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BOPP 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福海,涂志刚,吴增青

(湛江包装材料企业有限公司,广东湛江 524022)

[摘要] BOPP 薄膜抗静电剂用来消除薄膜表面的静电。文中介绍了BOPP 薄膜的抗静电剂及母料

的原理、种类极其特性。并分析了国内外抗静电剂及其母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BOPP 薄膜;抗静电剂;母料

中图分类号:TQ325.1+2;TQ42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3563(2004)01-0004-02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 rends of Antistatic Additives for B OPP Film

ZHOU Fu -hai ,TU Zhi -gang ,WU Zeng -qing

(Zhanjiang Packaging Material Enterprises Ltd ,Zhanjiang 524022,China )

Abstract :Antistatic additives for BOPP film can eliminate the static damage on the surfaces of BOPP film.The principle and property of all kinds of antistatic additives and masterbatches were introduced.Thepresent sit 2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research work on antistatic additives and masterbatch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ported.

K ey w ords :BOPP film ;Antistatic additives ;Masterbatches

收稿日期:2003-09-15

作者简介:周福海(1976-),男,硕士,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 )薄膜是聚丙烯专有料添加适当的功能助剂后经过双向拉伸工艺后得到的一种结晶型产品。它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透明包装材料,具有防潮、机械强度好、尺寸稳定性好、质软、无毒、无臭、收缩性和印刷性好等优点,被誉为“包装皇后”。在BOPP 薄膜的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薄膜间的摩擦而产生静电作用,BOPP 薄膜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或其它脏东西,不仅影响到薄膜表面的美观,而且在

BOPP 薄膜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相互粘结,影响正常生产,

另外由于静电的存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为此在BOPP 薄膜的加工过程中加入抗静电剂或抗静电母料来降低并消除静电。

1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抗静电剂多为表面活性剂,一个憎水基团,保证添加剂固定在树脂内部,而亲水性基团则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形成一层导电层来降低BOPP 薄膜的表面电阻率。良好的抗静电取决于抗静电剂迁移到聚合物表面,吸引结合水的能力,当抗静电剂迁移到薄膜表面并结合水份形成导电层形成后,会分散电荷,减少静电对灰尘和微粒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抗静电性的效果。

BOPP 的加工过程中,为使添加剂如抗静电剂更好的和树

脂本体相混合,可先将抗静电剂制成抗静电母料,将抗静电剂、树脂本体、分散剂和偶联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熔融挤出造粒而形成抗静电母料,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抗静电剂。

2 抗静电剂的分类

抗静电剂是BOPP 薄膜助剂中需求最大的品种,大多数用途的BOPP 薄膜生产过程都需要加入抗静电母料。抗静电剂种类很多,按化学结构来区分,有阳离子型抗静电剂、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和高分子导电型抗静电剂4种。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品种有抗静电剂SN 、抗静电剂TM 和抗静电剂SP 等;阴离子型抗静电剂的品种有高级醇磷酸双酯钠盐、丁酸酯磺酸钠和抗静电剂NP 等;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主要品种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乙氧基化合物、羟乙基烷基胺、甘油脂肪酸酯等。离子型抗静电剂对高分子材料附着力强,抗静电性能良好,但其热稳定性差,高温下加工易分解而变色,大大降低薄膜的透明度和光泽度。而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不易引起塑料的老化降解等,有离子型抗静电

4

包装工程 PACK A GIN G EN GIN EERIN G Vol.25No.12004

剂不具备的优点,是理想的BOPP薄膜抗静电剂。它具有低极性不带电的表面活性分子,吸附水分子形成溶剂化合物而形成导电层来降低并消除薄膜表面的静电。

3 抗静电剂与BOPP薄膜的相容性

抗静电剂与塑料本体的相容性是影响抗静电剂向表面迁移速度的最主要因素。相容性由抗静电剂和塑料本体的极性差异所决定,两者的极性越相似,相容性越好。相容性越好,抗静电剂在塑料本体中混合越均匀,向表面的迁移性越差,抗静电的效果就越差;相反,相容性越差,其向表面的迁移速度过大会导致过分析出,又会产生影响产品外观等问题。例如,当抗静电剂过多的吸附在薄膜表面,会造成印刷效果不好或成型制品搬运时表面残留指纹等。为了不发生上述问题,而又能达到良好的抗静电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掌握两者极性的恰当平衡,选择适当塑料抗静电剂,即通过选定塑料本体和抗静电剂的溶解度参数(SP值)差[1],它是由两者的极性差所决定,以使抗静电剂在塑料中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又具有易移动性。以单硬脂酸甘油酯(GMS)为例,单硬脂酸甘油酯简称单甘酯,而甘油酯是各类油脂混合物的通称。不同的甘油脂的生产过程可能得到纯单甘酯或单、双、三甘油脂的混合物。每种甘油脂都会迁移,其迁移性因极性、分子量大小的不同而异,且对水的亲和力也不一样,例如单甘酯的亲水性很强,迁移速度较快,足量的单甘酯迁移到表面产生良好的抗静电效果。但是经过一定的时间,更多的单甘酯达到表面,结晶过程开始,最终形成低能态-通称单甘酯的β晶体结构,此时就丧失了结合水的能力,也就不再保持抗静电性能。普通的抗静电剂,如单双甘油脂、双甘油脂可能就会干扰到单甘酯的结晶行为,聚合物表面同时兼有单甘油脂和双甘油脂可能会推迟β晶体的形成,从而延长了抗静电性[2]。

4 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

4.1 国外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抗静电剂的发展很快,尤其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无论是抗静电剂的生产和销售均居世界前列。美国菲泽公司的Astistat68、美国北方石油的Norchem700F用于PP、PE等多种树脂,耐温高达240℃。日本的BOPP薄膜抗静电剂生产也在逐步增长,其中主要厂家有花王石碱、狮子、日本油脂、九菱油化、松本油脂以及第一制药公司等6家。另外日本大日精华公司开发的Elecon-300型用于PP和PE树脂。100型适用于聚苯乙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的Noblen FL311、FS2052、FS2057、WF203、新加坡聚丙烯公司的cosmophlene FS 2052、FS2053也适用于BOPP薄膜[3]。西欧总的来说发展比

较稳定,但也看到抗静电剂的问题不容易根本解决,目前尚未有最佳消除BOPP薄膜表面静电的措施,国际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进展也不显著[3-6]。

4.2 国内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抗静电剂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抗静电剂和抗静电母料。但近年来抗静电剂的研制取得一定的进展,代表性产品有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ASA-40、ASA-51、AB-33、ASH-1和ASP-2可用于BOPP薄膜。这一系列产品抗静电性优良,用量小且抗静电效果持久,热稳定性能好,不会影响基础树脂的力学性能,特别对树脂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很小,适用于BOPP薄膜,所得薄膜的雾度明显低于国内同类产品,表面性能较高。DS126抗静电母料是北京度辰公司生产的一种专用于BOPP薄膜的抗静电母料,它具有低雾度、高效能的增滑及抗静电的复合性能,它适用于薄膜要求较低的摩擦系数、较低的表面电阻和较高的光学性能。杭州化工研究所生产的抗静电剂HZ-1是一种复合型抗静电剂,可用作PE、PP等塑料的包装薄膜。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的1278、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和上海石化总厂塑料厂的S38F的抗静电剂也都适用于BOPP薄膜。

5 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能力的不断的提高,抗静电剂的生产及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向开发导电填料新品种、降低添加量、综合利用填料各种性能、革新加工工艺、提高和稳定产品的抗静电性能等方向发展。抗静电剂开发的技术关键集中在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设计和配伍性的考察[7]。近年来,双亲水性高分子型永久抗静电剂的开发研制工作进展较快,并已部分实现商品化。用各种亲水性聚合物作为抗静电剂,由此开发所谓聚合物合金型永久抗静电树脂,永久性抗静电剂在树脂中的分散程度和分散状态对树脂的抗静电性有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5]:永久性抗静电剂以层状结构或筋状形态主要均匀细微地分布在制品表面,形成网状“导电通道”,而中心部分较少且主要以颗粒状存在。高分子型永久抗静电剂可分为聚醚型和离子型2类。聚醚型包括聚环氧乙烷(PEO)、聚醚酯酰胺、PEG、PEEA和丙烯酸甲酯等;离子型包括含季铵盐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季铵盐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含季铵盐基甲基丙烯酸亚胺共聚物等。与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类抗静电剂相比,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具有抗静电剂效果持效期长,发挥抗静电作用快,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等优点。代表产品如汽巴精化公司的Irgastat P22,可用于PP 包装薄膜中。

近年来国内外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是耐热、耐久、功能性

(下转第46页)

5

周福海等 BOPP薄膜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同频率计算出γ(ω),进而可以确定杆材料的衰减指数α(ω)和波数k(ω)或相数c(ω):

α(ω)=Reγ(ω),k(ω)=l m(ω),c(ω)=ω/k(ω)(11) 3 缓冲措施

硬目标侵彻过程中,弹丸和引信将承受几万~十几万g的过载,如果引信电路体不采取适当的缓冲措施,元器件将受到损坏,单片机程序执行路径出错或程序跳飞,引信探测识别目标与控制起爆功能失效。为保障引信系统的正常工作,试验[5]证明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a.选用抗高过载的元器件。比如选用贴片集成芯片及贴片电阻电容,选用抗过载能力强的集成时钟发生器取代常规的石英晶体振荡器等。

b.元器件在电路板上采用合理的布局,质量分布均匀,质心位置最好位于中心,以减小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离心过载。

c.为防止断线、断脚或拉脱焊点等故障,对较重元器件及印刷电路板应采用固定结构,应将导线线束及电缆绑扎,并分段固定。

d.灌封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由于电子模块元器件的封装形式不尽相同,大小不一,且有部分叠放,并且走线很密,要保证灌封质量,要求灌封材料在常温下的流动性好,固化收缩率低,以避免产生固化应力。

e.引信承受的过载超过50,000g重力加速度时,例如弹丸侵彻混凝土或钢板时,电路体需要采用两级缓冲,其中第一级采用灌封材料将电路模块固化于铝制壳体内,该壳体固定在由V型或W型刚性缓冲弹簧组成的二级缓冲体上。当过载超过某一极限时,刚性弹簧产生较大塑性变形,达到减小过载峰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子兴,田常津,韩铭宝,等.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应力波加载下的

压缩力学性能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5,15(4):382-388. [2] 胡时胜,刘剑飞,王正道,等.低密度多孔介质的缓冲和减振[J].

振动与冲击,1999,18(2):39-42.

[3] 卢子兴,赵明洁.泡沫塑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

1998,20(2):1-9.

[4] Bacon.C.An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Considering Dispersion and

Attenuation in a Viscoelastic Hopkinson Bar[J].Experimental Me2 chanics,1998,(4):242-249.

[5] 江小华.小型存储测试系统的设计及应用[D].南京:南京理工大

学,2003.

(上接第5页)

强、适用性广和品种系列化。因此开展抗静电剂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开发抗静电浓缩母料和多功能性产品,开发抗静电性高分子材料是今后抗静电工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加强国内在抗静电剂方向的研究力度,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惠娣.抗静电剂的发展动向[J].塑料助剂,1999,(1).

[2] 比央纳?尼尔森.聚烯烃脱模剂和抗静电剂[J].聚合物添加剂,

2001,(29).

[3] 宣兆龙,易建政,等.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1999,

(5).

[4] Anon.特开昭,J P63-79653,1988.

[5] Anon.特开昭,J P6O-23435,1985.

[6] 李志学.国内外塑料用抗静电剂发展综述[J].现代塑料加工应

用,1993,5(4).

[7] 陈宇,庄严.塑料包装材料用助剂的发展现状[J].塑料包装,

2002,12(1).

(上接第15页)

d.使用纯净气体(如氮气)可使包装物品冲击气缸过程中气缸的作用力(F)更为稳定。

[参考文献]

[1] 金庆铭.冲击试验波形的机械模拟[J].振动与冲击,1995,14

(4).

[2] 吴斌.气压驱动垂直冲击试验台设计[J].设计与计算,2002,38

(2).[3] 向红.包装件回弹的理论分析[J].包装工程,2001,(2).

[4] 马金盛.缓冲及防震包装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2,(5).

[5] 唐照千.振动与冲击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6] 郑洪生.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7] 彭国勋.运输包装[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

[8] G B4857.11-86,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标准-水平冲击试验方

法[S]1

[9]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4

包装工程 PACK A GIN G EN GIN EERIN G Vol.25No.12004

膜材料发展前景与展望

膜材料发展前景与展望 一、国内外经济对膜产业的重大需求 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膜技术是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材料作为核心,在膜两侧推动力下,实现混合物分离、提纯、浓缩的分离技术。与过滤、精馏、萃取、蒸发等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能耗低、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无相变、无污染等优点,因此被称为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膜技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它就在我们身边。比如,随处可购买到的纯净饮用水绝大部分采用膜技术净化得到;为保持乳品的营养价值及水果的风味,牛奶、酸奶、奶酪等也可以采用膜技术进行除菌、浓缩及杂质去除。 在21世纪的多数工业中,膜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在水资源、能源、环境、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在缓解水资源短缺方面,预计到2050年,我国缺水总量将达4000亿m3,因缺水而导致的工业总产值损失大约2000亿元,农业总产值损失大约1500亿元。膜法海水淡化技术、膜法水质净化技术、膜及其集成技术将成为解决我国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和城市缺水的有效手段。 在化工与石油化工领域,分离过程能耗占到了总能耗的70%左右,分离效率低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膜分离技术可以高效低能耗地实现高精度分离,是过程工业节能降耗的共性技术之一。譬如,膜法精密过滤代替蒸发,可节能40%以上,减少溶剂消耗量30%以上;膜法渗透汽化技术代替精馏,进行有机物脱水,可节能50%

以上;膜技术是过程工业减排的关键支撑技术,采用膜法处理油田回注水、焦化废水等,可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采用膜法可以实现废酸、废碱资源化利用,实现废液零排放。 此外,膜技术还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的高新技术,可以说,膜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欧洲等多国政府将膜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促进了膜技术和产业的强劲发展。我国政府对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样十分重视,自“六五”以来,已连续六个五年计划都把膜技术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支持。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性能膜材料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膜技术和膜产业的自身发展,膜应用市场的培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经过5O多年的发展.中国膜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膜产业高速增长,总产值从1993年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O8年200亿元(膜行业总产值是指膜制品、膜组件、膜附属设备及相关工程的总值,膜制品与膜组件是整个行业的核心)。 在21世纪的许多工业中,都将膜技术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战略高度。2009年我国膜产业总产值约240亿元,2010年约300亿元。按照目前年均30%的增幅,未来5年我国膜产业有望突破1000亿元。可以预见,膜技术将迎来产值大幅增加的黄金十年,它所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总量更是不可估量。膜技术将在水资源、能源、环境、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抗氧剂的现状与进展

抗氧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摘要:从人类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和工业材料日益苛刻的应用条件出发,综述了抗氧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天然产物、高分子、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领域抗氧剂向环保、无毒、多功能等方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氧化; 抗氧防腐; 自由基; 聚合物 Abstract: With the higher human demand for quality of life and more strict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industrial materials,the action mechanism of antioxidan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product,polymer,food,pharmaceutical and petrochemical were reviewed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antioxidants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would develop to be environmental friendly,non-toxic and multi-functional. Key words:oxidation; anti-oxidation and anti-corrosion; free radical; polymer 引言 抗氧剂是一类在包括食品、石油化工、医药、塑料等各类产品体系中仅少量存在时,就可延缓或抑制这些产品的向下一步氧化,从而阻止产品的老化变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化学物质。钢铁表面涂加油漆等抗氧剂有效防止其氧化腐蚀,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润滑油、食品和医药等中添加各种适应其本身的抗氧剂能更好的促进其发挥自身使用价值,并更小的受其工作环境或工作对象造成的影响[1-2]。抗氧剂极大地增加了物品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人类正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深入研究抗氧剂的机理和现实应用性,并迫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未来抗氧剂的合成和使用面临更加苛刻的挑战[3]。 1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材料的氧化变质主要因其结构或组分内部具有易引起老化或氧化的弱点,即具有不饱和双键、支链、羰基、末端上的羟基等,这些结构在外界环境阳光、氧气、臭氧、热等条件下易发生氧化反应,引起产品或材料变质形成老化[4],更是基于其氧化的弱点,研究发现了抗氧化剂的工作机理,通过对氧化反应中自由基或中间体的有效作用来阻断其反应的后 续进程,从而达到抗氧化的目的。不饱和键或者自由基的存在易引起天然化合物、油品及人工合成高聚物的自动氧化反应,氧化机理如下[5-7]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李世涛乔学亮陈建国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综述了当前透明导电薄膜的最新研究和应用状况,重点讨论了ITO膜的光电性能和当前的研究焦点。指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从材料选择、工艺参数制定、多层膜光学设计等方面来提高透明导电膜的综合性能,使其可见光平均透光率达到92%以上,从而满足高尖端技术的需要。 关键词:透明导电,薄膜,平均透光率,ITO,电导率 1 前言 透明导电薄膜的种类有很多,但氧化物膜占主导地位(例如ITO和AZO膜)。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简称为ITO)薄膜、氧化锌铝(Al-dopedZnO,简称AZO)膜都是重掺杂、高简并n型半导体。就电学和光学性能而言,它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薄膜。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TCO:TransparentandConductiveOxide的缩写)的研究比较早,Bakdeker于1907年第一个报道了CdO透明导电薄膜。从此人们就对透明导电薄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从物理学角度看,透明导电薄膜把物质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这一矛盾两面统一起来了。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的SnO2基和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并制备出最早有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膜NESA(商品名)-SnO2薄膜。ZnO基薄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得火热。TCO薄膜为晶粒尺寸数百纳米的多晶;晶粒取向单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ITO、FTO(Sn2O:F)。1985年,TakeaOjioSizoMiyata首次用汽相聚合方法合成了导电的PPY-PVA复合膜,从而开创了导电高分子的光电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使透明导电膜由传统的无机材料向加工性能较好的有机材料方面发展。 透明导电膜以其接近金属的导电率、可见光范围内的高透射比、红外高反射比以及其半导体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气敏元件、抗静电涂层以及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SIS)异质结、现代战机和巡航导弹的窗口等。由于ITO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因而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薄膜晶体管(TFT)制造、平板液晶显示(LCD)、太阳电池透明电极以及红外辐射反射镜涂层、火车飞机用玻璃除霜、建筑物幕墙玻璃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很多:物理汽相沉积(PVD)(喷涂法、真空蒸发、磁控溅射、高密度等离子体增强(HDPE)蒸发、脉冲激光沉积(PulsedLaserDeposition,简称PLD)技术、化学汽相沉积(CVD)、原子层外延(ALE)技术、反应离子注入以及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等。然而,适合于批量生产且已经形成产业的工艺,只有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特别是,溅射法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易于获得大面积均匀的薄膜,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件中ITO薄膜的制备。美欧和日本均在发展ITO产业,其中日本夏普、日本电气和东芝三大公司都在其工厂内开发ITO薄膜。深圳几家导电玻璃公司在进口和国产生产线上制造LCD用导电玻璃。而AZO薄膜由于其在实用上还有许多问题,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综上所述,ITO薄膜性能优异,制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 及发展前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降解塑料的定义、评价标准以及降解塑料的分类,以及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以及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的研究动态,展望了降解塑料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降解塑料;光降解;生物降解;光/生物双降解 中图分类号:TQ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06-02 随着现代社会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薄膜的使用逐渐深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曾给农业生产带来福音的“白色革命”在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白色污染”。农膜主要以化纤为原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乙烯,可在田间残留几十年不降解。连年不降解的碎膜逐年累积于土壤耕层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根系生长受阻,后茬作物减产,有些作物减产幅度达到20%以上,并且这一情况正在进一步恶化。由此产生的环保负面效应已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和忧虑。 1降解塑料的定义以及评价方法 降解塑料是一类新型功能塑料,从世界范围来看,其技术在不断发展,用途在不断开拓,定义、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也均在不断规范和完善中。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努力寻找一

个能被人类所接受的降解塑料的定义及其评价方法。影响比较大的是,欧洲制定的Comite´ Europe´en de Normalisation (CEN)标准,强调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堆肥处理;英国标准组织BSi则强调了包装材料的环境效应,着重于薄膜的氧化降解;其中,被大家所共识且认可程度最高的是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对降解薄膜所作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随着国内降解塑料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测试标准,规范也不断被制定出来。与ASTM一样,国标并没有对降解时间,降解产物以及检测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 2降解塑料的分类 降解塑料按照降解机理可大致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和光-生物双降解塑料。其中,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生物降解塑料和具有光-生物双重降解特性的光/生物双降解塑料,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开发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 光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一般是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使大分子链断裂和分解的塑料。一般光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光敏剂,由光敏剂吸收光能后产生自由基,促使高分子材料发生氧化作用后达到劣化;另一种是利用共聚的方式将光敏基团(如羧基、双键等)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国内抗氧剂发展现状

国内抗氧剂发展现状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05-8-1 塑料抗氧剂以受阻酚为主,另外还有亚磷酸酯类化合物及二者复配品,通常包括酚类抗氧剂、磷类和硫类辅助抗氧剂以及金属离子钝化剂等。近年来,国外硫类抗氧剂的开发速度相对放慢,许多公司把重点转移到主剂和辅剂复合使用的开发。以实现产品分子量高、热稳定性好、不污染、不变色的特点。此外,聚合物用金属离子钝化剂向多功能化发展,而塑料包装业特别是用于食品和医药包装的塑料生产厂商,对维生素E类抗氧剂表现出极大兴趣。维生素E的有效成分为α-生育酚(ATP),不仅具有极高的抗氧活性,而且可以消除或降低塑料包装材料内的异味。 1.抗氧剂发展情况 目前,国内生产厂家超过30家 1076、 168、 DL TP 、 13-215、机厂、天津力生化工厂、天津晨光化工有限公司、临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基地。 就通用品种的生产和供应而言,中国塑料抗氧剂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水平,1010、1076、168以及由其为主要组分的复合型抗氧剂B215、B225等产能和指标基本满足了国内聚烯烃树脂的市场需求。然而,总体来看,专用化、高性能结构的品种数量不足,相当数量的品种仍需依赖进口。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内在抗氧剂新品种开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代表世界发展潮流的碳自由基捕获剂、半受阻酚抗氧剂、新型高效亚磷酸酯辅助抗氧剂的研究都有新的进展。 2.存在的问题 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下,产品质量低下,新产品开发缓慢,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专用高档抗氧剂还需依赖进口,2002年国内抗氧剂进口量为5 700吨左右。抗氧剂工业正向专用化、系列化、复合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聚烯烃新型高效光稳定剂6911在农用棚膜中的应用研究 陈宇 庄严 吴瑞征

膜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分析_吕晓龙

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日益关注水资源短缺问题,作为污水深度净化处理与回用的重要手段,由于具有高效节能等优势,微滤、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在工业、市政及生活污水处理,微污染水处理等领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膜装置数量和处理能力快速增长,如图1。 从超微滤膜的应用领域看,图2显示,国外主要用于饮用水净化处理,废水处理与再利用也占了很大比例,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将超微滤膜用于自来水厂,随着国家自来水标准的提高,超微滤膜在自来水厂的用量也将迅速增长。 二、常用超微滤膜材料 膜技术的核心是膜分离材 料,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 问题就是膜污染。膜污染控制的 途径主要从膜过滤工艺和膜材 料选择两方面考虑,本文从材 料学角度对常用的膜分离材料 做简单介绍。 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多种膜分 离材料,主要分为有机与无机两 大类。 有机高分子类膜材料主要 有:纤维素衍生物类、聚砜类、 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酯 类、聚烯烃类、含氟聚合物等。 无机膜材料主要有:金属及 金属氧化物类、无机陶瓷类等。 下面对常用的有机高分子膜 分离材料做简单介绍。 1、纤维素衍生物类膜材料 纤维素是资源最为丰富的天 然高分子,经化学改性成的纤维 素酯类或醚类,是研究和应用最 早的超、微滤和反渗透膜材料。 醋酸纤维素膜材料具有较好的亲 水性,从而使膜具有较高的通量 和较好的抗污染性。其缺点是: pH适用范围窄,pH=3-7;使用 温度低,耐微生物降解差,抗压 密性差等。 纤维素类膜材料的性能与 取代基团的种类和取代度密切相 关,可以通过调节取代基团的种 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进该类 材料及膜的性能。 最常用作膜材料的纤维素衍 生物有醋酸纤维素(CA)和三 醋酸纤维素(CTA)等。 膜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分析 文 / 吕晓龙(天津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 海水淡化,纳滤和低压反渗透,超滤和微滤 图1 膜分离装置应用情况图2 国外超微滤膜应用领域分布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ES ON ANTIOXIDANTS 系别:轻化工程系 专业名称: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 年级:2012届毕业生 学生姓名:林幸娣 学号:2009030501331 指导教师:李惠玮 2012 年3 月

目录 抗氧化剂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1) 目录 (2) 摘要 (3) 一、抗氧化剂的主要类型 (4) 1黄酮类化合物 (4) 2单宁 (4) 3酚酸类化合物 (5) 4维生素 (5) 4.1 抗氧化,维护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的稳定 (5) 4.2 提高机体免疫力 (6) 5活性多糖 (6) 6酶、植物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 (6) 7其他[15](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6) 7.1硒 (6) 7.2硅 (7) 7.3钒 (7) 7.4锌 (7) 7.4铜 (7) 7.5铁 (7) 二、抗氧化剂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 (7) 三、抗氧化剂的应用 (8) 四、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9) 五.参考文献 (10)

摘要 自由基生命科学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相关文献大量涌现,1998年的贝尔医学奖更是授予了研究一氧化氮自由基的3位美国药学家。事实上由于器官的正常活动或氧化压力过剩,体内可产生活性氧(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和活性氮(RNS,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等自由基,当体内自由基超出一定量后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自由基将不断产生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同自由基损伤相关的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白内障、癌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节炎和类风湿症【1】…。生物体内产生的ROS/RNS,只有在抗氧化剂或体内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作用下,才能不断地被清除,使其维持在有利无害的低水平上,在生物体内履行生物所必需的生理功用。 Abstract: Antioxidants and their related active compound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flavonoids,plant polyphenols,phenolic acids,vitamins,polysaccharides,enzymes,proteins and amino acids.Antioxidants may exert their efects on biological systems through diferent mechanisms including electron donation,metal ion chelation,synergistic efect of antioxidants or by genes expression regulation.The applications of antioxidants as additives are widespread in the fields of food,beverages,medicines and cosmetic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ollowing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more intensively: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innovation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mechanism of synergistic efects of antioxidants,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und structur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Key words: antioxidants;flavonoids;phenolic acids;plant polyphenols;active polysaccharides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