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老师

王老师

王老师
王老师

王老师

作者:范小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3年第11期

王老师叫王永勤。在我遥远的印象中,王老师应该是文革以前的师范毕业生,在上个世纪

六十年代初期的某一天,王老师和他的妻子一起,坐着一艘船,沿着大运河,从一座城市来到

江浙交界处的一所农村中学,从此以后,他们就把家安在这里了,他们迎来一批一批的学生,

又送走一批一批的学生。从前有句话叫作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这也一样适合于王老师和他的

学生。

我就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

王老师瘦瘦高高,戴一副近视眼镜,性格温和,从不大声说话,即使学生犯了错,王老师

批评起来也都是轻声细语的。这应该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样子吧。那时候我们还小,头脑中恐

怕还没有什么“知识分子”的概念,只是觉得,“知识分子”就应该是王老师这样子的。

王老师教我们语文。语文课上,我们把语文书拿了出来,王老师说:“今天不用课本,这

个星期我们上一节补充课,课文不在课本上。”

王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白杨礼赞。王老师说:“这是一篇很著名的散文,是茅

盾写的,我们节选其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在从前的初三语文课本上。”

王老师扬一扬手里的书,我们根据王老师的要求,把课文工工整整地抄了下来。节选的片

段是这样的:“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

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王老师要求我们把课文背出来,有一个功课不好的同学也把“白杨礼赞”的片段背了出来,王老师很高兴。王老师大概是希望我们成为白杨树那样的人,王老师自己也是一棵白杨树。

王老师也有固执的时候。有一次王老师布置我们写作文,是让我们写关于辩证法的作文,

我写了一篇《没有大粪臭,哪来稻谷香》,王老师大加赞赏,还在课堂上作为范文念了。可是

学校另一位教数学的陈老师,却从严格的逻辑角度说这篇作文写得有问题,不应该作为范文。

于是,王老师和那位数学老师争执起来,无论数学老师摆什么道理,讲什么逻辑,王老师都寸

步不让。数学老师辩不过王老师,最后没有办法了,直接来找我,跟我讲了半天的道理,让我

承认这篇作文写得不好。

最后这件事情是怎么结束的,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王老师那么顶真,

那么执着。也不知道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会不会为了一篇小小的学生作文如此认真如此负责地

进行探讨。

更重要的是,当我听着《白杨礼赞》的那些优美的的词句,当我的作文被作为范文在课堂

上朗读的时候,我内心的写作情结、文学情结,渐渐地开始萌芽,渐渐地滋长起来了。

有一天夜里,有几个小偷摸进了王老师家。王老师惊醒了,他听见他们在说话,他们说的

是拿什么什么东西。在黑灯瞎火的屋里,他们准确地搬走了王老师家的一些东西,王老师事后

分析,一定是熟悉情况的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