,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尖子”可能不尖了,原来是班级或校级学生干部的,可能变成了“庶民”。面对角色的转变,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态,素质较好的学生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当位置,或许会从“庶民”再次成为“尖子”:但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因失去自信而产生失落和自卑感,从此而一蹶不振。 3、新目标,新要求与自身能力的差异,导致的心理问题 高中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团委、学生会、班级自行组织的课内外活动及社区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以展示自己的风采、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各方面的兴趣。一些学生性格外向、好表现自我而勇于尝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变得更自信。另一些学生看到别人的出色表现而深感羡慕,并会意识到:真正有才华的人,不光要有出色的成绩,更要去勇气去挑战自我,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但也有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只远远地在一这旁自叹不如,而甘愿作忠实的观众,他们因缺乏自信和追求而失去了许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二、学习要求的提高,学习内容、形式、方法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变化 首先,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课程以理性为主,相对初中课程以感性为主来说难度加深。其次,学习的形式也由“扶式”变为“牵引式”,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主动。更强调的是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巩固。而刚升入高中的新生没有意思到这些变化。仍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上显得被动。出现很多科目上课听不懂的现象,于是就表现出担忧、焦虑、甚至恐慌。 三、青春期引起的心理变化 首先,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形象。由于对“自我形象”期望值过高。一些身体的外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生理的缺陷甚至是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都会引起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完整资料)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一 人们对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的比较多,而往往忽视了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研究。 高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如何?如何针对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善我们的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情况和工作经验, 粗浅地谈一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高二学年在整个高中学习中的地位。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 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 学生的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 行 则扶摇直上, 不行则每况愈下。 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两个转变: 第一, 思维方式的转变。 从初二开始, 学生的思维开始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经验型水平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理论型水 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要初步完成。第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 获取知识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 到 了高一,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对老师的依赖还是比较重。直到高二, 学生的学习自觉 性增强, 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 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 它是 在经过自己思考、 理解的基础上接受。 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能否顺利实现 这两个转变,是学生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

2. 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对策 高二面临着文理科的选择, 不管学生选择理科还是文科, 都表明他对理科(文科) 的学 习有兴趣,对学好理科(文科)有信心。外加一些文科(理科)课程的停开,学生有如步履艰难的跋涉者甩掉了一些包袱, 有如释重负之感。 觉得时间充足了,负担轻了,可以轻装上 阵,将落下的课程补上, 将自己的竞争对手赶上并超越。 真可谓雄赳赳气昂昂,有一种欲与 天公试比高的豪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 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精神是学生赖以发展成长的 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教师要抓住这一大好契机,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激发潜能,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性增强, 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 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 它是 在经过自己思考、 理解的基础上接受。 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能否顺利实现 这两个转变,是学生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 高二学生对高中的新鲜感没了, 看到高三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 高考的冲击, 开始意识到时 间的紧迫。 学习自觉性加强,自学能力提高。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跨越了 由初中到高中的一个大的台阶, 慢慢适应了高中的学习。 高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象高一 那样吃力。 经过几次大考, 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实力, 那种因考试的成败而大喜大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有关心理研究机构和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在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 39.79%的高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53.09%。 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24.07%。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29.69%。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占37.04%。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36.11%。 ⑥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44.44%。⑦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做但还是要做。占41.05%。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45.37%。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56.48%。⑩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30.56%。 本人于今年初对我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男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 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

高中生家长高一到高三: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每个阶段家长都应该知道.

高中生家长高一到高三: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每个阶段家长都应该知道 高中一年级 心理特点: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学科特点: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阶,跨度很大,特别体现在数学、英语、和物理学科,很多学生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了,结果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实症结就在于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急需要提高,咨询师一定要跟家长强调在高中阶段,孩子不能掉队,有问题不能拖,同时强调高中阶段,家长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高中的各科学习都是知识的延伸,并且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知识点或是知识模块出现问题会导致这个科目的学习遇到瓶颈,应该趁月考之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有效解决,在期中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

高一关键词——“难”从初中到高中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整体呈现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趋势,而高一又是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难点最集中的年级,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三到高一不是个“坡儿”,而是个“坎儿”,必须要“跳”才能完成这个质变的过程。 高一最重要的事情 1. 重视高一、成就高考——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开始,抓住高一,让自己一开始就能占据领先位置,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年的高考经验显示:对高一的重视程度和3年后的高考成绩成正比关系,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定要从高一抓起! 2. 提前动手,从容应对——刚刚经历了中考,很多学生沉浸在紧张后的轻松李,但是学习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放松,可能就会给自己的高一学习制造麻烦,抓住高一伊始,让自己的高中学习一帆风顺! 3. 发现漏洞、及时弥补——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发现漏洞千万不要以太忙、太累为由任其存在和发展,因为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漏洞不补,会影响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并且积累得太多,会觉得无从下手,只好放弃,给高考造成很大的损失!

高中生性格特征

高中一年级学生特点 一般心理特点:高一年级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学习压力。有些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对学习方面的事情很敏感,意志薄弱,心浮气躁学习效率低,依赖心理强,有畏难情绪,对未来抱有幻想。对于父母的说教和唠叨普遍感到厌倦反感,亲子沟通不良。情绪波动大,受外界事物和他人评价影响很大。自信与自卑交织。学习要点:学习成绩的分水岭高一是一个学习成绩的分水岭。一部分人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更加努力和勤奋。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终于从中考的煎熬中走过来了,应该歇一口气。高中生比较容易出现自我评价过高的倾向,因此,他们的自负让他们很难听进师长对他们的规劝。 抽象思维迅速发展: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速度达到历史最高点。能以理论指 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规律:能够运用假设,制定计划方案等一系列有条理的手段。自我意识急剧增强:表现在对教学知识内容上有强烈的选择性,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会给予积极的反应,而对于自己不想要的则表现出反感,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监控能力有所提高,但与自我意识的增强不平衡。 学管师与老师能做的: 把握准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了解学生恋爱心理特点,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提供修正方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二年级学生特点 高二学生相对成熟一些,有明显的成人感 自主性强,学习目标明确,心理状况较为稳定,不过学生之间特点差异较大。1)一部分学生应试的目的性很强,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最后弄的身体劳累过度。 例外一部分则是转移学习压力和逃避学业任务,借助网络、动漫方式寻求心理安慰。 2)少数学生开始有恋爱现象,甚至尝试“禁果”。 学习要点: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在这一年,学生必须完成两个转变: 1、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转换到抽象思维为主。 2、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在老师那里被动吸收知识转换到自己主动去掌握、思考 理解知识。 学管师与老师可以做的: 把握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多沟通引导。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提供修正方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三年级学生特点 一般心理: 高三学生的应试心理比较明显,学生普遍有紧迫感。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对集团事务相对冷淡。部分学生会因为缺乏自信。感到无所适从、担忧,焦虑情绪产生,易激怒。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朗化。在情绪上更容易受波动。一些学生会因为一点小事引起内心的烦躁不安,甚至有绝望的念头。 高三学生在面临高考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面临来自家长的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高三学生恋爱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高三学生恋爱现象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具体阐述了高三同学恋爱的几种特点,并就高三同学恋爱的利弊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陷入情网不能自拔的同学提供了一丝理性的参考,希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 关键字:高三学生恋爱特点利弊关系理性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我在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度过高中三年,其后又在江苏省射阳中学复习了一年,对高三可谓体悟颇深,尤其是情感问题。它让无数优秀学子无缘象牙塔。高一、高二的时候现象还不是明显,可一上高三成双入对的鸳鸯竟多了一倍不止,大有放手一探情感禁区的味道。这不得不使我们对高三同学的心理问题感到担忧,为此学校没有少花心思,各种相关主题班会、名人演讲、校长训话等活动都不定期出现,可是真正取得的效果却令人不敢苟同,往往学校越是打压,恋人们越是视死如归。许多学生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进了恋爱网中再也不能自拔。 鉴于此,我就高三学生恋爱问题作一次分析,希望正处于迷茫中的学子们正确的定位好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好自己的道路,在高考中发挥自己最大的实力,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 高三学子本身就是复杂现象的代名词,再加上恋爱问题那可真够难缠的了,结合我在两个学校看到的现象大多数高三来恋人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恋爱具有普遍性。 高三学习的紧张性不言而喻,许多学生在巨压下苦苦支撑,他(她)们又一肚子的话想找人倾诉,和父母、老师之间有隔阂,那么知心朋友自然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无边的话语吐露出来,每述说一次感情就增加一分,同性的朋友还好,异性的就很有可能成为恋人。 2、恋爱具有一定的变数 许多同学在相处不久的情况下就发展成恋人,这样的感情基础并不稳固,我们称之为速成爱情。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多数速成爱情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高考后爆炸还好,考前一爆,势必有一方会痛不欲生,导致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 3、恋爱具有一定的反弹性和叛逆性 许多老师知道后会先找当事人谈话,其后便是带家长了。家长一旦知道势必是一顿批评教育,这还是好的,坏一点的家长少则一顿臭骂多则一顿暴打。高三的学生大多处于一种叛逆期,家长、老师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高三王院生 在接近高考时时候,有些学生承受不了高考的压力准备放弃高考或者打算回家在家进行高考复习。12年的奋斗眼看要有结果了,但心理的压力让一切变得渺茫。如何应对这种心理现象,顺利的让学生走进考场,心理的疏导很重要。 一、高三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分析 高三年是整个高中阶段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全体同学既要经历高强度的各科总复习,也要经历自身意志品质的考验,更要经历来自同学、学校、家庭、社会的种种压力。这几个环节,无论哪一个出问题,都有可能使高三学生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甚至出现扭曲变形。 1. 过高的目标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 到了高三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升学渴望,他们认识到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重点大学,对自己的未来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这种强烈的心理内驱力作用下,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也就是考试成绩寄托很高的期望,希望每次考试都能考好。然而,高考以及高考前的所有摸拟考试,都是以选拔性为目的的考试,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于是,过高的目标和不令人满意的现实,就必然产生矛盾,并进而使人产生心理上的过度焦虑与紧张。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调节就会诱发心理疲劳,产生消极的心态。一位高三学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期待着让高考来检验十二年的成绩,期待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但在我心中,却总有沉沉的压力和隐隐的不安,每当迎来又一个早晨,我总是对自己说,要怒力,要相信自己。可是每当夜幕降临,面对着堆叠的练习,我不禁要问,我能行吗?”这段不长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许多高三学子的困惑和矛盾,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 2.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希望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与疲劳 在城市中学,大多数高三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各种期望的唯一寄托者。因此,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往往特别强烈,他们希望高三这一年中,能通过自己的照顾、关注,使子女的成绩有明显的进步。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有的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抓住早晚或吃饭的时候,叮嘱一番。这样一来,反而让子女形成一种错觉,觉得在父母心目中,成绩是第一位的,唯有成绩上去了,才对得起父母的关爱。长期以往,就会给孩子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与此相类似的是,在城市中学中,由于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承受着比一般教师更大的舆论压力和竞争压力,多数教师也会出现像学生家长那样的唠叨和关注,从而与家长一起形成一种更加巨大的压力场,使许多高三同学身心更不堪重负,以致于出现典型的紧张焦虑症状。 3.繁忙的学习压力是学生心理负担的关键所在 从上面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父母教师的压力,最终还会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压力上。正是高三高强度的总复习,才使高三学生不堪父母等外界压力的。我们知道,适度的练习是必要的,它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一环。但是过量的练习、题海战术,其结果必然使学生疲于应付,知识技能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会因为体力、脑力透支而头昏脑涨,成绩下降。而当学生长期辛劳得不到学习成绩提高时,往往又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陷入极度悲观、焦虑之中,个别学生甚至会作出极端事情来。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高三总复习时,都要对练习量有清醒的认识,要适可而止。 二、消除学生心理负重的对策 有人说,高考既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所谓考老师,不单单是指老师教的如何,还包括老师对学生心态的调整和指导。那么面对高三毕业班学生的过重心理负担问题,我们班主任该如何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1、要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据调查,高三学生有近半数受到了心理亚健康的侵袭,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普遍会出现“考试综合症”。如果老师不因势利导、及时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具体可以这样做: 首先要教育学生善待学习和生活,做好认知调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活学习中,有压力,有竞争是常态,应把高考作为对自己已有知识和才能的一种检验,是磨砺意志的一个过程。按照现代教育所提出的“终身学习”理论,人的一生要经历的考试机会很多,因此不要过多地考虑考试后果,避免把注意力分散在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上。

高三学生特点分析

高三学生特点分析 一、高三学生的三种类型 1、信心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学习能力强,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 2、迷茫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入理想的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大学的难,对前途感到迷茫。 3、放弃型: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二.心理特点 第一,高三学生的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更多的开始考虑个人前途的问题,这一特点使高三学生做事的盲目性减少,计划性增强,特别是表现在学习上。此时,他们的学习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其它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可以不参加。 第二,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高三学生会有越来越强烈的升学愿望,学生的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紧张、焦虑会成为困扰学生情绪的主要问题。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常常急于求成,当现实和理想产生矛盾时,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一次考试的失败可能会让学生意志消沉,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高三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了,心理和思维上都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很好地处理。他们不愿意家长和老师太多过问自己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保守的心态,学习竞争激烈,恐怕别人超过自己,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这样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缺乏学习激情,影响学习效率。

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在学习环境上,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寄宿制学生还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临着新的心理断乳。 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决定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决定着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高中学习心理起点,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能否优质高效的进行,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影响着他们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将来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可以说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 我们认为有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

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如果不能正是这种焦虑,会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更加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其次,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处于一种焦躁自卑的心理阴影中。这种焦虑失衡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成绩中上游的学生。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在瘦的骆驼比马大,认识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而且只有在这种有差距的环境中,自信且顽强,才能更有动力。学习评价的三种纬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的相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一年级到高三: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一年级到高三: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 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方法: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家长要开始关注小升初信息。为孩

高二学生特点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教育家陶行知: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3、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里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2.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者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你另一方面,也造成里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3.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世能力逐渐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经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4.前瞻性 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是的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他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 5.进取性 高中生了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向上。 6.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空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写日记。这种心理發展的閉鎖性使得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渴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7.社会性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作出报别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 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 1、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高中生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的观察力、有意记忆能力、有意现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对认知活动起着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加广泛和稳定,学习动机更加强大,理想和世界观开始形成,行为的自觉性更高,这一切都给认知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同市,高中生思维的成熟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于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