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心理学科普知识

三种角色心态 人际交往中的三种角色心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心态,即家长心态、成人心态和孩童心态。 有这样一个例子:三个人合伙做生意,最后赔了,甲说:"都怨你们,没有真本事,和你们合伙真是倒霉!乙说:"我觉得这次赔本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三人想法不一,劲没往一处使。二是工作上也存在一些客观阻力。"丙说:"都是我不好,我没干好工作,请你们原谅,我一定会改正,大家还是接着干吧。" 这段对话中,甲用长辈的口吻指责两位同事,显然是一种家长心态;乙非常冷静,像一个稳重、明理的成看人,属于成人心态;丙却像个小孩子,像作了错事一般,一个劲地求大家原谅,正处于孩童心态。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当中都存在着这三种角色心态。当我们处于家长心态时,心里便有"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意念。家长心态又大体分为两种:一种表现为对人刻薄,喜欢挑别人的缺点,另一种却容易对人表露情绪。一个人的家长心态属于哪种形式,是从父辈那里获得的。小时候父母爱怎样对我们,长大了我们就拥有什么样的家长心态。处于成人心态时,我们显得冷静、理智、客观,既不挑剔别人,也不会冲动任性,我们很有主见,作事有计划,临阵不慌。而处于孩童心态时,我们则表现得感情用事,做事不考虑后果,而且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影响。 几乎每个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都有过这三种心态,只是比重不一而已。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固定角色者。长期处于家长心态的人很喜欢批评别人,或提出建议强迫你接受,要不就是喜欢干涉别人的生活,把你当作小孩一样照顾。当然能长期与之相处的只能是那些"终身孩童"们。"终身孩童"是那些长期处于孩童心理的人,就算活到五六十岁,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思想行为等各方面都俨然一个小孩子。他们一般没什么主见,凡事依赖别人的时候多,常常还不肯承担责任,做事流于冲动,生活上需要别人照顾和呵护。在与人交往时,他们喜欢引人注意,赢得赞许。而长期处于成人心态的人喜欢纯逻辑思维,他们做事非常理智,很少讲感情,常被人称?quot;冷血"。他们在生活中极少幽默,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与他们相处也是件非常乏味的事。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单独发展自我的任何一种角色心态,都会使自己的性格发

关于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7), 970-97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314092351.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314092351.html,/10.12677/ap.2018.87116 A Review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tudies on Empathy Yiying Zheng Educational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n. 27th, 2018; accepted: Jul. 13th, 2018; published: Jul. 20th, 2018 Abstract Empath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of other people’s emotions and thoughts.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has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the neural basis of empathy.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empathic nerves has increase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ERP, fMRI, and PET has enabled peopl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empath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n empathy and highlights its possible future. Keywords Empath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Neural Basis 关于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 郑意颖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7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3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0日 摘要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想法和情绪的感受和理解。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为研究共情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关于共情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ERP,fMRI,PET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共情的产生机制。本文是对共情的认知神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认知神经科学知识点总结

1、认知科学——是研究智能实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园里的科学。 2、智能实体——是人类、动物和智能机的泛称。 3、研究人类智能的科学有心理学、心里语言学;研究动物智能的有动物心理学 和比较心理学;研究机器智能的科学有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学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4、神经科学是一大类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均以“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揭示各种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在各个水平上阐明其机制,以及预防、诊治神经和精神疾病患”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胚胎学。。P2。。。等。这些学科彼此渗透,互相支持,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构成当代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 5、《人治神经科学》一书的主要思想就是阐明组成脑的分子和细胞如何以其可 塑性参与脑结构与功能系统的形成,进而通过结构与功能系统映射的进化,逐渐出现了人类的意识和多层次的精神活动。 6、人治神经科学的基本理论: (1)物理符号论、信息加工学说和特征检测理论 (2)联结理论、并行分布处理和群编码理论 (3)模块论或动功能系统论 (4)基于环境的生态现实理论:认知科学家们一直把认知过程堪称是发生在每个人头脑或智能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而环境作用的观点则 认为认知决定于环境,发生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之中,而不是简单 发生在每个人的头脑之中。 (5)机能定位论:试图为每一种高级功能在脑内找到一个中枢,或一种特意的细胞。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曾以半讽刺的方式,否定了祖母 细胞是识别熟悉面孔的特意细胞。 7、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包括两大类互补的研究方法:一类是无创性脑功能(认知) 成像技术;另一类是清醒动物认知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前一类方法中又分为脑代谢功能成像和生理功能成像两种;后一类方法中包括单细胞记录、多细胞记录、多维(阵列)电极记录法和其他生理心理学方法(手术法、冷却法、药物法等)。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A)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关于科学虽然有多种定义,但总括起来不外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维度是活动倾向。 2.技术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和技能,也就是方法。 3.从最一般的角度可以将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种类型。 4.古代科学技术是指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世界各文明古国所产生的科学技术。 5.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恒星、行星、日月和异常天象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6.阴阳说和五行说构成了中国古人考察万事万物生衍变化的途径和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 7.公元2世纪罗马人托勒密完成《至大论》,系统地建立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体系。 ¥ 8.传承希腊科学文化遗产是古代阿拉伯人对科学的重要贡献。 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奏响了科学革命的序曲。 10.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和近代科学方法的创立者。 11按照狭义相对论,物体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它的长度测量值最大。 年费米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堆,标志着人类利用核能时代的开始。 年爱因斯坦提出了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揭开了现代宇宙学的序幕。 14.按照大爆炸宇宙理论,现今的宇宙大约开始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奇点”爆炸。 15.地壳是指从地表到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按照研究的类型,现代科学一般相应地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三大类。 A.应用科学; B.工程科学; C.信息科学; D.计算机科学。 2.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整体发育性;第二,();第三,自相关性。

A.整体发展性; B.自我发展性; C.内对应性; D.外对应性。 3.汉代出现的()是现存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其中叙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营造法式》; D.《数书九章》。 4.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 世纪70年代;世纪30年代;世纪20年代;世纪30年代。 世纪7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技术的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A.蒸汽;B.化工;C.自动化;D.电力。 年达尔文出版()一书系统地建立了生物进化论。 A.《生物进化论》; B.《自然选择论》; C.《物种起源》; D.《生物哲学论》。 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X射线的发现、()和电子的发现。 A.质子的发现; B.放射性的发现; C.阴极射线的发现; D.黑体辐射的发现。 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 \ A. 土星环模型; B.恒星模型; C.行星模型; D.面包葡萄干模型。 年科学家们建立起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新的物理学理论体系,即()。 A.矩阵力学; B.统计力学; C.量子力学; D.相对论力学。 10.恒星一般有三种归宿,即()、中子星和黑洞。 A.脉冲星; B.白矮星; C.红巨星; D.主序星。 三、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5分) 1.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就是技术、技术就是科学。(×) 2.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 4.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5.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浅谈心理学的科学性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浅谈心理学的科学性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张雨萱 首先我是通过《心理学导引》这本书来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的。接下来我就先对书上讲到的一些科学性做一些总结概括。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也就是说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 书上还举了两个例子帮助我们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个是“气温与攻击行为”,还有一个是“媒体影响与攻击行为”。这两个例子都体现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特征: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客观性是指科学研究要依据客观事实,遵守公认的基本程序和规范。验证性是指科学研究的结果,或依据研究所建立的客观理论,应该经得起他人的重复验证。系统性是指科学研究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地、全面地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从心理学的目标来看,科学性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心理学的目标有:1、描述:客观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呈现研究问题的有关现象。2、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3、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4、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从心理学的方法来看,心理学的研究使用的也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通常包括6个基本步骤:1、观察;2、对问题进行定义;3、提出假设;4、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5、发表研究结果;;6、建构理论。对应这些科学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有观察法、实验法、相关法、调查法和个案法。 由以上几点完全可以看出心理学的科学性。 接下来谈一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其实在学习心理学基础之后,对心理学的很多偏见都消失了,原以为心理学是个很神奇的学科。其实心理学也是一门实打实的科学,要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而并不是仅靠研究者的主观判断。 接下来就谈一谈在我心中学习心理学对大学生的作用。 学习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心理,从而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的控制我们的情绪,从而控制我们的情绪。 心理学对于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也有很好的效果,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要与人交流,好的交际能力能让我们在大学生活中活的更加轻松,更加开心,学习了心理学,我们懂得说话的方式,说话的时机,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这样使得我们的交流更加轻松,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后工作和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并且作为师范生学习心理学就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以后是要教书育人的,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心理学就是关键,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然后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其实心理学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作用。目前在这里就只谈了这几点。 综上就是心理学的科学性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1991年正式问世),以探讨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为其研究任务即研究人脑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各区及全脑如何调用以实现自身的认知活动。认知神经科学本身只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研究取向,即采用神经科学的范式来研究人类的心智。认知心理学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经历了大概四个研究阶段,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是第四个阶段,也是目前比较受追捧的研究范式。目前的阶段,从神经科学的视角解读大脑认知的功能,探讨心智和大脑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对外部世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与机制,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就是探索人类智能的起源、机制和发展过程:为什么人类会成为智慧生物,人类的心智具体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从基础科学到转换科学 1. 基础研究—大脑与心智的关系 认知神经科学家不会轻易相信身心二元论,相反,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对人类心智的基本认识就是“功能起源于结构”,“没有无生理基础的心理活动”。因此,研究者的基本任务就是找到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的基本关系,这个是最基础的。因此,可以把基础类的研究划分:心智的功能与结构;心智的起源,基因与文化;探索心智与大脑的技术与方法。

1)心智的功能与结构:大脑信息处理过程被看作不同的阶段,从感觉,知觉,到注意,记忆,情绪动机,思维决策,意识和自由意志等等。人多研究者都始于对某个信息加工过程的专研,希望能找到通往心智与大脑关系的钥匙。 2)心智的起源:基因与文化的研究。这一部分的研究更加基础,研究的层次可大可小。精细的话可以达到细胞分子水平,谈到基因与上述心智过程的关系;宏大的话可以讨论文化对大脑和心智过程的塑造。最近,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探讨了农业生产方式对心理过程的影响,这个研究也应用了很多认知心理学的范式, 3)探索心智与大脑关系的方法:基础研究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要在方法上创新,推动上述研究话题的发展。目前已近于应用的探测人脑状态的方法有:对大脑状态进行客观观察的技术, 其根本的逻辑是找相关(如单神经元细胞活动记录、EEG/ERP 脑电记录、 MRI/fMRI 大脑核磁成像与大脑功能核磁成像、MEG 大脑磁活动记录、fNIR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Pupil size 瞳孔变 化测量等);对大脑状态进行操控,以寻找大脑活动和心理行为 过程的关系,本质是找因果(如TMS 经颅磁刺激、tDCS/tACS/tRNS 经颅电刺激等)。 2.应用性研究或转换科学—服务于现实 1)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是为了发现心智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它们与大脑的关系,而临床研究就是为了研究部分人的心智发生失常,能否在掌握心智的规律后,通过特定的手段进行干预。认知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 1、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哲学层次称为安全观他是安全科学的最高理论层次,是认识论、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安全问题,向人们回答安全的本质是什么。 2、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基本科学层次是安全学他是由安全设备学、安全社会学、安全人体学、安全系统学四个分支学科组成,他们都是研究安全的基础理论,揭示安全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揭示为什么能实现安全的问题。 3、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技术科学层次是安全工程学它与基础科学的分支学科相对应,由安全设备工程学、安全社会工程学、安全人体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学四类技术科学分支学科构成,除安全系统工程学为其他三个分支学科提供科学方法外,其余三个分支学科各自都为本分支学科的工程技术层次提供理论依据,或将其工程技术成果上升到技术科学层次的高度,升华为科学理论。 4、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工程技术层次是安全工程它是直接为实现安全服务的,是进行安全设计、施工、运转、反馈及预测预报、总结、提高等一系列安全工程技术活动与方法的总称。它与技术科学的分支学科相对应,由安全设备工程、安全社会工程、安全人体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四类工程技术分支学科构成,在安全工程中的安全技术工程,按其服务对象之差异,可区分为:1)按与此配套的各种专门工程领域分为各种专门的安全工程,如电气安全工程、起重运输安全工程、受压容器安全工程、核安全技术、焊接检验技术、防尘防毒安全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辐射防护技术等。2)按不同应用领域区分为各部门安全工程或技术。例如:矿业安全工程、石油化工安全工程及建筑、交通运输、冶金、航空航天、航海等各种安全工程或技术。总之,凡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起安全保障作用的工程技术存在和需求。所以安全工程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关于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意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个别属性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分析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整体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集中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特征是过去 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意志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 需要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二、关于种类: 依据注意的对象处于个体内部和外部世界划分为内部注意、外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有无目的性及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根据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则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这些可纳入外部感觉,还有反映机体本身状态的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这些属于 内部感觉。 联觉 又叫通感;或叫感觉挪移。是指不同的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联系,彼此合作,形成统一的独创性的共同感觉。 一、根据记忆的对象、内容或映象的性质分类 形象记忆、语词或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或阶段来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的容量或广度约是7±2个组块或单位。 记的过程包括了识记和保持两种基本形式 根据识记的联系、性质分类: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并运用巳有的经验而进行的识记。 后继学习的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是倒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会对后面学习的材料的影响是前摄抑制。 保持: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被错误地再认和重现的现象。 忆包括了再认和重现(或叫再现或者回忆)两种基本形式 再认:当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重现的分类 1、无意重现与有意重现 2、直接重现与间接重现 3、追忆

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探析情绪与认知的整合关系

第26卷第1期 (201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 AL U NIVERSIT Y No.1Vol.26 (2011) 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探析情绪与认知的整合关系 郑 庆, 许远理, 瞿鸿雁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学者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以往集中在哲学和心理学范畴;而认知神经科学以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其关系,从大脑结构连通性和功能连通性角度,强调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关系,发现杏仁核、前额皮层等大脑结构是情绪与认知共同的神经基础;这些大脑结构具有 网络集线器的作用,其功能是对情绪和认知进行整合。 关键词:情绪;认知;连通性;交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11)01-0117-05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已经深深地困惑西方哲学家长达两千年之久。早期关于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研究经历了四种不同的观点:(1)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激情、欲望三者构成的,理性占主导地位,把理性与情绪比喻为 主人!奴仆的关系。(2)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这种有机体的更为高级的机能,即认知,欲望和情感;并且他认为情绪是人类高级认知与低级的纯感官欲望相结合的产物,即情绪的认知观点。(3)中世纪的哲学家认为情绪可以通过心理上的训练加以改变,原因是观念时常是情绪的根源。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认知的变化可以引起情绪的改变,即认知与情绪之间有相互作用。(4)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 情绪与认知谁为首因大辩论中,双方各自列举大量证据,结果打成了平局。随后,Lazar us从分析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观点,强调情绪与认知之间是互倚关系。 因此,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为止,关于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研究主要经历了 主!从关系、彼此独立、相互作用、互倚关系四种不同的观点[1]。这些结论主要集中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而且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情绪与认知有着不同的加工过程,各自有着不同的脑机制。因此,在冷认知为主的研究背景下西方的哲学界和科学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认为情绪与认知是相互分离的系统,它们之间很少有相互影响。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无损伤技术(如ERP、FM RI等)的广泛运用,人们开始以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为切入点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情绪与认知的传统划分是基于普遍的、明显的加工过程和表征不同,情绪与认知只是人为的区别,而非本体论的;由于大脑具有结构连通性和功能连通性,情绪与认知的神经基础不可完全分离。 一、大脑的连通性 从Broca(1824-1880)提出 功能定位的概念起,人们试图定位 情绪脑和 认知脑的区域。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同杏仁核、下丘脑、腹侧纹状体等皮层下结构属于 情绪脑,参与情绪信息的加工;而外侧前额皮层、眶额皮层等皮层结构属于 认知脑,在认知加工中起着关键作用[2]148 14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为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实验数据表明 情绪脑和 认知脑不仅相互影响,而且它们之间的整合操作对于人类适应性功能是必要的[3]。以下 收稿日期:2010 10 2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0年课题(课题编号2010-JD-015) 作者简介:郑庆(1984-),女,河南南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许远理(1960-),男,河南商城人,信阳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瞿鸿雁(1979-),女,河南商城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认知神经科学解读

认知神经科学 美国心理学家葛查尼革(M.S.Gazz0aniga)主编,1995年出版。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1991年正式问世),以探讨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为其研究任务即研究人脑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各区及全脑如何调用以实现自身的认知活动。 《认知神经科学》由170多位国际著名学者撰写。全书由11篇,92章,1400多页,百余张插图和27张彩色图组成。每章作者总结其研究领域的实验成果,概述了其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篇的篇目为: 1 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可塑性(7章),阐明机体对环境反应中的机能和结构的灵活性(flexibility)多变性(Mutability),是知觉,记忆等认知过程的重要基础。 2 神经发育和心理过程的发育(6章),介绍了一些神经生物学研究新技术,用当代脑功能成像成果来说明婴儿脑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 3 感知觉(17章)阐明单一感觉神经元的信息与主观感知觉的变化,神经元间编码和感知觉的多样性,信息加工组合及其对环境制约的关系。 4 运动系统的策略和规划(8章)从神经生物学讨论皮层运动区神经元对不同运动及其阶段的活动规律。 5 注意(8章)阐明各种感觉刺激在心理定向中的作用。 6 记忆(8章)阐明记忆过程和多重记忆系统的脑结构及其作用(包括海马、边缘系统、颞叶和额叶皮层等)。 7 语言(7章)从神经心理学,语言学和语言发展等方面讨论语言的获得,产生和理解的脑机制。 8 思维与表象(7章)从理论上阐明思维与表象的脑功能实时动态规律,在方法上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事件相位电位,脑构像技术和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心理学与动物模型研究的成果。 9 情感(9章)阐明从恐惧到情感及其和意识的各种复杂情况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包括杏仁核、脑干、海马、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的理论。 10 进化理论(7章)讨论心、脑机能结构的进化及其种种理论之间的争论, 11 意识(8章)回顾了意识生理研究的历史,和20世纪60-80年代间的快速眼动睡眠与梦的关系,割裂脑病人和失语症等对意识神经问题研究的多种事实。 原著已于1998年编译成中文出版。为了帮助读者对本书形成这门新学科的整体概念,译者沈政撰写了一篇"总论"(见本书正文前),指出原著"为我们描绘出认知神经科学对基本认识过程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这是"一部高水平的当代前沿科学专著。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联系性原则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研究和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4.教育性原则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这个道理极易明白,而常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研究者应时刻保持“自己是教育者”的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 5.分析与综合的原则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和把各部分联合成为统一的整体,是任何科学深入认识其对象的有力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

科学技术分类

科学技术分类 科学的结构 19 世纪发生了第二次科学革命,恩格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分类理论,他把人类科学知识自然体系分为五大类: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19 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了第三次科学革命。之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新论点。他把现代科学分为六大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生产科学。 科学与技术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 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最高概括和总结。 思维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活动、思维机制、思维过程 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上属于哲学这一研究领域。 数学: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 形式。研究数量关系或数的部分属于代数学范围,研究空间形式或形的部分属于几何学范围。 物理学:物理学原是自然科学的总称。由于物质和能量 是自然界的基本组成要素,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各种具体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它们所发生的反应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天文学: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的运动和性质的科学。广而言之,它研究宇宙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变化。 地学:地学是地理学的简称,包括地理学和地质学两个学科。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即人类生存在其中的地理环境的科学,主要探索地球表面自然和经济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等分支学科。 生物学:是研究有生命的物质的产生、发展及规律的科学。大体上分为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动物学和研究植物习性的植物学。 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农业科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包括作物栽培、育种、土壤、气象、肥料、农业病虫害等,还可以包括林业、畜牧和水产业。 能源科学:能源科学是研究各种能源现象及能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规律的科学。 环境科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保护和改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也包括了一定的社会因素。这门学科以生态学和地球化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并充分利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医学、工程学等各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空气、水、土地等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外围设备、操作系统、程序语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总称计算机科学。 空间科学:是涉及空间勘察的科学知识整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乃至行星际空间的物理、化学及生命等物质运动规律。 原子能科学:原子能科学是研究蕴藏在物质原子内部,在原子发生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内部结构、性能及其应用。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好奇。 如果我们把“人类第一次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好奇”这个事件,视作心理学的生命之初,比作人类的受精卵,那么,时至今日,心理学这个“生命体”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岁。 单就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而言,其可追溯到的最早的源头,始于古希腊前哲学时期。那时人们通过神话对宇宙进行描述和解释。其中,对自然事件的传说是未来的物理学,对人性的传说则是未来的心理学。由于产生得早,发展得也早,所以早在公元前6世纪,先人们在思考和探索的内心世界时所产生的痕迹,就已经有了文字的记载:当时,是由一群西方哲学家执笔,时间跨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中世纪,人物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等人为代表。对世界产生的好奇,使哲学家们思索整个世界,而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对人本身产生的好奇,使哲学家们思索人的内心世界……当他们把这些思索的痕迹记录下来,其中一部分涉及“对灵魂的功能的思考”——这,就是心理学史中最早的,关于心理研究的文字记载了。 尽管当时这群哲学家并不知道也不会想到,他们所思索的这些,后来竟会脱离于哲学之外,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来的心理学史家们把这一阶段追认为“官能心理学阶段”。 后来,心理学还经历了意识经验心理学和联想主义心理学这两个

阶段,但始终是在哲学的范围内被研究和讨论,还未能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879年12月,时任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8.16-1920.8.3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了科学心理学脱离哲学,正式独立。 从心理学史上说,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至1879年世界首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这段时间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这段时期内,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这些心理学思想,却没有被组织成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也因此,这段时期内,心理学是附属于其他学科的,特别是附属于哲学的。美国心理学史家墨菲也说过,在心理学正式成立之前,心理学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就像个流浪儿。 美国心理学史家波林说:“当中心思想已全部产生,某一个提倡者便掌握它们,组织它们,补充那些在他看来是基本的东西,宣传和鼓吹它们,坚持它们,总而言之,就是‘建立’一个学派。” 而冯特,就是这个提倡者。这个有着医学基础并且深入研习生理学的青年,在担任大学生理学讲师的期间,对心理学问题(虽然当时被认为是哲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后来,便一心一意要为之建立一门新的科学。 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他总结了哲学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并吸收了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此为基础,宣称要建立一门新学科——生理心理学,亦即实验心理学。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95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正式版)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哲学层次称为安全观 他是安全科学的最高理论层次,是认识论、方法 论,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安全问题,向人们回答 安全的本质是什么。 2、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基本科学层次是安全 学 他是由安全设备学、安全社会学、安全人体学、

安全系统学四个分支学科组成,他们都是研究安全的基础理论,揭示安全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揭示为什么能实现安全的问题。 3、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技术科学层次是安全工程学 它与基础科学的分支学科相对应,由安全设备工程学、安全社会工程学、安全人体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学四类技术科学分支学科构成,除安全系统工程学为其他三个分支学科提供科学方法外,其余三个分支学科各自都为本分支学科的工程技术层次提供理论依据,或将其工程技术成果上升到技术科学层次的高度,升华为科学理论。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 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如下页表: 生理 现象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 心理意识状态:分心、注意、应激、灵感、 心理状态无意识状态:睡眠、做梦 现象催眠状态: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理 想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社会 现象 心理现象说明: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及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是人的 心理现象的静态方面。 心理状态是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 心理状态解释: 心理状态由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质量来规定. 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伴随心理活动过程的某种意识状态,主要体现在觉知性、目的性、自控性,是人和动物的心理区别。 联系: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 时相特征。它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性的色

彩。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 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2.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知觉的生理机制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官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 时神经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既知觉 。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 (1)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活 动的结果。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 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复杂程度不同:感觉的产生决定于客观刺激的物理 属性,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主体的态度、 知识和经验,而且有时还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 (一)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1.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 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方向知觉与性格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