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瓦房店市第六初级中学
李永波
2008年10月8日
教学任务分析
课题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学校 瓦房店市第六初级中学 授课教师 李永波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特征与识别.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线段数量与位置关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变换图形的能力.
数学思考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解决问题 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理验证、总结等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经历师生互动、合作交流逐步形成评价和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 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信心,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
运用全等知识解决线段之间数量与位置关系.
难点 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寻找规律, 寻找全等的两个三角形.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一 复习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引入主题.
活动二 观察图形找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相等线段,并证明.将图形进行一系列旋转变换,从中找寻线段数量关系不变的量. 规范学生书面表达.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推理、总结的能力.
活动三 由特殊图形变到一般图形,让学生合作探究找寻数量关系不变的线段.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类比思想去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四 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 小结,布置作业 回顾反思,本节所学到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一 问题
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有哪些? 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复习扫清障碍.引入主题.
活动二 问题
1.已知:如图 , 等边△ABC和等边△CDE,且B、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连结BD交AC于M,连结AE交CD于N.
师: 提出问题
观察图形找出图中有哪几对全等的三角形?
学生思考、联想回答,教师板书
师: 提出问题
找出图中有哪几对相等的线段(等边三角形的边除外)
培养学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变化1: 将△CDE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使点D落在AC边上,其它条件不变, 试画出旋转变换后的图形.
正确图形:
变化2: 将△CDE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继续旋转,使点D或点E落在△ABC内部,其它条件不变,试画出图形.猜想BD=AE还成立吗?试说明理由.
正确图形:
变化3: 将△CDE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继续旋转, 使点D和点E都落在△ABC外部,其它条件不变,试画出图形.猜想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试说明理由.
正确图形: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证明,并互相评价,教师点拨。
师:提出问题、个别指导
在这个图形中有相等的线段?(等边三角形的边除外)
学生画图、思考、猜想并讲解解题思路。
得到结论:BD=AE成立。
师:提出问题、个别指导
关注学生必须画出正确图形,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注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障碍是什么?
在全等条件中关注相等角的寻找方法:是60度减去公共角。
师:提出问题
学生画出正确图形,猜想结论并讲解解题思路。
师:及时点拨。
在全等条件中关注相等角的寻找方法:是60度加公共角。
师:提出问题
小结前几道题的规律
检查学生推理能力以及书写规范性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判断、猜想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画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性。
体会一题多变,结论不变
感受多题一解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三 问题
2.已知:如图 , 在等腰△ABC和等腰△CDE中, AC=BC, DC=EC,∠ACB=∠DCE,猜想BD还等于AE吗?说明理由。
正确图形:
师:提出问题
将等边三角形换成一般的等腰三角形,还能有这样的结论吗?
学生分组画图讨论研究,拿出小组意见,给同学展示。
生:说出解题思路。
通过画图获得成功的体验
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
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
活动四 问题
3.已知:如图 , 在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CDE中, AC=BC, DC=EC,∠ACB=∠DCE=90°且B、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猜想BD与AE的关系,说明理由.
变化: 将△CDE绕点C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45°、 90°、150°以及任意角度,画 出图形.
猜想BD与AE的关系,说明理由.
师:提出问题
启发、引导、点拨。
学生容易忽视位置关系
生:思考、猜想结论,谈谈解题思路、策略。
联想:等边及等腰三角形在此变化过程中BD与AE所在直线的夹角有何变化规律?
学生必须画出正确图形,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让学生了解研究一个问题往往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
小结,布置作业
导航正方形旋转问题P83---19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形旋转变换后,有些线段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不变;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类比、猜想、推理、归纳的数学思想。 加深理解,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教学设计的说明:
探索线段以及角的相等关系是三角形全等的重要应用。本班学生基础呈现中间大两头尖趋势,而又具备探究问题的能力,具有合作交流的习惯,基本适应课改理念下的学习。因此,依《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地位与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又由教材内容、学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依本节课特点与学情,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演示、投影的教学手段,在学法上,选择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导入,以旧引新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画图、剪切、比较、讨论等活动,探索出应用全等的条件并应用全等解决问题用,突出重点。又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讨论、转化,探索出应用“SAS”的条件,化解难点。通过找全等的探索过程、例题解析、练习巩固、小结评价等,培养学生操作、合作、归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整节课设计上,力求体现学生学习和教师引导双主体课堂教学理念,通过多媒体演示、投影等教学手段,力求直观、形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挖掘学与教的潜能,培养能力,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