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料的合理利用教案

肥料的合理利用教案

肥料的合理利用教案
肥料的合理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共4课时)

1、理解肥料的作用及使用后的后果。

2、掌握化肥的种类以及合理的使用方法。

3、掌握化肥施用的环节及施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化肥合理施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肥料概述及矿质肥料

主讲人:杨柳娟

一、肥料

1、概述:

肥料:凡是施入土壤中或是处理植物的地上部分,能够改善植物营养状况和土壤条件的一切有机物和无机物。

2、肥料的作用:作物的粮食

3、盲目施肥的后果:一是地力下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肥料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地下水;三是成本高,效益低;四是高产低质。

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

矿质氮肥酰胺态氮肥

包膜氮肥

水溶性磷肥

二、矿质肥料矿质磷肥弱酸溶性磷肥

难溶性磷肥

矿质钾肥

(一)氮肥

1、铵态氮肥

(1)概念:指氮素以NH4+或NH3的形式存在的一类氮素化学肥料。如:

硫酸铵(NH4)2SO4 氯化铵NH4Cl 碳酸氢铵NH4HCO3 氨水NH4OH

(2)特点:

1)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NH4+离子,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迅速发挥肥效;

2)铵离子能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各种阳离子进行交换,为土壤胶体所吸附而保存在土壤中,不易流失;

3)遇到碱性物质则分解,放出氨气而挥发,损失氮素,所以在施用过程中要避免和碱性物质混合;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铵态氮易进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但也易从土壤中淋失。

2、硝态氮肥

(1)概念:肥料中的氮以硝态氮NO3-的形式存在的氮肥。

如:硝酸铵NH4NO3, 硝酸钙Ca(NO3)2

(2)特点:

1)易溶于水,溶解后形成的硝酸根离子,能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为速效肥;

2)硝酸根离子带负电荷,一般不能为土壤胶体吸附,施入土壤后分散于土壤溶液中,易淋失;

3)在缺氧条件下,硝态氮可经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游离的分子态氮气和氧化氮气体而造成氮素损失;

4)硝态氮肥有较大的吸湿性、助燃性和爆炸性,要注意防潮防爆。

3、酰胺态氮肥

凡含有酰胺基(-CONH2)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如尿素(CO(NH2)2)。

最常用的氮肥

尿素施入土壤后,绝大部分要经尿素分解细菌等所分泌的脲酶水解成碳酸铵、碳酸氢铵或氨气后才会有效。

CO(NH2)2 + 2H2O——(NH4)2CO3

(NH4)2CO3 + H2O—— NH4HCO3 + NH3H2O

尿素适于作基肥和追肥,但不宜做种肥或拌种,因浓度高时,会使蛋白质变性

可用于各种土壤。作基肥应深施,不可离根系太近,并要覆土

4、包膜氮肥

经过包膜处理后,颗粒状的速效氮肥可变为长效氮肥或缓释氮肥成膜物质有硫磺、磷肥、有机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物质

常见的包膜氮肥有硫磺包衣尿素,高分子包膜硝铵和钙镁磷肥包衣碳铵等。

具有缓释性(slow release),不容易挥发,不容易遭雨水淋洗,特别适于保肥性差的土壤和多年生绿地植物

5、提高氮素化肥利用率的途径

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氮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氮肥总量的百分率。

1)深施覆土:将氮肥施入土层中,覆土7-10cm;

2)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使用;

3)使用氮肥增效剂:

硝化抑制剂——减少硝态氮的形成;

脲酶抑制剂——使脲酶钝化,抑制尿素迅速分解。

(二)磷肥

1、水溶性磷肥

能够溶解于水的磷肥为水溶性磷肥。

最常用的是过磷酸钙Ca(H2PO4)2,其次是磷酸铵(NH4)2HPO4。

速效,使用方便,但当年利用率低,一般为10%-25%。

水溶性磷肥移动性小:据研究,过磷酸钙施入土壤3周后,扩散半径仅有1.7cm左右。

施肥时要靠近根系,集中施用。作基肥时应条施、穴施或叶面喷施。

与有机肥混合使用能增加有效性。

2、弱酸溶性磷肥

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叫弱酸溶性磷肥。

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和偏磷酸钙等。

3、难溶性磷肥

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弱酸,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

包括磷矿粉,骨粉和磷质海鸟粪等。以前,磷矿粉使用最广,不过目前已基本停止生产使用。(三)钾肥

主要是各种钾盐矿及其加工制品,还有草木灰。

常用钾肥有硫酸钾和氯化钾,都是水溶性速效钾肥,有较弱的生理酸性反应,宜做基肥。钾肥宜集中条施或穴施于根系附近,并应与N,P肥配合使用。

土壤中有效钾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四)微量元素肥料

主要指含有Fe,Mn,Cu,Zn,B,Mo等元素的无机化合物,种类很多,以B,Cu,Zn 肥用得较多。

硼肥有硼酸H3BO3,硼砂Na2B4O7.10H2O

铜肥有硫酸铜CuSO4

锌肥有硫酸锌ZnSO4,氯化锌ZnCl2

钼肥有钼酸铵(NH4)6Mo7O24.4H2O,钼酸钠Na2MoO4.2H2O

锰肥有硫酸锰(MnSO4.3H2O),氯化锰MnCl2

微量元素肥料因施入土壤易被固定,变成无效态,所以施用时一般采用叶部喷施或处理种子。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一定要注意适量,过量易对植物造成毒害。

(五)复合肥料

同时含有氮磷钾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叫复合肥料。有二元复合肥,三元复合肥和多元复合肥。或:由化学方法或(和)混合方法制成的含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

1、复合肥料:工艺流程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制成的肥料。

2、混合肥料:以物理过程为主,有时也伴有化学反应发生,通过几种单元肥料机械地、简单地混合而成的肥料

3、掺合肥料〔BB ( bulk blending )肥〕:

单元肥料造粒后再简单机械地混合。

第二课时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一、有机肥料

(一)传统的有机肥料利用方式落后,存在“三低三大”问题:

1.养分含量低,体积大

2.劳动效率低,强度大

3.无害化程度低,污染大

改革办法:有机肥商品化

(二)有机、无机肥料特点

有机肥料无机肥料

养分全面养分含量低养分单一

肥效缓慢施用量大肥效迅速

含有机质,可培肥改土无

积造施用费力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小施用省力

(三)有机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优越性: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所含养分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能互补长短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肥效快慢、长短各异,能相互祢补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培肥改土,协调土壤养分供应

二、生物肥料

1、概念:生物肥料是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的间接肥料,又称菌肥。

生物肥料是用科学方法从土壤中分离、选育出的一些有益微生物,通过培养繁殖制成菌剂,施用在树木、苗木或农作物土壤中,能改善根系营养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2、常用的菌肥有

菌根菌肥根瘤菌肥自生固氮菌肥磷细菌肥钾细菌肥抗生菌肥复合菌肥

3、施用菌肥需注意的问题:

菌肥是辅助性或间接性肥料,它本身一般不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而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固定氮素、转化养分、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分泌激素刺激根系发育、抑制有害微生物等。

菌肥一般不要单施,最好与有机肥或化肥混合施用。

第三、四课时施肥的原则和方法

一、合理施肥的原则

1、明确施肥目的

若以营养植物为目的,则应速效肥和迟效肥相配合,适时施肥;

若以改土为目的,则应以有机肥为主,施基肥为主;

想要延长草坪绿期,可适当多施氮、磷肥;

要促进花卉多开花,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

要想树木复壮,应松土,改土并大量施有机肥。

2、按土施肥

缺乏有机质和N的苗圃地应以施氮肥和有机肥为主;

红壤,赤红壤应注重磷肥;

酸性土忌施酸性肥,碱性土不施碱性肥料;

粘土一次施用化肥量可稍大,沙质土则宜少量多次、少施勤施为好;

酸性土壤上可施难溶性磷肥,石灰性土施难溶性磷肥则无效;

北方土壤一般不缺钾素,可以少施钾肥;

低湿土壤施用有机肥(尤其是新鲜有机肥)易导致土壤通气条件恶化,所以应慎重。

3、按植物种类施肥

不同植物以及同种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特性;

阔叶树幼林对氮肥需要量高于针叶幼林;

用材林应优先考虑施氮;

豆科树木大都有根瘤,可固氮,应注重磷钾肥;

橡胶树则要多施钾肥。

同一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肥种不同。幼苗主要需N较高,幼苗栽植当年,根系往往未完全恢复,吸收养分能力差,故栽植时应施磷肥和有机肥,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苗木成活率。不同植物的施肥深度不同,如大树施肥深度为30-60厘米,一般花卉和草坪为10-15厘米;喜肥植物可多施肥,耐瘠植物可少施肥;

观叶植物可适当多施氮肥,观花植物则应注重磷钾肥和有机肥;

针叶树和林下耐阴植物喜铵态氮肥,而阳性阔叶树和花木则喜硝态氮肥。

4、按气候施肥

大雨使硝态氮大量淋失,所以应在雨后施氮肥,以防氮肥损失;

干旱地区施用硝态氮肥;

干热天气叶面喷施磷肥。

5、按肥料特性施肥

施肥必须考虑肥料本身的性质与成分。

有机肥肥效长而平缓,多用作基肥,施用量大;

速效氮肥肥效快,多用作追肥,施用量要适中,采用撒施、条施、穴施、浇灌等均可,且施用后要覆土;

磷肥移动性差且容易被固定,所以一般要集中施用,并要靠近根层;

磷矿粉只适于酸性土壤;

微量元素肥料以叶面喷施为主,有时沾根或浸种。

6、各种肥料配合施用

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随着有机肥的不断施用,土壤的基础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化肥的用量也可以逐渐减少。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基肥、种肥和追肥配合施用:持续地为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提供养分,并及时满足植物营养临界期和强度营养期对养分的迫切需求。

结合耕作,除草和杀虫等措施。

二、施肥方法

1、基肥

在播种或植物种植之前,给土壤施入的肥料。

在苗圃地或造林地整地,播种,插条,移植或造林之前,或者秋冬季节植物生长缓慢或休眠时施入土壤的肥料称为基肥。其目的是提供长效养分和改善土壤条件。一般用肥效持久的有机肥料做基肥,并适当配合化学肥料。

2 、种肥

在播种或幼苗移植扦插时施用的肥料,或用肥料进行浸种或拌种。

种肥以速效肥料为好。

尿素,氯化铵,碳酸氢氨,磷酸铵等由于易于灼伤种子或幼苗,故不宜用做种肥。

种肥浓度不宜过高,不能过酸、过碱,不能含有有毒物质或产生高温。

3、追肥

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目的是弥补基肥或种肥的不足,满足植物生长旺盛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

一般用速效肥做追肥,高度腐熟、速效养分含量高的有机肥也可作追肥。

三、施肥方式

1.撒施

2.沟施

3.穴施

4.浇灌

5. 洞施

6.叶面喷施

7. 浸种、拌种、沾根

8. 埋干和树干注射

. .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肥料》优秀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 单元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药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链接课件:丰收的庄稼、蔬菜图片。]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链接课件:缺乏氮肥的植物图片。或动画:缺肥的结果、化学肥料]目的:了解氮肥的作用。

化学肥料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肥料(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氮肥种类及简单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几种氮肥简单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鉴别铵盐(铵态氮肥)的化学原理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学过程 情境:我们黔西县城关镇大家都熟悉的一条河就是南门大河,其实 这条大河不仅经过南门,它一直流到2.2公里处的湿地公园。不知 道你们到湿地公园去看过没有,那头的水中漂浮着大量的绿色植物,清洁工人一段时间要去打捞一次,否则会堵塞河流,一下大雨造成 洪水泛滥。那么水中为什么会生长出大量的绿色植物呢?这是因为 水体富营养化的缘故,也就是水中供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超标了 (主要有氮、磷、钾等。)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体验】(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它们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讨论:从氮肥的种类来看,大部分氮肥中都含有铵根离子,我们怎样鉴别不同的氮肥呢?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 ③常见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 ⑤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化肥 课前准备: 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境: 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

类别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 名称 化学式 主要作用 植物缺少时的症状 (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 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 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1、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79页第二、三两段。 2、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活动: 1、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归纳、巩固知识,同桌、同学互查) 2、学生主持:用卡片展示问题(常见化肥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抢答(或板书)。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1) 一、设计思路: 化学肥料的种类很多,所涉及的知识也很复杂,本课题只是简单地对化肥的作用和影响作一概要介绍。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在课题的引言部分扼要说明化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并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化肥的增产作用提供理论和事实例证,同时展现化学的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业生产中的另一重要化工产品农药的使用。从而全面而真实地将人类在化肥、农药使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不仅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还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增强学好化学的愿望和信心,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N、P、K化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 关的信息。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肥、农药使用“利弊”的思考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境的。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五、教学准备: 实验及教具准备: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常见化肥样品。 多媒体语音系统及相关材料。①查阅化肥的发展趋势和使用得利和弊;②制作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①预习本课题内容;②通过走访、调查或上网查阅化肥使用得利和弊。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肥料 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和优缺点; 3、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2.通过同学间的团结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能成功有效地完成探究实验和探究报告,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学种田”的道理; 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药匙、研钵、烧杯。 ②几种常见化肥样品(碳酸氢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和熟石灰。 ④电子白板、导学案、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预习本节课内容。 创设情境 投影:播放养分充足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什么是化学肥料? 2、农作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是、、。 3、常见的化学肥料有哪些类型?、、、。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点拨。 想一想:植物缺乏这些营养元素会出现哪些病症呢?展示植物缺乏营养元素时的图片资料。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缺乏氮、磷、钾中的哪一种元素吗? 【活动一】结合课本80-81页内容小组之间交流展示自己带来的化肥,说一说所带的化肥叫什么,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化肥,它对植物起什么作用?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有哪些?完成下表: 1、氮、磷、钾肥的种类、作用及缺乏症状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 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备注: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部分选自《化学课程标准》 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农家肥[投影]1、什么是农家肥? 一、肥料2、什么是化肥? 化肥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二、化学肥料 1、氮肥[投影]1、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氮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氮肥有哪些; 4、少数植物有固氮的能力。 2、磷肥[投影]1、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磷元素的症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的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介绍氮、磷、钾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要提及了农药的使用。 第二部分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成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和方法 (1)学会自学,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3)学会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为大力发展农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 学的决心。 (2)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熟石灰、搜集常见化肥样品等。 【导入新课】 人的成长离不开营养,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79~P 80 第 一、二段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2. 农民或你家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学生活动】 1.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 2. 常使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和钾肥。 【讲解】 虽然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很多,但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常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合理施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今天我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 学肥料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化学肥料》教案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事物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和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化肥“利弊”的思考,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启发引导: :多媒体: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语:俗语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个“肥”指的是什么物质?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2.农民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教师启发: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生物课已有的知识回答。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C、H、O、N、P、K、Ca、

Mg。 2.主要化肥:氮肥、磷肥、钾肥。 1 一、化肥简介 1、氮肥常见的氮肥样品,边展示边让学生观察其形态,试着书写其化学式,并比较其化学式。 学生观察缺氮肥和不缺氮肥的植物叶启发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教师讲解:前者是由于缺氮导致的。 氮元素有什么作用呢? 指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并回答。 可做氮肥的化合物有哪些? (1)作用(2)种类给植物提供氮肥除了使用这些含NH4+的化合物外,你还能想到利用哪些物质中的氮元素? 大豆等植物对氮元素吸收的特殊性和氮的固定。 常见的磷肥样品,边展示边让学生观察其形态缺磷肥和不缺磷肥的植物。 你想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明确磷肥的作用以及施用方法。 可做磷肥的化合物有哪些? 2、磷肥(1)作用(2)

《化肥》教案1

新课引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图所示。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肥料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肥料的有关知 识。我们所学的这门课就是化肥的生产工艺。

新课讲解: 1、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 说说看:你都认识哪些化肥?(氮、磷、钾、复合肥)(可用头脑风暴法) 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化学元素有十六种,即:碳、氧、氢、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硼、锌、钼、氯。以碳、氧、氢三种元素需要量最大,其来源是空气和水;其次,作物需要量较大的是氮、磷、钾等,则需从土壤中吸收,而土壤里氮、磷、钾三种元素往往难以满足作物的需要。 而微量营养元素中[1]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化肥一般多是无机化合物,仅尿素[CO(NH2)2]是有机化合物。凡只含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凡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如:N、P2O5、K2O;CaO、MgO、S;B、Cu、Fe、Mn、Mo、Zn的百

分含量。 下面图为化肥的包装袋。

一、氮肥(作用、常用氮肥) 思考:为什么大豆蚕豆很少出现缺氮的症状? 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 它们可以将空 缺氮的棉花 缺氮的玉米

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知识积累: ①空气中虽然含有大量的氮气,但植物通常只能吸收化合物中氮元素,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②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把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③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二、磷肥(作用、常用磷肥)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3、缺乏磷肥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教案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2化学肥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化学肥料的种类很多,所涉及的知识也很复杂,本课题只是简单地对化肥的作用和影响作一概要介绍。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在课题的引言部分扼要说明化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并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化肥的增产作用提供理论和事实例证,同时展现化学的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业生产中的另一重要化工产品农药的使用。从而全面而真实地将人类在化肥、农药使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不仅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还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化肥的简易鉴别,教材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前者利用氮、磷、钾肥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归纳、总结出区分它们的方法。学生从中不仅能了解三种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资料中提供的氮肥的简易鉴别,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化学分析,其中涉及了一些学生尚未学过的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小注形式作出解释),这些并不影响实际操作,还可供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阅读和使用。 教学建议如下: 1.教材中化肥的知识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丰富教学

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理论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0/2.5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2.课程说明 《土壤肥料学》是为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学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肥力因素、形成、分类、分布、土壤培肥与土壤污染、植物营养与施肥、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肥技术。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实验与实习,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设的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土壤的组成、性质、肥力因素给予说明; 2.学生能对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方法作出系统的归纳; 3.学生能能举例说明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 4.学生能依据施肥原理,制定出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教法建议 《土壤肥料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由于受学时数的限制,应以土壤肥力为突破口,侧重于土壤肥力因素、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污染、土壤培肥、植物营养与施肥的讲授。对于土壤的组成、性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肥技术,拟定适度的自学提纲,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土壤肥料学发展前沿动态,使其成为未知领域的开拓者。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自学指导法,使教学效果生动活泼。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实验成绩(30%)。 本文 绪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举例说明国外土壤学的代表人物;

化学肥料 优秀教案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学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熟石灰、水、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药匙、铁架台、酒精灯、铁片、研钵;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提供优良的种子和增施化肥已经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以小黑板或投影的方式呈现)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出1~2例。了解农药、化肥的负面影响。 2.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的性质、贮藏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学习“化肥简介”部分

1.出示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找出黑板上检测题的答案,在书上相应地方做记号,记号不要太多。 2.出示自学检测题: ①植物需求量大,土壤中又缺乏的三种元素是什么? ②列举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各2~3种。 ③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有什么危害。④用自己的话说出农药进入人体的1~2条途径。 3.学生自学。 ①小组交流(主要是针对上述四个自学检测题交流)。 ②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根据情况点拨(学生能解决的由学生自己解决)。 解析: 1.化肥的种类可以从化学式来确定,含氮元素的叫氮肥,含磷元素的叫磷肥,含钾元素的叫钾肥。含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的叫复合肥。一般说来,磷肥的名称中有一个“磷”字,钾肥的名称中有一个“钾”字,氮肥的名称有什么规律呢? 2.一方面,化学肥料及农药促进农作物增产,体现了化学科学的价值,另一方面,从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带来的危害,我们也看出科学发展中尚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 2)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题内容 2、课题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分布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标准要求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身边的化学物质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和探究,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学完初中化学中无机化合物的知识,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物质离解、盐、复分解反应等知识,为掌握本课题奠定基础;在科学探究上,学生已经经过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训练,学习

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学科渗透上,生物学上已经对植物的生长做出了系统的讲解,对化学肥料、农药知识也有所渗透;在生活体念上,学生来源于农村,对植物生长与肥料(或化学肥料)、农药的密切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直观感受,有着更迫切了解化肥、农药的愿望。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本课题相关知识、技能、情感,但缺乏对“化学肥料、农药”以及“化学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科学、系统的认知。通过这节课题的学习,学生应该能较轻松的把两者相结合,既能正确的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操作,也能运用化学知识指导或改进生产生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技能:学习简单鉴别常见化肥的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 展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探究活动。 (2)初步运用查阅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土壤肥料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技术学部 园艺系

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 [英文名称]Soil and Fertilizer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模块)]专业必修课 [学时]:68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 要专业课,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奠定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 为根本。让学生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土壤、肥料的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能有效的运用土壤、肥料为企业的花卉生产和园林工程建设服务。 三、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以土壤肥料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以 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以学生实验为辅助手段,多渠道、多种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序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3、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种的地位与作用; 4、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三、重点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及土壤的形成,知道土壤有机质及作用和调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岩石; 2、土壤的形成:成土因素及作用,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3、土壤颗粒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腐 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三、重点 土壤的形成、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调节。 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孔隙、密度和容重,土壤结构与肥力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孔隙性: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 结构的形成和团粒结构土壤的培养。 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 三、重点 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土壤的培养。 第三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要求 知道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和其它化学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土壤胶体的特性。 2、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吸 收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供肥性。 3、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酸碱性概述,土壤酸性,土壤碱性, 土壤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缓冲作用。 4、土壤的其它化学性质:土壤溶液,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三、重点和难点

化肥教案

教案: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性能。 2.了解常见化学肥料使用注意事项及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氮肥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 1.常见化肥的种类。 2.氮肥的检验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常见化肥化学式的书写。 2.氮肥的检验方法。 教学用品 碳铵、硫铵、硝铵、熟石灰、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 研钵、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讲述]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尤其不能缺少氮、磷、钾。 [板书]一.常用化肥 [阅读]P.84 - 85 常用化肥 [讲述]化学肥料中除了尿素属于有机物,其余都是盐。在氮肥中,铵态氮肥种类较多,应用广,它们都是铵盐。应该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铵态氮肥呢? [板书]二.铵态氮肥--NH4+ 的检验 [观察活动]【实验8-16】进行检验铵根离子的实验: 方法一NH4HCO3 和Ca(OH)2 混合--研磨--闻气味 现象: 说明: 再用硫酸铵进行类似实验,结果如何? 现象: 说明: 方法二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现象: 说明: [讨论交流]上述实验的化学原理是什么?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铵态氮肥与碱混合(必要时加热),盐与碱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的盐,并放出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讲述]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作用很大,使用化肥要注意科学施用,如施用铵态氮肥时,不要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化肥的施用要保持低水平,避免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污染大气、水体,破坏土壤等。 [板书]三.防止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

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4151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课程学时】16 【适用专业】园艺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蔬菜栽培学实验是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识别主要种类蔬菜及种子; 2、掌握蔬菜种子播种前的品质鉴定及种子处理措施; 3、了解葱蒜类鳞茎的结构及形成过程,熟悉葱蒜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4、掌握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技术和使用方法; 5、掌握果菜类蔬菜的开花结果习性及各种类、品种的合适植株调整技术; 6、掌握籽芽菜、苗菜的无土生产方法。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以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又是对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还应与蔬菜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蔬菜分类与种类识别 【目的】 认识主要蔬菜种类,掌握蔬菜三种分类法的特点。 【要求】 明确各种蔬菜在植物学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熟悉它们的食用器官。 【内容及步骤】 1.蔬菜实物观察识别及观看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每种蔬菜的生长状况、形态特征,重点观察食用器官,明确各种蔬菜的分类依据。 2.根据各种蔬菜的特征,明确其“植物学分类”、“食用器官分类”的归属,并指出是否属于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变态花器等。 3.分析、讨论各种蔬菜,明确其“农业生物学分类”的归属。 【方法】 观察蔬菜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彩色图片。实物识别可在田间进行,部分不常见的种类从市场购买,如:紫叶甘蓝、结球生菜、香椿芽、紫背天葵、苋菜、石刁柏、欧芹、心里美萝卜、樱桃萝卜、樱桃番茄、彩色辣椒、百合、茼蒿、牛蒡、菊芋、防风、草石蚕、佛手瓜等。 实验二、蔬菜种子识别及品质鉴定 【目的】 认识区别主要蔬菜作物的种子;掌握蔬菜种子品质鉴定的方法。 【要求】 掌握蔬菜播种材料的分类;了解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特点;认识主要蔬菜作物种子;掌握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等概念及各项目测定方法。 【内容及步骤】 1.蔬菜种子的形态特征观察及识别(种子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气味等)。 各种蔬菜干种子:萝卜、大白菜、结球甘蓝、花菜、芥菜、胡萝卜、芹菜、芫荽、茴香、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葫芦、冬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南瓜、菜豆、豇豆、豌豆、蚕豆、刀豆、扁豆、韭菜、大葱、洋葱、莴笋、茼蒿、菠菜、甜菜、苋菜、香椿、蕹菜、落葵、豆薯等。 2.区别蔬菜种子的新陈:主要从种子的色泽、气味方面区别新陈种子。 新种子:外表色泽鲜艳,有光泽,内部洁白,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香味; 陈种子:外表灰暗无光,内部颜色变深,无味或具有霉味。 比较菜豆、韭菜、辣椒、黄瓜等种子的新陈。 3.蔬菜种子质量鉴定 A、种子纯度 B、饱满度:任意选择十种蔬菜种子,用电子天平称取其1000粒种子重量,即为千粒重。 C、发芽率、发芽势:以黄瓜、萝卜种子在培养皿中作发芽实验,每份种子100粒,每种种子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室温和30℃的温箱中,7天统计其发芽种子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案-农学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 Guo Ge Tech 教师所在系:农学系 讲授课程:土壤肥料学 教师姓名:桂枝 教师职称:讲师

天津农学院教务处制 天津农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 学 分 1 总学时: 学时 讲 课: 学时 上 机: 学时 实 验: 28 学时 课程类别 (√ ) 理论课( ) 公共课( ) 必 修 课( ) 实验课(√ ) 专业课( ) 院级任选课( )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授课专业 园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有关土壤、肥料和植物 样品常用分析项目的分析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对有效磷、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等概念的理解; 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索氏脂肪提取器等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各个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滴定中点的把握、指示剂的选用。

教材和参考书《土壤肥料学》 《植物营养与施肥》 《土壤学实验指导》 《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讲义》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 2 周 1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解 章(节) 名称 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和保存课时 3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野外认土、采样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过程中任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11单元《盐、化肥》名师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白色粉末,(1)作调味品 水溶液有咸味,(2)作防腐剂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 - 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2CO3,。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过多。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2Na H CO3△Na2CO3+ H2O+ CO2↑NaHCO3+HCl===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 2、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玻璃棒。 过滤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蒸发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 金属→+ (K、Ca、Na除外) 例如: 2、盐+ 酸→+ (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例如: 3、盐+ 碱→+ (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例如: 4、盐+ 盐→ + (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例如: 注: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或有或有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②常见沉淀:AgCl↓BaSO4↓CaCO3↓BaCO3↓Cu(OH)2↓Fe(OH)3↓Mg(OH)2↓ 生成气体:H+与CO32-;NH4+与OH – 生成水:H+与OH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