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1-13课知识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1-13课知识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1-13课知识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1-13课知识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隋朝建立三要素及灭亡时间和原因?启示?

581年、隋文帝坚、长安;618年、炀帝的暴政

隋灭亡的启示:关注民生,爱惜民力,以民为本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大运河的中心、自北向南起止地点、有哪几段组成?连接了哪五大水系?(三点四段五河)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影响)?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三点:(中心)、涿郡(北)、余杭(南);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或影响?

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作用(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围(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提高了官员的素质。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也可记课堂总结的)

4.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唐太宗年号?

618年、渊、长安、贞观

5.贞观时著名宰相:敢于直言的是?善于谋略的是?敢于决断的是?用人原则: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用人原则: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6.贞观时期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用人上:完善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官吏考查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互市。

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安西都护府)。

7.武则天时统治措施及其贡献?

政治上: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用人上:发展科举制(殿试、武举)

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军事上:开拓巩固边疆(北庭都护府)

贡献: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8.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重用的贤相有?治国措施?

崇、宋璟

(1)重用贤能,崇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方面:发明推广重要生产工具: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2)手工业:丝织(蜀锦);制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唐三彩(3)商业:国际大都会(长安),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严格分开。10.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的意义?

开明平等;促进了吐蕃经济社会发展

11.唐代民族关系和睦的原因?

政策开明,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开放等。

12.唐朝最著名书法家?画家?风格?

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铭》、柳公权(方折俊丽,笔力劲健);

绘画:阎立本《步辇图》(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13: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1)政治制度先进(2)经济文化繁荣(3)海路交通发达(4)国家的安定统一(5)开放的对外政策

14.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

原因:(1)玄宗怠政,任人唯亲(主要原因)

(2)朝政腐败,矛盾激化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轻的局面。

时间:爆发于755年,直到763年才被平定。

叛乱首领:安禄山、史思明

影响:(1)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国力由盛转衰。

(2)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15.黄巢起义?

(1)原因: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困苦、连年灾荒。

(2)影响:给唐朝统治致命打击。

(3)结果:朱温降唐,联合藩镇镇压了起义

16.唐朝灭亡标志: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17.五代十国?其实质(根源)?社会特点?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根源:藩镇割据

特点:武将专权、政权更替频繁、北乱南安。

影响:统一是历史趋势。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代特征: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并逐步实现统一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出现“湖熟,天下足”

文化:科技发展,文化繁荣

1.北宋建立?

960年;匡胤(宋太祖);;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影响?

措施:

(1)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解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控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勤换防)。

(2)中央:削弱相权,分化事权。

(3)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监察知州,分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文臣掌权、通判分权、转运使收财权)

影响: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3.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目的、措施、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

措施:

(1)重文臣: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抑制将:提升文官地位,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3)重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

(1)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

(2)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3)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4)消极影响: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机构官吏冗多,行政效率下降,增加财政负担。

4.辽、西夏、金建立三要素

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

金: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5.宋与周边民族政权议和?如何评价?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宋夏和议;南宋与金:宋金和议(以淮水到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议和的影响(评价):利:维持较长时期和平局面,促进双方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弊:岁币加重人民负担

6.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1127年靖康之耻标志北宋灭亡;南宋建立:1127年,构(宋高宗),临安

7.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北乱南安

(2)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最主要原因)

(3)自然条件优越

(4)统治者重视

8.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从越南引进新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湖)成为重要产粮区“湖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茶树、棉花

手工业:(1)纺织业:丝织业(蜀锦),棉织业(南宋后期兴起)

(2)制瓷业:瓷都:,五大名窑(哥、汝、官、定、钧)

(3)造船业:、、明州;世界上最早的船坞,指南针用于航海。

商业:

(1)大都市(、)

(2)打破坊市限制,打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

(3)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4)纸币(北宋前期,地区,交子)。原因:经济繁荣,金属货币不便

(5)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9.海外贸易兴盛?

著名商港:、;

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10.经济重心南移历程?

三国:江南开发

晋南北朝:江南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唐中后期:开始南移

南宋:完成南移

11.元朝建立,巩固统治?

1271、忽必烈、大都

措施: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

施行“治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统一意义(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疆域围:“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行政机构:

中央:中书省(行政)下辖六部、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称腹里,包括、、等地区。

地方:行省(行中书省),行省制的意义如何?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今天省制的雏形。

边疆地区管辖:因地制宜

①对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

构。

②对的管辖:宣政院,从此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12.宋元时期有哪些大都市?与唐长安城相比,有哪些进步?

大都市:东京/汴梁(今);大都(今);临安(今)

进步:(1)打破坊市界限(2)打破时间界限,出现早市、夜市(3)市民阶层的壮大

13.宋词有哪些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风格?

北宋: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豪迈飘逸

两宋之交: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委婉清新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雄奇阔大气势磅礴

1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之祖)、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

15.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编年体;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16.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经济持续发展

(2)政治:社会相对安定

(3)民族关系:民族交往加强

(4)对外交往:吸收了外来文化

(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其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知识点整理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整理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________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_和________。 2.手工业: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商业:都城_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________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4.________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________两族的友好关系。 5.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_”。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6.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7.唐诗: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________多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书法绘画: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__和欧阳询。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吴道子等。 答案: 一、 1.垦田曲辕犁筒车 2. 唐三彩 3. 长安国际性 二、 4. 唐蕃和亲汉藏 5. 开明天可汗 三、 6. 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四、 7. 唐朝50 000 李白杜甫白居易 8. 颜真卿阎立本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 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 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 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 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 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 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 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 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 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 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初三历史备考知识点

初三历史备考知识点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3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历史速记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581年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编订户籍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统一南北货币、加强中央集权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605开始,历时六年(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自北向 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制 1、魏晋以来,官吏选拔有上层贵族垄断,选官只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2、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的确立。 4、科举制的影响:①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的选拔 范围、③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 侈无度。起义军首先在山东爆发。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2、李世民的治国思想:他吸取隋朝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3、魏征是有名的谏臣,李世民把魏征比作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4、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5.李世民改革的措施: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决策程序、制定 法律、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重要的 科目、注重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军事: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李世民发兵反击,击败东西突厥。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称为“贞 观之治”。 7.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打击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要点】 一。繁荣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统治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 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 [难点解析】 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要点】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贞观”。 2.贞观之治 (1)形成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因此他重视发展生产,实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唐太宗治国措施 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已的享受欲望。 C、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d、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形成局面: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统治为“贞观之治”。3.女皇武则天 地位: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政策: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评价:“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难点解析] 1.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相同之处? 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就是注意“节俭”,不奢侈、浪费和享受,唐太宗不愿意浪费民力修建宫殿,汉文帝修建陵墓时只用陶瓦装饰,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出二位都在实行“仁政”治国。 另外,在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减轻农民负担上,二人也很相同。 2.对比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想一想秦朝和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国? 唐太宗重视百姓以民为贵,实行轻徭薄赋,属仁政治国。秦始皇和隋炀帝都好大喜功,迫求享受,极尽所能地挥霍浪费国家财产,而且还役使全国人民为其个人效劳,以满足自已的享乐欲望。因此,导致赋税徭役沉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最终人民反抗,推翻暴政。 [重点考点] 1.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2.唐朝最有名的谏臣是(魏征)。 3.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在位时的宰相。 4.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后人评价她(“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5.“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统治者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不可过分压榨农民。因此他

最新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版:隋唐时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的经济 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 4、唐太宗 复习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 隋唐时期 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总体时代特 征 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政治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 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 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 考点聚焦 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

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 1.创立和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局限性——忽视实用性学问的研究,科技发展受到影响。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3)出现原因: ①政治:选举贤能,虚心纳谏;制定《唐律》(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经济:本着“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 教版) 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 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 4、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 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 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 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2)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介绍导言中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切入本课主题──动荡的中东地区。展示中东地图,并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第二,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多

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第三,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第四,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回答问题:(1)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3)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第一,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莱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该地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外约旦(今约旦王国),西部为巴勒斯坦(包括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第三,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为他们在早已成为巴勒斯坦人家园的、犹太人古老的祖居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减少了障碍。第四,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的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约旦河以西的 2.7万平方千米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第五,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因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反对181号决议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五次中东战争的情况。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的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借口埃及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供大家借鉴。 【篇一】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

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篇二】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0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下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 隋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 ⑶概况:①三点: ②四段: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⑷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 ⑸影响 | 3.科举制 ⑵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 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1. 2. ⑴ 名臣:镜子) 谋杜断) ⑵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治上: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 贡献|措施的作用: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 女皇武则天 ⑴统治措施:① 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⑵作用: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⑵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的表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 ⑴背景|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败(根本原因) 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和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⑵时间 :755年——763 (3)影响:① 2、黄巢起义 ⑵结果: 3、五代十国: ⑴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称“五代十国”。 ⑵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 总结 1.隋朝繁荣的史实:1)统一天下;2)经济繁荣;3)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史实: 1)经济繁荣的史实:①农业发达:改进曲辕犁、发明筒车 ②手工业发达: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 商业: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2)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被尊为“天可 汗” 3)开放的社会风气 4)文化发达的史实: ①诗歌: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②书法:颜真卿和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和吴道子 5)对外友好活跃的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6)治世、盛世局面: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知识网络】 一、隋朝 1. 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统一: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 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来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5.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二、唐朝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唐朝治世 ⑴“贞观之治”——唐太宗 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⑶“开元盛世”——唐玄宗 3.盛唐气象 ⑴经济繁荣 ①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推行 ②手工业发展水平高,以唐三彩为代表;商业繁荣 ⑵民族交往与交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⑶多彩的文学艺术 ①文学:唐诗盛行,诗人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 ②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4. 中外文化交流 ⑴中日交往 ①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术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鉴真东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⑵唐与新罗的交往: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唐学习;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⑶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并将见闻记录而成《大唐西域记》 5. 衰亡 ⑴安史之乱:755~763年,使唐朝由盛转衰 ⑵黄巢起义:黄巢率领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⑶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6.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1.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的发展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 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 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 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 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确立: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君民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2、隋朝的统一: (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 (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2)主观条件: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 1、开通者:隋炀帝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 4、大运河的规模: (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评价隋朝大运河 (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1)隋朝时,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 (3)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docx

统编人教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第 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 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 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 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 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 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 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 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 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 谐; 2.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 理等交融的局面; 3.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 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