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Ⅲ)

【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归纳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2.结合实践,简述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分离定律的应用

1.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

2.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及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

(1)应用于育种实践

在杂交育种中,首先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性状的遗传表现选择符合需要的杂种后代;再经过有目的的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品种。

(2)应用于医学实践

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常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

人类的多指(如六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某女为多指患者,为防止生育多指患病孩子,婚前她做了第六指切除手术,此手术能否达到目的?为什么?

答案不能达到目的。多指受基因控制,该患者虽然做了手术,但无法改变她的基因型,即她所产生的卵细胞仍可能带有多指基因(A),该基因一旦传给子代,孩子将患有多指。

二、分离定律的强化理解

1.分析

2.归纳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受精时,F1的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①配子的结合方式:4种。

②F2的基因型:3种,分别为AA、Aa、aa,其比例为1∶2∶1。

③F2的表现型:2种,分别为紫花、白花,其比例为3∶1。

3.填写六种交配方式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

亲本

子代基因型及比

子代表现型及比

AA×A

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续表

Aa×A

a

AA∶Aa∶aa=

1∶2∶1

显性∶隐性=

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

1∶1

aa×aa aa 全为隐性

判断正误

(1)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4)鉴定一只灰色兔是否是纯合子常用测交。()

(5)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系的纯度用测交。() 答案(1)√(2)√(3)×(4)√(5)×

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性状的判定

(1)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杂交法:

不同性状的

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

一种性状?

子代所出现的性

状为显性性状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的

亲本杂交?子代出现

性状分离?

子代所出现的新

性状为隐性性状

(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

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

比为3∶1 ?

分离比为3的性

状为显性性状

豌豆花的位置有顶生和腋生两种类型,现有多株顶生和腋生豌豆。

(1)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顶生和腋生的显隐性?

答案可以用顶生豌豆和腋生豌豆杂交,如果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如果子代两种性状都有,可以再用顶生和腋生豌豆分别自交,如果出现性状分离的则为显性性状。

(2)如果顶生为显性,如何判断一顶生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答案①自交法:让该顶生豌豆自交,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该顶生豌豆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

②杂交法:让该顶生豌豆与腋生豌豆杂交,如果子代全部为顶生豌豆,则该顶生豌豆为纯合子;如果子代中既有顶生豌豆也有腋生豌豆,则该顶生豌豆为杂合子。

1.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基因型为aa

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问题导析】

(1)识图: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白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

(2)推断亲本及子代基因型:F1白果为杂合子Aa,F1黄果为纯合子aa,故F2中黄果基因型为aa,亲本白果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a。

答案 D

【一题多变】

下表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实验结果,根据组合________能判断出显性花色的类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亲本表现型

紫花白花

一紫花×白花405 411

二紫花×白花807 0

三紫花×紫花 1 240 413

答案

解析组合二可根据杂交判断法,组合三可根据自交判断法或分离比法。

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定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性状):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结果

分析

?

?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

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

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性状):

待测个体自交――→

结果

分析

?

?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

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

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便。

(1)如果子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亲本是否一定都是纯合子?

答案不一定,如AA×Aa。

(2)判断: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A.×B.√C.×D.×

2.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问题导析】

(1)设计自交或杂交实验都可以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

(3)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若让其自交则不需做任何操作,简便易行。

答案 C 【一题多变】

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简便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交 测交

3.分离定律中的推断问题(以A 、a 为例) 类型:

亲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正推类问题逆推类问题子代基因型、

表现型及比例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该种题型需要牢记以下六种交配方式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然后对号入座即可。

亲本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 ×AA AA 全为显性 AA ×Aa AA ∶Aa =1∶1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1∶2∶1 显性∶隐性=3∶1 Aa ×aa Aa ∶aa =1∶1

显性∶隐性=1∶1

aa ×aa

aa

全为隐性 (2)①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

F 1

???

显性∶隐性=3∶1?亲本:Aa ×Aa

显性∶隐性=1∶1?亲本:Aa ×aa 全为显性?亲本:AA ×A_或aa 全为隐性?亲本:aa ×aa

②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 ,基因只能来自父母双方,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 基因。

③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显性性状基因型可用A_来表

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

科学家发现了一只罕见的白色雄猴(由隐性基因a控制),请你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以较快地让这只白色雄猴繁殖成一群白色猴。

答案先让这只白色雄猴与多只常色雌猴交配,再让F1中所有的雌猴与白色雄猴交配。因F1雌猴一定含有a基因,因此F1雌猴与白色雄猴交配,子代一定会产生白猴。这样就会很快繁殖出一群白猴。

3.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基因B和b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该男孩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导析】

(1)双亲均为双眼皮,而孩子却为单眼皮,由此判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双亲的基因型为B_。

(2)孩子是单眼皮,根据隐性纯合可判断为bb,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所以双亲均为杂合子。

答案bb Bb Bb

【一题多变】

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实验中,后代有1

2的矮茎,则其亲本

的基因型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答案 D

4.遗传概率的计算

(1)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某性状或基因组合数/总组合数。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

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一批基因型AA 与Aa 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

(1)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 、Aa 、aa 的数量之比为多少?

答案 7∶6∶3。由题干分析,14AA 与3

4Aa 的豌豆分别自交,前者后代全为AA ,后者AA 、Aa 、aa 的比值为1∶2∶1,因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 、Aa 、aa 的数量之比为(14+34×14)∶34×12∶34×1

4=7∶6∶3。

(2)若将子代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AA 个体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 1732。因为子代所有的个体及其比值为7AA ∶6Aa ∶3aa ,其中AA 占716,Aa 占38,则自交后代AA 的个体占716+38×14=1732。

(3)若取出子代中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让其自交,后代中显性和隐性个体的比值为多少?

答案 23∶3。子代中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及其比值为7AA ∶6Aa ,让其自交,则Aa 的个体产生的后代会出现隐性性状,其比例为613×14=3

26,因此后代中显性和隐性个体的比值为23∶3。

4.两只白羊生了两只白羊和一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多少?(设用A 、a 表示相关基因) 【问题导析】

(1)两只白羊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黑色为隐性性状,双亲均为杂合子,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 。

(2)子代白羊的基因型为AA 或Aa ,黑羊的基因型为aa 。 答案 34

解析 两只白羊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黑色为隐性性状,双亲均为杂合子,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 ,子代白羊的基因型为AA 或Aa ,黑羊的基

因型为aa 。

方法一:用分离比直接推出

Aa ×Aa →AA ∶Aa ∶aa =1∶2∶1,后代为白色的概率为3

4。 方法二: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Aa 亲本产生A 、a 配子的概率都是1

2,则 ①后代为AA 的概率=12×12=1

4;

②后代为Aa 的概率=A(卵细胞)概率×a(精子)概率+ a(卵细胞)概率×A(精子)概率=12×12+12×12=12; 所以,后代是白色的概率是3

4。 【一题多变】

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 .一定是黑色的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 B

解析 因羊的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三只小羊是白羊,生第4只小羊也是生白色的可能性大。因为两种杂合的白羊交配,从理论上看这对亲本生出的小羊白(1显纯+2显杂)∶黑(隐纯)=3∶1。 二、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产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应用于育种实践

杂交育种的一般流程:父本( ♂)、母本(♀)间行种植→母本去雄→人工授粉→套袋隔离→培养管理→F 1代杂交种→F 1自交→从F 2中选择需要的品种。 (1)若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2)若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F 2中的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杂合子,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但人们发现杂合子Aa 连续自交,第n 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所占比例

12n 1-12n 12-12n +1 12-12n +1

(1)根据上表比例,试作出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 答案

(2)根据坐标曲线图可知,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________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最终接近于1,且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由此,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合人们要求的个体,可进行________,直到性状________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答案 纯合子 连续自交 不再发生分离

1.具有一对基因的杂合子个体,至少连续自交几代后纯合子的比例才可达95%以上( )

A .3

B .4

C .5

D .6 【问题导析】

根据乘法原理:Aa 的杂合子自交n 次,其后代杂合子的比例为1

2n ,纯合子的比例为1-1

2n ≥95%。 答案 C 【一题多变】

已知小麦高秆是显性性状。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 1,淘汰其中矮秆植株后,再自交得F 2,从理论上计算,F 2中矮秆植株占总数的( ) A.14 B.16 C.18 D.116 答案 B

解析 设高秆基因为A ,矮秆基因为a 。由题意知F 1体细胞基因型及比例为:

AA ∶Aa ∶aa =1∶2∶1。淘汰矮秆小麦后13 AA 和2

3 Aa ,再让F 1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相交),F 2中矮秆植株占总数的23×14=1

6。 2.应用于医学实践

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常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的遗传病,有些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有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

(1)根据性状分离现象,判定某些遗传病的显隐性关系。

如图甲,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则该病肯定是显性遗传病;如图乙,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则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2)预期后代中患病的概率:根据分离定律中概率的求解方法,可以预期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概率,为预防该遗传病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对夫妇的肤色均正常,且他们双亲的肤色也都正常,并且都有一患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育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此类题可分三步进行:

①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分析可推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 的概率均为23, AA 的概率均为13。

②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 ,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为1

4(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 或有一方的基因型为AA 时,后代均不可能患病)。

③最后将该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 的概率与该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 情况下生育白化病患者的概率相乘,其乘积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即为23×23×14=19。

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男孩和一个正常女孩,他们再生一个白化病小孩的概率为________。 【问题导析】

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男孩和一个正常女孩,可知父母双方的基因型都为Aa ,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 =1∶2∶1。 答案 14 【一题多变】

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A.12 B.23 C.14 D.16 答案 D

解析 表现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aa),则男方的基因型应为Aa ,女方的弟弟是白化病(aa),则可推知女方的双亲的基因型为Aa ×Aa ,生出女方正常的基因型为13AA 或23Aa 。则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

6。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 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 1表现出来的性状 答案 C

2.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 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 A.18 B.78 C.716 D.916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杂合子自交n 代后的杂合子概率为1

2n ,纯合子(AA +aa)的概率为1-12n 。推知F 3中杂合子的概率的18,则纯合子的概率为78

3.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 B

解析 兔子能够生育多次,可以利用测交鉴别是否纯合;小麦自交可以自然进行,若为杂合子,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很容易鉴别,若测交需要人为操作,显然自交比测交方案更好;由于纯合子自交能稳定遗传,杂合子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利用连续自交的方式,使得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少,以提高水稻、小麦、豌豆等植物的纯合度;要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利用不同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4.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A .25%

B .12.5%

C .32.5%

D .75% 答案 A

解析 设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为A 与a 。因为夫妇均为杂合子,由此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 ,那么后代出现aa 的概率为1

4,即25%。

5.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子兔。请回答:

(1)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并用符号B和b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子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鉴别丙兔是纯种还是杂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黑毛(B)对褐毛(b)是显性(2)甲:BB,乙:Bb,丁:bb(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为黑毛子兔,则丙的基因型为BB(纯种);若后代出现褐毛子兔,则丙的基因型为Bb(杂种)

解析(1)由甲黑毛×丁褐毛→全为黑毛子兔,得知黑毛为显性性状,褐毛为隐性性状,且甲为显性纯合,丁为隐性。(2)用B、b表示,则甲的基因型为BB,丁的基因型为bb;乙黑毛×丁褐毛→有褐毛子兔,得知乙的基因型为Bb。(3)丙为黑毛,故其基因型为BB或Bb,且为雄性。用杂交法来判断其显隐性,丙×乙→观察后代毛色,从而加以分析判断,若子代全为黑色则丙为纯种,反之,丙为杂种。

【基础巩固】

1.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哪项最为简便易行()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自交,乙自交

答案 D

解析小麦抗锈病为显性,要判断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但

若要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自交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2.豌豆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用圆粒与皱粒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圆、皱粒豌豆,再将得到的全部种子播种后授以皱粒的花粉,则第二次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 )

A .RR ×rr

B .Rr ×Rr

C .Rr ×rr 、rr ×rr

D .Rr ×Rr 、rr ×rr 答案 C

解析 圆粒与皱粒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圆粒与皱粒,说明双亲的基因型为Rr ×rr ,后代的基因型为Rr ∶rr =1∶1。对这些后代全部授以皱粒花粉,即杂交组合为Rr ×rr 、rr ×rr 。

3.纯合的黄色(YY)豌豆与绿色(yy)豌豆杂交得F 1,F 1自交,选取F 1所结的黄色种子全部种下,植物长成后,自然状态下受粉,则这些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是( )

A .1∶1

B .3∶1

C .5∶1

D .6∶1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可知,F 1所结的黄色种子基因型有两种:YY 、Yy ,在黄色子粒中分别占13、23,自交子代应是13(YY ×YY)+23(Yy ×Yy)=13YY +23(14YY +12Yy +14yy)=12YY +13Yy +16yy 。即Y_∶yy =56∶1

6=5∶1。

4.人的前额V 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如图)。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 形发尖。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孩子的概率是( )

A.14

B.12

C.116

D.18 答案 A

解析 由约翰为平发际,其父母都是V 形发尖可知,V 形发尖对平发际为显性,且其父母均为杂合子,所以生平发际孩子的概率为1

4。

5.将基因型为Aa 的豌豆连续自交,

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制得如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 .a 曲线可代表自交n 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 .b 曲线可代表自交n 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 .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 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 .c 曲线可代表自交n 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答案 C

解析 杂合子Aa 连续自交n 代后,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12n ,纯合子AA

和aa 所占比例相同,为[1-? ????12n

]/2,可知图中a 曲线表示纯合子所占比例,b 曲

线表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c 曲线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6.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认为( )

A .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B .甲瓶中果蝇为乙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C .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杂合子

D .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答案 D

解析 让乙瓶中全部灰身果蝇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乙瓶中的灰身果蝇为纯合子。甲瓶中果蝇为杂交得到的杂合子,即乙瓶中果蝇是甲瓶中果蝇的亲本。

7.人类多指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亲代之一的基因型为AA ,其子女均患多指 B .只要亲代之一含有A 基因,其子女都有可能出现多指 C .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 ,其子女均患多指

D .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 ,其子女患多指的概率是3

4 答案 C

解析 多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因此双亲一方的基因型为AA 时,子女均患多指。双亲一方只要含有A 基因,其后代就有患多指的可能性。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 时,子女患多指的概率是3

4。 【巩固提升】

8.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那么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子比例关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杂合子连续自交,随自交代数的增加,纯合子比例关系为[1-(1

2)n ],比值越来越接近1,但永远达不到1。

9.已知豌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欲知一株紫花豌豆的基因型,最简便的办法是( )

A .让它与另一株纯种紫花豌豆杂交

B .让它与另一株杂种紫花豌豆杂交

C .让它与另一株白花豌豆杂交

D .让它进行闭花受粉 答案 D

解析 检测此株紫花豌豆的基因型,测交和自交都能鉴定,但豌豆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用自交可略去人工异花授粉的繁杂程序,简便易行。

10.在人类中,惯用右手(R)对惯用左手(r)为显性遗传。有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男孩和一个惯用右手的女孩,若该女孩与一个惯用左手的男

人结婚,生一个惯用左手的孩子的概率是( ) A.12 B.13 C.23 D.14 答案 B

解析 该夫妇的基因型为Rr ,其惯用右手的女孩的基因型为RR ? ????13、Rr ? ????

23。该

女孩与一个惯用左手的男人结婚,生一个惯用左手孩子的概率为23Rr ×rr →23×1

2×1=13。

11.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B 、b 控制)。有下列三组交配组合,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 (2)表中亲本的基因型最可能依次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属于纯合子的有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第②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①③ 黑色 黄色 (2)bb Bb Bb BB 甲和丁 (3)1

2

解析 根据交配组合①可判断出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具有相同性状的双亲交配,产生的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新出现的不同于双亲的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且双亲均为杂合子,即丙、乙的基因型均为Bb 。组合③中,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后代全为一种性状(黑色),可判断出黑色是显性性状,则甲和丁的基因型分别是bb 、BB 。交配组合②中bb(甲)×Bb(乙)→Bb(黑色)、bb(黄色),可见黄色个体为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而黑色个体为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12.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年级为单位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双亲全为双

眼皮

双亲只

有一位

双眼皮

双亲全为

单眼皮

双眼皮120 120 0

单眼皮74 112

子代全部

是单眼皮

(1)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婚配调查,可判断眼睑形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如图,试推测3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单眼皮

(2)第一组:AA×AA、AA×Aa、Aa×Aa第二组:AA×aa、Aa×aa第三组:aa×aa

(3)

1

3

解析(1)三组亲本中,第三组子代表现一致,第二组亲子代均有两种表现型,这两组均无法用于推判。第一组双亲表现一致,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2)在各婚配组合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一定是aa。第一组表现型相同的双亲的婚配组合可能是AA×AA、AA×Aa、Aa×Aa,因此后代并未出现3∶1的分离比。

同理可推知第二组婚配组合有:AA ×aa 、Aa ×aa ,第三组为aa ×aa 。(3)由系谱图可见,双亲1号和2号均为双眼皮,而女儿5号为单眼皮,则1号、2号基因型为Aa,5号基因型为aa,4号基因型为13AA 或2

3Aa,4号与3号生一个单眼皮孩子几率为23×12=13,生一个双眼皮男孩几率为? ?

???1-13×12=13。

【走进高考】

13.(2014·海南卷,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 .抗病株×感病株 B .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 .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答案 B

解析 依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B 正确。 14.(北京卷,29)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康贝尔鸭♀×金定鸭

金定鸭♀×康贝尔鸭

第1组

的F 1自交

第2组

的F 1自交

第2组的F 1♀×康贝尔鸭

后代所产蛋(颜 色及数目)

青色(枚) 26 178

7 628

2 940

2 730

1 754

白色(枚)

109

58

1 050

918

1648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合子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

高中生物---学考复习默写11-基因的分离定律

课时默写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相关概念 1.性状类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和的现象。2.基因类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显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隐性基因:决定的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相同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的两个基因。 3.个体类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4.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可判断显隐性。 自交:是指来自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可判断基因型、显隐性、提高纯合子比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测交:让F1与杂交;可判断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 (1)豌豆是植物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结果可靠容易分析;(2)具有的性状。 2.先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在研究相对性状的遗传(从简单到复杂)。 3.应用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即严密的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母本(花蕾期)隔离人工再隔离 2.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过程说明 P(亲本) 高茎×矮茎①P具有性状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必考专题二 遗传规律 第6讲 分离定律学案

第6讲分离定律 [考试要求]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b/b)。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验证(b/b)。3.分离定律的实质(b/b)。4.显性的相对性(a/a)。 5.分离定律的应用(c/c)。 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c/c)。 7.杂交实验的设计(/c)。 1.(2018·浙江4月选考)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I A与I 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答案 C 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解析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应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去雄,A错误;完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F1自交,其F2中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出现白花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错误;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正确。 答案 D 3.(2015·10月浙江选考卷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解析杂合豌豆表现为紫花,说明豌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杂合紫花豌豆的基因型设为Aa,则白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Aa×aa→1Aa∶1aa,故子代表现型为1紫花∶1白花。 答案 C 1.正误判断 (1)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开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2)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子代均表现红眼。(×) (3)杂合紫花豌豆测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4)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必要条件。(×) (5)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和比例。(×) (6)“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2.填充表格 解决分离定律问题的6把钥匙(A基因对a基因完全显性) 亲本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AA AA ①② 全部表现显性 ③④ ⑤⑥显性∶隐性=3∶1 ⑦⑧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部表现隐性 提示①AA×Aa②AA∶Aa=1∶1③AA×aa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二、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优点及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在条件和时间等方面不具备,就用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3.实验方法与步骤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

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 的雄配子。 (1)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2)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4)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记录并填入上表。 (5)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及含有D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将计算结果填入上表中。 4.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五、自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 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3.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方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复习

基因的分离定律 1.若选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重现孟德尔的研究历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 1的性状分离比 B .假设的核心是:F1 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设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演绎并进行测交实验验证假设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 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3.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C.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 D.前者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后者采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4.在生物科学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假说,这些假说是科学家通过一定的实验后提出来的。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同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B.果蝇的眼色伴性遗传实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C.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S 型菌可能有遗传因子 D.达尔文父子的向光性实验——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传递到了苗尖下部 5.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 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⑤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 1 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 和1/4 A.③⑥B.①④ C.②⑤D.③④ 6.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⑥F1 体细胞中各基因表 达的机会相等 A .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蜜蜂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雌蜂(蜂王) 、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蜜蜂的体色中,褐 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 则F1 的体色将( ) A .全为褐色 B.褐色个体数:黑色个体数=3∶1 C.蜂王、工蜂全为褐色,雄蜂全为黑色

集体备课基因的分离定律

集体备课: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一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I) 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A.GG×gg C.Gg×Gg B.GG×Gg D.gg×gg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4.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1 B.F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1 C.F自交后得F,F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122 D.F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2 5.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6.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7.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B.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 8.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 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A.0B.25%C.50%D.75% 9.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产生配子的比为1∶1 21 C.F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2 10.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练习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遗传的基本规律检测题 命题人: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宋春霞 一、选择题: 1、美与丑、聪明与愚蠢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一个美女对萧伯纳说:如果我们结婚,生 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萧伯纳却说:如果生的孩子像你一样愚蠢,像我一样丑,那该怎么办呢?下列关于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美女和萧伯纳都运用了自由组合定律 B.美女和萧伯纳都只看到了自由组合的一个方面 C.除了上述的情况外,他们还可能生出“美+愚蠢”和“丑+聪明”的后代 D.控制美与丑、聪明与愚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蝴蝶的体色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而雌的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棒 型触角没有性别限制,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形触角(a)或正常类型(A)。据下面杂交试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是() A. Ccaa(父)× CcAa(母) https://www.doczj.com/doc/c314143508.html,Aa(父)× CcAa(母) https://www.doczj.com/doc/c314143508.html,AA(父)× CCaa(母) https://www.doczj.com/doc/c314143508.html,AA(父)× Ccaa(母) 3、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 立遗传。先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

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4、豌豆子叶的黄色、圆粒种子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 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2:2:1:1 B.1:1:1:1 C.9:3:3:1 D.3:1:3:1 5、以基因型为Aa的水蜜桃为接穗,嫁接到相同基因型的水蜜桃砧木上,所结水蜜桃果肉 基因型是杂合体的几率为() A.0 B. 25% C.50% D.100% 6、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的下 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 ) 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性母细胞⑤肌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①②⑥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7、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 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2天-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 ????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 1代全为高茎,,F 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 ? ①F 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②F 2代中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 ? ①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 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 2代中出现了矮茎②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③相对性状可能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性之分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 显性与隐性之分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 将F 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 ???? 实验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0∶34约为1∶1

? ????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 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 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下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 和a 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设计实验,判断显隐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 较 纯合子 杂合子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课题背景】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二、【知识准备】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DD DD 全显 (2)dd ×dd dd 全隐 (3)DD ×dd Dd 全显 (4)Dd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 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即Bb×Bb→3B ︰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即Bb×bb→1Bb︰1bb。

基因分离定律归类习题有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 一基础概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狗的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 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选用豌豆原因】 4.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 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 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 A 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 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花粉涂在去雌蕊柱头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 ②④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 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F2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8、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9.有关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的分离 B.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10.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 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1:1 B、都是隐性个体 C、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 D、都是显性个体 【显隐性判断及基因型判断测交性状分离】 11.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 A 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 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 C 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D 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12.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 D不能说明问题 13.大豆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四组杂交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1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 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 A EE×ee B EE×Ee C EE×EE D Ee×Ee 15.绵羊的白毛(W)对黑毛(w)为显性,一只白毛绵羊与一只黑毛绵羊杂交, 生了6只小羊,其中3白3黑,这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可能性最大的是()

经典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1.(2016·深圳调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 答案 C 2.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 C.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 D.从该黑色公兔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解析鉴定显性表现型动物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如果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 答案 C 3.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 A.雌A∶雄a=1∶1 .雌A∶雄a=3∶1 C.雄A∶雄a=3∶1 .雌A∶雌a=1∶1 解析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Aa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各有A、a两种,并且两种雄(或雌)配子的数量相等。 答案 D 4.(2016·山东日照调研)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中后代无性状分离现象;②中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条件。 答案 D 5.(经典题)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TT B.Tt C.tt D.TT或Tt (短尾鼠)∶tt(正常尾鼠)=2∶1,解析由题干可知,Tt(短尾鼠)×Tt(短尾鼠)→T - 又因短尾鼠×tt(正常尾鼠)→正常尾鼠∶短尾鼠=1∶1,得出存活的短尾鼠一定是杂合子(Tt),所以排除其他致死因素,则致死的小鼠一定是纯合短尾鼠。 答案 A 6.(2017·西安模拟)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将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进行测交实验(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 (1)上述实验是由________及其________两个实验构成的。 (2)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此可见,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研究分离规律的方法是________;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独立性的_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析(1)题干中的实验包括杂交实验(两纯种亲本杂交及F1自交)和测交实验。

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一

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一

————————————————————————————————作者:————————————————————————————————日期: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I) 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 A.GG×gg?B.GG×Gg C.Gg×Gg D.gg×gg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4.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5.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6.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7.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8.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75% 9.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10.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六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的内容, 是第五 章《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知识的延续,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生物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 求,我将本块重点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目标 (1)知道杂交的含义及杂交的基本方法。 (2)会写遗传学的各种基本符号。 (3)能够辨别相对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际例子。 (4)能够理解并表达等位基因的含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以及测交的概念与意 义。 (5)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 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 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 8 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 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 因, 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②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③测交实验及分析,④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的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说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情意 交流活动,所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本课题知识和第五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 但时间已过去两个月,且那部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许多学生对减数分
1

最新基因分离定律测试题

基因分离定律测试题

基因分离定律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雄性或雌性,aa B.雄性,Aa C.雌性,Aa D.雌性,aa或Aa 2、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结果如右 表,如果亲本一栏中杂交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组合Ⅱ中的 灰色雄鼠交配,子代表现为( ) 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 C.3/4是灰色 D.1/4是灰色 3、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 A.观察该黄色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 D.让其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 4、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5、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右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其神经细胞的染色体数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6、某种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 不正确的是( )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C.杂交B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杂交亲本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2/3黄色,1/3灰色杂交C 灰色×黄色1/2黄色,1/2灰色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第14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 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C.“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测交实验证明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为1∶1 2.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3.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4.人类秃发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 5.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下面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本、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08?上海生物,30)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 B ) A.1/16 B.1/8 C.1/4 D.1/2 解析 O型血儿子的基因型为ii,又根据题意可推知丈夫的基因型为IAi,妻子的基因型为IBi,他们再生一个A型血女儿的概率为 1/2IA×1/2i×1/2(♀)=1/8。 2.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D ) A.是否是纯合子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解析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 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其主要用途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由此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3.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 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绵羊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无角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1/2的基因型为Hh,如果是公羊,则表现为有角;有角的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为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HH、Hh、hh的比例为1∶2∶1,HH的表现有角,hh的表现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答案 C 4.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在F1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 ( D ) A.2/3 1/9 B.1/9 2/3 C.8/9 5/6 D.5/6 8/9 解析 F1个体中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是1/3AA、 2/3Aa,自交时,F2中A个体所占比例为1/3+2/3×3/4 =5/6;自由交配时,利用基因频率计算,F1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2/3,a为1/3,则 F2中A个体所占比例为2/3×2/3+2×2/3×1/3=8/9。 5.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 如果杂交Ⅳ中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