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资源卫星是为探测地球资源服务的卫星。它的特点是:中高度,长寿命卫星;像片的分辨率高,能分辨地面的细节;全球重复覆盖;应用广泛。

资源卫星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免去了实地考察。

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陆地资源卫星以陆地勘测为主,而海洋资源卫星主要是寻找海洋资源。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这能使卫星的轨道面每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约1度的距离基本相等。这样既可以使卫星对地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又能使卫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飞临某个地区,实现定时勘测。资源卫星能够预报森林火灾,管理水利资料,测绘地图,估计农作物的产量,测量冰河的移动及大气与海洋污染等。现今更可用于帮助动物学家观测如北极熊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1)我国资源卫星发展概况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是立足于国内的技术基础研制的。它兼有SPOT-1和Landsat 4的主要功能(可替代性)。且还有自主性,经济性,和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

CBERS-1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在轨道安全运行了3年10个月,于2003年8月失效,超出了卫星的2年设计寿命。它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该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用途是;其图像产品可用来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

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同时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

中巴资源卫星2号:于2007年9月19号成功发射,现处于在轨测试阶段。我国资源二号卫星是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2000年9月,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1星发射成功,此后,又分别发射成功02星和03星,其分辨率比资源一号系列卫星更高,而且形成了三星联网,表明我国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资源系列卫星发射成功的同时,2002年5月,我国发射成功了第一颗海洋水色水温监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2006年4月,又发射成功了首颗微波遥感卫星——遥感卫星一号等。这些遥感卫星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气象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我国的卫星遥感应用已经涵盖了气象、海洋、陆地三大领域。遥感技术成为了许多业务运行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

福尔摩沙卫星二号是我国台湾省于2004年5月21日发射成功,是我国台湾省第一个自主性遥测与科学卫星具有资源探测与科学研究双重任务,其资源探测任务是以满足台湾地区之需求为主,其每日再访率与高空间解析度的设计,是福尔摩沙卫星二号优于其他商业遥测卫星的地方,其应用领域可包含土地利用与变迁、农林规划、环境监测、灾害评估以及科学研究与教育方面。

(2)美国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第一颗陆地资源卫星是美国1972年7月23日发射的,名为“陆地卫星1号”。它采用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距地球920公里高,每天绕地球14圈。星上的摄像设备不断地拍下地球表面的情况,每幅图象可覆盖地面近两万平方公里,是航空摄影的140倍。世界上第一颗海洋资源卫星也是美国于1978年6月发射的,名为“海洋卫星1号”。它装备有各种遥测设备,可在各种天气里观察海水特征,测绘航线,录找鱼群,测量海浪、海风等。

美国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IKONOS) :1999年9月24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小型高分辨率的商业遥感卫星IKONOS。卫星重约720公斤,星载

CCD数字相机能同时拍摄1米分辨率全色图像和4米分辨率多谱段图像。IKONOS改变了过去高分辨率卫星都属于军事侦察卫星的状况,开辟了对地成像的新纪元。向全世界用户提供更精确、更及时和更安全的图像信息服务。

美国大地卫星五号(Landsat 5):Landsat 5于1984年3月1日升空,亦为太阳同步地球资源卫星,在赤道上空705公里,高度运转倾斜角为98.2度。每次约上午9点42分,由北向南南越赤道,绕地球一圈周期约98.9分,每天绕行约14圈,每16天扫瞄同一地区。全球共有233个轨道,美国将于1996发射Landsat 7号取代之。

GPS卫星:原是美国国防部为了军事定时,定位与导航的目的所发展,希望以卫星导航为基础的技术可构成主要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未来并能满足下一个世纪的应用。第一颗GPS卫星在1978年发射,从1989年到1993年所发射的卫星称为BLOCK II/IIA量产型卫星,第二十四颗BLOCK II/IIA卫星在1994年发射后,GPS已达到初步操作能力,24颗GPS卫星提供全世界24小时全天候的定位与导航资讯。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于1995年4月27号宣布GPS已达到完整操作能力,将BLOCK I卫星加以汰换而24颗卫星全部为BLOCK II/IIA 卫星,之后又发射四颗BLOCK IIA及一颗BLOCK IIR卫星,成功地满足军事实务的操作。

(3)法国SPOT卫星

SPOT系列卫星为太阳同步卫星,平均航高832公里,轨道与赤道倾斜角98.77°,绕地球一圈周期约101.4分,一天可转14.2圈,每26天通过同一地区,SPOT卫星一天内所绕行的轨道,在赤道相邻两轨道最大距离2823.6公里,全球共有369个轨道。1986年以来已经接受存档超过7百万幅全球的卫星数据,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源,满足了多个领域的需要。

1986年2月法国成功的发射第一颗SPOT卫星(SPOT-1),1990年1月再发射第二颗SPOT-2。1993年9月底再次成功的发射SPOT-3卫星,但不幸於1996年11月失去联络,随后SPOT-1重新启用。SPOT-4 号卫星于1998 年3 月24 日发射升空,SPOT-5 号卫星于2002 年5 月4 日发射升空,拥有3 种光学仪器分别为两个HRG ,VI ,以及HRS 。

(4)日本地球资源卫星

日本地球资源卫星一号与1992年2月11日发射成功,它是一颗将光学传感器和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至于同意卫星平台上的卫星。其主要用途是观光地球领域、进行地学研究等。该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姿态,轨道为近圆形、近极地、太阳同步、中高度轨道。轨道高度568千米,每圈运行96min,每天绕地球15圈。轨道倾角为97.7度,回归周期为44d。降交点为地方太阳时上午10点45分。赤道地区旁向重叠为百分之十九。ADEOS是大型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发射2颗。是在日本海洋卫星MOS-1和地球资源卫星JERDS-1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用于全面调查地球环境和气象。ADEOS-2卫星于2002年12月发射入轨,日本地球观测卫星计划主要包括2个系列:大气和海洋观测系列以及陆地观测系列。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LOS是JERS-1与ADEOS的后继星,采用了先进的陆地测量技术,能够获取全球高分辨率的陆地观测数据,主要应用目标为测量、区域环境测量、灾害检测、资源调查等领域。TERRA卫星与1999年12月发射成功。(5)加拿大「Radarsat」卫星

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于1995 年11月发射,倾角98.6度,轨道高度为798公里,其为商用及科学用的雷达系统,主要探测目标为冰河,同时还考虑到陆地成像,以便应用于农业,地质等领域。Radarsat-2与2007年12月14日发射。Radarsat-2之后的卫星准备用改进了的卫星平台,这样可以减少成本,并与Radarsat-1兼容,采用晨昏轨道。

(6)印度IRS系列资源卫星

1988年3月17日年印度发射第一颗IRS卫星,此后又发射了多颗IRS系列卫星。其特点是1994年发射的IRS-P2有一波谱的空间分辨率达到5.8m,多光谱分辨率为23.5米。其特点是光谱范围大、重复观测能力强并可进行立体观测;而且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有利于地形研究和产生数字地面模型。1995年12月28日IRS-1C发射成功,1997年9月19日IRS-1D,于2003年10月17日发射了IRS-P6。

(7)欧洲资源卫星(ERS-1 / 2 )

欧洲太空总署于1991 年7 月发射ERS-1 卫星,于1995 年又发射ERS-2 卫星。目前仅余ERS-2 卫星仍在运作。ERS-1 及ERS-2 是以太阳

同步轨道运行,轨道高度约为785 公里,轨道倾斜角约为98.5 °,轨道周期目前是以35 天为一周期运作。

(8)以色列发射对地遥感卫星(EROS-Al)

以色列和美国准备联合研制一个由8颗小卫星构成的对地遥感卫星(EROS)星座。这些卫星以以色列1995年4月发射的地平线一3(分辨率2米)

为基础,是军事侦察卫星技术转为民用遥感卫星技术的范例。其中第一颗星EROS-A1已于2000年12月5日发射,EROS-A1和将要发射的EROS-A2分辨率为1.8米;而EROS-B1至EROS-B6卫星分辨率将达0.82米。该星座要到2001年晚些时候,甚至2002年才能发射完毕。整个系统建成后,由于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服务,所以将成为世界航天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各个国家资源卫星的发展可以看出资源卫星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地球资源卫星能迅速、全面、经济地提供有关地球资源的情况,对于资源开发和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的作用,推进了自身国家以及全世界的发展。地球资源卫星的实验成功也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

卫星通信现状、问题、未来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我国的卫星通信 —现状、问题与发展 班级:09工程管理1班 学号:0314090133 姓名:刘勋

卫星通信业务是指经过通信卫星和地球站组成的卫星通信网提供的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通信卫星的种类分为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地球中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非静止卫星)。地球站通常是固定地球站,也可以是可搬运地球站、移动地球站或移动用户终端。 根据管理的需要,卫星通信业务分为两类。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包括: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卫星国际专线业务。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的现状 我国独资和中外合资经营卫星的公司有4家,内地2家,香港2家。4家公司现有8颗通信卫星在轨运行提供业务。把卫星通信业务市场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公众通信应用领域、专用及增值业务应用领域、广播电视应用领域及应急通信应用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批准建立的卫星通信网有179个,各类双向通信地球站1万多座,单收站4万多个。整个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现有广播电视地球上行站34个,全国卫星电视接收站约有60多万个。40余家VSAT业务提供商的VSAT小站达3万多个。 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各个运营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铺设陆地和海底光缆,其容量之大和价格之低廉,卫星通信面临巨大的挑战。卫星通信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规模上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 1.卫星转发器:目前我国的民用卫星资源相当有限。在规模、性能、容 量上都与境外商业卫星资源有较大的差距。对地禁止轨道的位置资源 有限,这限制了我国通过发射更多的禁止轨道通讯卫星来增加卫星转 发器的可能。 2.卫星移动通讯:国内尚无自建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正在使用或 正准备使用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都是国外的。 3.市场开发:卫星通信市场潜力巨大,但尚未充分、有限的开发,如电 视直播、电力传输等等。但至今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是广大 用户对卫星通信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卫星通信的成本高于地面通讯。 我国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 我国卫星通信事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卫星通信 的前景广阔,任务也十分艰巨。 1.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我国幅员辽阔,要实现真正的“全球个人通信”,更需要大力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特别是中低轨卫星通信。我国具有巨大的卫星移动通信市场,建立我国自主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doc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 ——2003年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状况及经营状况分析 一、2003年中国VSAT小站用户发展状况 截至2003年底,全国35家VSAT经营企业共计拥有小站用户34540个,比2002年的37872个减少了3332个,降幅为8.8%。其中单向数据小站26285个,比2002年28711个减少了8.4%;双向数据小站8151个,比2002年8922减少了8.6%;语音小站仅有104个,比2002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3年VSAT小站用户数有所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VSAT经营企业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5个,导致小站用户总数的减少; (2)VSAT经营企业受“SARS”疫情严重影响,致使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不能如期完成; (3)无线寻呼市场进一步萎缩,一些原来主要为无线寻呼提供服务的VSAT经营企业市场规模缩小,此类小站数量明显减少; (4)由于地面光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用价格大幅度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VSAT败下阵来,只好退出部分市场,导致VSAT双向数据小站数量的减少; (5)另外,有一些较老的经营企业因系统设备已趋陈旧,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致使用户退租。 2003年,单向数据业务依然是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亮点,双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而语音小站减少一半以上,市场所占比例仅为O.3%。 近年来,VSAT单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3年单向数据小站的比例已经达到76.1%,预计未来两年,单向数据小站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数据小站也会有一定的发展,但所占比例不会增长语音小站比例只占O.3%,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所占比例上都在逐年减少,未来两年仍将保持这样趋势。 截至2003年底,单向数据小站用户数量为26285个,占到小站用户总数的76.1%,也是目前VSAT用户小站增长的主要来源。单向数据业务(如信息广播和远程应用服务等)已经成为了VSAT卫星通信业务的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桥式起重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定稿版

桥式起重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目前状况分析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充分应用,社会生产力又跃上了一个新水平。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起重机生产方式也由单件小批量向着多品种的变批量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销售市场对起重机械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据分析,目前全国的桥式、门式起重机的市场份额每年大约有200多亿.市场分割主要有五部分,第一部分,大起、大重和太原重工,占去约50亿:第二部分,卫华、上起和新乡矿山等生产规模在一个亿左右的厂瓜分掉约30飞0亿:第三部分,河南长垣地区和山东新泰地区的中小型企业约有50亿:还有一部分是以DEMAG和KONECRANES为代表的外企约有20亿:最后约50亿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来消化和吸收。 目前我国桥门式起重机的市场竞争主要还是通过价格战。价格战比较残酷也比较低级,最后的结果是利润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整个行业水平的降低,最后崩溃,造成这种局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家的产品没有差异性,不能比性能,比个性。因为大家的生产图纸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下,通过联合设计而来的,并且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大的改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比价格,不然比什么我们厂也是一样.桥门机图纸来源国家计划调拨,并且几十年来都没有大的改动,更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在如今这种市场竞争的模式下,既没有产品特色和差异,又没有价格的优势,要如何生存仅靠现在昆重这块老牌子和一点与客户的老关系在云南这块市场苦苦支撑,还能支撑多久再发展就可能被彻底地淘汰出市场, 二、国内外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3年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进展状况及经营状况分析 一、2003年中国VSAT小站用户进展状况 截至2003年底,全国35家VSAT经营企业共计拥有小站用户34540个,比2002年的37872个减少了3332个,降幅为8.8%。其中单向数据小站26285个,比2002年28711个减少了8.4%;双向数据小站8151个,比2002年8922减少了8.6%;语音小站仅有104个,比2002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3年VSAT小站用户数有所减少的要紧缘故有以下几方面: (1)VSAT经营企业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5个,导致小站用户总数的减少; (2)VSAT经营企业受“SARS”疫情严峻阻碍,致使企业的业务进展打算不能如期完成; (3)无线寻呼市场进一步萎缩,一些原先要紧为无线寻呼提供服务的VSAT经营企业市场规模缩小,此类小站数量明显减少; (4)由于地面光网络的快速进展,使用价格大幅度下降,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VSAT败下阵来,只好退出部分市场,导致VSAT双向数据小站数量的减少; (5)另外,有一些较老的经营企业因系统设备已趋陈旧,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致使用户退租。 2003年,单向数据业务依旧是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亮点,双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与上一年差不多持平,而语音小站减少一半以上,市场所占比例仅为O.3%。 近年来,VSAT单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3年单向数据小站的比例差不多达到76.1%,估量以后两年,单向数据小站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数据小站也会有一定的进展,但所占比例可不能增长语音小站比例只占O.3%,不管从规模上依旧所占比例上都在逐年减少,以后两年仍将保持如此趋势。 截至2003年底,单向数据小站用户数量为26285个,占到小站用户总数的76.1%,也是目前VSAT用户小站增长的要紧来源。单向数据业务(如信息广播和远程应用服务等)差不多成为了VSAT卫星通信业务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 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15%-25%),表明这

国内外保险业发展概况

国内外保险业发展概况 根据最新的Sigma《世界保险业报告》,2008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排名为全球第六,其中,前五位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紧随中国之后的则是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度。 在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健全、福利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商业寿险的需求仍旧保持旺盛,几乎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67%。另外,没有人口总量优势的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寿险保费收入也排在了世界前十位,且全球市场份额只比中国少%及%。这与全球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较为发达的经济水平密不可分。 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比较看,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4位,保险密度排名第61位,保险深度排名第46位。 2013年年底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增加到165家,保费收入高达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但我国保险深度仅为3%,保险密度仅为1300元/人,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公众保险知识缺乏、保险意识不足。 2014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 2014年,通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我国保险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进入新一轮依靠市场和制度创新驱动的快速增长期。而保险监管工作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展望未来,保险业还将继续在改革路上快速前进。 我国保险市场连续3年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市场规模由2012年的全球第六位跃升至全球第三位。2014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利润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

国内外大型起重机的发展状况

28 表2 履带起重机公司系列型谱

2 9 a 悬挂式超起配重 b 小车式超起配重 图1 超起装置 c  环轨型超起装置

30 图3 新的臂架组合 d 副臂接主臂e 副臂接副臂 c 塔式副臂型式b 固定副臂型式a 主臂型式

3 1 图5 利勃海尔的数据总线控制系统 图4 利勃海尔履带起重机的自装过程

32 有245台,其中大连港进口200t以上的 产品就有45台之多,最大的吨位达到 600t。2004年上半年的进口量由2003年 的93台增加到228台,同比增长145%。 而2004年上半年的国产销售量为107台 (不完全统计),仅占总销售量的32%, 如图7所示。据估计200t以上的工程起 重机每年需要千台以上。因此工程起 重机在国内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 场潜力,尤其是大型起重机。国内企业 应抓住机遇,应用先进技术和通过国 际化配套,不断开发设计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大型起重机,尽快提升产品 质量,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与国际名 牌产品竞争市场。

建筑机械 2005年第2期(总第260期) 摘要 SUMMARY 6 FEATURES:Investment analysis of 2004 and prospect of 2005 Though more and more active factors have acted on the stable growth of economy, it is difficult to eliminate thoroughly unreasonable factors in the structure of economy and investment,which accumulatedlong before.Because of the macro control policy,the growth of investment is slow. How to coordinate the invested relationship of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how tocontrol the overall invested scope,at the same time,maintain a stable and relatively-fast growth trend,and how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investment.These tasks must be faced in 2005. Some important opinions in investment and economy prospect of 2005 in China are brought forward according to analysis on the investment situation of 2004. 14 FEATURES:Further analysis on macro control and forecast of 2005 From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4,Chinese government took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cool down econony,especially limited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But the growth rate of GDP also reaches 9.5%.whichis much higher than established rate of 7%.Although the investment of limited sectors fell down,itcaused the shortage of energy sources.Local governments’booming investment is a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The existence of civilian capital makes the condition worse.Comparing the current macro control with that of 1993,we can get the trend of macro policy.Construction machinery is not controlled,but is affected indirectly.So the macro control will continue in 2005,and the impact o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will last at least two years. 28 MARKET: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large cranes Based 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large cranes used in lifting construction is fast.You can find the cranes of every tonnage class in the market.And the demand of large cranes is increasing.The cranes of light weight,strong loading ability and other advantages appeared successively.New structures extend the work place.New combinations of arm have come forth.What is more,some cranes can install and take down all by itself.Automatio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ve been applied in its control system.And a mixed cra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the crawler and wheel cranes.In addition,the domestic market of cranes has strong potential.The enterprises ofdomestic capital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46 RENTAL:Cognition can’t be neglected in the field of China rental September 2001,Leasing Business Committee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organized a group to investigate rental policy in USA and Europe.The cognition to rental become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with time flying.First,we must distinguish rent,finance lease and operating lease.Secondly,the character of finance lease should be defined clearly.Commodity rental should be the primacy in finance lease.Thirdly,supervis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Besides,through think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leasing business of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we can also gain some illumination.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573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5736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2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帮助人类完成除生产制造加工过程以外的设备。服务机器人包括专用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其中专用服务机器人是指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如核电站事故检测与处理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反恐防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指服务于人的机器人,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处于前列的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清洁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主要应用有家用吸尘器、公共建筑地板清洗机和大型建筑物的擦窗机器人和外墙清洗机器人等。2012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达到196万台,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15年全球家务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00万台。 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服务机器人研究和产品研发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沈阳、哈尔滨、广州、江苏、西安等地。 2012年4月,中国科技部正式印发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三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安排公共安全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医疗康复机器人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4个方面任务。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纵观国内外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发现服务机器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服务机器人的商业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副本---副本

第一章绪论 1.1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 1.1.1 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另一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美国机器人协会( RIA) :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的,通过程序动作来执行各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 ( Manipulator )。 美国家标准局: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完成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或动作的机械装置。 1987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日本工业标准局:一种机械装置,在自动控制下,能够完成某些操作或者动作功能。

英国:貌似人的自动机,具有智力的和顺从于人的但不具有人格的机 KB 器。 中国: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尽管各国定义不同,但基本上指明了作为“机器人”所具有的二个共同 点: 八、、? 是一种自动机械装置,可以在无人参与下,自动完成多种操作或动作功能,即具有通用性。 可以再编程,程序流程可变,即具有柔性(适应性)。 机器人集中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1.2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

国内外起重机发展概况

国内外起重机发展概况 国际市场 国际起重机制造业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生产国为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世界顶级公司有10多家,世界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欧洲作为起重机的发源地,轮式起重机生产技术水平最高。最负盛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1、德马克、森内博根、德国格鲁夫2、波坦3等; 美国既是生产起重机的主要国家,又是最大的世界市场之一,年市场需求量达600亿美元,主要生产企业为马尼托瓦克公司4,其特点是技术较先进、性能较好、可靠性较高,产品主要销往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马尼托瓦克绗架臂履带吊,波坦塔吊和格鲁夫液压移动吊以及万国随车吊在世界五大洲的多个地方制造,销售并提供服务。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工程起重机生产大国,其产品特点是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仅次于欧美,40%的产品用于出口至欧美市场,已成为国际上制造起重机的主要国家之一,代表企业为多田野、加藤、神钢、日立、小松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起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始消化国外技术,实现起重机械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成为当时的技术发展主流。 国内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起重机械企业已经有能力对现有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到目前,我国起重机械行业的产品种类已超过1000个,并不断有新的起重机械设备问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758家;全年实现销售额1894.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6.94亿元,资产规模为1554.80亿元,产品销售利润为231.09亿元。其中,产品销售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均超过30%,行业经营状况较好。 1利勃海尔家族企业由汉斯利勃海尔在1949年建立。公司的第一台移动式、易装配、价格适中的塔式起重机获得巨大的成功, 成为公司蓬勃发展的基础。今天,利勃海尔不仅是世界建筑机械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它还是其他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用户导向产品与服务的客户认可供应商。同时也是一家欧洲知名的冰箱制造商,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青岛海尔最早就是选择引进利勃海尔先进的技术和琴岛-利勃海尔的品牌,逐步发展起来的。 2 格鲁夫公司成立于1947年,在德国威廉港和美国宾夕法尼亚设有生产工厂,是移动式液压起重机的世界领导者。半个世纪以来,富于传统风格的格鲁夫一直是起重机大家庭中受欢迎的一员。格鲁夫公司提供从14吨(15短吨至499吨(500短吨)全系列的移动式液压起重机,包括全路面起重机、越野路面起重机、车载起重机及工业起重机。格鲁夫也是全球军用特种起重机的首要供应商。全球已销售超过55000台格鲁夫起重机,有些大的公司手中的格鲁夫吊车队伍达到几百台。现已并入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 3 自从1928年在法国拉克莱特创立以来,波坦公司一直在塔式起重机方面处于领先位置。迄今为止已在全球销售并竖立超过100000台塔机。目前,该公司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中国的工厂生产60余种型号塔机。波坦的塔机分为三大系列:最小的塔机是自升式塔机,起重量从1.0吨(1.1 短吨) t到7.98 吨(8.8 短吨);更高、更大的塔机是上回转塔机,起重量从7.98吨(8.8 短吨) 到6 4 吨(70. 5 短吨);当然还有根据客户需求而设计的特殊应用塔机,其最大起重量可达160 吨(176短吨)。波坦公司不断创新,如:太空舱驾驶室、对话控制系统和LCC起升机构等。随着拨坦塔机不仅在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地使用,而且还在众多的大坝、电场、船厂和桥梁等新兴项目中使用证明了波坦公司的声誉日益上升。与2001年并入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 4 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1925年成立于美国Wisconsin州,并于同年制造出第一台作为自用的工厂设备使用的桁架式履带起重机。从那时起,马尼托瓦克成为履带式起重机的标志。目前公司提供11个型号产品,起重量从4 5 吨(50 短吨)到907吨(1000 短吨)。为了与公司“为不同的市场设计不同的吊车”这一宗旨吻合,除了美国Wisconsin州马尼托瓦克工厂外,公司位于德国的Wilhelmshaven工厂也生产履带吊。为响应客户的需求,马尼托瓦克不仅生产起吊起重机,还为工业及船舶生产循环作业起重机以及轮式起重机。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08-12-25 19:48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讲述了移动、卫星、光纤等通信方式。 关键词: 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四、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使用卫星少, 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 监控卫星系统简单。这些系统, 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小天线地球站

现阶段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是高度集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学科最新科研和产业成果的前沿高新技术产业,是拟建的江苏省(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服务的产业核心和研发的产业立足点。直接影响生活最优化和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核心,推进着未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机器人技术是一种是以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体、有机融合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品质并成功解放了劳动力资源。作为高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机器人技术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特点,对学术研究、产业升级、培养创新意识、保障国家安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从根本上为提升机器人技术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拓宽了道路,已涵盖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生产、服务、老人康复、教育甚至普通家庭生活,一场新的机器人技术研究高潮和发展契机业已到来。 机器人技术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战略性高技术,充满机遇和挑战。 目前,国际上机器人市场大概有80亿至100亿,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服务机器人从原来的300多万台增加到1200多万台,特种机器人(如:排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外,微软等IT企业,丰田、奔驰等汽车公司,甚至还有家具、卫生洁具企业都纷纷参与机器人的研制。 美国和日本多年来引领国际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际上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Dog 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目前汽车制造业是所有行业中人均拥有机器人密度最高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