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管理的区别

传统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管理的区别

传统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管理的区别
传统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管理的区别

传统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管理的区别我国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并且至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是落後的。加上我国工业基础(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产业结构等)薄弱,导致我国工业企业与美、日相比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然而,我国企业界现在的生产及管理观念、生产管理模式并非我国所独有(抛开在计划经济下由於制度给予中国企业的特徵),美、日企业三四十年前也走过伺样相似的道路。只是我国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之前,该种生产方式就己被美、日制造业所放弃,代之而来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我国的制造业还没有走上或者还没有走完“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即“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的历程之前,已经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挑战,或者说又落在了“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的浪潮之後了。这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严酷的现实。其具体的表现是: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骨干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盈利、潜亏、亏损的各占1/3,不少行业和企业产成品大量积压、“三角债”重重,经济效益下降,其中机电等加工装配制造业尤甚。究其原因,有宏观的、外部的,但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管理总体水平落後,是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原因之一。

(一)“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所谓“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蹩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资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各生产阶段内的“物流”和“资讯流”则是以“零件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尽管生产一个产品,要把一个个零件设计出来,再把一个个零件加工出来,即实际工作是以零件为单位进行的,但它并不能改变蹩个生产过程以产品为单位的特性。也正因为各生产阶段之间和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的不一致,便产生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计画与作业计画相脱节,计画、控制力弱。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在生产计画的编制过程中,是以产品为单位进行的,但又由於各生产阶段内部的“物流”和“资讯流”是以零件为单位的,因此,作为厂一级的生产计画只能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下达到各生产阶段,即有关车间,而不能下达到生产车间内部。生产车间内部则根据厂级生产计画,以零件为单位自行编制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画,由於各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物件和生产作业计画的特殊性和独立性,致使各生产车间产量进度不尽相同。而厂级生产计画是以产品为单位编制的,对各车间以零件为单位的生产作业计画不可能起到控制作用。这样一来,协调全厂各车间生产,组织全厂零部件配套的任务便落在了厂一级的生产调度部门身上。因此,生产调度对於全厂的生产组织和控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生产调度的工作多数是为零部件配套而进行的“救火式的工作”,全凭现场管理人员用非正规的方法来进行调度。

二是“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库存大量增加。所谓“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後堆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至推到最後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的推进方式。由於生产是“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上没有严格有效的计画控制和全厂的同步化均衡生产的协调,各生产阶段的产量必然会形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零部件“渲泻不畅”进入库存;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要下达紧急订货指令生产。

由此原因使得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在生产布局上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泊”,即仓库。各种零部件从上游生产阶段流出,进入“湖泊”,再进入下游生产阶段,最後进入总装配生产线。虽然各种零部件的“湖泊”就其功能来说是起调节作用的,“存丰补歉”保证总装的配套生产。但

是,由於上述原因,往往是“长线”越长,“短线”越短,致使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保证生产连续性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给产品的品质管制、成本管理、劳动生产率、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是生产缺乏柔性,对市场反应能力低,由於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单位,按台份编制生产计画的。投入一个产品与调整一个产品对整个计画影响较大,再加上生产系统转产速度慢,调整费用高等原因,给计画的修改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为适应市场需求,频繁调整生产计画,其後果更不堪设想,往往会使整个生产陷入混乱状态,使本来计画控制力就很弱的缺陷更加暴露无遗。

(二)由管理工作的非制度化、非程式化、非标准化转变为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式化和标准化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生产管理的非制度化、非程式化和非标准化成为我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徵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档、资料资料等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跑、冒、滴、漏”,``脏、乱、差''等现象比比皆是。

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程式、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和完整、准确的原始资料基础上,才能使生产管理产生一个新的飞跃,才能为今後的电脑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在管理手段上,由手工管理转变为电脑管理

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管理手段的电脑化,办公的自动化。电脑出现在我国的企业中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从行业上看,流程型企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采用电脑管理的水平要高於非流程型企业;大型企业要高於一般企业,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处於从手工管理向电脑管理的过渡时期。电脑管理还处於局部运用当中,如:人事档案、劳动工资、材料库存、成本管理等单顶管理。对於市场预测、决策,生产计画,生产作业计画的编制和控制,产品设计,工艺工装和产品的生产制造等方面,仍没有普遍采用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电脑辅助制造(CAM)、材料需求计画(MRP)等等电脑管理的方法。

(四)由少品种、大量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品数、小批量生产方式

20世纪初,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量生产方式揭开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序幕,该种生产方式所创立的生产标准化原理、作业单纯化原理以及移动装配法原理等奠定了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基础,至今仍是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我国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面对挑战,面对严酷的现实,给我国工业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从未有过的困境。然而,面对困境,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这又是一次很好的契机。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遇,彻底改变我们传统的生产及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构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跳越”过“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的阶段,直接迎接“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的挑战。那麽,我国的制造业必然会产生翻天覆地根本性的质变,必然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所以,振兴制造业,构造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将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和任务。

最新整理现代生产管理的技术发展与模式创新.doc

现代生产管理的技术发展与模式创新 本专题重点掌握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敏捷制造、JIT生产方式。 第二节制造资源计划p106-110 MRPⅡ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订货点法到物料需求计划(MRP)、闭环MRP、制造资源计划(MPRⅡ)等几次飞跃。 (一)订货点法 (二)物料需求计划MRP (三)七十年代闭环MRP (四)八十年代的MRPⅡ 1.MRPⅡ的原理与逻辑p109 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并充分地[下载自管理资源吧]发挥作用。 2.MRPⅡ管理模式的特点p110 MRPⅡ管理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的一致性与可执行性 (2)管理的系统性 (3)数据共享性 (4)动态应变性 (5)模拟预测性 (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第三节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的管理思想 (一)ERP的概念p111 ERP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加特纳集团公司(Gartner Group Group Inc) 根据IT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提出来的。所谓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使财务、分销、制造和其他经营业务达到均衡协调的应用软件系统。 (二)ERP的管理思想p111-112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二、ERP系统与MRP-Ⅱ的区别p112-113 ERP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了进一步理

现代生产与业务管理的特征

现代生产与业务管理的特征 生产与业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产与业务系统的设置、生产与业务计划、生产与业务控制等重要内容。 1.生产与业务管理的演进 随着生产与业务的发展,生产与业务管理应运而生并得以发展。从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理论开始,直到现代生产与业务管理的发展史见表1-4-1所示。 表1-4-1生产与业务管理发展简史 2.现代生产与业务管理的特征与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先进的生产方式不断出现,现代生产与业务管理跃上了新台阶。总的说来,现代生产与业务管理有如下特征: 1)管理范围已扩展。现代生产与业务管理同传统的生产与业务管理相比,管理范围大为扩展,由原来的仅考虑加工过程本身,扩展到制定生产战略、开发新产品、提供有效售后服务等领域,使其与企业管理的其他具体业务管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生产管理内容越来越丰富。 2)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性和多变性,使多品种、小批量成为生产与业务类型的主流,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的组织、计划、控制工作难度很大。 3)生产与业务方式不断革新。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生

产制(JI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AM)、世界级制造系统(WCM)、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生产与业务方式相继出现,并加以采用及推广,把生产与业务管理推向了新的层次。 4)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管理技术被广泛采用。 生产与业务管理的趋势表现在: 1)购销方式趋向于无纸化的电子化。 2)传统生产工艺设备及生产线趋向于被高精度、高智能、可自动修复的生产控制程序及柔性生产体系代替。 3)库存管理趋向于将库存数量控制到零。 4)质量控制趋向于使用不知疲倦、毫不留情、严格认真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和自动化生产工艺。

4第四章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四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熟悉生产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运作分类、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掌握网络计划技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6课时 讲授+多媒体,案例、互动、启发式、提问式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节生产过程组织 第三节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四节网络计划技术 第五节现代企业生产运作计划 第六节现代生产管理方式 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 一、生产管理的概念;二、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三、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四、生产管理的内容;五、生产管理的任务;六、现代生产管理与传统生产管理的区别。 一、生产管理的概念 生产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管理,也就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对象的管理。所以,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劳动组织与劳动定额管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控制、物资管理、设备和工具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狭义的生产管理则是指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的管理。由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因此,狭义的生产管理的内容,也只能是广义生产管理内容的一部分。狭义的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等。 二、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1.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 2.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的关系; 3.生产管理与销售管理的关系。 1.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

现代生产管理

1工作设计的定义及主要内容!答:工作设计是探讨如何才能有效的安排生产劳动过程的一种课题。内容(1)明确工作任务的流程(1)通过合理分工,确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3)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4)通过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规定分工以后彼此的协同合作关系,以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什么是生产能力,企业生产能力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答: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合理的、正常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主要因素(1)技术水平(2)组织状况(3)思想情绪。 3什么是测时?答:测时是指以工序作业时间为对象,按操作顺序进行多次重复观察,并测量其工时消耗的一种方法。 4什么是生产作业控制?答:是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有关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进度的控制。通过生产作业控制,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纠正可能或已发生的偏离生产作业计划的偏差,保证按时、按量完成生产作业计划规定的产品生产任务。 5什么是滚动计划?答:滚动式计划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编制灵活、有弹性的各种计划,使企业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生产的稳定和均衡。 6什么是期量标准?答:期量标准主要是指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采用的时间和数量方面的标准数据。 7什么是批量?答:批量是指一次性投入生产的同种制品的数量。 8什么是节奏、节拍、定额时间?答:节拍:流水生产最重要的工作参数。生产节拍又称客户需求周期、产距时间,是指在一定时间长度内,总有效生产时间与客户需求数量的比值,是客户需求一件产品的市场必要时间。 9什么是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答:1.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整批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的移动方式。其特点是:一道工序在工作,其它工序都在等待。2.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每道工序完毕以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加工的移动方式。其特点是:一批零件同时在不同工序上平行加工,缩短了生产周期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吸收了上述两种移动方式的优点,避开了其短处,但组织和计划工作比较复杂。平行顺序移动的特点是:当一批制件在前道工序上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就将已加工的部分制件转到下道工序进行加工,并使下道工序能够连续地、全部地加工完该批制件。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要按下面规则运送零件:当前一道工序时间少于后道工序的时间时,前一道工序完成后的零件立即转送下道工序;当前道工序时间多于后道工序时间时,则要等待前一道工序完成的零件数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才将完工的零件转送后道工序。这样就可将人力及设备的零散时间集中使用 10设备磨损的规律:A磨合期B正常磨损阶段C剧烈磨损阶段 11设备维修工作遵循什么原则?答:1先调查,后熟悉2先机外,后机内3先机械,后电气4先软件,后硬件5先清洁,后检修6先电源,后机器7先通病,后特殊8先外围,后内部 12设备维修工作的内容?答: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整活动部分的间隙等。设备检查,是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的隐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 和精度劣化 13什么叫控制图?答:就是对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并监测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图形方法 14什么叫作业排序?答:作业排序的任务是要在有限的人力,设备资源上,安排多项工作任务,规定其执行的顺序和时间,使预定的目标得到实现并优化。 15什么叫全面质量管理?答: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复习题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80题,8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例关系 B、无比例关系 C、结构比例关系 D、反比例关系 2、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 3万元 B、 10万元 C、 500万元 D、 30万元 3、合伙企业是属于( ) A、自然人企业 B、法人企业 C、公司企业 D、企业集团 4、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这种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矩阵制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5、最基本的,又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是( )。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D、矩阵型组织结构

6、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 ) A、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级部门的数量 B、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属的数量 C、指挥和管理的全部下属的数量 D、职责与权力的范围 7、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 3万元 B、 10万元 C、 500万元 D、 30万元 8、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A、 3万元 B、 10万元 C、 500万元 D、 30万元 9、企业治理制度是指为维护以()为核心的相关权益主体的利益。 A、股东 B、员工 C、管理者 D、竞争者 10、以下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是()。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职代会 11、以下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的是()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现代生产管理》汪星明

编者的话 在当代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产品日新月异,企业为了持久地占 领市场,竞相推出一些生产周期短而生产数量少的产品,形成多品种小批量 生产方式,这是当今制造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适应该特征,在组织多品种 小批量生产时,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组织技术措施,也就是要改变以大量生 产为特点的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采用一些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特点相适应 的现代生产管理方式和方法,当然,这也并不排斥吸取传统管理中,在新环 境下仍然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自动化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电 子计算机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为现代生产管理方式和方法提供了有力的 手段,更促进了现代生产管理的发展。 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生产管理中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方 式和方法。如:物料需要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化生 产方式(JIT);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编写中,结合我国企业的实践,特别侧重于上述思想、方式和方法在我国 企业中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必需具备的环境条件,并列举了一些已有效应用 上述方法的我国企业的典型案例。 本书理论阐述与实践应用介绍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可作为工商管理硕 士研究生(MBA)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管理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制和 开发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和选用了一些实例及有关文献资料,谨向有 关作者和编者表示感谢。鉴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读 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1994 年3 月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现代生产管理导言 、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B 6、B 7、D 8、D 9、A 10、D 11、B 12、 B 13、B 14、B 15、A 16、 C 17、B 、填空题 1、服务业生产系统一P1 2、人-机-环境系统一P1 3、准时性一P2 4、价格一P5 5、均衡生产一P3 判断改错题 1、错。服务业的产出同样需要人、财、物以及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投入,而且这些服务同样是对社会有用的一P1 2、错。事业部制根据产品形式的多样设立各个事业部并且各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P6 3、对。--P3 4、错。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适合于产品单一工艺简单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一P5 5、错。事业部制的组织形式中,各事业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P6 6、错。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更新是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为主流方式。--P8 三、名词解释 1、P1 2、P3 四、简答题 1、P1 2、P1 3、P2 4、P4 5、P8 五、论述题 1、P4-5 第二章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C 5、D 6、C 7、A 8、C 9、B 10、B 11、B 12、 A 13、D 14、D 二、填空题 1、具体的地址一P15 2、车间总体布置一P24 3、运输费用一P17 4、定位布置综 合布置成组技术布置-P25 5、分等加权法-P16 6、品种一P18 三、判断改错 1、错。企业的产品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生产单位的构成。--P18 2、对。--P19 3、错。设备的技术水平越高,企业的生产单位的组成越简单。--P20 4、错。企业的协作化水平越高,企业的生产单位就越简单。--P19 四、名词解释 1、P14 2、P21 3、P25 4、P25 五、简答题 1、P14 2、P15 3、P22 4、P23 5、P25 六、论述题 1、P18 第三章生产过程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A 5、D 6、D 7、A 8、B 9、C 10、C 11、B 12、D 二、填空题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制造技术 学时:36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先修课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教材:隋秀凛夏晓峰现代制造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设计技术、现代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制造模式以及先进管理技术等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从专业培养目标及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制造技术理论,全面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让学生在走上社会进入企业之前,先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系统概念,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课程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最新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当今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知识为依托,全面展开讲述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拓展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把现代制造知识引入到生产实际中,注重培养了解实际、重视实际、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解决专业学生与生产实际一些制造技术脱节的问题。 页脚内容1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理论重心,删除繁冗计算;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分门别类,每个章节都井然有序,层层剖解,每讲到理论知识的时候,均以具体实施案例为背景,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客观实际作为事实来说话。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有哪些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有些先进制造技术其实并不遥远,很普遍地被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一定的判断力、想象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创新意识。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具备熟悉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能力。 (2)初步掌握现代设计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具体内容。 (3)了解现代制造工艺技术的概念,能理论联系实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情况是利用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 (4)了解制造自动化包括的几大部分内涵,尤其是CAD/CAM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等。 (5)能对一些先进制造模式和先进管理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 (1)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对自己的学习探究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经历知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页脚内容2

现代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doc

现代生产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基珀精益生产启动大会演讲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消费者从“粮票排队时代”到足不出户就能选购所需的商品,还能够为自己设计独特的产品特性。同时“中国制造”的概念开始响遍全球,令13亿中国人感到自豪,以致于开始让很多反华人士感到担忧,“中国威胁论”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反对者担忧大量优秀制造企业转入中国,影响本国的就业率和社会稳定。 21世纪是中国的舞台,我想所有中国人都有信心实现这个理想。但是,我们离此目标还差很远,我们现在最多只能说是制造大国,要变成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企业,其中很多业绩良好的民营企业,在深入企业了解过程中让我惊讶和震惊。在我原来的概念中,这种企业属于那种基本没有生存能力的组织,但他们却活得很好。(很多人肯定问我,为什么呢?)那这些年,这些企业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我总结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靠产品(指产品本身拥有的广阔市场),二是强大的销售队伍和销售能力,三是廉价的劳动力。未来几年内这些优势都将失去,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三方面来分析。一、靠一个产品发家致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家可能经常听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够胆量去做,成功的机会很大,因为市场空缺大。现在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商品极为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进入“过剩”的阶段。虽然很多人积极在“红海”中想要发掘“蓝海”,但“蓝海”客观存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二、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对销售产生了抵抗能力,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管你多么强大的销售能力都将碰壁,强行推销的方式只能导致失败,很多企业库存积压和不能满足顾客交付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企业只有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对质量的要求,对交货期的要求,对服务的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三、廉价劳动力一直是吸引外资和产品低价格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竞争力。但这种优势也将逐渐失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薪资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沿海甚至是内陆地区,即使工资在普遍上涨,人员招聘也越来越困难。大量人员的流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薪资待遇问题。(其实,我们基珀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再则即使员工工资要求不提高,比中国落后的国家还很多,他们的劳动力可能更廉价,如果有一天他们搞开放了,我们是否也意味着将失去这种优势呢。 总之,前面三点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都将逐步尚失,那我们凭什么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舞台呢?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新形式下的激烈竞争?“中国制造”应如何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一、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这样的话题大家一听可能要失去兴趣,老掉牙了,但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可是至关重要。当然,要避免“口号主义”和“形式主义”,要真正地将科学管理落到实处,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口号”和“形式”一直是中国特色地两大误区,很多企业有很漂亮地使命、方针,但这紧紧停留地“口号”层次(比如:邮政服务的遭遇)。很多企业大厅里可以看到很多证书和奖状,比如很多企业通过ISO体系认证,但我们扪心自问,这些究竟改变了企业多少内涵,是不是仅停留在“形式”层面。

现代生产管理的内涵

一、现代生产管理的内涵:是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武器,以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服务过程为对象,为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制造过程与服务过程提供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学科。 二、机械制造业中的生产类型:(1)按产品的使用性能分类(可分为通用产品和专用产品);(2)按产品的结构特征分类(按复杂程度来分);(3)按生产工艺特征分(分类即工艺过程连续的流程生产型和工艺过程离散的加工装配型); (4)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程度分(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价小批生产)。 三、计件工资:是把产品生产过程分解为零部件加工、组装等许多细小的具体的工作,并计算岀每一项具体工作单位产量的工资,然后按照每个工人生产的数量来支付工资。 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工资等级以及工资标准检验和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形式。 (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之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是由资本家按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支付的,工人按一定时间出卖劳动力,工资就要按一定时间来计量和支付,表现为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计时工资实际上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四、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尽可能地使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绿色制造这种现代化制造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 (绿色制造的内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包装三个方面。) (绿色制造的理论依据:社会生态学) 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通过组织机构的改造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把产品设计开发、采购供应、加工制造、销售服务、资金筹划、成本核算等原来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集成为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彼此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统一体。 六、产品分类,含义、分类几种及其概念 选择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是企业生产战略,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分为两类。一是革新类产品:生命周期很短,需求变化很快,需求预测的难度很大。市场扩大时,成长速度很快利润率很高,而产品一旦过时,市场就会萎缩,价格下降也极快,容易造成积压,甚至报废。对于这类产品的重点是比上市速度和应变能力。例如:时装、鞋帽。 二是功能类产品:生命周期较长,市场需求相对比较稳定,需求预测误差较小,但利润率很底,竞争的重点是质量和成本。例如:汽车、机床、矿山机器等。 七、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和实践 管理法:(1)对工人的每一项操作,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动作分析,帮助工人总结提高,得出最佳的操作方法。 (2)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并有计划地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以便使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3)管理人员不应该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工人去做,自己只管发号施令。管理人员要和工人科学地分工,适合管理人员做的工作应由管理人员自己做,而适合工人做的工作,应分给各工人完成。(4)管理人员要真正得到工人的信任,让工人理解他们是根据科学原理在指挥生产。 实践:通过:(1)生铁块搬运(2)铁锹装货(3)砌墙(4)自行车轴承球检查(5)金属切削加工作业研究 八、价值链理论 1.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2.他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这些活动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条企业价值链。 3.分析企业的实力时,首先要分析企业的全部资源在价值链上是如何分布的,每个价值链环节在为顾客创造价值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是否需要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以保证整条价值链的整体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九、企业发展战略分类 1.按照战略目的分为:成长战略和竞争战略 2.按照竞争态势分为:进攻战略、防御战略和撤退战略 3.按照战略层次分为:公司总战略、职能分战略和事业部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的步骤:1.进行战略规划(即战略方案制定)。2.战略实施与控制。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战略修正。)十、决策树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 TOC(约束理论) 第一节 TOC的理论 一、 TOC产生背景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戈德拉特博士(Dr. Eliyahu M. Goldratt)在他的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OPT是Goldratt博士和其他三个以色列籍合作者创立的,他们在1979年下半年在美国成立了CreativeOutput公司。接下去的七年中,OPT有关软件得到发展,同时OPT管理理念和规则开始成熟起来。CreativeOutput公司的发展几起几落,后关闭。OPT的软件所有权转让给一家名为SchedulingTechnologyGroup的英国公司。 TOC首先是作为一种制造管理理念出现。《The Goal》、《The Race》这两本最初介绍TOC 的书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和实施这套理念的热情。TOC最初被人们理解为对制造业进行管理、解决瓶颈问题的方法,后来几经改进,发展出以"产销率、库存、经营成本"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逐渐形成为一种面向增加产销率而不是传统的面向减少成本的管理理论和工具,并最终覆盖到企业管理的所有职能方面。 1984年,Goldratt博士在他出版的第一本以小说体写成的TOC专着《目标》中,描述了一位厂长应用约束理论使工厂在短时间内转亏为盈的故事。Goldratt博士把一个企业比喻作一条链子。链子连结在一起象征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就像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科室互相配合、亲密合作,为股东带来巨额利润一般。Goldratt博士认为任何一种体制至少都会有一个约束因素,从而阻碍它充分发挥潜能。以企业为例,它经常为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所阻碍,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个系统就如同我们的链条比喻一样,约束因素使它无法承受重荷而很容易断裂。这个简单而形象的比喻深入人心,加上书中描述的问题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使人读起来有亲切感。一时间,该书在全球畅销,销售200多万册。1986年后半年,Goldratt博士和共同创立Goldratt研究机构。1991年,当更多的人开始知道和了解TOC的时候,TOC又发展出用来逻辑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ThinkingProcess,即TP)。TOC理论就这样经过不断地发展而逐渐成熟。 约束理论在美国企业界得到很多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美国生产及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 Product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APICS)非常关注TOC,称其为“约束管理(Constraint Management)”,并专门成立了约束管理研究小组。该小组认为:TOC是一套管理理念与管理工具的结合。“约束”即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现存的或潜伏的制约因素。约束管理是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约束,使得企业的改进方向和改进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目的。 总结起来,TOC就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以消除这些约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二、 TOC的概念 简单来讲,TOC理论就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TOC理论称之为"约束",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一一消除这些约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人们从不同角度诠释TOC理论,总结起来,有如下三种看法: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以及答案

现代企业管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B )属性。 A.社会B.自然C.生产D.物质 2.( D )是人群关系理论的最早的代表人物。 A.马斯洛B.法约尔C.李维特D.梅奥 3.( A )是系统最本质的特征。 A.集合性B.层次性C.相关性D.动态性 4.以下有关人本原理的说法,( C )是错误的。 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B.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C.职工参与与否并不影响管理的有效性。 D.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5.税收在管理的方法中属于( D )范畴。 A.行政方法B.法律方法C.教育方法D.经济方法 6.确立目标是( A )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B.人员配备C.指导与领导D.控制 7.已知企业的固定成本是120万元,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80元,产品的价格为120元/件,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是( B )件。 A.3 B.30000 C.10000 D.15000 8.人员配备主要是在( A )的基础上进行的。 A.组织设计B.职务设计与分析C.计划工作D.劳动分工9.( D )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得到增强并得到充分的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 A.外部招聘B.岗位试用C.能力测试D.内部提升 10.事实上,组织中的每个成员,( B )。 A.只是信息的发送者。 B.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 C.知识信息的接受者。 D.既非信息的发送者,又非信息的接受者。 11.( D )是一种用实物单位来表示的的预算。 A.收支预算B.现金预算C.资产负债预算D.原材料和产品预算12.在审计控制中,( A )是一种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鉴定的方法。 A.管理审计B.内部审计C.外部审计D.内控管理13.运营管理的目的就是( C ) A.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B.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C.建立高效的生产系统D.为市场营销打好基础 14.新产品选择要考虑( C )因素。 A.企业规模 B.企业人员素质 C.企业技术特长 D.企业资金实力 15.下列哪一种生产单位类型属基本生产单位( C ) A.动力车间 B.机修车间 C.加工车间 D.仓库 16.产品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是属于( A )

浅谈现代生产管理技术论文

浅谈现代生产管理技术论文 生产管理是每个生产型企业进行持续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得稳定收益的关健,做好生产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下面是 ___为大家的生产管理,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中论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应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论文关键字: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多年来,我国企业为生存发展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担多为体制上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竞争中去,才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体制的不适应,而且还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核心技术匮乏,因此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赢得竞争,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技术与管理同时创新。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趋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

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从管理发展的来看,每当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也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或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采购工程师麦尔斯,因注重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要采购的进行功能分析,即“为什么要采购这种物品”,“到底需要他们的那些功能”,因此地解决了战时稀缺物品的代用品问题,不仅满足了生产、保证了供应,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最后,这种功能分析的方法发展成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价值工程。 随着对国外先进和管理的引进,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如80年代推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90年代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等,都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制度 在日益国际化的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对生产活动加 以筹划和控制以使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和最佳组合从而 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生产管理制度正是对生产流程现场作业生产设备与技术等内容进行的科学合理的规范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长期生产计划实施规定 (一)一般日程计划 第一条制造期限的指定 企划部要经常备有《标准完工工程表》、《制造处作业能力表》等表格在考 虑预定的加工传票及订货传票有关工程结束期限的要求和物资进货日期的基础上确定结束设计及结束工程的时间并把这个期限记入制造指令中 第二条每月制造实施计划 企划部要每月召开一次与制造加工有关部门的联合会议以季度制造预算为 基准考虑营业部的要求制订目标预算 1.采购物资:按照一季中不同品种产品加工制造所需而进行具体分解到各 月 2.接受订货:按照一季度实有时间(全部工作时间减去为完成以前的订货 任务必须占用的时间)安排具体分解到各月 第三条完成报告 1.在产品加工制造结束并作为成品进入成品库后就要办理规定的手续手续完成后

即要填写完成报告 (5)完成与入库的时间

2.企划部要每月汇总各工厂车间的完成报告书并写成综合的完成报告书向 有关部门分发通报 (二)中间日程计划 第四条中间日程计划界定 1.中间日程计划是以每月制造实行计划为基础的不同部门不同零件的工程计划它是日程管理的基准 2.中间日程计划以基准劳动日程表作业能力表标准劳动时间表的基准为基 础制订对偶发性事故要进行调查做出处理 第五条基准日程表 1.意义 所谓基准日程是指以标准作业方法和以正常的工作强度进行操作为完成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在机械加工厂由于加工工序很多基准日程也就是表现为从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或从这一车间到下一车间的时间 2.设定内容 基准日程表因产品型号马力等等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需要设定 以下的内容: (1)制造过程所需开动的机器台数 (2)材料的下料时间 (3)主要工程的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4)试验的时间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现代生产管理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 、C 4、C 5、B 6、B 7、D 8、D 9、A 10、D 11、B 12、B 13、B 14、B 15、A 16、C 17、B 二、填空题 1、服务业生产系统—P1 2、人-机-环境系统—P1 3、准时性—P2 4、价格—P5 5、均衡生产—P3 判断改错题 1、错。服务业的产出同样需要人、财、物以及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投入,而且这些服务同样 是对社会有用的—P1 2、错。事业部制根据产品形式的多样设立各个事业部并且各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P6 3、对。--P3 4、错。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适合于产品单一工艺简单和规模较小的企业—P5 5、错。事业部制的组织形式中,各事业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P6 6、错。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更新是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为主流方式。--P8 三、名词解释 1、P1 2、P3 四、简答题 1、P1 2、P1 3、P2 4、P4 5、P8 五、论述题 1、P4-5 第二章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 C 5、D 6、 C 7、 A 8、C 9、B 10、B 11、B 12、 A 13、D 14、D 二、填空题 1、具体的地址—P15 2、车间总体布置—P24 3、运输费用—P17 4、定位布置综合 布置成组技术布置–P25 5、分等加权法–P16 6、品种—P18 三、判断改错 1、错。企业的产品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生产单位的构成。--P18 2、对。--P19 3、错。设备的技术水平越高,企业的生产单位的组成越简单。--P20 4、错。企业的协作化水平越高,企业的生产单位就越简单。--P19 四、名词解释 1、P14 2、P21 3、P25 4、P25 五、简答题 1、P14 2、P15 3、P22 4、P23 5、P25 六、论述题 1、P18 第三章生产过程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C 3、 B 4、 A 5、 D 6、D 7、 A 8、B 9、C 10、 C 11、 B 12、 D 二、填空题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企业生产管理 第一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一节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内 一、生产管理主要解决的四大方面的问题(填空题/选择题) 1、生产过程组织,包括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生产方式等。 2、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等。 3、生产控制,主要是生产进度和质量控制。 4、人-机-环境系统,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的合理配合,以提高生产率。 二、生产管理的概念(名词) 生产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有效的利用生产资源,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生产管理的范围扩大(1)服务业管理(2)生产系统内部外还包括生产系统设置。(填空/判断)三、生产管理的内容 按业务系统分为四大部分: (一)产品开发管理。包括产品决策,产品设计,工艺选择与设计,新产品试制和鉴定管理等。(二)生产组织管理。生产组织包括生产过程组织和劳动组织。生产过程组织是指:对生产系统内所有的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组织生产过程的基础要求包括: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4、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三)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活动的依据。 (四)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包括生产进度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物质消耗和库存控制,生产成本费用控制等。 四、生产管理的原则(重点题) 生产管理的基础职能就是组织,计划,控制,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是指,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资源,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去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产品。 生产管理中经济效益是指如何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能力,做到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数量有保证、按期交货、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精打细算,统筹兼顾,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市场导向原则 1、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向市场(社会)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收益,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市场是企业生产的出发点和最后落脚点。 3、企业必需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的需要来安排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4、市场的需要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因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必须要建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5、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来开展。 (三)科学管理原则。 科学管理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运用符合现代化大生产安排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四)均衡生产原则

浅析现代制造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现代制造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 响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现代制造技术是以现代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生存环境为背景而发展起来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变化的产品变批量企业无法沿用传统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去面对上述严峻生存环境的挑战。制造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总和国力。从国际范围来看,制造也遵循着“劳动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轨迹,正在经历着从信息化集成走向知识集成的新的发展阶段,对市场的响应时间将成为21世纪制造也赢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制造,技术,装备,发展,影响 一、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一门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一下七个方面: 1、信息化、数字化制造技术 2、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3、柔性自动化技术 4、现代集成制造技术 5、网络化制造技术 6、智能制造技术 7、可持续发展制造技术 二、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制造是国民经济产业主体和物质基础。“十五”以来,我国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大宗产品订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掌握了一批先进的重大成套设备的核心技术。如葛洲坝170MW水电站机组(其轴流式水轮机的转轮直径为11.3m);300MW秦山核电站成套设备;人造卫星;神州5号、6号、7号载人飞船;国产先进CPU;曙光级、巨型计算机等,无一不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我国制造业以为全球制造和供应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概述

徐州工程学院教案

徐州工程学院教案纸

第五章现代生产管理技术 所谓生产管理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计划和管理,它是机械制造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领域,主要包含生产计划的合理制定、成本的有效控制、设备的充分利用、库存的管理和控制、产品质量的保证、财务状况的及时分析等管理任务。 第一节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概述 一、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演变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制造业的进步密切相关,回顾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其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工场作坊式的单件生产方式 这个阶段的工厂组织结构松散,管理层次简单,采用单件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产品的价格咼,生产周期长。 2 ?刚性自动化的大批量生产方式 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下,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大,内部分工变细,专业化程度得到提高,简单熟练操作提高了劳动效率,使生产成本随生产规模而递减,满足了人类的基本物质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3.柔性自动化生产方式 与刚性自动化的工序分散、固定节拍和流水生产的特征相反,柔性自动化生产工序集中,没有固定的节拍,物料的非顺序流动,将咼效率与咼柔性融于一体,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好的满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 4.咼效敏捷的集成经营生产方式 二、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 1.早期管理阶段 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厂制度,以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企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微,协作更加广泛,生产的管理显得非常必要。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缓慢,相应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也是进展缓

慢,延续时间较长,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 2.科学管理阶段 生产管理理论比较系统地建立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至20 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为“科学管理理论”。 3.现代生产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在这个 阶段出现了MRP,MRP H和ERP。 三、现代生产管理技术的特点 1.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 2.企业的生产组织,从递阶多层管理结构形式向扁平网络式结构转变,强 调组织结构简化,减少结构层次,增强生产组织体系的灵敏性。 3.由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作业方式转变。 4.企业从按功能计划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群体工 作小组形式转变。 5.企业从单纯竞争,走向既有竞争又有结盟之路。 6.质里疋企业尊严和品牌价值的起点,快速响应市场的竞争策略疋制胜的 法宝。 7.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 第二节现代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一、物料需求计划-MRP 1、MRP产生的必要性 订货点法处理相关需求时的局限性 (1)独立需求库存理论假疋需求是连续的、均衡的,但对于相关需求而言,由于生产往往是成批进行的,故需求是断续的、不均衡的。 (2 )独立需求库存理论假定需求是独立的,但相关需求是取决于最终产品的。 (3)独立需求库存理论依据历史数据或市场预测来决定库存和订货的时间 与数量,相关需求则是以确定的生产计划为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