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中考地理复习指导说明

2019中考地理复习指导说明

2019中考地理复习指导说明
2019中考地理复习指导说明

2019中考地理复习指导说明

地理复习指导说明

一、地理复习的原则:

现在中考的导向是考察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新课标也规定地理要求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复习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作指导,以学情为基础,要体现:

(1)全体性。

即复习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要关注差生,知识整合要有层次,要有梯度,注重把握合理的难易度,提升的坡度。

(2)整体性。

复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我们应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加以整合,让知识更系统,更有体系,让学生真正学到地理整体及内在联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

(3)主动性。

复习时,由于复习的内容多,形式相对于新授可能要单一,要枯燥,所以在复习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积极性,即要在学习策略、方法、速度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选择。

二、地理复习的计划

本学期共16周左右,今年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由于增加了部分新知识,讲完新授课大约要用到4周左右的时间,假期大约占1周,留给复习的时间大约只有11周左右,这就给后期的复习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教研组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借鉴以往的经验做法,特制订以下复习计划:

(一)专题划分及复习策略(7周左右)

1、专题划分

根据初中教材和地理复习的实际,我们确立了七个专题:

(1)地球地图(七上第一、二章,内容主要为“地图的三要素、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六大板块、时区和日界线、地球的运动”,建议2课时)。

(2)世界的居民与气候(七上第三、四、五章,主要内容为“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和聚落,天气与气候、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国际合作与重要组织”,建议3课时)

(3)大洲和地区(七下第一、二章,主要内容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建议3课时)。

(4)国家地理(七下第三章,主要内容为“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7个国家地理”,建议3课时)。

(5)中国的自然环境(八上第一、二章,主要内容为“中国的疆域、人口、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中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建议3课时)。

(6)中国的资源和产业(八上第三章、第四章,主要内容为“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及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建议3课时)。

(7)中国的区域差异(八下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主要内容为中国的四大分区,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建议4课时)。

2、复习策略

(1)主要复习思路为以专题为主线,采取系统与专题复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大专题为单元,突出综合,以小章节为基本,体现系统。点与面结合,既要细致梳理知识点,又要注重整体性;双基与应用结合,既要强化基本知识,又要突出基本应用;复习与训练结合,既要复习教材内容,又要加大训练巩固,科学用好《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与《八年级地理

复习专题学案》。巩固训练以《复习指导》为主,总结提升以《专题学案》为主,二者兼顾,互补运用;自学与导学结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方法,科学指导。

(2)将市下发的专题复习学案,进一步细化到每一课时,尤其注意强化每课时中的“自主知识梳理阶段的问题设计、解题指导、方法点拨与总结提升”。要有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3)在有限的复习课时内尽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统筹规划,减少学生无效劳动,如大量的书写和重复性作业,多引导学生讨论典型试题。精讲精练,摈弃题海战术。

(4)复习计划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计划中应突出反馈的地位,通过反馈结果不断调整复习过程。

(5)将知识归类并系统化,通过面的突破,带动点的复习,不求面面俱到,将零散的陈述性知识点提前整理,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在反馈阶段进行检查,不再占用宝贵复习时间。

(二)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3周左右)

1、综合训练

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灵活多变的强化训练,整体提升地理学科能力。为总复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用时间为3周左右。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两套高质量的综合模拟试题,在训练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考心理,重视答题规范性和答题技巧的指导,“练后评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评析,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建立思路。

2、复习策略

训练过程中,重点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考心理,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指导答题技巧;重视解题方法与策略;指导学生解决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失分的方法;强化薄弱,突破难点,注意批阅,搞好讲评,尽最大可能降低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三)回扣课本阶段(1周左右)

考前一周,学生可根据在前几轮复习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部分,回扣课本,进行再加工,再巩固,根据以往经验,这段时间学生比较浮躁,把课本翻来覆去,不知道该看些什么,所以这时教师要注意个别指导、辅导。并发现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纠正、弥补。

复习指导学习方法

中考地理环境管理复习指导

2019年中考地理人教版初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一、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 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019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2019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重要知识点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70----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一、单选题 1.图1中力水平拉动重为G的物体A在水平路面匀速移动了s。改用滑轮组拉动A在同一路面匀速移动了s,拉力为(如图2)。此过程滑轮组() A.总功为 B.额外功为 C.机械效率为 D.额外功为 2.小明同学的体重为500 N,用重10 N的水桶提着重100 N的水登上5 m高的教室,在这一过程中,他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分别是() A.500 J,50 J B.500 J,2550 J C.550 J,2500 J D.3000 J,50 J 3.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匀速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η2 D.W1>W2η1<η2 4.如右图所示,某同学使用动滑轮把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所用的拉力是40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效率是80% B. 有用功是1800J C. 额外功是300J D. 总功是2100J 5.用功率恒为160W的拉力,使质量为5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沿30°角的斜坡匀速拉到坡顶,已知斜坡长60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从斜坡底端到达坡顶的时间是15s B. 物体上坡时的牵引力是40N C. 物体上坡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5N D.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50%

6.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B. 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C. 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D. 增加物体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用同一滑轮组分别把100 N和200 N的重物匀速提高5m,如果两种情况下的额外功相等,则() A.所做的总功相等 B.所做的有用功不相等 C.两次的机械效率相等 D.用于拉绳子的力两次相等 8.如图所示,在斜面上将一个重9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5N,斜面长3m,高1m。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做的有用功为9J B.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0% C.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是5N D.减小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可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9.将一个重为4.5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斜面长1.2m,高0.4m,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0.3N(物体大小可忽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斜面向上的拉力0.3N B.有用功0.36J,机械效率20% C.有用功1.8J,机械效率20% D.总功2.16J,机械效率83.3% 10.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B.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11.如图,两个滑轮组由每个质量均相同的滑轮组成,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 若G1=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 若G1=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 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北京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专题十九 力学基础知识 学生版

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专题十九 力学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力的概念】 1.(2019.4西城中考1模)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拔河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握住绳子 B .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C .压缩空气使气垫船的船体与水面脱离 D .冰壶表面打磨的很光滑 2.(2019.5海淀中考1模)如图4所示的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3.(2019.4石景山1模)如图2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4.(2019.5顺义中考1模)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给自行车轴承中加润滑油 B .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 C .自行车的轮胎制有花纹 D .自行车的脚蹬子做得凹凸不平 5. (2019.4门头沟中考1模)图4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图4 在守门员的手套上粘橡胶 在乒乓球拍上粘一层胶粒 为车轴添加润滑油 在瓶盖上制出细条纹 A B C D A B C D 图2 轴承中装有滚珠 汽车轮上加装防滑链 鞋底上有凹凸的花纹 防滑地砖做的凹凸不平 轮胎上制有花纹 图4 在轴承中加滚 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A B C D

6.(2019.4平谷中考1模)在图3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7.(2019.4平谷中考1模)小刚在参观科技馆时体验了一次骑“空中自行车”,自行车的下方悬挂着质量较大的配重,自行车在钢丝上前进,骑行的人不会掉下来。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与自行车在钢丝上前进而不倾倒的原理相同的是 8.(2019.4燕山1模)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 .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 .雪天汽车轮胎上安装防滑链 D .磁浮列车运行时车身与轨道间形成间隙 9. (2019.4丰台中考1模)如图 2 所示的实例中, 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10. (2019.4通州中考1模)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自行车成为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有关自行车,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轮胎表面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刹车时用力捏闸 D. 车把处有橡胶套 11.(2019北京二中模拟)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B .骑自行车的人刹车用力捏闸 C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D .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A . . . A. 遇到紧急情况时用力捏闸 C.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花D.自行车脚蹬上刻有 B.给车轴加润滑油 图3 图7 不倒翁 刷子小车 自制的甩干机 两心壶 A B C D 瓶盖上的花纹 C 匀速行驶的北京 S 1 线磁悬浮列车 B 行李箱下的轮子 A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D 图2

2019中考物理 知识点全突破系列 专题3 速度与物体运动(含解析)

速度与物体运动 一、单选题 1.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 500N B. 人步行速度约 10m/s 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 37℃ 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3.下列有关人体物理量估测正确的是() A.成人的体重约50N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10m/s C.人体安全电压220V D.中学生正常上楼的功率约120W 4.下列数居最接近生活实际的实际()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g 5.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猎豹的速度为1.8km/min,雨燕的速度为50m/s,猎豹运动更快 B.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必须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 C.箭离开弓弦后,能飞行相当远的距离,是因为箭还受到向前的动力 D.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7. 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从一楼走到六楼的时间约为5s B. 学校门口对汽车的限速约为40m/s C. 家庭电路的电压约为 36V D.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60g 8. 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 B. 一个普通矿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00L C. 人教版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0.2kg D.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 9.小明对生活中的几个物理量做了如下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 结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着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1、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着,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

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精华版)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2第二章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019最新】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word版

【2019最新】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word版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压强: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46----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含答案)

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

6.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 8: 1 B. 4: 3 C. 4: 1 D. 2: 1 7.如图所示,光滑带槽的长木条AB(质量不计)可以绕支点O转动,木条的A端用竖直细线连接在地板上,OA=0.6m,OB=0.4m。在木条的B端通过细线悬挂一个长方体木块C,C的密度为0.8×103kg/m3,B端正下方放一盛满水的溢水杯。现将木块C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当木块浸入水中一半时,从溢水口处溢出0.5N 的水,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然后让质量为300g的小球从B点沿槽向A端匀速运动,经4s的时间系在A端细绳的拉力恰好等于0,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忽略细线的重力,g取10N/kg)() A.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0.5N B. 木块C受到细线的拉力为0.3N C. 小球刚放在B端时A端受到细线的拉力为2.2N D. 小球的运动速度为0.2m/s 8.石英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权爸爸在石英粉厂工作,他想知道石英粉的密度,可是身边只有天平。他求助于正在九年级就读的儿子。聪明的小权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完成了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ρ水为已知)下面是小权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⑴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⑵给玻璃杯中装满石英粉,测出玻璃杯和石英粉的总质量m1; ⑶将石英粉倒出,给玻璃杯中装满水,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⑷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 其中(4)要求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下列给出正确的是() A.ρ粉= B.ρ粉= C.ρ粉= D.ρ粉= 9.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64g、24g,其体积分别是8cm3、4cm3,若已知其中一个为实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物体为空心 B.该材料的密度为6g/cm3 C.空心物体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cm3 D.甲、乙两物体实心部分的密度之比为4:3 二、计算题 10.某型号的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50km,用了半小时,受到的阻力为2×103N,求:(1)若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燃油5×10-3m3,求这一过程中燃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已知燃油密度为 0.8×103kg/m3,热值为4.6×107J/kg) (2)小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发动机做的功为多少? (3)求此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

2019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讲义

第一讲运动的世界 中考考点清单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__位置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__参照物__。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__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__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__所选的参照物__,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__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__。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5)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自然界中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一切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__参照物__而言的。 4.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取参照物的方法 判断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①找准题中的参照物:若题中没有给出参照物而要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②找准突破口:在选取平时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快慢关系,又要考虑到两者之间运动方向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定,同时还要注意到同一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情况。 5.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抓住“位置改变”这一特点进行分析。如果被研究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改变了,所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不发生变化,所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精品)2019生物地理中考知识点整理

2019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 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 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 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 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自转) 绕什么转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地球运动(公转) 绕什么转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1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1 【综合概述】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由于其考查的知识多,电 路结构复杂,控制变化的多样,逻辑性及综合性强的特点,解题方法技巧灵活,这类试题能考查出各类学生的水平、能力,区分度较高,历年来均成为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 【考点预测】 【习题分类】 一、电路的分析 (一)识别电路 【例题1】根据图10-1甲、乙两个电路图识别小灯泡是怎样连接 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串并联电路结构的判断。根据串联电路 及并联电路特点,我们从甲图上可看出电键闭合后, 电流从电源正极

图图流出到a 点分成两路,分别经L 1和L 2后汇合于b 再回到电源负极,小灯泡L 1和L 2分别在两条支路上,所以两盏小灯泡是并联的。图乙的电路不可直接识别,可以在分析电流方向的基础上,画出它的等效电路,再判断电灯的连接方式。图丙是图乙的等效电路,不难看出L 1和L 2是并联的。答案:甲乙丙都是并联 【例题2】如图10-2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A.S 1闭合,S 2断开时,L 3亮,L 1和L 2不亮 B.S 1断开,S 2闭合时,L 1亮,L 2和L 3不亮 C.S 1、S 2都断开时,L 1、L 2、L 3都亮,是串联 D.S 1、S 2都闭合时,L 1、L 2、L 3都亮,是并联 【解析】电路结构的识别是学习电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当开关闭合或断开时要引起电路结构的变化. 遇到这种情况要在分析电流 的流向的基础上画出规范电路图(即等效电路),再判断电路的连接 方法. A 选项当S 1闭合,S 2断开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到达a 点, 电流分为两条路,一条通过ab 导线,另一条通过L 1、L 2,到b 点合为一条路,通过L 3回到电源的负极,如图10-3(甲)所示,这时L 1、L 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L 3发光,所以A 选项正确. B 选项S 1断开,S 2闭合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通过L 1到达 c 点,电流分为两条路,一条通过L 2、L 3,另一条通过c d 电线,到d 点后合为一条路回到电源负级,如图10-3(乙)所示. 这时L 2、L 3被短路,电路中只有L 1发光,所以选项B 正确. C 选项S 1、S 2都断开时,电流通过L 1、L 2、L 3它们都发光,这 三盏灯属于串联,如图10-3(丙)所示,所以选项C 说法正确. D 选项S 1、S 2都闭合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分成三条支路,分 别通过L 1、L 2、L 3它们都发光,属于并联,如图10-3(丁)所示,选项D 正确. 答案:ABCD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解析(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解析(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 专题8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少 C. 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南美洲分布的面积最大 D. 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2)C处降水量比D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2. 下图为亚欧非三大洲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请阅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③两地相比,年降水量大的是________地,有可能出现野生骆驼的是________地。 (2)相比之下更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是①还是④地?请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某人从④地出发,经过②地,到达⑤地,其经过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过程是________,由此证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双选)A.沿海多,内陆少B.由东南向西

北逐渐降低 C.沿海和内陆一样D.由东西沿海向中部减少 形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选择)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季风 (4)图中乞拉朋齐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因此被称为世界雨极。从上图中可知乞拉朋齐的年降水量约是________mm;这里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从图18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降水分布特点是________;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因此可以断定下图中箭头所示的季风会出现在________月(1月或7月)。 3. 下面是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D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它们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有何不同?________。 (3)A地和D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分别是:A地________,

2019人教版初中地理所有必背的知识点

2019人教版初中地理所有必背的知识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万km2,人口有亿,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

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亿,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

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

2019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2019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1)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原数据最后有答案。 (2)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复杂电路要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化图),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3)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要加%号)除外。 (4)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5)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 (6)注意g的取值。 (7)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具体依题目要求为准)。(8)分步求出每个量,做到求一个未知量用一个公式。 (9)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 一、声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无法传声; 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④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般(v 固﹥v 液 ﹥v 气 ) ⑤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 2、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HZ)越大,音调越高(弦的音调与长短、松紧、粗细有关,前高后低) A、人耳的听声范围:20~20000HZ B、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作用:超声碎石等 C、次声波:振动频率小于20HZ,大型爆炸、地震会产生次声波 ②响度(dB)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通过鼓面纸屑弹起的高度来辨别振幅的大小,转换法)。 0dB: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30~40dB:安静的环境70dB:影响工作谈话90dB:影响听力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可辨别发声体。 3、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二、光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是可逆的。 2、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3、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4、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5、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6、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7、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8、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三、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①、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019年中考物理各章节必考知识点归纳

2019年中考物理各章节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 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 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 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 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 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 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 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 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 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2019中考地理拔高复习知识点

2019中考地理拔高复习知识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基本知识点】 1.太阳系的组成 2.地球和地球仪 3.地轴、赤道和南北极 4.经纬线和经纬度 5.时区与区时 6.地球的运动 7.五带和纬度的划分 8.季节和节气 9.地图 10.地形概念 11.等高线和地形图 【中考试题分类】 1.太阳系常识 2.地球的划分 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时区和时差 5.日界线分析 6.昼夜长短分析 7.地图知识 8.地形分析 【中考综合知识】 1.太阳直射点与极昼极夜 2.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3.地形和工业布局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基本知识点】 1.海陆分布 2.陆地地形 3.板块学说 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5.生物与环境 6.海洋的构成 7.海洋的特征 8.天气与天气预报 9.风和风级 10.气温的变化 11.世界气温的分布

1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13.降水的季节变化 14.气压带 15.世界气候特征 1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7.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18.土地资源及其分布 19.水资源及其分布 20.世界的森林资源 21.世界的主要矿产分布 22.人口与人口密度 23.世界人口的增长 24.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5.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26.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 27.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28.产业 29.发展与合作 30.环境问题 【中考试题分类】 1.天气和气候 2.地形分析

3.板块学说的应用 4.世界气候分析 5.人口与人口密度 6.世界宗教 7.聚落的分析 8.环境问题分析 9.城市化的分析 10.产业分析 11.人口老龄化 【中考综合知识】 1.地震综合分析 2.世界气候综合分析第六章世界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 2.世界重要的地理位置 3.世界上的国家 4.世界的人种 5.亚洲地理 6.亚洲的人文地理 7.东亚地理 8.日本地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