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分析验算

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分析验算

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分析验算
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分析验算

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分析验算

对桩基进行抗震分析与抗震验算。应用有限单元程序MIDAS/Civil与XTRACT软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及桩基的弯矩与曲率关系,模拟地震作用时,桩基的动力特性反应,并检验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关键词: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

桩基础在公路、铁路和城市桥梁工程建设中被普遍采用。其抗震性能作为桥梁整体结构抗震中最重要的一项,对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减轻震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桩基动态特性进行分析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根据m法对桩基土弹簧进行模拟,得出地震力作用下桩基础的水平力、弯矩以及剪力。另外根据桩基的实际尺寸、配筋以及实际受力等状态拟定出桩基的弯矩与曲率关系图,计算出构件的承载值。从而与地震作用下的荷载对照,对桩基抗震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验算。

1、工程概述

巢湖市跨后河河口大桥上部结构为(42.5+69.48+42.5)m变截面连续梁,由中间单箱双室梁及两侧单箱单室梁组成。支座采用GXP盆式支座,下部结构桥墩和桩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1号、2号墩桩基长35m,直径1.3m。地基土层从上之下有,粉质粘土层,细砂层,卵石层、漂卵石层以及强分化千枚岩层。

2、有限元模型分析与验算

2.1 结构抗震模型前处理

全桥的各构件共有1700个单元,1703个节点构成。盆式橡胶支座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浙江国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华维松 浙江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勘察院 汪永森 一、概述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物基础设计有着明显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动力机器基础上部作用有由机器传来的动力。由于这种动力引起基础本身的振动,甚至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CTB50040-96)(以下简称《动规》)确定的机器基础设计要求是使基础由于动荷载而引起的振动幅值,不能超过某一限值。这个限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由于基础振动所产生的振动波,通过土体的传播,对附近的人员、仪器设备 及建筑物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动力荷载,按其动力作用的时间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旋转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往复式机器的动荷载; 一类是瞬态脉冲动荷载(冲击荷载)。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除了要保证相邻基础不受其动力作用而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外,还要求动力机器基础本身能满足下式要求: P≤γf f 式中:P ——基础底面地基的平均静压力设计值(KPa ) γf ——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 f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 动力基础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 、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寸图等; 2 、机器自重及重心位置; 3、机器底座外郭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寸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

4、机器的扰力和扰力矩及其方向; 5、基础的位置及其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图; 6、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力试验资料。 其中第6条就是地质勘察部门所要提供的资料。动力机器基础勘察要求较高,除了需要提供一般建筑勘察所需的岩土试验成果外,还要提供地基动力特征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以下9项:①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②地基土动弹性模量; ③地基土动剪变模量;④动泊松比;⑤天然地基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⑥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⑦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⑧天然地基竖向阻尼比;⑨桩 基竖向阻尼比。 有关地基动力特征参数如何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应用等方面的专题论文很少,有的勘察人员不知道这些参数如何提供,提多大合适,感到困惑不解。本文通过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用电气亚洲水利项目”这一大型工程 的详细勘察,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经过公式计算,通过地质类比法,现场测试,参照《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动力参数,施工中又进行了检测,还进行静力触探对比试验,并对试验成果进行评价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该工程位于萧山经济开发区,主体建筑物为1栋机器制造联合厂房,单层高24.9m。1栋二层办公楼及其辅助建筑物;(1、液氧站2、空压站3、废水处理4、 油化库等)还有动力机器基础,总建筑面积60400平方米。 (一)重型厂房、动力机器基础的特点及对勘察的要求 1、重型厂房一层高24.9m,框架结构,屋顶轻钢结构,柱网是12×24m,厂房内设有两台150T行车,柱下最大轴力设计值8000KN/柱。 2、动力机器基础,基础形式以实体(大块)式基础为主,最大基础面积 20×20m,基础砌置深度4.0m,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3650KN/柱,主要设备:液压试验台200~400T油压机,数挖镗洗床,三辊卷板机,其它车、洗、镗、立式钻床等振动方式以垂直振动为主,也有水平回转,大型动力设备基础,拟采取隔振消振措施,对重型厂房,动力设备基础设计拟采用桩基础,办公楼、辅助厂房 设计拟采用天然地基。

浅析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8-10-01T15:42:29.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李云双 [导读] 摘要:在桥梁桩基施工中,由于工程施工难度较高,而桩基在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较为突出,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施工质量,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3 摘要:在桥梁桩基施工中,由于工程施工难度较高,而桩基在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较为突出,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施工质量,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 关键词: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处理措施 1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具体流程如下: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之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保证施工现场无杂物,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基准桩位的准确放样;根据施工要求,一般钢护筒较为适宜,对于钢护筒的刚度,应保持在1.5~3m范围之内,接头位置还应设置0.5cm橡皮垫圈,避免发生漏水情况。应根据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泥浆制备;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钻孔施工非常关键,首先应设置好钻机,保证其顶端和底座牢固,并根据施工情况以及施工要求,确定合理的钻孔方式;在完成钻孔后,应及时的进行清孔,将孔中的残渣和泥浆及时的清除,同时还对桩孔进行检查,包括孔径、孔深以及垂直度等等;在下放钢筋笼之前,应对钢筋笼的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开始下放钢筋笼;在灌浆之前,进行承压试验,在设置导管时,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有足够的深度,避免发生断桩事故,并防止孔壁坍塌。 2桥梁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塌孔 在桥梁桩基施工中,塌孔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和人员安全。就当前桥梁桩基施工中出现的塌孔问题来看,主要是由于桩基结构护筒未能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在规定的深度地层中预埋。由于不同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导致护筒作业中的钻头受力不均衡,影响到钻孔受力不均匀,出现塌孔现象,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此外,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石焊条、水泥、砂等原材料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这其中,保护壁成孔的关键就是取决于泥浆的质量,如果泥浆的质量不达标很容易出现质量缺陷。 2.2缩颈或斜孔 缩颈或斜孔同样是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为了确保施工稳定性,保证下部分结构可以具备足够的承载力抵御上部结构的载荷作用,所以需要通过钢筋笼实现。但是,钢筋笼的大小和孔径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钢筋笼无法顺利下放,出现缩颈或是斜孔问题。通过大量实践可以了解到,导致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如果地层中某一面较为松软,成孔后可能在长时间放置后泥浆比重降低,出现缩颈问题。与此同时,在成孔附近堆放材料或是设备工具,可能导致外力因素作用下石料进入到孔洞中,出现缩颈问题。一旦出现斜孔问题,那么施工人员施工中可能由于不小心,将大量碎石或是其他材料掉落到孔洞中,致使钻头的受力不均匀。而在桩基连接杆施工中,连接杆两端的压力较大,如果振动幅度过大,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加剧连接杆磨损老化,影响到后续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加大施工成本。 2.3导管问题 (1)计算错误,压盘混凝土数量不足或导管较短距桩底的间距太大,压盘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底口,泥浆从导管底部进入到导管中。(2)灌注前没有做导管压力试验,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接口的胶垫老化损坏;另一原因导管损坏,上面存在裂缝,泥浆从损坏处进入导管内。(3)在灌注施工中,灌注混凝土有时不太畅通,就会上下抽动导管,如果用力过猛或者抽动时不小心把导管挂到钢筋笼上,就会使导管接口开裂,泥浆从开裂处进入导管内。有时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面的高度测量错误,拆除导管长度过长,导管底部脱离了混凝土面,也会使泥浆进入导管内。 2.4断桩夹渣现象 (1)因各种原因(停水、停电、设备损坏、混凝土供应)造成混凝土灌注长时间停滞,混凝土凝结不连续造成断桩。(2)首次灌注的混凝土数量偏少,未能有效将沉渣上翻至混凝土面,形成不良夹层而导致断桩。(3)灌注时导管一次提升高度过大,超过孔内混凝土的上升面,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够,孔内浮浆、泥沙等渗入导管内与混凝土混合造成夹渣现象。 3桥梁桩基施工中问题的有效处理措施 3.1塌孔问题的处理 在桥梁桩基施工中,对于塌孔问题的处理,首先需要分析不同大小的塌孔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工程体系影响。为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桥梁工程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合理措施予以实践,解决塌孔问题,降低对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带来的影响。基于此,首先应该在塌孔测区域,测量塌孔的具体深度重新设置护筒,并将孔洞周围的护壁结构夯实,提升结构稳定性。其次,借助钻孔机等相关机械设备辅助施工活动开展,并对护壁的承载力大小和厚度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塌孔的程度和危害程度。 3.2缩颈和斜孔的处理 对于缩颈和斜孔的处理,是桥梁桩基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在了解问题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首先,施工人员应该将孔洞周边杂物清理干净,尽可能降低孔道土层的承载力,提升结构稳定性。其次,对于施工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工程施工要求,选择相配套的正孔器进行处理。最后,借助正孔器,充分发挥钻头和钻杆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牢固的保护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钻头自重,还可以有效抵御外力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施工质量。 3.3加强导管的处理 计算好压盘混凝土的数量,充分考虑桩孔塌孔、扩孔造成压盘混凝土数量增大,另一方面测算好孔深,按照规范要求导管底口距桩孔控制在0.4m左右。做好导管压力试验,有问题及时处理。导管使用频率较大时,施工期间也应加做压力试验,及时更换破损的胶垫和检查

人行桥动力特性及节段模型设计方案计算

1、节段模型设计参数初步估算 主梁自重:2*<0.0283426*7.85+0.508297*2.5)=2.986 T/m 横梁自重:3.4*<0.0195508*7.85+0.185889*2.5)/5=0.420 T/m 二期恒载<桥面玻璃板、护栏、玻璃夹具与托架、人行道抗滑橡胶层以及其它拼接附属件)集度:0.713T/m 合计:0.713+2.986+0.420=4.119T/m 假定悬索桥一阶竖等效模态质量与主梁物理质量一致,那么等效质量约为:4.119T/m 以实桥节段长度L=30.8m、缩尺比为1/20制作刚性节段模型,那么模型的长宽比为30.8/6=5.13,其它模型参数的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节段模型设计参数估算值 参数名称单位实桥值相似比模型值 主梁长度m301:20 1.54 主梁宽度m61:200.3 主梁高度m0.601:200.03 等效质量kg/m41191:20210.3 依此计算,缩尺节段模型的控制质量为1.54*10.3=15.9kg。 2. 全桥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利用ANSYS 建立峡谷人行桥成桥模型,其中:主梁及桥梁均采用梁单元模拟,吊杆及主缆采用链杆单元模拟,桥面板及其它二期恒载仅计入结构自重且没有任何刚度贡献。

对上述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表2及图1-图11分别列出了模型前10阶振型,表2则列出了与节段模型风洞实验相关的主要振型、频率及等效质量参数。通过判断,第1阶模态变形以侧弯为主,故选取了具有同样对称性的第3、8阶自振频率作为竖弯、扭转频率。 表2 人行桥前10阶振型

图1 人行桥有限元模型 图2 人行桥第1阶振型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 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 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和 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 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 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 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 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 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 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 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 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 法和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 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和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 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和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 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 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是利用结构物(尤其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 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 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 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和阻 尼比,但其缺点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 多的设备和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 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 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是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 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 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 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

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分析验算

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分析验算 摘要:模拟地震作用下,桥梁的桩土相互作用机理,从而对桩基进行抗震分析与抗震验算。应用有限单元程序MIDAS/Civil与XTRACT软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及桩基的弯矩与曲率关系,模拟地震作用时,桩基的动力特性反应,并检验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关键词:桥梁桩基抗震动力特性 桩基础在公路、铁路和城市桥梁工程建设中被普遍采用。其抗震性能作为桥梁整体结构抗震中最重要的一项,对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减轻震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桩基动态特性进行分析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根据m法对桩基土弹簧进行模拟,得出地震力作用下桩基础的水平力、弯矩以及剪力。另外根据桩基的实际尺寸、配筋以及实际受力等状态拟定出桩基的弯矩与曲率关系图,计算出构件的承载值。从而与地震作用下的荷载对照,对桩基抗震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验算。 1、工程概述 巢湖市跨后河河口大桥上部结构为(42.5+69.48+42.5)m变截面连续梁,由中间单箱双室梁及两侧单箱单室梁组成。支座采用GXP盆式支座,下部结构桥墩和桩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普通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1号、2号墩桩基长35m,直径1.3m。地基土层从上之下有,粉质粘土层,细砂层,卵石层、漂卵石层以及强分化千枚岩层。 2、有限元模型分析与验算 2.1 结构抗震模型前处理 全桥的各构件共有1700个单元,1703个节点构成。盆式橡胶支座考虑初始刚度影响,依据规范《公路桥梁抗震细则JTG B02-01-2008》6.3.7条计算和取值,采用弹性连接模拟。桩土相互作用用土弹簧模拟,忽略阻尼和刚度特性的影响。根据地基土层特性,通过“m”法计算桩基节点弹性支撑的顺桥向刚度与横桥向刚度。 巢湖市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反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模态叠加时采用CQC法。建立地震反应谱曲线E1、E2,对结构进行反应谱分析。 2.2结构抗震模型后处理 (1)荷载标准:永久作用包括自重与二期恒载,偶然作用包括7度烈度E1和E2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反应谱。荷载组合如下:

浅谈桥梁桩基施工重要性分析

浅谈桥梁桩基施工重要性分析 【摘要】近几年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国道省道甚至县乡公路都在如火如茶的建设中。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工程质量显得特别重要。从该工程的施工前准备、钻孔技术、钢筋制作及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桥梁桩基施工中关键的技术问题,以积累桥梁桩基施工经验,保证桥梁桩基的工程质量和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测量;施工技术;桥梁;桩基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桥梁桩基础是桥梁的重要部位,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座桥梁的工程质量。桩基施工的隐蔽性造成了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可预见因素,经常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桩基的工程质量,给工程造成损失。因此,桥梁桩基施工不仅需要利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还需要丰富的施工经验,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1.工程概况 某桥梁工程,主桥桩基为45m~55m的桩基础,主桥桩基位于某河道,该河道水深约为6m~7m,该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大。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所覆盖,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2.施工准备 2.1场地平整 场地位于旱地时,清除现场杂物,硬化场地。场地位于浅水时,采用筑岛法(引桥),场地位于深水时,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法(主桥)。平台必须平整,连接牢固。 2.2桩位测量 在平整好的场地上测定桩位,用方木桩准确标识各桩位的中心及标高,同时埋设护桩。护桩埋设方法:在桩中心向外大于桩径50cm均匀分布三个并量出距离,护桩顶要与地面相平,并用砂浆固定牢固,做出明显标记。深水桩基的定位由钢护筒定位架固定。 2.3埋设护筒 护筒采用钢护筒,水上主墩钢护筒用12mm厚钢板卷制,在顶部和底部用12mm钢板加固,直径2.5m的钢护筒用14mm厚钢板卷制,其余则用10mm厚

桥梁荷载试验方案

附件一:参考试验方案 吉祥路中桥荷载试验方案 一、桥梁概述 吉祥路中桥为1×25m正交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桥。桥宽28m,横断面布置:6.75m (人行道)+14.5m(机动车道)+6.75m(人行道),横断面布置如图1所示,全桥共21片小箱梁。设计荷载:城—A级。 图1 桥梁上部横断面布置图(尺寸单位:cm) 二、荷载试验 (一)试验目的及试验依据 1、试验目的 1)检验该桥整体结构的质量和结构的可靠性; 2)判断桥跨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受力状态和工作状态,评价结构的力学特性和工作性能,检验结构的承载能力是否能满足设计标准: 3)通过动荷载试验以及结构固有模态参数的实桥测试,了解桥跨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各控制部位在使用荷载下的动力性能; 4)进行梁的强度、刚度及承载能力评估。 2、试验依据:

1)《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以下简称《方法》); 2)《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吉祥路中桥施工图 (二)试验内容 1、试验部位 1)动载试验:试验项目为跑车、刹车和跳车。 2)静载试验:左辐和右幅主梁跨中最大弯矩加载。 2、主要试验设备 1)变形检测设备 精密水准仪(瑞士徕卡)二套,最小读数0.01mm ,精度0.4mm/km 2)应变检测设备 JMZX-2001综合测试仪(长沙金码高科)一套,精度为1με 3)动载试验设备 INV306动态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一套(东方振动研究所) (三)结构理论分析原理及试验加载方案 1、 结构理论分析原理 吉祥路中桥,为1×25m 正交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桥横断面由21片小箱梁组成,4车道。 动载试验求动力增大系数时,将荷载布设在第2车道,求解第3车道拾振器处的静载理论挠度值f st 。根据实测动挠度幅值1y f ?,计算动力增大系数:1+μ=1+1y f ?/f st 设计荷载:用铰接板梁法计算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利用试验断面的弯矩影响线进行

桥梁设计创新

桥梁设计创新 一、创新的思路 创新就是桥梁发展的动力,就是桥梁建筑艺术的灵魂,没有创新的艺术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活力,日复一日,终究会越来越腐朽。同时,创新也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也需要用理论来指导。作为设计人员,如何在设计中寻求创新,同时在创新的同时也能实现结构的合理呢? 1、设计人员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必须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应具有创新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创新技巧,要勇于突破定势思维,打破传统观念与经验的束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想象力,不迷 信权威,发展广泛的兴趣。创造力并不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发地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创新的素质教育与训练才能获得开发与提高。 2、设计人员应以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为核心,建立起创造发明的“游击区”。使专业基础知识与其她知识相互渗透,共同结合成一个网络式整体结构。还应开发智能因素,包括培养精确的观察力,提高记忆力,培养注意力、想象力与操作能力。除了创造力之外,创造性人才还应具备创造精神与创造人格。创造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勇于发现、发明、革新,有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就是一个人创造的灵魂与动力;创造人格主要包括创造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着的爱、顽强的意志与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这就是创造出成果的根本保证。 3、桥梁设计中的创新必须以结构受力合理为基础,以满足功能要

求为前提。力就是创新应考虑的主导因素。因此,设计人员应掌握好力学知识,桥梁结构必须能明确反应力流,使力的传递途径一目了然。 4、由于美学具有相对性,人类审美观念就是会发生变化的,桥梁美学设计实践应与人们不断变化的美学观念同步,创新不能脱离人类审美观念。桥梁设计人员应该对人们美学观念的变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美学观念的变化就是微妙的,因此应不断以新的眼光观察这些微妙的变化,不能墨守成规,从这些微妙的变化中预测出美学观念的发展趋势,作为未来设计创新的依据。 5、要努力推进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发展,不断改进力学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技能、分析速度与准确度,在掌握好力学知识与分析手段的前提下,运用各种创新手段,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争取不断 创造出结构更合理、更先进、更美观的桥梁形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美学观念。最后,还要注意总结前人的设计经验与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前人并不就是照抄照搬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不就是纯粹学习已经过时的结构形式,而就是学习前辈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方法。 二、创新的基本技法 1、组合法 组合法,就是一种以综合分析为基础,并按照一定的原理或规则对现有事物或系统进行有效的综合,从而获得新事物、新系统的创造方法。 组合法的内在原理很复杂,形式也多种多样。组合法在具体应用

浅谈某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安全管理(最新版)

浅谈某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安全管理(最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07

浅谈某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中安全管理 (最新版) 摘要:桩基施工过程中工序较多,需要多工种配合才能完成,如钢筋笼制作、钢筋笼吊装、钻机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用电等,通过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权明确,严格管理、奖罚分明,确保桩基安全工作随时有人抓、有人管,处于受控状态。本文为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借鉴之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安全管理 1工程概况 贵港市同济大桥起点位于江北大道附近,终点位于江南大道,全长1807.5m,桩号为K0+757.500~K2+656.000m,包括北引桥、主桥和南引桥。 (1)北引桥由北向南为N12台~N1墩,桥跨布置为(4×30)m+

(42+63.5+42)m+(5×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全长417.5m。 (2)主桥由北向南为1#~6#墩,桥跨布置为 (50+140+280+140+140+50)m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71m预应力混凝土锚跨主梁+518m钢箱梁+71m预应力混凝土锚跨主梁),全长660m。 (3)南引桥由北向南为S1墩~S15台,桥跨布置为(29+46+30)m+(3×35m)+(70+105+90+80+55)m+(4×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全长730m。 同济大桥全桥共有260根桩基,其中有12-φ1.2m、80-φ1.5m、132-φ1.8m、36-φ2.2m桩基,桩基全部设计为柱桩。设计要求实际钻孔所取岩样与地质资料不符时,以设计桩长及桩尖嵌入设计持力岩层1.5D(D为桩径)为确定最终桩尖标高的双控原则。 主桥横跨郁江,根据地质报告,桩基主要穿透填筑土、粉质粘土、中风化灰岩、多处溶洞和微风化灰岩,设计桩尖嵌入微风化灰岩1.5D。其中北岸3#主塔墩处于郁江坡岸,地表较高,大部分露出水面,覆盖约3.0m厚填筑土,持力岩层掩埋较浅,地表因礁石起伏较大,中风化灰岩岩面向江中心成缓坡面;南岸4#主塔墩处于郁江

第四章 桥梁振动试验

第四章桥梁振动试验 4.1概述 振动是设计承受动荷载的工程结构必须研究的问题,桥梁不仅要研究由车辆移动荷载引起的振动,还要研究桥梁结构本身的抗震、抗风性能和能力。 随着结构计算、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因此对桥梁振动性能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振动试验可以求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类为三种:桥梁振源、桥梁自振特性和结构动力反应。 桥梁振源的测定一般包括对能引起桥梁振动的风、地震和车辆振动等振动荷载的测定。 桥梁自振特性是桥梁结构的固有特性,也是桥梁振动试验中最基本的测试内容。 车辆、风和地震等外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动力反应的测定是评价桥梁结构动力性能的基本内容之一。 传统的结构动力学方法,根据力学原理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然后由已知振源(输入力或运动)去求所需要的动态响应。这种方法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难以完善:一是阻尼系数只能凭假定设置;其次是计算图式和设计图式与实际结构之间的差异。 振动试验已经发展起来的参数识别与模态分析技术,是改善理论计算不足的有力手段。它的基本做法是,利用已知(或未知)输入力对结构激振,用仪器测得结构的输出响应,然后通过输入、输出的关系(或仅输出)求取结构的数学模型,使更接近于结构的实际情况。 振动试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振动学科,解决了许多理论计算上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国从1976年唐山地震后滦河大桥的抗震试验开始,各高校、科研单位先后对许多实桥和模型桥做过振动试验,特别是近年来对新建的一些大跨度桥梁进行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振动试验,许多实测数据已直接为桥梁结构的振动分析、抗震抗风研究所利用。 4.2桥梁自振特性参数测定 测定桥梁自振特性参数是桥梁振动试验的基本内容,要研究桥梁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抗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必须了解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 自振特性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和振动模态参数,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自振周期)、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由结构形式、材料性能等结构固有的特性决定,与外荷载无关。 4.2.1自振特性参数 1.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 自振频率是自振特性参数中最重要的概念,物理上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也可以用圆频率ω(ω =2πf)表示,单位为1/秒(1/s)。 自振周期(T)指物体振动波形重复出现的最小时间,单位为秒(s),它和自振频率互成倒数关系T=1/f。

基于桥梁结构动力特性评估的有限元仿真研究

基于桥梁结构动力特性评估的有限元仿真研究摘要:以坐落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人行天桥为例,利用笔算和有限元建模的方法对人行天桥进行动力特性计算,对比结果发现以笔算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对结构较复杂的中型桥梁的设计 要求,所以在设计较为复杂的中型桥梁时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是重要的和非常有效手段之一,其建模与分析方法对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动力参数;自振周期;共振 abstract: based on footbridge constructed in vladivostok of russia,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ootbridg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by method of written calcul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 compared the results written calculation in from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design of requirement for the structures of more complex. so construction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method. the result of this paper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key words:finite-element model;dynamic characteristics;period of vibrate;period of vibrate;resonance

三跨连续梁桥动力特性分析

三跨连续梁桥动力特性分析 第一章在桥梁设计中,动力特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对动力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共振。本文通过比较惯性矩变化导致的刚度分配变化和跨径布置对多跨变截面连续梁桥自振特性的影响,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三跨连续梁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得出三跨连续梁桥的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冲击系数的合理取值提供依据。 1.1多跨连续梁桥的跨径布置 连续梁桥分为等截面连续梁桥和变截面连续梁桥。 等截面连续梁桥可以选用等跨布置和不等跨径布置两种布置方式。等跨布置的跨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孔是否经济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当桥梁按照等跨径布置会使标准跨径较大时,为了减少边跨的正弯矩,将边跨跨径取小于中跨的结构布置,即不等跨布置,一般边跨与中跨跨长之比在0. 6-0. 8之间,边跨与中跨跨长之比简称边中跨比。 当连续梁桥主跨的跨径接近或者大于70m时,若主梁仍然釆用等截面的布置方式,在恒载和活载作用时,将会出现主梁支点截面的负弯矩比跨中截面的正弯矩大很多。为了使受力更加合理和建造更加经济,此时,釆用变截面连续梁桥的设计,不仅更加经济,也使受力更加符合要求,高度变化和内力变化基本相适应。对于跨径,变截面连续梁桥立面一般采用不等跨径布置。对于三跨以上的连续梁桥,除边跨之外,其余中间跨一般采用等跨径布置以方便施工。对于多于两跨的连续梁桥,其跨径比一般为0. 6-0. 8左右。当釆用箱形截面的三跨连续梁桥时, 该比值甚至可减少至0. 5-0.7,当接近0.618时,桥跨变化会显得平顺、流畅, 较为美观。此时,连续箱梁的梁高宜采用变高度设汁,其底曲线采用折线(釆用折线形截面布置可使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二次抛物线和介于折线与二次抛物线之间的1. 5-1. 8次抛物线的设计形式,从而使底曲线变化规律与连续梁弯矩变化规律基本接近。 1.2分析动力特性的原因 所谓动力特性是指自振周期(自振频率)、振型、阻尼比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与研究动力特性的首要原因是为了了解自振频率及振型以在桥梁设计时避开共振。历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与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与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瞧作就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就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与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与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就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与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与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就是利用结构物(尤其就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就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但其缺点就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多的设备与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脉动卓越周期,反应了不同地区地质土壤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过桥车辆的随机振动。

桥梁动力分析

模拟环境对塔玛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摘要 为了达到结构健康监测的目的,结构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去理解、模拟和补充环境变化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中,已经研究了从英国塔玛悬索桥中测得的加速度值,这些加速度值是用数据激励随机子空间系统识别方法处理的,并且用温度和风载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进行了环境变量的模拟。本文应用了两种方法:1)基于有效识别环境效应所致的线性变化规律的主因子分析法(PCA) ;2)元模型法,这是一种通过多项式函数的组合变化来确定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纯数学方法。研究发现在所有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影响桥梁自振频率最关键的因素。 引言 环境因素对土木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是导致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只能应用于实验室而不能在实际工程结构中得到应用的主要原因。在实验室发展起来的损伤检测技术往往无法在具有实验室相同条件的现场发挥作用;作为衡量破坏敏感性的特征参数也通常对工作环境引起的结构动力反应变化很敏感,而这种情况在实验室是不会出现的。这一方面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在Sohn的关于工作环境对结构健康监测的影响一文中有很好的阐述。 本文研究了环境因素对塔玛悬索桥自振频率的影响,尤其是温度和风速的影响。以前主要集中在温度变化对桥梁模态频率相关性的研究上,事实上,温度被认为是环境因素中对模态特性影响最主要的因素。进一步的研究已经转移到了风载对大跨度桥梁的影响。尤其是发现了日本的白鸟(Hakucho)悬索桥的自振频率随着风速的增加而降低,在此过程中没有考虑温度的影响。在文献[6]中对大跨悬索桥的重型车辆荷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车辆荷载对大跨度桥梁的自振频率影响很小或者没有。 在本项研究中诸如交通荷载和湿度等环境因素被忽略,认为本论文所讨论的桥梁不会受到交通荷载的影响,由于桥址的原因,也认为湿度不作为考虑的因素。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确定促使所观察到的引起桥面日常自由振动的主要因素。 塔玛悬索桥 塔玛大桥(如图1)是一座跨度为643m的大跨度悬索桥,它跨越塔玛河,将康沃尔郡(Wornwall)的索尔塔什(Saltash)市与德文郡(Devon)的普利茅斯(Plymouth)连接在一起。自1961年建成后它成为两个地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交通纽带。这座桥具有对称几何形状的常规设计,主跨为335m,两个边跨为114m。钢筋混凝土主塔高达73m,采用沉井基础并直达岩面。主缆直径为350mm,每根主缆由31根钢丝捻成,并设置间距为9.1m的垂直钢索。加劲桁架为5.5米厚,由焊接的空腹箱梁组成。在2001年,按照欧盟指示对这座桥进行了加强和扩宽。尤其是采用了18根直径为100mm的预应力钢索对原来的悬索体系进行了补强,原来复合型的主桥面板被一个三车道的正交各向异性钢板代替,在桁架的每侧加上了单车道悬臂梁。 现在对塔玛悬索桥布置了几种监测系统。2007年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振动工程科开始监测桥面板和缆索的动力响应。这个监测系统包括8个缆索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第七章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7.1概述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或振动模态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但与外荷载无关。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抗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了解结构的自振特性。 1.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为了确定地震作用的大小,必须了解各类结构的自振周期。同样,对于已建建筑的震后加固修复,也需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建立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才能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2测量结构动力特性,了解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防止动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产生共振或拍振现象。在设计中可以便结构避开干扰源的影响,同样也可以设法防止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对于仪器设备的工作产生干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寻找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震,隔震或消震。 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由于结构受动力作用,特别是地震作用后,结构受损开裂使结构刚度发生变化,刚度的减弱使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由此,可以从结构自身固有特性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物的损伤程度,为结构的可靠度诊断和剩余寿命的估计提供依据。 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可按结构动力学的理论进行计算。但由于实际结构的组成,材料和连接等因素,经简化计算得出的理论数据往往会有一定误差。对于结构阻尼系数一般只能通过试验来加以确定。因此,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就成为动力试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以研究结构自振特性为主,由于它可以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经常可以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正如本章所介绍的试验实例。当然随着对结构动力反应研究的需要,目前较多的结构动力试验,特别是研究地震,风震反应的抗震动力试验,也可以通过试验室内的模型试验来测量它的动力特性。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人工激报法又可分为自由振动法和强迫振动法。 人工激振法是一种早期使用的方法,试验得到的资料数据直观简单,容易处理;环境随机振动法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处理数据的新方法,由于它是利用环境脉动的随机激振,不需要激振设备,对于现场测试特别有利。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能测得结构的各种自振特性参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分析专用仪器的普及使用,为各种方法所测得的资料数据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处理分析条件。 7.2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7.2.且结构自振频率测量 一、自由振动法 在试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或突加荷载的方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在现场试验中可用反冲激振器对结构产生冲击荷载;在工业厂房中可以通过锻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