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美文学笔记整理

欧美文学笔记整理

欧美文学笔记整理
欧美文学笔记整理

19世纪文学

一、概述

一、现实主义思潮的产生

现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持续到20世纪初期,波及法、英、俄、北欧、美国等地。各国首部:法《红与黑》(1831)、《匹克威克外传》(1836—1837)、《钦差大臣》(1836)(名词解释)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既指以细节的真实为基础的文学描写方法,也是一种普遍的态度,它反对理想化,逃避主义以及其他一些浪漫主义特征,更清醒的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二、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英国进入了“维多利亚时代”,成为头号强国,法国成为第二经济强国,金钱成为衡量人们的唯一尺度。

2、科技和哲学的发展、观念的更新。

19世纪的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主要成就有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作家把科学的思维介入文学创作当中。(理想、逻辑思维)

巴尔扎克:法国社会将是一个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孔德的实证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哲学对这一文学思潮的产生也起了推动作用。

3、自身发展的结果。

“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是对社会的反映和批判。

启蒙文学时期文学对社会的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对心理描写的注重,对自然风景的描述等等。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1、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

马克思称狄更斯等人是“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小说家。”他指出:“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2、强烈的暴露性、批判性、改良性,多写社会中的丑和恶。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词有高尔基提出,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3、注重细节。

巴尔扎克: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乔治桑:我倒情愿给现实主义取一个简单的名字,那就是细节的科学。

4、人与社会环境的描写。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⑴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可以看到农奴制的暴虐,资本剥削的残酷。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图画,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和不满,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⑵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作家敢于正视社会现实,勇于探索罪恶的根由,大胆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的乐观情绪。

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人道主义也有了新的特点。“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其锋芒所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封建贵族,而且还针对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因此,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等等败德,都受到了他们的批判;遭迫害、受欺凌的小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同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愤懑不平和反抗斗争。

二、法国文学P235

概述:法国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前期:30~40年代,以梅里美、斯丹达尔(司汤达)、巴尔扎克为代表。

(1)斯丹达尔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

文中表述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因为在当时没有现实主义一词,所以书中“浪漫主义”实际上指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观。

斯丹达尔:“一切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真实的东西。”因此感动了他们同时代的人,1830年《红与黑》发表,标注着批判现实主义的真正开端。

(2)普罗斯佩尔·梅里美是一位具有烂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以20多个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查理九世时代轶事》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

出生在巴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通晓很多语言(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希腊语、拉丁语),1834年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监察官,他漫游了西班牙、英语、意大利、希腊及土耳其等国,考察历史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代表作《高龙巴》(1804)、《嘉尔曼》(1845)

创作特色:

他文字底蕴深厚,虽然不具备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人的锐利批判锋芒,但他在小说中将瑰丽的异域风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不循常规的人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画面,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难得一见的手笔,所以仅以十几个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国文学史上颇高

的地位。

A、小说题材离奇古怪;

B、热衷挖掘人物身上的原始动力;

C、冷峻的叙述中蕴含激情;

D、简洁的语言风格。

《嘉尔曼》:

嘉尔曼引诱无辜的士兵唐何塞,使他陷入情网,被军队开除,加入自己所在的走私贩行列;同时嘉尔曼又爱上了斗牛士卢卡斯。于是唐何塞与嘉尔曼之间产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最后,倔强的嘉尔曼断然拒绝了唐何塞的爱情,终于死在了它的剑下。

法国作曲家比才干1874年秋把《嘉尔曼》改编为同名歌剧《卡门》。

2、后期:50年代~19世纪末,代表作家福楼拜、莫泊桑

文学风格:批判性减弱,叙事风格客观冷静。

福楼拜的出现,作品中冷静客观的描述、批判内容的减少,为后来自然主义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斯丹达尔(1783~1842)

《论爱情》

·爱情的诞生

·灵魂深处发生的是:惊叹、自主自语:多么幸福、希望、爱情诞生了、第一次结晶开始了、怀疑出现、第二次结晶

创作分期:

1、1814~1821年米兰时期

1817年开始发表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谈论音乐、绘画和各地的风情。

代表作:《海顿、莫扎特、梅塔斯塔斯的生活》(1815)、《意大利绘画史》(1817)、《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在萨》(1817)

2、1821~1831年巴黎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小说创作。

代表作:《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35)、《阿尔芒斯》(1827)、《红与黑》(1830)、《法尼娜·法尼尼》(1829)

3、1831~1842年最后十年

1831年,斯丹达尔到教皇管辖下海滨小城契维塔维基亚(意大利城市)任领事,这是他处境最艰难但创作十分丰富的十年。

代表作:《巴马修道院》(1893)、《吕西安·娄凡》(红与白)(未完成)

斯丹达尔的思想观念

·在文化观上,受卢梭影响,接受了他关于文明使人丧失本性和纯真自我的理论。

·在思维方式上,作家同时接受了近代以来的理性思潮与感性思潮的双重冲击,他一方面坚持艺术必须面向现实、反映时代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推崇生命激情和坚强意志,并善于描绘人的心理。

·在哲学上,终生信仰无神论。

·在政治上,他一生坚持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社会理想,作品充满强烈的批判性。

·在人生观上,他崇尚个人幸福和英雄主义,强调“行动”“成功”“征服”的重要性。

《红与黑》

一、创作背景

·取材于两则新闻:裴尔特初案件和拉法尔格案件。

·小说题目的演变:《于连》——《诱惑与忏悔》——《红与黑》

二、故事梗概

主要场景:维立叶小城、贝尚松神学院、木尔侯爵府

主要人物:于连、德·瑞纳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

三、讨论问题

1、题目含义

(1)红:军装、军队。黑:道袍、教会。

(2)红:象征着拿破伦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

黑: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

(3)红:叛逆者于连黑:黑暗势力

(4)象征于连的生活道路,于连的一生走过了一条“之”字形的道路,“红—黑—红”。(5)“预言性的场景”

“于连走出教堂,以为看到圣水缸旁边有血,那是洒出的圣水,窗子上的红帐的泛光照在上面,看起来像是血。”(看到地上的圣水以为是血)

马特尔小姐,在每年4月30日全身披黑。

(6)红:热情黑:阴谋

(7)红:象征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枪,血染教堂

黑:象征玛特尔身着黑色丧服,吻于连被砍掉的头。

2、副标题“1830年纪事”

《红与黑》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通过三个场景(维立叶小城、贝尚松神学院、木尔侯爵府)和一个平民(于连)的经历,全面展现了1815—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从小城到省城直到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平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贵族阶级的暴虐和恐惧;资产阶级的壮大、金钱观念对人性的浸染;教会的伪善和反动;平民的反抗。

政治性:《红与黑》的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司汤达对此的解释是:“作者所要描写的,是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政府带给法国的社会风气。”(《法国文学史》中册)这个副标题和解释,形象地说明了小说的政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它是复辟时期的社会纪实。

3、于连形象分析

(1)从社会历史层面上看,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奋斗的典型,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于连具有反抗性:要求自尊、平等。比如他从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恩赐,无法接受他人(如市长)居高临下的训斥。

Eg.“他对社会上的阶级差异,实在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可以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找到平民翻身反抗的心情。”

于连的反抗具有妥协性。

Eg.“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当中,我将是个主教。”

当侯爵赐予他一枚十字勋章后,于连就决心,“当遵照给我这个勋章的政府的旨意而行动。”

于连崇拜拿破仑,只是崇拜他的奋斗方式,而不是来推翻贵族和僧侣,所以很容易妥协。正如马特尔小姐所说:他不是一只狼,而不过是狼的影子罢了。

(2)从哲理层面上看,于连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幸走上歧途的人,他用不服从的行为使自己回归到心灵的宁静、真正获得了幸福。

于连的人生信条:宁可死上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

于连的志向不可战胜,他像郝丘利一样,但不是身处罪孽和美德之间,而不是身处衣食无忧的平庸和青年时代的英雄梦之间。

于连在追求飞黄腾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分裂型的人物。他自尊、自爱、勇敢、真诚,但为了达到目的又变得虚伪、欺诈、逢迎。

?头脑的爱情:马特尔“需要时时刻刻想到公众,想到别人”,“用他那爱情的过度和行动

的崇高让公众大吃一惊。”

?心灵的爱情:德·瑞那夫人的爱情是“真正的、单纯的、不自己看着自己的爱情”。

于连的形象: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妥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松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

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四、《红与黑》的艺术成就(P253):

(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1、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生活

司汤达在小说题词中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卷上:真实;严酷的真实。

(丹东)卷下:她不漂亮,她不搽胭脂(圣勃夫,发文学批评家)

他将历史事件、政治事件写入小说,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报纸《日报》。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在小说中,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环境,由上而下,由外省到京城,构成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这样的典型环境为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料合理的依据。通过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示了时代的本质特征。

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1)凸显人物个性;(2)注重人物性格和环境之间的关系;(3)对人物的塑造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倾向。

3、细节描写。

(二)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

作者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把人物在个别情景下的精神活动和感情变化的特征细腻地表现出来。作品中写于连对不同环境的感受,关键时刻的内心斗争,爱与恨,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颓丧,欢乐与痛苦的心理活动,十分真实具体。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他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妙的意识变化,并能和当时的客观情境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1、善于描写人物心里变化过程,并具有逻辑性和明晰性。

准确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及其过程。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不仅看透了他们的灵魂,而且还看到迫使他们像在实际生活中那样行动和感觉的心理法则。

因为他具有数学家的天才,他能准确无误的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及其历史发展,尤其是他们的爱情心理变化。

如:德瑞那市长看到匿名信后的心理。(将理性思维——感性描写)

2、着力表现人物心理活动中对立的二元因素的起伏消长。

于连收到马特尔小姐的求爱信时:“欣喜若狂…自卑…想要出人头地自尊心得到满足收到满足…上流社会的骗局…不愿错过机会…带上手枪赴约。”

3、将人物的外部描写心灵化。

(1)情景交融:自然环境:于连决定握住德瑞那夫人的手的晚上:“于连发现今宵没有星光、月亮,将是最黝黑的一夜,天空中大块大块的黑云……”预示着暴风雨的到来。

(反语,造成一种氛围,一种情调,那黑夜闷热的风飘荡不定。)

对人物的描写(叙述人的口吻:如巴尔扎特;文中人物的口吻:如司汤达)

社会环境:于连初入神学院(其恐惧感,将社会环境心灵化)

(2)以人物的外部描写心灵化折射心灵

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等外部特征的描写,也直接为展示人物的心理服务。

关于外貌:于连的外貌主要是通过市长夫人及马特尔小姐的视线描绘的,而描写这两位

女士的外貌时,则着眼于于连的感觉和印象。

例如:德瑞那夫人第一次见到于连时:她完全被于连俊美的面庞,又黑又大的眼睛,和漂亮的头发所迷住,感到非常快乐。

于连第一次见到马特尔:她有着淡黄色的头发,身材姣好,但于连一点都不觉得她很迷人,虽然她有一双迷人的眼睛,但这双眼睛让他感到她有一颗冷酷的心。

关于动作:人物的动作都打上了心理的痕迹。

例如:于连与马特尔相爱时:“他企图拥抱她”“他决定爱她。”

于连决定占有市长夫人来报复市长时:“应该告诉这个女人我爱她。”

关于表情:当瓦尔诺禁止那些被收容者唱歌的行为时:“他已经有了适应他的职业的风

度,却还没有适应他的职业的心肠……他还是感到一颗很大的泪珠沿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泪珠”表明他内心的不满、屈辱。是于连内心真情的流露。)

(三)朴素、简洁、严谨的语言风格

(四)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作品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线,以他和德·瑞拉夫人、玛特尔小姐的恋爱生活为

“纬”线,经纬交织,条理清晰,在情节上没有枝蔓的干扰。三个典型环境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五)“观念富有戏剧性”

善于运用戏剧性冲突场面来表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诸如于连偷捏德.瑞那市长夫人手,于连到喳列诺家赴宴,于连赴玛特儿约会,于连在狱中拒绝救援……等众多戏剧性场面,并使于连的有关紧张、执着、鄙夷、绝望的心理状态,玛特儿的浪漫轻率性格和哇列诺的鄙俗自得神情,都从中得到生动刻画和充分展示。

五、《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小说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揭示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和黑暗,也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被誉为“政治小说”。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一、世界观

1、在哲学上、他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不否认唯灵论,相信占卜学、骨相

学。

2、在政治上,他能从阶级的观点分析和观察社会现象,但他主要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的

立场上来反对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

3、在宗教上,他非常矛盾,他一方面不信仰宗教,但是他以把宗教作为解决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巴:我根本不是飞统的教徒,我根本不相信罗马教会。

巴:宗教感情,是唯一能治驭精神的叛逆,野心的算计和形形色色的贪婪

二、《人间喜剧》的创作

《人间喜剧》包括91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风俗研究(66部)私人生活场景(27部)外省生活场景(20部)巴黎生活场景(19部)政治生活(4部)军旅(3部)乡村(3)哲学研究(22部)分析研究(2部)

哲学研究:探求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代表作《驴皮记》(1831)

风俗研究:描绘法国当时社会风貌。代表作:《幽谷百合》、《农民》、《乡村医生》、《高布塞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贝姨》、《邦斯舅舅》、

分析研究:阐述人类生活的普遍原则。代表作:《婚姻生理学》《夫妇纠纷》巴尔扎克认为:“普遍原则”就是疏导与节制;人类过激的情欲必须混到合理的疏导与节制,而办法则是物质的满足与宗教的约束结合。

内容:

1、《人间喜剧》是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展史。例:葛朗台(吝啬、恐惧)、高布赛克(早期资产阶级代表)、纽沁根(银行家投机金融)

2、是一部封建贵族的衰亡史。如《苏城舞会》《古物陈列室》

Eg.荣华富贵掩饰不了内心的痛苦和不幸,虽大多时间强作欢笑,但美丽的脸颊仍透露出沉重的凄凉。——《苏城舞会》

3、还写出金钱对人性的异化。如:葛朗台爱财如命;欧也妮悲惨的一生;高老头父爱的结局。

(名词解释)艺术手法——人物再现法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采用的一种方法,指同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核心、主要、次要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出现的方法。)

人物再现法的优点在于:使不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有了纵深发展的连续性,为人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活动舞台;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人物性格;使《人间喜剧》因人物穿行、场景变幻而成了一个运动着的活的社会存在。

例如:拉斯蒂涅:野心家的雏形(《高老头》)、政府部长(《轻佻的女人》)、贵族院议员(《不自知的喜剧演员》)、获得了伯爵的封位(《贝姨》)、

伏脱冷:披上袈裟的神父(《幻灭》)、特务头目(《伏脱冷的最后面目》)、被警察特务追捕的苦役犯(《高老头》)

三、《高老头》

《高老头》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基本平行而又间或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出波旁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面貌,着重揭露和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故事梗概

时代背景:1819年底——1826年初

社会环境:伏盖公寓(贫富交界地,主要居住不十分富裕的人),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沙龙(上流贵族的客厅),但斐纳家里(资产家)。

主要内容: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拉斯蒂涅良心堕落的故事、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失宠、伏脱次的被捕

人物介绍:

伏盖太太——伏盖公寓主人;高老头——歇业的面条商人;拉斯蒂涅——大学生;

伏脱冷——逃犯,外号“鬼上当”;泰伊番——被赶出家门的银行家小姐;

米旭诺——骨瘦如的老处女;鲍赛昂夫人——贵夫人,拉斯蒂涅的表姐。

●《高老头》的意蕴

1、金钱的罪恶和对人性的异化(P264)

金钱下的罪恶:

例如:伏盖太太对高老头前后态度的变化;

作者的目的是想确定各个主人公的各种情欲的真正性质。研究这些形形色色情欲在当时具体条件下的发生和发展,金钱摧毁和腐蚀了家庭的天伦关系,泯灭了这些优秀原则——忠诚与宽厚;抹杀了这些最美丽最高贵的品质——爱情和友谊。

金钱对人性的异化,通过对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课来表现:

第一课来自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教育。

“您越没有心肝,就越能步步高升,您心狠手辣,人家就怕你。您得把男男女女都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便扔下,这样您就能达到欲望的巅峰。……倘若女人觉得您聪明、有才干,男人也会相信,只要您自己不露马脚。那是您就什么都能如愿以偿,到哪儿都能畅行无阻。您会发现,社会是骗子和受骗人的集合体。”

第二课来自伏脱冷的教育。

“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的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的腥臭。可是要作乐,就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你事后洗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就是这一点。”

第三课来自高老头的亲身经历和悲惨结局。

“二十年间,他把他的全部心血,他的爱,都给了女儿,又在一天之内给光了所有财产。柠檬榨干,她的女儿便把果皮往街角一扔,不管了。”

米旭诺和波阿菜为了3000法郎、当了官方密探的走狗

银行家泰伊番为了使自己的产业世代相传,不认他的亲生女儿。

阿瞿达为了二十万法郎年息的陪娘费而抛弃鲍赛昂夫人。

讨论:试比较于连和拉斯蒂涅的异同。

1934年10月18日巴尔扎克在韩斯卡夫人的信中写到:我想创作“一种充满巨大力量的感情,无论是灾难、痛苦或不义,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父亲,他无异于一个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

在《高老头》开篇,巴尔扎克:“这场剧既非杜撰,亦非小说,一切都是真情实事,真实到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心里发现剧中的父亲。”

思考:怎样看待高老头的父爱?试比较高老头和李尔王的异同

2、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贵族——资产阶级家庭伦理为重——金钱为重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1、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巴尔扎克是著名的环境决定论者,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决定和改变人的性格。所以他十分强调环境对人物的作用。

典型环境: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

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典型人物: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伏盖太太精于算计。

对环境的描述主要有三种方式:

1】作品开头光写环境,再导入人物和情节

2】不同的环境成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如:伏盖公寓(穷酸、腐败、牢狱气息、哈喇味)和伏盖太太(虚胖、俗气、斤斤计较),只要他在那里公寓的全境便仿佛尽在眼前。

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

拉斯蒂涅在金碧辉煌的鲍赛昂府和破旧简陋的伏盖公寓之间来回行走,剌激他对贫富的不同感受,剌激他向上爬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为拉斯蒂涅的转变提供了可信的环境条件。3】环境的变化和人物的变化紧密相连

如拉斯蒂涅的变化。

从德·雷斯托夫人的蓝色小客厅到鲍赛昂夫人的玫瑰色的会客厅,这短短的时间内,他(拉斯蒂涅)仿佛修完整整三年的巴黎法课程。

对典型人物的塑造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肖像描写

2】心理描写(拉斯蒂涅的堕落过程)

他的内心做着内心斗争:“想成为大人物或者发财致富,难道不是先得说谎、屈膝、爬行再站起身来……不!我想正直问心无愧地工作。”(拉斯蒂涅拒绝伏脱冷的诱惑)

3】惊人的情欲描写——过分夸大性格中的某一方面(葛朗台——爱财心)“我的两个女儿就是我的全部生活。只要他们玩得痛快,活得幸福,穿得好,走路有地毯那我穿什么,住在哪里又有什么关系。”

高老头对女儿的过分溺爱。(只要叫声“爸”,便愿付出一切)

2、叙述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

《高老头》除具有叙事文学作品情节成分以外,也还具有戏剧式的集中、戏剧性的冲突,“突转”和“发现”的特点以及传奇色彩。

巴尔扎克:在我看来,把戏剧成分、形象、描写、画面,对话引入现代文学是势在必行的。

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如它以近似戏剧式的集中来描写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情爱和高老头父爱的不幸结局,它没有写鲍赛昂子爵夫人和阿瞿达侯爵情爱的经过,而只是写前者被后者抛弃的悲剧转折点;同样它写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溺爱,集中写的也是他同两个女儿的关系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一系列的骤然变化。

又如伏脱冷在实行杀害泰伊番儿子的计划之时,巧妙地阻止了拉斯蒂涅的通风报信,却没有提防“丝绒”、米旭诺和波阿莱的出卖,结果行动刚刚得手他就被捕了,由此他“发现”别人也在暗算他。再如,高老头正为自己给但斐纳和拉斯蒂涅两个人安排了一个住处,他自己准备住在该处的六层楼上,以为从此再也不会和女儿隔那么远了,因而快活得忘乎所以之时,两个女儿家庭纠纷却给他带来了致命的精神打击,以致一病不起,两个女儿一个都不来

看护他,这时,也只在这时,他才“发现”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我上了当”、“爱了一辈子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

3、语言生动、多姿多彩、比喻深刻、富有个性化

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

高老头: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

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4、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

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

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粗俗。(环境对比)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

19世纪后法国重要作家,上承批判现实主义,下接自然主义

一、创作分期:以184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早期: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不切实际。

代表作:《一个疯子的回忆录》《地狱之梦》

后期:从生活中选取题材,反映现实

代表作:《三故事》(短篇小说集)(包括《淳朴的心》《仁爱者圣于连的传说》和《希罗底》后两篇皆以传说中的人物为题材)

《包法利夫人》(1851—1856)

《情感教育》(1843—1845初稿、1864重写、1869发表)

《萨朗波》(史诗小说)(1856—1862)

《圣安东的故事》(25年完成,4个稿本)

《布瓦尔和佩居谢》(1879)

二、故事梗概:

主要人物:查理,艾玛,罗道尔弗,莱昂

主要场景:鲁昂附近的村镇道持,永镇,鲁昂

三、小说的批判性

1、对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的批判

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中上阶层女子,大多进入修道院接受一段时间教育,目的是为进入上流社会做准备,但艾玛的父亲,一个农民却异想天开把女儿送进修道院学习,修道院的禁欲教育,影响了艾玛的思想性格。

一个老姑娘,“是大革命摧毁的一个世家的后裔。”每月来修道院一次,他给艾玛他们讲故事,唱情歌,总带一本传奇小说来给她们看。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冷清的亭子里晕倒的落难命妇,遇害的驿夫、倒毙的马匹、阴暗的僧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莺,公子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永远衣冠修整,泪如泉涌。艾玛深深的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沉浸在对贵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幻想中。

在艾玛眼中,爱情是“一只玫瑰色羽毛的巨鸟,可望而不哭及,在诗的灿烂的天空翱翔”,她认为“爱情衣当骤然来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仿佛九霄云外的狂飙,吹过人世,颠覆生命,席卷意志的,如同席卷落叶一般,把心真个带往深渊。”

修道院教育使艾玛的内心形成一种喜刺激、爱激动、善动情、讲风雅的贵族脾气,这种

习气与她的地位、生存环境、感情生活之间形成巨大错位,酿成悲剧。

“包法利主义”:“人所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指的是包法利夫人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味。

2、对平庸的批判

查理·包法利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他满足于现状、思想平庸、正如作者所说:“查理的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平常,激不起情绪,也激不起笑或梦想。”

3、对恶浊社会风气的批判

郝麦,一个没有开业执照的药剂师,排挤同行,善于钻营,他获得了十字勋章;对比郝与查的家庭,来理解这种批判:查的女儿被寄养在姨妈家,穷——12岁进纱厂;

勒乐,商人兼高利贷者,最终主宰了永镇的经济命脉;

罗道尔弗,情场老手,精明而讲实际;

赖昂,未见世面时行动畏惧,到了鲁昂之后变得胆大无耻,从他的变化中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批判。

4、对繁荣社会本质的揭露

(特写)手的描写——妇女的辛劳——内心的思想的残害

一个老妇,“上衣的袖筒伸出两只长手,关节里的疙瘩,谷仓的灰尘,洗衣服的碱水,羊毛的油脂在手上留下一层厚皮,全是裂缝……苦干多年,合也合不拢。”当她得到一枚价值25法郎的银质奖章后,却拿到教堂做弥撒。

四、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评论

1、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

李健吾:艾玛的悲剧和全书的美丽就在于她的反抗意识,因为福氏只从艺术家的见地来看,最初仅止于人性的自觉。这里的问题是:如果比起四周的人们,我们应该享受一种较优的命运,为什么不应该享受呢?

福楼拜:“无论多么坏,总将是属于坚韧的一部作品。”

艾玛一生向往浪漫的爱情和生活,当她明白现实的残酷时,她选择了死,其实艾玛是有生路的,但她拒绝了向现实屈服。公证人企图占有艾玛,被艾玛拒绝。

“艾玛立刻脸红了,他神情可怖,往后倒退,一面嚷道:‘先生,您丧尽天良,欺负我这落难的人!我可怜,但我并不出卖自己。’”

她明白查理知道真理后必会原谅她,但她拒绝他的宽宏大量。

“是啊,他会宽恕我的,可是他有一百万献给我,我也不原谅她认识我……决不!不!”

2、艾玛的悲剧是环境使然。

修道院教育使艾玛养成想入非非的品性,子爵的舞会是爱玛看到幻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可能性,她追逐到的不过是罗道尔夫、莱昂之流,最终债台高筑,酿成悲剧。

3、艾玛——庸人。

创作目的:决定在小说中描写一群庸俗不堪的人物,决定根据他们的庸俗本性和庸俗环境设计出一连串相应的事件。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艾玛·包法利聪慧、机敏,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但她的心灵却

是浅陋的;她的魅力、美貌和教养,都无法抵消她那致命的庸俗趣味。她对异国情调的向往无法驱除心灵中的小市民的俗气。她墨守传统观念,有时以传统的方式触犯一下传统的清规戒律。通奸不过是逾越规范的一种最传统的方式。她一心向往荣华富贵,却也偶尔流露出福楼拜所说的那种村妇的愚顽和庄户人的粗俗。

“艾玛的悲剧……她只是凡俗的悲剧”——王安忆

4、艾玛的悲剧——命运悲剧

纳博科夫:我反对人们在女主角艾玛受到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的论题上纠缠不休,福楼拜的小说表现的是人类命运的精妙的微积分,不是社会环境影响的加减乘除。

《包法利夫人》爱玛悲剧的原因:

(1)不切实际的教育毒害了她;修道院教育和社会上流传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对她的不良影响。

(2)残酷的社会把她推向了深渊:

①福楼拜冷静地剖析爱玛走向毁灭的主、客观原因,不动声色地将一群卑鄙自私的正人君子和一个“不正经”的女人作对比;

②不健康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单调沉闷的外省环境和腐化淫靡的社会习俗。爱玛追求幸福却身败名裂,最后服毒而死,但把她逼向死亡的无耻之徒,如罗道耳夫之类却活得悠闲自得,在这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社会的愤怒,我们看到了当时法国污浊的现实。5、关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福楼拜曾对人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根据我来的

李健吾:《包法利夫人》是他“从自己的经验中搜寻自己美丽的过失。”

“艾玛是他,因为无形中有他浪漫的教育、传奇的心性、物语的要求、现世的厌憎、理想的憧憬。”

福楼拜和艾玛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曾受到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或者说毒害

?有激情和忧郁

?患有近似歇斯底里的精神病

?放荡不羁,他们追求的理想、目标都虚无缥缈

关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艾玛就是我们自己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关于欲望的小说。

小说隐含的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极大反差以及人类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执著性。

福楼拜创作时曾说:“就在如今,就在同时,就在法国二十个乡村里面,我相信,我可怜的包法利苦楚着,唏嘘着。”

五、艺术成就

1、在典型的塑造上

在人物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

在环境的塑造上,一笔双写,情境交融;

李健吾:人物和风景相为因果,在一起活动,流在一起的人生活动,成为前所未闻的天籁。

例如:艾玛被罗道尔夫抛弃后,作者写道:“她出来,墙在摇晃,天花板往下压她,她又走进悠长的林荫道,绊在萧风散开的枯叶蝶上……天黑了,乌鸦飞过。”

2、象征手法的运用

《包法利夫人》的深刻性还在于“借艾玛的人生故事框架,隐喻了人类在与自身宿命抗争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表现了现代人在面对自我时如坠迷雾的困苦与迷惘。”

关于“迷雾”的意象

雾具有神秘性和模糊性,构成对艾玛命运的隐喻

a.艾玛参加子爵的舞会,福这样写外部景物:“桥下流过一条小河,人隔着雾,隐约看见零零落落几所茅庐散布在草地上。”(雾象征艾玛踏上迷途的开始,她追求的是一种虚幻。)

b.在搬去水镇时,艾玛烧毁了结婚时配的花,那花“好像一只只黑蝴蝶,沿着壁炉,飘飘荡荡后,飞出烟筒去了。”(烟:虚幻;黑蝴蝶:死亡)

c.莱昂的软弱让艾玛得了相思病:“看上去,就像脑子里有了雾一样,大夫治不了,重长也没有办法。”(坠入爱情的迷雾雾中)

关于“瞎子”的意象

“瞎子”的意象在文中出现两次,象征人与命运抗争时的盲目性。

a.当艾玛刚刚和莱昂偷完情,坐在回去的轶车上,当她正在甜蜜地甜蜜回味绵绵的情话时,突然瞎子在外面唱起了情歌:“火红的太阳暖烘烘,小姑娘正做着爱情的梦。”

b.当艾玛在服毒自杀昏迷中的时候,瞎子那沙哑的歌声再次响起:“火红的太阳暖烘烘,小姑娘正做着爱情的梦。”昏死中的艾玛如同一具触电的僵尸,突然坐了起来,寓言性的歌声让艾玛再次警醒,她喊道:“瞎子!”

3、小说语言精美

查理前妻的瘦弱:“骨头上一把套上袍子,就像剑入了鞘一样。”

查理的平庸:“查理的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坦,见解庸俗……激不起笑或者梦想。”

艾玛对爱情的渴望,“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好像沉了船的水手……寻找白帆的踪影。”

4、客观化的描绘

福:“伟大的艺术史科学的和客观的。”

“依我看来,一个小说家没有权利说出他对人事的意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应该越来越应该模仿上帝,这就是说,制作然后沉默。”

“文学越来越采取科学的态度;他首先是陈述式的,这并不是说采取教化的方式。”

作品中有三次关于命的描述:(作者的悲剧色彩和宿命论表现)

①罗道尔弗在给艾玛的绝交信中“您只好怨命”

②艾玛临死前,“什么人也不要怪罪”

③查理在艾玛死后见到罗道尔弗时说:“错的是命”

六、福小说的总体风格

1、在文化观念上:福是一个无神者,否认基督教信仰

福:人对自由、正义、幸福、爱情、宗教、科学的渴望,都是无法满足的人类的欲望都要归于失败……寻找最好的宗教和最好的政府是愚蠢的疯狂的行动。

2、追求形式的尽善尽美

福:没有美好的形式就没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某一种现象,只能用一种方式表达,只能用一个名词概括……作者的责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寻求这唯一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

3、在艺术风格上,真实性、客观性

(1)真实性:福:美学就是真实……现实并不是屈从于理想,而是适合于理想……一件东西只要真,就是好的。

(2)客观性:福:激情并不能造就诗,你越是富有个人色彩,你就越软弱无力,让我们专注客观性,让我们成为外在真实的放大镜。

一个作家应该像上帝一样在作品中无处不在,但你又看不到他。

福楼拜对现代小说的贡献(科学家精神)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

中,福楼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又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出于对现实和历史的厌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描绘平庸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其作品在情节构造上出现一种日常化的趋势。这一创作手法也给现代主义作家很大启发,并最终导致了“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出现。文章以客观化写作、情节的日常化为切入点。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自然主义文学:

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随着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矛盾激化而形成的一股文学思潮和流派,后来波及到欧洲一些国家。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倡导一种追求纯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生理学和遗传学角度去理解人的行动的创作理念。代表作家埃米尔·左拉(1840年-1902年)《卢贡-马卡尔家族》、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1894年),《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

特点:

1、真实

准确地按照事实描绘生活,既不需进行任何评价也不需深入事物本质。即“我看到了,我说出来,我一句句地记录下来,仅限于此,道德教训,我留给道德家去做”(左拉语)。2、运用遗传学,生理学的观点来认识人,分析人

从生物学的决定论出发,经常把主人公置于酒精中毒、精神错乱、色情狂等病态之中,而不顾及经济、政治、道德的作用。

3、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写作

使用自然科学方法即“实验方法”进行创作。

自然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相比:

1、扩大文学作品内容;

2、缺乏部分艺术美感;

3、自然主义忽略典型人物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

4、自然主义文学淡化情节,不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追求“没有波折”的境界,只向读者提供生活的记录;

5、自然主义文学对社会异化现象的感知的深度是现实主义文学无法企及的,这一点深刻的影响了20世纪的现代文学。

三、英国文学

一、时代背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

1、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

这个时代用的狄更斯小说中的话来表述最为合适,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

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同现今这个时代竟然如此惟妙惟肖,就连它那叫嚷得最凶的权威人士当中,有些也坚持认为,不管它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字来表示它的程度。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英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此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对外贸易世界第一。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在英国出现了一大批小说家:勃朗特姐妹、狄更斯、萨克雷。

马克思称其为“才华横溢的一代小说家”。

读者群的出现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华。“我们成了一个读小说的民族。”——特罗洛普2、贫富不均的时代

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分布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

宪章运动,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是工人第一次全国性地反抗资产阶级制度。

宪章派文学: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时期出现的群众性的文艺现象。

宪章派文学主要形式——诗歌

特点: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广泛地群众性和国际主义精神。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

主要代表作家:厄内斯特、琼斯、威廉、林顿

宪章派文学的意义:

1、丰富了英国文学的主题。使作家注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2、宪章派文学在历史上是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是巴黎公社文学和一切社会主义文学的先驱,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女性作家群的崛起

女性作家群崛起的原因

1、妇女地位的改变

(1)社会变革使在法律上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包括离婚分配财产,监护权等等。

(2)教育系统的改革为妇女提供了等同男性的一些机会,导致了女性读者和女性作家群的产生。

2、女性解放运动的展开,对英国女性文学的崛起起了很大作用。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雪莱第二个妻子的母亲)英国激进女权主义者,1792年,她发表了历史上第一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理论著作:《为女权一辨》,这是女权运动的第一篇直言,从而揭开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

3、男性对女性的歧视根深蒂固

例如:工作:只有女仆和家庭教师,发表作品用男名。

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乔治·艾略特(1819-1880),盖斯凯尔夫人(1801-1865),勃朗宁夫人(1806-1861)

盖斯凯尔夫人:代表作《玛丽·巴顿》(故事人物,玛丽·巴顿(女)、约翰·巴顿(父)、杰姆·威尔逊)

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文斯。英国小说家,与狄更斯和萨克雷齐名。代表作:《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

三、19世纪英国的主要男性作家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英国著名小说家,各狄更斯基本齐名。特别擅长写上流社会的生活,创作冷静机智,讽刺尖刻。代表作:《名利场》,小说副标题:一部没有主人公的小说,小说人物:蓓基·夏泼(野心,诱惑男人、虚伪),艾米利亚(纯真、善良),罗登,乔治

简·奥斯汀(1775-1817)

一百年多年来,英国曾经发生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曾经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经久不衰。(美国著名评论家,左翼作家艾德蒙·威尔逊)生平与创作

简·奥斯汀于1715年12月16日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斯蒂温顿村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担任多年的教区长,是个渊博的学者,对各种文学体裁都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母亲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敏捷机智,但奥斯汀和她相处不融洽。

奥斯汀兄弟姐妹八人,在家庭关系方面,奥斯汀是一个很重姐妹之情的人,她与姐姐卡桑德拉(终生未嫁)关系密切,两个人也相伴一生,但姐姐晚年做了一件错事,为了不满足别人的好奇心,烧毁了妹妹的部分书信。

奥斯汀终身未嫁。

奥斯汀的主要代表作品:《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修道院》(1818),《劝导》(1818)

奥斯汀的独特性

夏洛蒂·勃朗特评价奥斯汀:“我可不愿意在她的那些高雅而狭窄的房子里跟她的那些绅士淑女待在一起。”

奥斯汀认为自己的创作是把视野放在“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将自己熟悉的所谓体面人家的生活与交往“细细地描绘在她艺术的二寸象牙”上。

在英国文学史上,奥斯汀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作家,在当时,体面人一般读谴责小说,奥斯汀正是逆潮流而动,走了一条自己选择的道路。她说:“我必须保持我自己的风格并走我自己的道路,尽管那样做我可能永远再得不到成功,但是我深信走任何其他的道路,我就会全盘失败。”

《傲慢与偏见》

小说第一句话:“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主要人物:班纳特夫妇、吉英、伊丽莎白、莉迪亚、宾格莱、达西、韦翰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婚姻和财产的关系成正比。

例如:夏绿蒂和有财产的柯林斯闪婚:“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婚姻当做仅有的一条体面的出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是总算给她们自己安排了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

2、婚姻与教养身份的关系。

伊丽莎白步行去宾格莱家,满身泥泞,遭到宾格莱小姐耻笑。

3、理想的女性和婚姻

理想女性:

(1)和男性平等,甚至在才识上优于男性。

(2)有知识。

多少女人只不过会编织钱袋,点缀屏风,就享有了多才多艺的美名;可是我却不能同意你对一般妇女的估价。我不敢说大话:我认识很多女人,而真正多才多艺的实在不过半打。······要是一个妇女不能超越常人,就不能算是多才多艺。一个女人必须精通音乐、歌唱、图画、舞蹈以及现代语文,那才当得起这个称号;除此以外,她的仪表和步态,她的声调,她的谈吐和表情,都得有相当风趣,否则她就不够资格。······她除了具备这些条件以外,还应该多读书,长见识,有点真才实学。(奥斯汀通过达西之口阐述了自己的女性观)

(3)有思想有主见

例如:对比伊丽莎白与吉英

伊丽莎白先后2次拒婚(柯林斯、达西)

对达西:“你的举动,就是我觉得你十分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看不起别人……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嫁给你。”——有主见

奥斯汀心中的理想婚姻模式:

(1)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夏绿蒂与柯林斯闪婚)

(2)建立在诸如性、外貌、漂亮、及青春活力之上的婚姻(莉迪亚和韦翰,班纳特夫妻:年轻时漂亮,但古怪变幻莫测)

(3)基于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吉英与宾格莱,伊丽莎白与达西)

4、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女性:在被动中等待的状态。例如:吉英在宾格莱离去后失

去期望只能等待。)

艺术特征:全书主要采取反讽的艺术手法,具有喜剧性的特点。(例:在人物塑造上:柯林斯;班纳特太太)

柯林斯:以恩人的姿态拜访班纳特一家,并想娶一个女儿作为对之的补偿。

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厚颜无耻地认为是女儿的娇羞所致,仍理所当然的认为她会嫁给他。

班纳特太太:了解宾格莱是有钱的年轻人时,指望丈夫去拜访,以便自己能让其回访自己。

阅读书目: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勃朗特姐妹生平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安妮·勃朗特(1820-1849)《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1816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姊妹六个,母亲早逝。父亲是一位穷牧师,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常常指导孩子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曾经出版过两本诗集与一部进步性散文。母亲体弱多病,喜欢读书。

1824年,夏洛蒂和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到卡斯特顿牧师子女学校读书,1825年,两位姐姐在此染上伤寒,回家不久便去世。

1831年,夏洛蒂进伍勒小姐在罗海德办的学校读书,毕业后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1839-1841,夏洛蒂当家庭教师,之后在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并回乡开办学校。

1847年,三姐妹的小说出版,引起轰动。

1855年3月,夏洛蒂因肺结核去世。

《简爱》

主要人物:简·爱、罗切斯特、海伦·彭斯、圣·约翰(传教士)

故事梗概:简在舅妈家备受虐待;简在劳渥德女子寄宿学校读书;简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简流浪到沼泽山庄;简重回桑菲尔德庄园

简·爱形象

1、反抗性(自尊坚强、叛逆反抗)

幼年对表格虐待自己进行指责,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回击,应该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教他永远不敢在这样打人。

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十年。

2、自尊自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简·爱的爱情宣言,不知打动了多少老少读者!她表达爱情的方式决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与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完整的爱情

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

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时,简·爱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爱情。

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最后尽管罗彻斯特身体残缺也没有抛弃他。

简·爱的女性意识

1、控诉男性的压迫(表哥约翰里德、寄宿学校校长、罗切斯特、圣约翰。例:简和表哥里德对打起来,进行反抗“罗马暴君”;寄宿校长——对女孩们非凡的压迫,要她们“吃苦、忍耐、克己”,简向大家解释。)

表哥约翰·里德、寄宿学校校长、罗切斯特先生、圣·约翰

【罗切斯特:过几天你就不是简·尼特,就是简·罗切斯特,简很陌生,表现出挣脱的心

态;圣约翰(传教士):“你必须成为传教士的妻子,你将成为我的,我有特权要求你。”简:“夫妇应该相爱,而我们并不相爱,因此我们不应该结婚。”阁楼上的疯女人(行动和叫喊表达对男性的理想)大个子,体格健壮,有一定精神病,女性隐在内心深处的反抗。】

2、作为强者的妇女形象

在作品中主要通过与罗切斯特相互关系中的一些细节,突出了简作为强者和支持者的特征。

第一次:罗切斯特不得不撑着简的臂膀登上马;

第二次:简发现罗切斯特床上的维帘着火,及时扑灭,救他一命。

第三次:罗切斯特的妻兄梅逊来访,罗切斯特听到他的名字,全很发抖,向简求救。后来梅逊被疯女人扎伤,她的叫声惊动声楼贵客,在危机中,罗切斯特本能的向简求救,他俩配合默契,躲过众人耳目,把受伤的梅逊打发走。

第四次:简重新回到受伤的罗切斯特身边。

在男女关系中强调女性独立、自强的特点。

在作品中主要通过简与罗切斯特相互关系的一些细节,突出了简作为强者和支持者的

特征。

3、描绘了女人的感受和情感

例:罗切斯特带英格拉姆小姐回来,简表面很镇静。

伍尔夫赞扬夏洛蒂:“勇敢、真诚、紧紧扣住女人的感受”

美国作家肖尔瓦特把英国妇女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84):女性阶段

第二阶段:(1880-1920):女权阶段

第三阶段:(是指现阶段的妇女文学):女人的文学

亨利刘易斯:女性作家最普通的一个过失,就是要写得像男人一样,她们真正的使命是像女人那样写……我们最需要的是妇女的真情实感。

《简·爱》的艺术成就

1.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

“我的心好比一块荒地上的树丛着了火,气势很盛,火光四射,几乎可以吞没一切……”。这句独白很直观地描绘出简·爱富于反抗精神的性格特点。

“外面的灌木林静悄悄的,既无太阳又无和风,大地一片严霜。”这表现了简在经历了反抗的沸点后立即坠入了恐惧的冰点,她深为自己的命运担忧。

当罗切斯特表达了对简真挚的感情并要求简留下来与他共同生活时,简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抉择,她感到“肉体上毫无力量,犹如熊熊烈火前的一根草。”这“火前的一根草”的意象,恰好反衬出了简的坚强与倔强,使简的性格得到了多侧面的突出与深化。

2.象征手法的运用(月亮和火)

梅森先生被疯女人咬伤时,作品描写月亮。“月亮鲜红似血,一半被阴霾遮住”结婚前不安的简。

火:欲望和净化

疯女人曾两次纵火,第一次企图把丈夫烧死在床上;第二次则把桑菲尔德燃成了一片火海,自葬身其间,而罗切斯特为救她被压在废墟之下,变得又瞎又残。

火:激情

小说第27章中,罗切斯特对简说:“我心里怀着一腔热烈而庄严的激情,它投向你,把你置于我生命的中心和源泉,让我的生命围绕着你——并且燃起了纯洁,猛烈的火焰,把你我熔为一体。”(以火比喻对简的爱情)

3、肖像描写

传教士里弗斯是个为人冷漠而又野心勃勃的家伙,作者在刻画他时说:“他的性格如此拘谨,就象外面裹了一层坚冰,很难打破”,“教士表哥这一吻可以说是大理石吻或冰吻。”

4、语言描写方面

当罗切斯特被揭发早已娶妻时,罗切斯特悲愤之极而喊道:“重婚是个丑恶的字眼……毫无疑问要受上帝最严厉的惩罚——甚至要受到不灭之火,不死之虫的折磨。”

5、细节描写方面

佣人告诉简,罗切斯特失明后仍然要求每晚在房间内点上蜡烛。这个细节很好地反映了罗切斯特性格中坚毅不屈的成份。

《呼啸山庄》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

主要人物

艾米丽·勃朗特的性格和《呼啸山庄》

1、孤独自卑,热爱自由。

2、艾米丽是一个具有男子性格的女子。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15-16 La renaissance 七星诗社Le pléiade 修辞学派les Grandes Rhétoriques ●弗朗索瓦·拉伯雷 Francois Rebelais 《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长篇小说 ●杜贝莱Joachim du Bellay 《橄榄集》Olive ●龙沙Pierre de Ronsard(十四行诗) ●蒙田Michel Eyquem Montaigne 《随笔集》Les Essais 二、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17 Classicisme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古典主义哲学自然与理性 《方法论》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 古典主义悲剧 《熙德》 Le cid ●莫里哀Molière 古典主义喜剧 《伪君子》Tartuffe ou l’imposteur ●拉封丹 Jean de La Fontaine 寓言《寓言诗》 Les fables ●拉辛 Jean Racine 《费德尔》Phèdre古典主义悲剧 《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布瓦洛 Nicolas Boileau 《诗的艺术》L’art poétique 三、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 Le siècle des Lumières) ●勒萨日 Le sage 《杜卡雷》Turcaret 《瘸腿魔鬼》Le diable

●马里沃 Pierre Carlet de Marivaux 《爱情与偶然游戏》Le jeu de l’amour et du hasard .....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波斯人信札》Les lettres persanes 《论法精神》l'esprit des lois三权分立 ●伏尔泰 Voltaire 《哲学通信》Les lettres philosophiques 《中国孤儿》l’orphelin de la Chine 《老实人》Candide ●狄德罗 Denis Diderot 《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忏悔录》Les Confessions 《新爱洛依丝》La nouvelle Hélo?se ●博马舍 Beaumarchais 《回忆录》Mémoires 《费加罗的婚礼》Le mariage de Figaro ●布封Buffon 《博物史》Histoire naturelle ●尼埃AndréChénier 《颂歌集》odes ●拉克洛 Laclos 《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 五、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Le Romantisme ●斯塔尔夫人 Madame de Sta?l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艾略特非人格理论P128 卡夫卡《城堡》主题 “城堡”既非具体的城市,又非国家,它只是一种象征。因而有无穷的寓意: ( 1 )“城堡”象征与普通人疏远、敌对的冷漠无情的国家机器。 ( 2 )上帝 ( 3 )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目标 ( 4 )象征犹太人苦苦追求的国家、故乡、精神归宿。 ( 5 )象征“代沟”,K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象征卡夫卡争取与父亲沟通的失败。 卡夫卡《城堡》的艺术贡献 (1)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 卡夫卡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将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城堡》中的K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所见、所听、所想、所思)才能获得信息,再没有旁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 (2)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城堡》中的K半夜被摇醒,要求出示居留许可证,其实也就象征着无所归依的现代人被摇醒说明自己的人生由来,解释自己的生存依据。 (3)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城堡》作为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造诣。整个小说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娓娓道来。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荒诞的,但卡夫卡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冷静而细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推理缜密,无懈可击,使读者难以摆脱作者的叙述逻辑。 约克纳帕塔法:译为河水静静流过平原。表现的就是约克纳帕塔法颓败的命运,旧的制度、旧的秩序不断瓦解、慢慢消亡的命运。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喧哗与骚动》思想内容 小说写的是杰弗逊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这个曾经出过将军和州议员、拥有大量田产和黑奴的庄园世家现在败落了。 《喧哗与骚动》叙述人意义 (1)白痴班吉 作者在第一部分选择白痴班吉来叙述故事,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因为人生,尤其事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人生,浑浑噩噩,就“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这正好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标题来自莎剧《麦克白》的一段台词:人生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无丝毫意义。 人生的毫无意义由于是通过班吉的混乱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更具有发人深省的象征意义。班吉33岁,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没有时间概念,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任何界限,都汇入一种混乱的意识流动中。但是,读者从班吉混乱的意识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因为失去姐姐对他的关怀而感到的痛苦。 叙事结构: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尤其有特点的是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白痴班吉的叙事风格。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

《外国文学史》课后简答题 自己吐血整理

1.作为欧洲最早出现的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开创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早期西方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着原始的“人”的观点,它经由古罗马文化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联系。古希腊人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蕴藏着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意识。古希腊文学中最为突出的是人本精神。无论神话史诗还是喜剧,都满腔热情地讴歌生活,赞美人生,讴歌人类的勇敢聪明和智慧,占在宇宙的高度审视人和大自然的搏斗,礼赞人性的悲壮和崇高,体现出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的乐观精神。这一精神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思想的主要来源 希腊人以为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无助地站立着的,且因为他时时地战胜阻碍,庄严的承受命运最严刻的判定,于是人道的崇拜便成了希腊生活与希腊宗教的主要特点。他们成就了简朴的直截的美:直白的真实的美。 2.希腊神话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 1)原始、野蛮、未开化。希腊民族在原始公社和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一套丰富而完整的神话。由于希腊神话起源很早,所以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往往会带一种原始、野蛮、未开化的气息。

2)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希腊神话是原始初民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表述。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和欲望就是人的意志和欲望,神和英雄们的所作所为、恣肆放纵的行为模式,隐喻了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体现了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希腊神话里真正具有宗教意义的神是命运,而那些热热闹闹的、欢愉活泼的、喧闹不已的诸神却没有一点宗教的意味。在希腊神话里表现了一个不出场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命运。它决定一切,包括神的命运也同样是由它决定的。因此,在希腊神话里面就包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命运。3)人神同形同性论,处在核心地位是“人神同形同性论”,不仅使希腊神话较早的摆脱了兽型妖灵阶段,而且是深化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注重现实的精神。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有王或城邦统治者所垄断的,也不是高高在上,只供人们敬畏的神癨,而是属于整个希腊世界所有公民并生活与民众之中的神,神性与人性是相通的。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神和人都有男女的形态,但有时人完美的体现,神的形象体现着人的智慧和美之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也和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 4)构建了一个多神系统。希腊人民以丰富、新奇的想象创造出了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山众神,一般认为有十二主神。 5)赞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希腊人民通过创造神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展现自己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6)深刻的哲理意味。西绪弗斯滚石头,对一种看不见的终极目标的追求。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民在努力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希腊神话故事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014年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资料内部考研真题(在校研究生整理)

2014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全套考研资料 2011年4月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资料独家海量更新资料(独家更新,更新部分全部免费赠送,更新部分已经加密,确认5星好评之后,免费发送密码!) 1、《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生笔记(整理了外新史程曼丽和世新史陈力丹的精华,100多页,超级经典,考研必备!) 2、《外国新闻传播史》各章考点笔记 3、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4、王步高大学语文课件 5、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串讲资料 6、超全版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后期我们还会陆续有辅导班的资料更新,请大家认准卡巴考研,在其他店铺购买南大新闻学资料的同学,我们一律不负责更新 1、历年真题(研招办原版真题,绝非网上随意下载的可以相比) 新闻传播史论1999-2010年 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1998-2010年(差00年) 2、独家参考答案(答案由南京大学恩波专业课考研辅导班授课老师整理,内容详细,每个题目都有解答,对于专业课答题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目前市场上新闻学专业唯一的经典答案,也是若干社会卖家最喜欢复制的清单内容。想盗卖资料的请绕道,答案为红纸复印—盗过去之后再复印底色将一片黑!师弟师妹则不用担心,我们的原版是白纸,用红纸印出来清楚楚清)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解析2001-2009年 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真题解析2005-2009年 3、优秀考研笔记(新闻学专业最为经典、全面的考研笔记,由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张同学提供,师从丁老师,本套笔记集合了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辅导班最新讲义,讲义中对每本书的重点,考点及每本书中哪一部分出过考题都有详细讲解和对真题有详细的分析,以及2011年考点预测,讲义中配有冲刺模拟试卷,每本书后配有考前模拟题,模拟试卷和模拟题都有详细答案,有了这套笔记无需再花额外的时间去收集其他资料。放心的用笔记结合参考书复习就可以) 1、2011年国庆辅导班讲义,独家提供, 2、2011年南京大学新闻学冲刺班讲义(独家提供) (1)传播学基础理论部分,2011年冲刺班讲义 (2)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2011年冲刺班讲义 (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11年冲刺班讲义 (4)外国新闻传播史,2011年冲刺班讲义

高鸿业版_西方经济学_笔记讲义_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更希望版主别删掉!!!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 (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

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和中世纪欧洲文学;(两希文学,希腊人和希伯来人) 六大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17 世纪古典文学思潮;18 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潮;19 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二战后的后现代主义。 1.古希腊文学发展概况:古希腊文学可追溯到公元前12 世纪,一直发展到公元前2 世纪,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a.公元前12 世纪—前8 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文学主要是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主要成就是神 话和荷马史诗;b.公元前8 世纪—前 6 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体现集体意识的史诗衰落,作家的个人创作兴起,适合于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繁荣,民间还流传许多散文故事;《伊索寓言》 c.公元前 6 世纪末—公元前4 世纪初:“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以戏剧成就最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此外散文和文艺理论也很繁荣,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公元前 4 世纪末—前 2 世纪: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文学是“新喜剧”和“田园诗”。田园诗:又称牧歌,是一种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主要诗人是亚利山大城的忒奥克里托斯。 2.古希腊文学的地位古希腊文学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它孕育了后世欧洲文明地位发展的各种因素:a.在思想 上,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执着现世,积极进取的人本意识,成为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之一; b.在艺术上,它具有创造性,后世欧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可追溯到希腊; c.在体裁上,欧洲文学中的主要体裁如:史诗,抒情诗,寓言,悲剧,喜剧等均始于希腊;d.在理论上,它形成了完整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希腊神话(三类)第一类:情欲与理智的冲突《金苹果的故事》《伊阿宋夺取金苹果》;第二类:关于人与 命运的冲突《斯芬克斯之谜》《普罗米修斯》;第三类:关于女性命运与地位《美狄亚》。希腊神话的各种神: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火与工匠神:赫菲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雷电神(众神之主):宙斯;空气女神:赫拉;海洋之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神:得墨忒尔酒神:狄俄尼索斯盗取天火到凡间的是:普罗米修斯 4.荷马史诗:古希腊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这两部史诗 是在公元前9 至前8 世纪之间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短歌编成,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它是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5.《伊利亚特》主人公性格特点:阿基琉斯a.具有忘我、残忍的战斗精神;(为朋友复仇)b.有天真、温厚、善 良的情感;c.对个人荣誉和尊严极度敏感;以上三点构成了阿基琉斯性格的三角形,其核心是:个人本位;阿基琉斯的典型意义:a.体现了希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b.阿基琉斯的脚后跟:个人和民族的致命伤 6.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俄俄瑞斯忒亚》;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 7.古罗马文学代表人物:维吉尔(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贺拉斯;奥维德。 8.中世纪文学概念:中世纪是指公元476 年—1640 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分为三个时期:初期(5-11 世纪);中期(12-15 世纪);后期(16-17 世纪中叶);就文学史而言,中世纪文学只包括初期和中期的一段时期的文学;几种类型: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史诗和谣曲);城市市民文学。《贝奥武甫》是欧洲流传迄今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9.但丁《神曲》:但丁《神曲》维吉尔象征理性,他引导但丁游历低于和炼狱;说明人应在理性的指导下认 识罪恶和错误;贝亚特丽齐象征信仰,她引导但丁进入天堂;说明人只有靠信仰才能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10.中世纪文学主要特点 11.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概况: 意大利文学:彼特拉克:“桂冠诗人” “西方诗坛的诗圣” “西方爱情诗的始祖” 意 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代表作:《歌集》;创造了“彼特拉克体” (十四行诗);薄伽丘:《十日谈》(欧洲现实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巨人传》(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 法国文学:拉伯雷:蒙田: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随笔集》《蒙田随笔》; 英国文学:培根:《随笔》“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杰弗利·乔叟:英国诗歌之父;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英国文学和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 大学才子派:指莎士比亚之前的一群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高的古典文化素养,他们的创作敏锐而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为英国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a.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b.自觉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c. 文学形式丰富多样;d.采用民族语言,打破教会制定的必须用拉丁文写作的陈规; 13.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艺术特点:堂吉诃德是一个带有骑士狂热的人文主义者,其审美性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11-15C 1.英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英雄驰骋战场) 2.骑士文学《Tristan et Iseult》(特里斯坦与伊瑟,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 《玫瑰传奇》 十字军东征,宗教信徒的虔敬和狂热,武士精神的勇猛和野蛮,封建势力,基督教,商业扩张都在此达到顶峰。(骑士文学中爱情是纯粹精神性的,不参杂任何其他因素的神圣情感) 3.诗歌Francois Villon 4.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讽刺叙事诗,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各种性格,狼代表贵族,暴虐又愚蠢;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权力和正义;兔代表下层群众,软弱可欺… 5.市民戏剧《巴特兰律师》 6.市民故事 二、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权反对神权 1.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ebelais 1494-1553,作家,医生(医学博士,语言天才)·《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用了13种语言: ·巨人的故事本是民间流传的某些巨大无比,豪饮豪食的巨人的事迹,与中世纪苍白的骑士形象不同,拉伯雷看到了这些巨人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肉体精神,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高扬人性,讴歌人性,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

三、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 1.诗歌与戏剧 Boileau 布瓦洛《诗艺》 Corneille 高乃依《熙德》 Racine 拉辛《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Moliere 莫里哀 2.散文与祭奠 拉法叶特夫人代表作(心理小说)La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莱夫王妃 塞维利夫人代表作(书信)Correspendance 《书简集》 拉封丹La Fontaire 寓言集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佩罗童话故事 La Rochefoucault 《道德箴言录》 笛卡尔,帕斯卡:既是文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四、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Le siecle des Lumieres)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波斯人礼札》 2.伏尔泰Voltaine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经商天赋 《哲学通讯》《老实人》candide 《查第格》Zadig 《天真汉》Ingenu 3.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美学,真善美统一 《百科全书》花了21年,共28卷《修女》la religieuse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VC 为停业点。当AC>P>A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外国文学史整理版

1、现实主义的概念、代表作家作品 现实主义文学实在20世纪继续发展,是主潮现代主义文学之外的另一大潮流,囊括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现实主义继承19世纪的人道主义文学传统,另一方面融会、吸收了20世纪新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艺术手法,将现实主义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 主要代表: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毛姆《人生的枷锁》、戈尔丁《蝇王》、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菲茨格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高尔基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及概念 由苏联文艺界广泛讨论,高尔基首先提出,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肯定下来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它要求作家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历史地描写现实,强调作品的社会主义倾向,同时将革命的浪漫主义作为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 3、高尔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具体手法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被看成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小说塑造了巴威尔这个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形象。巴威尔把法庭当做是宣传革命真理的讲坛,向全世界宣告了布尔什维克的战斗纲领和社会主义真理。它的出现,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的题材: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主题,充满了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的光辉。新的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形象。新的创作方法:第一次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高尔基的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而且具有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以浩瀚的气势和恢弘的画面描绘了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巨幅画卷。 4.冰山原则 文体风格:简约、含蓄、清新;常用手法:电报式的对话、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意识流;作品结构:只截取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1932年发表描写西班牙斗牛士专著《午后之死》,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它被引用到各种小说理论中,对现代叙事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5、硬汉原则(结合文本) 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手、猎人、渔夫、士兵,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所畏惧地面对痛苦和死亡,在严酷的悲剧命运中不失勇气和尊严,表现出优雅的风度。 早期:多是斗牛士或拳击手,他们孤独、倔强、争强好胜,为了人格尊严和职业荣誉不惜孤注一掷,以死相搏,夺取胜利,《打不败的人》中曼努尔为代表。 中期:以《丧钟为谁而鸣》的乔丹为代表,他已经是一个为正义、民主和人民的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信念。 晚期: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集中体现一种压倒命运的永恒的、超时空的力量存在,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象征意义。

外国新闻史笔记 (2)

外国新闻史笔记 试题:简述 5*8分=40分 分析 3*10分=30分 论述 2*15分=30分 重点复习题36 总6+欧12+美4+亚5+非2+大2+拉3+终3 总论篇(6道) 1.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三个阶段:口语、文字、电子。 7.西方各国报业为什么都经历了政党报刊时期?政党报刊有何特点?P15 原因:不同党派都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经济上只好依赖政党。 特点:政治倾向性;内容侧重时政;以政界和上层为对象。 8.廉价报纸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何?它们有何共同特点?P15-P16 背景: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 城市化进程加快,扫盲率,政治环境改善,高速印刷机产生,广告收入。 廉价报纸指的是工业革命后欧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 特点:1)政治上标榜独立;2)经济上自主经营;3)读者为平民大众;4)内容贴近生活; 5)形式活泼可读性强;7)经营上完全商业化。 11.何谓报团?美、英、法、德等国的报团大体出现于何时?P19 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美:斯克里普斯报团 19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英:北岩报团 1908(英国第一个现代报团) 法:一战以后德:一战期间 26.当前世界上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有哪些?并加以分析比较。P36 体制: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均属公共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属 商业广播电视) 比较:公共广播电视重视社会效益,品位高,但经济困难;商业广播电视谋求效益,品位 不高。 管理:并存并加强法律和管理。 30.Internet对于新闻传播领域有何影响?P44 全面影响全过程。 在线信息采集;把关权分散;多媒体与超链接的信息产品;全天候新闻发布;多渠道的反 馈。 欧洲篇(12道)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2017年版)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理解 4.《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伊索寓言”; 应用: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应用: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识记:《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理解:荷马史诗。 应用: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应用: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应用: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识记: 1.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3.诗集《新生》。 理解:《神曲》的主题思想。 应用:《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应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堂吉诃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3.应用: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 第三节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代表作;四大悲剧: 2.理解:喜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悲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 3.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马里诺派”,“贡哥拉派”;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三首长诗;高乃依于《熙德》;拉辛与《安德洛马克》。 2.理解:“三一律”。 3.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莫里哀

《小王子》读书笔记900字范文

《小王子》读书笔记900字范文 《小王子》这部书的作者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飞行员作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王子》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王子》读书笔记1 那天无意中翻出一本《小王子》,想起这本书虽然很有名却从没看过,欣然打开,却没想到这一翻就是一夜。 被深深震撼是源于小王子那几声愤怒的呐喊:“几百万年来花都长刺,但几百万年以来羊还是要吃花,要搞清楚花费那么大的劲去长一无是处的刺,这难道不是正经事?难道羊和花之问的战争就不重要?这难道不比红脸大胖子先生的账本重要?如果我认识一朵世上独一无二的花,除了我的星球哪儿都没有,而一只绵羊一下子就毁了它,在一个早上,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这难道不重要?” 没有任何锋利的语言,一个小孩子纯真的愤怒的呐喊把我击破了,我感觉空白的心灵千疮百孔,因为我不能那样肯定地回答那个问题,重要吗?不重要吗? 我想,还有多少人能肯定地回答这一个问题呢?当目光逐渐长远的我们把思维投向别处,谁还会觉得一朵幼小时被自己深深呵护的玫瑰花被羊吞噬这件事情重要呢? 我每每臆想,小王子为了他的唯一一朵玫瑰,这朵骄傲自大自称与太阳同时出生的玫瑰,这朵娇生惯养要屏风要玻璃罩的玫瑰,为了这样一朵玫瑰花的凋零而痛哭,被吃掉而伤心,为了自己短暂的离开而感到忧愁,我真想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去抱抱他,因为这是一个多么纯真的孩子啊!像作者所说,这是一片未被开发的最原始的土地,却又饱含世上最美的思想,我想抱住在风中抽泣的他,告诉他凋零的玫瑰来年会再度盛开。 我常常会听到小孩子的一些稚言稚语,例如:阿姨不要踩花,花会疼;留着月亮行吗,我怕它冷;洋娃娃今天心情不好,我也心情不好……我知道这些话会被大人笑,笑小孩子的傻与天真,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句,是世上最动听的诗歌,没有诗人能想出如此隽逸灵妙的语句,因为只有小孩才会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才会把一切当成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这难道不是一种“天人合

外国新闻史笔记.doc

外国新闻事业史 第二章文字传播 1、古罗马《每日纪闻》 是公告式,即原始形态的手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膏的特质木板上,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是缓解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把上层会议的内容公诸于众,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公元前6年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并一直刊布到公元330年止。 公报的内容有议事记录、帝国法令、战争消息、司法案件、官员任命、宗教活动,以及贵族的结婚、生育、死亡等等,除了写在布告牌上面,还抄写、颁发给各地驻军首长。 公报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起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2、新闻信 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形式。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有了新闻信。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而私人新闻信则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后,新闻信才逐渐扩散到商人和平民中去。 3、威尼斯小报 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威尼斯位于地中海北岸,早在10世纪末就是个富庶的商业共和国,东西方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这里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商品销路、各地物价、来往船期,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后来,需要相同消息的人多了,他们就抄写多份,卖给需要者,这就是手抄小报。1563年同土耳其发生战争期间,威尼斯政府曾发行手写的小报。1566年又出现定名的小报,叫做“手抄新闻”。 其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圆,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Gazetta),后来这种小报流行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Venice Gazetta(威尼斯小报),而Gazetta一词也就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 4、富格尔通讯 在16世纪,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英、法等国都有手抄小报发行,有些大的商行或银行,在银行与分支机构之间常有互通消息的信件,主要供业务参考,也有选择的摘抄一些售予外人阅读。 当时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曾在奥格斯堡开设富格尔金融贸易所,其分支机构遍及欧洲各大城市,该所编集的“富格尔商业通讯”就很有名。据悉,现在维也纳图书馆还存有他们1588-1605年间的商业通讯27册。 二、简述 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1)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源远流长,几乎是伴随着人类诞生就出现的,依据形式的演进,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而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印刷的发明是这三个阶段的分界线,也是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2)人类大概在几万年前产生了音节语言。语言的产生是信息的内容能得到准确的表述,它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为联系社会成员的纽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