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1. 某化学反应进行30min反应完成40%,进行60min反应完成80%,则此反应是( )[ID: 936]

A

B

C

D

2.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4.62×10-2min-1,则起始浓度为0.10mol.L-1期t1/2为( )[ID: 944]

A

B

C

D

3. A=B+C是吸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活化能为E af,逆反应活化能为E ar,则E af和E ar的关系是( )[ID: 956]

A

B

C

D

4. 反应2A→B为二级反应.如果A的其实浓度为1.0 mol.L-1,在反应开始1h 后减半,那么2h后,A的浓度为( )[ID: 993]

A

B

C

D

5. 已知2A+2B=C,当A的浓度增大一倍,其反应速度为原来的2倍,当B的浓度增大一倍,其反应速度为原来的4倍,总反应为( )级反应. ( )[ID: 999]

A

B

C

D

6. 反应A+B=C+D的⊿H<0.升高温度对К(正)和К(负)的影响是( )[ID: 1014]

A

B

C

D

7.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ID: 1031]

A

B

大于

C

D

常数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8. 氨在金属钨表面分解,当氨的浓度增大一倍,其反应速度没有变化,则该反应属( )级反应, ( )[ID: 1033]

A

B

C

D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第七章

第 七 章 1、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有哪些? 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热;由标准摩尔燃烧热计算反应热。 2、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建立统一的标准态?什么是热力学标准态?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成为热化学方程式;由于物质或反应系统所处的状态不同,他们自身的能量或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也不相同,因此,为了比较不同反应热效应的大小,需要规定一致的比较标准。根据国家标准,热力学标准态是指 在温度T 和标准压力θp (100kPa )下该物质的状态。 3、略 4、已知下列反应的θ m r H ?值,计算Fe 3O 4在298.15K 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Fe (s)+3/2O 2 (g)=Fe 2O 3 (s) 12.824-?-=?mol kJ H m r θ 4 Fe 2O 3(s )+ Fe (s )= 3 Fe 3O 4(s ) 14.58-?-=?mol kJ H m r θ 解:设2Fe (s)+3/2O 2 (g)=Fe 2O 3 (s)为(1)式;4 Fe 2O 3 (s) + Fe (s) = 3 Fe 3O 4 (s)为(2)式。 并将(1)×4 + (2)得到(3)式:9Fe (s)+ 6O 2 (g) = 3 Fe 3O 4 (s) 将(3)式除以3得到3 Fe (s) + 2O 2 (g) = 3 Fe 3O 4 (s) 根据Hess 定律:Fe 3O 4在298.15K 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4.11183/4.5842.824-?-=-+?-=?mol kJ H m r θ

5、有人建议在实验室用甲醇的分解来制备甲烷: CH 3OH (l ) = CH 4 (g ) + 1/2O 2 (g ) 问:(1) 在298.15K 和标准态下,此反应能否自发进行?(2) 在什么温度和标准状态下,此反应能自发进行?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G=?H -T?S 当?G<0的时候反应自发进行 所以要计算出此反应的?H 和?S ,进而计算出?G 即可。 解:根据附录数据 ()()()()()() 1 3426.1642.2396.740,,,2/1-?=---+=?-?+?=?mol kJ l OH CH H g CH H g O H H m f m f m f m r θ θθθ ()()[]()[] ()( ) ( ) 1 11 1 3421621.01.1628.1263.1862.2052/1,,,2/1----??=??=-+=-+=?mol K kJ mol K J l OH CH S g CH S g O S S m m m m r θθθθ 03.1161621.015.2986.1641>?=?-=?-?=?-mol kJ S T H G m r m r m r θ θθ 所以在298.15K 和标准态下,此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若要反应自发进行,则转向温度K S H T m r m r 42.10151621.06 .164==??=θ θ (742℃) 6、略 7、假如一个成年人维持生命每天需要6300kJ 的热量,某病人每天只能吃250g 牛奶(燃烧值为3.0kJ·g -1)和50g 面包(燃烧值为12kJ·g -1),问每天还需要给病人输入多少升50.0 g·L -1的葡萄糖(燃烧值为15.6 kJ·g -1) 解:所需总能量6000 = 250×300+50×12+50×V 葡萄糖×15.6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0.0462分-1,又知初始浓度为0.1mol.dm-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A) 1/(6.93×10-2×0.12) (B) 15分(C) 30分(D) 1/(4.62×102×0.1)分 答案:(B) 2、某一级反应, 当反应物的浓度降为起始浓度的1%时,需要t1秒, 若将反应物的浓度提高一倍, 加快反应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降低为起始浓度的1%时, 需时为t2, 则: (A ) t1﹥t2(B) t1=t2 (C) t1﹤t2(D) 不能确定二者关系 答案:(B) 3、某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3倍, 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 零级(B) 一级反应(C) 三级反应(D) 二级反应 答案:(B )

4、反应A→B(Ⅰ);A→D(Ⅱ), 已知反应Ⅰ的活化能E1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E2, 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B和D的比例: (A)提高反应温度(B) 降低反应温度 (C) 延长反应时间(D) 加入适当的催化剂 答案:C 5、由基元步骤构成的复杂反应:2A→2B+C A+C→2D,以C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速率方程(已知:-dC A/dt=K A1C A2-K A2C B2C c+K A3C A C C ) 则 (A)dC c/dt=K A1C A2-K A2C B2C c+K A3C A C C (B)dC c/dt=1/2K A1C A2-1/2K A2C B2C c+1/2K A3C A C C (C)dC c/dt=2K A1C A2-2K A2C B2C c+2K A3C A C C (D)dC D/dt=-K A3C A C C 答案:(B) 6、反应Ⅰ, 反应物初始浓度C0’, 半衰期t1/2’, 速率常数K1, 反应Ⅱ, 反应物初始浓度C0”, 半衰期t1/2”, 速率常数K2,

物理化学第七章动力学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11.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1.反应速率的定义 非依时计量学反应: 若某反应不存在中间物,或虽有中间物,但其浓度甚微可忽略不计,则此类反应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符合一定的计量式。那么,这类反应就称为非依时计量学反应 某反应的化学计量式:B B 0B ν=∑ 对非依时计量学反应,反应进度ξ定义为:B B d d /n ξν= 转化速率为:B B d /d (1/)(d /d )t n t ξξν== 反应速率为:B B /(1/)(d /d )r V V n t ξν== 即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来定义反应速率。对非依时计量学反应,此定义与用来表示速率的物质B 的选择无关,与化学计量式的写法有关。 对于恒容反应,反应速率可表示为:B B (1/)(d /d )r c t ν= 对任何反应: E F G H e f g h +=+ G E F H d d d d 1111d d d d c c c c r e t f t g t h t =- =-== 2.基元反应 定义: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 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为组成一切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例如: 2222C +M =2C +M C + H =HC +H H +C =HC +C 2C +M =C +M

化学反应方程,除非特别注明,一般都属于化学计量方程,而不代表基元反应。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又称为反应历程。在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称为反应机理,在有些情况下,反应机理还要给出所经历的每一步的立体化学结构图。3.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 (1)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称为反应分子数。 (2)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 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例如:单分子反应:A ?? →产物,A A d /d c t kc -= 双分子反应:A B +?? →产物,A A B d /d c t kc c -= A A +??→产物,2A d /d A c t kc -= (3)说明: 速率方程中的比例常数k ,叫做反应速率常数。温度一定,反应速率常数为一定值,与浓度无关;它是反应本身的属性。同一温度下,比较几个反应的k , k 越大,则反应越快。 基元反应按反应分子数可划分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对于非基元反应,只有分解为若干个基元反应时,才能对每个基元反应逐个运用质量作用定律。 4.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 对于化学计量反应 A B Y Z a b y z ++?????→???++由实验数据得出的经验速率 方程,一般形式为: A A A B d d c r kc c t αβ =- =??? 反应级数: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项上的指数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

1--化学动力学基础

1--化学动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反应机理概念,掌握有效碰撞理论,了解过渡状态理论,掌握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及其意义。 3.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定量关系: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的温度因子,熟悉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反应机理的概念,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及其意义。 2.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定量关系: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的温度因子,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有效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 2.阿仑尼乌斯方程。 [主要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系表示速率时这些速率间的关系。 2.反应机理(反应历程)概念: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三分子反应)。 3.反应速率理论简介:有效碰撞理论的基本要点,有效碰撞的条件,有效碰撞、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碰撞频率因子与化学反应临界能或阀能的关系公式,活化能、方位因子、碰撞频率因子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活化过渡状态理论的基本要点,活化络合物;实验活化能。 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方程式及其应用。 5.催化剂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催化作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机制 。 [教学内容]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1.1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1. 平均速率 某一有限时间间隔内浓度的变化量。 2. 瞬时速率 时间间隔Δt 趋于无限小时的平均速率的极限。 1 2NO 2 (CCl 4) + O 2(g) 例:N 2O 5(CCl 4) 2 1 252152252) O N ()O N ()O N (t t c c r --- =t c ??- =)O N (52 lim t r r ?→=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题附答案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 判断题 1.溶 液 中, 反 应 物 A 在 t 1 时 的 浓 度 为 c 1 ,t 2 时 的 浓 度 为 c 2, 则 可 以 由 (c 1 - c 2 ) / (t 1 - t 2 ) 计 算 反 应 速 率, 当△t → 0 时, 则 为 平 均 速 率。......................................................................( ) 2.反 应 速 率 系 数 k 的 量 纲 为 1 。..........................( ) 3.反 应 2A + 2B → C , 其 速 率 方 程 式 v = kc (A)[c (B)]2, 则 反 应 级 数 为 3。................( ) 4.任 何 情 况 下, 化 学 反 应 的 反 应 速 率 在 数 值 上 等 于 反 应 速 率 系 数。..........( ) 5.化 学 反 应 3A(aq) + B(aq) → 2C(aq) , 当 其 速 率 方 程 式 中 各 物 质 浓 度 均 为 1.0 mol·L -1 时, 其 反 应 速 率 系 数 在 数 值 上 等 于 其 反 应 速 率。......................................................................( ) 6.反 应 速 率 系 数 k 越 大, 反 应 速 率 必 定 越 大。......( ) 7.对 零 级 反 应 来 说, 反 应 速 率 与 反 应 物 浓 度 无 关。...........................................( ) 8.所 有 反 应 的 速 率 都 随 时 间 而 改 变。........................( ) 9.反 应 a A(aq) + b B(aq) → g G(aq) 的 反 应 速 率 方 程 式 为 v = k [c (A)]a [ c (B)]b , 则 此 反 应 一 定 是 一 步 完 成 的 简 单 反 应。........................( ) 10.可 根 据 反 应 速 率 系 数 的 单 位 来 确 定 反 应 级 数。 若 k 的 单 位 是 mol 1-n ·L n -1·s -1, 则 反 应 级 数 为 n 。...............................( ) 11.反 应 物 浓 度 增 大, 反 应 速 率 必 定 增 大。...............( ) 12.对 不 同 化 学 反 应 来 说, 活 化 能 越 大 者, 活 化 分 子 分 数 越 多。...................( ) 13.某 反 应 O 3 + NO O 2 + NO 2, 正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10.7 kJ·mol -1, △ r H = -193.8 kJ·mol -1, 则 逆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204.5 kJ·mol -1。..............................................................................( ) 14.已 知 反 应 A→ B 的△r H = 67 kJ·mol -1,E a = 90 kJ·mol -1, 则 反 应 B→ A 的 E a = - 23 kJ·mol -1。............................................................( ) 15.通 常 升 高 同 样 温 度,E a 较 大 的 反 应 速 率 增 大 倍 数 较 多。..............................( )

基础化学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第七章)

思考与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心离子是配合物的形成体,它位于配离子的中心。常见的中心离子是带正电的金属元素的离子. 2.配位体中具有孤对电子、直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如NH3中的N 原子是配位原子。在配离子中与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3.填充下表: 配合物的化学式命名中心离子配离子 电荷 配位体配位数 [Ag(NH3)2] NO3 K4[Fe(CN)6 ] K3[Fe(CN)6 ] H2[PtCl6] [Zn(NH3)4]( OH)2 [Co(NH3)6] Cl3硝酸二氨合银(Ⅰ) 六氰合铁(Ⅱ)酸钾 六氰合铁(Ⅲ)酸钾 六氯合铂(Ⅳ)酸 氢氧化四氨合锌(Ⅱ) (三)氯化六氯合钴(Ⅱ) Ag+ Fe2+ Fe3+ Pt4+ Zn2+ Co3+ +1 -4 -2 -2 +2 +3 NH3 CN- CN- Cl- NH3 NH3 2 6 6 6 4 6 4.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配离子和外界离子,而配离子在水溶液中部分 电离,存在着配位平衡。在[Ag(NH3)2]+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式为[Ag(NH3)2]+ Ag++2NH3。 5.配位数相同的配离子,若K稳愈大或K不稳愈小,则该配离子愈稳定,若K不稳值愈大,表示该配离子离解程度愈大。 6.在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产生AgCl (写化学式)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静置片刻,弃去上面清液,在沉淀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生成了[Ag(NH3)2] Cl (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Ag(NH3)2] ++Cl- 。 7.当配离子中的配位体能与H+合成弱酸时,则溶液中酸度增大时,配离子的稳定性会减弱。 8.当一种配离子转化为另一种配离子时,反应物中配离子的K稳愈小,生成物中配离子的K稳愈大,那么这种转化愈完全。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 一、选择题 1. 某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2A →P ,则动力学中表明该反应为( )。 (A )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 (C )双分子反应 (D )无确切意义 2. 某化学反应的计量方程式为A+2B C+D k ?? →,实验测定到其速率系数为k =0.25(mol ·L -1)-1·s -1,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3. 某化学反应,已知反应的转化率分数59y =所用时间是13y =所用时间的2倍,则反应是( )。 (A )32 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一级反应 (D )零级反应 4.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 ·dm -3 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 ,初始浓度 为 0.024 mol ·dm -3时,半衰期为 600 s ,此反应为( )。 (A )零级 (B )1.5 级 (C )2级 (D )1 级 5. 有一放射性元素,其质量等于8g ,已知它的半衰期1/210d t =,则经过40d 后,其剩余的重量为( )。 (A )4g (B )2g (C )1g (D )0.5g 6. 对于反应A C+D k ?? →,如果使起始浓度减小一半,其半衰期便缩短一半,则反应 级数为( )。 (A )1级 (B )2级 (C )零级 (D )1.5级反应 7. 某基元反应,在等容的条件下反应,当反应进度为1mol 时,吸热50kJ ,则该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 a 值的大小范围为( )。 (A )E a ≥50kJ ·mol -1 (B )E a <50kJ ·mol -1 (C )E a =-50kJ ·mol -1 (D )无法确定 8. 对于一般化学反应,当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活化能明显降低 (B )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C )正、逆反应的速率系数成正比 (D )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变短 9. 有一平行反应(1)1a 1A B k E ???→,,,(2)2a A D k E ???? →,2,,已知反应(1) 的活化能 E a,1大于反应(2)的活化能 E a,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一、简答题 1.反应Pb(C 2H 5)4=Pb+4C 2H 5是否可能为基元反应?为什么? 2.某反应物消耗掉50%和75%时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t 1/2和 t 1/4,若反应对该反应物分别是一级、二级和三级,则t 1/2: t 1/4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3.请总结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各有哪些特征?平行反应、对峙反应和连续反应又有哪些特征? 4.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时通常有哪几种近似方法?各有什么适用条件? 5.某一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时有限的,且等于 k c 0(C 0为反应物起始浓度),则该反应是几级反应? 6. 质量作用定律对于总反应式为什么不一定正确? 7.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写出下列基元反应速率表达式: (1)A+B→2P (2)2A+B→2P (3)A+2B→P+2s (4)2Cl 2+M→Cl 2+M 8.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如何? 9.什么是链反应?有哪几种? 10.如何解释支链反应引起爆炸的高界限和低界限? 11.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二、证明题

1、某环氧烷受热分解,反应机理如下: 稳定产物?→??+?+??→??++??→??? +??→?432134 33k k k k CH R CH R CH RH CO CH R H R RH 证明反应速率方程为()()RH kc dt CH dc =4 2、证明对理想气体系统的n 级简单反应,其速率常数()n c p RT k k -=1。 三、计算题 1、反应2222SO Cl SO +Cl →为一级气相反应,320℃时512.210s k --=?。问在320℃ 加热90min ,22SO Cl 的分解百分数为若干?[答案:11.20%] 2、某二级反应A+B C →初速度为133105---???s dm mol ,两反应物的初浓度皆为 32.0-?dm mol ,求k 。[答案:11325.1---??=s mol dm k ] 3、781K 时22H +I 2HI →,反应的速率常数3-1-1HI 80.2dm mol s k =??,求2H k 。[答 案:113min 1.41---??=mol dm k ] 4、双光气分解反应32ClCOOCCl (g)2COCl (g)→可以进行完全,将反应物置于密 闭恒容容器中,保持280℃,于不同时间测得总压p 如下: [答案: 1.1581a =≈;-14-12.112h 5.8710s k -==?] 5、有正逆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的对峙反应: D-R 1R 2R 32L-R 1R 2R 3CBr 已知半衰期均为10min ,今从D-R 1R 2R 3CBr 的物质的量为1.0mol 开始,试计算10min 之后,可得L-R 1R 2R 3CBr 若干?[答案:0.375mol]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章末总结

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章末总结 一、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1)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以及影响速率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浓度、压力、催 化剂、介质和分子结构等。 (2)动力学曲线 动力学曲线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转化速率 对应于指明的化学计量方程,反应进度ξ在t 时刻的变化率称为该反应的转化速 率,用d d t ξ表示,单位为1mol s - 。 (4)化学反应速率 单位体积内的转化率称为反应速率,1d r V dt ξ=。 (5)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①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一经碰撞直接变成产物。 ② 非基元反应:若反应物到产物,必须经过中间步骤称为非基元反应或复杂反应。 (6)反应的速率方程 表示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表示浓度等参数与时间的关系的方程 称为反应的速率方程。 (7)速率系数 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数称为速率系数或速率常数,用k 表示。

①k 的物理意义:数值上相当于反应物均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②特点: A. k 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在催化剂等其他条件确定时,k 的数值仅是温度 的函数; B. k 的单位随着反应级数的不同而不同; C. k 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快慢。 (8)质量作用定律 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其中各浓度项的方次即为反应 方程中各物质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9)反应级数 在反应的速率方程中,所有浓度项方次的代数和称为该反应的级数,用n 表示。 n 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也有的反应无法说出其反应级数。 (10)反应分子数 在基元反应中,反应物分子数之和称为反应分子数,其数值为1,2或3。 2.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特点 (1)零级反应 定义: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即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特点:微分式 0d x k d t = 积分式 0x k t = 线性关系 ~x t 半衰期 10 2 2a t k = 0k 的单位 3 m o l d m - 或 [ -1浓度][时间] (2)一级反应 定义: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3-1.在1 100 K 时,3NH (g)在金属钨丝上发生分解。实验测定,在不同的3NH (g)的初始压力0p 下所对应的半衰期12t ,获得下列数据 0/Pa p 3.5×104 1.7×104 0.75×104 1/min t 7.6 3.7 1.7 试用计算的方法,计算该反应的级数和速率系数。 解: 根据实验数据,反应物3NH (g)的初始压力不断下降,相应的半衰期也不断下降,说明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或压力)成正比,这是零级反应的特征,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是零级反应。用半衰期法来求反应的级数,根据半衰期法的计算公式 12 12 1 ,1 21,2 n t a t a -??= ??? 即 ()12,112,221ln /1ln(/) t t n a a =+ 把实验数据分别代入,计算得 ()() 12,112,244 0,20,1ln /ln 7.6/3.7110ln(/) ln(1.710/3.510) t t n p p --=+ =+ ≈?? 同理,用后面两个实验数据计算,得 () ln 3.7/1.710ln(0.75/1.7) n =+ ≈ 所以,该反应为零级反应。利用零级反应的积分式,计算速率系数。正规的计算方法应该是分别用3组实验数据,计算得3个速率系数,然后取平均值。这里只列出用第一组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即 0100 22p a t k k = = 431001 3.510Pa 2.310 Pa min 227.6 min p k t -?===??? 3-2.某人工放射性元素,能放出α粒子,其半衰期为15 min 。若该试样有80%被分解,计算所需的时间?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方法,几种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几种典型的复杂分应的动力学特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自由基参加的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拟定反应动力学方程的一般方法。 重点与难点: 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反应的级数与反应的分子数,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以及反应的速率的描述方法等;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几种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的活化能的概念),链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以及动动学方程的推导方法。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反应用于生产实践所遇到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和热力学的局限性以及化学动力学的必要性,它的实际意义。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任务:1.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各种因素(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2.研究反应的机理(历程)。 化学动力学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它要研究反应速率及其影响的因素,必须了解体系的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对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机理的研究,也可以加深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化学动力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宏观动力学阶段,主要从宏观上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确定反应的级数,在此阶段,确立了质量作用定律和阿累尼乌斯定律,并提出了活化能的概念。 第二阶段,包括从宏观动力学到微观动力学的过程,以及从微观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在这一阶段,建立了各种反应的速度理论,如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链反应,单分子反应速度等理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分子束和激光技术应用于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使人们进入到了态--态反应的层次,研究不同量子态的反应物和产物的速率,以及反应的细节。 化学动力学理论还不能象热力 学理论那样系统和完善。 §11.2化学反应速 率表示法 反应系统中反应物的消耗和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 将1.0 g氧气和0.1 g氢气于300 K时在1 dm3的容器内混合,试计算每秒钟内单位体积内分子的碰撞数为若干? 设O2和H2为硬球分子,其直径分别为0.339和0.247 nm. 2.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阈能为8 3.68 kJ/mol,试分别计算300 K及500 K时,具有足够能量可能分解的分子占分子总数的分数为多少? 3. 某气相双分子反应, 2A(g) ---> B(g)+C(g),能发生反应的临界能为100 kJ/mol.已知A的相对分子量为60,分子直径为0.35 nm,试计算在300 K时,该分解作用的速率常数k 值. 4. 松节油萜(液体)的消旋作用上一级反应,在457.6 K和510.1 K时的速率 常数分别为2.2×和3.07× min-1,试求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 a,在平均温度时的活化焓和活化熵. 5. 在298 K时某化学反应,如加了催化剂后使其活化熵和活化焓比不加催化剂是时分别下降了10 J/(mol·K)和10 kJ/mol,试求不加催化剂与加了催化剂的两个速率常数的比值. 6. 在298 K时有两个级数相同的基元反应A和B,其活化焓相同,但速率常数k A=10k B,求两个反应的活化熵相差多少? 7. 某顺式偶氮烷烃在乙醇溶液中不稳定,通过计量其分解放出的N2气来计算其分解的速率常数k值,一系列不同温度下测定的k值如下所示: T/ k 248 252 256 260 264 k×/s-1 1.22 2.31 4.39 8.50 14.3

试计算该反应在298K时的实验活化能,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吉布斯自由能. 8. 对下述几个反应,若增加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则其反应速率常数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1) NH4+ +CNO- --->CO(NH2)2 (2) 酯的皂化作用. (3) S2O82- + I- --->P 9. 在298 K时,反应N2O4(g) 2NO2(g)的速率常数k1=4.80× s-1,已知NO2和N2O4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51.3和97.8 kJ/mol,试求 (1)298 K时, N2O4的起始压力为101.325 kPa时, NO2(g)的平衡分压? (2)该反应的弛豫时间? 10. 用温度跳跃技术测量水的离解反应: H2O H+ + OH-,在298 K时 的弛豫时间τ=37× s,试求该反应正向和逆向反应的速率常数k1和k-2. 11. 在光的影响下,蒽聚合为二蒽.由于二蒽的热分解作用而达到光化平衡.光化反应的温度系数(即温度每增加10K反应速率所增加的倍数)是1.1,热分解的温度系数是2.8,当达到光化平衡时,温度每升高10K.二蒽产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12. 用波长为313nm的单色光照射气态丙酮,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CH3)2CO +hv---> C2H6 + CO ,若反应池的容量是0.059 dm3,丙酮吸收入射光的分数为0.915,在反应过程中,得到下列数据: 反应温度:840 K照射时间t=7 h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11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重点: 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及其应用,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速率方程的确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各种形式及其应用,指前因子k0、活化能Ea 的定义,典型复合反应及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链反应,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势能面与过渡状态理论。 难点: 由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选取控制步骤法、稳态近似法和平衡态近似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重要公式 2. a ln ()k E k R T T =-211211E k A RT =-+a ln 3.非基元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a a,1a,2a,3E E E E =++ 4. 1-1级对行反应:A,0A,11A A,ln ()e e c c k k t c c --=+-B 1A 1,e c ,e c k K c k -== 5. 1-1级平行反应:A,012A c ln ()k k t c =+1B 2C k c k c = 6.平衡态近似法:C 1A B 1c c k K c c k -== 7.稳态近似法:B d 0d c t =

化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 (1) 研究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 揭示反应的历程,并研究物质结构和反应能力的关系。 动力学和热力学不同:平衡态热力学只讨论系统的平衡态,其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因而不考虑时间这个因素;另外,热力学是用状态函数研究化学反应从始态到终态的可能性,即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并不涉及化学变化所经历的中间途径和中间步骤。所以,热力学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具体反应历程不能给予回答,只能说明反应进行的可能性。 例:298K ,101325Pa 时,氢氧发生反应: H 2(g )+ 1/2O 2(g ) H 2O (l ) Δr G m θ = -287.19 kJ/mol <0,表明反应可自发进行,但在上述条件下,并没有观察到氢氧的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在上述条件下,反应速率太慢,难以达到热力学平衡。 所以,这个反应在上述条件下,从热力学角度看,是可以进行的;但从动力学角度看,则没有实际意义。 但若改变反应条件,升温到1073K 或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反应可瞬间完成。 由此可看出,若一个反应仅从热力学角度判断是自发的,并不说明反应可以实际操作;若从动力学角度看,反应速率太慢,则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必须从动力学角度进行研究,改变不利状况,使反应能实现。而且,从控制反应过程而言,动力学研究非常重要。且动力学研究远比热力学复杂。它不仅涉及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本身,反应条件如:催化剂、温度、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影响也是很复杂的。 一般可以认为: 热力学——反应的可能性;动力学——反应的可行性。 本章只讨论动力学基础,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 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理论 §11.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第7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第7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一、单选题 1. 下列电对中,Eθ值最小的是: A: Ag+/Ag;B: AgCl/Ag;C: AgBr/Ag;D: AgI/Ag 2. Eθ(Cu2+/Cu+)=0.158V,Eθ(Cu+/Cu)=0.522V,则反应2 Cu+Cu2+ + Cu的Kθ为: A: 6.93×10-7;B: 1.98×1012;C: 1.4×106; D: 4.8×10-13 3. 已知Eθ(Cl2/ Cl-)= +1.36V,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标准电极电势为+1.36V 的电极反应是: A: Cl2+2e- = 2Cl- B: 2 Cl- - 2e- = Cl2 C: 1/2 Cl2+e- = Cl- D: 都是 4. 下列都是常见的氧化剂,其中氧化能力与溶液pH 值的大小无关的是: A: K2Cr2O7 B: PbO2 C: O2 D: FeCl3 5. 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 A: Sn4+ + 2e- = Sn2+B: Cl2+2e- = 2Cl-

C: Fe - 2e- = Fe2+ D: 2H+ + 2e- = H2 6. 为防止配制的SnCl2 溶液中Sn2+被完全氧化,最好的方法是: A: 加入Sn 粒B:. 加Fe 屑 C: 通入H2D: 均可 7. 反应Zn (s) + 2H+→Zn 2++ H2 (g)的平衡常数是多少? A: 2×10-33 B: 1×10-13 C: 7×10-12 D: 5×10 26 二、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 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差越大,反应就进行得越快2.由于Eθ(Cu+/Cu)= +0.52V , Eθ(I2/ I-)= +0.536V , 故Cu+ 和I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氢的电极电势是零。 4.计算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必须先算出非标准电动势。 5.FeCl3,KMnO4和H2O2是常见的氧化剂,当溶液中[H+]增大时,它们的氧化能力 都增加。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速率的定义、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机理等。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共同特点,特别是一级反应和a = b的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判断反应的级数,能熟练地利用速率方程计算速率系数和半衰期等。 3.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Arrhenius经验式的4种表达形式,学会运用Arrhenius经验式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4.掌握典型的对峙、平行、连续和链反应等复杂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合理的近似方法(速控步法、稳态近似和平衡假设),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学会从表观速率系数获得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5.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会利用两个理论来计算一些简单反应的速率系数,掌握活化能与阈能之间的关系。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优缺点。 6.了解催化反应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本质。 7.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平衡与热化学平衡的区别,了解光敏剂、量子产率和化学发光等光化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热力学不同,它没有以定律的形式出现,而是表现为一种经

验规律,反应的速率方程要靠实验来测定。又由于测定的实验条件限制,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可能会得到不同的速率方程,所以使得反应速率方程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使动力学的处理变得比较复杂。反应级数是用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指数和来表示的。由于动力学方程既有幂函数型,又有非幂函数型,所以对于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可能有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或小数之分。对于非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就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现其级数。对于初学者,要求能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主要是一级反应、a = b的二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动力学的一般处理方法是:对照反应的计量方程,(1)先写出起始(t= 0)和某一时刻(t = t)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2)写出速率方程的微分形式;(3)对速率方程进行不定积分,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与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4)对速率方程进行定积分,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时间与速率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这样,就可以从实验测定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5)找出半衰期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6)总结该反应的特点。主要掌握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a = b的二级反应的特点。 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通常有4种,即积分法、微分法、半衰期法和改变反应物的比例的方法。但微分法由于需要多次作图,所以适合于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而改变反应物比例的方法是建筑在前面方法的基础上,仅仅是利用准级数的特点把两个未知级数分别进行确定而已。所以,通常用得最多的是积分法(也称为尝试法),适合于确定整级数的反应,其次是半衰期法,适合于确定除一级反应以外的其他级数反应。确定反应级数归根结底是要熟练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特点,如速率系数的单位、浓度与时间的线性关系、半衰期的特点等,只要发现有一个特点符合某反应级数,就可以确

基础化学电子教案习题解答(第七章)

思考与习题 一、填空题 1. 中心离子是配合物的形成体,它位于配离子的中心。常见的中心离子是带正 电的金属元素的离子. 2. 配位体中具有孤对电子、直接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如NH3 中的N 原子是配位原子。在配离子中与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3.填充下表: 4.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配离子和外界离子,而配离子在水溶液中部分 电离,存在着配位平衡。在[Ag(NH 3)2]+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式为[Ag(NH 3)2]+ Ag++2NH3 。 5. 配位数相同的配离子,若K 稳愈大或K 不稳愈小,则该配离子愈稳定,若K 不稳值愈大,表示该配离子离解程度愈大。 6. 在AgNO 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产生AgCl (写化学式)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 -→ AgCl ↓ 。静置片刻,弃去上面清液,在沉淀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生成了[Ag(NH 3)2] Cl (写化学式),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 3→ [Ag(NH 3)2] ++Cl-。 7. 当配离子中的配位体能与H +合成弱酸时,则溶液中酸度增大时,配离子的稳定性会 减弱。

8. 当一种配离子转化为另一种配离子时,反应物中配离子的K 稳愈小,生成物中配 离子的K 稳愈大,那么这种转化愈完全。

度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 K ' MY 越大,突跃 范围越大 ;在条件常数 K ' MY 一定时, 金属离子浓度 越大,突跃 越大 。 10. K ' MY 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在 pM ' 一定时, K ' MY 越大,络合滴定 的准确度 愈高 。影响 K ' MY 的因素有 酸效应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其中酸度愈高 lg α Y(H) 愈大, lgK ' MY 越小 ; 配离子 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 lg α Y(H) ,减小 lgK ' MY 。 二、选择题 1. AgCl 在下列哪种溶液中 (浓度均为 1mol/L)溶解度最大 ?( A ) A. NH 3水 B. Na 2S 2O 3 C. KI D. NaCN 2. 下列关于酸效应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 ) A. αY(H) 值随着 pH 增大而增大 B. 在 pH 低时α Y(H) 值约等于零 C. lg αY(H) 值随着 pH 减小而增大 D. 在 pH 高时 lg αY(H) 值约等于是 1 E. 在 pH 低时α Y(H) 值约等于 1 3. 一般情况下,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化合物的络合比是 ( A ) 4. M (L) =1 表示 ( A ) 6. 用 EDTA 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 M ,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A ) A.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 EDTA-M 络合物的颜色 C. 指示剂 -M 络合物的颜色 D. 上述 A+B 的混合色 三、是非题 (下列叙述中对的打“ √”,错的打“ ×” ) 1.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可以全部离解为外界离子和配离子, 配离子也能全部离解为中心和 配位 体。 ( × ) 2. 当配离子转化为沉淀 9.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和被滴定金属离子浓 A. 1:1 B. 2:1 C. 1:3 D. 1:2 A. M 与 L 没有副反应 C. M 的副反应较小 5. EDTA 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是 A. lgK 6 B. lg K 6 B. M 与 L 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D. [M] = [L] ( D ) C. lg(c sp K MY ) 6 D. lg(c sp K MY )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