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企改革面临五大挑战

国企改革面临五大挑战

国企改革面临五大挑战
国企改革面临五大挑战

国企改革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深化改革的最大挑战还是认识和观念上的不适应。在认识方面,主要是对国有经济的性质、作用和定位还不很明确。在国有经济的退出过程中,具体到哪些企业应当退、如何退,国有经济退出以后的收益如何补充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企业的账面资产,如何确定国有资产转让的定价及国有资产流失的标准,如何看待国有资产的存量与潜亏、流动与重组,如何推进国有股减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现在改革中讲“私有化”的少了,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的却多了,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属于腐败原因造成的,有的则属于市场原因造成的。前者和改革没有必然的联系,后者严格来说是市场资源配置和流动的形式,不是真正的“流失”。在观念方面,有的职工还留恋国有企业的环境,担心改革后竞争加剧,失去依靠。有的职工期望值较高,对经济补偿金标准要求高。有的对外地来的民营老板存在抵制、排斥心理。这些认识和观念上的障碍,严重制约了企业改革的深入。

第二,改革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利益格局的调整。有些部门不是去转变职能,为企业服务,为发展生产力服务,而是不顾大局,对上要权,对下收权,横向争权,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划地为牢、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不利于解决“小而全、大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同时,由于既得利益的存在,使得不同的利益主体在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经营者和职工之间出现摩擦和冲突,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第三,国企改革核心在产权。产权改革的重点又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主要解决国有经济“错位”的问题,促进“国退民进”。二是深化股份制改革。尤其是要处理好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及相互制衡机制等。三是重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行使出资人权利。

第四,改革的难点在于国资退出不畅和职工安置。退出不畅突出表现为“三难”,即劣势企业退出市场难、大型企业国有资产退出难和资产变现难。据统计,目前湖北省还有86个劣势企业项目急需退出市场,所需核呆规模均在4000万元以上,涉及银行贷款本息130亿元。职工安置困难突出表现为职工安置资金缺口大、社保资金欠账多,以及新的就业岗位不足三个方面。许多改制破产企业因资产变现难,无法启动清算程序,加上同级财政比较困难,兜底资金不落实,破产费用缺口较大,职工安置费用往往没有着落,有的企业甚至以白条代替,留下隐患。

第五,推进国企改革深入的关键还要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积极有为。近几年,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创新一配套”的改革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一是有些政策不落实,突出表现为省委[2003]5号文件的有些规定难以落实。二是有些部门之间的政策不配套,操作比较困难。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存在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导致改制成本高,企业难以承受。对这些问题,需要

亚投行文献综述

关于亚投行的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相对于亚洲开发银行来说,亚投行的区别性在于:该机构具有更强的市场化色彩,扶贫这一目标更弱,其为亚洲的资金相互流动形成了一个关键性的中枢。实际上,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亚洲来说,市场可能是促进其接近潜在增长率的最优要素,譬如,资金的流动具有很强的收益率导向的话,可能在最大程度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并且资金的不断派生也会形成货币流通速率的不断上升,从而带来财富的帕累托最优。关于亚投行的研究非常的多,下面分析关于亚投行的研究文献综述。 二、关于亚投行的研究 关于亚投行财政热点问题研究的非常的多,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包括如下这些: 陈言(2013)在《对亚投行说“不”,日本还能挺多久?》一文中讲到,从2013 年10 月中国提议组建亚投行,到2014 年10 月拿出具体方案,日本政府及媒体一直在质疑亚投行能否保证融资的公开与透明,能否杜绝腐败,能否保护好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在G7 国家中的英法德意决定加入亚投行,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作为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访华,表示“美国希望与亚投行合作”时,只有日本政府与媒体坚持对亚投行持怀疑态度,人们很难为日本僵硬的政策与舆论找到理由。 宗禾(2013)在《法德意均同意加入亚投行》一文中讲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不仅将夯实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提高亚洲资本的利用效率及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水平。“研究如何将亚洲的高储蓄变成高投资”将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任务之一。 周艾琳,王琳(2015)在《跟美国唱反调欧洲四大经济体投奔亚投行》一文中讲到,“亚投行作为一个新的国际机构,在借鉴国际组织的机制的基础上,还会具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机制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成立之后,亚投行会经历一段调试期和各成员国在新机制下的磨合期。但是,在目前尚未有具体项目运行的情况下,日本的担忧显然更像是无端猜测。一个机构在运行初期可能是不完美的,但是可以通过自我学习、与国际其他机构协调合作进行自我完善。例如亚投行成立之后,可以积极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加强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27--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5 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时事材料】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2018年,中央企业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主要在四方面集中体现:一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是更加突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方式不断优化;三是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年最好水平。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国资委数据显示,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上交税费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7.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国有经济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代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仍以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较大。相对来说,大的结构必然具有的生产力也较高。中国目前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集中反映在国有经济方面。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大变局之下,要以国企改革为中心,深化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进国资监管改革,克服面宽缺少突破、虚而不实两大顽疾,使国资国企改革在2019年走深走实,以体现国有经济的支柱地位。 3.国有经济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

亚投行的筹建过程

亚投行的筹建过程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 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标志着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将进入新阶段。 当天,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的国家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一个月后,印度尼西亚成为亚投行的第22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评价此举“意义重大”。致力于推动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的亚投行,迎来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 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中国财政部宣布,马尔代夫成为亚投行第23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然后是新西兰、塔吉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约旦。 西方大国的加入始于今年3月。3月12日,英国率先表态决定加入,随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加盟。这带动了更多的欧洲小兄弟们,如卢森堡、瑞士先后宣布加入。此后,欧洲议会议长马丁·舒尔茨宣布支持更多欧盟成员加入亚投行。 美国媒体和学界也开始批驳奥巴马政府对亚投行的态度,奥巴马的态度随后转向。3月23日,奥巴马提出希望亚投行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3月27日,韩国也申请加入。3月28-29日,俄罗斯、澳大利亚、丹麦分别表示将申请加入亚投行。亚投行的“朋友圈”已增至43个。 3月30日,亚投行总部地址公布位于北京金融街。筹建亚投行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主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上周三(3月25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去年10月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各方已一致同意将总部设在北京。关于是否在其他国家设立区域中心以及未来高管设置等问题,各方将根据未来亚投行业务开展情况协商确定。 不过,亚投行仍然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创始国的股份就是其中最大的看点。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说,亚投行的法定资本金是1000亿美元,初始阶段的资本金将达500亿美元,这其中亚洲国家的占股将达到约75%,非亚洲国家将占25%左右。金立群表示,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国没有参与之前,为了保证股本金达到一定规模,使亚投行能够如期开张运行,在初创阶段中国的出资额可最高达50%,这是根据亚洲地区各经济体的体量确定的。 《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提出,各意向创始成员将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根据各国经济数据测算,中国占股39.29%,仍是最大股东。其次是印度,占7.98%。排在第3、4、5、6、7位的是刚加入进来的德、法、韩、英、意等国。

亚投行专题复习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亚洲投行吸引世界目光 关注焦点:国际组织,国际合作,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 一、材料 (一)亚投行确认57个创始成 员国。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15日是确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的最终日期。据中国财政部的消息,共有来自五大洲的57个国家成为亚 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史耀斌说,亚投行是开放、包容的多边开发银行,虽然接收意向创始成员国已经截止,但今后仍会继续吸收新成员加入。各方在今后的章程谈判和磋商中,将就吸收新成员的程序和规则等作出安排。 (二)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北京15日表示,共有57个国家获得批准成为中国主导筹建的新基础设施银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该机构旨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但批评人士对它的贷款标准表示担心,认为它可能会对美国领导的世界银行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形成挑战。 (三)中国网4月16日讯据英国媒体4月14日报道,近日,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的创立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虽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春季年会即将在美国举行,但目前世界的关注点似乎并不在于年会政策的制定上,而更多地集中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创立上。英国、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已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该组织有极大的融资能力。亚投行的创立对世界金融市场也有很大益处。对于亚投行的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纷纷表示欢迎。但是,美国却对此表示抵制并暗中向欧洲国家施压,要求他们不要加入亚投行。事实上,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没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或特殊利益的色彩。美国极力反对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这一行为与其宣称的亚洲经济事务优先原则不符,而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对自身影响力的不自信。美国的这一行为将不利于亚洲经济的发展。 二、关键知识点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 3.结束:九一八事变后华盛顿体系开始受到冲击。珍珠港事件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4.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暂时缓

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四川印发《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上新水平、国有企业发展上新台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所有制资本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去行政化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坚持分类监管。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监管和考核,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

破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企业先行先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的国内一流企业和国际化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基本完成,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全面完成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依法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人员的决定权。 —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深化包括集团层面在内的各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国有经营性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组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二、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四)优化国资布局。引导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开放国有资本投资领域和项目,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

最新亚投行设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亚投行设立的背景 以往,我们不断与世界经济接轨,并且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现在,我们第一次以独立的方式提出成立亚投行的建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它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主要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且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得到许多亚洲国家,和英、德、法等部分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响应。吸引力如此之大,一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二是我国一贯秉持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以及亲、诚、惠、容发展理念,所以,这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 1.过去十年中国GDP以及占全球亚洲产出百分比:中国已经凸显具备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的中国模式效应,并且对世界经济引擎作用也已经显现。 由下表可见,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亚洲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 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1年,亚洲已经跃升为全球三大经济板块的首位(北美、欧盟和亚洲),占世界经济的0.27,北美和欧盟分别占0.256和0.254,2014年亚洲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升到0.286,2020年将持续上升至 0.329,而北美分别为0.265和0.267,欧盟则降到0.239和0.208。由此可看出,亚洲经济体是一匹潜力巨大的黑马。 2.我国一直秉持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以及亲、诚、惠、容的发展理念。努力使自身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到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此举不仅是为周边地区的贸易伙伴办实事,也是我国本身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二、亚投行设立的原因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项战略性选择。设立亚投行,我国能够在未来的亚洲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出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推动区域经济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继而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以及达到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目标,也能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1.亚洲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并且实现区域间的互通与互联、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据统计)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5%,据统计,2006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0.107,2007年延续此高速增长。可在2011、2012、2013年GDP年只实现了0.07的增长速度,2014年只有大概0.071。

(完整版)亚投行运行的四个特点

亚投行运行的四个特点 作者:徐立凡 历经800多天的筹建后,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57个创始成员国代表团团长共同按下启动键,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这是中国首次实现以发起人和规则制定者的身份组建多边金融机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如果说亚投行在筹建时期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努力和改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诉求得到了广泛认可的话,那么随着亚投行的开业,其成功标准将不仅限于对国际治理体系产生的爆炸性冲击能延续多久,更关键的要看,能否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秩序,能否与中国的对外整体战略对接契合,能否与国际金融体系的传统平台形成实质性合作,能否规避各种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安全风险,这四个要素将决定亚投行这一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生命力和建设性。而从目前的内外部环境看,亚投行的未来,既面临巨大机遇,也不乏诸多挑战。 如何体现亚投行价值观 亚投行的内部治理架构,体现了消除其他多边金融机构固有弊端、凸现其独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早在筹建初期,亚投行就已确定,其核心价值观是“精干、廉洁和绿色”,对腐败零容忍。一定程度上,亚投行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各成员国以高标准自我约束的主动选择,也是针对现有主要多边金融机构决策效率低下等积弊作出的改革承诺,因此具有很大的先验性。这就要求,亚投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既要适应其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时又能对亚洲乃至更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出准确判断,及时决策。 从管理架构设置看,亚投行设立了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体现了追求民主和高效决策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理事会由各国财长组成,这是出于亚投行不设常驻理事会的考量。因此,亚投行理事会级别高,而实际权限小。尽管在亚投行运行初期的2016年,贷款和许多初始项目仍需理事会批准,以保证某种政治上的平衡,但中长期看,亚投行的业务将主要由董事会和管理层掌管。这既能保证缩短放贷流程,又能避免亚投行的运行过于政治化。由于最终大部分贷款将由管理层决定,而管理层的组成多元化和专业化程度最高,亚投行贷款决策的合理性和回报性也因此可以获得较可靠的保证。此外,亚投行还成立了内审部门,直接向董事会进行汇报,这为管理层的决策设置了一道纠偏闸门,有利于运行机制的平衡。 不过也要看到,尽管亚投行实施的是有利于“精干、廉洁和绿色”的扁平化机构设置,但由于贷款决定权分散,难免有人担心,决策权较大的大股东代表会倾向于选择有利于本国的基建项目,导致出现贷款风险。目前,在亚投行的前五大股东中,俄罗斯等国就被认为国内存在较为严峻的经济挑战,有获得外部资金支持的强烈需求。对此,亚投行将高级管理职位也适当分配给了小股东,以保证利益平衡。同时,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宣布,中国将暂不向亚投行申请贷款项目,中国还为欠发达成员国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准备了5000万美元的特别基金,用于支持小股东。这些举动起到了第一大股东的示范作用。 总体来看,亚投行的内部治理架构,体现了消除其他多边金融机构固有弊端、凸现其独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由于《亚投行协定》和其他银行法律及政策文件是与其他各意向创始成员共同商定的,因此今后随着运行而出现的新问题,在包容、透明、开放的议事机制下,有望进一步完善。这将赋予亚投行足够强韧的纠错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 如何衔接中国发展战略 亚投行除了担当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者的角色外,还能起到其他桥梁作用。如金立群所言,虽然中国是亚投行的首倡者、发起人和第一大股东,但亚投行不是一家中国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近期我通过学习阳煤集团“深化契约改革,激发全员活力”的文件,了解了文件精神使我收获颇多,我决定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 阳煤集团改革的核心是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的十六字。模拟合伙就是每一个项目单元相当于一个市场主体,员工成了模拟合伙人之后,就有了自我激励意识,主动找活干,创造条件干。契约出资是参与项目的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超利分红则是把超出的利润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红。 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我们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必须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按照全员契约出资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交纳契约金,因为有了超利分红,干得越好,年底就会挣到更多的钱。大家工作起来由过去等着派活到了现在抢着干活。 强化“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大讨论工作,切实做到强力促改,主动求新,勇于干事,推动思想大解放,精神大变样,工作大提升,实现改革创新再出发,打造阳煤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见贤思齐,迅速掀起学典型,争做典型的热潮。引导职工以这次典型报告会为契机,自觉对标先进,查找不足,不增强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增强勇于担当作为的自觉,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

地投身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持久发力,久久围攻,持续汇聚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要以先进典型报告会为起点,以先进典型彰显的精神为指引,真正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查找问题上,体现到解决问题种,转化为持续推进工作的强劲动力推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从严治党取得新突破。深刻地感受到了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理念,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企业人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深切感受到了强烈的工作激情和爱企情怀。 集团公司大力实施“236”工程,全方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即“两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方面,阳煤集团推行选人用人市场化,重点对新兴产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岗位推行外部市场化选聘;推行薪酬分配市场化,形成了不看身份看岗位、不看级别看贡献的市场化氛围;“3”,即“三上”:着力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促推企业转换动力。一是深入推行契约化管理,推动内部体制机制革命性重塑,着力推动“根上改”。安全契约化、经营业绩契约化、投资项目契约化、借款契约化、“一事一契”考核等五类契约考核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模拟合伙、项目为王、契约出资、超利分红”,将企业内部每个生产单元都作为一个项目,全员抵押,形成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内部“合伙人”,传递市场压力,实现动力变革。二是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弊端和机制顽疾,大力推动“制上破”。构建“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差异化监控、集

亚投行面临的五大挑战

亚投行面临的五大挑战 随着3月即将结束,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发起成员国报名截至日期也在临近。在英国的带动下,德、法、意、瑞、卢等一批老牌欧洲国家纷纷“反水”,申请成为亚投行的发起成员国。这在中国国内和世界激起了强烈反响,将成为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 回顾二战后的世界金融秩序的成立背景,是在当时占世界GDP50%的美国的主导下建立起来的,标志性机构是1946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又相应成立了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如欧洲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等。这些组织成立之初,各国的投票权大体根据当时各国经济实力的分布。如亚行的两个最大股东是日本和美国,两国各占同样的15.6%的股权和12.8%的投票权。中国是第三大股东,占6.6%。亚洲地区作为世界上最有经济活力和潜力的地区,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存的国际金融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求。与此同时,经过35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积累了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动力开拓海外市场,并带动其他亚洲国家一起发展。如果中国向现有的国际金融组织大规模增资,势必大幅改变该机构的现有股东结

构,这对一个已经运行成熟的机构未必是福音。因此成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机构,不仅对中国是合理选择,也是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友好选择。 由于亚投行和亚行的投资区域基本重叠,投资方向部分重叠(亚行除投资基础设施外,还有扶贫、教育和环保方向的投资与赠款),主导亚行的美国和日本自然会有顾虑。美日声称其主要顾虑是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是否能够规范透明地运行,能否充分考虑被投资国家地区的当地社会和环境影响。即使这些顾虑不无道理,但以此为理由劝阻其他国家不要加入亚投行则完全没有道理。这种行为反映出美日对可能减少的影响力的恐惧,这些担心大可不必。亚行和亚投行不仅投资重点不完全相同,两者应该还有大量的合作机会,适度竞争也会使各方更有效率。 亚投行的成立之所以将成为一个历史事件,因为这是第一个由中国发起并领导的主要国际机构。过去30多年,中国主要是打开大门把世界带入中国;从现在起,中国将走向世界负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世界的秩序具体体现在一系列的机构和制度当中,一个大国的责任和领导作用,也同样体现在对机构的参与和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亚投行标志着中国迈向世界的第一步,要让这第一步迈得扎实,需要应对下列几个方面的挑战: 为人还是为己

浅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发表时间:2009-11-16T16:24:13.49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5期下供稿作者:刘敏 [导读]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 刘敏(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成都 610202)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正确认识制约其向纵深发展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经济利益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归宿,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已经成为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企改革;政府体制;产权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0-0070-02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政府体制与产权问题 1.彻底改革政府干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和企业经营者的干部待遇,培育企业家市场,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要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公务员的竞争上岗,建立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质;再次,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 2.产权制度改革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明晰为前提,否则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即明确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与法人主体间的责权利;第二,产权流动,即产权可以交易;第三,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即企业内部产权主体多元化。当前,产权制度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推动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确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彻底转变在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应绝对控股的认识,促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关键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能够明确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机构。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已经纳入了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健全法规,规范产权交易机构的运作。鉴于目前在产权交易中政出多门、政府直接干预及场外交易普遍的现状,首先应尽快完善产权转让的法规,促使公有产权的合法、规范和有序地流动;其次要加强产权变动的监管和产权登记检查力度;再次要完善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能,强化产权交易机构的中介作用,积极促进产权的自由交易和国家政策性目标的实现。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和结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调整目标。三是要壮大和完善资本市场。第一,要有步骤地逐年推进股市扩容,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向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同时促使企业按资本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资本运营;第二,要进一步探索国有股流动方式和方法,尽快消除国有股、法人股和市场流通股之间的障碍,增强国有股的流动性,实现同股同利,规范国有股权运作,有效地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经济利益问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必然关注和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企和国企职工的经济利益长期被漠视,“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应该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企的经济利益被漠视的问题只是国企长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种以解决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作为改革主线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们必须注意到,国企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其经济利益的诉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企的所有权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企业自身。这就决定了国企获取的经济利益的受体应该是整个社会,而不是国有企业本身。其二,国企承担着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因此,国企经营的目标具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单一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诉求。其三,对国企经济利益的构成要加以界定。在国企所实现的经济利益中,有些是凭借资源的“垄断”地位获取的,这些经济利益应该完全归于社会所有。 首先,关于国企中工作人员经济利益的问题。国企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企中的工作人员还不能直接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谋求经济利益,他们的经济利益主要是通过报酬的形式体现出来。国企中的工作人员报酬的数量是历史的、社会的企业效益等各种因素的集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改革旧体制的角度,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讲,最终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在旧体制下,我们的劳动、工资制度带有“终身制”和“供给制”的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中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则必须通过劳务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结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要求是荒谬的:从保值的问题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必然造成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同时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会替代原有的产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单纯以“保值”作为国企的一项经营业绩考核标准是行不通的;从增值问题来看,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与需求的增长相适应,盲目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福音,而是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发展比例的失调。那种不看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不看社会经济发展的取向,不看多种经济形式所蕴涵的能力,仅仅受利益的驱动而发展国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企的发展取决于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国企本身。我们可以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国企,但不能给予国企“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如果我们不适当地强调国企的经济利益,势必淡化国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国企与国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上进行博奕的现象。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1.许多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改制后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但是员工素质和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出现新的人才断层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一些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体制上,前些年的下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进人才也因为待遇政策等问题而存在障碍。在文化上,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重视程度不够,既不继承传统文化也没有建立创新机制,更没有完善的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员

2018高考真题 第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与发展观 1、(全国卷Ⅱ.2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含,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C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全国卷Ⅲ.21)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北京卷.27)“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D )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江苏卷.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D )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4漫画《盲目加工》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D ) 图4 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B.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6、(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 (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

亚投行简介中英文

China is hosting the signing ceremony of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a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set to rival the World Bank and Asian Development Bank. 中国将举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签字仪式。这一新成立的国际金融机构将成为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的竞争对手。Delegates from 57 countries will sign articles that determine each member's share and the bank's initial capital. 57个国家的代表将签署文件,规定所有成员的股份和亚投行的初始资本。 The UK, Germany, Australia and South Korea are among the founding members. 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韩国都是创办会员国。 Japan and the US, which oppose the AIIB, are the most prominent countries not to join. 持对立态度的日本和美国是未加入亚投行的最主要国家。 The US has questioned the governance standards at the new institution, which it sees as spreading Chinese "soft power". 美国对这一新机构的管理标准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中国“软实力”的扩张。 The AIIB, which was created in October by 21 countries, led by China, will fund Asian energy, transport an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去年10月,在中国的主导下,21个国家创立了亚投行。它将为亚洲的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Country delegates are gathering at Beijing's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for the signing ceremony. 各国代表将齐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签字仪式。 Most Asian countries and countries from the Middle East and Latin America have joined, with the launch of the Beijing-led bank being hailed as a diplomatic and strategic success for China. 大部分亚洲国家以及一些中东、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加入亚投行,这一由北京领导的银行被誉为中国在外交和战略上的一次胜利。 It is one of several institutions China has created to push its own economic agenda, largely driven by frustration over its lack of influence in the big 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World Bank, says the BBC's Martin Patience in Beijing. BBC的马丁·佩申斯在北京指出,由于在世界银行等大型国际金融机构中缺乏影响力,中国已经创建了若干机构来推动自身的经济议题,亚投

亚投行和世界银行比较分析.docx

亚投行和世界银行比较分析 一、职能定位 在各自的宗旨定位上,亚投行旨在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内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世界银行的宗旨重点在于通过对生产性事业的投资,帮助成员经济建设,实现复兴。鼓励私人资本对外投资,在成员国无法通过合理方式获得私人资本支持时,利用自身资金对成员国所需进行补充。鼓励国际投资活动,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平衡,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相比较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亚投行从成立之初就有非常明确的投资重点,即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内的投资。笔者认为亚投行在投资重点上是优于亚洲开发银行的,亚洲开发银行涵盖面较广,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亚洲实现脱离贫困。但是历史上由于亚洲近代以来长期遭受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荼DU,使得亚洲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十分薄弱。亚投行集中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帮助亚洲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日后亚洲就可以借助本身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亚洲区域内贸易,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而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在职能定位上,亚投行鼓励区域内各种资本进行投资,包括公共资本和私营资本,尤其要引导其在基础设施上进行投资,促进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利用银行本身可支配资金为本区域内的发展事业提供融资支持,重点关注区域内欠发达成员的需求。鼓励私营资本参与区域内的投资活动,尤其是基

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发展的项目,企业和活动,在特殊情况下对私营资本的投资进行补充。世界银行仅仅在于用合理的治理方式,促进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弱势人群,援助贫穷地区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实现消除贫穷的目标。亚行的职能定位于协调成员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政策,合理配置成员国的资源积极同各机构展开合作,为成员国发展经济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此,我们不难总结出亚投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建立一个资金筹募平台。这与亚投行自身的情况是有比较大的关系的,亚投行本身绝大多数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实力较弱,难以拿出足够多的资金认购亚投行的股本。因此亚投行本身的法定资金就比较少。但是亚洲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这也就意味着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很大,亚洲国家薄弱的经济实力和亚投行不多的内部资金就迫切地要求私营资本进驻,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二、组织结构 在组织结构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使用的是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相类似的由高到低的三阶层管理体系,具体而言,最高层的是理事会,银行的一切权利归属于理事会。亚投行的每名成员都可以在理事会中派驻自己的代表,并在此基础上任命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除理事缺席的情况下,副理事没有投票权。中层的是董事会,董事会负责领导银行的总体业务,可以在理事会授权范围内行使一切权力。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其中,9名董事由域内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余下3名董事由域外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此外,每一名董事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训练: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含解析)

多措并举推动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走向纵深 【时事材料】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2018年,中央企业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监管效能不断提高,主要在四方面集中体现:一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是更加突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方式不断优化;三是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年最好水平。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国资委数据显示,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利润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上交税费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7.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国有经济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代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仍以国有经济占的比重较大。相对来说,大的结构必然具有的生产力也较高。中国目前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集中反映在国有经济方面。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大变局之下,要以国企改革为中心,深化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进国资监管改革,克服面宽缺少突破、虚而不实两大顽疾,使国资国企改革在2019年走深走实,以体现国有经济的支柱地位。 3.国有经济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

对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性认识和思路举措的思考

对深化国企改革重要性认识和思路举措的思考 幸福服装厂李树频 【摘要】:伴随经济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近30年的历程,然而,长期的计划经济形成的一些观念和体制惯性仍然束缚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亏损累计额大、资产负债比率高、企业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等等,大多数企业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正确认识制约其向纵深发展的因素,必须探索深化国企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归宿,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改革的走向,成为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企改革重要性认识思路和举措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我国的国有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探索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期先后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然后推行经济责任制,还有像一些经济联合,把企业的拨款改成银行对企业贷款等。通过资产经营、租赁、股份制试点等这些改革措施去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员工投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真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得到转变。第二阶段是制度创新时期。就是从1993年到2002年,在这个阶段一个标志性的事就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样一个目标,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的国有企业还在朝这个目标去努力。十五大进一步提出要对公有制的含义全面认识,就是说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整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并且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不足,整个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了制度创新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品质完善时期。从2003年以后一直到今天,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接下来就是在政府机构中明确了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体制完善的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