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考复习策略及建议

2020中考复习策略及建议

2020中考复习策略及建议
2020中考复习策略及建议

2020中考复习策略及建议

今年我县高中招生仍然实施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招生4:6的硬性比例,在高中招生改革和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校中考复课所面临的形势越发严峻。为此我们既要认清形势、冷静应对,更要明确今年中考的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树立必胜信心,全力抓好2020年中考复课工作。

一、坚持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的原则,营造和谐的复课氛围。

中考的性质是既是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又是高中招生选拔考试。考试应该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因此我们在复课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面提升、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复习教学观。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贯穿热爱学生、注重基础、精心辅导、扎实训练、讲求策略、科学应考的指导思想,不忽视、轻视每一个学困生。

在复课的各个阶段,学校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热情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及时疏通学生心理障碍,排解各种矛盾。学校还要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要安排好体育活动和课外

活动,调节好学生的情绪,减缓心理压力,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复课氛围和良好环境。

二、认真分析,精心筹划,科学制订中考复课方案。

学校要对本届毕业生教情学情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明确今年中考的目标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中考复课方案。在复习过程中建议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安排: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科复习要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逐章节的对知识点进行细致认真的系统复习。在复习中要把平时零散的知识系统地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和串联,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去认知和掌握,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上去加深理解。

(2)专题复习,融合贯通。这一阶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阶段,是知识的飞跃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已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把教材各部分内容按横向联系重新组合,列成若干个板块进行探讨,要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把握规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不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形成,都要认真指导学生在深化的基础上追求灵活,在灵活的基础注重创新。在练考方面,要严把试题质量关,试题要多中选优,优中选精,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关注综合题、开放题及探究题等热点问题。

(3)模拟训练,强化提高。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模拟中考试试题的题量、题型、难度、梯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模拟试题,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做到“选题——训练——讲评”一体化。要重视对学生答题规范性训练,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开放性练习题,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阶段,要突出知识重点,强化学生薄弱点,充分发挥模拟训练的矫正和导向作用。对疑难或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要进行专题讲座和辅导,以帮助学生真正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综合能力。(4)调整心态,把握技巧。考前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复习,教师停止讲课,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答疑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回顾复习过程,回归教材内容,温习一下考过的试题和典型习题的解法,让学生适当放松,恢复体力和脑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应试技巧和心理指导,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考场,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最好水平。

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中考动态

中考试题的命制思想、难易程度、呈现方式等,无一不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和时代精神。九年级科任教师要密切关注中考改革动态,准确把握命题范围、题型题量、试题难度及分值比例等,确保中考复课不偏离要求。同时科任教师也要认真分析研究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特别是陕西省的中考试题,从中发现命题者的思路和变化规

律,准确把握中考变化的脉搏,“求稳、求变、求活”仍然是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则。

各个班级在班情、教情和学情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任课教师要深入分析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的诸多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不断优化复习过程,切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制定复习方案时,要特别注重实际,即从本校本班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

四、重视基础学生,强化基础训练,解决基础问题

在复习阶段,我们倡导:重视基础学生、复习基础知识、紧扣基础内容、解决基础问题、培养基础能力、取得基础分数。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老师们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智慧与汗水,但在卷面上,一些学生连本来应该得到的基础性分数都得不到。这种结果与老师的估计反差很大,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估计不足,忽视了基础训练。

认真分析并准确把握复习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准确把握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特别要关注、重视占学生总数超过一半的处于中等及其下的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学习需求、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所有学生,用同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学生,用同一组习题训练所有学生。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要重视基础层面

学生的学习需求。复习题目的难度、梯度、广度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在复习阶段,老师们都有大量的题目要求学生去做,目的在于通过反复训练,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在的教辅资料泛滥,学生的负担过重,有不少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做题,很难有时间去进行自我消化、吸收与反思。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引导学生做题。在复课过程中,务必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多数学生,不断强化基础训练,努力解决基础问题,从而形成基础能力。

五、扎实开展复课研究工作,不断优化复习过程,努力提高复课效率实施同课头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努力形成共教共研的局面。学校要建立帮带责任机制,搞好以老带新,以强帮弱工作。有经验的教师要手把手地帮助年轻教师,年轻教师也要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谦虚真诚甘当小学生,使自己尽快适应毕业年级教学复课工作。

优化复习过程,注重复习方法。要防止机械重复的复习,引起学生身心的疲劳与厌倦,诱发师生之间的不必要矛盾。往往教师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或者积怨,而学生总觉得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与自主意识。所以学校领导、任课教师要坚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趋势与心理需求,不断创新工作

思路与工作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复习内容的针对性、复习方法的有效性,使复习过程既高效扎实,又快乐有趣。

广泛搜集中考复课信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同时,还应加强与其它学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形式的组织学习研讨,努力探索科学高效的复课方法,不断提高中考复课效率。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8-10-24 21:55 历史/阅读/高考 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 “高考正在变动,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未来几年,全国高考主要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科目上有大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是很谨慎,但其实招生制度改革才是根本性的。 高考改革,对高中老师来说,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提一些建议,完全是个人学术研究的一种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可能还不全面。” 新高考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 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教高中语文,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注:下文有详细说明)。 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我们也要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

美国发布《2020战略评估》(摘要)

美国发布《2020战略评估》(摘要) 美国国防大学出版社于本年度出版书籍《战略评估2020:进入大国竞争的新纪元》(Strategic Assessment 2020: Into a New Era of Great Power Competition)。书中全面且系统地分析了大国竞争时代的特点与竞争中的关键技术发展与创新,本文简要概括和介绍了全书的梗概。 1. “大国”的三个显著特征:能力、行为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其他国家相比,它具有不同寻常的能力。它利用这些不同寻常的能力来追求其近邻以外的广泛外交政策利益。“大国”被其他国家认为是强大的,有影响力的,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符合这一描述(第1章)。 2. 竞争≠冲突,竞争广泛地存在于国家之间的一系列互动中。其中一方面是合作,另一方面是直接武装冲突。在两者之间,国家在不同的合作和对抗状态下竞争。当地缘政治目标一致时,他们倾向于合作与协作。当主要的地缘政治目标被认为存在分歧或互相冲突时,它们就倾向于对抗和武装冲突(第1章)。 3. 权力具有绝对性、相对性和过渡性。国家权力存在于两个主要层面:硬权力(或强制使用军事力量并利用经济力量作为回报)和软实力(包括通过吸引力获得影响力的合作和协作互动:

合作经济安排、意识形态吸引力、文化和社会交往、外交敏锐度和互惠信息交流)。如今“巧实力”(Smart power)有效地混合了强制性的硬力量和软实力的特征。而“锐实力”(Sharp power)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短语,用来描述以操纵或对抗的方式扭曲软实力属性的国家行为(第1章)。 一、构想——构想大国竞争的新时代 1.1 大国竞争的5个领域 所有的国家,尤其是大国,都在竞争,以获得权力、繁荣、地位和影响力等经典目标的相对优势。更关键的是,大国运用其各类工具(如外交政策工具)在政治和外交、意识形态、信息、军事和经济,这五个不同领域的互动中争夺相对优势。国家对其权力及能力的有效利用决定了它们获得相对影响力和战略优势的程度。对全球竞争地位的完整分析需要回顾这五个竞争类别中每个大国的比较目标和相对实力(第2章)。 1.2 转型与战争 大国转型需要几十年或几个世纪,而不是几年。自1500年以来,四分之三的大国转型都以直接暴力冲突的破坏性时期为转型的高潮。但是,大国竞争在其转型过渡时期也不一定表现为战争的形式。大国可能在非暴力的竞争中表现为在政治外交、经济、意识形态和信息等方面的敌意(第2章)。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方案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健康中国2020

如何看待健康中国2020 战略”是从现在起到20 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这一战略应该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0 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15 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 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指标,以及重大传染病和各种慢性疾病的控制指标,以及卫生服务规模和卫生投入指标等等,以实现卫生制度建设与健康促进目标的有机统 现“健康中国20 战略”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危害控制等因素,制定并实施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 1、实行“大流感控制计划”,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流行; 2、实行肝病防治行动计划,对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并逐步扩大到缺乏免疫力的成年人; 3、实行改善孕产妇和婴儿保健的“母婴安全”计划,大幅度降低母、婴死亡率; 4、实行控制烟草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控行动计划,降低发病率; 5、实行以行为教育和心理关怀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动计划; 6、实行以科学健身运动为导向的青少年健康行动计划,兴起全民健身热潮; 7、实行老年人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老龄人口生活质量;

8、实行“地方病防治和职工健康”行动计划,改善卫生环境,减少职业危 9、实行“传统医药振兴行动计划”,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研究; 10、实行食品与饮用水的安全促进和食源性疾病防控行动计划,加强营养科学评价和监测网络建设。 通过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有效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并带动医疗保健服务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健康中国20”战略,在今年初召开的“ 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正式提出了“健康中国20”,并就此进行了部署。 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符合国际卫生发展的潮流和规律。 健康中国20 战略的实施,其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中国全民健康水平。 关于健康中国20 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健康中国20”战略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 “健康中国”战略思想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民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卫生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卫生战线对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健康中国20”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公共政策为落脚点,以重大专项、重大工程为切入点的国家战略。

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科社结课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陈凯 学号: 123108305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的深刻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机遇、有挑战、要在挑战中看到机遇,还要善于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在机遇与挑战的统筹考虑中选择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抢占战略制高点、把握先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的战略机遇期的涵义和面临的机遇以及如何抓住我国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机遇期 1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涵义及例证 1.1 战略机遇期的涵义 所谓“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大的背景、环境和条件。同一般的机遇期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时间的长期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要长,能给战略实施以更多的回旋时间。第二,空间的开阔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涉及范围广,能给战略实施以更多有利条和回旋空间。第三,影响的全局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更带有根本性和整体性。历史反复证明,每一次大的战略机遇期来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大国的兴衰。能否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事关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 1.2 例证 历史上因抓住战略机遇期而“国兴”的例子不少。1640年后,正是因为抓住工业革命这个战略机遇期,通过大力发展海军,英国取代了荷兰、法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日本利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大量“特需”订货,几乎面临崩溃的经济才得以起死回生,并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反之,丧失战略机遇期则可能导致“国衰”甚至亡国。当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掀起时,苏联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的态度,固守僵化的经济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 我国所面临的机遇 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我们对参与这场较量有着高度的自信。我们党已经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形成了“三个代表”这一执政兴国的强大理论武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有利条件。

2020战略管理题库(含答案)

2020战略管理题库(含答案) 选择题: 1.市场渗透战略是由现有产品领域与( )组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A.新产品B.新市场C 现有市场D.现产品 2.如果一个产业的进入壁垒比较高,潜在进入者对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威胁就( )。 A.越大B.越小 3.要了解企业财务及经营的发展变化情况,需要对企业财务资料进行( )。 A.横向分析B.动态分析C 静态分析D.加权分析4.“XX公司旨在提供娱乐活动而不是经营电影业”描述的是( )。A.企业生存目的B.企业经营哲学C 企业形象D.企业核心价值观 5.市场转移战略最主要的优点是:( )。 A.早期投资少B.实现范围经济C 实现规模经济D.风险小6.从战略分析角度看,衰退产业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产业中产品的销售是持续( )的产业。 A.上升B.下降C 平稳D.不定 7.长期资金筹资方式中,筹资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是( ) A.债券B.优先股C 银行借款D.普通股 8.在战略选择与评价矩阵中,具有战略建议笼统性不足的模型

是( ) A.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B.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 C 壳牌石油公司矩阵D.战略聚类矩阵 9.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总经理鼓励中下层管理者制订与实施自己战略的模式是( ) A.指挥型B.文化型C.合作型D.增长型 10.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A.波特B.钱德勒C.魁因D.安索夫 11.进入壁垒高和退出壁垒高对产业获利能力影响表现为() A. 稳定的高利润 B. 稳定的低利润 C. 高利润高风险 D. 低利润低风险 12.竞争对手各种行为取向的最根本动因是()。 A. 自我假设 B. 现行战略 C. 未来目标 D. 潜在能力 13.久负盛名的“戴尔直销”模式的实质就是()。 A.大规模定制B.直销制C.代理制D.连销制 14.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是()。

山东省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20年高考数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看就是两个交点,所以需要算吗?C 2.分母实数化,别忘了“共轭”,D 3.简单的向量坐标运算,A 4.球盒模型(考点闯关班里有讲),37分配,B 5.在一个长方体中画图即可(出题人就是从长方体出发凑的题,其实就是一个鳖臑bie nao)C 6.画个图,一目了然,A 7.关键是把“所有”翻译成“任取”,C 8.用6、4、2特值即可(更高级的,可以用极限特值8-、4、2,绝招班里有讲),B 二、多项选择题 9.这个,主要考语文,AD 10.注意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设法, 22 22 x y a b λ -=,D选项可用头哥口诀(直线平方……) AC 11.B选项构造二面平行,C选项注意把面补全为AEFD1(也可通过排除法选出),D选项CG 中点明显不在面上,BC 12.利用函数平移的思想找对称中心,ABC 三、填空题 13.确定不是小学题?36 14.竟然考和差化积,头哥告诉过你们记不住公式怎么办,不过这题直接展开也可以, 4 5 - 15.利用焦半径公式,或者更快的用特殊位置,或者更更快用极限特殊位置(绝招班有讲), 2,1 16.根据对称之美原则(绝招班有讲),8 (老实讲,选择填空所有题都可以不动笔直接口算出来的呀~~~) 四、解答题

17. 故弄玄虚,都是等差等比的基本运算,选①,先算等比的通项() 13n n b -=--,再算等差 的通项316n a n =-,4k =,同理②不存在,③ 牛逼 4k = 18. (1)根据三角形面积很容易得出两边之比,再用正弦定理即可,60° (2)设AC=4x (想想为什么不直接设为x ?),将三角形CFB 三边表示出来,再用余弦 定理,51 19. (1)取SB 中点M ,易知AM//EF ,且MAB=45°,可得AS=AB ,易证AM ⊥面SBC ,进一步 得证 (2)可设AB=AS=a , ,建系求解即可,3 - 20. (1)正相关 (2)公式都给了,怕啥,但是需要把公式自己化简一下,?121.867.89y x =+ (3)两侧分布均匀,且最大差距控制在1%左右,拟合效果较好 21. (1)没啥可说的,2 214x y += ,(2214 x y += (2)单一关参模型,条件转化为AB=CD=1(绝招班里有讲),剩下就是计算了,无解,所以不存在 22. (1)送分的(求导可用头哥口诀),7 (2)考求导,没啥意思,注意定义域,单增()0,+∞ (3)有点意思,详细点写 由递推公式易知1n a ≥ 由( 11711n n n n n a a a a a ++-==++知

应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新高考的高三备考策略

应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新高考的高三备考策略 长乐数学名师工作室陈永河 2007年6月,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轮新课程实验,并进行了首轮高考,至2008年6月又增加了江苏省进行了第二次课标高考,实现了由大纲高考到课标高考的平稳过渡。两届课标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引起了专家、教师、学生的高度关注,09年我省也将进入新课标高考,我们有必要盘点两届新高考数学试题,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反思,为明年的高考备考复习做好准备,帮助我们改变传统的大纲高考复习备考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备考复习策略,做到科学备考、有序备考、高效备考。 一、“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区别 日前,省教育厅出台《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表明明年我省高中课改后的首个高考高招方案正式确定。 《方案》明确,高考考卷中“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学校必须开设供学生选修的内容”均设选考题,由考生根据所选修系列或模块选择答题。这一变化也将有助于实现高考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 与今年相比,明年高考在命题标准方面变化不大,也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考试大纲》以及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确定考试范围。 根据《方案》,明年的高考试卷中将出现选做题,并将组建专门的高考命题专家队伍,培训命题教师,建立学科命题教师库。掌握中学新课程教学现状,把握不同模块试题难度均衡,进行命题试测,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据悉,这一变化将彻底改变以往高考命题要临时抽调教师、专家的做法,专业化的命题队伍将有助于高考能力、公平、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要求。 据了解,明年我省高考的命题将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主干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并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考试内容与形式符合我省高中学科教学现状和考生实际,试题的素材与解答对所有考生都具有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同科目不同系列或模块选做部分的试题将力求难度的相对均衡。 二、课标试卷的特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教材的多样性、学习的自主性、考试的选择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所有这些在新高考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课标教材的五个必修模块,理科的三个限定选修模块和文科的两个限定选修模块成为新高考的骨干内容,对于选学选考内容选修系列4各个课改实验区在高考中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宁夏和海南、广东实行的是超量命题,限量做题,海南、宁夏理科都是把选修系列4-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4-1几何证明选讲、4-5不等式选讲分别命制三道解答题放在22-24题的位置,文科没有系列4-5不等式选讲,命制两道解答题放在22-23的位置,分值都是10分供学生选做;广东理科是把这三个选考系列分别命制三道填空题放在13-15这三个位置上,文科同样没有选修系列4-5,命制两道题放在14-15的位置上,分值都是5分,山东2007年没有考查选修系列4,2008年理科是限定选考选修系列4-5不等式选讲,考了一道有关绝对值不等式的选择题,分值也是5分。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了不同考生的不同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学生不同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减轻他们的负担。 在试卷的结构上,和大纲试卷相比,山东的试卷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广东的选择题的题量理科减为8个,填空是5个,文科选择题是10个,填空是4个,试卷的总长度比大纲试卷有所变短,2008年第一年实行新课标高考的江苏则完全取消了选择题这一形式,这些变化能否说明新的课标试卷其他省份选择题的个数减少,试卷总长度变短是大势所趋? 三、“新”高考新增内容大盘点

【免费下载】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解读 慢性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75%。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也快速上升,目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 2012年8月17日,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 10个具体目标是: 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 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 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 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 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 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在2012年8月17日开幕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2008年,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该研究历时3年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和桑国卫副委员长领衔,公共政策、药物政策、公共卫生、科技支撑、医学模式转换以及中医学等6个研究组4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系统深入研究了对推动卫生改革发展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取得了一批富有理论创见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化医药

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pdf

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 思想·创新·增长 近几年德国创新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2005-2008年间德国企业研发投资增加了19%;2008年研发人员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近12%;2008年德国研发总体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7%,成为东、西德重新统一以来最高的年份;2009年德国工商总会创新报告表明,至2008年底,约30%企业将自己的创新归功于联邦的研发和创新政策。 而今,鉴于金融危机的重创、国际竞争加剧和全球挑战日益严峻,德国政府决议,进一步发展高技术战略,使德国成为解决全球挑战的先行者,不仅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更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潜力。 2010年7月,德国联邦政府正式通过了《思想·创新·增长——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这是继2006年德国第一个高技术战略国家总体规划之后,对德国未来新发展的探求。新战略指出,德国面临着几十年来最严峻的经济与金融政策挑战,解决之道在于依靠研究、新技术、扩大创新,目标明确地去激发德国在科学和经济上的巨大潜力。为此,联邦和各州政府一致认为:至2015年,用于教育和科研投入占GDP比重增至10%。而经济—科学研究联盟将始终伴随高技术战略的实施过程。新战略还提出以5大需求领域开辟未来新市场,并重点推出11项“未来规划”,积极营造友好创新环境。 五大领域 为应对未来挑战,德国新战略聚焦在五大领域:气候/能源、健康/营养、交通、安全和通讯,并在这五大领域提出各自行动计划和措施。新战略希望通过这五大领域开辟未来的新市场,提高关键技术并改善创新相关条件,最终促进进步。 (一)气候/能源 新战略提出应当扩大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运用气候保护技术和调整措施,来改进政治、科技、经济和社会行动方案。联邦政府将深化政府同工业和金融之间的合作,依靠创新,倡导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有针对性地运用气候保护技术和调整措施,同时扩大国际合作。具体行动详见表1。

健康中国2020战略

健康中国2020 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健康中国2020的成立: 2007年09月08日中国科协年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并透露了相关的行动计划。 陈竺说,一个全民健康,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卫生部“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实施途径分三步走: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他说,实施这个战略,要使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有预期的努力指标;重大传染病和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控制指标;卫生服务可及性与水平指标达到要求;生物药械产业发展水平、规模等有具体的发展目标。 卫生部将根据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主要危害因素以及相关国际承诺,确定卫生科技中长期规划的重点领域,进一步研究确定各个领域的关键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主要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领域、主要慢性病领域、妇幼卫生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环境健康领域、行为健康领域等。 健康中国2020战略工作: “健康中国2020”战略,作为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 陈竺部长指出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必须着手以下工作:一是根据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可干预性和干预的成本效果以及相关国际承诺,确定优先领域和重点。二是根据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国和地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还要特别关注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因素,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三是建立健全健康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以人民健康状况为中心,既反映工作情况,更要反映群众健康素质的变化。为此,必须建立和发展相应的体制机制、投入、人才、科技、文化和国际合作等支撑体系。[1] 陈竺部长在甘肃省陇南视察地震灾情时,明确要求甘肃可以在全国率先制定“健康中国2020”的地方性战略规划并进行深入研究,为将来全国省级层面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2020年十种战略模型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10个常用管理中的经典分析模型(完整版) 1、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2、SWOT分析模型 “SWOT”是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这个模型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来概括企业内外部研究结果的一种方法。 S-优势:比较分析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 W-劣势:比较分析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劣势; O-机会:分析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企业存在的发展机会; T-挑战:分析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企业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一周的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新”字。浙江新高考试点改革是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 浙、沪新高考试点改革是新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新制度的利弊效应也逐渐得以显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改革前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共四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综(历史、地理、政治)。改革后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选三科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并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

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现行高考,英语参加统考,只考一次且成绩计入总成绩。且由于以6门总分录取,理工类考语数外和理综,文史类考语数外和文综,总分750,语数外总分150,文综和理综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门科目跛腿,基本影响还不大,因为可以通过文综或者理综来弥补。改革后高考增加英文听力考试内容,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大家根据文理科的选择,都在一个班级上课,有固定的教室、教师、同学。改后由于3+3带来学生学科选择的变动,大部分学生选考的科目组合不同,所以学校不再也无法安排在统一的班级上课,理论上改为走班制,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选择自己的课表,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课表找对应的老师去上课。理论上不存在同班同学和班主任。原先的跟班制改为走班制,要求学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师资能力。但是现在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看,估计很难实现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心得体会: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新)

心得体会: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新) 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析和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有力思想武器。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从横向看,各种国内外矛盾加速演变,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日益复杂,这无疑会影响人们对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从纵向看,今天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这一目标,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各种杂音噪音也会对人们正确判断战略机遇期造成干扰。只有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做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才能始终保持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大变局往往孕育着大风险和大挑战,但挑战并不是孤立地存在,挑战和机遇从来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只要坚持以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把握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得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 从外部环境看,虽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未改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这就意味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依然可以争取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继续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2020年(发展战略)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发展战略)新中国年的发展成就

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成就 壹、回首见历史 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连年战争留下满目疮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失业现象严重,广大劳动人民于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1949年,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当时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维持于最低的生存水平上。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了壹系列措施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排就业,以安定人民生活。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这于发展生产稳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对自己当家做主充满了自豪和热情。“壹五”时期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壹个“黄金时代”。可是,由于已知的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中去,人民生活几起几落,于温饱线上徘徊20年之久。生活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人民生活虽有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供应匮乏,消费品供应不足,绝大多数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正是于这个时期,整个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35倍 如今,以党的十壹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已30年,我省也同全国壹样,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主体分配向个人倾斜,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到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9.45元,

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和1981年相比,增长了35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断增加的,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壹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非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仍占60%之上,是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达到8677.27元,比1981年增加了8313.56元,增长了23倍。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36.2%。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增长及比例变化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非工资性收入发展时期。1981年至1985年,由于经济体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减少,收入仍以工资为主,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壹直保持于90%—94%之间,变化甚微。随着其他收入渠道的拓展,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渐渐表现出来,非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非工资性收入全面增长时期。1986年至199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城镇职工从事个体运营、第二职业、停薪留职的人数逐渐增多,是非工资性收入增加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的重要因素,这壹时期非工资性收入仍存于壹定的不稳定性。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由15.27%,上升到1998年的26.46%,增加了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到1998年为4223.88元,比1986年的764.76元增加了3459.12元,增长了4.5倍。家庭总收入增加带动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同步上升,由1986年的648.01元,116.75元,上升到1998年的3106.32元和1117.56元,分别增长了3.8倍和8.6倍。 非工资性收入高速增长时期。1999年至2008年,非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占家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摘要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https://www.doczj.com/doc/c317878798.html, 2012-08-20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七大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围绕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卫生部组织数百名专家开展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针对发展我国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实现2020年国民健康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发展目标、战略重点、行动计划及政策措施。 一、机遇与挑战 (一)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社会转型对保障国民健康提出更高要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同时,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呈现的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不但使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成为重大健康危险因素,而且使国民同时面临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对保障国民健康带来新的压力。

(二)居民健康状况仍需改善,不同人群之间差异显著。虽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建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但不同地域和人群间的健康差异较为显著,东西部省份人均预期寿命相差最大者达15岁。卫生资源配臵不均衡,每千人医师数和病床数、人均医疗支出等指标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疾病发病和死亡模式转变,城乡居民疾病负担沉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变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疾病发病、死亡模式的转变。当前,我们既面临发达国家的健康问题,也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而其中以重大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最为严重。 (四)重大健康问题依然突出。目前病毒性肝炎、结核、艾滋病等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成为我国传染病防控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重大地方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母婴疾病与营养不良不容忽视,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健康危险因素的影响持续扩大。目前,烟草使用、身体活动不足、膳食不合理、过量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在我国处于流行高水平或呈进行性上升趋势。同时,环境污染加重也对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