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淀粉遇碘变色

淀粉遇碘变色

淀粉遇碘变色

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其中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并借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旋状。这时加入碘酒,其中碘分子便钻入螺旋当中空隙,并借助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比较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它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钠米),而反射的是蓝光,从而使淀粉变为深蓝色。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

什么是包合物呢?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淀粉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包合物(碘分子被包在了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了),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而变了色。天然的淀粉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约占10%—30%,分子量较小,在50000左右,可溶于热水(70℃—80℃)形成胶体溶液。直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蓝色,但较短的直链则呈现红色、棕色或黄色等不同的颜色支链淀粉约占70%—90%,分子量比直链淀粉大得多,在60000左右,不溶于水,支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紫色或紫红色所以,淀粉遇碘酒究竟显什么颜色,取决于该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有的豆类几乎全是直链淀粉,遇碘酒显蓝色;糯米中几乎全是支链淀粉,遇碘酒显紫色;玉米、马铃薯分别含有27%、20%的直链淀粉,所以马铃薯遇碘酒所显的颜色比玉米遇碘酒所显的颜色要略深。

淀粉遇碘都变蓝吗

淀粉遇碘一定变蓝吗?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054100) 乔进军 典例水稻中非糯稻对糯稻为显性,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一致的非糯稻种子,不借助任何配种过程,如何设计实验鉴定它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1)实验原理:水稻的非糯稻米粒含有可溶性淀粉,糯稻米粒只含不溶性淀粉;水稻花粉粒的内含物也有两种类型:含可溶性淀粉的和只含不溶性淀粉的。遇碘液后前者呈蓝色;后者呈紫红色。。 (2)方法步骤:第一步:播种该非糯稻种子若干粒,培养成水稻植株。 。 (3)预测结果:。 参考答案:(1)杂合子非糯性水稻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类型的花粉粒:含可溶性淀粉的和只含不溶性淀粉的且数量相等;遇碘液后前者呈蓝色,后者呈紫红色。而纯合子非糯稻植株只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粒,遇碘液后呈蓝色。据此可判定该非糯性水稻的基因型。(2)第二步:花期采集该非糯性水稻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并制成临时装片;第三步: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显色情况。(3)预测结果:①若视野中的花粉粒全部呈现蓝色,则该非糯性水稻为纯合子;②若视野中出现紫红色花粉粒且数量与蓝色花粉粒相当,则该非糯性水稻为杂合子。 做完该练习学生不禁要问:“淀粉遇碘变蓝”是众所周知的实验现象。为什么这里会出现遇碘液后呈蓝色和呈紫红色两种类型的花粉粒呢?我们平时实验时也常常见到,遇碘后呈现蓝色的淀粉溶液在淀粉酶的作用下,逐渐变紫蓝,再变紫红,进而淡红,最后完全褪色。这又是为什么呢?它与前一种情况有必然联系吗?要弄清这些问题,就需从以下几方面谈起:1 植物体内的淀粉及其类型 淀粉是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贮存形式之一,几乎存在于所有绿色植物的大多数组织中,在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具有贮藏功能的器官中常常集中存在。其含量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差别很大;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也因其生长发育期间所处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不同而差别明显。常见几种农产品中淀粉含量的参考值为:稻米(种子)75.2%,玉米(种子)68.0%,小麦(种子)68.4%,大麦(种子)63.5%,菜豆(种子)55.6%,豌豆(种子)52.6%,大豆(种子)27.1%,甘薯(块根)16.8%,马铃薯(块茎)16.5%[1]。 通常的植物淀粉产品是一类白色无定形粉末,一般都含有直链淀粉(颗粒质)与支链淀粉(皮质)两种类型的成分。这两种类型淀粉的分子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别。它们在淀粉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同样随植物的种类和品种而有较大差异。例如,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所占的比例为21%~23%,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占19%~22%,小麦淀粉中直链淀粉占24%,粳稻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占17%,其余部分均为支链淀粉。然而也有例外的情况,譬如糯米中的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而有些豆类的淀粉则全是直链淀粉[2]。 2 不同类型淀粉的分子结构[2] 2.1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 直链淀粉在植物淀粉中的含量一般为10%~30%,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因而粘度较小。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50,000之间,相当于60~300个α-葡萄糖残基(存在于淀粉分子内部的葡萄糖分子残留部分)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端基分析结果表明,每个直

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报告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淀粉液、碘酒、试管、温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往两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器材:淀粉液、碘酒、试管、温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往两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烧杯、集气瓶、橡胶管、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向集气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澄清石灰水,将橡胶管一段放入集气瓶底部,通过橡胶管向集气瓶底部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颜色变化。 2.另换一集气瓶,换另一小组成员在吹起再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水变咸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地点时间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白糖、奶粉、食用油、高锰酸钾、

石子、粉笔末、黏土。 实验步骤: 1.取一烧杯接稍多的水,放入半药匙食盐,观察食盐的变化。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2.取另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高锰酸钾,重复上面的操作,再观察现象。 3.再取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粉笔末,观察粉笔末的变化。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4.再取一烧杯接水,放入少量粘土,重复上面的操作,再观察现象。(可放入其他物质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直链淀粉遇碘显什么色

直链淀粉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为罐头、饮料、口服液等饮品带来口感上的改善。也作为香肠、冰淇淋等的凝固剂,口感滑嫩细腻;直链淀粉同淀粉有着共同的特性,那么淀粉如遇到碘液是会发什么样的颜色变化,对于研究淀粉含量有着一定的意义。 实验证明,淀粉遇碘会变成蓝紫色,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由于实验的显色反应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原理是什么?我们来往下看。 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它是细胞中碳水化合物最普遍的储藏形式。淀粉在餐饮业中又称芡粉,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完全水解后得到单糖(葡萄糖)。 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前者为无分支的螺旋结构;后者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α-1,6-糖苷键。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相互作用,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

一种蓝黑色络合物。 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对于直链淀粉的特性如下: 直链淀粉具有抗润胀性,水溶性较差,不溶于脂肪; 直链淀粉不产生胰岛素抗性; 直链淀粉糊化温度较高,糯淀粉为73℃,而直链淀粉为81.35℃; 直链淀粉的成膜性和强度很好,粘附性和稳定性较支链淀粉差; 直链淀粉具有近似纤维的性能,用直链淀粉制成的薄膜,具有好的透明度、柔韧性、抗张强度和水不溶性,可应用于密封材料、包装材料和耐水耐压材料的生产。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通过科学实验自主探索,并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米汤、土豆、小面粉、馒头、南瓜、芋头、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莴苣、水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小喷壶一个、碘酒、棉签.。 2、课前用米汤画好几幅画。 3、记录表格。

4、PPT,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小魔术: 教师扮演魔术师,首先出示课前用米汤画好的画,然后把碘酒溶液喷在画面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知识点讲解。 1、讨论: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药水后会出现图案呢? 2、师讲解:

(1)其实老师已经在课前在这张白纸上画好图案了,只是老师画画用的不是小朋友平时用的画笔而是米汤。所以当喷上碘酒时原来看不出来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 师在投影仪下师范向米汤中滴入碘酒。 (2)用课件出示有淀粉和碘酒的图片,讲解小实验的科学原理。 师: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出示实现准备好的各种食材。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是含有淀粉的。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从这些食物中把含有淀粉的食物挑出来. 师首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自由讨论。

碘酒和淀粉的反应

碘酒和淀粉的反应 淀粉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色合物(碘分子被包在了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了),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而变了色。淀粉跟碘生成的色合物的颜色跟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或支链淀粉直链部分的平均聚合度有关。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此时色合物是蓝色的,支链较多的支链淀粉的直链部分的平均聚合度为20^-28,此时形成的色合物呈紫色,糊精的聚合度较低,显棕红色或红色。 铁钉生锈实验 化学家们证明: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上几年也不生锈。然而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人们曾试验过,把一块铁放在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铁也不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才会使铁生锈。 铁生锈的对比实验: 将4根洁净的铁钉分别放人4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加人少量自来水,使铁钉的一部分浸人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向第二支试管中加人自来水,使铁钉全部浸人水中;向第三支试管中加满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塞;向第四支试管中加人少量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固体,塞紧橡皮塞。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我们会观察到:第一支试管内铁钉生锈速度最快,锈蚀情况也最严重,几天后铁钉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表面形成一层红褐色的锈。第二支试管中,铁钉生锈速度慢,程度小。第三支试管和第四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为什么第一支试管内铁钉生锈最严重?因为钢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含有少量的碳,在潮湿的空气中由于受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作用,表面很容易生成铁锈,铁锈疏松多孔,因而使内层的铁继续被腐蚀,出现层层脱落现象。第二支试管内铁与水中氧气作用,由于溶在水中的氧气少,所以生锈速度慢。而第三支试管中几乎没有氧气,煮沸水的过程中将溶在水中的少量氧气几乎全部除掉了,所以铁钉不会生锈。第四支试管中有氧气,但几乎无水,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固体将空气中的水分除去了,在室温下铁与氧气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 醋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式为CH3COOH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NaHCO3),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水不能与酸反应,所以无明显变化。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向上箭头) 所以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CO2气体,CO2又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看到有气体产生,再将这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玻璃杯的外壁摸上去是感觉升温还是降温? 是升温,复分解反应肯定是放热!! 铁生绣,产生氧化铁 Fe2O3(红色)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铁在氧气中点燃产生黑色的四氧化三铁Fe3O4 现象是火星四射,大量放热 颜色铁锈,红色 铁离子,黄色 亚铁离子,绿色 四氧化三铁,黑色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幼儿园大班教案《遇碘变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教案《遇碘变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教案《遇碘变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通过科学实验自主探索,并记录下来,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遇碘变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通过科学实验自主探索,并记录下来。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米汤、土豆、小面粉、馒头、南瓜、芋头、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莴苣、水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小喷壶一个、碘酒、棉签。 2、课前用米汤画好几幅画。 3、记录表格。 4、PPT,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小魔术:

教师扮演魔术师,首先出示课前用米汤画好的画,然后把碘酒溶液喷在画面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知识点讲解。 1、讨论: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药水后会出现图案呢? 2、师讲解: (1)其实老师已经在课前在这张白纸上画好图案了,只是老师画画用的不是小朋友平时用的画笔而是米汤。所以当喷上碘酒时原来看不出来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 师在投影仪下师范向米汤中滴入碘酒。 (2)用课件出示有淀粉和碘酒的图片,讲解小实验的科学原理。 师: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出示实现准备好的各种食材。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是含有淀粉的。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从这些食物中把含有淀粉的食物挑出来。 师首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自由讨论。 师:刚才的魔术告诉我们:当淀粉遇到碘元素就会变成蓝色,所以我们只要把碘酒涂抹(滴洒)在食物上,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当食物中的淀粉与碘酒中的碘元素相遇就会变成蓝色。 师通过投影仪示范测试两种食材。

淀粉遇碘液一定变蓝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由一节失败的生物实验课想到的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沧溪中学(211313)沈小明 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新课程目标中其中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我在一节很普通的实验课上遇到了从教近二十年来没遇到的问题,“淀粉遇碘不变蓝”,我从震惊到惶恐,再到焦急,然后通过收集资料、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又重拾信心而收获喜悦,一路走来,才真正认识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对能力发展的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发展。这个目标的确立超越了传统教学目标只关心知识学习,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人整体发展的局限。” 片断回顾: 片断一:问题的首次发现 在做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时,我还是和以前一样,简单讲一下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就开始实验(每两人一组),并要求先做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实验结果。然后我就很轻松地在各组间转悠,时不时地还指点一二。 生:“老师,我们做完了。”一女生小声地喊我。 师:“那给大家展示汇报一下。” 那女生有点犹豫不决地站了起来,然后举起手中的两个试管向全班汇报,“……向两个试管各滴加1滴碘液,加入1ml唾液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黄色,加入1ml清水的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紫红色……” 师:“什么什么?加入清水的试管变紫红色?有没有搞错?大家告诉她,加入清水的试管应该什么颜色?”我武断地打断了她的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蓝色。但也有几个小声地说:“我们做出来也是紫红色。”还有说是黑色的。

碘与淀粉显色反应探究

碘与淀粉显色现象探究 摘要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本文分别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溶剂、不同酸碱性、不同温度条件对碘与淀粉显色反应的影响,得出了碘与淀粉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从而能够增进碘与淀粉显色反应的演示效果。 关键词碘淀粉颜色 引言 实验和实际应用中常利用碘溶液的特征颜色来进行化学分离和鉴定,有着广泛的实用意义。碘是无机化学教学中一种重要元素,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必须完成碘的各类实验。在实用中,我们常用碘与淀粉的反应来证实碘的存在。1实验部分 1.1仪器和药品 0.5%淀粉溶液,饱和碘水,0.1 mol/L KI溶液,1×10-4mol/L KI溶液, 0.1mol/LAgNO 3, 0.1mol/L NaCl,乙醇,CCl 4 ,苯,试管(比色管),胶头滴管, 过滤装置,酒精灯,手表。 1.2实验步骤 1.2.1浓度的影响 (1)I-、浓度的影响: a、碘水的预处理:向4mL饱和碘水中加过量0.1mol/LAgNO 3 溶液,除去溶液中的I-,再加过量0.1mol/L NaCl溶液,除去Ag+,过滤,将滤液分别转移到4个比色皿中,每个比色皿各盛滤液1mL。 b、对比操作:

(2) 淀粉浓度影响 a、实验操作:将0.5%的新制淀粉溶液分别稀释10倍,100倍,1000倍。取4种浓度的淀粉溶液各1毫升倒入比色管,依次编号。再在比色管中各滴加饱和碘水5滴,比色。 b、实验现象:四支比色管内溶液依次呈深蓝色、天蓝色、浅蓝色、淡蓝紫色 c、实验结论:当淀粉溶液的浓度在十万分之五左右时,仍能用肉眼观察到其与碘作用显色。碘浓度越高,显色越深。 1.2.2溶剂的影响: (1) CCl 4 或苯 a、实验操作:向3支比色管中加水1毫升,滴5%淀粉溶液5滴,饱和碘水5 滴。编号。1号比色管不加有机试剂,用作对比,2号比色管中加CCl 4 1mL,3号比色管中加苯1mL。振荡三支比色管。 b、实验现象:2号,3号比色管中水层蓝色褪去,有机层显浅紫红色。 c、现象解释:因为I 2被CCl 4 或苯萃取,从包容物中逃逸出来,混合液蓝色消失。 (2)乙醇

淀粉指示剂在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1、淀粉指示剂在直接碘法和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前面那个是滴下去,滴定终点后,溶液变蓝色、后面那个是本来蓝色,终点时,I2被反应完,淀粉的蓝色效应消失。 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 -的还原性测定物质含量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指示剂。该法又分为两种:一种叫直接碘量法,也称为碘滴定法,终点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另一种叫间接碘量法也称为硫代硫酸钠滴定,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变蓝后震摇不会再变为无色,用回滴液一至两滴滴入,溶液变为无色,是为终点。 2、为什么直接碘量法滴定时要先加淀粉指示剂,而间接碘量法要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 3、用碘量法滴定硫代硫酸钠时,淀粉指示剂为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过早加入有何影响? 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与其他大部分指示剂不同,它不能过早加入试样中,这与淀粉特殊的结构以及淀粉变色反应的机理有关系。 可溶性淀粉呈螺旋状结构,可以弱键结合游离碘,开始出现变色反应,随结合量的增加,颜色由红紫色变为蓝色,这就是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提前加淀粉指示剂的话,部分碘已经提前参与反应,淀粉变色将会提前,影响到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会产生误差。 4、在用间接碘量法时,为什么在加入碘化钾后,再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会是消耗了0毫升的标液啊? 消耗0毫升标液??我实在不愿相信这是真的。首先, 请加入淀粉指示剂;其次,请确认滴加了过量的碘化钾;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读取消耗的标液体积即可。 5、碘量法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加淀粉指示剂多少毫升? 如果是用1%的淀粉溶液只用1mL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浓度,也基本在这个量上,因为它做指示剂,用量不用太多的!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们将能: 1、使学生感受米饭在口腔里和唾液经过咀嚼后,会感觉到有甜味,并知道这一过程是化学反应,还要知道米饭变甜的原因。 2、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学会用细致观察、分析推理、实验验证获得结论的方法。 4、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陈述性知识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程序性知识 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的特性,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进行检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元认知知识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是淀粉的一重要特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事件一:( 4分钟)由品尝米饭导入新课 米饭是我们大家都爱吃的食物之一,那么,谁能告诉我米饭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软软的,有点香,有点甜)为了验证,我们请2位同学来亲自尝尝吧,看看是不是这种味道。 教学事件二:( 5分钟)米饭变甜的原因 米饭刚开始入口时,它是无味的,经过反复咀嚼后,米饭中出现了淡淡的甜味。米饭为什么会变甜呢?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答案。原来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淀粉酶发生变化转化成了麦芽糖。像这样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教学事件三:(6分钟)观察淀粉与碘酒的性状 淀粉又名生粉,是家庭厨房中一种常用的烹调用品,请同学们观察培养皿中的淀粉有什么性状。(软软的、滑滑的、呈粉状)观察碘酒溶液的性状:碘酒是碘与酒精的混合溶液,呈紫色。请3名同学亲自感受一下,且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事件四:( 20分钟)实验探究——验证淀粉与碘酒发生的变化

淀粉溶液遇碘显色条件的探究 - 北滘中学校园信息网

点评: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改变,这是在化学课程标准中作为初、高中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组织探究活动,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探究,如何使探究实验更有价值等课题是值得我们中学化学教师研究的。杨春兰老师的文章以温度对速率影响的探究实验为切入点,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选择了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实验,并作了深入的探究,探究结果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探究方法和探究内容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 一个探究实验的启示 杨春兰 一、问题的提出 淀粉遇到碘会变为蓝色,所以淀粉与碘能互作鉴定、检验。在一次化学实验教学中让我对该实验及探究实验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对教材有些实验内容进行了反思。在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二节教学中有一个科学探究实验:已知 4H++4I-+O 2=2I 2 +2H 2 O,现有1mol/L KI溶液o.1mol/LH 2 SO 4 溶液和淀粉溶液,试探 究出现蓝色时间与温度的关系。该实验目的是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反之,也成立。该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实验的特点。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面临三个问题: (1)如何设计实验操作步骤 (2)考虑反应物用量。 (3)加入药品顺序。 学生经讨论得知KI在空气中没有H 2SO 4 存在下不能氧化,加入药品顺序自 然是先加KI和淀粉溶液,最后加H 2SO 4 。温度方面自然会联想到在常温、加热、 用冰水冷却三种情况下探究。教学实践中我们分别做了在常温下、70℃的水浴、冰水三种情况下的蓝色显色情况。实际上并未出现预想中的情况,常温下蓝色出现的速率比70℃下的要快,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发现70℃的溶液冷却后蓝色重新出现。于是为我们的探究实验又提出了很多新的探究项目,例如:

碘与淀粉反应条件的探讨

收稿日期:1999-06-16 作者简介:段穗芳(1957-),女,天津人,本科,讲师,从事化学教学与实验研究.   第20卷第2期1999年12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natural sciences ) Vol.20,No.2Dec.,1999 文章编号:1006-4702(1999)02-0080-02碘与淀粉反应条件的探讨 段穗芳 (佛山职工医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碘与淀粉的反应条件,指出了反应物的最适浓度.关 键 词:碘;淀粉;反应条件中图分类号:O 6-3 文献标识码:A 碘与淀粉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存在的验证性实验.理论上本实验现象显示特征性的蓝色,但在平时实验(参照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化学》等)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碘与淀粉作用不是蓝中带褐色就是蓝中带紫色,特征蓝色不明显,给实验结果的判断带来困惑.笔者就该实验原理及反应条件的选择进行了一些探讨.1 实验原理 以螺旋状结构存在的溶解性淀粉为直链淀粉,当遇到碘溶液时,其螺旋状结构中的空穴恰好能容纳碘分子进入,借助范德华力,碘与淀粉溶液生成蓝色复合物,溶液则显蓝色.2 实验试剂和仪器 淀粉溶液:用溶解性淀粉(化学纯)配制1g/L 、5g/L 、10g/L 、15g/L 、20g/L 的淀粉溶液.碘溶液:称取5克碘化钾于100ml 水中,分别配制1g/L 、5g/L 、10g/L 、20g/L 、30g/L 的碘溶液.仪器:移液管、721分光光度计.3 实验过程3.1 当碘溶液浓度为10g/L ,用量为0.25ml 时,采用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进行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淀粉溶液浓度与用量(g/L ) 溶液颜色最大吸收波长(nm ) 1 2.0ml 蓝紫色5805 2.0ml 蓝紫色58010 2.0ml 蓝 色59015 2.0ml 深蓝色60020 2.0ml 深蓝色 600 可见,10g/L 淀粉溶液2.0ml 与10g/L 碘溶液0.25ml 反应,特征性蓝色明显.3.2 当淀粉溶液浓度为10g/L ,用量2.0ml 时,用不同浓度碘溶液进行实验,结果见表2.

淀粉加碘液为什么会变成灰色

淀粉加碘液为什么会变成灰色 淀粉和碘的显色机理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为什么碘遇淀粉或糊精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 以前认为,淀粉能吸附碘,使碘吸收的可见光的波长向短的波长方向移动,棕色的碘液就变成蓝色。同理,支链淀粉和糊精也能吸附碘,不过吸附的程度不同,因此呈现的颜色不同。这种解释的有力根据是碘的淀粉液在加热时蓝色消失。这就被认为是加热后分子动能增大,引起解吸的缘故。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什么是包合物呢?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表7-1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葡萄糖单位的聚合度3.8 7.4 12.9 18.3 20.2 29.3 34.7以上包合物的颜色无色淡红红棕红紫色蓝紫色蓝色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淀粉和碘的显色机理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为什么碘遇淀粉或糊精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 碘遇淀粉真的都显蓝色吗? 淀粉是多糖类(C6H10O5)的一种,现行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指出:“淀粉跟碘作用呈现蓝色”,高等学校《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也指出:“淀粉在百万分之几时仍能给出碘试验的正性结果”。因此,在生化领域的生产和检验中,都广泛地利用淀粉和碘化钾组成的混合液作为氧化还原反应一类滴定的指示剂,或用碘证实淀粉的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淀粉液(包括市售可溶性淀粉)在遇一定量碘时出现颜色后又立即消褪的现象。而且,当再加入较多量的碘时,颜色也不一定显蓝色,有时会出现紫蓝、紫、紫红、赭蓝,甚至是赭色等。这是什么缘故呢? 其一:淀粉从分子结构上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市售的可溶性淀粉一般是在55℃—65℃间将能溶于水的部分提取的。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而支链淀粉遇碘变紫至紫红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55℃—65℃提取的“直链淀粉”只可以说是在此温度下提取能溶于水的那部分淀粉,也就是分子量较小的那部分淀粉,并非真的提取到的淀粉其分子都不含支链,其中有一部分只是所含的支链少些、短些的支链淀粉罢了。 其二:天然淀粉中肯定含有油脂,且不同的植物,其淀粉中油脂的含量有所不同。我们知道,油脂是有碘值的(即能与碘反应褪色),碘溶于油脂中,会使得液体呈现红至橙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 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如果加入碘液,碘液中的碘分子便嵌入到螺旋结构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了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 nm),从而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来。 淀粉和碘的显色机理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为什么碘遇淀粉或糊精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 以前认为,淀粉能吸附碘,使碘吸收的可见光的波长向短的波长方向移动,棕色的碘液就变成蓝色。同理,支链淀粉和糊精也能吸附碘,不过吸附的程度不同,因此呈现的颜色不同。这种解释的有力根据是碘的淀粉液在加热时蓝色消失。这就被认为是加热后分子动能增大,引起解吸的缘故。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什么是包合物呢?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因为单质碘遇到淀粉显示蓝色并非色素,而是形成一种碘分子进入淀粉螺旋状分子管道蓝色包合物的结果,次氯酸不能氧化破坏这种包合物。 褪色的原因:Cl2与I2会继续作用,破坏了I2,方程式为: 5Cl2+I2+6H2O=2HIO3+10HCl

实验“淀粉遇碘会变蓝”引出的新问题

实验“淀粉遇碘会变蓝”引出的新问题 新课程倡导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就由“淀粉遇碘会变蓝”引出下例诸问题,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1.为什么淀粉遇碘会变蓝? 答: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色的原因是:淀粉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碘分子与直链淀粉之间形成了络合物而显蓝色。直链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为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第一个螺距有六个葡萄糖残基组成。如果在淀粉液中加入碘液,碘分子便嵌入到螺旋结钩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波长范围为400~750nm可见光,而反射的光是蓝光,所以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来。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 什么是包合物呢?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2.淀粉遇碘全部会变蓝吗?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000~160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为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天然的淀粉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约占10%-30%,分子量较小,在50000左右,可溶于热水(70℃-80℃)形成胶体溶液。直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蓝色,但较短的直链则呈现红色、棕色或黄色等不同的颜色,支链淀粉约占70%-90%,分子量比直链淀粉大得多,在60000左右,不溶于水,支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紫色或紫红色,所以,淀粉遇碘酒究竟显什么颜色,取决于该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有的豆类几乎全是直链淀粉,遇碘酒显蓝色;糯米中几乎全是支链淀粉,遇碘酒显紫色;玉米、马铃薯分别含有27%、20%的直链淀粉,所以马铃薯遇碘酒所显的颜色比玉米遇碘酒所显的颜色要略深。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含PPT课件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含PPT课件 PPT课件【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通过科学实验自主探索,并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米汤、土豆、面粉、馒头、南瓜、芋头、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莴苣、苹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小喷壶一个、碘酒、棉签。 2、课前用米汤画好几幅画。 3、实验记录表。 4、PPT,投影仪。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实验课件《淀粉遇到碘酒》PPT课件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c313249963.html,/ppt/1897.html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小魔术: 教师扮演魔术师,首先出示课前用米汤画好的画,然后把碘酒溶 液喷在画面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知识点讲解。 1、讨论: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药水后会出现图案呢? 2、师讲解: (1)其实老师已经在课前在这张白纸上画好图案了,只是老师画画 用的不是小朋友平时用的画笔而是米汤。所以当喷上碘酒时原来 看不出来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 师在投影仪下师范向米汤中滴入碘酒。 (2)用PPT课件出示有淀粉和碘酒的图片,讲解小实验的科学原理。

师: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出示实现准备好的各种食材。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是含有淀粉的。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从这些食物中把含有淀粉的食物挑出来。 师首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自由讨论。 师:刚才的魔术告诉我们:当淀粉遇到碘元素就会变成蓝色,所以我们只要把碘酒涂抹(滴洒)在食物上,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当食物中的淀粉与碘酒中的碘元素相遇就会变成蓝色。 师通过投影仪示范测试两种食材。 2、师向幼儿提出操作要求:

淀粉溶液遇碘为什么变蓝

淀粉溶液遇碘为什么变蓝 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如果加入碘液,碘液中的碘分子便嵌入到螺旋结构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得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了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 nm),从而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来。 2、高中化学老师用书之“淀粉纤维素”的资料部分,答案更复杂,原来淀粉溶液遇碘不只变蓝,而是从无色、淡红、红、棕红、紫色、蓝紫色到蓝色都有可能: 淀粉和碘的显色机理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 为什么碘遇淀粉或糊精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 什么是包合物呢?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表7-1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葡萄糖单位的聚合度3.8 7.4 12.9 18.3 20.2 29.3 34.7以上包合物的颜色无色淡红红棕红紫色蓝紫色蓝色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碘与淀粉显色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碘与淀粉显色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摘要: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实验是验证碘或淀粉性质的验证性实验,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一些氧化还原滴定里可以通过碘与淀粉的显色来判断滴定的终点,在判断纯卤素非金属性强弱用到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也是依据碘与淀粉的显色来判断的。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不同溶剂对显色反应的影响,找出碘与淀粉显色的最佳条件,改进碘与淀粉显色的演示实验。直链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支链淀粉与碘作用呈紫色。 淀粉与碘显色实验影响因素的探究 摘要:对淀粉与碘的显色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淀粉与碘显示出的颜色受混合溶液的温度、酸碱性、溶剂、试剂浓度等的影响。 关键词:淀粉;碘;显色反应 碘遇淀粉变蓝色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常识。可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中,我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浓度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1 实验步骤及现象 1.1 温度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2mL,在不同温度下加热10min后, 再分别滴加2滴碘标准溶液,观察实验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75℃以上时, 淀粉溶液遇碘不变蓝;70℃时, 变蓝, 但很快褪色;60℃时, 变蓝,颜色消失也很快;将以上比色管取出冷却后溶液显蓝色。实验结果还表明只有在50℃以下时, 淀粉溶液变蓝,且不褪色。 1.2 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1mol·L-1HC1溶液、0.1 mo l·L-1HC1溶液、蒸馏水、1mol·L-1NaOH溶液、0.1mol·L-1NaOH溶液2mL,再分别滴加淀粉溶液3滴,碘标准溶液2滴,观察实验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 碘单质只有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 才能使淀粉变蓝, 而在强碱性条件下, 碘单质不会使淀粉变蓝。 1.3 溶剂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2mL,再分别滴加淀粉溶液3滴,碘标准溶液2滴,观察实验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 在纯水中呈现的蓝色和在乙醇介质中呈现的蓝色略有不同。当溶液中乙醇浓度较低(<50℅)时显蓝色,浓度较高(>50℅)时显蓝紫色。 1.4 试剂浓度的影响 1.4.1 碘溶液浓度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的碘水2mL,再分别滴加淀粉溶液3滴,观察实验的现象。溶液颜色由蓝色变到浅蓝色、蓝紫色。说明淀粉浓度不变,碘的浓度愈大溶液颜色愈深。1.4.2 淀粉浓度的影响 在5支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浓度[2]为0.5℅、0.05℅、0.00 5℅、0.0005℅、0的淀粉溶液2mL,再分别滴加2滴碘标准溶液,观察实验的现象。溶液依次呈现蓝色、天蓝色、浅蓝色、淡蓝紫色、无色,说明淀粉浓度越高,呈现的颜色越深。当淀粉溶液的浓度在十万分之五左右时,仍能观察到淀粉与碘作用显色。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画(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

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画(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 神奇的画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学习用碘酒检测哪些常见实物中有淀粉。 2、激发探索的欲望,提高分析、比较、判断、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淀粉水画成的画 2、淀粉水、碘酒、醋、黄酒,可乐、米饭(或面包)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纸,请小朋友猜一猜。 小朋友们,我这是一张画,上面画了什么?谁来猜一猜。(出示一瓶喷剂)这是一种神奇的药水,我来它喷一喷,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实验。 2、出示淀粉水让小朋友做一做。 (1)、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淀粉水)它和自来水有什么不一样呢?这种水叫淀粉水。这个淀粉水很神奇,只要和它的好朋友在一起,就会有奇妙的变化,白色的淀粉水马上变成深蓝色了。(出示已变好的水)谁有这么大的本领,让淀粉水变成这个样子呢?我这里准备了四种材料,先来看看、闻闻、说说这些是什么东西?(把这四种材料展示给辨别,说说都是些什么) 这四种材料里哪一种是可以让淀粉水变深蓝色的呢?我要请小朋友大家动动小手试试。 (2)、提出操作要求和介绍记录方式。 每张桌上有四杯淀粉水,四个贴上标记的小碗里装着四种材料,请用小勺子把小碗里的水轻轻舀到小杯子里,一个杯子放一种水,看看是哪种标记碗里的水可以让淀粉水变深蓝色。然后你们一张桌子选一个代表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出示记录纸,介绍记录方式) (3)操作并记录,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刚才你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是哪个碗里的水让淀粉水变成深蓝色了? 小结:碘酒让淀粉水变了。 3、找一找常见实物中有没有淀粉。 (1)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酒会变蓝色,那什么东西里有淀粉呢?(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出示米饭,黄瓜、西红柿、土豆、山芋的切片)猜一猜,这些东西里有淀粉吗?那怎样才知道呢?刚才我们做过了实验,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深蓝色,只要用小棉签蘸一点碘酒,在这些东西上涂一涂,就可以知道了。 (2)出示记录纸,介绍怎么记录。 (3)第二次操作并记录,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两个实验做完了,现在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 5、活动延伸 用淀粉水画画真神奇啊,你们想不想试试,那下次我们上美术课的时候就用淀粉水和碘酒来画一幅最神奇的画,好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