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宋词检测题教师

唐诗宋词检测题教师

唐诗宋词检测题教师
唐诗宋词检测题教师

唐诗宋词阶段检测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1.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天台tái盘飧xiǎng 轻裘qiú酩酊míng

B.渌.水(lǜ)征铎yì殷红yīn 罗襦rú

C.奔流bēn 铁骑jì砧声zhē n 稽.首(qǐ)

D.剡溪shàn 征辔pèi 旅思sī 朔.漠 (sù)

★解析:C A项“台”应读tāi,“飧”应读sūn, 酩酊应读mǐng ;B项“铎”应读dúo,“殷”应读yān; D项“思”应读sì,“钿”应读diàn.

2. 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一斗酒。

B.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

C.离堂思琴瑟琴瑟:指融洽的夫妻感情

D.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梦境隐约。

★解析:C,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B.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自诩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D. 初唐宫廷诗因其附庸风雅而总体价值并不是很高,但自“文章四友”(指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和崔融)和“沈宋”之后,宫廷诗开始逐渐突破原有局限,有所发展。而同时期的“初唐四杰”则唱出了初唐诗歌的新声。

★解析: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去年以来,我国深入推进行政体改革,中央一级200多个行政审批项目被取消或下放,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活力。

B.今天,人们痛感于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道德滑坡、底线失守,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呼唤公平的社会环境、诚信的市场氛围。

C.我国研发的“海马号”是迄今为止下潜最深的遥控无人潜水器,六年来,针对试验中暴露的问题,科研人员重点攻关,作了多次技术改进。

D.2014年北京赏石艺术品博览会日前开幕,赏石的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及玉石、园林奇石等为观赏对象,领略其独特的美。

4.C(A成分残缺,“为小微企业”句缺少主语;B搭配不当,“呼唤”与“环境”“氛围”不能搭配;D句式混乱,可以去掉“的基本内容”,不合逻辑,“天然石”包含“玉石”。)5.阅读下面的小诗,在横线上补写符合语境的句子。要求:第(1)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第(2)处和画波浪线的内容句式大致相同。(4分)

灯亮着——

在晦重的夜色里,

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

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

(1)________________。

但我并没有沉沦,

因为灯还亮着。

灯亮着——

(2)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

呵,灯何时有了鲜明的性格?

5.示例: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比喻1分,修饰语1分)它用这样火红的热情。(句式1分,内容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洧南居士传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清南居士,姓杜,名孟乾。他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邑,(因为)该邑位于洧水的南边,所以(杜孟乾)用“洧南居士”作为自己的号。曾祖父杜清,用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经历;祖父杜璿,获赠户部主事一职;父亲杜绍,是进士,官为户部主事。居士年轻是诸生时,已有名气,这一年正值大比(补充:大比,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督学评定他的文章为第一名,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位他为第四名,当时户部可以举荐他,有人说:“这孩子不想排名在他父亲前面。”(耽误)时间久了,最终没有考中。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贡入太学(补充:“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着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居士)一定有(优秀的)后人”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蹭讟者鲜矣。

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向他取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补充:宿留,常见有三个解释,1.停留,等待;2.谓存之于心;3.谓使宿卫﹑滞留),都尊敬佩服他,但是对他怨恨的人却很少。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訾省:1,谓计算、察核财物;2,计虑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辨治:1.谓区分等级而治之。2.辨别治绩﹐考察治绩)吗?

杜化中深深的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户部乃次居四次:次序

B.却礼币之赠却:拒绝

C.丁内艰,服阕阕:终了

D.收恤姻党,字孤寡字:抚养

6.A(排定次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届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弟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7.B(到巩昌任职的是洧南居士而不是他的孙子)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3分)

(1)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4分)

(2)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

(3)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3分)

(3)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张仲素

阴碛①茫茫塞草用,桔槔烽上暮烟飞。

交河北望天连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边上闻笳

杜牧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②十九年。

【注】①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寒冷,故称②争禁:怎么经受得起。

(1)张诗一二两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反映了边塞什么样的特点?(3分)

9.(1)通过视觉,一静一动写茫茫的沙漠、枯黄的衰草以及飘动的暮烟。(2分)反映了边塞的苍茫、荒凉。(1分)

(2)“游人一听头堪白”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2)夸张。(1分)突出了笳声的凄怆,写出戍边之人生活的悲苦。(2分)

(3)两首诗都运用了苏武这一典故,但作用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3)张诗流露了对苏武忠义的敬佩之情,赞扬(激发)戍边将士忠贞爱国;杜诗通过感叹苏武当年的艰辛不易,映衬边地生活的艰苦。(每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5)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淡红深碧挂长竿

车前子

什么地方没有缸?石门的缸让我有印象。以致我觉得石门就是一只缸,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丰子恺故居这一只缸里,我第一次去,装满黄酒,“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这两句诗如果没记错,是王安石写给妹妹的绝妙好词;第二次去,相隔不到五六年,故居对面音山绿更多,我却觉得这只缸里装满掺了水的黄酒,味道不对了。

笫—次去,那天黄昏,我从丰子恺故居出来,黑漆漆的门发出摇橹一般声响,在我身后摇上。石门像码头的话,码头上没几个人,形体黯淡且痩。抽烟的;咳嗽的;一边抽烟一边咳嗽的;帽子下警觉的神色;老头;老头。我在石门镇上瞎转,走进供销社,瓶子里装着红红绿绿的硬块,我知道这是糖。肥皂。套鞋。柜台里还有连环画,是营业员自己的读物。

第一次去丰子恺故居,许多房间都没开放。我觉得好,有想象。想象丰子恺在这间房里喝酒,在那间房里读书,或者干一点不可以给我们看见的事。这多好。后来再去,修葺一新,房间全都打开了,成了展览馆:到处挂着复制品。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是丰子恺代孙子或者孙女“捉刀”,画了一个红小兵在听半导体收音机,图画老师在上面打了个分:“良”。想象丰子恺的孙子孙女回家,缠着爷爷不放,说

画画作弊,让你代笔了,结果还是没得到“优”。早知道自己画了,也不用老忐忑不安的,怕被图画老师发现。于是他们上前,啪,啪,啪,揪下丰子恺三根胡须——为什么是三根?他们要去玩三毛流浪记。一个丰子恺,一个画《三毛流浪记》的张乐平,中国这两个艺术家,对孩子是真有体会的。

丰子恺故居外有一块空地,临河地方萧散,连野草也懒得从泥地爬出。这是一块泥地,颜色较深,一直潮湿没干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它的尺寸大概有我读过的小学的操场那么大小。在这个“操场”上,却只有三只缸。一只缸独自站立,在那里练习立正;两只缸套在一起,在那里练习叠罗汉。

这三只缸是何用途,打听颇费周折。问了几个经过我身边的当地人,他们瞧瞧我,咕哝一句,立定两脚,陪我一起看。有个人还走上前去,敲敲一只缸,回过身来瞧瞧我,再敲敲另一只缸,最后回到我身边,继续陪我看。

其实我在打听这三只缸用途的时候,已经认定它们是染缸。即使它们本来是米缸、酒缸、水缸,或者是从陕北长途跋涉而来的酸菜缸,我还是认定它们是染缸。从书本上看来,丰子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放在民国二三流小说里,他就是一个怀着理想去日本求学的染坊店小开:梳着分头,抹着发油,戴着金丝边眼挽,一身输永西装,皮鞋却怎么也穿不惯,常常穿的还是黑布鞋。我头脑里真想象不出当初丰子恺东渡日本之际的形象,丰子恺在我的生活里,是没有少年,也没有青年的。他是从中年开始的,渐渐须发皆白。

范成大有句诗“淡红深碧挂长竿”,说的是染布的小贩沿街叫卖的情景。这句诗用来说染坊店也是传神的:染过的布有淡红的有深碧的,都挂在长竿上晒着,在太阳里闪着特别的光。这句诗用来说丰子恺的绘画也是贴切的,丰子恺画中的色彩极其鲜艳,他是在染坊店玩大长大的,淡红深碧,耳濡目染。

夕阳独红,大家普蓝。淡红深碧挂长竿,底下坐着个丰子恺。

三只缸,排成队,在石门镇上跑起来,咕咙咚,掉下水,呼噜呼噜沉没了。

(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好花好天》,有删改)

11.作者两次去丰子恺故居,第一次感觉故居“缸”里“装满黄酒”,第二次却感觉“缸”里“装满掺了水的黄酒”,作者为何有这样不同的感受?(4分)

11.第一次去,故居本真模样,原汁原味,给人丰富的想象。第二次去,故居修葺一新,未能保持原有风貌。(每层2分)

12.第四段(“有一件事……是真有体会的”)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12.虚写和实写结合,实写事件本身和画面内容,虚写想象中孙子孙女回家后的情形;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小孩子的语言、动作,侧面表现丰子恺的慈祥仁厚;叙议结合,以记叙和形象的描写为主,铺以简洁的感慨议论。(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13.文中先后两次引用宋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6分)

13.引用王诗突出丰子恺故居普通寻常,让人感到亲切,并巧妙暗示了参观的时间;引用范诗,点出了染坊店的特色,增加了生活气息,交代了丰子恺绘画色鲜艳的渊源;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加浓了诗意氛围。(每点2分)

14.文章开头说“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结合全文内容探究这句话的探刻意蕴。(6分)

14.丰子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染缸染出好布,故土故居”染“出丰子恺;故居如缸,淡红深碧,丰子恺耳濡目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缸”是丰子恺的成长环境,故居熏染了他的做人品格;丰子恺从故居走出,无论他到哪里,都会带着故乡的色彩和文化印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历史应该记住谁

王兆贵

(1)人们通常把那些为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称为英雄。他们出类拔萃,是民族脊梁,大众楷模,人中精英。有许多英雄人物都有过失败的记录,有的结局还很悲凉,但这并不影响后世将他们视为英雄。滑铁卢战役的赢家是联军统帅威灵顿,但到滑铁卢镇参观的人,瞻仰的却是失败者拿破仑,没人去理会威灵顿。再如,人们提及麦城时,首先想到关羽,那个战胜关羽的吕蒙却被忽略了。

(2)为何会出现“不以成败论英雄”这种非常规的历史观呢?历史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当它被还原为文化记忆时,往往会因见识不同而有所选择和补遗,甚至曲解和编造。经过时间长河的冲刷和积淀,思想潮流的碰撞和修正,民间流传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己不再是原初史料,而是集体无意识的公共作品。因此,提出“历史应该记住谁”,就不再是简单逻辑所能求证的“解”。人们之所以不用成败作为论定英雄的唯一标准、终极标准,不单是情感偏向问题,而是价值认同问题。

(3)拿破仑一生指挥过60多场战役,比亚历山大、西泽、汉尼拔、苏沃洛夫这些名将所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滑铁卢一役一败涂地,并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更为高大”。后来的事实,印证了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提到的这些话。

(4)称得上英雄豪杰的人,其业绩可以不昭彰,但人格一定是高尚的。他们通常以坚贞的气节、刚毅的血性、不屈的斗志、无私的奉献而著称。荆轲失败了,但他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就像他朗吟的《易水歌》那样,传为千古绝唱。李广出击匈奴,屡战败北,死后未获封侯,但在人们心目中,他仍然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不仅霸业未成,而且输得很惨。一曲垓下之歌,回肠荡气,长使英雄泪满襟。项羽尽管偏执自大,蛮横暴戾,但因他光明磊落,率直坦荡,向来为世人推崇。当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为世人所敬仰时,即便其最后结局是失败的,也不会动摇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5)在中国,正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三国争雄,刘备尽管未能胜出,但因沾了汉室宗亲的光,身后享有“英雄之器”的盛誉。曹操尽管胜利了,但因有篡位之嫌,身后背有“乱世奸雄”的恶名。其实,曹操不论在军事、政治还是文学上都卓有建树,鲁迅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6)再高大的英雄人物,也不可能完美无瑕,英雄之过乃白璧微瑕,难掩其丰功伟绩。林则徐在中英商贸关系的处理上和对英军发动战争报复的判断上,均有不当之处,并导致清廷误判。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林则徐的历史功绩,说他不是民族英雄。再者,对英雄人物是非功过的论定,并不存在终极标准,时代背景不同,审视角度不同,答案也不相同。比如说,将相中的袁崇焕、曾国藩、李鸿章,帝王中的贏政、雍正,以及介于帝王将相之间的曹操,历来毁誉参半,说法不一。

(选自2014年4月19曰《光明日报》,有删改)

15.简要概括“文化记忆”具有怎样的特征。(6分)

15.加进了主观因素;属于集体无意识的创作;与历史真相不完全一致。(每层2分)16.第(3)自然段在论述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16.选用拿破仑虽然失败但形象却更高大的典型事例,和下文内容一起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价值认同是论定英雄的重要标准的观点,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选用典型事例2分,概括论点2分,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2分)

17.请结合全文,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怎样的历史观。(6分)

17.不能仅仅以成败论英雄;要重视对历史人物人格的权衡;要正确看待历史人物的功绩与过错;要摆脱传统偏见的束缚和影响;对英雄人物的论定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答对2点2分,3点4分,4点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只见过麻雀,听到麻雀的叫声便觉动听。后来村里来了乌鸦,它一叫,村人便十分惊奇:乌鸦的叫声多特别啊!后来村里又飞来了百灵,百灵的叫声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渐渐地,人们无法容忍乌鸦的叫声了,他们驱赶了乌鸦。后来又赶走了麻雀。村人们就只听到百灵的声音了。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⑥不少于800字。

2014届高三盐城三模作文审题与立意(好题欣赏)

本次作文的特点是审题难度小,写出新意难。

从麻雀与乌鸦角度:过时事物的代表。它们曾经被村人喜爱,又因为有新奇的声音而被厌弃。可从两个方向立意:一是常叫常新方能留住人心,时髦的事物大多是短寿的。二是做回自己,不因为村人不喜欢而改变自己,在众多鸟声中唱响自己。

从百灵鸟的角度:新奇事物的代表,靠实力与魅力赢得人们的喜爱,物竞天择,它的存在而使麻雀与乌鸦失去了生存空间,但这不是百灵的错。但我们要想到它就是下一个麻雀与乌鸦,如果有了画眉鸟,它就会被赶走,所以人们喜爱的是新奇不是百灵。从麻雀、乌鸦与百灵鸟的角度:个性的独特构成多元丰富的世界。每一种鸟都是有歌唱的自由。百鸟和鸣才异彩纷呈。红花有绿叶的衬托会更鲜艳。阳春白雪并不排斥下里巴人。生活并不是一张黑白相片。

从村人的角度:不要喜新厌旧,追求新旧共存,人类不是自然的裁判,给每一种鸟表现的机会,只让百灵歌唱太单调,合唱才波澜壮阔。追求新事物才会有新体验。尊重每一种声

音,包容每一种“异己”的歌唱,世界因为丰富而异彩纷呈。

从综合的角度:这是寓言性材料,审题时要注意寓言的特点:以物寓人,讽刺某种社

会现象。本则寓言讽刺了村人一味追求新奇(时尚、时髦)而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单调乏味之中的偏执行为。其实,麻雀与乌鸦所代表的过时的事物,沉淀下来也可能成为美妙的回忆、甚至成为经典。我们如何在经典与时尚中寻找平衡?麻雀与乌鸦的歌声是下里巴人,百灵的歌声是阳春白雪,我们是否需要下里巴人?村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态度是否值得赞赏(接纳成就伟大)?生活中麻雀与乌鸦的歌声有哪些?生活中只让百灵歌唱的现象有哪些?现实生活中村人自食其果的行为有哪些?由这些问题展开,我们可以选择这些题材来写:古镇与都市(城市建设、拆迁),听取不同意见,罢黜与争鸣,兼听与偏信,书信与电邮,单调与丰富,主体与衬托,多元与独尊,宽容与拒绝,土语与官话,??

【好题欣赏】

1.“好声音”节目裹挟了谁?

2.多元成就缤纷

3.有不同才有大同

4.留得乌鸦衬百灵

5.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

6.别逼我说普通话

7.家乡话与普通话

8.古街变高楼

9.老城只有新楼

10.留得残荷听雨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