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群常发传染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的正常生理指标:

体温:38℃~40℃;呼吸:10~20次/分;脉搏:60~80次/分。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养猪专业户、牧业小区及小型自繁自养的种猪场越来越多,但由于农村缺少技术指导,对疫病防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造成大量发病死亡,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当前农村饲养猪群中常发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原因,防控措施谈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养猪户参考。

一、当前农村猪群中常发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一)蓝耳病

在实践临床中,猪群被蓝耳病病毒感染比较普遍,非常严重。但从当前蓝耳病发病特点来看,发病已由过去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转为以保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为主。在临床上见有初产母猪常发生流产、早产及产死胎等;经产母猪常出现滞后产、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而流产与死胎的大为减少,亚临床感染增多;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上升,病情严重,死亡率增高。临床上常见蓝耳病与圆环病毒Ⅱ型、或与猪瘟病毒或与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如肺炎支原体、放线杆菌、链球菌及巴氏杆菌等。使病情复杂化,出现发热、腹式呼吸、腹泻、后躯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皮下水肿、消瘦等症状,造成死亡率增高。由于本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引起猪群中免疫力低下。农村大多数养猪户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主要是由蓝耳病引发的。

(二)非典型猪瘟

由于农户重视猪瘟免疫接种,在广大农村饲养的猪群中很难见到典型猪瘟。部分养猪户购猪不检疫,任意从猪贩子手中买种猪,至而引入了隐性感染种猪导致猪瘟的发生或者是母猪免疫接种不科学,抗体水平低下,妊娠后感染了低毒力毒株,发生持续感染,在临床上不显现症状,其所带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即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征”。如其产下的仔猪存活,对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出现免疫耐受,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向外排毒达4~6个月之久。因此在农村的猪群中多见非典型猪瘟散在的发生,发病多为10~20日龄和40~70日龄这二个阶段的仔猪,表现为体温稍高、腹泻、消瘦、皮肤发白、被毛无光泽、呼吸困难等,并且常与

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继而继发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或弓形虫病等,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给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猪伪狂犬病

在农村养猪户中,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都可见有伪狂犬病发生,发病不表现出季节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后,发病会变得缓和,症状由典型向非典型发展,转为隐性感染为主。如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多数病例表现为与其他病毒(如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和细小病毒等)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病原。当出现多种病原多重感染时,其临床症状表现复杂,病情更加严重,病死率也高。妊娠初期母猪发生流产,后期发生早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2~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病体温升高、腹泻、流涎、共济失调、角弓反张、四肢划水状、昏迷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断奶后的仔猪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等,如有混合感染死亡率也很高。

(四)圆环病毒Ⅱ型感染

圆环病毒在我国猪群中的感染比较普遍存在,特别是圆环病毒Ⅱ型与蓝耳病病毒双重感染引起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弱仔较为多见,对初产母猪的危害最大,可造成70%以上的初产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母猪如在妊娠中、后期感染圆环病毒Ⅱ型,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并迅速繁殖,引起母猪发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仔。病后母猪受胎率低,屡配不孕。断奶仔猪成活率低,死亡率可上升11%。断奶仔猪在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消瘦、厌食、咳嗽、呼吸困难;有的腹泻、贫血、黄疸等。12~16周龄猪发病则表现为皮炎和肾炎综合征,皮肤出血性梗死,在后肢和会阴部的皮肤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坏死斑块,食欲与体温无明显改变。在农户饲养的猪群中常见有散在的发生,而且多数存在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本病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导致猪只出现免疫耐受。

(五)猪链球菌病

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也存在于动物与人类的鼻咽部、皮肤、消化道及泌尿道的粘膜上,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以及皮肤与粘膜的创伤而感染。目前已发现链球菌有20多个血清群,在我国引起猪发病的主要是C群和D群的链球菌,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及淋巴结脓肿型,而且四

型经常混合发生或先后发生。仔猪的发病死亡率为10%~25%;育肥猪的发病率为2%~20%。主要发生于夏秋炎热的季节,呈地方性流行。但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猪链球菌Ⅱ型,这是毒力最强的血清型,不仅引起猪发生急性败血症和脑膜脑炎,造成死亡,而且可引起人发病而死亡。猪发病时表现为突然不食,体温升高达42℃以上,精神沉郁,流鼻汁,带有血性泡沫,腹泻便血,四肢与耳朵发紫,并有出血斑块,多于发病后1~2天内死亡,死亡率在50%左右。临床上多见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链球菌病,往往可造成发病率增多,死亡率增高。

(六)猪附红细胞体病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报道了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可引起多种动物感染发病,温暖多雨、吸血昆虫繁多的季节发病为多。在猪群中发病常见于5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病死率为10%~15%。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耳朵、颈部、四肢内侧、胸前腹下的皮肤发红(又称猪红皮病),贫血,黄疸、不食、呼吸困难等。妊娠母猪发病表现为流产、早产、产死胎,发病率在50%左右,病死率为10%左右。慢性病例母猪表现不发情,屡配不孕,乳头肿大坚硬。本病常与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Ⅱ型、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发生。

(七)猪呼吸道病综合征

本病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原发病原为蓝耳病病毒,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波氏杆菌等。继发病原主要有猪链球菌Ⅱ型、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巴氏杆菌和附红细胞体等。发病多见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育成猪,其中以18周龄猪发病最为集中,发病率约25%~60%,病死率为20%~90%。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一般每年秋末至第二年的春初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本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饲养管理和饲养环境条件的好坏密切相关。在临床上病猪的体温升高,精神不佳,食欲减少。咳嗽,气喘,呼吸促迫,流鼻汁。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耳部、四肢及胸腹等部位皮肤发绀,呈蓝紫色。

(八)猪口蹄疫

2005年国家公布的四次口蹄疫为亚洲Ⅰ型,主要危害牛、羊,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猪危害不大,目前未见猪感染亚洲Ⅰ型的报道。

当前猪发生的口蹄疫仍然为O型口蹄疫病毒,但毒力可能有所增强,不仅引起仔猪发生死亡,而且引起大猪发生心肌炎急性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表现出周期性。

二、发病原因分析

(一)引种混乱,检疫不严

不少农户盲目引种,有时途省钱,从猪贩子手中购买种猪。引种时,当地兽医名为检疫,实际只是收钱不检疫,至使农户不知不觉地购入了隐性感染或潜伏期的病猪。引进猪后没有隔离舍,不再进行隔离检疫就直接进入饲养舍,不久即引起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农户猪舍简陋,饲养环境恶化

农村养猪户的猪舍多数比较简陋,冬、秋不保温,通风不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夏季高温潮湿,蚊蝇等吸血昆虫和鼠类泛滥;粪尿与污水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饲养环境严重污染,可造成各种疫病的传播与流行。

(三)交通工具的传播

农村购猪雇用的运猪车是运猪专业户的车辆,而这些运猪车常年跨省、区、运输猪只,什么品种、类型的猪都运输,特别是运送淘汰猪,病死猪后不进行彻底冲洗、消毒,又去运输种猪,导致污染的交通工具通过运输途径传播病原体,造成疫病的发生是完全存在的。

(四)多种动物混养,相互传播疫病

农村饲养户多数养猪、养鸡,又养犬、猫,有的还养牛、羊等。混养在一个园子里,虽然不同圈舍,但因场地狭小,饲养环境污染严重;夫妻俩既要喂猪、喂鸡,又要喂牛、喂羊,也不更换工作服和鞋,也不注意消毒,这就给疫病的相互传播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成了病原的传递媒介。

(五)无法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许多农户的猪舍既是配种妊娠舍,又是产仔舍和保育舍,无法做到彻底清洗消毒后“全进全出”,导致在饲养过程中交叉感染,母子代之间传播,使疫病不间断的连续发生。

(六)灭鼠与杀虫不到位

农村养猪户不重视灭鼠与杀虫,这也是造成传染病传播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

因。因为鼠类能传播20多种人畜共患病和动物传染病及十几种寄生虫病;蚊蝇类可携带100多种细菌、20多种病毒、30多种原虫。这些传播媒介和传染源,不仅传播猪的许多传染病,而且对人与动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七)消毒方法不科学

养殖户对于消毒比过去重视,但由于方法不科学,程序不合理,往往造成失败。有的猪舍清扫不彻底,冲洗不干净,就盲目喷洒消毒药液;有的消毒药液配制浓度不准确,消毒药液配制后,又不及时使用,放置时间过长,药液失效;有的消毒方法不科学,死角很多;有的长期使用1~2种消毒药,没有定期临换不同的消毒药液,甚至购入假劣消毒药等,影响了消毒的应有作用和效果,给病原体留下了繁殖的空间,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八)免疫方法和疫苗质量的影响

农村养猪专业户对疫苗防控存在观念淡薄,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密度不够,加之兽用疫苗质量不稳定,运输、储存与使用不当,严重地影响了猪群的免疫效果,致使猪群不能获得可靠的免疫保护,导致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三、防控措施

(一)强化猪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

养猪要重视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搞好生态养猪,重视生态环境因素在养猪生产中和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农村饲养猪多为一家一户饲养,无法解决生物安全体系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只有乡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统一标准,建设牧业小区,做到统一管理,隔离饲养,严格消毒,科学免疫,处理粪污,控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使猪群生长处于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之中,可有效的防制疫病的发生。

(二)引种要严格检疫

疫病的发生很多是由于引种不慎而造成的。引种前一定要调查了解,种猪场的生产状况、防疫情况及猪群的健康水平,不要盲目引种,严禁从猪贩子手中购买种猪。引种时要严格检疫,保证种猪群中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细小病毒病、传染性胸膜炎及气喘病等为阴性。种猪引入后,有条件的要隔离饲养,观察1个月,并补注疫苗,驱虫1次,健者方可混群饲养。

(三)定期驱虫、灭鼠、杀虫

1.驱虫:引进后备种猪后20天左右驱虫1次,配种前7~14天内驱虫1次;生产母猪于仔猪断奶后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仔猪与育肥猪转群前各驱虫1次。可选用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克,肌肉注射,或用“通灭”或“全灭”,每33千克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

2.灭鼠:每年灭鼠4次,每季度1次。利用灭鼠剂投放于鼠类洞口,出入处与活动场地进行灭鼠,灭鼠后统一收集鼠尸无害化处理,防止猪误食发生中毒。

3.杀虫:每年夏、秋季节要做好杀灭吸血昆虫的各项工作,防止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用0.05%蝇毒磷喷洒,或用蚊蝇净10克溶于500毫升水中,或用加强蝇必净250克加水2.5升混匀后,喷洒杀虫,每周1次,药物对人和动物无毒害作用。

(四)免疫预防

根据免疫监测的情况、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结合当地疫情和疫苗的性质制订免疫预防方案,这是综合性防疫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和措施。

参考免疫程序

疫苗名称猪只类型免疫程序剂量方法

猪瘟兔化弱毒苗后备母猪引种时补注1次,配种前30天1次,加转移因子1毫升。4头份颈肌

生产母猪产后7~10天1次,加转移因子1毫升。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1次,加转移因子1毫升。

仔猪25~30日龄首免,加转移因子0.5毫升。2头份

55~60日龄二免。4头份

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浓缩苗)

种猪每3个月1次,每年免疫4次,母猪临产前20天不注苗,首次免疫加转移因子1毫升。2头份颈肌

仔猪30日龄首免,可与猪瘟同时分开注射,加转移因子0.5毫升。1头份

55日龄二免。2头份

细小病毒灭活苗

种公猪配种前30天首免,15天后二免,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连续二年后可不再免疫。2毫升颈肌

种母猪180日龄首免,15天后二免,以后产仔后15天免1次,连续免疫2年后,可不再免疫。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后备母猪引种后补注1次,配种前20天1次,首次加转移因子1毫升。2毫升股内肌

生产母、公猪每4个月1次,每年免疫3次,每次加转移因子1毫升。

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首免。0.5毫升滴鼻

30日龄二免,加转移因子0.2毫升。1毫升肌注

乙型脑炎灭活苗

猪每年4月份注射1次,初生仔猪不注射。1毫升皮下

蓝耳病灭活苗

种母猪配种前30天首免,加转移因子1毫升,20天后二免。4毫升肌注种公猪配种前2个月完成二次免疫,首次加转移因子1毫升。

蓝耳病活疫苗

仔猪

(发病场)3周龄首免,加转移因子0.2毫升。1毫升肌注

10周龄二免。2毫升

猪链球菌二型灭活苗

仔猪10~12日龄首免,加转移因子0.2毫升。1毫升肌注

5周龄二免。2毫升

仔猪副伤寒活菌苗

仔猪30日龄免疫1次。5毫升口服

气喘病灭活苗

仔猪7~10日龄首免,2周后二免,以后每年免疫1次,首次免疫加转移因子0.2毫升。1毫升皮下

上述推荐的疫苗为常用疫苗,其他疫苗,如病毒性腹泻疫苗、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猪肺疫菌苗、猪丹毒菌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及猪水肿病灭活苗等是否一定要使用,应根据当地的动物疫情和养猪生产实际情况而定,不要盲目使用过多的疫苗,并不是疫苗用得越多猪就越健康。

在使用上述疫苗免疫接种时,可使用疫苗的同时使用大连三仪动物药品公司研发的猪用转移因子,与油苗分部位肌注,与冻干苗混合后肌注。小猪每头用转移因子0.2毫升,大猪用1毫升。免疫后产生抗体快,抗体水平高,免疫保护时间延长,减少免疫耐受,可明显的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效果。

(五)药物预防

1.种母猪:母猪配种前20天,每吨料中加替米考星粉200~400克,连续饲喂14天;或每吨料中加10%氟苯尼考120克,强力霉素150克,连续饲喂10天。可预防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系统的疾病,同时降低猪只的应激反应。母猪分娩前、后各7天,每吨料中加入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200克,连续饲喂14天;或者用阿奇霉素粉100克拌入300斤料中,连喂6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6%替米考星1.5公斤、强力霉素200克,再加入利巴韦林、双黄连等药,连喂7天,可预防繁殖障碍性疾病、呼吸道病及消化道病等。

2.断奶仔猪: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每吨料中加入支原净100克,强力霉素120克,连续饲喂14天,同时用180克阿莫西林粉加入1吨水,让仔猪自由饮用14天,可预防呼吸道、消化道和急性热性疾病,同时降低应激反应。也可用10%氟苯尼考100克、支原净11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0天。

3.育肥猪:转群时,可用10%氟苯尼考120克,强力霉素15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天;或者用北里霉素300克、磺胺二甲嘧啶500克、甲氧苄氨嘧啶(TMP)2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养7天,可有效的预防急性热性传染病及呼吸道疾病。

4.种公猪的药物预防可参照上述种母猪的预防方案进行。

5.当猪群中发生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伪狂犬病、口蹄疫及附红细胞体病的疫情时,可在进行上述药物预防的同时,配合肌注猪干扰素和猪用转移因子。40公斤体重使用干扰素和猪用转移因子各2毫升,分别在不同的部位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可明显的提高防治效果,迅速控制疫情,降低病死

率。

(六)定期进行疫病监测

种猪应每半年进行1次疫病检验,每季度进行1次免疫抗体检测,重点是监测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圆环病毒感染等疫病。通过疫病监测,发现猪群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检查免疫情况,以便提前预防控制疫病的发生。

(七)发生疫病的控制措施

猪群发生疫病时要及时采取有关病料或血清送兽医诊断中心进行检验,及早作出正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猪,有治疗价值的立即治疗,无治疗价值的坚决淘汰。病死猪一律无害化处理,不准倒卖。全面彻底消毒,控制传染源,尽快扑灭疫情。

1.蓝耳病

(1)母猪发病后逐步康复,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免疫保护力,而对同舍的仔猪应采取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如果保育猪与育肥猪仍然同母猪共同饲养在一个舍内,生长猪群中的带毒状态很难消除,对种猪群的净化非常不利。

(2)控制继发感染:发生蓝耳病的猪群易继发圆环病毒、支原体、放线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大肠杆菌及弓形虫等病原体,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免疫力下降。流产母猪可肌注3天青霉素与链霉素,每日2次,同时肌注维生素E,每日1次。未发病猪群可用阿奇霉素粉100克,拌料300斤,连续饲喂7天;或者用支原净120克,强力霉素150克,阿莫西林2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天。

(3)治疗:病猪可用猪用干扰素,40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重症可加量2倍;猪用转移因子,用法用量与干扰素相同。二者分别于不同部位肌注,疗效更加。同时配合肌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

(4)对发病母猪,特别是所产仔猪大部分死亡的母猪,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21天内不配种)并改为人工授精。

(5)紧急免疫接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发的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种猪每头肌注4毫升,间隔20天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5个月免疫1次。仔猪使用弱

毒疫苗免疫,10周龄以内的仔猪每头肌注1毫升,10周龄以上的仔猪每头肌注2毫升,每头加转移因子0.5毫升,并给予电解质多维饮用。

2.非典型猪瘟

(1)农村养猪户种猪群暴发猪瘟的可能性很小,散发性非典型猪瘟常有零性的发生。对猪群可用猪瘟单抗酶联免疫吸试验检查猪群的血清抗体,如发现存在强毒抗体或无猪瘟抗体猪只,应再进一步用鉴别诊断猪瘟强弱毒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试剂检查猪瘟抗原,如查出带毒母猪,应立即扑杀。

(2)母猪产下的仔猪,在哺乳期间发病,经实验室检查定为猪瘟时,其母猪应淘汰处理。

(3)加大免疫剂量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种猪每头肌注8~10头份,加转移因子2-4毫升混合注射;仔猪每头肌注4-6头份,加转移因子0.2毫升混合注射,新生仔猪超前免疫,每头2头份,加0.2毫升转移因子。以便迅速建立起坚强的免疫力,可有效的控制疫情,扩大蔓延。

(4)病猪可用抗猪瘟血清配合干扰素与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治疗,方法同蓝耳病的治疗。

3.猪伪狂犬病

(1)发病猪可腹腔注射抗伪狂犬病病毒高免血清,进行抢救,断奶仔猪每次每头30毫升,成年猪每头60毫升,每日1次,连用2次;同时配合肌注排疫肽,仔猪每头2毫升,成年猪每头3~4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并给以电解质多维,注射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可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等。

(2)使用双基因缺失弱毒疫苗(TK/gG缺失苗)进行紧急接种,乳猪每头股内肌注射0.5毫升,断奶后再接种1毫升;断奶仔猪每头1毫升;成年猪每头2毫升,具有良好的急救和预防效果。

(3)用鉴别诊断ELISA试剂盒,对种猪群进行监测,野毒感染血清学阳性猪只淘汰作肥猪处理,不能作种猪使用。阴性猪只使用浓缩基因缺失灭活疫苗每4个月免疫1次,每半年进行1次鉴别血清学检查,发现野毒感染阳性及时淘汰,逐步净化种猪群。

4.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

(1)病猪的治疗:可用干扰素、转移因子,配合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

治疗,具体方法见本文蓝耳病的治疗方案。也可配合肌肉注射泰妙林注射液,每公斤体重20毫克,每日1次,连用3天。并给予电解质多维饮服。

(2)药物防控:1000公斤料中加圆环灭粉(纯中药制剂)1500克,拌匀后连续饲喂10天,同时配合用阿莫西林粉200克溶于1吨水中连续饮用10天。也可用10%氟苯尼考120克,强力霉素15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0天。5.猪链球菌病

(1)治疗:清开灵(中药制剂)注射液肌注,小猪每头每次5毫升,大猪每头每次10~20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1次林可霉素,每公斤体重50毫克,连用3~4天。同时配合肌注大连三仪药品公司研发的排疫肽加转移因子,按说明书用量可加倍,每日1次,连用3天,或使用排疫肽加转移因子,配合肌注氨苄青霉素,每日2次,与双黄连注射液,每次肌注2~5毫升,每日2次,连用3天,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他对链球菌敏感的药物还有先锋霉素Ⅵ、头胞肤肟及菌比治等,都可用于治疗。

(2)药物防控:未发病猪群可用2%恩诺沙星粉60克溶于20升水中或红霉素粉1.5克溶于50公斤水中,连续饮用10天。

6.附红细胞体病

(1)治疗:血虫净,每公斤体重5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天,同时肌注清开灵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4天,配合肌注排疫肽,每日1次,连用3天。或者用红弓注射液,每头每次肌注5~10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与长效土霉素,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肌注排疫肽加转移因子分别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治疗中要注意强心补液,可注射右旋糖酐铁、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等,可有效的提高疗效。

(2)药物防控:种猪:于每吨料中加入对氨基苯砷酸钠180克,连续饲喂7天,以后减半,再喂10天。仔猪:每吨料中加四环素150克,对氨基苯砷酸钠45克,连续饲喂10天,或用土霉素精粉500克,对氨基苯砷酸钠45克,加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0天。

7.呼吸道综合征

(1)治疗:头孢噻呋注射液,每公斤体重5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

3~5天;配合肌注咳喘1号注射液,每10公斤体重2毫升,每日2次,连用3~5天。或1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20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每2天1次,连用3次,配合肌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或地米考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配合肌注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克,隔日1次,连用3次。或肌注清开灵注射液,小猪每头每次5毫升,大猪每头每次10~20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配合长效土霉素,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3天。或强力泰妙仙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配合肌注阿卡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0毫克,每日1次,连用3天。

在上述药物治疗方案中,都可配合肌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或排疫肽(浓缩免疫球蛋白)和转移因子,每日1次,连用3天,可明显的提高治愈率,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尽快康复。治疗中注意更换用药,防止产生耐药性,临床治愈后应继续用药1~2天,以免疾病发生反复。

(2)药物防控,未发病猪可选用下列方案:

①断奶仔猪:80%支原净90克,强力霉素12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0天,同时配合每吨水中加阿莫西林粉150克,饮水10天。或80%支原净100克,10%氟苯尼考粉80克,拌入1吨料中饲喂10天,饮服电解质多维。

②育肥猪:10%氟苯尼考120克,支原净100克或强力霉素15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7天。或1吨料中拌入北里霉素300克,磺胺二甲嘧啶600克,甲氧苄氨嘧啶(GMP)700克,连续饲喂7天。

③种猪群的药物预防可参照上述方案进行。

8.口蹄疫

猪用干扰素,每头肌注2~4毫升,每日一次,连用2~3天,同时配合肌注五毒康注射液(治心肌炎专用药),每日一次,连用三天,或者肌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日一次,连用三天。蹄部的创口可用卫康消毒液冲洗,每日两次。

传染病防控知识-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怎样预防传染病传染病防控知识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一)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2.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3. 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4. 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5. 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二)水痘的预防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

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 21 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 天产生抗体,30 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 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的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甲流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 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3、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案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infection)。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如何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1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一)管理传染源---2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控制方案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控制方案 青少年学生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甲流感: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0天。 2、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

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3、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学生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大家健康每一天。 ???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平时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 ??? 4、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校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组长:张义坤 副组长:任亮 成员:谢建平、余晓波、刘海泉、潘训龙、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篇一 当前,正是春季传染病易发季节,为了确保本园能够及时、有序、高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春季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疫情在本园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局、中心校春季传染病卫生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应急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 组员: 二、具体分工 上级精神的传达、措施的制定、指挥: 关于突发疾病的联络: 宣传: 三、预防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园内各班,要高度重视预防工作,责任落实,园长,全面负责。对园内卫生工作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平时加强督责。进一步完善内园卫生防病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黑板报、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广泛工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职工和家长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点宣传煮熟煮透;饮用开水;食前便后洗净手;避免参加群体聚餐活动。 3、进一步做好园内环境卫生。为了避免春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我园认真搞好内园环境为生,及时清理死角;做好“三防”、灭“四害”工作;切实

防止病从口入,严把晨检和卫生消毒关;加强每日观餐制,食具每餐消毒,专人专用。 4、加强食堂卫生消毒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堂卫生防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律与规章。严禁采购腐烂变质和不新鲜食品,食堂24小时留样,每样量不少于50克。炊事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并做好个人卫生。 四、制定应急预案: 本园幼儿或教职工,若有可疑病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教育局、防疫部门、当地政府),并进行消毒隔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6小时内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并同时报出疫情详细情况。 五、疫情报告: 1、发现疑似病人应即送当地医院救治,同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监控部门,并按要求消毒处理。要不漏1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一旦发现腹泻、呕吐、发热、疱疹病人,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及时隔离病人,并送指定传染病医院就诊。如疑病人立即消毒处理。 2、本周与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监督防控工作。 3、教师每天上、下午巡查班级,坚持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登记,消毒工作,尽量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六、后勤保障 1、幼儿园备有一定量的基本消毒用品,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口服药物。 2、领园导安排有关人员值班,专人管理,搞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 七、信息反馈 学园确保信息渠道通畅,保健教师每天向领导汇报晨检及观察情况。 篇二

传染病防控措施.doc

传染病防控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组 组长: 督导: 副组长: 成员:全体教师 二、分工职责 校长——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调动全校所有力量确保此项工作高效落实。 书记——负责全校突发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的保障落实,指导、监察各处各部门工作,确保各处环节紧凑有效实施。 副组长—XX副校长是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防控工作的制度、方案的制定指挥,卫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调配及后勤物资保障,及具体执行; XX副校长主要负责防控工作中对全体教职工的管理、保护,协调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正常实施的直接责任人。 成员: 各班班主任老师职责:各位班主任老师全面负责本班防控工作。是本班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也是本班疫情报告责任人。班级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

人(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协助校医做好因病排查工作及各类资料填写上报工作;搞好班内卫生、消毒、通风等工作;积极学习传授各类传染性疾病特征、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等。 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来,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观察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并由班主任逐级汇报。 三、具体实施 学校防控: 1、做好日常学生的晨、午检,在各类传染病流行期间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指导各班学生和家长做好防护。严格按照免疫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努力提高预防接种率,学期初做好预防卡证的查验及登记工作。 2、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做好学校的日常防护,疫情流行期间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严格把关,确保安全。 3、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措施到位,积极制定相关制度、方案,确保措施得当,有力到位。日常应做好各类防控物资的储备,疫情期间要确保各类物资满足供给,人员到位,群策群力。 4、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及疫情报告体系。学校发生疫情时,法定报告人必须按照报告实效和途径进行上报,不得隐报、瞒报、迟报和漏报。建立起由学生到教师;由教师到疫情报告人(校医);由疫情报告人(校医)向校领导和上级教育、卫生部门的疫情报告体系。 5、对已发生疫情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做好监测和处理。做好全体教师的教育培训和家长的交流沟通,确保和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班级防控: 1、严格执行学校开窗通风制度,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班主任每日晨检、晨报,对因病缺勤学生问清发病时间、起因、主要症状及是否就诊等,在校医晨检时口头将上述信息汇报做好登记和进一步帮助其进行病因排查,以便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和采取相应措施。 2、采用家长记录或家长定时报告等适当的措施做好患病学生的跟踪随访,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省、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二、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安全办、教科室、教务处、总务处主要负责同志、食堂管理员和班主任组成。 三、学校积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卫生人员进修学习,充实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四、日常管理要求: 1、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卫生知识讲座、校画廊、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学校阅览室要配备有关传染病防治的科普读物和刊物,学校要定期在宣传栏张贴有关传染病防治宣传挂图,营造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氛围,增强师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2、班会课、卫生与健康课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指导学生的起居饮食,对卫生、生活异常的学生要及时帮助教育,用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尽量减少学生患病率。 3、进一步完善学生出勤登记制度,班主任老师每天上午负责学生到校情况检查,班主任做好缺课学生的原因记录,对因患病缺课的学生要做详细病因记录。 4、建立和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与家长随时可以联系的通讯方式。教育学生有事要请假,来不及请假的要及时电告老师,因病请假的要把病因告诉老师,并做好记录。 5、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因病请假的学生要进行跟踪了解。对明显的传染病种及发热、腹泻等疑似传染病,一旦发现马上报告,如超过报告时限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6、要教育学生,生病时及时让家人陪同就医,一般不鼓励学生带病上课,对明显有传染病的带病学生要劝其先治好病再上学,并及时与家长沟通,防止发生学生因带病上课而传染他人的现象。 7、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并根据法律、法规有关细节和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六、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对教室、阅览室等人员聚集的区域要经常

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

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 目的:探讨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及其效果。方法:选取100名我校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比较两组学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常见传染病的种类、治疗方法、临床表现等传染疾病防控知识方面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卫生习惯方面均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标签:大学生;常见传染疾病;防控知识;教育 卫生部、教育部曾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因此,加强大学生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我院黄岭校区卫生所对学生开展常见传染疾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名我校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均为非医学专业学生;③身体健康,无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未合并有传染疾病;④均为本科大一学生;⑤认知能力、读写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传染疾病者; ②家族传染病史;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21岁,平均19.5±1.5岁,汉族95例,少数民族5例。将该组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防控知识教育 由我校卫生所的专业人员向学生进行集中授课讲解传染病的知识和信息,一共12个学时。教学前向学生发放传染病健康教育手册,让学生在课间自行学习。 实施多媒体授课,内容包括8个专题、多种传染病,讲解肺结核、乙肝、流感、水痘、霍乱、艾滋病、沙眼、梅毒等相关知识,包括定义、临床表现、危害、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治疗政策等,重点讲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1]),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染源。告知学生哪些人群属于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怎样保护易感人群(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同时进行性教育和生殖健康的教育,告知学生青少年健康的性发育和富有责任感的性行为是他们享有成年期健康生活的必要基础。教导学生要注意生活卫生,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开窗、勤清洁卫生、规律作息、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健康饮食、自尊自爱等。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期平均为14天。水痘的前驱期可无症状或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皮肤初为红色斑疹,经数小时成为红色丘疹、疱疹。水痘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数日痂皮脱落。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为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 二、预防措施: 1、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流行期室内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起来。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或吃东西前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过劳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确诊传染病要及时在家隔离,以免扩大范围。

(完整版)传染病防控措施

沿河县四完小2018年秋季学期 传染病防控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组 组长:李清周校长 督导:冉茂文书记 副组长:冉旭刚、安锐副校长 成员:全体教师 二、分工职责 校长——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调动全校所有力量确保此项工作高效落实。 书记——负责全校突发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的保障落实,指导、监察各处各部门工作,确保各处环节紧凑有效实施。 副组长—冉旭刚副校长是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防控工作的制度、方案的制定指挥,卫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调配及后勤物资保障,及具体执行; 安锐副校长主要负责防控工作中对全体教职工的管理、保护,协调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正常实施的直接责任人。 成员: 各班班主任老师职责:各位班主任老师全面负责本班防控工作。是本班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也是本班疫情报告责任人。班级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

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协助校医做好因病排查工作及各类资料填写上报工作;搞好班内卫生、消毒、通风等工作;积极学习传授各类传染性疾病特征、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等。 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来,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观察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并由班主任逐级汇报。 三、具体实施 学校防控: 1、做好日常学生的晨、午检,在各类传染病流行期间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指导各班学生和家长做好防护。严格按照免疫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努力提高预防接种率,学期初做好预防卡证的查验及登记工作。 2、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做好学校的日常防护,疫情流行期间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严格把关,确保安全。 3、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措施到位,积极制定相关制度、方案,确保措施得当,有力到位。日常应做好各类防控物资的储备,疫情期间要确保各类物资满足供给,人员到位,群策群力。 4、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及疫情报告体系。学校发生疫情时,法定报告人必须按照报告实效和途径进行上报,不得隐报、瞒报、迟报和漏报。建立起由学生到教师;由教师到疫情报告人(校医);由疫情报告人(校医)向校领导和上级教育、卫生部门的疫情报告体系。 5、对已发生疫情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做好监测和处理。做好全体教师的教育培训和家长的交流沟通,确保和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班级防控: 1、严格执行学校开窗通风制度,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班主任每日晨检、晨报,对因病缺勤学生问清发病时间、起因、主要症状及是否就诊等,在校医晨检时口头将上述信息汇报做好登记和进一步帮助其进行病因排查,以便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和采取相应措施。

小学传染病防治措施

小学传染病防治措施 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高效的组织 1、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防治措施 1.学校班主任认真做好师生晨检工作,及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定期对学校饮食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保护易感人群。 2.建立和健全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有专人管理,明确职责,认真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传染病预防的监督和管理。如果发现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待病愈或愈隔离期后再继续上学。 3.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在学校内如发现一例传染病或诊断为疑似传染病,要及时对患者所在的班级进行疫点消毒,停止该班级公共教室的使用,停止图书馆、电脑室的开放等。同时对教室、公共教室、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管理。

4.学生中如发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诊治,确诊后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校卫生室应随时掌握学校的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及时处理疫源地,指导病人消毒,进行跟踪观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6.保护易感人群,在校区内开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加强对重点人群保护。 7.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黑板报、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确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出现以下病症的学生的处理: 1、流行性感冒。学校一旦发现疑似流感病人:(1)应尽早做好预防和治疗,减少流行期间的集体活动,暂停大型集会。(2)建议接触者戴口罩,加强室内和教室的空气通风换气,可用紫外线照射室内空气,或用乳酸、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3)对一些接触者可实施某些非特异性药预防,以阻断流感的蔓延。 2、水痘。学校一旦发现水痘病人:(1)对患者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对接触病人的学生应检疫3周(2)应加强室内和教室的空气通风换气,也可用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实施空气消毒。(3)某些儿童因体弱或原有慢性疾病者,可应用水痘愈期血清或胎盘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3、麻疹。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似注射麻疹疫苗,学校药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流行期要加强晨检,对患者要早发现、早

传染病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完整版本

传染病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陈建 副组长:赵长海 成员:中层领导及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负责。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栏。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相关宣传资料,供全校师生传阅学习,增加预防常识,由负责。 3、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工作,由负责。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服务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从即日起,在卫生员加强平时检查的同时,必须由领导小组成员李泽江负责进行督查。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由负责。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由负责。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由李泽江负责。

传染病防治措施

内丘三中传染病监控防治措施为了做好学校各类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要求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慈湖中学传染病监控防治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应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将经常性的预防措施和在传染病发生后所采取的防疫措施结合起来、卫生行政专业队伍的主要作用与群众性的预防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群防群治。 一、组织领导 学校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由学校分管校长负责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医室组建卫生防疫机动队。 二、传染病的报告 班级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各处、室、组由组长负责加强在相关阶段进行晨检,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及各种疑似传染病

必须立即报告医务室,医务室医务人员初步核实按规定填写报表,日常门诊发现的传染病也同时填入报表,报政教处由学校报县教育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传染病的隔离消毒 发现传染病后,立即对患传染病的师生进行相应的隔离,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不同程度的全面消毒。隔离消毒所需的物品,由学校校医室拟定,总务处采购,隔离消毒具体事宜由校医室负责技术指导。总务处具体组织,由校卫生防疫消毒小组实施,各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寝室、食堂等处负责人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四、根据各类传染病的潜伏期及隔离时间必须隔离到规定时间,返校前必须凭医院的疾病诊断、复课(工)证明、病历卡、化验单等先到学校医务室,经校医复查后,出具相关证明报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才准许上课及工作。 五、加强学校卫生防病与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季节及传染病发生流行特点,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讲座、板报宣传、广播电教等多种形式对学校教职员工,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医务室加强门诊时的传染病科普宣传,班主任老师要切实关心学生健康。 六、做好健康体检 根据教育局的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做好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工作,组织教职工做好定期体检工作,根据卫生监督中心规定组织食堂及食品相关人员定期体检,对发现的传染病及时进行防疫措施,食堂人员临时招收人员必须三天内进行体检,有健康合格证书,才能上岗。 七、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认真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由专人负责对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确实要起到监督作用,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由总务处负责为师生提供卫生要求合格的开水或桶装矿泉水。另外,要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浴室厕所洗滥设施。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常见流行传染病防治知识(一)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学校常见流行传染病防治知识(二)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青少年儿童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 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4、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以下是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

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