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

近二十年来,随着GDP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已步入了消费结构升级、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发展轨道,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近几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产量销量迅速增长,品种日益丰富,“小产品、大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调味品行业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国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为1,730亿元。调味品业的发展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调味品行业近年来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已不满足于过去简单的油、盐、酱、醋单一调味品的需求,复合调味品作为新兴的调味品子行业,近年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调味品行业总产值(不含味精)约为1,750亿元。调味品行业总产量(不含味精)约为1300万吨,其中酱油产量500万吨,食醋200万吨,酱类80万吨,鸡精(粉)42万吨,川味复合调味料51万吨。未来,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不断多样化和调味品制造技术及工艺的不断改进,新型复合调味产品如火锅底料、川菜调料等将不断推出,调味品行业将向细分及定制方向发展,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及工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一)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情况

1、川菜的起源与发展

川菜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而四川火锅早在的《三都赋》中有记录,距今已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近现代四川火锅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川菜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的特征,晚清以来逐步形成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完整菜系。川菜以成都和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中心,并对长江上游和滇、黔等地均有相当的影响。川菜所用的调味品既复杂多样,又富有特色,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现在,川菜的踪迹已遍及全国,以至海外。火锅、四川小吃(如担担面、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川菜(如鱼香肉丝、麻辣鸡丁、水煮鱼)等已经成为当地人、游客乃至全国消费者都喜爱的菜品。

2、行业发展阶段

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出现与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关系,其作为调味品的一个新兴子行业,起步产生相对较晚,发展不过数十年的时间。行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行业起步阶段(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食品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尝试对川味复合调味料进行初步研制和生产,但由于居民消费水平不高,消费习惯没有养成以及流通渠道不发达,该阶段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为火锅底料产品,生产也以手工作坊为主,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产品主要在川渝地区销售。

快速成长阶段(90年代末期至2005年):随着川菜饮食文化向全国传播,川味复合调味料逐渐向川渝以外地区销售,产品线逐渐丰富,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川菜调料开始投放市场。企业开始按照公司制运行,形成采购、生产、销售一系列完整业务流程,生产开始实现工厂化。同时,部分优势企业逐渐注重产品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构建,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改进。

高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大型优势企业开始确立竞争地位,全国性销售渠道开始形成,涌现出“大红袍”、“红九九”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主要优势企业纷纷加大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生产工艺向自动化和机械化演进,产品线日益丰富,产品品质不断提高,质量安全得到保障,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得到释放。近几年来,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发展迅猛,在我国调味品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调味品细分市场。

3、川味复合调味料分类

川味复合调味料按用途主要可以分为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两大类:

(1)火锅底料

火锅底料是以动、植物油脂、辣椒、蔗糖、食盐、味精、香辛料、豆瓣酱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配方和工艺加工制成的,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火锅底料按照原料的不同分为动物油型火锅底料和植物油型火锅底料。按照感官的不同分为红汤型火锅底料和清汤型火锅底料。动物油型火锅底料:又称红油型火锅底料,是四川传统的火锅底料,油脂成分主要是牛油,加入后火锅汤呈醒目的红色,表面可见少量红色浮油。植物油型火锅底料:是近年开发的火锅底料产品,油脂成分主要是植物油,经特殊技术处理,加入后火锅汤清澈透明。

红汤型火锅底料:是指汤色红亮,其中以具有辣椒特征色泽的褐红色为主,风味香辣的一类火锅的总称。清汤型火锅底料:又称白汤火锅主要指三鲜、滋补类、菌类火锅底料,颜色呈乳白色或浅黄色。主要产品有大红袍火锅底料系列。

(2)川菜调料

川菜调料是专门针对四川特色菜肴和特色餐饮,研制开发而成的方便型复合调味料。其产品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好人家鱼系列调味料,如水煮鱼、酸菜鱼、麻辣鱼等菜肴的专用调味料;炒菜系列调味料,如好人家毛血旺、回锅肉、好人家烧鸡公、好人家麻婆豆腐、好人家鱼香肉丝、好人家红烧牛羊兔、烧肉王、啤酒鸭等菜肴的专用调味料;汤系列调料如好人家酸菜汤、好人家酸辣汤、好人家酸萝卜老鸭汤、好人家麻婆汤等汤类的专用调味料;好人家川味香肠腊肉调味料,集中于冬季使用。

4、行业内企业分布格局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参与者较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部分不规范的加工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生产企业家数有所减少,目前业内生产企业有200多家。由于川味复合调味料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生产企业基本集中在四川和重庆地区,地域集中度较高。近年来,虽然行业内品牌企业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而言,行业内小企业数量仍较多,市场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11年,前10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40%,这为品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

5、市场容量及变化趋势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养成,近年来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至2011年,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为21.43%;2011年,川味

复合调味料的销售规模约为53亿元,到2016年销售规模将达到133亿元左右。

6、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1)行业技术水平

川味复合调味料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涉及到微波处理技术、新型杀菌技术、热反应增香技术、自动炒制技术、冷却干燥技术以及自动包装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工艺,其工艺研制难度较高,且业内缺乏通用设备。业内优势企业利用其研发能力自行研制工艺设备,提高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而众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生产设备小型化、生产工艺手工化阶段,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

(2)经营模式

视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业内主要大型企业都建立了从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生产工序实现了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在销售环节上普遍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模式,销售网络分布较广,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众多中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生产还更多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没有建立规模化的销售网络,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弱。

(3)行业周期性

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属于日常消费品行业,稳定性强,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近年来,川味复合调味料需求越来越大,行业发展迅速。

(4)行业的区域性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人们的饮食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品种及风味需求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人员流动的增多,人们饮食口味的多样化,各地群众对川味接受程度越来越广,川味复合调味料逐渐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5)季节性

川味复合调味料中,火锅底料主要以麻辣口味为主,根据人们饮食习惯,冬季天气寒冷,食用火锅较多。因此,火锅底料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第四季度是销售旺季,其它时期是销售淡季。相对而言,川菜调料销售的季节性不很明显。

(二)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整合加速,市场集中度将提高

随着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国家对企业环保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部分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优势企业发展将更加迅速,行业整合将加速,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维护行业形象,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有效降低固定成本和管理成本,加大在食品安全、品牌、研发、营销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

2、市场竞争由单纯价格竞争转向品牌、质量和营销等综合实力竞争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快速消费品的川味复合调味料,价格已不再成为消费者关心的最重要因素。企业要在众多的市场竞争者中脱

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必须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独特的产品特

色以及切实可行的销售策略,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在经历了模仿、同质竞争和价格竞争阶段后,开始逐步走向以品牌、质量和营销等综合实力为基础的多层次竞争。

3、生产工艺持续改进,新产品和新配方推出速度加快

川味复合调味料的发展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发展的。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从过去的吃饱向吃好转变,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健康、营养、快捷的饮食将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饮食习惯的改变将要求行业内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研发投入,持续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配方,并加快从研发到市场的进程,精益求精、快速响应将成为市场的趋势。

4、快速消费品应用日益广泛,居民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速消费品以其便利性、流通广和周期短等特点正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在食品领域,由于中国传统烹调工序复杂、用料繁多,越来越不适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家庭烹调有逐渐向快速化和简单化演变的趋势,食品类快速消费品也日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川式复合调味料产品,例如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将众多基础调味品融合到一起,避免了家庭菜肴烹饪过程中的复杂和繁琐。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烹饪过程中开始使用复合调味料替代部分基础调味料,产品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

近年来,我国川味复合调味料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和利润水平逐步提升。在国家对食品行业监管日益严格和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行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企业优胜劣汰和行业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将由单一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向技术、品质、品牌和营销等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利润率水平较高的品牌类产品及高档产品的销售比重将逐步增加。行业集中度与规范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规模效益逐步显现,有利于业内优势企业继续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三)行业竞争程度和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行业竞争程度

(1)属于完全竞争市场

我国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业内生产企业众多,并已形成了若干全国性品牌主导市场、部分区域品牌作为补充的竞争格局。

(2)行业集中度较低

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末,川味复合调味料生产企业约有200家,其中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生产厂家市场占有率合计为40%,销售收入达到0.5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不到5%。行业发展具有“小产品、大市场”的特征,企业整体加工规模较小,业内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甚至还存在部分家庭式生产作坊,行业集中程度亟待提高。

2、行业进入壁垒

(1)食品质量安全壁垒

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近年来,不断出台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对行业的监管,使一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企业退出市场。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更大。而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对企业提出了很高的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和行业监管体系提高了本

行业的进入门槛。

(2)营销网络壁垒

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小食品、大流通”的特征使得营销网络的建设相当重要。川味复合调味料的销售渠道和零售商非常多,渠道维护和控制难度较大,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且需要具备很强的销售和管理经验。新企业要想进入本行业,不仅需要在销售渠道建设上投入巨额资金,而且还需要较长的渠道和销售队伍建设周期,难以在短时间内搭建起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

(3)品牌壁垒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食品消费要求的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功能等

特质,而品牌正是产品上述诸多特性的综合体现。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内优势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塑造并维护一个知名品牌,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4)技术与研发壁垒

我国消费者由温饱型饮食向健康型饮食迈进的步伐逐渐加快,消费心理日臻成熟,对产品的健康性、天然性、营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加工工艺和产品配方难以满足市场长期需求。因此,业内大型企业纷纷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同时持续不断进行新产品和新配方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及时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差异化产品,相对新进入者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研发优势,也建立了进入本行业的技术和研发壁垒。

我国调味品行业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相关统计,我国调味品行业已经连续7年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调味品行业仍将会有较快速度的发展。 调味品作为日常烹饪的配料,市场需求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但由于不同区域饮食习惯的不同,对调味品种类的需求会有所不同。 据了解,调味品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目前国内市场上有数千家企业生产的各类调味品,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必须融合传统口味与创新、现代化生产和渠道建设等三大方面。而好的渠道建设能够提高产品的渗透率,缩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整合加速,市场集中度将提高 在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对企业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优势企业发展将更加迅速,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成为行业发

展的必然趋势。 2、市场竞争由单纯价格竞争转向品牌、质量和营销等综合实力竞争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快速消费品的川味复合调味料,价格已不再成为消费者关心的最重要因素。企业要在众多的市场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必须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独特的产品特色以及切实可行的销售策略,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 3、生产工艺持续改进,新产品和新配方推出速度加快 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从过去的吃饱向吃好转变,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健康、营养、快捷的饮食将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饮食习惯的改变将要求行业内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研发投入,持续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配方,满足和引导消费者多层次需求,并加快从研发到市场的进程,精益求精、快速响应将成为市场的趋势。 4、餐饮行业连锁化趋势带动调味品行业定制化需求 连锁化是目前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连锁经营不仅可以

年调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0056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c316569684.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00566←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9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ianZhuangHe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调味品市场的年消费量每年递增,市场空间不断扩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调味品已经不仅限于调味这一生活必需品,而且还成为了食品工业、餐饮业必备的原料。近几年我国调味品业发展迅猛,年增幅连续十年保持在10%以上,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在我国调味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陆续颁布,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一步规范与发展。 当前,人们对调味品的需求增多,调味品产销量稳步上升,调味品花色品种不断丰富。调味品产品结构的调整,调味品开始向规模化、品牌化大步跃进,这给调味品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目前复合调味品成为世界调味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而且我国复合调味品的品种繁多,年产量约为200万吨,复合调味品成为了我国食品行业的新亮点。未来几年,调味品势必朝着多样化、高档化、方便化、复合化、营养化的方向发展,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调味品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由于行业技术门槛低,调味品企业相继增多,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同时也有市场的小作坊。随着国家对调味品行业的不断调控,调味品门槛逐步提高,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调味品行业逐渐进入规范发展。 2016-2020年中国调味品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对我国调味品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调味品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轨迹对调味品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调味品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香料(组图)调料大全 辛香料大全(组图)

辛香料会改变整盘菜的味道,即使是很少量,都要小心使用。辛香料通常是辛香植物干燥的根、树皮、豆荚、果实或种子。 甘椒(Pimenta officinalis)也叫牙买加胡椒,非常类似丁香、肉桂和肉豆蔻混合而成的味道。 芹菜籽(Apium graveolens)芹菜籽微苦的味道却能和面包、鸡蛋菜肴和沙拉搭配得很好。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成熟的辣椒干燥后较容易保存。 葛缕子(Carum carvi)看起来跟孜然芹的种子很像,常常会混淆,但味道相当不同。 芫荽籽(Coriandrum sativum)味道温和,不过很香,是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材料。 红辣椒粉(Capsicum frutescens )使用时要注意分量。

孜然芹(Cuminum cyminum)味道刺鼻的孜然芹籽常混合芫籽,为咖哩的基本原料。 莳萝(Anethum graveolens)莳萝籽用于制作腌菜。 甜辣椒粉(Capsicum annuum)是用味道非常淡的甜辣椒研磨而成的。可以大量使用。

茴香(Foeniculum vulgare)适合加在水果和沙拉上。 胡椒(Piper nigrum)未成熟的整粒胡椒是绿色的。干燥的是深咖啡色的。 葫芦巴(Ttigonella foenum-graecum)葫芦巴芽有辛辣味。使用研磨的种子时,用量须斟酌。 芥菜籽(Brassica alba )白色(或黄色)的种子味道比黑色(或褐色)来得淡。

郁金根(Curcuma longa)味道比较臭。 番红花(Crocuts sativus)这种昂贵的辛香料通常都是卖花蕊柱头的部分,加为粉状的很容易搀有杂物。

常用调味香料的介绍

常用调味香料的介绍 1、八角:性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2、丁香:辛温、香气浓烈,温肾助阳,温中止吐。 3、山奈:辛、苦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少用。 4、山渣:性酸,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一般以温煮为好,当茶饮也有良好的收效。 5、小茴:辛温、理气和胃、祛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料。 6、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行气止痛,气味浓香,但配料时少用。 7、甘松:辛、甘、温,近似香草药理,食欲不振,气郁胸闷,常用作卤盐水鹅。 8、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解药性,必备之药。 9、干姜:分南姜和北姜,辛、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化痰温肾散寒,是家庭伤风感冒、胃子不好的必备之品。 10、白芷:发汗解表,祛风止痛,有抗菌作用,是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1、豆蔻:气味辛、温、浓烈,化温和胃,产在印尼、马来西亚,是烧、卤、腌制菜肴的上好材料,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2、当归:甘辛温,补血活气,止痛,一般与母鸡同煮,可起到滋补的作用。 13、肉桂:平常所说的桂皮,三年生,产于广西,温肾助阳,温通经脉。 14、肉蔻:辛温气浓香,涩肠止泻、温中行气,产于东南亚,是香料中的调味佳品。 15、花椒:四川产青椒为最佳,陕西产红花椒次之,山东与内地产再次之,温中散寒,止泻温脾,是家庭菜肴中的必用之品。 16、孜然:原产于新疆,现大部分都是甘肃孜然,是新疆烤羊肉串常用调料,清香型。 17、香叶:国内香叶质量差,进口香叶,香气浓郁,有较强的防腐作用。 18、辛庚:辛温、通鼻窍,我国各地都有。它的别名,木笼花、望春花、通春花,是卤菜烤肉的好材料。 19、胡椒:辛温、热、温中散寒,增进食欲,助消化。我国海南岛产白胡椒,广东、广西部分地方产黑胡椒,大量的黑胡椒从越南进口,是家庭必备的调味品。

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总体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迅猛,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目前调味品行业总产量已超过15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259.93亿元,同比增长31.07%;全国味精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289.5亿元,同比增长27.04%;全国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实现近425.79亿元,同比增长26.38%。2009年1-11月份,调味品行业的平均增速也在18%-20%左右。2009年调味品和发酵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274亿元,同比增长28.9%,这预示着中国的调味品行业已逐步走出传统的经验模式,调味品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可以预见,在经济全面复苏的利好形势下,2010年调味品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繁荣的景象(如图1)。 图1 我国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增长趋势图

(销售额单位:千亿元) 二、行业特点 1.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额高达2180亿美元,占食品工业额的10%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总产值为1300亿左右(约合200亿美元),占比还不到世界调味品市场总量的10%,行业年均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与世界调味品行业规模总量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见,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我国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国内调味品企业应该针对消费者不同的烹饪需求,开发各种专用调味品,如专门的蒸鱼豉油、寿司专用酱油等,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复合调味品的前景更加广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品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我国只占20%,发展潜力很大。这

调味品行业的分析及趋势

调味品行业的分析及趋势 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总体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迅猛,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目前调味品行业总产量已超过15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全国味精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全国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实现近亿元,同比增长%。2009年1-11月份,调味品行业的平均增速也在18%-20%左右。2009年调味品和发酵制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274亿元,同比增长%,这预示着中国的调味品行业已逐步走出传统的经验模式,调味品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可以预见,在经济全面复苏的利好形势下,2010年调味品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繁荣的景象(如图1)。 图1? 我国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增长趋势图 (销售额单位:千亿元) 二、行业特点 1.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全球每年调味品营业额高达2180亿美元,占食品工业额的10%左右,是典型的“小产品、大市场”。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总产值为1300亿左右(约合200亿美元),占比还不到世界调味品市场总量的10%,

行业年均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与世界调味品行业规模总量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见,中国调味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我国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国内调味品企业应该针对消费者不同的烹饪需求,开发各种专用调味品,如专门的蒸鱼豉油、寿司专用酱油等,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复合调味品的前景更加广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品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我国只占20%,发展潜力很大。这就要求国内调味品企业要及时更新和强化核心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地域特征明显 调味品是从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个行业,其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大特点是受制于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比如,我国酱油市场的规模为500万吨,海天作为目前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企业,产量却仅占全国酱油总产量的8%,主要原因就是酱油企业集中度不高,呈现出“诸侯割据,区域为王”的业态。而着名的“四大名醋”,也主要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同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目前,调味品行业内的整合只是集中在一线品牌对中高端市场份额的争夺,对中低端市场的冲击力依然非常有限,这意味着调味品行业的商机无限。 调味品企业应及时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突破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工艺的束博,用现代化大生产体系取代原始的手工工艺,更重要的是,要大力进行产品、口味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如在传统行业中注入时尚化的元素,这将是调味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3.外资品牌占主导 国内传统的调味品企业大多从国营企业转制而来,因受企业机制的影响,大多形成了僵化、固化的经营风格,因此企业竞争力不强。

卤菜香料大全

姜皮 性味:味辛;性凉。 别名:姜皮、生姜衣。 功效:行水消肿。 治疗:水肿初起,小便不利。 选方: ①治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疰,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②治偏风:生姜皮,作屑末,和酒服。(《食疗本草》) 用法: 老姜筋,适合春、秋、冬季节使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血脉不同,腿脚冰凉,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神经,起到放松,减压的效果,并且可以预防脚足干裂,预防感冒. 作用: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改善循环,温通经脉、激发正气、散寒祛湿,达到保健强生美体的目的。 用法:取老姜皮、姜筋少许,加入较热(以能承受的温度为宜)温水8-10kg,将双足放入浸泡10-15分钟,用毛巾擦净即可。 香料调料大全 1.十四香 配料:大料、花椒、桂皮、丁香、胡椒、陈皮、木香、山奈、白芷、茴香、良姜、甘草、肉蔻、砂仁等十四种名贵天然香料。 用途:炒烧荤素、凉拌菜、汤类、腌制各种酱菜、肉制面食、风味食品等。 2.十四香炖肉料 配料:花椒,茴香,良姜,大料,白蔻,丁香,桂皮,肉蔻,木香,陈皮,香叶,辣椒,干姜,白芷。 用途:将调料放入纱布,加食盐,酱油,味精,炖牛,羊,猪,鸡,鸭,鱼,等各种肉类。 3.咖哩粉 配料:胡椒、姜黄、番椒、茴香、陈皮 用途:咖哩牛肉、鸡肉、土豆等 4.姜粉 配料:姜块,姜片,姜末

用途:本品适用于家庭,饭店用来炒,焖各种菜肴,也可用来调拌凉菜,腌制各种酱菜等。 5.烧烤料 配料:孜然,芝麻,辣椒,苏籽,味精,精盐 用途:本品适用于烧烤海鲜、牛、羊、鸡、鸭、鱼、火腿和其它飞禽走兽。 6.花椒粉 配料:大红袍花椒,青棵麻椒用途:本品适用于制作白肉,麻辣豆腐等各种熘炒菜,也可用制做腊味品,腌制食品,肉食品,等均可使用 7.美味椒盐 配料:花椒、芝麻、碘盐、味精、鸡精。 用途:用于腌渍、蘸食及油炸食品,选料考究、风味独特。 8.孜然粉 配料:新疆特产纯天然孜然 用途:用于烧烤各种具有新疆风味的食品,亦可制作各种小吃,风味独特,芳香宜人,祛胜除膻。 9.调馅料 配料:大料、白芷、桂皮、良姜、砂仁、白蔻、茴香、干姜、甘草、丁香、花椒、胡椒、草果、肉蔻等。 用途:本品可广泛用于调制各种荤素饺子馅,包子馅,馅饼,馅食,也可炒烧荤菜,凉拌菜,烧烤腌制各种肉制品和及面食,汤类和各种风味小吃。 10.炖肉调料 配料:姜片,白芷,香叶,陈皮,花椒,丁香,大料,肉桂,桂皮,茴香,山奈,山楂等。用途:将炖制的肉类放入锅中,放入酱油,大葱,食盐及本调料包即可炖煮,也可炖制排骨,砂锅肉,和做火锅底料。 11.白胡椒粉 配料:优质白胡椒 用途:本品加入各种汤,馄饨,面条,饺子馅,肉制品,煎,炒,烹,炸等。 12.五香粉 配料:大料、花椒、桂皮、陈皮、茴香、丁香、干姜。 用途:本品适用于蒸鸡、鸭、鱼肉,制做香肠、灌肠、腊肠、火腿、调制馅类和腌制各种五香酱菜和各种风味食品。 13.炖鸡鲜 配料:花椒、大料、肉蔻、豆蔻、丁香、胡椒、砂仁、桂皮、干姜、甘草、荜菝、陈皮、枸杞、大枣。 用途:炖制清汤鸡、红焖鸡、辣子鸡、烧鸡、清蒸鸡等禽类、肉肴的制作。 14.炖鱼鲜 配料:花椒、大料、肉蔻、胡椒、砂仁、干姜、枸杞、大枣、茴香、香叶、良姜等。 用途:清炖、红焖、清蒸等各种鱼类的制作。 1.卤水鸡、卤水鸭的卤水原料: A.草豆蔻20克,肉豆蔻20克,丁香5克,小茴香35克,白芷5克,良姜30克,八角20克,桂皮25克,山楂片(成熟鲜山楂切片晾干),香叶35克,甘草10克,草果25克,陈皮15克,上等红曲米150克。

香料调料名称大全修订版

香料调料名称大全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香料调味品大全名字1、大料:又名八角、大茴香;性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健胃止呕;阴虚火旺者慎服。 2、花椒:温中散寒、止泻温脾、扩张血管、降压、开胃、止痛、驱虫;多食动火、耗气、损目;用法作调味食、煎汤、研末等;孕妇、阴虚火旺者忌食。 3、干姜:发汗解表、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温肾;是家庭感冒伤风的必备之品;阴虚内热、血燥妄行者禁服。 4、沙姜:又名山萘;味辛劳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用等;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做调味剂应罕用。 5、良姜:气息辛辣、温脾胃、祛风寒、行气止痛;可供作卤水调味料,良姜粉为“五香粉”质料之一。 6、胡椒:因炮制工艺差别分为白胡椒与黑胡椒两种;温中散寒、消炎止痛、健胃止呕、祛痰解毒;多用于胃寒吐逆、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等症;黑胡椒与肉食同煮的工夫不宜太长,要掌握调味浓度;多食耗气损目,发炎、上火者禁食。 7、茴香:指小茴香;性辛温、理气和胃、活血利气、祛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味剂。 8、丁香:性辛温、香气浓郁;温肾助阳、温中断吐;可矫味增香,常用于制造卤菜,亦用于制糕点和饮料,亦为五香粉和咖喱粉质料之一,味重罕用。 9、豆蔻:又名白豆蔻;性辛温、气息浓郁、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是烧、卤、腌制菜肴的上好资料,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10、肉蔻:又名肉豆蔻;清热解毒、芬芳化湿、醒脾开胃、宣布解暑、祛淤消肿;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辛香,供制酱肉之用。 11、草蔻:又名草豆蔻;滋味辛香、燥湿健脾、温胃止呕;次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12、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桂皮性热,合适天凉食用,冬季忌食孕妇慎食;阴虚火旺、血热出血、月颠末多、咽喉肿痛者忌食,孕妇禁服。 13、桂皮:味辛甘、性热、香气浓厚;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温经止泻等成效;不适合便秘、痔疮患者、孕妇食用;用量不宜太多,且不宜临时食用,受潮发霉则不行食用。 14、香叶:气辛香、味浓厚、性温散,治风湿、疝气等;多用于卤、酱类菜肴或汤类的调味,煲仔菜亦多运用;一片叶可煮一锅不行过量,不然会挡住食品的原味。 15、砂仁:温中化湿、暖脾止泻、行气宽中、健胃消食、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脾胃虚寒、吐逆泄泻等;阴虚有热者忌服,气虚肺满者禁用;作调味剂时常为卤水、卤菜、卤肉香料。 16、当归:性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常与母鸡同煮,亦可做暖锅底料,可起到滋补的作用。 17、党参:补中益气、健脾清肺;用于脾肺衰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可做暖锅底料,起滋补作用。

2018年复合调味品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8年复合调味品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2) 二、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 (2) (一)营销网络建设规划 (2) (二)技术研发创新规划 (3) (三)管理体制优化规划 (3) (四)财务结构优化规划 (4) 三、拟定规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4) 四、实施规划将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解决措施 (5) (一)实施上述规划和目标面临的主要困难 (5) 1、资金方面 (5) 2、人员方面 (5) 3、管理方面 (5) 4、质量控制方面 (6) 5、市场开拓方面 (6) (二)确保实现规划和目标拟采用的方法、途径 (6)

一、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公司发展愿景是成为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的引领者,随着近年来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公司不断优化和改善产品结构,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和布局,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与占有率。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以把握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同时积极把握行业合作机会,增强公司技术储备及研发能力。 公司在确保工业客户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餐饮市场,积极布局流通领域,未来逐步形成食品加工领域、餐饮行业与流通市场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 在扩大市场规模和占有率的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稳步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 二、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 为落实上述发展战略,公司将建立符合公司未来发展目标和产业要求的经营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组织机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管理效能,科学合理地开展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创新水平。公司未来3~5 年的发展规划如下: (一)营销网络建设规划 公司拟通过完善国内营销总部、区域营销中心、营销办事处网络布局,从而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公司的营销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调料大全

调料大全 盐 别名:食盐、咸鹾 使用提示:每天6~10克 盐知识介绍: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同时盐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祖(王)”。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我国盐的资源很丰富,产盐区遍及全国,产量也很大,不仅能充分满足国内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可以组织出口。我国所产的食盐主要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等。 食盐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原盐(粗盐)、洗涤盐、再制盐(精盐)。原盐是从海水、盐井水直接制得的食盐晶体,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硫酸钠等杂质和一定量的水分,所以有苦味;洗涤盐是以原盐(主要是海盐)用饱和盐水洗涤的产品;把原盐溶解,制成饱和溶液,经除杂处理后,再蒸发,这样制得的食盐即为再制盐,再制盐的杂质少,质量较高,晶粒呈粉状,

色泽洁白,多作为饮食业烹调之用;另外,还有人工加碘的再制盐,为一些缺碘的地方作饮食之用。 盐营养分析: 1. 食盐调味,能解腻提鲜,祛除腥膻之味,使食物保持原料的本味; 2. 盐水有杀菌、保鲜防腐作用; 3. 用来清洗创伤可以防止感染; 4. 撒在食物上可以短期保鲜,用来腌制食物还能防变质; 5. 用盐调水能清除皮肤表面的角质和污垢,使皮肤呈现出一种鲜嫩、透明的靓丽之感,可以促进全身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治某些皮肤病,起到较好的自我保健作用。 盐补充信息: 1. 盐储存时应阴凉避光密闭; 2. 若长期过量食用食盐容易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中风、肾脏病和白内障的发生; 3. 虽然多吃盐有碍健康,饮食宜清淡,但并不是吃盐越少越好; 4. 盐除了食用之外,还可以作防腐剂,利用盐很强的渗透力和杀菌作用保藏食物; 5. 盐在工业上用途也很广,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6. 盐用于催吐,应炒黄后溶化服用;水化点眼,洗疮。 盐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高血压患者、肾病患者、白内障患者、儿童不宜多食,水肿者忌食。 盐食疗作用: 盐味咸、性寒,入胃、肾、大肠、小肠经; 有补心润燥、泻热通便、解毒引吐、滋阴凉血、消肿止痛、止痒之功效; 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等症。 盐做法指导: 1. 由于现在的食盐中都添加了碘或锌,硒等营养元素,烹饪时宜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加入,以免这些营素受热蒸发掉; 2. 制作鸡、鱼一类的菜肴应少加盐,因为它们富含具有鲜味的谷氨酸钠,本身就会有些咸味; 3. 烹调前加盐:即在原料加热前加盐,目的是使原料有一个基本咸味,并有收缩,在使用炸、爆、滑馏、滑炒等烹调方法时,都可结合上浆、挂糊,并加入一些盐,因为这类烹调方法的主料被包裹在一层浆糊中,味不得入,所以必须在烹前加盐;另外有些菜在烹调过程中无法加盐,如荷叶粉蒸肉等,也必须在蒸前加盐,烧鱼时为使鱼肉不碎,也要先用盐或酱油擦一下,但这种加盐法用盐要少,距离烹调时间要短; 4. 烹调中加盐:这是最主要的加盐方法,在运用炒、烧、煮、焖、煨、滑等技

我国复合调味品发展概况及趋势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我国复合调味品发展概况及趋势 姓名: 学院: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2014 年 05月25日 我国复合调味品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摘要:复合调味品是由各种不同作用的原料经科学方法组合、调配、制成具有不同风味、形态和功能的各类调味食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复合调味品的特点、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就目前复合调味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复合调味品;特点;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前言:在调味品的消费上, 现代消费者对以往普通调味品的口感单一、缺乏层次感的特点, 越来越不满足, 追求食品风味的天然化和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 调味品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复合型调味品的优势越来越显著。复合型调味品使烹饪变得方便、快捷, 它的品种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 异彩纷呈。从饮食的发展史来看, 复合调味品并不是一种突然出现的事物, 它已经有了相当漫长的发展历史, 而且有着相当广泛的大众饮食的基础[1]。 正文:复合调味品是在口感单一常规调味品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级调味品的特点,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经科学优化组配、调制而成的调味品。一般而言,复合调味品具有口感和风味的多味性、原料成分调配协调的营养性和可直接食用的方便性等优点。复合调味品按其功能划分,可分为麻辣型、鲜味型和综合型等等。复合调味品是在科学调味思想指导的基础上,以满足不同调味需要,将各种基础调味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制作而成,具有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新型调味品,它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1.复合调味品概况 我国复合调味料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的“八和齑”,它是由醋、盐和8 种香辛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距今已有1400 多年的历史。而现代,我国正式使用“复合调味料”是从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的,天津市调味品研究所开发的“八菜一汤”的复合调味料,并开始使用“复合调味料”这个专用产品名称[2]。我国复合调味料的现代化生产起步较晚,从90 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3]。所以复合调味料产业在我国还属于相当年轻的产业。我国的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虽然国内也有许多地方进行了复合调味料的研制,并已小批量投放市场, 但总的来说数量不多,风味也较单一, 高档调味品市场缺口较大, 急待开发。 2.复合调味品特点 2.1 方便性 复合调味品的方便性在于能直接食用, 方便旅游、工作佐餐, 如香辣酱系列产品, 风味豆豉系列产品, 近年来上市后很快成为畅销产品,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其它调味品所不具有的方便性。复合调味料可以开启即食, 省事、省时,尤其是家用微波炉和烤箱的普及、旅游休闲的兴起, 给复合调味料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说, 复合调味料买来就可按一定配比添加到主辅料中, 省事、省时、省成本, 产品感官品质一致, 质量易于控制[4]。 2.2 多味性 复合调味品是用多种调味品配制而成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多味性,如“老干

卤菜香料大全

卤菜香料大全 姜皮 性味:味辛;性凉。 别名:姜皮、生姜衣。 功效:行水消肿。 治疗:水肿初起,小便不利。 选方: ①治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疰,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②治偏风:生姜皮,作屑末,和酒服。(《食疗本草》) 用法: 老姜筋,适合春、秋、冬季节使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血脉不同,腿脚冰凉,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神经,起到放松,减压的效果,并且可以预防脚足干裂,预防感冒. 作用: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改善循环,温通经脉、激发正气、散寒祛湿,达到保健强生美体的目的。 用法:取老姜皮、姜筋少许,加入较热(以能承受的温度为宜)温水8-10kg, 将双足放入浸泡10-15分钟,用毛巾擦净即可。 香料调料大全 1.十四香 配料:大料、花椒、桂皮、丁香、胡椒、陈皮、木香、山奈、白芷、茴香、良姜、甘草、肉蔻、砂仁等十四种名贵天然香料。 用途:炒烧荤素、凉拌菜、汤类、腌制各种酱菜、肉制面食、风味食品等。 2.十四香炖肉料 配料:花椒,茴香,良姜,大料,白蔻,丁香,桂皮,肉蔻,木香,陈皮,香叶,辣椒,干姜,白芷。 用途:将调料放入纱布,加食盐,酱油,味精,炖牛,羊,猪,鸡,鸭,鱼,等各种肉类。 3.咖哩粉

配料:胡椒、姜黄、番椒、茴香、陈皮 用途:咖哩牛肉、鸡肉、土豆等 4.姜粉 配料:姜块,姜片,姜末 用途:本品适用于家庭,饭店用来炒,焖各种菜肴,也可用来调拌凉菜,腌制各种酱菜等。 5.烧烤料 配料:孜然,芝麻,辣椒,苏籽,味精,精盐 用途:本品适用于烧烤海鲜、牛、羊、鸡、鸭、鱼、火腿和其它飞禽走兽。6.花椒粉 配料:大红袍花椒,青棵麻椒用途:本品适用于制作白肉,麻辣豆腐等各种熘炒菜,也可用制做腊味品,腌制食品,肉食品,等均可使用 7.美味椒盐 配料:花椒、芝麻、碘盐、味精、鸡精。 用途:用于腌渍、蘸食及油炸食品,选料考究、风味独特。 8.孜然粉 配料:新疆特产纯天然孜然 用途:用于烧烤各种具有新疆风味的食品,亦可制作各种小吃,风味独特,芳香宜人,祛胜除膻。 9.调馅料 配料:大料、白芷、桂皮、良姜、砂仁、白蔻、茴香、干姜、甘草、丁香、花椒、胡椒、草果、肉蔻等。 用途:本品可广泛用于调制各种荤素饺子馅,包子馅,馅饼,馅食,也可炒烧荤菜,凉拌菜,烧烤腌制各种肉制品和及面食,汤类和各种风味小吃。 10.炖肉调料 配料:姜片,白芷,香叶,陈皮,花椒,丁香,大料,肉桂,桂皮,茴香,山奈,山楂等。 用途:将炖制的肉类放入锅中,放入酱油,大葱,食盐及本调料包即可炖煮,也可炖制排骨,砂锅肉,和做火锅底料。 11.白胡椒粉 配料:优质白胡椒 用途:本品加入各种汤,馄饨,面条,饺子馅,肉制品,煎,炒,烹,炸等。12.五香粉 配料:大料、花椒、桂皮、陈皮、茴香、丁香、干姜。 用途:本品适用于蒸鸡、鸭、鱼肉,制做香肠、灌肠、腊肠、火腿、调制馅类和腌制各种五香酱菜和各种风味食品。 13.炖鸡鲜 配料:花椒、大料、肉蔻、豆蔻、丁香、胡椒、砂仁、桂皮、干姜、甘草、荜菝、陈皮、枸杞、大枣。 用途:炖制清汤鸡、红焖鸡、辣子鸡、烧鸡、清蒸鸡等禽类、肉肴的制作。 14.炖鱼鲜 配料:花椒、大料、肉蔻、胡椒、砂仁、干姜、枸杞、大枣、茴香、香叶、良姜等。

2020年复合调味品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复合调味品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目录 一、需求端:C端和B端共促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 (6) 1、对标成熟市场复合调味品渗透空间大,便利化满足C端消费者诉求 (6) 2、外卖+连锁餐饮助推餐饮供应链风起,标准化复合调味料B端受益 (7) 二、供给端:各企业跑马圈地,看好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赛道 (10) 1、“辣味”餐饮助推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增长 (11) 2、饮食文化壁垒外资难入,分散市场本土玩家跑马圈地 (12) 三、量增市场,谁主沉浮:产品有基础粘性、具资金实力拓渠扩产、管理团队优秀的企业将胜出 (15) 1、产品为王,口味粘性塑造品牌粘性 (15) 2、现金牛企业,具资金实力拓渠扩产 (17) 3、管理团队优秀,奠定企业发展基因 (18) 4、企业对比:颐海VS天味 (19)

消费升级引导“原始调味品-半复合调味品-复合调味品”的演变路径,产品趋向复合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便利性诉求的提升,复合调味品快速增长,2013-2018年CAGR为14.4%,高于调味品行业整体8.1%。 从需求端来看,C端和B端共促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 从C端看,外有成熟市场对比上行空间,内有消费习惯驱动力,复合调味品渗透率至少一倍空间。健康化和便利化驱动,C端复合调料因成菜快口味佳受消费者偏爱。我国复合调味品渗透率29%,饮食习惯相似的日韩为59%以上,且我国人均复合调味品消费4.3kg/年,日韩均值为13.99kg/年。 从B端看,一方面外卖和连锁餐饮行业景气带动调味品用料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餐饮业增宽利润空间诉求推动上游调料产业复合化和标准化。餐饮端调味品消耗量为家庭端的1.6倍,外出就餐比例增加,外卖发展迅猛,近3年复合增速121%;而随着人工、房租、原材料等成本的提升及消费者对时效要求的增加,使得餐饮供应链上游调味料复合标准化诉求上升。 从供给端来看,竞争激烈各企业跑马圈地,看好火锅底料与川菜调料赛道。 从相关餐饮业态规模增速及标准化难易程度,我们看好复合调味品中的火锅底料与川菜调料赛道。受益“辣味”及便利餐饮兴起,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2015-2020E复合增速分别为15.02%和16.9%。 高增赛道竞争激烈、市场分散,对比其他调味品龙头渗透率,火

香料调料大全

香料调料大全 1.十四香 配料:大料、花椒、桂皮、丁香、胡椒、陈皮、木香、山奈、白芷、茴香、良姜、甘草、肉蔻、砂仁等十四种名 贵天然香料。 用途:炒烧荤素、凉拌菜、汤类、腌制各种酱菜、肉制面食、风味食品等。 2.十四香炖肉料 配料:花椒,茴香,良姜,大料,白蔻,丁香,桂皮,肉蔻,木香,陈皮,香叶,辣椒,干姜,白芷。 用途:将调料放入纱布,加食盐,酱油,味精,炖牛,羊,猪,鸡,鸭,鱼,等各种肉类。 3.咖哩粉 配料:胡椒、姜黄、番椒、茴香、陈皮 用途:咖哩牛肉、鸡肉、土豆等 4.姜粉 配料:姜块,姜片,姜末 用途:本品适用于家庭,饭店用来炒,焖各种菜肴,也可用来调拌凉菜,腌制各种酱菜等。 5.烧烤料 配料:孜然,芝麻,辣椒,苏籽,味精,精盐

用途:本品适用于烧烤海鲜、牛、羊、鸡、鸭、鱼、火腿和其它飞禽走兽。 6.花椒粉 配料:大红袍花椒,青棵麻椒用途:本品适用于制作白肉,麻辣豆腐等各种熘炒菜,也可用制做腊味品,腌制食品, 肉食品,等均可使用 7.美味椒盐 配料:花椒、芝麻、碘盐、味精、鸡精。 用途:用于腌渍、蘸食及油炸食品,选料考究、风味独特。 8.孜然粉 配料:新疆特产纯天然孜然 用途:用于烧烤各种具有新疆风味的食品,亦可制作各种小吃,风味独特,芳香宜人,祛胜除膻。 9.调馅料 配料:大料、白芷、桂皮、良姜、砂仁、白蔻、茴香、干姜、甘草、丁香、花椒、胡椒、草果、肉蔻等。 用途:本品可广泛用于调制各种荤素饺子馅,包子馅,馅饼,馅食,也可炒烧荤菜,凉拌菜,烧烤腌制各种肉制 品和及面食,汤类和各种风味小吃。 10.炖肉调料 配料:姜片,白芷,香叶,陈皮,花椒,丁香,大料,肉桂,桂皮,茴香,山奈,山楂等。 用途:将炖制的肉类放入锅中,放入酱油,大葱,食盐及本调料包即可炖煮,也可炖制排骨,砂锅肉,和做火锅底料。

调味品行业趋势分析

首先,调味品将会持续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为什么调味品这个日常消费的产品会向高价格或者高价值的产品方向走呢?这是因为当前社会的消费群体的消费水 平在提高,消费观念在改变。另外,国内的中产阶级在不断扩大,更多的消费者实际上愿意去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产品。整体上,这些产品将会向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这个方向走,中高端的产品将会是2016年的一个趋势。 第二,整个调味品行业会出现返璞归真的风潮,从目前国内食品的产业来讲,食品安全一直是个大的问题。也就是说,从现在往前推十年、二十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知道去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安全的,是没有食品安全问题的。基于这样的一个消费心理,企业在2016 年或者未来更长的时间里,将会出现在安全诉求上做更多工作的产品,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产品具有最自然的特色或特点。 而在具体表现上则分为怀旧型和诉求型。如产品是上个世纪80 年代的包装风格,表示企业采用了最传统的方法在制作产品,或者从原料、产业链的角度来传递自己的产品是值得消费者信赖和信任的。 第三个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调味品行业发展电商的脚步也会加快。虽然说调味品大部分并不便于运输,但是随着消费者对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互联网平台的依赖性不断加强,调味品行业的产品也将会在互联网平台上扩大销售,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单一的调味品产品并不是特别适合。比如说,消费者可能会在网上单单购买一瓶酱油吗?这是有可能的。但是这样一个单一的产品,无论是对商家还是消费者而言,它的方便程度都不高。所以,互联网上更适合出现一些组合式的调味品套装。这样的产品组合可能会更适合网络销售和消费者网络购买的需求。比如酱油、醋、味精、油脂等组合成一个套装在网络上进行销售。无论这样的组合会不会出现,电商都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我觉得调味品行业电商在2016 年或者是明年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最后,由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以,企业在产品的场景策划上要引起重视,也就是说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品牌、销售渠道营造消费者熟悉的场景,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产生更强的黏性。对企业而言,可以获得销售;对消费者而言,可以购买到自己熟悉、认可的产品。

香料、调料大全,不懂得进来看看!

香料、调料大全,不懂得进来看看! 八角、小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 桂花、玫瑰、肉豆蔻、桂皮、甘草、陈皮、香叶、罗汉果、 紫蔻、砂仁、肉蔻、肉桂、木香、白芷、三奈、山渣十三香 简介“三香”就是指13 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 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属调味料,厨房用品,佐料。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料各5 份,肉桂、三奈、陈皮、良姜、白芷各2 份,其余各1 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氽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 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须充分晒干或烘干,粉碎过筛,而且越细越好。每种原料应该单独粉碎,分别存放,最好将其装在无毒无异味的食用塑料袋内,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儿。使用时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适量,因为桂皮、丁香、茴香、生姜以及胡椒等料,它们虽然属于天然调味品,但如果用量过度,同样具有 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制作“三香”时原料必

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诱变性,所以使用时应以“宁少勿多为宜。三香调料各种成份的性味及营养价值 1 、八角:性 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2、丁香:辛温、香气浓烈,温肾助阳,温中止吐。 3、山奈:辛、苦温,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少用。4 、山渣:性酸,消食化积、散瘀行滞,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般以温煮为好,当茶饮也有良好的收效。5、小茴:辛温、 理气和胃、祛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料。 6 、木香:有广木香、云木香两种,行气止痛,气味浓香,但配料时少用。 7、甘松:辛、甘、温,近似香草药理,食欲不振,气郁胸 闷,常用作卤盐水鹅。8 、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泻火 解毒,润肺祛痰,缓解药性,必备之药。9 、干姜:分南姜和北姜,辛、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化痰温肾散寒,是 家庭伤风感冒、胃子不好的必备之品。10 、白芷:发汗解表, 祛风止痛,有抗菌作用,是龙虾调料必用之品。11 、豆蔻:气味辛、温、浓烈,化温和胃,产在印尼、马来西亚,是烧、 卤、腌制菜肴的上好材料,龙虾调料必用之品。12 、当归: 甘辛温,补血活气,止痛,一般与母鸡同煮,可起到滋补的作用。 13 、肉桂:平常所说的桂皮,三年生,产于广西,温 肾助阳,温通经脉。14 、肉蔻:辛温气浓香,涩肠止泻、温 中行气,产于东南亚,是香料的调味佳品。15 、花椒:四 川产青椒为最佳,陕西产红花椒次之,山东与内地产再次之,

复合调味品的分类及其特征(精)

复合调味品的分类及其特征 宋钢 北京圣伦食品有限公司(101401) 关键词:复合调味品概念特征分类种类专业划分法市场划分法汤料风味酱渍裹涂调料复合鲜味剂复合香辛料 复合调味品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新概念,但又不完全是。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用2种以上调味料调制成的调味品,也叫做复合型调味料,但它与现代复合调味品是有本质差别的。传统意义上的复合调味料一般是手工调制的,不具有商品价值,这是传统复合调味料与现代复合调味品在本质上的最大区别。 一. 概念及特征 首先谈现代复合调味品与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之间的区别。现代复合调味品是由2种以上调味原料经混合、加热或反应等工艺处理后,形成的一种有特定调味功能的商品。复合调味品不是单一原料的产品,通常由多种调味原料所组成,也不是简单的原料组合,一般需要通过对原料的前处理、加热灭菌、生化反应、造粒、干燥等多种工艺,最后以合适的灌装和包装方式得到产品。有现代意义的复合调味品与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工业生产为特征的,使用多种原料进行的大量生产。古往今来靠手工调制复合调料只能是少量的,而且一般是为自我饮食服务的。现代复合调味品的服务对象是大众饮食消费,因此它的需要量和产量都非常大,这是手工调制复合调味料所无法比拟的。 (2)将产品进行规格化和标准化的可重复性生产。手工调制复合调料的质量是经常变化的,即使是最好的厨师调制的味汁也是如此。现代复合调味品的生产与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不同,无论反复生产多少次其质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有严格质量标准作保障。这个标准包括理化、卫生及感官标准,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出厂。 (3)以进入市场为特征的商品化包装。既然是为大众饮食消费而生产的商品,就一定要进行商品化包装。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无需进行商品化包装,它只要能满足调味需求即可。 (4)以核定保质期为标准的严格的质量管理。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无需设定保质期,因为这种调料一般在极短时间内就会被使用了。而现代复合调味品是商品,因而需要有较长的储存和货架期,这是为适应食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的需要而设定的。 (5)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食品加工和大众饮食的消费需要。复合调味品可以采用任意原料进行组合,根据客户的需要不断改进,最终满足市场对调味的需求,这也是手工调制的复合调料所做不到的。 接下来看复合调味品与传统型调味品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复合调味品所使用的大多是经过二次以上加工的原料,不是初级加工原料。而传统调味品生产所使用的多是农产品等初级加工的原料。 (2)复合调味品所使用的原料种类很多,但单个原料的使用量不一定很大,有的原料的用量很少。而传统调味品所使用的原料一般具有种类少,单个原料的使用量大的特点。 (3)复合调味品的品种极多,但单品的生产量相对较小。而传统调味品一般具有品种少,单品产量大的特点。 (4)复合调味品绝大部分产品的专用性都很强,一般是只能用于一种或一类食品的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