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十二五”岚山经济发展策略

论“十二五”岚山经济发展策略

浅谈岚山区蓝色经济发展策略摘要:背靠25公里的优质海岸线,岚山拥有了最大的发展优势;

12.8公里的港区岸线,岚山具备了最大的发展潜力。优势与潜力叠加,岚山拥有了发展蓝色经济的“资本”。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岚山要在“十一五”强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抓住国家“蓝黄”战略的重要机遇,将自身的“资本”与国家战略机遇相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强区。

关键词:蓝色经济临港产业经济发展

海洋是当今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振兴经济的重要战略基地。岚山作为全省“一区三带”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带和全市“一带三轴八园”空间架构的重要一轴一园,在蓝色经济区发展中抢得了先机,在全省、全市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中地位重要、机遇难得、优势突出、前景广阔,必须充分发挥港口优势,聚力推进精钢基地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港口经济强区,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势在必行。

一、“十一五”岚山经济发展取得成绩

从“港口带动”到“港口立区”的战略突破;从“跻身全省三十强”五年发展目标的初次提出,到如今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先进行列;从打造“新岚山、新钢城”,到建设“新兴生态钢城、港口经济强区”,再到如今阔步迈向“产业发达、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现代化海滨港城”。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胜利完成,辉煌的成绩让“十一五”成为我区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回眸“十一五”,岚山区生产总值持续快速攀升。据测算,2010年,岚山实现GDP320亿元,比2005年增长354.5%。伴随着地区生

产总值的快速攀升,岚山地方财政收入迈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2010年,岚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比“十一五”初增长742.1%。

2010年岚山在“转调”中加速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3个、完成投资70.5亿元,投资额度再创历史新高。海明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启用,岚山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顺利完工;黄海粮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省单位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广信聚丙烯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与大项目建设的突飞猛进相比,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减排等工作也实现了新突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亿元、增长20%,实现物流业税收8363万元、增长57.5%;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7%。

岚山的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如今,钢铁、化工、木材、食品药品等四大产业渐成“四轮并驱”之势。钢铁产业由“单个企业”向产业集群转变,石油化工产业由仓储运输向炼化及精细化工迈进,木材产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食品药品产业由传统型向高新技术型发展,岚山临港产业正迈向高质、高端、高效之路。

目前,钢铁产业已形成年750万吨的生产能力;石化产业已形成年储运能力200万方、加工能力500万吨规模;木材产业已形成年加工能力150万方的规模;水产业以建设江北最大的海产品贸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仿生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发挥华海船业、黄海粮油两大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能力。

二、岚山区经济发展取得的经验及启示

(一)三步走战略:“港口—临港工业—城市”发展模式

临港工业的发展规模越大,对城市的辐射力就越强,带动港口城市和第三产业发展,并以其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区域辐射,形成区域发展核心。

(二)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并重,构建海滨新城

许多沿海国家滨海旅游业产值已达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3,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未来世界各国沿海开发管理的重点,以海洋生

物多样性及滨海景观保护为主,围绕独特的旅游资源条件,建设滨海独特风情新城。

(三)依托海洋,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高新技术提高了海洋开发利用的效率,高科技应用使传统的海洋捕捞发展成集捕捞、养殖和水产品精加工为一体的现代海洋渔业,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使海洋产业结构呈现高度化趋势。

三、全力打造岚山区海洋特色经济建议

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带和全市“一带三轴八园”空间架构的重要一轴一园,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如何承接发展机遇,放大港口优势,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先行先试、争当先锋?

(一)海陆统筹,引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作为推进蓝色经济发展,建设新兴海洋城市的强大动力,抓好鲁南临港产业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建设“两型”社会、人力资源利用、园区开发管理、投融资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实施国内一流开发区模式的开发管理方式和市场运作机制。以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兴海洋城市为主体,以发展临港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港城、港带、港桥、海陆”一体化进程,实行重点带动、统筹协调,引导海洋和临海、涉海产业链由东向西,由深海向内陆延伸,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促进城乡统筹、海陆统筹,带动镇域经济,服务腹地经济。

(二)规划先行,引领城区和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岚山区“两区一带”的空间布局,以阿掖山为中心成扇形分布,划分为东、南和北及西北部临港产业聚集带,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新钢城。

按照“一条产业带、两大聚集区、三个产业园”的空间布局,沿岚山疏港大道和坪岚铁路由东到西、由海向陆、由重及轻纵向延伸,布局以钢铁、石化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型重化产业聚集区和以木

材、水产为产业集群的精深加工型轻工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钢铁及配套产业园、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木材产业园,形成以蓝色经济为主导的高端临港产业聚集带。

(三)发挥港口优势,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港口是岚山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最大的优势。从“港口带动”到“港口兴区”,再到“港口立区”,“港口立区”已被列为首要发展战略,成为岚山跨越发展、进位争先的不二选择。

围绕亿吨强港目标,加快推进岚北港区、岚桥港3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及山钢矿石码头等重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大港口建设投入,坚持港城一体化发展,积极落实新一轮港口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预留港口发展空间,优先满足港口用地需求,对货场等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政策。要大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积极推进输油管道、坪岚铁路复线等重点工程,努力构筑立体疏港网络。要充分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加强国内国际海运航线开拓,积极在鲁南经济带、沿陆桥城市设立“无水港”,提升港口服务鲁南、沿桥和中西部地区的水平,形成区域性重要对外贸易口岸、综合运输体系枢纽和新亚欧大陆桥水陆联运重要中转港。

(四)立足多面,着重谋划重大发展项目

重大项目是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要立足政策导向,谋划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要立足区位优势,着重把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差别性的区位优势与特定的产业和项目要求结合起来,全方位谋划一批能够取得差别收益的重大项目。

要立足园区建设。立足岚山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承接,抓住日照精品钢铁基地、海州湾重化工产业聚集区纳入

全省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实现由“造工业园”向“造产业城”升级转变,千方百计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重点谋划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的重大项目集群。

要立足产业基础。立足岚山已经形成的钢铁、石化、木材加工、水产品加工、港口物流等支柱产业,结合岚山发展基础和优势,重点谋划新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高地。

要立足城市发展。围绕打造“产业发达、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海滨港城”城市品牌,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谋划一批重大城市发展项目。

(五)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构建临港产业发展平台

园区是港口与产业对接的载体,也是临港产业发展的基地和平台。要按照经济园区化、园区集约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不断增强园区的集聚水平和规模效应。

1、推进园区木材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化。以山东省重点建设沿海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依托岚山港路区位优势,加快发展集约型木材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高档人造板、密度板、纤维板、新型木制品、实木家具等。加大梯次开发力度,促进园区木材加工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现代化、生产清洁化的方向发展。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增强木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以点带面,突出园区内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北新建材落户园区为引导,以提高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宗旨,引导企业走联合、靠强之路,推进企业做大联强,加快培育木材加工业大企业集团,增强骨干企业对园区内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固定资产达到亿元以上、产品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能力、市场销售形势良好的木材加工行业的大企业集团。

(六)发展循环经济,强化企业“产学研”模式合作

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岚山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助力临港产业快速升级。要努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技术研发和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项目实施”、“产学研+技术需求”、“产学研合作+中外合作”等三种合作模式,为企业解决节能降耗技术难题,引进节能降耗技术项目和最新科技成果。

(七)以“三力”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投资力度

要以“三力”建设为总抓手,科学谋划,创新工作,不断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展。聚力做好化工类项目、钢铁类项目、煤炭加工类项目、木材类项目的协调推进;突出重点,抓大、抓新、抓好推介会等专题招商活动。做好临沂、菏泽、温州、金华、永康、郑州等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拜访工作;进一步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收费、建设用地、税收等财政扶持方面给予企业更大优惠,加大政府对新项目的扶持力度;做好项目论证工作,提高项目包装质量和水平,健全招商推介项目储备库;强化网络建设,不断更新招商网络平台,健全浏览便捷、内容丰富的招商网,充分展现岚山资源优势。

(八)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加强与国家级、省级海洋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科技开发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独立建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研发主体,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

要加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和壮大临港产业集群,着力抓好关键领域的技术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推进原始创新,争取在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

技术、共性技术,提升高新技术在海洋经济中的贡献率。立足地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积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在不断提升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临港加工制造等产业的同时,加强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海洋医药、海洋食品和工程材料等新兴领域的深度研发,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海洋产业,形成“高端、高质、高效”的蓝色经济。

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围绕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培养开发高水平研发人才、高技能生产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积极引导高校和各类职业学校,根据蓝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进、聚集一批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近年来岚山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省、市其它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岚山要以加快转变发展

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国家“蓝黄”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临港产业及海洋产业的发展,力争在10年

内建成产业结构优化、海陆一体发展、海洋经济发达、海洋文化繁荣的新兴岚山,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植斌、陈爱宣《论浙江临港产业的发展》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09

2.李晶、王金婷《山东临港产业发展研究》中国港口,2008

3.刘占平《加快山东省蓝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石油

大学学报,2010

4.刘康、姜国建《海洋产业界定与海洋经济统计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6

5.朱凌、王晓惠《推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方式初探》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

6.郑贵斌《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水平三个重要问题》理论学刊,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