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正午牡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0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5
初中语文-文言文《正午牡丹》翻译原文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
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1]。
丞相正肃吴公[2],与欧阳公姻家[3],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4]明之?其花披哆[5]而色燥[6],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7]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8]。
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9]耳。
此[10]亦善求[11]古人笔意也。
译文收藏书画的,大都喜欢捏造虚的名头,说偶然得到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的手笔,见到的人争相购买,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只凭耳闻,不重亲见的耳鉴。
又有看画而用手抚摸画的,据说凭手指就能摸出颜色并辨别是不是好画,这种方法又在耳鉴之下了,称它叫揣骨听声。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
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
丞相吴育之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
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也正是正午时猫的神态。
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
猫的瞳孔早晚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猫瞳孔渐渐变成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啊!注解本文选自《梦溪笔谈》。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1尝:曾经。
2其下:牡丹丛下面。
其:指牡丹丛。
3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4正肃吴公:即吴育,他谥号为正肃。
5姻家:亲家6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根据什么。
7明之:辨别它。
8披哆:萎靡无力9燥:干燥。
10黑睛:瞳孔。
11求:探求12如线:像一条线。
13房:这里指花房,即花冠,花心。
14敛:聚拢。
15泽:光泽16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太阳渐渐移到正中,猫的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
《正午牡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类型:初三试题加入时间:2008年1月2日9:1课外文言文(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 (10)13.教子 (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 (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2)16.长安何如日远 (13)17.床头捉刀人 (13)18.雪夜访戴 (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 (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 (15)21.七步诗 (16)22.太宗罢朝 (16)23.永某氏之鼠 (17)24.临江之麋 (18)25.荔枝图序 (19)26.三上 (19)27.名二子说 (20)28.读孟尝君传 (21)29.伤仲永 (22)30.盲人识日 (23)31.献曲求诗 (23)32.唐太宗论弓矢 (24)33.王猛为京兆尹 (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26)35.三镜 (27)36.毛遂自荐 (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30)40.请君入瓮 (31)41.虹 (31)42.陨石 (32)43.正午牡丹 (33)44.江淮之蜂蟹 (33)45.猫犬 (34)46.与长子受之 (34)47.说虎 (35)48.楚人养狙 (36)49.象虎 (37)50.李氏之鸠 (38)51.傅显迂缓 (38)52.祈梦决53.曹司农竹虚言 (40)54.题画二则 (40)55.牧竖 (41)56.狼 (42)57.与四弟书 (43)58王冕 (43)59.多多益善 (44)60.师旷论学 (45)61.叔敖杀蛇 (45)62.三峡 (46)63 .颜回好64.文征明临写 (47)65.薛谭学讴 (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二: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课外文言文(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 (10)13.教子 (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 (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2)16.长安何如日远 (13)17.床头捉刀人 (13)18.雪夜访戴 (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 (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 (15)21.七步诗 (16)23.永某氏之鼠 (17)24.临江之麋 (18)25.荔枝图序 (19)26.三上 (19)27.名二子说 (20)28.读孟尝君传 (21)29.伤仲30.盲人识日 (23)31.献曲求诗 (23)32.唐太宗论弓矢 (24)33.王猛为京兆尹 (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26)35.三镜 (27)36.毛遂自荐 (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30)40.请君入41.虹 (31)42.陨石 (32)43.正午牡丹 (33)44.江淮之蜂蟹 (33)45.猫犬 (34)47.说虎 (35)48.楚人养狙 (36)49.象虎 (37)50.李氏之鸠 (38)51.傅显迂缓 (38)52.祈梦决53.曹司农竹虚言 (40)54.题画二则 (40)55.牧竖 (41)56.狼 (42)57.与四弟书 (43)58王冕 (43)59.多多益善 (44)60.师旷论学 (45)61.叔敖杀蛇 (45)62.三峡 (46)63 .颜回好64.文征明临写 (47)65.薛谭学讴 (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篇三:“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原文】日中牡丹,色泽艳丽,香气浓郁,独步花坛,独领风骚。
【翻译】At noon, the peony blooms, its colors resplendent, its fragrance rich,it stands alone in the flower bed, leading the way in elegance.【赏析】《正午牡丹》一文,以简洁之笔,描绘了正午时分牡丹盛开之景,赞誉其色泽艳丽,香气浓郁,独步花坛,独领风骚。
牡丹,自古以来被誉为“花中之王”,其花大而美,色彩丰富,姿态万千,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本文以正午牡丹为题材,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牡丹之盛与正午之热相对照,使得牡丹之美更加凸显。
“日中牡丹”,首先点明了牡丹盛开的时间。
正午时分,阳光炽烈,万物生机勃勃,牡丹在这样的环境中盛开,无疑更加彰显其生机与活力。
牡丹色泽艳丽,如火焰般热烈,如朝霞般绚烂,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这里的“色泽艳丽”,用“艳丽”二字,既描绘了牡丹色彩之鲜艳,又传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香气浓郁”,进一步描绘了牡丹的香气。
牡丹香气浓郁,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这里的“浓郁”,既描绘了香气的浓度,又暗示了牡丹的芳香能够弥漫四周,令人陶醉。
“独步花坛,独领风骚”,是对牡丹品格的高度赞美。
牡丹虽美,却并不与群芳争艳,而是独自盛开,独领风骚。
这里的“独步”,既表达了牡丹的孤傲,又彰显了其独特的气质。
牡丹之美,不在于与群芳争艳,而在于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为之倾倒。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高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在欣赏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们不禁为牡丹之美所折服,也为作者的高雅情操所感动。
《正午牡丹》一文,虽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堪称一篇佳作。
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于牡丹之美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正午牡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类型:初三试题加入时间:2008年1月2日9:1课外文言文(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1013.教子……………………………………………………………………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216.长安何如日远…………………………………………………………1317.床头捉刀人……………………………………………………………1318.雪夜访戴………………………………………………………………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1521.七步诗…………………………………………………………………1622.太宗罢朝………………………………………………………………1623.永某氏之鼠……………………………………………………………1724.临江之麋………………………………………………………………1825.荔枝图序………………………………………………………………1926.三上……………………………………………………………………1927.名二子说………………………………………………………………2028.读孟尝君传……………………………………………………………2129.伤仲永…………………………………………………………………2230.盲人识日………………………………………………………………2331.献曲求诗………………………………………………………………2332.唐太宗论弓矢…………………………………………………………2433.王猛为京兆尹…………………………………………………………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2635.三镜……………………………………………………………………2736.毛遂自荐………………………………………………………………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040.请君入瓮………………………………………………………………3141.虹………………………………………………………………………3142.陨石……………………………………………………………………3243.正午牡丹………………………………………………………………3344.江淮之蜂蟹……………………………………………………………3345.猫犬…………………………………………………………………3446.与长子受之……………………………………………………………3447.说虎…………………………………………………………………3548.楚人养狙………………………………………………………………3649.象虎…………………………………………………………………3750.李氏之鸠………………………………………………………………3851.傅显迂缓………………………………………………………………3852.祈梦决狱………………………………………………………………3953.曹司农竹虚言…………………………………………………………4054.题画二则………………………………………………………………4055.牧竖……………………………………………………………………4156.狼………………………………………………………………………4257.与四弟书………………………………………………………………4358王冕……………………………………………………………………4359.多多益善………………………………………………………………4460.师旷论学………………………………………………………………4561.叔敖杀蛇………………………………………………………………4562.三峡…………………………………………………………………4663 .颜回好学 (46)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765.薛谭学讴………………………………………………………………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 我欲之②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③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 ,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 )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 ,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谢将休士也(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二: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课外文言文(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1013.教子……………………………………………………………………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216.长安何如日远…………………………………………………………1317.床头捉刀人……………………………………………………………1318.雪夜访戴………………………………………………………………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1521.七步诗…………………………………………………………………1623.永某氏之鼠……………………………………………………………1724.临江之麋………………………………………………………………1825.荔枝图序………………………………………………………………1926.三上……………………………………………………………………1927.名二子说………………………………………………………………2028.读孟尝君传……………………………………………………………2129.伤仲永…………………………………………………………………2230.盲人识日………………………………………………………………2331.献曲求诗………………………………………………………………2332.唐太宗论弓矢…………………………………………………………2433.王猛为京兆尹…………………………………………………………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2635.三镜……………………………………………………………………2736.毛遂自荐………………………………………………………………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040.请君入瓮………………………………………………………………3141.虹………………………………………………………………………3142.陨石……………………………………………………………………3243.正午牡丹………………………………………………………………3344.江淮之蜂蟹……………………………………………………………3345.猫犬…………………………………………………………………3447.说虎…………………………………………………………………3548.楚人养狙………………………………………………………………3649.象虎…………………………………………………………………3750.李氏之鸠………………………………………………………………3851.傅显迂缓………………………………………………………………3852.祈梦决狱………………………………………………………………3953.曹司农竹虚言…………………………………………………………4054.题画二则………………………………………………………………4055.牧竖……………………………………………………………………4156.狼………………………………………………………………………4257.与四弟书………………………………………………………………。
《正午牡丹》予尝见洛阳人家,于园中种牡丹,至正午,则开数百朵,花大如盘,色泽艳丽,香气袭人。
其花虽盛,然日光暴炽,露珠尽敛,花瓣微颤,似不胜暑热。
时人谓之“正午牡丹”,以为奇观。
译文:我曾见到洛阳人家在园中种植牡丹,到了正午时分,盛开的花朵有数百朵,花朵之大如同盘子,色彩鲜艳美丽,香气扑鼻。
尽管花朵繁盛,然而正午的阳光炽热无比,露水全部蒸发,花瓣微微颤动,仿佛承受不住炎热的气候。
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正午牡丹”,认为这是一种奇特的景观。
沈括《正午牡丹》原文:牡丹之盛,莫盛于洛阳。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各异,有红、黄、白、紫,及兼有数色者。
其中尤以正午牡丹为奇,花大如盘,色泽艳丽,香气袭人。
然夏日正午,阳光暴烈,露珠尽敛,花瓣微颤,似不胜暑热。
观者无不称奇,以为花中瑰宝。
译文:牡丹的繁盛,没有比洛阳更盛的。
洛阳的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各异,有红色、黄色、白色、紫色,还有兼有数色的。
其中尤其以正午牡丹为奇特,花朵之大如同盘子,色彩鲜艳美丽,香气扑鼻。
然而在夏日正午,阳光猛烈,露水全部蒸发,花瓣微微颤动,似乎无法承受炎热的气候。
观看的人无不感到惊奇,认为它是花中的瑰宝。
沈括《正午牡丹》原文:牡丹虽美,然夏日正午盛开,实为奇观。
盖因牡丹性喜阴凉,不耐炎热,故于正午之时,花瓣微颤,似求清凉。
然洛阳之人,不畏暑热,竟以此景为乐,乃取牡丹之盛,以为赏心乐事。
译文:牡丹虽然美丽,但在夏日正午盛开,实际上是一种奇特的景观。
这是因为牡丹喜阴凉,不耐炎热,所以在正午时分,花瓣微微颤动,似乎在寻求清凉。
然而洛阳的人们并不惧怕暑热,竟然将此景视为乐事,以牡丹之盛为赏心乐事。
沈括《正午牡丹》原文:牡丹之盛,非一日之功,乃园艺家精心培育,岁月积累而成。
洛阳牡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为天下人所共知。
正午牡丹,尤为难得,非寻常之景。
是以世人皆以牡丹为贵,视正午牡丹为奇珍。
译文:牡丹的繁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园艺家经过精心培育,岁月积累而成的。
书黄筌画雀苏轼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
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1)翻译下列句子。
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2)本文揭示了什么道理?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细。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改动)【注释】①其:它,指古画。
②披哆:张开,下垂。
③房敛:花房紧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②其下有一猫③何以明之④日渐中狭长(2)翻译下列句子。
①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②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3)吴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是一幅描绘正午牡丹的画作的?(4)本文对你学习写作有什么启发?【答案见下页】【参考答案】《书黄筌画雀》1.(1)因此君子应该认真学习并且善于提问。
(2)示例: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正午牡丹》2.(1)①曾经。
②指牡丹丛。
③证明。
④逐渐。
(2)①猫的瞳孔早晚都是圆的,随着太阳渐渐移向正中。
猫的眼珠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②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啊。
(3)吴公是依据花瓣的形状、色泽以及猫的瞳孔的形状来判断的。
正午牡丹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正午牡丹欧阳修常在洛阳,平时于夷门①市面上,或得一异花,即厚持钱市之满花而归。
以南面盆盎种之,由盆地高二尺许,日以沉香水饮之者居多,不甚灌溉,时至必穿持其下水观,见其摧残。
或者牙折将芜,且有时移刻换,须索下视其根如何生,立验也。
一日,左街李君用有牡丹一本②,欲为诗求余作字③,而未尝请余往也。
余因分务④,径造其庐。
李君愕然日:“君不闻某有牡丹一本邪?”余乃从西廊从而登其堂,见堂上列小方花瓷⑤,径尺许。
牡丹一株,干高尺有半,一十八叶,三花鲜盛,如刻如绘。
叶嫩绿色,脉处微红,花粉红,蕊黄金色。
余乃赞叹日:“乃知佳者不在多叶不在异色不在诡香而在所有贵本也如此君培溉看护诚为甚艰今方盛妍岂天为君今日之欢乃锡以今日之瑞乎”李君乃具以实告余。
初,李君街角逢一人,手持此花示之以价,不使去。
君亦未暇议。
将市于吾侬⑥,人持去。
至则易以他花。
其索甚高。
李君日:“惜哉美恶异味不同乃如此而可成也。
”遂还之。
而后告余如此。
余乃谓之:“子戏也!天岂以不足玩之物实不足爱之物生寒陋乎?夫齐谐志怪者也⑦。
而志怪者多矣。
且彼草木何知?而近名者众皆奇之而不贵彼双蒂者何求而贵此一枝者?此必其动生于实之外者观者之过也。
”李君笑曰:“怪哉!亦如君之所说!然既以予为此言,不得不因流而寻源。
”乃取吾侬所易彼花示余。
其叶大部分已病矣⑧“此真怪事也!当时所见唯此一枝三花而已今乃大于所有并叶皆往邪?”余乃为之浩叹日:“嘻!此未为知音者固邪?予因子言而知此花之妖冶出自然若人为饰而后可以目乱而惑于目也予于是有愧色矣!(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注】①夷门:洛阳城北的街区。
②一本:一株。
③作字:写诗文。
④分务:处理公务。
⑤方花瓷:方形花盆。
⑥吾侬:洛阳方言,我。
⑦《齐谐》:书名。
《志怪》:记述怪异的事物。
⑧病:此处指枯萎凋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厚持钱市之满盆而归市:买B. 日以沉香水饮之者居多沉香水:沉香树结的果实——沉香C. 径造其庐造:建造D. 余乃为之浩叹浩叹:大声叹息正确答案是:C. 径造其庐造:建造。
经典⽂⾔⽂赏析正午牡丹原⽂欧阳公①尝②得⼀古画牡丹丛,其下有⼀猫,未知其精粗。
丞相正肃吴公③与欧公姻家④,⼀见⽈:“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⑤⽽⾊燥,此⽇中时花也;猫眼⿊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有带露花,则房敛⑥⽽⾊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渐中狭长,正午则如⼀线⽿。
”此亦善求古⼈笔意也。
注释1. 欧阳公:指欧阳修。
2. 尝:曾经。
3. 正肃吴公:指吴育,谥号为“正肃”。
4. 姻家:亲家。
5. 披哆:展开,散开。
6. 敛:收拢。
译⽂欧阳修曾经得到⼀幅古画,画的是⼀丛牡丹,牡丹下蹲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
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
为什么知道呢?画中的牡丹花瓣张开,⽽且花的⾊泽显得⼲燥,这是正午时花的样⼦;猫眼睛⾥⿊⾊瞳仁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猫的眼睛。
如果是带有露⽔的花,那么花冠是收拢的⽽且有光泽。
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是圆的,时间接近中午就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条线了。
”这就是善于探究、揣摩古⼈画作的意境。
⽂⾔知识有关时间的名称在古时,通常来说⼀天的早中晚,有以下的叫法。
⽇出时称“旦、早、朝、晨”。
太阳将近⽇中时称“隅中”。
太阳正中时称“⽇中、正午、亭午”。
太阳偏西时称“昃(zè)、⽇昳(dié)”。
⽇⼊时称“⼣、暮、晚”。
古⼈⼀天两餐,早餐在⽇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时或早⾷;晚餐在⽇昃后⽇⼊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在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使⽤⼗⼆时⾠制,⼀个时⾠是今天的两个⼩时。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出、⾷时、隅中、⽇中、⽇昳、晡时、⽇⼊、黄昏、⼈定,后来⼜⽤⼗⼆地⽀来表⽰。
⽂化常识千古伯乐欧阳修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是当时的⽂坛领袖。
他不仅学识渊博,⽽且胸怀宽⼴,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竭⼒推荐,堪称千古伯乐。
欧阳修⼀⽣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
“唐宋⼋⼤家”之中宋代五⼈均出⾃他的门下,⽽且是在默默⽆闻时被他所提携。
《正午牡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类型:初三试题加入时间:2008年1月2日9:1课外文言文(一)目录1.赵襄主学御 (3)2.老马识途 (3)3.穿井得人 (4)4.南辕北辙 (5)5.千里之马 (5)6.赵威后问齐使 (6)7.齐欲伐魏 (6)8.赵襄子饮酒 (7)9.沛公至咸阳 (8)10.四面楚歌 (8)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9)12.孔子见罗雀者 (10)13.教子 (10)14.石崇与王桤争豪 (11)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2)16.长安何如日远 (13)17.床头捉刀人 (13)18.雪夜访戴 (14)19.陈太丘与友期行 (15)20.未若柳絮因风起 (15)21.七步 (16)22.太宗罢朝 (16)23.永某氏之鼠 (17)24.临江之麋 (18)25.荔枝图序 (19)26.三上 (19)27.名二子说 (20)28.读孟尝君传 (21)29.伤仲永 (22)30.盲人识日 (23)31.献曲求诗 (23)32.唐太宗论弓矢 (24)33.王猛为京兆尹 (25)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26)35.三镜 (27)36.毛遂自荐 (27)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28)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29)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30)40.请君入瓮 (31)41.虹 (31)42.陨石 (32)43.正午牡丹 (33)44.江淮之蜂蟹 (33)45.猫犬 (34)46.与长子受之 (34)47.说虎 (35)48.楚人养狙 (36)49.象虎 (37)50.李氏之鸠 (38)51.傅显迂缓 (38)52.祈梦决狱 (39)53.曹司农竹虚言 (40)54.题画二则 (40)55.牧竖 (41)56.狼 (42)57.与四弟书 (43)58王冕 (43)59.多多益善 (44)60.师旷论学 (45)61.叔敖杀蛇 (45)62.三峡 (46)63 .颜回好学 (46)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47)65.薛谭学讴 (47)66.孟母戒子 (47)67.华佗治病 (47)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成语______1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