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教学设计-共筑生命家园(1)

精品教学设计-共筑生命家园(1)

6.2共筑生命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片,结合诗文,让学生从诗文画意中品味意境,通过想象诗文所体现的生活图景,初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引发学生对和谐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活动探究1:

通过欣赏图片,你认为上述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形成怎样的生态理念?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基本观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

活动探究2:

如果人们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过度开发,破坏性开采,无节制的消耗,一味索取,会怎么样?

播放:视频-----------伦敦“杀人雾事件”回顾正常人要靠盲人带路

探究: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观点: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基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准则: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活动探究3

呈现材料:

(1)P83相关链接世界环境会议达成的共识。

(2)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2018年5月,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是世界环境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与行动者,自觉承担建设人类生命家园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总结:1952年伦敦杀人大雾告诉我们,靠牺牲健康换来的发展并不是真的进步。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式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本观点: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目标导学二、绿色发展

活动探究

——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发展历程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探究:

比较一下,余村走过的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有什么不同?

余村的发展启示我们应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基本观点: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策略: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

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自觉践行。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

目标导学三、美丽中国愿景

活动探究1

探究:

对比某地发展,思考为留住家乡美景,永葆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乡我们能做些什么?(从公民、政府、社会多角度回答)

基本观点:

建设美丽家乡行动:

◇节约资源:节约粮食、纸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低碳出行:少开私家车,多步行或骑行,乘公共交通工具…

◇宣传:宣传环保知识和必要性,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斗争:发现污染环境的行为及时向环保部门举报。

◇献策:为保护环境向有关部门积极献计献策

◇法治:健全环保立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和联合惩戒力度。

◇产业转型: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 活动探究2

描绘美丽中国愿景

这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基本观点:

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

◇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目标: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表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住乡愁、守望相助

生命家园

山清水秀

天蓝地绿

留住乡愁

守望相助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

绿,……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

人民幸福

三、课堂总结、拓展提升:◇教师寄语:

学以致用

达标训练一、选择题

1.当前,我国致力于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关

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②人类可以随意开发、利用自然

③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②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暂停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近年来,某市实行绿色发展、兴林富民的战略,利用当地的林地资源优势,采取林粮、林旅、林药、林禽等模式,加快林地经济发展。全市林下经济实现产值6亿元。这说明()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该市走生态文明道路④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就要大力倡导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学生,我们要()。

①拒绝购买包装过度的产品②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产品

③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④节约时间,尽量乘坐私家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