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

专题检测(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B.丝绸C.铁器D.青铜器

2.北宋初年有个叫陶毂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搞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做“痴钱”,即呆傻的意思。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是() A.经营房租并不赚钱B.重农抑商的传统认识

C.经营土地才是正统D.法律不允许书生经商

3.《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4.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5.“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D.富尔顿发明汽船

6.1500~1620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上涨了300%~400%。这一现象() A.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

B.加速了西欧封建旧势力的衰落

C.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

D.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7.下面是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成员占全国人口占国民收入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2% 36.5%

普通群众80%以上40%

A.

C.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D.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

8.对下列图示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9.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和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上述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A.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

B.外资所占比重过大

C.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D.当时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1.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起初很值钱,两块钱就能办一桌酒席,

但到1949年5月,100元只能买0.000000245粒大米,右图为

当时国统区的反战漫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

的哪一方面困境()

A.帝国主义的搜刮

B.封建势力的勒索

C.政府滥发纸币、通胀的变相掠夺

D.官僚资本的压榨

12.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下列哪一因素对其变化影响不大() 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B.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

C.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D.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倡导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大历史观主张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审视历史,着重大众的集体智慧,目的是勾画一个历史大纲,着重东西的汇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中西农耕文明

下表反映的是公元10~14世纪中西的农业状况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主题三文明多元一体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陇文化、荆楚文化、关越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但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是以和平的方式传入中国的,外来的印度佛教与本土的儒、道两家从来没有因文化的原因发生过战争……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1)据表格内容比较分析古代的中西农耕文明。(6分)

(2)据主题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

原因。(6分)

(3)概述主题三材料中作者关于不同文化发展的观点。请结合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

交流的相关史实来说明此观点。(8分)

14.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的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

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7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的结果

的差异。(7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6分)

答案

1.A2.B3.D4.A5.B6.B7.C8.A9.C10.D

11.C12.B

13.(1)相同点:都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不同点: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把人口和土地牢固地结合起来,农耕经济长期比较稳定,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古代欧洲:欧洲的农业状况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2)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各

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代议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观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外来文化的

主动学习和借鉴,促进了不同文化多元共存、和平共处。史实: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的有关史实,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家,如康德、伏尔泰借鉴了儒家的思想文化。

14.(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2)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

事,使决策更为科学。

(3)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