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图)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姓名:周孙彬

系:计算机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2级

学号:3126010050

指导教师:张旭玲

职称:讲师

2014年06 月22日

实验项目列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成绩指导教师

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张旭玲

2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张旭玲

3 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张旭玲

4 指令部件模块实验张旭玲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2级

姓名:周孙彬学号: 3126010050 实验课程:

实验室号:______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

2、掌握74LS181的功能和应用

实验要求

完成不带进位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运行过程。

实验说明

1、ALU单元实验构成(如图2-1-1)

1、运算器由2片74LS181构成8位字长的ALU单元。

2、2片74LS374作为2个数据锁存器(DR1、DR2),8芯插座ALU-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运算器的数据输出由一片74LS244(输出缓冲器)来控制,8芯插座ALU-OUT 作为数据输出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出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图2-1-1

图2-1-2

2、ALU单元的工作原理(如图2-1-2)

数据输入锁存器DR1的EDR1为低电平,并且D1CK有上升沿时,把来自数据总线的数据打入锁存器DR1。同样使EDR2为低电平、D2CK有上升沿时把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数据锁存器DR2。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核心是由2片74LS181组成,它可以进行2个8位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74LS181的各种工作方式可通过设置其控制信号来实现(S0、S1、S2、S3、M、CN)。当实验者正确设置了74LS181的各个控制信号,74LS181会运算数据锁存器DR1、DR2内的数据。由于DR1、DR2已经把数据锁存,只要74LS181的控制信号不变,那么74LS181的输出数据也不会发生改变。

输出缓冲器采用74LS244,当控制信号ALU-O为低电平时,74LS244导通,把74LS181的运算结果输出到数据总线;当ALU-O为高电平时,74LS244的输出为高阻。

实验步骤

1、不带进位位逻辑或运算实验

把ALU-IN(8芯的盒型插座)与CPT-B板上的二进制开关单元中J01插座相连(对应二进制开关H16~H23),把ALU-OUT(8芯的盒型插座)与数据总线上的DJ2相连。

把D1CK和D2CK用连线连到脉冲单元的PLS1上,把EDR1、EDR2、ALU-O、S0、S1、S2、S3、CN、M接入二进制开关(请按下表接线)。

控制信号接入开关位号

D1CK PLS1 孔

D2CK PLS1 孔

EDR1 H8 孔

EDR2 H7 孔

ALU-O H6 孔

CN H5 孔

M H4 孔

S3 H3 孔

S2 H2 孔

S1 H1 孔

S0 H0 孔

按启停单元中的运行按钮,使实验平台处于运行状态。

二进制开关H16~H23作为数据输入,置33H(对应开关如下表)。

H23 H22 H21 H20 H19 H18 H17 H16 数据总线值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8位数据

0 0 1 1 0 0 1 1 33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8 H7 H6 H5 H4 H3 H2 H1 H0 EDR1 EDR2 ALU-O CN M S3 S2 S1 S0

0 1 0 1 1 1 1 1 0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D1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把33H打入DR1数据锁存器,通过逻辑笔或示波器来测量确定DR1寄存器(74LS374)的输出端,检验数据是否进入DR1中。

二进制开关H16~H23作为数据输入,置55H(对应开关如下表)。

H23 H22 H21 H20 H19 H18 H17 H16 数据总线值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8位数据

0 1 0 1 0 1 0 1 55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8 H7 H6 H5 H4 H3 H2 H1 H0 EDR1 EDR2 ALU-O CN M S3 S2 S1 S0

1 0 0 1 1 1 1 1 0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D2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的脉冲,把55H 打入DR2数据锁存器。

经过74LS181的计算,把运算结果(F=A或B)输出到数据总线上,数据总线上的LED显示灯IDB0~IDB7应该显示为77H。

实验结果

2、不带进位位加法运算实验

二进制开关H16~H23作为数据输入,置33H(对应开关如下表)。

H23 H22 H21 H20 H19 H18 H17 H16 数据总线值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8位数据

0 0 1 1 0 0 1 1 33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8 H7 H6 H5 H4 H3 H2 H1 H0 EDR1 EDR2 ALU-O CN M S3 S2 S1 S0

0 1 0 1 0 1 0 0 1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D1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把33H打入DR1数据锁存器,通过逻辑笔或示波器来测量确定DR1寄存器(74LS374)的输出端,检验数据是否进入DR1中。

二进制开关H16~H23作为数据输入,置55H(对应开关如下表)。

H23 H22 H21 H20 H19 H18 H17 H16 数据总线值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8位数据

0 1 0 1 0 1 0 1 55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8 H7 H6 H5 H4 H3 H2 H1 H0 EDR1 EDR2 ALU-O CN M S3 S2 S1 S0

1 0 0 1 0 1 0 0 1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D2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把55H打入

DR2数据锁存器。

经过74LS181的计算,把运算结果(F=A加B)输出到数据总线上,数据总线上的LED显示灯IDB0~IDB7应该显示为88H。

实验结果

实验二存储器和总线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存储器和总线的硬件电路

实验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熟悉存储器的读、写操作,理解在总线上数据传输的方法。

实验说明

1、存储器和总线的构成

总线由1片74LS245、1片74LS244组成,把整个系统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2片74LS374锁存当前的数据、地址总线上的数据以供LED显示。(如图2-4-1)存储器采用静态1片RAM(6264)。存储器的控制电路由1片74LS32和74LS08组成。(如图2-4-2)

图2-4-1 图2-4-2

2、存储器和总线的原理

(1)总线的原理:由于本系统内使用8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所以使用1片74LS245作为数据总线,另1片74LS244作为地址总线(见图2-4-3)。总线把整个系统分为内部数据、地址总线和外部数据、地址总线,由于数据总线需要进行内、外部数据的交换,所以由BUS信号来控制数据的流向,当BUS=1时数据由内到外,当BUS=0时,数据由外到内。

图2-4-3

(2)由于本系统内使用8根地址线、8位数据线,所以6264的A8~A12接地,其实际容量为256个字节(如图2-4-4)。6264的数据、地址总线已经接在总线单元的外部总线上。存储器有3个控制信号:地址总线设置存储器地址,RM=0时,把存储器中的数据读出到总线上;当WM=0,并且EMCK有一个上升沿时,把外部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中。为了更方便地编辑内存中的数据,在实验平台处于停机状态时,可由监控来编辑其中的数据。

图2-4-4

3、控制信号说明

信号名称作用有效电平

BUS 总线方向选择

RM 6264的读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

WM 6264的写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

EMCK 6264的写入脉冲信号上升沿有效

CR 监控对6264的读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

CW 监控对6264的写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

M/C 监控选择程序空间或微程序空间

实验步骤

1、存储器的写操作

把内部地址总线AJ1(8芯盒形插座)与CPT-B板上的二进制开关单元中J03插座相连(对应二进制开关H0~H7),把内部数据总线DJ8与CPT-B板上的J02插座相连(对应二进制开关H8~H15)。

把EMCK连到脉冲单元的PLS1,WC、RC、BUS接入二进制的开关中。(请按下表接线)。

信号定义接入开关位号

EMCK PLS1 孔

WM H22 孔

RM H21 孔

BUS H21 孔

按启停单元中的运行按钮,置实验平台为运行状态。

二进制开关H0~H7作为地址(A0~A7)输入,置55H(对应开关如下表)。

H7 H6 H5 H4 H3 H2 H1 H0 数据总线值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8位数据

0 1 0 1 0 1 0 1 55H

二进制开关H8~H15作为数据(D0~D7)输入,置66H(对应开关如下表)。

H15 H14 H13 H12 H11 H10 H9 H8 数据总线值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8位数据

0 1 1 0 0 1 1 0 66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22 H21

WM RM、BUS

0 1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EM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从内部数据总线流向外部数据总线,将数据66H写入地址为55H的存储单元。

2、读存储器的数据到总线上

在做好实验1的基础上,保持电源开启和线路连接不变,只拔掉内部数据总线DJ8与CPT-B板上的J02插座(对应二进制开关H8~H15) 的连接。

按启停单元中的运行按钮,置实验平台为运行状态。

二进制开关H0~H7作为地址(A0~A7)输入,置55H(对应开关如下表)

H7 H6 H5 H4 H3 H2 H1 H0 数据总线值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8位数据

0 1 0 1 0 1 0 1 55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22 H21

WM RM、BUS

1 0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EM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从外部数据总线流向内部数据总线,将存储器55H单元中的内容输出,应该为实验1中的写入的数据66H。此时数据总线上的指示灯IDB0~IDB7显示结果66H。

实验结果

实验三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

2、掌握微程序编制、写入并观察运行状态

实验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掌握设置微地址、微指令输出的方法

实验说明

1、微程序控制单元的构成:(如图2-6-1)

8位微地址寄存器由2片74LS161组成;3片6264(3*8位)为微程序存储器;24位微指令锁存器由3片74LS374组成。

图2-6-1

2、微程序控制单元原理:(如图2-6-2)

由于本系统中指令系统规模不大、功能较简单,微指令可以采用全水平、不编码的方式,每一个微操作控制信号由1位微代码来表示,24位微代码至少可表示24个不同的微操作控制信号。如要实现更多复杂的操作可通过增加一些译码电路来实现。

增量方式来控制微代码的运行顺序,每一条指令的微程序连续存放在微指令存储器连续的单元中。

每一指令的微程序的入口地址是通过对指令操作码的编码来形成的。在本系统内指令码最长为8位,那么最多可形成256条指令。

在微程序存储器的0单元存放取指指令,在启动时微地址寄存器清零,执行取指指令。每一段微程序都以取指指令结束,以取得下一条指令。在本系统内,MLD 为置微地址的控制信号,MCK为工作脉冲。当MLD=0、MCK有上升沿时,把MD0~MD7的值作为微程序的地址,打入微地址寄存器。当MLD=1、MCK有上升沿时,微地址计数器自动加1。

图2-6-2

3、控制信号说明:

信号名称作用有效电平

MCK 微程序工作脉冲上升沿用效

MOCK 微程序存储器输出工作脉冲低电平有效

MLD 微地址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MD0—MD7 微地址选择开关

实验步骤:

将MD0~MD7、MLD接入二进制的开关上,将MCK、MOCK分别接入脉

冲单元上的PLS1、PLS2上。(请按下表接线)。

信号定义接入开关位号

MCK PLS1 孔

MOCK PLS2 孔

MD0 H0 孔

MD1 H1 孔

MD2 H2 孔

MD3 H3 孔

MD4 H4 孔

MD5 H5 孔

MD6 H6 孔

MD7 H7 孔

MLD H23 孔

按启停单元中的停止按键,使实验平台处于停机状态。通过键盘把数据写入

微程序存储器中,例如微地址0H中输入11H、11H、11H三个字节、在05H中

输入55H、55H、55H三个字节、在06H中输入66H、66H、66H。键盘监控的

使用方法请参阅第4章《键盘监控》。

1、微地址打入操作

按启停单元中的停止按键,使实验平台处于停机状态,此时微地址寄存器被

清零。

按启停单元中的运行按键,使实验平台处于运行状态。此时微程序存储器为

读状态,微地址寄存器(74LS161)确定了当前微程序存储器的地址,并且输出24位微操作(M0~M23)。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2脉冲按键,在MO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把当前微程序存储器输出的微指令打入微指令锁存器。可在CPT-B上的微指令指示灯显示出当前微指令,应为11H,11H,11H。

置MLD=0,微代码的地址MD0~MD7(对应二进制开关H0~H7)为05H

(对应开关如下表)。

H7 H6 H5 H4 H3 H2 H1 H0 H23

MD7 MD6 MD5 MD4 MD3 MD2 MD1 MD0 MLD

0 0 0 0 0 1 0 1 0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M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把MD0~MD7打入74LS161,微地址显示灯MA0~MA7将显示05H,微程序存储器把05H单元的内容输出。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2脉冲按键,在MO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的脉冲,把当前微指令打入微指令锁存器,在CPT-B板上的微指令指示灯应显示55H,55H,55H。

注意:微代码由3片74LS374作为微指令锁存器,它的OE端已经接地,只要MOCK端上有上升沿,即可锁存并输出微代码。

实验结果

2、微地址+1操作

置MLD=1。

按启停单元中的运行按键,使实验平台处于运行状态。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M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微地址寄存器自动加1。若原来微地址寄存器的值为05H,那么当前的微地址显示灯MA0~MA7将显示06H,同时微程序存储器输出06H单元中的内容。

按脉冲单元中的PLS2脉冲按键,在MO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将微程序存储器的输出的微指令,打入微指令锁存器并输出,在CPT-B板上的微指令指示灯应显示66H,66H,66H。

实验结果

实验四指令部件模块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指令部件的组成方式。

2、熟悉指令寄存器的打入操作,PC计数器的设置和加1操作,理解跳转指令的实现过程。

实验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掌握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1、PC计数器的重置,PC计数器自动加1和实现跳转指令的方法。

实验说明

1、指令部件模块实验的构成:

1片74LS374作为指令模块的指令寄存器IR1,另1片74LS374作为地址锁存器IR2。8芯插座PC-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2片74LS161作为PC计数器。

2片74LS245(同时只有1片输出)作为当前地址的输出。8芯插座PC-OUT 作为地址输出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地址输出端连接到地址总线上。

1片74LS153来实现多种条件跳转指令(JZ,JC,JMP等跳转指令)。

图2-7-1

图的遍历操作实验报告

. .. . .. .. 实验三、图的遍历操作 一、目的 掌握有向图和无向图的概念;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链表建立图的存储结构;掌握DFS及BFS对图的遍历操作;了解图结构在人工智能、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要求 采用邻接矩阵和邻接链表作为图的存储结构,完成有向图和无向图的DFS 和BFS操作。 三、DFS和BFS 的基本思想 深度优先搜索法DFS的基本思想:从图G中某个顶点Vo出发,首先访问Vo,然后选择一个与Vo相邻且没被访问过的顶点Vi访问,再从Vi出发选择一个与Vi相邻且没被访问过的顶点Vj访问,……依次继续。如果当前被访问过的顶点的所有邻接顶点都已被访问,则回退到已被访问的顶点序列中最后一个拥有未被访问的相邻顶点的顶点W,从W出发按同样方法向前遍历。直到图中所有的顶点都被访问。 广度优先算法BFS的基本思想:从图G中某个顶点Vo出发,首先访问Vo,然后访问与Vo相邻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顶点V1,V2,……,Vt;再依次访问与V1,V2,……,Vt相邻的起且未被访问过的的所有顶点。如此继续,直到访问完图中的所有顶点。 四、示例程序 1.邻接矩阵作为存储结构的程序示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MaxVertexNum 100 //定义最大顶点数 typedef struct{ char vexs[MaxVertexNum]; //顶点表 int edges[MaxVertexNum][MaxVertexNum]; //邻接矩阵,可看作边表int n,e; //图中的顶点数n和边数e }MGraph; //用邻接矩阵表示的图的类型 //=========建立邻接矩阵======= void CreatMGraph(MGraph *G) { int i,j,k; char a; printf("Input VertexNum(n) and EdgesNum(e): "); scanf("%d,%d",&G->n,&G->e); //输入顶点数和边数 scanf("%c",&a); printf("Input Vertex string:"); for(i=0;in;i++) { scanf("%c",&a); G->vexs[i]=a; //读入顶点信息,建立顶点表 }

MATLAB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南昌航空大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学实验 实验名称: MATLAB基本操作 实验类型:验证性■综合性□ 设计性□ 实验室名称:数学实验室 班级学号: 10 学生姓名:钟 X 任课教师(教师签名): 成绩: 实验日期: 2011-10- 10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基本命令与操作 2、熟悉MATLAB作图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3、学会用matlab软件做图 二、实验用仪器设备、器材或软件环境 计算机MATLAB软件 三、实验原理、方案设计、程序框图、预编程序等 问题1:在区间【0,2π】画sinx 实验程序: >> x=linspace(0,2*pi,30); >> y=sin(x); >> plot(x,y) 问题2:在【0,2π】用红线画sinx,用绿圈画cosx,实验程序:

>> x=linspace(0,2*pi,30); >> y=sin(x); >> z=cos(x); >> plot(x,y,'r',x,z,'co') >> 问题3:在【0,π】上画y=sinx的图形。 实验程序: >> ezplot('sin(x)',[0,pi]) >> 问题4:在【0,π】上画x=cos3t,y=sin3t星形图形。

实验程序: >> ezplot('cos(t).^3','sin(t).^3',[0,pi]) >> 问题5:[-2,0.5],[0,2]上画隐函数 实验程序: >> ezplot('exp(x)+sin(x*y)',[-2,0.5,0,2]) >> 问题6:在[-2,2]范围内绘制tanh的图形。实验程序: >> fplot('tanh',[-2,2])

图形学实验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班级:地信141 学生姓名:王俊凝 学号:20140113010 指

实验一直线生成算法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掌握基本图形元素直线的生成算法,利用编程语言C分别实现直线和圆的绘制算法。 二、实验任务 在TurboC环境下开发出绘制直线和圆的程序。 三、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运行TurboC编程环境。 2 编写Bresenham直线绘制算法的函数并进行测试。 3 编写中点圆绘制算法的函数并进行测试。 4 增加函数参数,实现直线颜色的设置。 提示: 1. 编程时可分别针对直线和圆的绘制算法,设计相应的函数,例如void drawline(…)和void drawcircle(…),直线的两个端点可作为drawline的参数,圆的圆心和半径可作为drawcircle的参数。 2. 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结构体类型用来表示一个点,结构体由两个成员构成,x和y。这样,在向函数传入参数时,可使用两个点类型来传参。定义方法为: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pt2; 此处,pt2就是定义的一个新的结构体数据类型,之后就可用pt2来定义其他变量,具体用法见程序模板。 3. 在main函数中,分别调用以上函数,并传入不同的参数,实现对直线的绘制。 4. 线的颜色也可作为参数传入,参数可采用TurboC语言中的预设颜色值,具体参见TurboC图形函数。 五、注意事项 1 代码要求正确运行,直线和圆的位置应当为参数,实现可配置。 2 程序提交.c源文件,函数前和关键代码中增加注释。 程序模板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pt2; /*declare your drawing functions.*/ void drawline(pt2 startpt,pt2 endpt,int color); void drawcircle(pt2 centerpt,int radius,int color); void circlePlotPoints(pt2 centerpt,int x,int y,int color); int main() { int color,radius;

数据库和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计算机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数据库、数据库和表的关系、数据词典、参照完整性和视图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二、内容与设计思想 实验内容: 1.数据库设计器 2.数据库的创建 3.设定数据词典 4.参照完整性的设置 5.视图的创建和修改 三、使用环境 Windos XP操作系统;Visual ProFox 6.0 四、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例3-27创建项目管理器SBGL,要求添入数据库sbsj,并查看该数据库。 图一 图二、“项目管理器”的数据选项卡 图三、“项目管理器”中的数据库与数据库表 例3-28从sbsj数据库所属的sb和zz两个表中抽取编号、名称和增值3个字段。,组成名称 为“我的视图”的SQL视图。 open database sbsj create sql view 我的视图; as select sb.编号,sb.名称,zz.增值from sb,zz where sb.编号=zz.编号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例3-29根据例3-28的查询要求,用视图设计器建立视图1,然后修改其中车床的增值来更新zz表原来的增值 图一、视图设计器-视图1 图二、视图设计器-视图1 图三、增值表 图四 图五、视图设计器更新源表数据 19.根据图3.30所示数据库sbsj的永久关系,若利用参照完整性生成器来删除sb。dbf的第一个记录,对其他3个表会否产生影响,是分级、限制和忽略3中情况来说明。 图一、数据库设计器 图二、sbsj.dbc“永久关系的参照完整性生成器” 级联:相关子表中的记录将自动删除 限制:子表有相关记录,在父表中删除记录就会产生“触发器失败”的提示信息 忽略:父表删除记录,与子表记录无关 五、总结 (自己写一些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上机练习让我学会了怎样在数据库中添加项目管理器、表的数据完整性的概念以及视图的各种操作,让我更容易的掌握理论知识的难点和一些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注意的问题。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细节都要留心,认真做好每一步这样才不至于出错,这就加强了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得到回应,从而加深了细节问题的处理方式。在上机的学习之后更加了解了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是vfp重要的一个对象,命令熟练操作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成败。 第三次的上机操作,我了解了命令的使用方式对于建立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很重要,要学好各种命令以及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的使用方法,还需在多做习题加强学习。 六、附录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工程试验中心 二○一○年四月

目录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接桥试验三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 试验四简支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试验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姓名:学号:星期第讲第组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学习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过程; 3.学会防潮层的制作; 4.认识并理解粘贴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及要求对应变测试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仪表和器材: 1.模拟试件(小钢板); 2.常温用电阻应变片; 3.数字万用表; 4.兆欧表; 5.粘合剂:T-1型502胶,CH31双管胶(环氧树脂)或硅橡胶; 6.丙酮浸泡的棉球; 7.镊子、划针、砂纸、锉刀、刮刀、塑料薄膜、胶带纸、电烙铁、焊锡、焊锡膏等小工具; 8.接线柱、短引线 三、简述整个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分选应变片。在应变片灵敏数K相同的一批应变片中,剔除电阻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将电阻值在120±2Ω范围内的应变片选出待用。 2.试件表面处理。去除贴片位置的油污、漆层、锈迹、电镀层,用丙酮棉球将贴片处擦洗干净,至棉球洁白为止,以保证应变片能够牢固的粘贴在试件表面。 3.测点定位。应变片必须准确地粘贴在结构或试件的应变测点上,而且粘贴方向必须是要测量的应变方向。 4.应变片粘贴。注意分清应变片的正、反面,保证电阻栅的中心与十字交叉点对准。应变片贴好后,先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再用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查应变片有无短路、断路和阻值发生突变(因应变片粘贴不平整导致)的现象。 5.导线固定。接线柱粘帖不要离应变片太远,接线柱挂锡不可太多,导线挂锡一端的裸露线芯不能过长,以31mm为宜。引出线不要拉得太紧,以免试件受到拉力作用后,接线柱与应变片之间距离增加,使引出线先被拉断,造成断路;也不能过松,以避免两引出线互碰

从分时图走势解读主力洗盘和出货

1 (强烈推荐)从分时图走势解读主力洗盘和出货 【第一,上一周商品房市场出现了量缩价升的局面,同时土地拍卖市场迅速升。从统计数据看,住宅的去库存化速度很快,好多热点城市的可售房屋不够卖三个月了,从草根层面的调查看,适宜居住的地段几乎是无房可售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土地储备丰富的地产股梅开二度,而一级土地开发商更是一骑绝尘】。 【第二,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策不动摇”,市场人士心领神会,前期退出等回调的资金,本周再度入场】。 与上述两点相应的是,这两周股票型基金的发行规模迭创新高,一般投资者的入 市热情持续升。从中证流通指数的表现看,这更像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资金流入, 但流入的背景大家就各自猜测吧。 随着市场的逐步上行,短线上盈利机会肯定是在逐步减少,对很多人来讲,把握机会却越来越难。在市场热点不断涌现的同时,个股和板块的调整也在进行,就是涨跌互见。下面该怎么办?在市场涨幅如此的情况下,没有简单的盈利办法,钻研个股可能是较为稳妥的。~~~~ ******************************************回到正题:探讨些盘口知识。 一、在分时走势中,可以看到很多主力意图的表现,无论是多么娴熟的操作技巧,多么天衣无缝的事前策划,在股市中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给投资者判断主力的真实想法创造了机会,但是在看盘过程中,如果非常专注于分时走势,再加上自己先入为主的心理,很容易被一些细小的非主要因素误导。 每天的分时走势组成了股价的短线、中线和长线趋势,中长线趋势无法左右,但短线的以及当日的走势是很容易受到大资金或大筹码的拥有者的影响,对这种短线行为的分析有助于对中长线走势的把握,不过,这种走势很容易让人忽视对全局的认识。散户投资者大多数都会受到股价涨跌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一般情况,股价在明显上涨之后,涨势才会明朗,投资者看清这种趋势时才会考虑买进,这样就形成了分时走势中投资者的先入为主,再分析股价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分析建立在本身已涨的基础之上,这时感情是主导,而当涨的基调深入投资者心中后,盘面点点滴滴的变化都会引导投资者作出向上涨的可能判断,对此是非常难控制的,有时甚至是不知不觉,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会先入为主,就像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目光只会跟着风景走,判断更多的只能是凭直觉了。在思考和判断过程中,事实的真相就摆在我们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细心者,但如果将看盘的重点放在小的方面,就没有时间看清大方向,就洞察不到影响股价未来趋势的本质因素了。股市里,一定要深入其中后,适时和及时的站出来,粗中要有细,更重要的是还要细中有粗,才不会模糊了大方向从收盘价看,股票的变化只有两种,一是涨,二是跌,但仅以此判断未来股价的走势远远不够,要想更多了解盘面具体的变化,一定要看分时走势的变化,最普通的比如拉升的时间上就有很多文章,在此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在尾市时急速拉升的案例。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图的遍历实验报告

实验四:图的遍历 题目:图及其应用——图的遍历 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日期: 一.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很多涉及图上操作的算法都是以图的遍历操作为基础的。试写一个程序,演示在连通的无向图上访问全部结点的操作。 2.基本要求: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实现连通无向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以用户指定的结点为起点,分别输出每种遍历下的结点访问序列和相应生成树的边集。 3.测试数据:教科书图7.33。暂时忽略里程,起点为北京。 4.实现提示:设图的结点不超过30个,每个结点用一个编号表示(如果一个图有n个结点,则它们的编号分别为1,2,…,n)。通过输入图的全部边输入一个图,每个边为一个数对,可以对边的输入顺序作出某种限制,注意,生成树的边是有向边,端点顺序不能颠倒。 5.选作内容: (1).借助于栈类型(自己定义和实现),用非递归算法实现深度优先遍历。 (2).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建立深度优先生成树和广度优先生成树,再按凹入表或树形打印生成树。 二.概要设计 1.为实现上述功能,需要有一个图的抽象数据类型。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为: ADT Graph { 数据对象V:V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顶点集。 数据关系R: R={VR} VR={ | v,w v且P(v,w),表示从v到w得弧,谓词P(v,w)定义了弧的意义或信息} } ADT Graph 2.此抽象数据类型中的一些常量如下: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max_n 20 //最大顶点数 typedef char VertexType[20]; typedef enum{DG, DN, AG, AN} GraphKind; enum BOOL{False,True}; 3.树的结构体类型如下所示:

实验报告1windows的基本操作范例

实验名称:Windows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主题的设置。 2.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 3.掌握开始菜单的组织。 4.掌握多任务间的数据传递——剪贴板的使用。 5.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创建、属性查看和设置。 6.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复制、移动和删除与恢复。 7.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 8.熟悉文件和文件夹的压缩存储和解压缩。 二、实验环境 1.中文Windows 7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通过上机完成实验4、实验5所有内容后完成该实验报告 1.按“实验4--范例内容(1)”的要求设置桌面,将修改后的界面复制过来。 注:没有桌面背景图“Autumn”的,可选择其它背景图。 步骤:在桌面空白区域右击,选择菜单中的“个性化”,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桌面背景”,在背景栏内选中“某一张图片”,单击“确定”。 修改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2.将画图程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固定项目列表”上。 步骤:右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菜单中的画图程序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附到「开始」菜单”命令。 3.在D盘上建立以“自己的学号+姓名”为名的文件夹(如01108101刘琳)和其子文件 夹sub1,然后:

步骤:选定D:\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学号+姓名”;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并将名字改为“sub1” ①在C:\WINDOWS中任选2个TXT文本文件,将它们复制到“学号+姓名”文件夹中;步骤:选定“C:\WINDOWS”为当前文件夹,随机选取2个文件, CTRL+C复制,返回“D:\学号+姓名”的文件夹,CTRL+V粘贴 ②将“学号+姓名”文件夹中的一个文件移到其子文件夹sub1中;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选中其中任意一个文件将其拖拽文件到subl ③在sub1文件夹中建立名为“”的空文本文档;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 sub1”为当前文件夹,在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新建\文本文档”,把名字改为test,回车完成。 ④删除文件夹sub1,然后再将其恢复。 步骤:选定“ D:\学号+姓名”为当前文件夹,右键单击“sub1”文件夹,选择“删除”,然后打开回收站,右键单击“sub1”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还原”。 4.搜索C:\WINDOWS\system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下所有文件名第一个字母为s、文件长 度小于10KB且扩展名为exe的文件,并将它们复制到sub1文件夹中。 步骤:选定“ C:\WINDOWS\system”为当前文件夹,单击“搜索”按钮,在左侧窗格选择“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在“全部或部分文件名”中输入“s*.exe”,在“大小”中,选择“0~10KB”。 5.用不同的方法,在桌面上创建名为“计算器”、“画图”和“剪贴板”的三个快捷方式, 它们应用程序分别为:、和。并将三个快捷方式复制到sub1文件夹中。 步骤:①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子菜单中找到"计算器",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②在"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子菜单中找到"画图",将其拖至桌面空白处。 ③在桌面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在“创建快捷方式”

(整理)分时图中的基本波型-转载新浪博客.

分时图中的基本波型 1、分时图中的平滑波 什么是平滑波?顾名思义,就是指分时图中单根价线的一段连续走势形成的分时 线的平滑性 这并没有文字定义的 其实就是凭我们用眼睛看的 其实不用多讲,你眼睛看到的波型平滑,就是平滑波,不平滑就不是平滑波! 下面请大家来看今天的600476湘邮科技 它的拉涨停的那一段波型 是指的一个整段连续的波型 这就是平滑波! 大家看到没?一段连续的分时线的走势,中间没有任何棱角与尖角,或停顿,且 线性平滑 平滑波是由于主力或庄家主动用巨量资金“连续”拉升时产生的波型,所以它的 含义体现了庄家的实力! 也就是说庄家的实力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散户是没有这个资金量来连续拉动一支个股的

再加上散户行为表现为零散也无序性 所以散户行为就只会产生断断续续的小波型 属无序状态的波型 当主力下杀时,我们常说的刀刃波与瀑布波是庄家大力出货时的波型,跟上升平 滑波相反的 2、尖角波 顾名思义,就是指分时图中,由两根急促的较直的短线构成的夹角 大家来看今天我操作的000752西藏发展 尖角波的含义是,如果向上拉升,且在某个时间内遇抛压的瞬间回落,形成夹角, 时间短且波长也短(不大于3%) 这个由最短波形为标准高度的波型,我们就称为尖角波 尖角波有两种含义: 一就是上面所说的 如果向上拉升,且在某个时间内遇抛压的瞬间回落,形成夹角,时间短且波 长也短(不大于3%)

二就是,上涨拉升时,上方无抛压,但主力资金一时跟不上 形成自然的回落,这也会形成尖角波 但这种尖角波一般会更短 有时短到成为一个棱角 于是,后一种波型我们又称为轻松波(在长波中带尖角波或棱角) 3、推拉波 关于推拉波我已经在以前的课件中写得很清楚了 所以在此仅简单描述一下: 1、长波抖晃不平滑; 2、价涨量平不配合; 此为典型推拉波 课件在民生投资个股分析上都有 4、赶升波 “赶升波”的特点是:

数据结构实验图的基本操作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十三/十四图的基本操作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日期2014/06/09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图的主要存储结构。 2、学会对几种常见的图的存储结构进行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图的邻接矩阵定义及实现: 建立头文件test13_AdjM.h,在该文件中定义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并编写图的初始化、建立图、输出图、输出图的每个顶点的度等基本操作实现函数。同时建立一个验证操作实现的主函数文件test13.cpp(以下图为例),编译并调试程序,直到正确运行。 2、图的邻接表的定义及实现: 建立头文件test13_AdjL.h,在该文件中定义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并编写图的初始化、建立图、输出图、输出图的每个顶点的度等基本操作实现函数。同时在主函数文件test13.cpp中调用这些函数进行验证(以下图为例)。

3、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文件取名为report13.doc。 4、上传实验报告文件report13.doc到BB。 注: 下载p256_GraphMatrix.cpp(邻接矩阵)和 p258_GraphAdjoin.cpp(邻接表)源程序,读懂程序完成空缺部分代码。 三. 函数的功能说明及算法思路 (包括每个函数的功能说明,及一些重要函数的算法实现思路) 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 (包括运行结果截图、结果分析等)

五.心得体会

程序比较难写,但是可以通过之前的一些程序来找到一些规律 (记录实验感受、上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遗留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 【附录----源程序】 256: //p-255 图的存储结构以数组邻接矩阵表示, 构造图的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顶点的名称为字符 const int MaxVertexNum=10; //图的最大顶点数 const int MaxEdgeNum=100; //边数的最大值 typedef int WeightType; //权值的类型 const WeightType MaxValue=32767; //权值的无穷大表示 typedef VertexType Vexlist[MaxVertexNum]; //顶点信息,定点名称 typedef WeightType AdjMatrix[MaxVertexNum][MaxVertexNum]; //邻接矩阵typedef enum{DG,DN,AG,AN} GraphKind; //有向图,有向网,无向图,无向网typedef struct{ Vexlist vexs; // 顶点数据元素 AdjMatrix arcs; // 二维数组作邻接矩阵 int vexnum, arcnum; // 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数 GraphKind kind; // 图的种类标志 } MGraph; void CreateGraph(MGraph &G, GraphKind kd)// 采用数组邻接矩阵表示法,构造图G {//构造有向网G int i,j,k,q; char v, w; G.kind=kd; //图的种类 printf("输入要构造的图的顶点数和弧数:\n"); scanf("%d,%d",&G.vexnum,&G.arcnum); getchar();//过滤回车 printf("依次输入图的顶点名称ABCD...等等:\n"); for (i=0; i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操作 (4) :实验目的 (4) :实验任务和要求 (4) :实验步骤和结果 (5) :结果分析 (8) 实验二:图像的灰度变换和直方图变换 (9) :实验目的 (9) :实验任务和要求 (9) :实验步骤和结果 (9) :结果分析 (13) 实验三:图像的平滑处理 (14) :实验目的 (14) :实验任务和要求 (14) :实验步骤和结果 (14) :结果分析 (18) 实验四:图像的锐化处理 (19) :实验目的 (19) :实验任务和要求 (19) :实验步骤和结果 (19) :结果分析 (21)

实验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MATLAB、PHOTOSHOP等工具的使用; 2、实现图像的读取、显示、代数运算和简单变换。 3、熟悉及掌握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原理及性质,实现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实验任务和要求 1.读入一幅RGB图像,变换为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并在同一个窗口内分 成三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RGB图像和灰度图像,注上文字标题。 2.对两幅不同图像执行加、减、乘、除操作,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五个子窗口来分 别显示,注上文字标题。 3.对一幅图像进行平移,显示原始图像与处理后图像,分别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 显示变换后结果,分析原图的傅里叶谱与平移后傅里叶频谱的对应关系。 4.对一幅图像进行旋转,显示原始图像与处理后图像,分别对其进行傅里 叶变换,显示变换后结果,分析原图的傅里叶谱与旋转后傅里叶频谱的 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和结果 1.对实验任务1的实现代码如下: a=imread('d:\'); i=rgb2gray(a); I=im2bw(a,; subplot(1,3,1);imshow(a);title('原图像'); subplot(1,3,2);imshow(i);title('灰度图像'); subplot(1,3,3);imshow(I);title('二值图像'); subplot(1,3,1);imshow(a);title('原图像'); 结果如图所示: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一静态应变测量原理 在电阻应测量中,如在电桥中仅接入一个电阻应变片,则实际测量值中含有由于温度变化时构件产生的应变,这是实验中所不希望的,通过适当的接线方式,可消除温度的影响,在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接线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设置专门温度补偿片,这种方式又可分为公共补偿与单片补偿两种,二是通过工作片间互相补偿,称为互相补偿或自补偿,接线要有一定的技巧。掌握电阻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方式及不同接线方式的测量结果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 2、掌握电阻应变仪测量的基本原理; 3、学会用电阻应变片作半桥测量的方法; 4、掌握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 1、DH3819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2、等强度梁; 3、电阻应变片,导线。 三、实验内容 进行两种电阻应变测量接线方法的实验,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不同接线基本原理,以及消除温度影响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接线不同测量数值理论依据。 四、试验方法 1、1/4桥接线+公共补偿:

单片补偿接线方法:将应变片R1接于应变仪1组,Eg、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2接于、0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另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标准电阻构成。输入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导线电阻,应变片电阻。 公共补偿接线方法:断开补偿组的连线,将公共补偿接线连接于该组,将等强度梁的上侧应变片R1接于1组的Eg、接线柱,将等强度梁下侧应变片R3接、0接线柱。 2、半桥接线 按应变仪的设计原理更换公共补偿端的接线方式,然后在每个测量桥路中接入两个电阻应变片。本试验中,在一个测量桥路中按半桥方式接入等强度梁的上下测应变片。 五、实验步骤 1、接上述接桥方法分别接通桥路; 2、将电阻应变仪调平衡; 3、作预加载1公斤,检查仪表和装置; 4、正式试验,每级加载1公斤,加三级,记取读数,重复三次。 六、试验报告 1、实验方案; 2、实验过程; 3、整理出实验数据,试验数据填入应变记录表。(表格见下表) 4、比较两种接线方法,分析原因,给出结论。 5、写出试验操作方法和体会。 6、回答后面的思考题。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任务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步骤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图像的灰度变换和直方图变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任务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步骤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图像的平滑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任务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步骤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图像的锐化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任务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步骤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分时图波形解读

可能很多人对K线技术都有非常深入的见解和认识,不过今天我要所要讲得技术在股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股民却尚未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那就是分时图,透过分时图,我们可以看到主力是如何拉升建仓,是如何吸筹和出货的,是看盘时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先来看几种最典型的分时图图形: 1.平滑波:分时图中单根价线的一段连续走势形成的非常平滑的分时线,一定要平滑,不平滑就不是平滑波;这是主力或庄家动用巨量资金“连续”拉升时产生的波型,所以它的含义体现了庄家的实力!这么说的原因是:散户是没有这个资金量来连续拉动一支个股的,再加上散户行为表现为零散也无序性,散户行为就只会产生断断续续的小波型,属无序状态的波型;当主力下杀时,我们常说的刀刃波与瀑布波是庄家大力出货时的波型,跟上升平滑波相反的,见图:

2.尖角波:就是指分时图中,由两根急促的较直的短线构成的夹角,它的含义是,如果向上拉升,且在某个时间内遇抛压的瞬间回落,形成夹角,时间短且波长也短(不大于3%)这个由最短波形为标准高度的波型,我们就称为尖角波;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波形,常有机会能收出涨停,见下图;

3.赶升波:它的含义是:上档抛太极大;主力出货坚决;但不能把个股走势形态搞坏!所以小量拉,大量出,不断撤大买单,挂小买单;我们要牢记它的特点:a、中长波不平滑;b、走势基本带拱型;c、成交量的不均匀;这往往是个股下跌前的前兆,如下图:

4.缺口波:主力突然用一笔大单打下上档全部委,于是分时线形成一条直线,且角度接近90度,这是非常强势的一种分时形态,但是往往主力也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投机出货,见下图;

图的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

实验五图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有关图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图的存储结构。 3、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对给定图,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基本要求] 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实现连通无向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以用户指定的结点为起点,分别输出每种遍历下的结点访问序列。 【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图的相关概念。 2、掌握图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3、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的实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要按照实验报告格式规范书写。 2、实验上要写出多批测试数据的运行结果。 3、结合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分析。

五、算法设计 1、程序所需头文件已经预处理宏定义和结构体定义如下 #include #define MaxVerNum 100 struct edgenode { int endver; int inform; edgenode* edgenext; }; struct vexnode { char vertex; edgenode* edgelink; }; struct Graph { vexnode adjlists[MaxVerNum]; int vexnum; int arcnum; }; 2、创建无向图 void CreatAdjList(Graph* G) { int i,j,k; edgenode* p1; edgenode* p2; cout<<"请输入顶点数和边数:"<>G->vexnum>>G->arcnum; cout<<"开始输入顶点表:"<vexnum;i++) { cin>>G->adjlists[i].vertex; G->adjlists[i].edgelink=NULL; } cout<<"开始输入边表信息:"<arcnum;k++) { cout<<"请输入边对应的顶点:"; cin>>i>>j; p1=new edgenode; p1->endver=j; p1->edgenext=G->adjlists[i].edgelink; G->adjlists[i].edgelink=p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