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志知识

地方志知识

地方志知识
地方志知识

北京交通大学第二轮修志

史志知识简编(1)

关于篇目编写

北京交通大学校志办公室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目录

篇目编写 (3)

“三新”的方法 (3)

篇目是志书总体设计的关键部分 (3)

(一)为什么要重视篇目的研究 (3)

(二)篇目形成和完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4)

(三)拟订篇目的基本要求 (4)

篇目设计 (5)

什么是篇目 (5)

篇目与体例 (6)

篇目的要求 (8)

篇目编制程序 (8)

省志、专业志、部门志三者间关系 (10)

拟定篇目注意几个问题 (11)

怎样修改篇目 (13)

篇目成型 (13)

修改原则 (13)

方法步骤 (14)

注意问题 (15)

篇目编写

“三新”是新编方志原则或标准之一。语出胡乔木于1980年4月在重建中国史学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来编写方志。”所谓新观点,就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修志,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则,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观点,运用于编撰新方志之中。所谓新的材料,就是在新方志中重视和突出新时代的材料。所谓新的方法,除发动群众,组织各行各业的力量修志外,还包括志书本身的编撰方法创新,如召开评稿会交流修志经验和将绘图、摄影、统计等新的方法运用到新编方志中去等。

(摘自《上海交通修志通讯》1990年第一期)

任何一部方志的编纂,先要有一个总体设计,确定为什么要修这部志书,打算修成一部什么样的志书,以及怎样才能修好这样一部志书。

篇目,旧志一般称作纲目,是总体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因为它是一部志书的框架,搜集资料的提纲,将来成志的目录。只有通过对篇目的设计、研究、修订,才能使每个参加编纂的人员明白我们到底要修成怎样的一部志书。总体设计,就是为了完成一部志书所制订的工作规划。

(一)为什么要重视篇目的研究

1、在整个修志过程中,在一定阶段,紧紧抓住篇目的研究(调整、修订),才能从开始的“想写什么”,逐步深化明确“要写什么”。从对本地基本面貌的片断认识,逐步到达比较系统、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于市志总纂的组织者尤为重要。

2、通过对篇目的反复研究和调整,才能不断提高、深化我们所修志稿的整体认识,才能从理论到实践,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不经过研究(篇目和试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就只能停留在“想当然”阶段,而不能有理性的可行性的认识。

3、只有通过篇目的研究,才能克服“众手成志”所带来的矛盾和弊病。比如有的分志单独看很完整,但一纳入总体篇目就显得交叉重复,甚至格格不入。

4、尤其是进入总纂阶段,篇目的研究和调整更是达到整体“一本书”的关键。门类设置是否合理,门类叙述是否得当,门类之间的逻辑与联系是否体现出来,都要通过篇目得到检验。

(二)篇目形成和完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搜资提纲;编写提纲;成志目录。这三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资料消化和认识升华的过程。

(三)拟订篇目的基本要求

1、篇目要合理。①要符合社会分工。能达到反映一地方历史与现状基本面貌的目的。②要符合方志横排竖写的基本要求。横分门类是方志反映地情的科学方法。通过横分门类来反映一个地方整体面貌,好比照相中的“接片”法反映全景,横分门类一般采用分解和划分的办法。比如武汉工业志,按行业分类,分解为冶金、机械、电子、纺织一、轻、二轻、化工、建材、电力九个分片(有的地方按所有制性质分类。如轻工、重工……)。这样按行业分解若干门类,可以看到全市工业门类的概况。这种横分门类,既要考虑符合科学的门类——国民经济的分类,又要照顾到部门分工的现实性,作些变通,一般来讲,共性大于个性宜于合;个性大于共性宜于分。横分到一定层次,就要纵写。不能无限度的横分下去。分到什么程度为宜,以有利于反映事物的基本面貌为准。不能把一个完整的事物肢解得分离破碎。比如工业(第一层次),纺织工业(第二层次),棉纺工业(第三层次),就可以开始纵述。纵述可以分析有关的要素列目,这就不属于横分的范畴了。比如作为一个工业的行业,主要记述内容至少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要素:第一生产:包括由谁生产(即企业、名称、所有制……);生产什么(即产品数量、质量

等);怎么生产(即生产设备、技术、能力、水平);生产效益(即产量、产值、速度、主要技术指标……)。第二,生产力(从手工→机械化→自动化的变革);第三,经营(从商品生产→产品生产→商品生产的经营机制的变化。尤其是建国前的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方式与方法);第四,管理(体制的变化,行业的管理,等等)。各项门类(产业、行业)都有各自的要素,但各个层次的叙述都应该先总(看森林)后分(看树木)。

2、篇目要有特点。①编修城市志必须体现城市特点。城市的特点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于一个“中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一个“集中”(现代化工业、工人阶级)和一个“主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概括而言,就是它的吸引和幅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这个特点在上海这样的特大的国际性城市更为突出。②不同类型的城市有不同的特点。可以历史发展划分历史名城(如苏州)和新兴名城(如深圳);按城市规模可分为特大、大、中小城市;按城市职能划分,则可分为多功能城市、工矿城市、旅游城市等等,都应从各自的特点设置篇目,不必生搬硬套。

③同一类型城市也要注意各自地方特色。设立突出地方特色的重点篇章。比如上海志中可设航天工业志;武汉有民航,属交通,不属工业,不能硬套。重点事物——本地特有的,以之为象征的事物。我认为可以单独立目成章或成编。比如内江的糖业;洛阳的牡丹;上海的租界和巡捕房。但是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即:确属本地历史悠久的传统事物,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确能反映本地的特点和优势,或者是本地的一种象征;确定能从同类项中划出,而不乱体例。

(朱文尧《关于方志的总体设计和篇目》)

什么是篇目

什么是篇目?简单的说,篇目就是目录。旧制称之为“门类”,它是编修志书的框架与设想。正像有人比喻的:写文章前要拟定个提纲,办盛宴必须考虑个菜谱,建大厦必须设计个蓝图,打仗时必须要有个作战方案一样,修志前必须要有个篇目。因为修成的志书,少则几十万字,多则上千万字,不是一个人、几个人

能编修成功的,而是出于众人之手,几十个部门分工合作,没有个提纲没有个篇目怎么能行?尤其铁路局志,专业性很强,历史跨度又长,我们要从张家口——丰镇1915年通车时写起,有车、机、工、电、辆、工程等部门,还有人、财、材、计等管理部门和党、工、团、公、检、法等政工部门。要把各个机构沿革、发展兴衰起落、所担当的作用,和怎样组成铁路运输一个有机的整体,都通过志书反映出来,就要有个明确分工,谁管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做好处是:本单位的人,走过来的历史路程清晰,会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但是没有一个统一要求,统一法规和详细篇目:想什么,就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一堆散沙。需要的没有写进去,不需要的写了一大堆,重叠累赘甚至遗漏的现象都可能出现,有了篇目或提纲,就能够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正如民国初年方志学家李泰棻所言:“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篇目与体例

志书的篇目,是方志体例的集中体现,是体力内容的具体化。那么,什么是体例呢?

1、体例有三个要素构成

○1体裁:方志体裁就是按照志书表述对象的内容和性质制定的各种表现形式。<<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九条:方志的体裁一般有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志书的主体,图标可分别附在各类目之中。它们各体都有独特的特定内容,它们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作业,任何一体既不能代替其他各体,也不能把其他各体附在自己身上。就像一个人,他的头、躯干。四肢等,都是整体的有机部分,各有各的功能谁也不能包揽代替,否则就不成为人。志书也是这样,尽管志是整个志书的主体,但毕竟是各体中一体,记、志、传、图、表、录缺了谁都不行。我们编修的<<呼和浩特铁路局志 >>,有述(概述)、志(包括体制改革、铁路建设、铁路运输、企业管理、科技文卫、党群政法)、传(人物)、记(大事记)、录(附录)五大块,缺一不可。

○2结构:志书的结构主要是指组织志书的纲目形式。体现在篇目上,又是体载的集中反映,志体以类系事,同类事物,安排在一个门类。志书注意横排,纵横结

合,以横为主。它侧重于从横的方面事物的广泛性,要求分门别类地记述部门本单位的历史和现状。

概述属史体,它从宏观上反映全局的概貌、反映规律,反映大的趋势。

大事记属史体,它是志书的纲,以时间为序,以经为主线,记述社会发展步伐。

人物传也属史体,是志书的精粹部分。

附录是记载抄写之意,为备用而登记,具有典型的资料性,体现资料为著述服务的特点。

○3章法:是指方志编纂中,编撰者安排全篇章节的若干方法。新方志采用语体文记述,要求严谨、朴实、简洁、通俗,在表述方法上,切忌用通讯报导、教科书、工作总结、章回小说等笔法,也不应该发表许多议论、感慨、说教,否则就不伦不类了。

如某城市建设志书,设有建筑技术一篇,下分十章,有地基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等,这个篇目,是一整套建筑施工技术的表述,象一本技术手册,显然不合志书要求。

2、体例的两个特点

○1重在记述,述而不论,就是寓褒贬于记述之中。

○2以类系事,注意横向,横排纵写。因此确定体例在前,拟定篇目在后,修志的目的、方针、原则、要求、体例等最终都得在篇目设计和撰写行文中体现出来。

3、重视立目(篇目)的工作

我们确立了体例,通俗讲就是修志法规,就要重视立目工作,篇目的拟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你出一个好的篇目,志书的成书就有了基础。然而篇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经过多次修改,不断完善。

拟定篇目,要统盘考虑。从方志特有的体例,本部门本企业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进行总体设计;并依据各单位的专业特点,拟出章节篇目。一个好的篇目,应该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经纬安排合理,立目粗细得当,既能反映本部门本行业的基本面貌、发展脉络、个性和特点,又能处理事物之间的制约、

联系和影响,并且符合志书体例要求。

篇目的要求

篇目是志书的雏形,是搜集资料的向导,是资料工作的规范,是检查指导的基础。直到志书完稿之时,篇目才完成使命演变为志书的目录。这些足以说明,篇目在整个编撰志书中的作用。

1、篇目是志书的雏形

篇目已勾画出了本部门本单位的轮廓,使人看了,对该企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个概括的了解,而且对志书所要反映的内容,前后呼应,统筹兼顾,分体歧义,详略交叉有所认识。这将会有利于发动群众参加修志,有利于修志工作深入开展。

2、篇目是搜集资料的向导

按自然归类,篇目章节详尽,条理清楚,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便于掌握;按节目搜集资料,使资料搜集工作有所遵循,有所依据,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3、篇目是资料工作的规范

①按其内容组织人员分工负责,避免部门之间重复作业。

②便于资料的整理和归档(篇目有编码)。

③要求各负责部门必须按篇目搜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④篇目分工科学,责任明确,可避免推诿现象。

4、篇目是检查指导的依据

《局志》编纂时间长,涉及面广;要由46个单位的上百人众手修志,没有篇目,就会失控,也无从检查进度和指导工作。

篇目编制程序

从开始编纂到志书定稿,篇目大体上要经过基本篇目(粗目),资料篇目,撰写篇目,志书目录四个修订过程。

1、基本篇目

基本篇目是在志书编纂准备阶段中,修志者参考有关方面志书体例和同类企业的志书篇目,根据本企业的概貌而制订的。它仅是个粗目。它在组织修志和物

质准备阶段中,对修志工作起宣传、发动和起步的作用。因为是粗目,只能反映“想些什么”。

2、资料篇目

资料篇目是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经过研究而进一步修订的,它反映的是众多的执笔人“想写什么”的初步认识。

大企业其工作门类繁多,分工各异,不相统属。根据众手成志精神,需要有更多非专业人员参与此项浩繁工程。但进入搜集资料阶段,人们往往会感到,基本篇目太原则,不具体,框架粗,又笼统;各单位按分工去搜集资料,没有统一的法规约束和检查搜集资料的进度、数量和质量,也很难保证修志工作顺利进行。资料篇目较具体较客观,可起到指导资料搜集工作、避免人力、物力浪费的作用。

资料篇目形成有三个步骤:

①首先搞好调查研究,对本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有个历史的、系统的了解,扩大视

野弄清相互联系,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妥善安排篇章以下节目。

②在基本篇目基础上,把各篇章按其自然展开,要突出本部门的特点,力争反映

事物的原貌,并按体例详尽列出节目,形成资料篇目初稿,拿到下属征求意见,进行补充修改使其符合实际。

③经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进行补充修订,但仍有许多东西,我们不知其所以

然,就要请教各方面内行、专家及有关领导,把关审查,拟出资料篇目初稿,最后修改定稿,这时的资料篇目,已经具有它的应用价值,当然这个篇目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它还有主观臆断痕迹,有些目因想象不到,还要补充,有些目因与资料实际脱节会成“死目”,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行调整,使之进一步完善。这个过程要进行多次,随着资料累计,“想写什么”可逐步上升到“可写什么”。此时的篇目,仍属资料篇目。

3、撰写篇目

等到资料搜集工作基本结束,修志人员在掌握足够资料的基础上,听取领导、内行、专家的意见,结合这一领域发展规律的探索,按照志书体例要求,经过科学地分类,合理安排,进行修订。修订后的篇目成为撰写志稿行动的纲领。此时的篇目由“可写什么”上升到“要写什么”,就成为撰写篇目。修志者可“对号入座,按图施工,按图组装”,按照设想有目的地开展工作,一直到成书的过程中,

篇目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了。总之篇目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可说始终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

4、志书目录

志稿成书后,各个篇章节目,也就成为志书目录。它是全书的框架,反映志书内容的主旨。

省志、专业志、部门志三者间关系

1.志过去称通志,是指一个省的自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专述。省志由各分志(或专业志)组成,省志里的各篇,如农业志、工业志、交通志等都是专业志,省志与专业志是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省或区的范围内的同类行业即使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能部门共管之事,都只能归类为一,决不能设两个同类专业志,以铁路系统为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志交通志里的铁路篇或铁路志就必须包括内蒙古中西部铁路(哈铁局管辖范围)的内容,决不能在区志中出现西部、东部两部铁路专业志。

2、业志也称分志,是省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都是志书的一个门类,是按照志书统一体例,对某门类事物历史与现状分门别类的记述。是省志的一个子系统。要求是求特不求全,求深不求细,如铁路志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志各专业志之一。

铁路志里的各篇章,如铁路建设篇,铁路运输篇,是记述一个方面、一个事物、一个范围的某项事业的志,在地方志里,叫做二等专业志。依次类推,铁路运输篇内车、机、工、电、辆各章,也就是三等专业志了。

3.门志也称企业制,是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主修的志书。它以部门为中心,以部门职权所属为其记事范围,反映的是一个企业或部门全面情况,与通志相比较,其体例特点是小而全,具有方志一般特征,俗称本部门的“小百科全书”。

部门志的层次低于通志(省志或区志),而部门志的体例结构却与通志相同,都具有述、志、记、传、图、表、录,都是横排纵写,但部门志不能进入通志。如果一个省或区所辖范围的农业、工业、林业、交通等几十个企业的部门志都进入通志,那么这部通志中就要出现几十个部门志的概述、人物传、大事记和附录,不但应进入志书的内容被冲淡,而且字数翻倍、内容重复、结构混乱等弊病也是

不可避免的。

反映部门主业的专业志是联系部门志和通志的桥梁。部门志中的二级专业志,如铁路局志中的铁路建设篇、运输片、管理篇,在《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志铁路篇》中为四级专业志,只不过角色不同罢了。从逻辑上讲,它们是交叉关系。

拟定篇目注意几个问题

1.类目齐全

部门志以部门为中心,反映一个部门全面情况,方志界常说,“横不缺顶,纵不断线”,就是方方面面都要写进去,尤其铁路三大块,即铁路建设、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就是核心,不能缺顶,其他部门科技文化,党群政法为辅,但也有重点,否则就不成为一个整体,其实真正做到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也无必要,比较主要的内容不漏项就行。篇目设计者,心目中要有个标准,这就是:

①主业项目不能缺少;

②典型事物不能缺少;

③内容多的不能缺少;

④具有特色的不能缺少。

2.归属得当

分类的原则是,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因此不同性质事物不能列在一起。要想分类合理,归属得当,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符合现代化社会分工;

②要符合现代化科学分类;

③要符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

④要坚持共性大于个性的宜和,个性大于共性的宜分的归类原则。

3.标题明显

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经指出:“志体坏于标题不得史法”。就是说标题要醒目,言简意赅。

简介要惜墨如金,能用两个字表达的不用三个字,能用四个字表达的不用五个字。

以名词标目,充其量采用主谓词组如勘测设计、机车、工务等。

显事隐时,对宜于分期记述的内容也要尽可能地寓时于事。

标题不能含量大,标目前不宜加定语修饰,标目后也不宜出现“发展”、“作用”之类附加词,如“打到四人帮、人民喜洋洋”、“伟大的历史转折”等等,要尽量避免搞成论说文的标题。

标题忌讳搞成通讯报导或章回小说式,如“支援前线、民工出征,李××反攻倒算、张××杀人成性”等。

4.结构合理

志书要求横排竖写,先分类后分期,但不能一概而论,把横排竖写绝对化,要具体内容,具体对待,宜横则横,宜纵则纵,宜综合则综合,谁先谁后,都得顺理成章。如建国前平绥铁路,从一九○五年就开始修建,考虑到与呼铁局成立后间隔时间太长,我们把它分期来写,使人看后有个整体感,可清晰了解平绥线上各个部门历史,如绝对化地横排竖写分到各单位去写,那就重复交叉过多,也失去整体性。

有关篇目的划分,可遵循这几条原则:

①按照事物发生时间先后排列;

②按照事物内部因果关系排列;

③按照事物之间主次关系排列;

④要先设篇章标题,次设节目标题。

5.层次分明

制定篇目时,要正确地划分层次,无论横看,或是总看,都应脉络清晰,繁而不乱。一般划分篇章节目四个层次较为适宜,划分要注意这几方面事项:

①章与章、节与节、目与目是平等关系,不能颠倒;

②内涵和外延不相重叠;

③章与节、节与目是上下关系,要层层相辖;

④层次划分不宜太琐碎,篇幅不宜太冗长,能归并的尽量归并,不必要的层次尽

量取消;

⑤不可章、节或节、目同名。

6.重点突出

有的事虽属同类,为了突出本部门的特色,不妨单独设立章节,如铁路防寒、

防沙、安全,可单独设立一章或节,铁路建设,铁路运输,它是本部门的核心,就要多设些章节,写得详细一点,就像一块美玉,把它雕刻出来,发出光彩。

(摘自呼和浩特铁路局肖铭《局志篇目设计》)

修改篇目是修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改好篇目,首先要把握篇目修改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掌握修改原则和方法步骤,注意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探索,这样,才能列出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篇目。

篇目成型

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即雏型——基本成型——定型。

雏形也叫篇目初稿,初稿是为搜集资料列的提纲,它确定了搜集资料的范围,反映了资料的目标和线索,大体上拟定了条目顺序和分类体系。这个篇目由于认识局限,很大程度上以设想为基础,必然需要修改。

基本成型,又称编写资料长编阶段。这个篇目是为写长篇资料而定的。因此,写长篇的过程,也是检验篇目是否合理的经过。修改时应考虑篇目是否缺项、归属和重复等问题。

定型阶段是为写入志稿做的准备。这三个阶段是修志工作必然经过的;如同人生要经过幼年、青年、老年一样,不可超越某个阶段。人的认识是随着学习、工作的不断深入而提高的。所以,对旧篇目的缺陷无需多虑。

修改原则

首先应该了解篇目排编的要求。志书要求篇目横不缺项、分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繁简适度、简洁明瞭等等。这些要求应该在修改时有所体现。

其次,要明确每个阶段的指导思想,具体讲,明确近期修改的目标和任务。如篇目初稿为搜集资料服务。列篇目时应本着宁多勿漏,反映全貌为宗旨。基本定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归属、层次、分类、重复、交叉等问题。定型阶段主

要是合并工作,因为写入志稿由粗往细好写,反之困难,甚至会出现搜肠刮肚,无话可谈的难题。因此,明确各阶段修改思想很重要,不可忽视。

第三,要勇于打破部门之间界限,个性小于共性的材料合写,反之分写。一个单位下属有若干个部门,各部门之间都有主要业务,但这不等于说各部门间要写的内容没有重复,重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确处理,避免重复。我们北京铁路局主管教育工作有教育处。另外,机务处、车务处、电务处等部门各自也有本专业的教育,一本志书中多次出现教育,势必给人散乱之感。为此,我们从全局高度看问题,打破部门界限,把其他部门的教育归入教育处之中。当然,其他部门要配合教育处,要提供资料。

第四,不要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从篇目需要大胆编排修改。作为修志人员本身就不应该有这种思想。修改时,应从志书科学性、整体性考虑。我局局志篇目第八篇是外事工作,修改时我们分析:外事工作在铁路局整体工作中只是一小部分,没有独立完整的内容。这样的工作列为篇不合适,我们降格为章。类似这种情况该部门领导就不必多虑。因为全局有50多个处级单位。如果都列为篇,那么志书就失去科学性、整体性。改后篇目,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影响情绪。

第五,子目不超过三级。

有的单位写一章,章下有节、节下有目、目下又分子目,子目下还有“生育能力”。这样“孙子”太多,不便引索,层次混乱,对编写入志稿很不利。有个别主笔人写入志稿时,写着写着,该写到第几点了,自己都忘了,可以想象,将来读者得多累。原则上讲,写条目,一般不列目的子目,需要列时,子目不过三级。

方法步骤

1.填补漏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篇目初稿往往会有漏项的可能。志书要求横

不缺项。因此,每次修改时,首先考虑是否有漏项,即看看各部门的主业漏没漏。这要征求各修志单位的意见,如果有,及时填上。我们铁路运输中的货、客运输的价格是运输中的大事,初稿漏了,下属单位提出后,我们才补上。2.突出重点。节下的几个目中有时有这种情况,并列的目中有某项重要的工作和

非重要工作“平辈”了。为了突出重点,可把重要工作升格为节。如:铁路运

输中的调度指挥工作为目,改后为节。

3.避免重复。志书要求内容可以交叉,不能重复。篇目初稿主观成分多,宁多勿

漏,以设想为基础,往往导致重复显现。修改时就应合并。如:铁路安全是运输生产的关键,各单位篇目中都写安全,局安全监察室主管运输安全工作,写的就是各单位的安全,这样重复应该合并。

4.标题设立。准确、简洁是标题基本要求。准确指用词恰当。简洁指文字简练。

任何时候写材料都要惜墨如金,能用两个字表达就不用三个字。最好用主谓词组,如:铁路建设、城市建设等。标题一般自为标题,不加修饰,不出现“发展、作用”之类的词,不要搞成史书标题。

5.层次分明。不能“乱辈”。“乱辈”指章和节的标题一样,或者节和目的相同。

如:第七章物资管理,第一节物资供应,第二节物资管理。这就不合要求。层次间的关系式层层相辖,顺理成章,上下级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同级之间、章与节、节与目不能用同一标题平起平坐,内涵外延不能重叠。

6.严守机密。有些问题涉及到保密,在定型时,应取消这些内容,防止泄密。

7.体现特色。修志是项重要事业,各兄弟单位之间有时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很有

必要。但是要防止所有的志书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注意突出行业的特色,从篇目、内容上应该有所表现。

注意问题

篇目不可能是最后的成书目录,篇目修改贯穿着修志全过程。因此,随时随地都应该认真的、及时的听取下属单位的意见,注意吸收好的建议,到下次修改时,作为依据。每次修改篇目,各单位都应该认真做好,不应该把改好的希望放在下次的修改上,那样会走弯路。编写志书是某个单位的大事,有时两单位间的结合部很可能有“踢球”现象,修改篇目时,应该定下来、以免漏掉。目前,已出版的了一些志书,修改篇目时,应该学习和借鉴,把别人的经验为己所用。此外,修志学科是年轻的科学,没有固定格式,修改篇目时,一定要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修改,切不可机械的照搬。

(北京铁路局王雨婷)

地方志年报资料模板

地方志年报资料 ***年度 承报单位:****集团有限公司报送时间:***年***月***日

**县地方志资料年报验收表 备注:1、1至3栏由承报单位填写。 2、此表一式两份与年报资料一起报送,承报单位与县志办各存一份。

**县地方志年报资料目录 ( ** 年) 承报单位(全称): ***集团有限公司 汇同报送资料的下属单位: ******* 第一部分主体资料 (1) (一)、机构 (1) 1、单位(含汇同报送资料的下属单位)全称 (1) 2、单位性质、级别、内设机构、人员编制 (1) 3、单位主要职能 (1) (二)、领导职数 (1) (三)、主要工作 (2) 1、生产经营管理情况 (2) 2、员工队伍建设情况 (3) 3、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3) 4、****-------------------------------- (4) 第二部分大事记资料 (4) 第三部分人物资料 (5) 第四部分专题资料 (5) (一)、重大事件 (5) 1 、 (5)

2、 (5) 3 、 (6) 第五部分图片音像资料 (6) (一)、*****洪灾及复产情况 (6) 第六部分附录资料 (7) (一)、荣誉称号表 (7) (二)、***集团公司**年工作总结 (8)

***县地方志年报资料 (2012年) 一、主体资料 (一)机构: 1、*****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个:。 2、***县小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是县属国有企业,按正科级单位管理,内设有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纪委、工会、党委办、行政办、人事部、生产经营部、财务审计部、物业部、妇委会、团委、公司机关在岗人员42人。 3、主要职能:县属国有小水电企业经营管理、销售、小水电国有资产经营。 (二)领导职数 公司党委委员**人、行政班子**人。 ** 年班子成员任(免)职情况表

【地方】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关键字】地方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历史上曾有郡志、州志、府志、路志、省志、道志、卫志、县志;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从专业性质角度看,历史上地方志还有山志、水志、寺庙志、园林志、艺文志、风土志、人物志等;现在,除了继承传统的志书种类外,由于社会发展分工细化,专业志种类更趋丰富,有地理志、文化志、教育志、煤炭志、电力志、财政志、金融志等涉及各行各业的专业志书,还有行业志、企业志、部门志、学校志、医院志等。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这次进行第二轮修志,主要是记载和反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这就是新时期、新时代的要求。 5、连续性。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现在,国家规定每二十年修一次,这样可以保证对我国各项事业的记载做到传承延续。 四、地方志的功能 概括地讲,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 存史功能: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状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用文字记述下来,达到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的目的。这是地方志最基本的功能。 资治功能:为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者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客观情况,提供系统全面的资料,为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化功能:利用地方志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服务;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乡土,建设家园教育。清末曾在全国范围内号召编写乡土志作为中小学生的乡土教材,我省就存有《山西乡土志》和《山西风土记》。

地方志与地方文化

弘扬方志文化:关于建设陕西文化大省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新一届省委、省政府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这是我省文化建设史上的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际部署和重大举措。文化和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切经济领域无不包含着文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都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其深层原因,就在于陕西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就在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编修地方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方志文化的特征 地方志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其历史之悠久、涵盖之广阔、品类之繁多、卷帙之浩繁、内容之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一绝。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书,仅宋元以来就有9000余种,10万多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这种连续、广泛的方志资料,是其他任何一种著作都无可比拟的。方志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使得地方志长期以来被人们誉为“博物之书”、“一方之总览”、“一方之百科全书”。 第一,方志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历史是文化创新的基础,特色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地方志记载的是某一地方发生的人和事,是本土文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之一。陕西方志与秦腔、秦人一样有着天然的本地化特色,凸显陕西文化形成的历史底蕴。陕西建设文化大省核心就是发展三秦文化,与陕西地方志工作有着相同的目标指向。 第二,方志文化具有广泛性特征,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之一。内容上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取材上有文字材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声像资料。而且地方志本身就记述了不同的文化类别,如陕西的陕南文化、关中文化、陕北文化、周秦汉唐文化等等,这进一步推动了陕西文化的多样性。 第三,方志文化具有连续性特征。中国地方志工作指导小组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二条指出:“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对推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对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有重要意义。” “我国编修地方志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广东修志的历史,从东汉杨孚的《交州异物志》算起,也有1900多年,至今保留的旧志有400多种。这些连绵不断的志书,对当代人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而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从历史学的角度,也为寻找广东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方志在文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数千年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构成了这个地区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质。它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的主旋律。汤因比的一段话上古时期的世界六大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发展下来以外,其他五大文明都先后中断或衰亡,很多国家的历史由于没有文献记载而失传,与世界各国相比,方志文化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为保存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地方志的丰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 党的三代领导人非常重视地方志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

地区志材料报送制度

地区志材料报送制度 为全面、客观地记载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为修志积累、保存资料,并通过对资料年报进行整理,及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地方志资料收集、整理、积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具体、准确地反映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宗旨 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为下一轮地方志编修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并通过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内容包括每一年度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情况。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适用于《县志》各承编单位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报送地方志年报资料。 三、组织实施 (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是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对资料年报的总体框架、资料提纲、体例规范、工作步骤、任务分工、质量标准、审查验收等提出要求,对全县各承报单位的资料年报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检查督促,对各单位提供的年报资料进行审查验收; (二)为保证地方志资料年报的全面、客观、准确和及时,县直各单位、驻县有关单位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承担地方志资料年报的责任单位,均有责任承报相关行业、系统的地方志资料。县直各单位应做好下属、归口、对口单位的组织协调,协助县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检查、督促、落实好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 (三)由若干单位共同承报地方志资料的行业、系统,由县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明确一个单位为承报牵头单位。牵头单位负责本行业承报单位的组织协调,包括提纲修订、资料收集、汇总整理以及合撰报送; (四)各承报单位要把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列入工作职责和议事日程,明确

方志知识100问(二)

十一、修志工作总要求“一纳入”、“五到位”是什么? “一纳入”是真正把修志工作纳入到各部门、各街道镇乡的工作任务之中。 “五到位”是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十二、编写方志要运用哪“三新”?如何体现“三新”精神? 方志编写要“三新”,即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是胡乔木同志提出来的。编写方志要切实体现“三新”精神。 1.新观点。编写方志一定要遵循我们确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同时,还应注意以下4点:第一,记载历史上的人和事要用现在的观点,而不能用当时的观点和提法;第二,记述“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十七年,要依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第三,记述体制改革要符合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第四,对旧资料要进行分析,切勿带进旧观点。 2.新材料。新材料包括四方面:第一,旧志不记的资料,特别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涉及的资料;第二,旧志中记错而经过订正的资料;第三,一般书中不载的资料;第四,从未有人记载过的资料,如实地考察资料。 3.新方法。大的方面说,编写区志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众手成志;分志稿由各部门提供,方志办总纂;定稿前先举行评议会等。

十三、方志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方志的学科属性是什么?自古以来,争议虽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两派:一派认为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另一派认为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 持方志为地理学科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戴震、洪亮吉等考据专家。他们以考据方法进行地方志的编纂,着重考据地理沿革与方位。因此被称为地理学派。 持方志为历史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章学诚,他确立了方志是史,一方之志为一方全史的新观念,从而破除方志是图经、是地理书的旧观念。 以上两派见解,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道理。对此,胡乔木说得比较全面,他说:“为了研究地方志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面涉及许多学科,从历史学、各种专门史学、史料编纂学、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到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也可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部分)、社会统计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等,这里面最重要、最关键的也许是人文地理学。”依我们看,方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十四、地方志的特性有哪些? 地方志的特性有六方面: 1.有明确的区域性,不“越境而书”; 2.有编纂的连续性,一代接一代,代代相传,连绵不绝; 3.有内容的广泛性,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生产斗争到科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传统文化知识(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阅读大会 中华传统知识大赛“民俗篇” 1.刺绣是指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 案的一种工艺。中国四大名绣是指()、蜀绣、粤绣、苏绣。 A.顾绣 B. 闽绣 D. 鲁绣 D. 湘绣 2.南翔小笼馒头,传至今日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它由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 贤始创,素有()、馅多、卤重、味鲜之美誉。 A.皮薄 B. 皮厚 C. 重油 D. 咸鲜 3.1912年开设的()是上海第一家游乐场,位于浙江路新新舞台屋顶。它与随 后涌现的其他游乐场一起,奠定了游乐场在市民日常娱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A.新世界游乐场 B. 大世界游乐场 C. 楼外楼游乐场 D.小世界游乐场 4.重建于宋代的龙华塔,砖木结构,七层八面,每层飞檐高翘,角挂风铃,姿态雄 奇,造型美观,玲珑剔透。相传是三国时期()为孝敬父母而始建,故又名报恩塔。 A.曹操 B. 刘备 C.孙权 D. 诸葛亮 5.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在上海地 区得到较大发展,常演不衰的经典称为“八大曲”。以下不属于八大曲的是()。 A.《行街》 B.《云庆》 C.《四合如意》 D.《瀛洲古调》 6.年轻人谈恋爱,在各地方言中各有不同的有趣说法。上世纪下半叶,上海人习惯 把年轻人谈恋爱叫做()。 A. 做朋友 B. 认得朋友 C. 扛朋友 D. 轧朋友 7. 早年被沪上民众称为“四大金刚”的是豆浆、油条、大饼和()。 A..粢饭 B..馄饨 C.泡饭 D.八宝饭 8. 今上海地区大部原属古代松江府。西晋文学家(),字士龙,华亭人,对客自 称“云间陆士龙”,后人因此称松江为“云间”。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按:在思索方志编纂问题时,回顾了个人写的一些文章。其中这一篇是我参加地方志工作后不久写的,但现在看来,其中提出的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二论修志中,似乎还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现在上载在此,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参与编写地方志,对方志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现趁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写出来向大家求教。 一、我以为,地方志的创新要考虑它所处的文化环境。 大家在谈到编写地方志的重大意义时,常引旧志利用的实例作证明。正是这些议论引导着地方志的编纂方向和读书界对新方志的评价标准。当新编地方志达不到这种要求时,就产生了“行人不想看,外行人看不懂”的责难。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重视新旧方志迥异的文化环境所致。 一年多来,笔者收集分析了100多条方志利用的实例,大致可分四大类:一是为各种专业史研究提供史料;二是利用方志资料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例如发掘地方传统产品、技艺,开拓了生产门径;四是平反错案,了结悬案,纠正错讹。而在利用性质上,又

有两种情况:对于旧志的利用,常常是志书本身发挥资料作用,属直接利用性质,天文、地震、人物事迹之类,多如此;而新志的利用,则往往是修志工作中发现的原始资料起了作用,属间接利用性质,志书仅起中介作用。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旧方志时期,许多学科尚未形成或分化出来,省、地、县都不可能有专业资料的管理机构和系统配套的专业著述。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地方志就备载万物、巨细无遗,成了全方位的综合资料书。传之后代,就自然成为现代科学探寻本学科历史资料的宝库,如地震资料、天文资料(如太阳黑子活动的记载)、国际文化交流资料(如关于日本沙门志满的记载)、各种专业技术资料、灾异资料等等。到了民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华文化中迅猛崛起,分科也细了。但各学科的发展还不可能普及到地县,尽管县志的容开始缓慢地近代化、科学化了,也不影响地方志作为全方位综合资料库的作用。到了现在,新方志处身其中的文化环境是大不一样了,特别象这样的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以慈溪为例,就有许多资料机构,有专门提供综合资料的统计局和已配套成龙的档案馆、室;有各专业的观测、研究、情报机构如水文站、气象站、虫情测报站,各种科技情报所,各级专业资料室等等;还有对重大县情的较大规模的普查,如地质普查、土壤普查、资源普查、水文调查、人口普查等。而上述种种活动,最终

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俞慧军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5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每地修志,主要目标在于补行政官吏之鉴览,以订其发施政令之方针。”刘世锋:《浅谈地方志的价值与作用》,《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4期。李铁映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笔者认为,撰修方志是为了经世致用,造福桑梓。修志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用资料服务社会的过程,志书编成出版后,方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志书,使志书进入社会,进入大众视野,进入寻常百姓家;走向世界,走入国际市场,加入国际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明。方志的服务功能越大,服务的对象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方志的社会效益就越大,存在的价值也就越大。以笔者浅见,在新时期,方志和地方志机构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中有六大功能。 一、服务政治的功能 方志要服务好政治,成为本地党政领导管理一方的参考书。“资治”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一大传统功能。新方志所记述的丰富而翔实的资料,有助于在党的领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1992年1月,《沙洲县志》张家港市的前身为1962年建立的沙洲县,故1992年第一轮出版的志书为《沙洲县志》(下限至1985年),1986年9月撤县建立张家港市。出版后,成为张家港市历届党政领导了解全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政地情书。首先,《沙洲县志》主要记载本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活动情况,并对1962年建县至1985年历届人代会的情况进行了客观翔实的记载,这给历届党政领导在政策的制订时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提供了参照,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从而促进全市(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其次,《沙洲县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还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客观翔实的记载。《沙洲县志》除了记载机构设置演变的情况及历届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更替情况外,还着重记载了各个时期干部的编制变化情况和分布情况、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工龄情况、文化程度、调动和分配情况、退职和离退休情况等,这些为总结干部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资料,从而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政府机构的自身建设。再次,司法、执法的民主化,是小康社会民主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沙洲县志》所记载的刑事、检察、民事调解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执政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司法、执法公开、公正和民主的程度。新方志服务政治的功能更集中地体现在二轮修志的实践中,二轮修志中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构、司法和执法机关、政党、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客观记载,对一个地方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多年来,在历届新任市领导上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 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史工作 【发文字号】南府办[2012]41号 【发布部门】南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28 【实施日期】2012.0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的通知 (南府办〔2012〕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驻邕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南宁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南宁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

为全面、客观记载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为修志积累、保存资料,并通过对资料年报进行整理,及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地方志资料收集、整理、积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客观、具体、准确地反映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宗旨 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为下一轮地方志编修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并通过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内容包括每一年度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情况。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适用于市、县(区)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南宁市志》各承编单位向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报送地方志年报资料。各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应参照本《制度》加强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 三、组织实施 (一)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是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对资料年报的总体框架、资料提纲、体例规范、工作步骤、任务分工、质量标准、审查验收等提出要求,对全市各承报单位的资料年报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检查督促,对各单位提供的年报资料进行审查验收。 (二)为保证地方志资料年报全面、客观、准确和及时,市直各单位、驻邕有关单位

古籍基础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定义):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定级标准》2。1、《修复技术规范》2.1) 一、古籍版式 定义: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按:即指一块书版内所刻出的模式,反映在书中,就是一张书叶中所看到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界行、天头、地脚、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 1.版面: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数并以边栏、界行、版心、鱼尾等形象为装饰而雕刻或排拣活字形成的平面。后世即指一版一版印纸。 2.版框:书叶正面图文四边的围栏,一般指印刷的书。(修复技术规范2.5.1)。也称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 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常见的术语有四周单边(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 线)、四周双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道细黑线)、左右双边(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 3.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 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行×字”,有的直接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是为大字正文做注解),叫做“小 字双行×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可以作 用鉴定版本依据之一。 5.天头:图文或板框上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4),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 6.地脚:图文或板框下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5),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也称下角。 7.版心:也称中缝,通常指一版印叶的中心比较窄的一行空白行,是书叶对折时的标准。唐末五代,书的装订形式由卷轴装向册叶装发展,雕版出现了两个半版,北宋 和辽时期,两个半版间出现了两道线,在两线之间的空白处,常常刻上书的题名(通 常是简书名)、卷数、叶码、本叶的字数、刻工姓名或者刻书单位的名称。因为这一 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所以称为版心。 8.书口:又称版口,就书版(或者书叶)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蝴蝶装无书口?)与 书背相对,可翻叶展阅的开口。(修复技术规范2.8。3)(其含义已经扩大了。)9.鱼尾:版心中间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处,有时版心上下都有鱼尾。只有一个鱼尾,称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有对鱼尾、顺 鱼尾),个别有三鱼尾。花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鱼尾的作用是用来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10.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象鼻。(这只是一种说法。李致忠先生提出另两种说法,一是我们暂且采取第一种说法,主要说明什么是黑口、白口)象 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即无黑线)者为白口。 11.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书的耳朵,所以称书耳。其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2.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刻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

试论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关系

试论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关系 自古至今,志和史这两种著作一直是同源异流,殊途同归,同时并存,共同发展,不能强求合并,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地方志和地方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盛世修史、懿年纂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国编史修志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设有史官,隋唐时期就确立了史志官修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中共党史和地方志机构。我国官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编史修志的延续不断。在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修志工作。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胡锦涛同志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足以说明地方志和地方史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地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都有资政教化的作用。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志为史提供资料,史又为志提供资料,但史、志又有别,不能以史代志。两者都要记载历史事实,都要服务当代。本文试从地方志和地方史(中共地方史)的联系与区别的角度来探讨两者的关系。 一、地方志与地方史的联系 1、两者互为借鉴。地方志虽以记述本行政区域的历史

与现状为范围,但包罗万象,以其翔实、典型的地情资料,为地方史研究提供丰实而具体的内容,验证当代史研究的规律和成果,为地方史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地方历史面貌。地方志是地情书,以特定区域为记述空间范围,以特定地情为研究对象,记一方之史,言一方之事,综合记述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涵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各门类应有尽有,甚至一些细小而有趣的奇闻逸事也有收录。资料性是地方志作为一种著述的本质属性,地方志汇集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地情资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史料正是历史学的研究基础,历史研究之所以有价值,最关键的就是靠史料说话。地方志为编修地方史保存了大量一手地情资料,而且资料鲜活准确,“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无疑有助于当代人治当代史,有助于地方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2、两者具有共同的对象。两者的共同点是记载对象的一致性,都是要记述以往和既发的事物、事件、人物。地方史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地方史主要是记述过去人类社会的活动,包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变化发展,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事件等。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变化,阶级斗争开始转化为人民的内部矛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的内部矛盾更为明显。什么是地方志?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见,地方志和地方史虽互有联系,但又各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2007-04-18 14:47:58 大中小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一、地方志的性质 1、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古代又称地志、地记等。方者,方域, 地方;志者,记也,述也。地方志是以一定地域(主要是行政区划)为范围,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新方志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一个地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与历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地方科学文献(或者说综合性地情资料书)。 2、方志的基本特征。 (1)地方性(地域性):历代各类方志,均以一定地域为记述范围,又因地域不同,所记风物人文亦不同。表现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2)资料性:方志任务不是探索历史规律,而是为认识地情、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其价值与功能即体现于资料性。 (3)纪实性(实录性):历来要求修志要实事求是,据实而书,“夫志,为一邑实录”。不实则无用,甚至起反作用。志书所录,又多为经过分析考证的一二手资料。

(4)综合性:内容是综合的,兼具史、地、自然、社会各方面,容纳古今百科记述方法和体裁是综合的,有概括提炼而非单纯资料汇编;又综合运用各种体裁。 (5)实用性: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章学诚),也正因其资料丰富,史实可靠,实用性强,而历代不衰。 3、史志关系。志与史,可谓同源异流,殊途同归,既有共性,更各有特点。史、志有密切联系。上古史、志不分,即所谓“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郑樵《通志序》)。梁启超也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如孟子所称“晋《乘》、楚《寿杌》、鲁《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均有资政、鉴戒的作用。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志又为史提供资料,“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梁启超《龙游县志序》)。 但史、志有别,不能以史代志。其区别在于:(1)对象和任务不同:历史记述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现象,目的是为提示历史发展规律;方志则自然、社会并重,主要反映本地自然、社会的基本情况,提供有关系统资料。(2)内容不同:史重宏观,举大弃小,志的内容更广泛详备,宏微俱备;史重分析论述,志重资料说明;史重过去,志重现状,所谓“隔代修史,当代修志”。(3)体例不同:史纵志横,即史以时间为经,纵向论述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志则横分门类记述各方面情况。史、志均有纵横,但史以纵为主,志以横为

2020年地方志业务应知应会知识题库附全答案

2020年地方志业务应知应会知识题库附全答案 (一)选择题 30题 1、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于( D )公布施行。 A、2003年3月18日 B、2004年5月18日 C、2005年5月16日 D、2006年5月18日 2、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 B )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A、统计 B、地方志 C、发展改革 D、民政 3、《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 C )年左右编修一次。 A、5 B、10 C、20 D、30 4、《地方志工作条例》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地方志的( A )全国性法规。 A、第一部 B、第二部 C、第三部 D、第四部 5、《贵州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于( B )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布。 A、2006年5月 B、2008年10月 C、2009年6月 D、2007年10月 6、( B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国一统志,为明清两代编修大一统志提供了范例和模式。 A、《括地志》 B、《大元一统志》 C、《太平寰宇志》 D、《元和郡县志》 7、下列属于明朝时期贵州编修的志书是( A )。 A、《贵州图经新志》 B、《黔书》 C、《黔南识略》 D、《遵义府志》 8、( B )是《华阳国志》中记载的古代贵州走出大山向外求学的第一人。 A、许慎 B、尹珍 C、公孙述 D、马援 9、清代《贵州通志》中,质量最高的是( C ) 。 A、康熙前《贵州通志》 B、康熙后《贵州通志》 C、乾隆《贵州通志》 10、( C )年间,清王朝采纳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主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1、明朝末期,地方志不仅在中国大地上牢牢扎根,还传播到了日本。陈元赟为毛利辉元用汉字编写了一卷( C ),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A、《太平寰宇记》 B、《周礼》 C、《长门国志》 D、《华阳国志》

地方志与姓氏文化开发

地方志与姓氏文化开发 罗生福 (广西百色市地方志办公室533000)摘要:姓氏是公民生来就被赋予的一种标志。如果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遇到同姓的人,不管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多么远,可能都会显得特别亲切。像这种小小的感情牵系,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之间互相团结的力量表现之一。在今天的社会,姓氏成为一种被大众忽视的可利用资源,事实上,姓氏当中蕴含着祖先丰富的宗族文化,是一份绝无仅有的历史资料。其实,只要充分的利用姓氏资源,将姓氏提升到一种文化产业的高度,那么,将可能实现创造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姓氏起源文化产业 地方志与姓氏在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推本溯源,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极其密切联系。方志界同仁都认为方志为“一方之全史”或“地方志百科全书”。我认为姓氏谱牒可以说是一族或一家之全史。所以无论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出版的志书,多多少少都记有姓氏谱牒的内容,内容比较多的有云南省《楚雄县志》和贵州省《毕节县志》,前者在“社会卷”设“姓氏”章,分“姓氏源流”、“姓氏分布”、“称谓、家规、会馆”三节,介绍了在楚雄县境内1982年人口普査345个姓情况;后者在“民俗”篇设“姓氏、宗祠、寺庙、同乡会”章,其中“姓氏”6802字,介绍了毕节姓氏的发展演变。河南省《信阳地区志》更加详细,虽然仅设一节,节下分“源于本区的姓氏”和“姓氏分布”两目,但能把已知起源于信阳境内的21个姓氏的来源一一介绍。为研究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人才学、伦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方志学、民族学等积累一些资料;对研究中国家族制度的形成、发展、基本特点、家庭管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成为现实的资料库。由于姓氏谱牒具有其他地方文献的不可代替性。中国是家谱和地方志文化的发源地和始作佣者,林林总总的志书、家谱不胜其数,然至当下为止,不但方志、族谱学没有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而且大学中关于家谱和地方志方面的专门教育和人才培养更是阙如。就是出版的志书有关姓氏谱学,也是无人问津,更不说“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了,这不能不说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家谱和方志文献资源大国的悲哀和不幸。因此本文侧重从

广州市番禺区图书馆地方志资料年报

广州市番禺区图书馆地方志资料年报 (2015年) 领导审批:詹景海 保密审核:萧东辉 报送人:李小娴 单位:(盖章) 2016年5月6日

目录 一、番禺区图书馆概况资料 (一)馆舍情况 (二)主要职能 (三)内设机构 (四)人员编制 (五)领导班子情况 (六)2015年取得成就 二、番禺区图书馆2015年度形成的各相关资料 (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要点 (二)2015年度番禺区图书馆大事记(1月—12月)三、图表资料及照片(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资料)(一)2015年度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资料(荣誉照片)(二)2015年度相关图表资料汇编 (三)2015年度相关活动及资料照片(部分)

一、广州市番禺区图书馆概况 (一)馆舍情况。番禺区图书馆成立于1973年5月,现有馆舍1987年6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1282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坐落于市桥清河西路56号,毗邻新广场、青少宫、市桥文化中心及仲元中学等中小学校,交通方便,环境优雅。 同时,在番禺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区文广新局的指导下,番禺区图书馆在沙头街银建二路50号设立直属分馆,总面积4598.24平方米,楼高6层(含地下车库),毗邻祈福社区、小平村和左边村等村庄,附近有大罗塘工业园区、小平工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文化需求大,为周边群众获取文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广州市番禺区图书馆是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中较早使用计算机管理和全开架借阅方式的图书馆之一,近年来,先后五次被评为全国一级图书馆、广东省文明图书馆、广州市1997-1999年度“文明单位”、广州市群众文化先进单位、广州市“羊城之夏”先进单位等。 (二)主要职能。广州市番禺区图书馆的主要职责为:免费对外开放馆内设施;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应用文献信息资源;承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文献资源,传递社会信息;举办公益讲座、展览等文化活动,为公众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对全区图书馆分馆和自助图书馆、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等进行业务

2020年地方志业务和档案业务应知应会知识题库两套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地方志业务和档案业务应知应会知识题库两套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地方志业务应知应会知识题库附全答案 (一)选择题 30题 1、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于( D )公布施行。 A、2003年3月18日 B、2004年5月18日 C、2005年5月16日 D、2006年5月18日 2、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 B )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A、统计 B、地方志 C、发展改革 D、民政 3、《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 C )年左右编修一次。 A、5 B、10 C、20 D、30 4、《地方志工作条例》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地方志的( A )全国性法规。 A、第一部 B、第二部 C、第三部 D、第四部 5、《贵州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于( B )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布。 A、2006年5月 B、2008年10月 C、2009年6月 D、2007年10月 6、( B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国一统志,为明清两代编修大一统志提供了范例和模式。 A、《括地志》 B、《大元一统志》 C、《太平寰宇志》 D、《元和郡县志》 7、下列属于明朝时期贵州编修的志书是( A )。 A、《贵州图经新志》 B、《黔书》 C、《黔南识略》 D、《遵义府志》 8、( B )是《华阳国志》中记载的古代贵州走出大山向外求学的第一人。 A、许慎 B、尹珍 C、公孙述 D、马援 9、清代《贵州通志》中,质量最高的是( C ) 。 A、康熙前《贵州通志》 B、康熙后《贵州通志》 C、乾隆《贵州通志》 10、( C )年间,清王朝采纳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主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