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13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完整版一、案例一:创新管理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近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
为了扭转局面,公司决定进行创新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案例分析:1. 创新管理理念:公司领导层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决定将创新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强调,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
2. 创新管理体系:公司成立了创新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创新战略、评估创新项目、分配创新资源等。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3. 创新项目实施: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选择了一批具有潜力的创新项目进行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注重跨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提高项目成功率。
4. 创新成果:通过创新管理,公司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了市场份额。
同时,公司还优化了管理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整体效益。
二、案例二: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决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案例分析:1. 人才招聘与选拔:公司制定了科学的招聘流程,通过多渠道招聘优秀人才。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出最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
2. 培训与发展:公司重视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多种培训机会,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公司还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3. 绩效考核与激励:公司建立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根据考核结果,公司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 企业文化塑造: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公司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降低了员工流失率。
《管理学》精品课Management案例1 前进中的海尔1985年,人们知道青岛电冰箱总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线,随后,从这里传出了震撼全国的“砸冰箱”事件,海尔人走名牌战略的道路,使企业摆脱濒临倒闭的命运而起死回生;现在,许多外国人知道在中国有家企业Haier,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把工厂办到了美国!海尔20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
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710亿元,2003年实现全球营业额802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这就是海尔。
20年的创业之路浓缩了一个世界名牌的发展历史: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每一步,都透着战略的超前,每一步,都写着拼搏的艰难;但是在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与创新的海尔文化激励下,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
从1984年至今的20年间,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奥秘只有两个字:创新。
管理学故事小案例分析在管理学领域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管理学故事小案例,来深入分析管理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则。
故事一,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成功之道不仅在于产品创新,更在于其独特的管理方式。
史蒂夫·乔布斯作为创始人和领导者,将“用户体验至上”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不断推动团队进行创新和突破。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使得苹果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故事二,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
丰田汽车以其独特的精益生产模式而闻名于世。
该模式强调消除浪费、提高效率,通过精益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丰田公司不断鼓励员工参与持续改进,建立起了一个高效的生产体系,使得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故事三,亚马逊的客户至上。
亚马逊公司以其“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动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亚马逊公司通过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物流效率等方式,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管理学中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概念。
首先,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无论是苹果公司还是亚马逊公司,都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其次,精益生产模式强调消除浪费、提高效率,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原则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管理学故事小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指导和启示。
总之,管理学故事小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身边的管理学案例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领导力的案例。
某公司的一位经理在团队建设中遇到了困难,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沟通不畅、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
经理通过学习了解到,领导力对于团队建设至关重要。
于是,他开始注重团队建设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同时也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
最终,团队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个关于决策的案例。
某公司在制定市场推广策略时,经常会出现因为决策不够科学而导致的失败。
后来,公司引入了决策树模型,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制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市场推广策略。
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再来看一个关于团队协作的案例。
某团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因为成员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导致项目进度一再拖延。
后来,团队领导采取了团队建设和沟通培训的措施,同时也进行了团队角色分工的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团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项目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激励机制的案例。
某公司在员工激励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够充分发挥。
后来,公司通过引入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公司的业绩也因此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力、决策、团队协作、激励机制等管理学理论的应用,都可以为组织和团队带来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管理学理论,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升组织和团队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综上所述,通过身边的管理学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管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以为组织和团队带来积极的影响,提升管理水平和绩效。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将管理学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组织和团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管理学的人物案例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研究着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在实践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和领导风采成为了管理学的经典案例。
本文将探讨几位管理学领域内的杰出人物,分析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成就。
斯蒂芬·柯维斯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学者和作家,他以其经典作品《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而闻名于世。
柯维提倡个人成长与成功的理念,强调了自我领导的重要性和七个习惯的实践方法。
他的理念包括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等。
柯维的管理理念影响了无数人,并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和组织管理中。
罗伯特·凯普罗伯特·凯普(Robert Kapp)是一位管理咨询专家,他以其研究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管理而闻名。
凯普强调企业要发展长期竞争优势,必须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他提出了SWOT分析、价值链分析等工具,帮助企业有效地制定战略规划和实施。
凯普的管理理念在企业战略决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玛格丽特·梅斯特玛格丽特·梅斯特(Margaret Mead)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她的研究成果也对管理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梅斯特强调了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管理风格的影响,认为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是有效管理的基础。
她的研究成果促进了跨文化管理的发展,引领了组织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结语以上仅是管理学领域内的一些杰出人物案例,他们各自在管理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开拓了管理学的新视野。
通过学习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成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助力我们在职业生涯和组织管理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管理学的人物案例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Covey, S. R. (1989).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Free Press.•Kapp, R. (1995).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ward a Framework for the Next Step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ead, M. (1951).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The Natural Science of Culture. Harcourt, Brace.。
24例经典管理学案例热★★★追求现代不是从西方抱过来一堆新名词就了事,在我们祖先埋骨的地方,也有一些蒙尘的舍利子。
麦肯锡兵败实达告诉我们,纵使是世界顶级的管理智慧,也未必能解决本土企业管理问题。
当国外的管理智慧失灵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数千年历史沉淀的本土智慧,仍然在尘封的角落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中国讲管理哲学的简约、朴素和举重若轻,莫过于《道德经》;讲管理谋略.在汲取本土管理精华后,诞生了一批以柳传志为代表的本土管理大师。
在许多海龟派看来,柳无疑是个纯粹中国血统的企业管理者,有人因此在他布道时嗤之以鼻,但是,柳的理论虽然土,相对于翻译过来的欧式语言,这点土劲更容易被有志于学习者融入肠胃和血液。
指导柳传志最得力的管理思想显然不是来自外国,纵观联想的20年发展之路,中庸思想是柳传志最主要的管理利器。
也许有一百个理由反感柳传志的人,同时可能会有一百零一个理由佩服他的人情练达,他是当仁不让的No1。
而这种喝中国米汤为主、兼服洋参含片的中国企业界人士还有很多。
他们也许终其一生弄不清米汤里是否含有维X维Y,但是无碍喝着米汤,他的企业茁壮成长,也不因此迷糊自己别处探寻的目光,这种人物和案例自然值得我们尊敬。
笔者总结市面上人所共知的24个企业故事,并形之以与传统接轨的管理术语,与业界同人共享。
【分槽喂马】●典出:据战国野史记载:蒙古马能负重,大宛马善奔跑。
某家恰养有大宛、蒙古二马,喂则同槽,卧则同厩。
但是,相互踢咬,两败俱伤,主人不胜其恼。
求之伯乐,伯乐瞥之,建议分槽喂养。
主人从此轻松驾驭二马,家业遂兴。
●案例1.正选案例:联想分拆,二少帅分掌事业空间2001年3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神州数码战略分拆进入到资本分拆的最后阶段,同年6月,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
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继承自有品牌,主攻PC、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
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喜剧方式尘埃落定,深孚众望的双少帅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往联想未来。
案例分析:一)萍服装叶店私营企业“叶萍服装店”店主兼经理吕叶萍三年前办起这家服装店以来,一直经营得很顺利。
最近,她不断收到许多顾客的口头或书面抱怨,反映该店在产品质量和交货方面都有很多问题,还常常碰上原材料不足的情况;有两家关键主顾甚至取消了对该店的大宗订货。
这使她困惑不解,不明白她的生意究竟出了什么毛病。
小吕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下乡插队落户。
那时,她就迷上了服装裁剪缝制这门手艺,在生产队的缝纫组里跟一位老裁缝学习与实践操练,并赢得过“巧手姑娘”的美誉。
1977年她返城回家,大学没考上,在家待业,很觉技痒,就先参加了一个里弄缝纫组的工作。
一年多以后,她进入街道成衣厂当了一名集体所有制工人。
她的经验、手艺和才能,使她很快脱颖而出,当上了厂服装设计组组长。
小吕十分喜爱这工作,白天干活,晚上买来有关书籍自学,还自费先后进了服装设计和剪裁训练班。
1980—1982年期间,厂里交给她各式各样的任务,有些还相当艰巨,她都欣然接受,因为她认为这对于她全面掌握成衣业务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她参加设计了妇女时装和童装,跟各种布匹供应商打交道,选购合适的衣料,与有特殊订货要求的客户磋商,讨价还价,洽淡合同,她还负责过特殊订货设计、剪裁和缝制间的协调工作,甚至协助过会计整理账目。
到1983年初,小吕觉得自己已经熟谙服装业务,可称“羽翼丰满”,终于决定停薪留职自己筹资开办服装店。
这样,经过积极准备,在当年6月正式办起了这家“叶萍服装店”。
创业之初,一切从简,她自己任经理,包揽了内、外的全部管理工作,还兼任服装设计师;找来几位熟悉业务的待业知青,一个当秘书兼会计,一个负责下样剪裁,另两人操作缝纫机。
小吕觉得一开始就在顾客中建立起信誉,这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过去在厂里她参加过跟顾客打交道的活动,一些老“关系户”对她的手艺有些了解,所以开店伊始就得到了几小笔订货。
她兢兢业业地加工这几批衣服,力求做到优质低价,打响第一炮。
这头批主顾果然对“叶萍服装店”的活计十分满意。
管理学有趣的案例那我给你讲个“和尚分粥”的管理学案例,可有意思了。
从前有座庙,庙里住着七个和尚。
每天呢,和尚们都要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分粥。
一开始啊,他们是指定一个和尚负责分粥。
结果呢,这个负责分粥的和尚那可就美了,每次都给自己分的粥又多又稠,其他和尚只能喝到清汤寡水。
这就像在公司里,如果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上,又没有监督,很容易就滋生腐败或者不公平的现象。
后来啊,和尚们想了个办法,大家轮流分粥。
可是呢,这又出现了新问题。
每个和尚在自己分粥那天就给自己分很多,然后轮到下一个和尚的时候,这个和尚为了报复,就给前一个和尚分得特别少。
这样就导致每天大家都在为分粥的事儿闹得不愉快,整个庙里气氛紧张得很。
这就好比在团队合作里,如果缺乏一个合理的制度,只靠人的自觉和轮流来做决策,很容易因为个人情绪和利益纠葛产生矛盾。
最后呢,他们想出了一个超棒的办法。
他们还是每天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必须最后一个拿粥。
这招可灵了!分粥的和尚为了能让自己喝到比较多的粥,就会尽可能把粥分得很平均。
因为如果他分得不平均,那些稠的、多的粥就会被前面的和尚拿走,他自己只能拿到最差的。
这么一来,和尚们再也不为分粥的事儿吵架了,每天都能和平地喝到粥。
这就告诉我们在管理中,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是多么的重要啊,它能把人的自利心理转化为公平公正的动力。
再给你讲个“三只老鼠偷油”的案例。
有三只老鼠,它们发现了一个油瓶,里面有很多油。
这三只老鼠就商量着怎么才能喝到油。
第一只老鼠说:“我们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去喝油。
”其他两只老鼠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最瘦小的老鼠先下去,然后中间大小的老鼠咬着瘦小老鼠的尾巴,最大的老鼠咬着中间老鼠的尾巴。
瘦小老鼠下去之后,就开始拼命喝油,它想:“我在最下面,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不多喝点怎么行呢?”中间那只老鼠看到瘦小老鼠喝得那么爽,心里就不平衡了,它想:“凭什么你在下面喝那么多,我在中间累得要死还只能闻着油味。
【管理学案例】1、决策模拟有甲、乙两公司经协商达成了做六笔生意的一揽子买卖合同。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遵循以下市场规则(以红黑牌为例):·一方出红,一方出黑,红方为-50,黑方为+50,双方出红,均为+30,双方出黑,均为-30,其中第三笔赢亏加3倍,第六笔赢亏加6倍;·生意一笔一笔做,做完一笔再做下一笔;·每一笔出什么牌由董事会集体决策确定,半数以上通过为有效:·出牌决定通过中间人(教师)传递,并由中间人确定各笔交易结果:·第一笔需在10分钟内完成,所有交易在30分钟内完成,否则以违约弃权论。
·决策目标:为股东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小组决策记录·组号:·组员:董事长:·决策过程:·决策总结(经验、教训):比赛规则·在各个组中,赢利最多的小组的成员,本课程期终成绩加5分;赢利最少的小组成员期终成绩扣5分。
小组之间必须决出高低。
·在各小组中,决策总结最好的小组成员,本课程期终成绩加5分。
2、应该提拔谁?金陵服装厂需聘用一位生产经营部的经理,人事处从本厂干部中推荐了五名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并将他们的简要材料送给了王厂长,要王厂长发表意见:应该从中提拔谁(1) 张平。
男,40岁,现任厂办副主任,大专毕业,学习过企业管理,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踏实,熟悉本厂生产,曾在车间里工作过。
己婚,有一个孩子。
他本人与厂级干部关系好,有人便说:他是厂长的“大红人”。
(2) 柯红。
女,27岁,未婚,中专毕业,现任生产经营部下属门市部经理,能干、聪明、热情、精力充沛、善于公关。
工作干得不错,舞也跳得很好。
目的,她本人正打算攻读夜大学,迸一步提高。
群众对她的工作能力很赏识,但有的群众又说她是厂长的“舞伴”(3) 任地。
男,37岁,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现任厂计划科科长,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工作经验,工作勤勤恳恳,作风正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管理思想企业社会责任】1、阅读故事1、有一天,苏格拉底看见尼科玛奇提前从选举市长的会场出来,就问他:“谁被选为将军了?”尼答:“雅典人选了安提斯沁尼司。
此人从未在重兵器陆军服过役,也未曾在骑兵中作过什么了不起的事。
实际上他一无所知,只知道如何弄钱。
”苏说:“知道这个有何不好,因此他就能为他的队伍取得给养品。
”尼说:“但是商人们都能积钱,而不能带兵。
”苏说:“安有好胜的天性,作将军的人就应当有这种气质。
你知道吗,当他任歌舞团经理时,他就把歌舞团弄得比其他歌舞团都强。
”尼说:“哪里的话!管理一个歌舞团和管理一支军队完全不同。
”苏说:“虽然安对于音乐和指挥都不内行,但他能找到有关的专家。
”尼叫道:“你是说这样一来,他也能找出为他整顿队伍和替他指挥作战的人吗!”苏答:“是的,如果他找出来,并且选用对军事擅长的人,正如他领导的歌舞团一样,也会出人头地。
”尼问:“你是不是说同一个人有把握将一个歌舞团管理好,也会将一支军队带好。
”苏答:“我是说,一个人无论领导什么,只要知道他的需要,而且能提供出来,就会成为一个好领袖,无论他是指挥一个歌舞团、一个家庭、一个城市,或一支军队。
”尼叫道:“哪里话!我从未听说:一个好的家务管理人也会是一个好的将领。
”苏接着问:“喂,让我们想想他们每种身分的职责是什么,就可以了解他们是否一样,或者在有哪些方面不同”。
尼说,“当然,当然。
”苏问:“是不是两种职务都要使他们的属下听命与服从他们?”“毫无疑问。
”“是不是两种职务都要有适当的人来承担各项事务呢?”“也毫无疑问。
”“我想两种职务都应奖善罚恶。
”“无庸置疑。
”“是不是在两方面都要使他们的部下对他们发生好感?”“当然如此。
”“您想他们能相辅相成,是否能易于谋求共同的利益呢?”“当然,可是在有战争时,治理家庭的技巧又有什么用呢?”苏答:“毫无疑义这种技巧对作战是有用的!因为一个好的治家者,知道当与对手竞争时,没有比战胜对手更有益,更有利,或更应当全力以赴,也没有比失败更不利和更应当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