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年来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综述

十年来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综述

十年来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综述
十年来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综述

习题答案《地图学原理与方法》地图制图学.doc

一、判断题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Y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Y 5. 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 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8. 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Y 1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Y 13.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经纬度。Y 1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Y 1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1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18. 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Y 1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Y 2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1. 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一致的。Y 22. 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Y 23. 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Y 25. 按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高程绘出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26. 经线在任何球心投影中的表象都是直线。Y 27. 一般情况下,等角航线是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相同方位角的大圆弧线,它在圆柱投影上的表象是直线。 28. 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29. 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Y 31. 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34.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35. 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36.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Y 37.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Y 38.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Y 39. 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Y 40. 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1. 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42. 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43. 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Y

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新理念

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新理念 内容提要: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此都有要求。新课标视野下,以生为本是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应认真贯彻的新理念。以生为本,应构建小学语文综合评价体系;以生为本,应建立学生个性化语文学习档案;以生为本,要搭建语文学习的展示平台。以生为本,才能探索出一条既科学又具操作性的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改工作能全面、有序、深入地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学业评价小学语文新理念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在“评价建议”中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别和选拔作用。” 过去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面对着一个个充满思想活力的学生,教师只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估: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家长为高分而喜,为低分而愁,学科成绩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方面同样存在着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在实施语文学业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惟量化等弊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的发展性评价。在语文学业评价过程中,应当以生为本,关注人文素养的发展,应将语文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置于重要的评价地位,应该让每个学生在人性化的评价中昂首前进。 一、以生为本,构建小学语文综合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若是考核中仅用书面形式以一张卷子来考查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是无法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的,应该把听、说、读、写以及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乃至语文实践的情况都纳入评估的内容才行。我们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体系主要有四大方面: 一是“学习品质”,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评价时参考内容可以是思考发言、作业书写、完成情况;读、写姿势、阅读课外书报、收集各种信息等;二是“认知能力”,它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包括:看书报及新闻并摘要做笔记、写周记、办手抄小报、写观察日记、随文练笔、参加语文学科竞赛活动等;四是“自我展示”,即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挑一个自己最拿手的内容(如朗读、讲故事、书法、写作等)进行展示。在具体的测评中允许学生在多项内容的测评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单项或多项选择,并参与测评,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我们县小学语文学业评价采用的是“分项测评”的方法,如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逐项考查;如写字考核,不但要把字写好,还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口语交际的形式更为多样化,除了针对一个现象或一个热点问题发表见解外,还有朗读、讲故事、演讲等形式,同时要参照平常课堂发言的情况来评定成绩;阅读则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去理解词、句、段、篇的能力;而写作能力的考查,除了评定教材规定的习作成绩外,还将学生参加征文活动或完成自然、社会、劳动、科技等学科的小论文等进行量化加分,意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为了便于掌握学生的成长足迹,充分发挥语文学业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我们县力求体现“以生为本,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并遵循以下原则:

29775文化学概论

高纲151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775 文化学概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文化学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系统学习对文化的界定、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熟悉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现象、文化类型、文化模式、文化传统、文化传播、文化变迁,以及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为从事文化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对文化的界定及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等知识,了解文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及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4.了解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 5.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文化学概论”是本专业当中具有提高性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考生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学知识。考生可以了解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文化相关的一些知识,陶冶性情、丰富思想,从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人与文化以及文化的起源问题。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人与文化、民族与文化、人类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把握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内涵,从而对于文化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思考。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本能以及文化与生态的关系问题。 2.掌握:文化与劳动、文化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 第二章文化与文化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的定义、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文化学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倡导和建立,从而更系统宏观地把握文化学的发展历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文化”的词源、文化的结构、学习文化的基本方法。 2.掌握:文化的经典定义、文化的特征。 第三章文化现象(上)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制度文化等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对文化现象有更深刻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婚姻制度的发展、家庭制度的发展。 2.掌握:物质生产文化的分类、物质消费文化的分类、氏族的演变和定义、民族和国家的定义。 第四章文化现象(下)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

第一章地图 地图的定义: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统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概况与发展状况。 地图的基本特征:特殊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特异的地图概括、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发展则,保证了地图的精度。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边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 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接图表、等高距、坡度尺等 地图学的概念: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 地图的制作方法: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大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实测成图法;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编绘成图法;专题地图制作一般采用编绘成图法。 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一、坐标系 1、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投影以及比例尺等。 2、建立数学要素:地球形状和大小(大地控制)→曲面转化为平面(地图投影)→大与小的矛盾(比例尺)。 3、椭球体的三要素:长轴a,短轴b,扁率f=a-b/a 4、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包括: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平面位置(经度纬度);确定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高程)。 5、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包括: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地心经纬度: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 大地测量学中,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理学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采用地心经纬度。 6、大地水准面:地球的物理表面。 7、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二、比例尺 1、编制地图时,需要把地球或制图区域按照一定的比率缩小表示,这种缩小的比率就是地图的比例尺。 2、主比例尺:在投影过程中,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其他大雨或小于主比例尺的比例尺。

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中心、中教部的工作意见及工作计划,依据《教学大纲》《课标》中高考《说明》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根据我县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特制定《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检验和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正导向作用。 1.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更要关注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及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在反思和创新中成长。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诊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反思在学习策略、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上的长处与不足。知识与技能评价以量化为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定性为主。 3.体现语文新课标的学科评价理念。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口试;笔试;考查;观察记录;活动记录;书面总结等)。 4.简约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依据 初中阶段目标 (一)阅读 1 .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 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 .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 .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 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 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 部)。 8 .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9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 10 .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 .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 .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 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l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500

相关理论综述

二、国内外主要研究动态 (一)公发展战略研究 战略管理一词最早由安索夫在《从战略规划道战略管理》中提出。他认为,战略管理是关乎企业长期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重要决策问题,是为了实现目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根据内外条件,确定企业组织发展路径的一个动态过程。 1、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这个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1根据各个价值活动中价值创造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可把价值活动分成两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制造、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等;而辅助活动主要包括企业基础职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等。 后来,波特又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对价值链进行了重新定义:一系列连续的价值创造作业,从基本的原材料到供应商、到生产者、直到消费者使用的和在运输途中的最终产品。2 综合来看,价值链包括了三层含义 (1)包括企业内外部所有活动,以及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竞争对手的关系等 (2)企业的各项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 (3)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价值。 2、PEST分析法 公共环境是由处在企业外部同时影响多个企业的宏观因素构成的,但不一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所有企业都受同一个宏观因素的影响。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即P-政治因素、E-经济因素、S-社会因素和T-技术因素。对此四种因素的分析简称为PEST分析。它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1、p即politics,政治因素,是指对经营有潜在或者实际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当政治制度与体制发生变化或当政府发布了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则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之做出调整。 2、E即Economics,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对这些要素的合理评估并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也相当重要。 3、S即Society,社会要素,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 4、T即Technology,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经济发展革命性变化的发明,也包括与企业生产相关的那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最迅速的变化就发生在技术领域。 3、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80年代初提出,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并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了全球性的深远影响。五力分别是: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 二、文化的几种定义 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 3、价值认定性定义 4、结构分析性定义 5、行为取义性定义 6、历史探源性定义 7、主体立意性定义 三、文化界定 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 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 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 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 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 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 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 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 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4、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有 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学的研究目的 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3、文化学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 在新的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 二、文化构成的形态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14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地图概括

第四章地图概括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意义,地图概括的影响因子,地图概括的主要方法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概括的实质,地图概括的影响因子,地图概括的主要方法等。 教学难点:地图概括的实质及地图概括方法分析。 第一节地图概括概述 概括-- ①把事物的共同点归纳在一起。②简明扼要。 综合-- ①把分析过得对象或现象的各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起来。 1.1 地图概括的实质 地图概括,是地图编制的重要环节。其实质就是采取简明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地球表面的信息)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地图概括包括取舍与概括两大环节。通过有目的的取舍、概括揭示制图区域或制图对象最主要的、本质性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取舍:就是从制图区域中选取主要的、本质的地理事物,舍去次要的、非本质性的事物。 概括:就是对制图对象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进行化简。包括图形概括(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以突出事物的总体特征)和数量、质量特征的化简(即减少分类和分级的数量,以缩减客观事物的差别)。 取舍和概括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据地图比例尺、用途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上各要素及共同内在联系加以分析研究,选取和强调主要的事物和本质的特征,而舍去次要的事物和非本质的特征。 地图概括意义体现在两大矛盾的协调(1)地图图幅有限性和制图对象的丰富性;(2)地图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地图概括的水平和质量对地图恰当地反映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与相互联系,保证地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地图概括-----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图内容进行的选择和化简,概括和综合的过程。

学生学业评价总结

学生学业评价总结 现今的学业评价是与教学过程一样重要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力求评价内容多样化:不只关注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及其独特的情感体验;使评价动起来:不只关注期中、期末成绩,更关注学习过程;使评价主体互动化:不只是教师评价,而是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首先,确立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我制定了最基本的评价内容与标准:1、道德品质:你学会尊敬师长、体贴家人了吗?你学会与同伴较好地相处了吗?你学会做卫生了吗?你自觉去做保护环境的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攀花折草等)了吗?你学会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了吗?你关心班,为班级做了什么吗?2、学习能力:你对各科都有兴趣,上课都好好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了吗?你能用预习、复习等方法主动学习吗?你爱读书,回读书吗?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3、交流与合作:你能和你的同桌、一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吗?你能在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打断别人并认真倾听 吗?你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努力提高自己吗?4、个性与情感:当你遇到困难能先自己想办法克服吗?你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吗?你觉得你比别的同学差吗?当有的伙伴不小心伤害了你,你能原谅他吗? 其次,依照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一)、建立完善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教师从学生课前资

料的收集,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课下的作业情况,各类测验与考试,家长会、家访等各种途径对以上评价目标进行评价,并及时写出激励性的评语。比如说,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把我的表扬与赞美让学生及时了解,让其在愉快中不断进步;建立“红花擂台”,让学生在与自身的纵向比较和与同学的横向比较中得以发展。(二)、建立家长信息及评价。通过开家长会、与家长单独交谈、家访等,收集家长方面的信息,并与家长一起管理好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注重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我班的李贺龙同学,特别聪明,可是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还经常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也总想偷懒,是家长的参与才促使了他进步。我与他的妈妈长谈过几次,了解了他的详细情况,并与他、他的妈妈达成协议:如果他在学校表现好,老师就不给他的妈妈打电话,他妈妈“五一”就带他去旅游,如果他在家表现出色,妈妈就不给老师打电话,老师就要对他提出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真的进步了。(三)、建立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自己、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比如,在“酷儿争章”活动中,我们先定章,定章之后学生互相监督、努力去做,最后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参与了评价,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我还鼓励学生写成长日记,鼓励学生以绘画、写作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成长足迹,表现自己的愿望(及发展方向)。 最后,明确提出以后的发展目标。评价为了发展,在评价后,根据学生的成就、潜能和不足,制定发展计划。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不足,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人文研究 一、填表题 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 二、填空题 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 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从而 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 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 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 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 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 B.文化中心论 .文化普同论 D.种族主义C. 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 梁”。 A.人类学 B.社会学 C.民族学 D.考古学 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 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 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 C.考古人类学 四、名词解释 1.文化

2.进化学派 3.传播论 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 5.社会决定论 6.历史特殊论 7.濡化 8.文化模式、国民性 9.功能论 & 新功能论 10.社会冲突论 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 五、简答与问答 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 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 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 6. 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9.是论述人类学与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0.思考学习人类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11.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12.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 13.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 14.阐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的认识论主题 第二章田野民族志与人类学研究(3课时) 一、填空题 1.在其他社会科学家看来,人类学中的质性研究主要在于探讨文化现象、形成民族志、和研究的学术传统。 2.在一书中已经提出了田野工作的具 体方法,并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和一定程序有望获得可靠而有效的民族志资料。 3.从事田野民族志研究的人类学家的选题一般有两种选择,即: 和。 二、选择题 有目的的对当地的日常活动、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是哪种方法?

地图概括

第三章地图概括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意义,地图概括的影响因子,地图概括的主要方法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概括的实质,地图概括的影响因子,地图概括的主要方法等。教学难点:地图概括的实质及地图概括方法分析。 第一节地图概括概述 一、地图概括的实质及意义 地图学中“地图概括“一词最初源于拉丁文。解放初期我国在将加蕾耶夫斯娅的俄文版《制图学》译为中文时,将该词翻译为“制图综合”,并一直沿用至今。 根据《牛津英汉字典》,译文出版社《新英汉同典》和地质出版社的《俄华简明测绘词典》等,在《新编地图学教程》一书中,又将该名词统一翻译为“地图概括”。可见“地图概括”与“制图综合”含义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表达不同而已。 地图概括,是地图编制的重要环节。其实质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地球表面的信息)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地图概括包括取舍与概括两大环节。通过有目的的取舍、概括揭示制图区域或制图对象最主要的、本质性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取舍:就是从制图区域中选取主要的、本质的地理事物,舍去次要的、非本质性的的事物。 概括:就是对制图对象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进行化简。包括图形概括(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以突出事物的总体特征)和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即减少分类和分级的数量,以缩减客观事物的差别)。 取舍和概括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据地图比例尺、用途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上各要素及共同内在联系加以分析研究,选取和强调主要的事物和本质的特征,而舍去次要的事物和非本质的特征。 地图概括意义体现在两大矛盾的协调:(1)地图图幅有限性和制图对象的丰富性;(2)地图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地图概括的水平和质量对地图恰当地反映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与相互联系,保证地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图概括的步骤 地图概括的步骤可归纳为:分类、化简、夸张、符号化四步。在制图过程中四个步骤间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的。 1分类 可分类定义为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组或分群。根据地理信息的异同,在集合成类的过程中,既有归并,也有拆分。例如“河流”的定义,指沿地表低凹部分呈线形分布经常性或周期性水流,包括常流河段或季节件河。而常流河又分中心通航河段和不通航河段。 —般地说,地图内容的分类是依照地物的属性划分的,这种划分由需要及图解限度而定。例如土地利用分类,分类的详细程度程度决定于使用目的以及成图的比例尺。小比例尺制图,土地利用分类程度概括。反之,在大比例尺图上,分类就会更细化。 分级是另一种形式的分类,即对空间数据按数量等级差异划分为若干个级别。例如高程值是

遵义红花岗二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学业评价试卷模版(A3)

遵义市红花岗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二年级 语文试卷 一、选一选,并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4分) 呼 群 如 观 忙 收 左短右长的字: 左长右短的字: 二、看拼音写词语。 (16分) c h an ɡ ɡǎn ch àn ɡ ɡē x ìn f ēn ɡ z āi n àn h ún sh ēn bi ǎn d àn b ào zh ǐ sh ?n q ì hu ó xi àn y ān ɡ mi áo ɡu ó q í hu á l ì m íng sh an ɡ ɡǔ j ì 三、按要求填一填。(4+3+9+4+3=23分) 1. 选字组词。喝 渴 带 戴 站 战 傍 旁 ( )水 ( )领 ( )场 ( )晚 2. 量词填空。 把 面 孔 头 块 一( )稻田 一( )雨伞 一( )石桥 3. 请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弓之鸟 云开( )散 自( )自语 一年一( ) 大雪( )飞 四( )为家 风( )日丽 无边无( ) 东( )西望 4. 我发现: + 组成“清”字; + 组 成“晴”字: + 组成“情”字。“清、晴、情这些字的读音和 字很相近,它们形声字。 5. 我知道:“陡”字部首是( ),除去部首有( )画。 “山高路陡. ”中的“陡”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①坡度很大;②突然改变】(填序号) 按要求给下列词语分类。(填序号)(8分) ①端午②蝴蝶 ③长江 ④湘(xi āng )江河⑤蜜蜂⑥桦树⑦翠柏⑧国庆节 树木: 节日: 昆虫: 河流: 五、照样子,写一写(4+2+4+2+2=14分) 例1:热得直冒汗 急得直 得直 例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天上的星星能数的清吗? 例3: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1.( )的树林里住着( )的小动物。 2.( )的海风吹过( )的大海。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论文题目: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论文提交时间: XXXXXXX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流派夏建中精品文档10页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奠基者:拉菲托《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 古典进化论学派 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是文化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盛行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成熟的标志在于E.B.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心性一致,即人类心里一致说,人们都朝一个地方想。古典进化论学派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却把文化的差异性简单地解释为发展阶段的不同,从而为文化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埋下了理论种子。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早期的人类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组织的建立; 二,殖民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人们研究异种族、异文化的需要, 也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视阈; 三,思想根源在于进化论理论的提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 宾塞社会进化论。 E.B.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第一个给文化和宗教下定义之人,第一个主张采用 统计法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原始文化》、《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 法的应用》 进化论观点: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跟自然界一样, 是通过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文化发展的 各个阶段是相继相承的。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一切对于神灵的信仰;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 生:万物有灵(全部宗教史的基础)。 婚姻家庭理论:“回避”习俗与居住模式:从妻居到从夫居;命名制度:亲从子 称;继嗣制度;产翁制: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婚俗:抢婚和外婚制。 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分类比较)、残存法(残留的风俗习惯)、统计法 摩尔根: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对易洛魁部落联盟的研究,首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人类学,首创用亲属称谓来研究家族制度。《古代社会》、《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 亲制度》 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根据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确定:蒙昧时代,野蛮时代, 文明时代。 氏族制度的发现: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氏族、胞族、部落、 部落联盟是一次发展的几个阶段,最终形成民族。 家庭史的研究:首次从亲属称谓制度来研究家庭和家族制度;家庭发展:“血缘” 家庭,伙婚制家庭(普纳路亚),偶婚制家庭,父权制/母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其他学者:德国人类学之父:巴斯蒂安:人类心里一致说 瑞士的巴霍芬:母权论,标志着家庭史研究的开始 英国的麦克伦南:内外婚姻制度:母权制先于外婚制 英国的卢伯克:第一个提出残存法思想;宗教阶段理论 英国的弗雷泽:首创“社会人类学”一词;《金枝》:关于人类智力发展连续性和 进步性的理论:人智力发展经历了巫术阶段、宗教阶段、科学阶段 传播论学派

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_杨素珍

淮阴师专学报 第17卷1995年第4期(总第69期) 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 杨素珍 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他们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各个不同角度,对第一、第二语言及外语阅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沿阅读理论研究发展的轨迹,介绍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作简要的论述。 一、五、六十年代的阅读教学 尽管阅读理论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在五、六十年代,由于受生成语法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人们普遍不重视阅读教学。在语言教学中,阅读被看成是孤立于其它各种技能的独立活动,是四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最不可教的(least teachable)。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自然会读。因此无阅读理论研究可言,更无描述阅读全过程的阅读模式。 到了60年代,由于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阅读被看成是被动、精确、“自下而上”的过程。读者对印刷符号的刺激作出反应,由字母、单词辨认直至对更大的语言单位(如短语、句子等)的识别。通过逐词逐句的解码就可获取意义,因为意义附身于文。Caroll(1964)对当时的阅读过程作过这样的描述:“阅读沿着`视觉刺激→口头重新编码→作出字义反应’这一单向流程进行。”在这一阅读模式中,读者只对语言形式作出反应,忽视上下文及其它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显然,用这种阅读理论指导教学,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起了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他们原先的言语行为等只在小范围内(自己内部)发挥微小的作用。如西方民族很忌讳的数字“十三”很快为他们所接受。这“十三”并且通过电影、电视、书刊等很快印进经济落后民族人的脑海里,以致他们不知不觉地在言语行为上实践了起来。当然,并不是说落后民族的文化中没有别人可以学习、接受的东西。但就禁忌语而言,他们很难进入到经济发达的先进民族的文化中。 有些禁忌语是属于共性,如猥亵性词语,象fuck, shit等;辱骂性的词语,象“混蛋”、“蠢猪”等;涉及疾病、死亡、人体排泄的词语,象“癌症”、“艾滋病”等。在不得不使用这些禁忌语时,人们往往会选用委婉一些的词。如:英语中人们常说癌病为“the Big C”,“C、A”或者“Gro wth”等。 有些禁忌语对人们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超自然”的具有一些迷信色彩的语言材料逐渐失去了“功”和“能”,如,人们对诸如“天打雷劈”等词语不再存有恐惧心理。有些禁忌语则可能是永远遭人忌讳的。如涉及到性、人体排泄、死亡的词语等,但是,不管怎样,旧的忌讳消失了,又会出现新忌讳。而且人们对一些言语虽忌讳,但有时又偏要使用,这跟人们的精神寄托、感情发泄的需要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只是由于身份、年龄、性别、社会集团等的不同在使用程度上、次数上会有所不同。 《礼记·曲礼》说:“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周礼·地宫·育训》也说:“掌道方焉,以治辟忌,以知地俗。”总之,了解人们的各种言语禁忌及其价值趋向对人们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和平相处,对人类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战术。 参考文献: ①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2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②杨宗、聂喜思、郭全盛:《中国实用禁忌大全》第10页,上海文化出版社。 ③Rchard M usman,"Background to th e U.S.A"P120. ④The Bible Societies Holy Bible--Good New s Edition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at th e Uni v ersity Press,Cambridge. ⑤⑦Francis L.K.HSU.Am ricans&Chines e:Passage to D ifferences.Th e Univers ity Press of Haw aii,U.S.,1981. ⑥庄和诚:《英语禁忌语刍议》现代外语,1990第2期。 ⑧《上海译报》1995年9月18日。 责任编辑 吴 围 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