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从《帝国新政》一课中来看学生的人文素养

《帝国新政》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四单元《汉唐盛世》第三课时,理解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君民关系,君臣关系,民族关系,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措施,认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体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而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

【案例描述】

我在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帝国新政》一课时,在最后总结全文中我问学生道:“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A生说:“学习了唐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是十分的高明,曾在电视剧上看到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的王子结为兄弟的,真不愧被称为“天可汗”。

B生说:“我看到课外书中说唐太宗李世民的祖先也是少数民族的人”。

C生说:“我感受到了唐朝时那种民族融合,汉族与其他民族真的像一家人的融洽氛围”。

……

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其实唐太宗也是自私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但是吐蕃来提亲时,李世民也很矛盾的,如果公主不嫁过去,吐蕃跟唐要有战争的威胁,这也是唐一种和亲的手段,跟汉朝时性质一样的,所以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融合。

听了D的发言后,很多同学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的举手表示不同意,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文成公主入藏的行为。当时,我也感到很惊讶,这样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是很快我镇静下来,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达自己见解的时候。于是,我做了个安静的手势,等学生们稍稍安静下来后,我说:“同学们,你如何看待文成公主入藏及唐朝的民族关系的呢?大家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说:“文成公主进藏是我们汉族与藏族是一家的很好的例子,反映了祖国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唐太宗也十分愿意和吐蕃和平交流。”

马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是吐蕃看见唐朝的繁荣和富裕,想与唐交流,促进他们进步。”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为了生存,这很正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再说不管怎么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统一。”

……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制止他们的争论,也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放学后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了解唐朝的有关民族政策的真相。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特别重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力争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同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帮助他们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逐步学会且能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更勇敢地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现在我们的教科书对很多历史事件只能简单地几句话带过,这样学生光靠教科书就不能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以偏概全,或者窥豹一斑的现象发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就应适时引导学生去挖掘历史真相。结合现代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过多地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本内容的感悟与质辩: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唐朝的民族政策?它与汉朝时的和亲政策有何区别?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只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就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三、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除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外,它还肩负着让学生树立对教材内容的正确价值取向的独特使命。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但到最后,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去挖掘历史真相,达到追求真理的目的。

四、加强人文修养,主要是加强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修养,但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之功,需长期不懈努力。而对传统文化的修养需要对中国历史的知晓与理解,这是对于一个伟大民族不仅是政治标准,也是道德规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克服自卑感,增强责任感和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事实上,一个称职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习惯。可是,如果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与社会问题的空间呢?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引导下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及案例分析范例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及案例分析范例 发表时间:作者:点击次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 、课题地主题与背景:介绍各案例内容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地. 、情景描述:选择与主题相关地教学片段或者情景故事进行文学化地描写,一方面展示案例问题,另一方面增强可读性. 、教学设想:包括对作业地说明、案例教学地注意事项、案例教学地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地说明.并且围绕案例中存在地各种问题提出讲座,这些问题不但阐述案例地主题,提示案例中存在地各种困惑,还具有一定地启发性,激发学习者反思和讨论. 、教学反思、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地课后反思、对教与学原则地引申等,有些案例研究地结论在此进行了展开. 附:案例分析范例--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案例 背景介绍 本节教材是实施新地课程改革后初一地一堂课.这节内容与老教材地内容基本一致.选用这节课地原因是因为过去我曾选用这节课作为教学公开课,取得了相当地成功,当时地授课方式为普通地启发式教学.本堂课是由我所上地一堂平常课,所采用地上课方式是组讨论式.希望通过这节课同过去地课进行比较.考虑到本堂课地情况,未安排学生进行预习. 情景描述 像往常一样,经过精心地准备,我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做一些简单地数据统计,要求完成以下内容: 分组统计:()班上男女生人数; ()全年级人数; ()同学们用地数学课本地厚度; ()中国人口数量; ()圆周率. 要求每个小组迅速地分工、合作完成上述内容,并进行简单地记录.”

话音刚落,同学们迅速地进行工作,不一会儿就结束了.我注意到有个别同学把自己放在旁观者地位置.“完成了?哪组先说?”立刻有学生站了起来:“我们班上男生有人,女生人;全年级人数约有人;同学们用地数学课本地厚度为厘米;中国人口数量约为亿;圆周率约为.”“大家认为他说得是否正确?”“我认为他说得基本正确,但全年级有人,圆周率在之间.”……每组均发表了各自地结论,各组结论基本相同. “大家说得都很好.有需要提出地问题吗?”“那为什么会有不同呢?”“问题提得很好,谁来解答?”“我想,可能是计算地问题,或是测量地问题.” “非常好,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得到一些精确地、与事实完全相符地数,我们称之为准确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得到一些与事实不完全相符但比较接近实际地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谁能说出上述数中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为什么?” “我们班上男生有人,女生人是准确数;全年级人数约有人是近似数;全年级有人是准确数;同学们用地数学课本地厚度为厘米是近似数;中国人口数量约为亿是近似数;圆周率约为是近似数.” “很好.谁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地近似数和准确数地例子?” “教室有张桌子,张椅子,扇窗户,这些是准确数.” “我地身高是米,今年岁,这些是近似数.” “我们学校有多人,这是近似数.” “我们学校有多人,与实际相差太远,这不是近似数.” “初一()班约有人,教室大概有盏灯为近似数?” “大家都发表了自己地看法,很好.主要地问题是:怎样才算作近似数?” 我给出了近似数地意义:我们说与实际有偏差但比较接近实际地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即用四舍五入地方法得到地数称之为近似数.比方说,我们年级有人.我们可以说:我们年级约有人;也可以说:我们年级约有人. “那我所说地我们学校有多人,是不是近似数?”…… 同学们产生了一些争论,其中也提到了常见地说法如:实足年龄岁,虚岁岁等. 我发表了自己地观点:无论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它首先是一个具体地数.诸如多、不到等,均不能称之为近似数.像初一()班约有人,教室大概有盏灯,混淆了数学中近似数与生活中近似数地概念.也就是说数学中所说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中地一些习惯说法是不相同地,请大家注意. 同学们地表情似乎有些怀疑.我没有停下来. “用四舍五入地方法得到地数,就有近似程度问题.比方说: π=… π取整数,则π≈,精确到个位 π取一位小数,则π≈,精确到十分位 π取两位小数则π≈,精确到百分位 …… 问题:和地近似程度一样吗?为什么?” “一样,因为后面地可以省略.” “不一样,因为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如四舍五入为四舍五入为.”“谁知道什么样地数四舍五入为,什么样地数四舍五入为吗?” “应该是到四舍五入为到四舍五入为.” 同学们地掌声响起来了. “很好,用‘<’号连接为≤<≤<.这说明它们地精确度是不一样地.地精确度更高.” 下面我又介绍有效数字地概念: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地数字起,到末位数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Letters and sounds 时间:40 分钟学生:三年级 教材分析: 修订后教材中的字母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听、说、读、写,辨析字母本身的音和形,还要求学生掌握26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本节课教学容是e f g h i ,在掌握字母的音形后帮助学生了解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教学目标:能听、说、读、写所学字母:e f g h i,并在学习字母音、形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和三个辅音字母作为单词首字母时的发音。 教学重点:能认读e f g hi 的音和形。 教学难点:两个元音字母e和i 的发音。 教学过程: 1 Warm-up 1)复习26个Letter name 【设计意图】:按顺序认读26个字母并且可以把字母表作为学习phonics的学习地图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iss Lu. T: First let’s review the letters. Can you read? (指着黑板上贴着的字母表) Ss: A, a [?][? ]; b,b [b ] [b ];c,c [k ][k ];d,d [d ][d ]

T: OK, it’s an easy job for you. Can you remember the letter sounds what we had learned?(通过课件圈出已学字母,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示回忆已学字母的发音) T: All of you have a good remember. 2)复习部分CVC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渐渐学会拼读。 T:Let’s blend the words. ?Ss: c-at cat ?t-an tan ?s-ap sap ?b-ag bag ?d-ad dad 2 Presentation 1) Know about which letters sound we learn today.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T: Today we will learn 5 letters. They are…(呈现五个目标字母) Ss: e f g h i T: Great! Activity: Action Phonics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大都好动,给每个音配上一个动作,把语音学习与TPR相结合,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住这个发音,也使phonics学习生动有趣,而且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 全一册知识点 目标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4日;参加国和领导人: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次会议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并决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 2、阅读:P6页图1-2 ①上图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由此看出: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 ②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对立格局的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 ④掌握两大阵营的国家: 北约: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没有参加两个组织的国家有:芬兰、瑞典、爱尔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 3、冷战: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如政治干涉、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等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四十年) 表现:①成立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②柏林墙修建(东、西德问题由来)、③军备竞赛、④古巴导弹危机、⑤爆发局部战争(侵越战争、朝鲜战争) 、 ⑥政治宣传、⑦停止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互不参加对方国家的举行的奥运会)等 4、冷战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有: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②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威慑;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包括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其中经济现代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德惠市实验小学侯晓丽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认识角》《三角形的面积》《统计》三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1、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

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探索竞赛教学的音乐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音乐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主题容: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难控制及发生意外事件等一些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过。 案例描述一: 有的同学在大家听音乐的时候窃窃私语,还有的写别学科的作业等。我都会采用“目光暗示”的方法提醒他们,效果往往也很好,孩子们有时会不好意思,有时会和我开心的一笑,赶紧收起自己的“作业”,专心听课。我还时常会为自己的这种方法暗自得意。可是今天…… 当我走进这个教室,学生就沸腾了。“音乐课是我们放松的一节课。”学生是这么想的。我站在讲台上默不做声的看着他们,直到5分钟后,才有少部分同学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还是自顾自的翻看着音乐书,唱着“自创”的歌曲。我有些急了,怎样才能让处在兴奋状态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呢?我知道这是一个纪律有些“活“的班级,便在心里叮嘱自己要注意学生的情况。我打开了录音机,把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来,学生们也自觉的跟唱起来,一曲唱罢,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今天我们的音乐课要进行一个比赛!”学生们都安静的看着我,等着我说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总算是安静下来了。我继续到:“每个小组为一组,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坐得比其他组好的就奖励一个五角星,课后那组获得星星多就是冠军组,反之纪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组得来的星星。”很快,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回答着问题,有次序的进行着律动,如果真有不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出现的话,同组的同学马上就警告他。我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给他们加上象征他们劳动成果的星星即可。一节课相当顺利的结束。 案例分析: 这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学生的自觉性都相当差,然而让他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药竟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这节课要比其他组的小朋友坐得要好,不让自己组输给他们组的集体荣誉感。看来竞赛的力量不可小窥。 我意识到,这样组织课堂教学,不但教师本身能省下许多组织纪律等闲杂的时间,学生也能在这种氛围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养成自觉的行为规。 案例描述二: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成蜗牛队和黄鹂鸟队来展开听音视唱的音乐游戏竞赛,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 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 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 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 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 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 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 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描写特洛 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特洛伊人用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12、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 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3、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 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当我走进教室时,耳旁立刻响起了熟悉又响亮的“Good morning”。但是根据我平常的经验,这股热情在这个班里最多只能维持二十分钟。不等新授内容结束,教室里马上变得死气沉沉。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六个英语单词:lion、lock、milk、mouse、night、nest。在教读之前,我把画有这些单词的挂图贴到黑板上,以便于学生理解。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们刚掌握这些词语的发音,就习惯性地保持沉默了。更恼人的是,教室一角竟出现了一阵骚动,问了才知道这几个同学在为一道“脑筋急转弯”争得面红耳赤。不积极发言就算了,还要闹事啊!我打算叫这几个“肇事者”起来读单词,顺便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但是,当我的眼睛落在黑板上的教学挂图时,我有了另外的主意。“好吧,老师也准备了一个英语的脑筋急转弯,看谁猜得对,Ok?”效果果然不错,听我这么一说,闹哄哄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的小朋友都表现出十分的兴趣。“从前啊,有一只贪吃的小mouse,有一天竟然闯进milk厂里,它喝了好多好多的milk,结果人们发现mouse死了,你们猜,mouse 是怎么死的?” “Mouse掉进milk 里淹死拉。” “mouse被milk厂里的人打死了。” “我知道,mouse肯定是喝了太多的milk 撑死了。” “……” 我狡猾地一笑:“No ,因为这桶milk早就过了保质期,mouse喝了拉肚子拉死了啊!” “哈哈…”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看到学生的激情已被点燃,而且经过这么一问,mouse 和milk 也能很自然地从他们口中说出来,我又生一计,“刚才这个脑筋急转弯是老师根据黑板上的一幅挂图编的,但其实每一幅英语挂图都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不信你们编编看,肯定比老师编得还好。”于是,我让他们分小组编故事,并写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台讲给大家听。顿时,教室里成了一锅煮沸的粥,所有学生都好像被点燃了智慧之火,兴高采烈地各抒己见,有的抢着说故事,有的忙着作记录,有的为了一个情节争得面红耳赤……还没有到汇报成果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的作品跟我分享。更让我惊喜的是,那几个英语课上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也纷纷加入了编故事的队伍。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最棒的,教室里马上变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有被lock在笼子里可怜的lion大王,有住在潮湿的nest里还在漆黑的night饿死的 birds ,还有不怕lion的权威,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运输小学:方丽君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1. 小学案例分析 我班有一位男生,他是家中的小皇帝,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在家中他对父母的态度很差,常因小事与父母赌气,甚至责骂自己的母亲。在学校他自由散漫,总拖欠作业,有时还因小事对同学大打出手。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该如何引导教育?为什么? 从该案例可见这位男生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不良行为,最大的原因是他的父母亲过于溺爱,从小没有对他进行必要的教育,现在已经五年级了,一些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已经初步形成,要引导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纠正的时间也可能要长些。 遇到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单纯以惩罚、批评、向家长告状等方式教育他,这样会引发他对老师产生对立,不利于教育。 我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多渠道、综合、持之以恒地对该生进行教育。 一、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一致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这与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教育学生,必须和家长沟通,让他意识到自己教育出现问题的的严重性,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与学校配合,只有学校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和该生交朋友,了解他内心的需要,随机进行教育。作为一个自然人,他必定有他的需要。他有交友的需要,有同伴认同的需要等。案例中的学生物质上的需要已得到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上的需要却很缺乏。因此,我必须与他交谈,了解他的需要。利用这一点来打动他,刺激他,引导他。 三、逐步树立他在班级的威信,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教育他引导他。该生 在班里常因小事与同伴大打出手,他在班里一定很不受欢迎,必定常受到大家的冷落,恶性循环。因此,我要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在班里适时表扬,解除他与同学们

的隔阂,让他们彼此互相欣赏。再利用榜样作用对他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 四、孩子总是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的,尤其是这类孩子,更喜欢朋友间或同伴间的肯定。因此,教师要以朋友的姿态明确告诉他,他的行为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错的,让他能意识到对于错,对是非有正确的判断。 五、对于这类学生,他有反复性,因此,教育是长期的,需要长抓不懈。这就需有教师采用严格的爱”的方式,即既要关爱他,但又必需严格要求他遵守纪律,严格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慢慢地改变他。 2. 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及分析 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李老师问问题,然后李老师又叫我帮她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和李老师商量好让他当数学课代表的呀!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道歉。 他却气乎乎地走了,以后几天都不怎么理我。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六单元知识点背记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五、六单元知识考点背、记题 中考考点之一:欧洲联盟(EU)旗帜: 1、当今世界形势具有哪两个突出特点? 答:经济全球化、国际局势多极化。 2、欧洲联盟成立于哪一年?其前身是什么? 答:1993年成立。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3、欧洲联盟是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成员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 答:欧洲联盟是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政治、经济集团组织。欧元。 4、欧洲联盟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或有什么作用?) 答:对欧盟本身来说:有利于欧洲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对世界来说: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考考点之二:联合国(UN)旗帜: 1、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成立于哪一年? 答: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产物。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成立。 2、当今世界上最具广泛性、权威性、最大的国际组织是什么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答:当今世界上最具广泛性、权威性、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现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哪几个常任理事国? 答: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以前是苏联)。 4、联合国成立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解决地区冲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保护环境、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如何? 答: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考考点之三:世界贸易组织(WTO)旗帜: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哪一年?它的前身是什么? 答: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课题与案例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普洱市景东县安定镇中学教师:王彩虹 七年级上册Unit7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词汇主要是服饰类的,课型属于听说课。所以在课前先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唱一首英语歌曲,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进课堂,期间还有pair work,group work,把学生分成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互相对话。这样的活动要进行两次,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前一单元初步学习完有关食物的英语知识之后,本单元进一步地学习有关服饰的知识。而本课时是第一课时,所传授的知识点应该浅显易懂,不应该太难。本课时围绕着几个关于服饰的词汇和两个询问价钱的句型展开。首先为词汇教学,在学习词汇之后,句型的教授也应该把握重点,本课时的主要句型是How much is…? It’s … dollars. How much are …? They are …dollars. 词汇的重点是要区分单复数,还有dollar的用法。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 New words:T-shirt,sweater,bag,hat,skirt,socks,shorts,pants,shoes. (2) Questions and answers:How much is/are…?It’s/They

are…dollars. (二)能力训练要求 (1) 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 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学会重点词汇的发音,单复数形式的掌握。 (2) 学会询问价钱的英语句型及其回答。 难点: (1) 表示大小,颜色的形容词同时出现在名词前时,该如何摆放。 (2) 听力2a前,如何充分铺垫,以便于学生跟上录音速度。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六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初一的学生对有关服装的知识有些了解,所以接受起来应该不难。但是词汇的发音以及概念,却需要老师的及时指导。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的持续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 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逆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中,他的父亲是独子,只有就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初三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初三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国别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意大利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o芬奇意大利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英国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 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 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士达o伽马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 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 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规模目的性质影响 郑和船多 人多宣扬国威增强联系友好交往义举促动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 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